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地区积雪与雪线高度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小妮 莫李娟 +4 位作者 辛昱昊 陈松峰 赵雯颉 吴金雨 鞠琴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8,共11页
积雪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研究积雪变化对区域水循环及生态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数据和河流水系分布情况,将青藏高原划分为12个子流域,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子流域的积雪深度、积雪覆盖率、雪线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 积雪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研究积雪变化对区域水循环及生态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数据和河流水系分布情况,将青藏高原划分为12个子流域,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子流域的积雪深度、积雪覆盖率、雪线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979—2020年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呈明显降低趋势,空间上积雪深度由中心区域向四周递增,阿姆河流域多年平均积雪深度最大,印度河流域的次之。②2000-2015年青藏高原多年平均积雪覆盖率为29.66%,呈平缓的下降趋势,印度河流域的积雪覆盖率最大,高达39.83%,塔里木河的次之。③青藏高原雪线高度的变化范围为[4700,5000]m,夏季的雪线高度整体偏高,在8月达到最大值;各子流域雪线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雅鲁藏布江流域、印度河流域、河西流域、恒河流域、长江流域、怒江流域、阿姆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柴达木河流域、内河流域、黄河流域、澜沧江流域。研究结果对寒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深度 积雪覆盖率 雪线高度 时空变化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基于不同方法天山西部山区雪线的确定及其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汤瑞 穆振侠 +2 位作者 肉孜买买提.阿不来提 周育琳 彭亮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为了更好的指导天山西部山区冰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其雪线变化规律的研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2000-2016年MODIS数据、DEM数据以及1959-2015年气象数据,采用遥感监测雪线法、气候雪线法、雪线场法,对喀什河流域雪线时空变化规律进... 为了更好的指导天山西部山区冰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其雪线变化规律的研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2000-2016年MODIS数据、DEM数据以及1959-2015年气象数据,采用遥感监测雪线法、气候雪线法、雪线场法,对喀什河流域雪线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遥感监测雪线法可以看出,研究区多年平均8日、年均雪线均呈上升趋势;在季节尺度上,春季和冬季雪线呈上升趋势,秋季和夏季雪线呈下降趋势;结合气候数据可知,年均雪线对降水有较好响应,春季雪线对气温有较好响应;(2)基于气候雪线法可以看出,气候雪线要高于遥感监测雪线,仅从气候角度分析,气候变化导致雪线逐年呈上升趋势;(3)采用雪线场分析可看出,雪线场的雪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以2 000m高度为界限,其上下两部分雪线场对降水有不同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气候雪线 雪线 时空变化 气候响应
下载PDF
长白山现代理论雪线和古雪线高度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威 闫玲 +3 位作者 崔之久 穆克华 李川川 牛云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9-745,共7页
根据冰川地貌和地形特征、岩性、冰川沉积物的风化程度以及OSL测年结果,认为长白山地区发育两期冰川作用,即末次冰盛期和晚冰期,测年结果分别为20.0±2.1ka和11.3±1.2ka。根据平衡线(ELA)处6~8月多年平均气温(T)和年降水量... 根据冰川地貌和地形特征、岩性、冰川沉积物的风化程度以及OSL测年结果,认为长白山地区发育两期冰川作用,即末次冰盛期和晚冰期,测年结果分别为20.0±2.1ka和11.3±1.2ka。根据平衡线(ELA)处6~8月多年平均气温(T)和年降水量(P)的关系,计算长白山现代理论雪线高度为3380±100m。通过积累区面积比率AAR(accumulation-arearatio)、冰川末端到山顶高度TSAM(the terminal to summit altitudinal),冰川末端至分水岭平均高度Hofer(the terminal to average elevation of the catchment area)、末端至冰斗后壁比率THAR(toe-to headwall altitude ratios)、冰斗底部高程CF(cirque-floor altitudes method)、侧碛堤最大高度法MELM(maximum elevation of lateral moraines)等方法计算该区末次冰盛期雪线高度为2250~2383m,平均值2320±20m。考虑到末次冰盛期后地壳上升20m,当时雪线的实际高度为2300±20m,冰盛期的雪线降低值为1080±100m。晚冰期北坡和西坡的雪线高度分别为2490m和2440m,平均值2465m,考虑新构造运动后的雪线实际高度2454m,降低值926±100m。长白山新构造运动(LGM上升约20m,晚冰期上升约11m)在末次冰盛期以来对冰川发育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更新世平衡线 冰盛期 雪线降低值
下载PDF
祁连山区1997—2004年积雪面积和雪线高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47
4
作者 张杰 韩涛 王建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9-654,共6页
利用1997-2004年5~8月的NOAA-AVHRR和EOS-MODIS卫星资料、周遍气象台站气象数据、人工增雨雪等相关资料,对河西内陆河流域上游的祁连山区积雪、冰川的光谱特征进行了判识,并分析了积雪面积和雪线高度变化.结果表明:6~8月祁连山西、中... 利用1997-2004年5~8月的NOAA-AVHRR和EOS-MODIS卫星资料、周遍气象台站气象数据、人工增雨雪等相关资料,对河西内陆河流域上游的祁连山区积雪、冰川的光谱特征进行了判识,并分析了积雪面积和雪线高度变化.结果表明:6~8月祁连山西、中、东部的积雪面积都呈下降趋势,5月积雪面积有所升高;雪线高度处的气温在5月为降低趋势,6月和8月略有升高,7月升高最快;5~8月随时间的变化,祁连山区累计降水量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祁连山西、中部积雪面积和雪线高度随降水和气温的变化有明显的响应,并且中部较西部明显.人工增雪作业对祁连山雪消融具有缓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面积 雪线高度 人工增雨雪 效果检验 祁连山
下载PDF
中国气候雪线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5
作者 蒋复初 吴锡浩 +1 位作者 王书兵 傅建利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289-296,共8页
气候雪线的空间分布规律既受高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限制 ,也受区域性气候的控制。雪线空间格局变化实质上是水热条件变化的反映。本文主要依据我国1 0 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 ,从年均温、年降水量和固态降水率之间的相关函数计算出气候... 气候雪线的空间分布规律既受高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限制 ,也受区域性气候的控制。雪线空间格局变化实质上是水热条件变化的反映。本文主要依据我国1 0 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 ,从年均温、年降水量和固态降水率之间的相关函数计算出气候雪线高程 ,进而探讨中国大陆气候雪线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空间分布 气候雪线 年均温 年降水量 固态降水率
下载PDF
基于水流路径分析的雪线数字提取 被引量:8
6
作者 肖飞 杜耘 +3 位作者 凌峰 张百平 吴胜军 薛怀平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67,共13页
基于水流路径分析的思路,提出一种雪线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对水流路径上积雪覆盖信息逐像元对比,记录最下点位置形成积雪区下边缘点,顺次连接各点形成雪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年平均雪线的求算。研究表明,该方法可避免雪盖内部积... 基于水流路径分析的思路,提出一种雪线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对水流路径上积雪覆盖信息逐像元对比,记录最下点位置形成积雪区下边缘点,顺次连接各点形成雪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年平均雪线的求算。研究表明,该方法可避免雪盖内部积雪空缺区域对下边缘线提取的影响,较好地提取积雪区的下边缘线,初步实现了雪线的数字提取;并可较为方便地进行多个时期雪线的时空变化对比分析。利用该方法并结合遥感影像数据,可为大范围雪线时空分异信息的快速、准确提取与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线 水流路径 数宁提取
下载PDF
青藏高原近30年现代雪线遥感调查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瑞江 赵福岳 +1 位作者 方洪宾 曾福年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B11期59-63,共5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现代冰川分布区ETM遥感图像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利用遥感图像确定现代雪线高度的方法;基本查明了青藏高原各山系的现代雪线高度,以及近30a来现代雪线高度的变化状况。调查结果显示:青藏高原现代雪线高度在4000~6000m... 通过对青藏高原现代冰川分布区ETM遥感图像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利用遥感图像确定现代雪线高度的方法;基本查明了青藏高原各山系的现代雪线高度,以及近30a来现代雪线高度的变化状况。调查结果显示:青藏高原现代雪线高度在4000~6000m,并呈现自东向西逐渐升高的分布规律;青藏高原现代雪线有上升、下降和基本不变3种变化方式,以上升为主,且与现代冰川的演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雪线 遥感调查 青藏高原
下载PDF
2000—2012年祁连山中段雪线与气候变化关系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军 黄永生 +1 位作者 师银芳 李龙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3-689,共7页
利用MOD10A2积雪产品、气温、降水数据和DEM数据,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统计方法,分析2000—2012年祁连山中段地区的雪线变化,并探讨温度和降水对雪线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2年祁连山中段雪线平均高程值呈波动上升,平... 利用MOD10A2积雪产品、气温、降水数据和DEM数据,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统计方法,分析2000—2012年祁连山中段地区的雪线变化,并探讨温度和降水对雪线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2年祁连山中段雪线平均高程值呈波动上升,平均上升速率为42.3 m/(10 a);各年的雪线平均高程>4 600 m,多年雪线平均高程值为4 673 m。2.祁连山中段地区各坡向的雪线平均高程值、年平均上升速率均呈现相一致的特征,即阳坡>半阴半阳坡>阴坡。3.2000—2012年暖季气温和6—8月累计降水量是影响祁连山雪线变化的重要因素,暖季气温升高是引起雪线升高的主导因素。在6—8月累计降水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暖季气温上升(下降)1℃,祁连山中段雪线高度上升(下降)约5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雪线 气候变化 MOD10A2
下载PDF
2000-2013年木孜塔格冰鳞川冰川粒雪线高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安安 陈伟 +2 位作者 吴红波 张伟 吴玉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69-1078,共10页
以祁连山七一冰川为例,基于Landsat TM/ETM+数据建立了通过单波段(近红外波段)阈值法提取雪线的方法,并结合观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将此方法应用到2000-2013年木孜塔格冰鳞川冰川粒雪线高度变化的估算中,结合茫崖气象站暖季气温(9、7、8月... 以祁连山七一冰川为例,基于Landsat TM/ETM+数据建立了通过单波段(近红外波段)阈值法提取雪线的方法,并结合观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将此方法应用到2000-2013年木孜塔格冰鳞川冰川粒雪线高度变化的估算中,结合茫崖气象站暖季气温(9、7、8月份的平均气温)和6-8月降水量数据,探索粒雪线高度与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波段阈值法可较为准确地估计冰川的雪线位置,2000-2013年冰鳞川冰川粒雪线高度呈波动变化,在2006年达到最大值(海拔5 678 m).气温升高是冰鳞川冰川粒雪线高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气温上升1℃可导致粒雪线高度升高约8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雪线高度 气象因子 七一冰川 冰鳞川冰川
下载PDF
基于2001—2015年遥感数据的天山山区雪线监测及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帅 侯小刚 +3 位作者 郑照军 张连成 木扎帕尔.木合塔尔 胥志德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4-372,共9页
基于2001—2015年MOD10A1/MYD10A1、MOD13Q1以及相关气象数据,采用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监测了天山山区的季节雪线高程,分析了其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近15年天山山区雪线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高程3 680 m左右,其中,北坡... 基于2001—2015年MOD10A1/MYD10A1、MOD13Q1以及相关气象数据,采用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监测了天山山区的季节雪线高程,分析了其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近15年天山山区雪线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高程3 680 m左右,其中,北坡、伊犁河谷、南坡季节雪线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平均高程分别为3 620 m、3 390 m及3 820 m;空间上雪线高程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纬度地带性分布特点。(2)年际尺度上,气温是影响天山山区雪线高程的主控因素,呈显著正相关,南北坡与之相同,但伊犁河谷则降水是影响其变化的主控因素,呈显著负相关;季节尺度上,夏季气温、冬季降水是影响雪线高程的主控因素,降水与其呈负相关,但气温较高的地区,夏秋季降水会促进积雪融化,使雪线高程上升;月尺度上,7月气温、1月降水对其影响最明显,且存在一定的滞后反应。(3)天山山区雪线高程比零度层低800 m左右,两者呈较好正相关;雪线高程与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呈负相关,植被覆盖较好区域,同年NDVI与雪线高程相关性较好,植被覆盖较差区域,前一年NDVI与其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线高程 遥感 天山山区 影响因子
下载PDF
机载LiDAR和高光谱数据融合提取冰川雪线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光辉 王成 +3 位作者 习晓环 郑照军 骆社周 岳彩荣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9-84,共6页
以西藏那曲县境内的"中习一号"冰川为研究区,对2011年8月获取的机载激光雷达点云进行预处理和滤波分类,提取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将DEM数据分别与同期获取的机载高光谱栅格数据和提取出的冰川矢... 以西藏那曲县境内的"中习一号"冰川为研究区,对2011年8月获取的机载激光雷达点云进行预处理和滤波分类,提取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将DEM数据分别与同期获取的机载高光谱栅格数据和提取出的冰川矢量数据进行三维地形模拟,利用DEM数据对高光谱最大似然法分类结果进行正射纠正,从而获取研究区的数字正射影像(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最后结合研究区DOM和机载点云数据提取"中习一号"冰川的雪线。结果表明:融合机载高光谱和机载激光雷达2种数据的优势,能更方便地提取出冰川雪线,而且能很好地显示雪线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高光谱数据 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正射影像(DOM) 冰川雪线
下载PDF
恒河-雅鲁藏布江流域雪线场的建立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邓育武 谢自楚 +2 位作者 秦建新 王欣 李巧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5-872,共8页
利用冰川编目最新数据资料,计算恒河-雅鲁藏布江冰川平均高度(Hme)与测量雪线(ELAh)之间的回归方程,发现冰川系统越大,样本数越多,则相关性越好,从而建立大系统的回归方程计算系统内所有冰川样点的计算雪线高度(ELAhc).对所求得的ELAhc... 利用冰川编目最新数据资料,计算恒河-雅鲁藏布江冰川平均高度(Hme)与测量雪线(ELAh)之间的回归方程,发现冰川系统越大,样本数越多,则相关性越好,从而建立大系统的回归方程计算系统内所有冰川样点的计算雪线高度(ELAhc).对所求得的ELAhc采用10′×10′的格网覆盖区域,对格网内样点的经纬度和计算雪线高度进行算术平均,用Kriging插值生成一定间隔的雪线分布图,即雪线高度场.把所得结果与该区域已有研究对比,发现它除具有共同的基本规律外,还更能体现出西藏南部雪线场的详尽分布规律,如全流域从下游向上游按照平均雪线高度的大小可以分为4个区,不同区域的雪线分布反映了影响区域雪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此方法可应用于其它已进行冰川编目的地区,也可建立不同尺度的温度场、积累场、降水场等冰川特征值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线 冰川系统 分布特征 恒河-雅鲁藏布江流域
下载PDF
一种基于MODIS积雪产品的雪线高度提取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鲍伟佳 刘时银 +2 位作者 吴坤鹏 王荣军 蒋宗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9-272,共14页
冰川雪线高度的遥感提取对冰川物质平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晴空环境下积雪覆盖频率的雪线高度提取方法。使用MOD10A1积雪产品中的像元积雪面积比例数据,提取了2000/2001-2014/2015年间高亚洲地区冰川消融期末雪线高度。使... 冰川雪线高度的遥感提取对冰川物质平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晴空环境下积雪覆盖频率的雪线高度提取方法。使用MOD10A1积雪产品中的像元积雪面积比例数据,提取了2000/2001-2014/2015年间高亚洲地区冰川消融期末雪线高度。使用实测的冰川年物质平衡资料和气象格网数据对提取的雪线高度变化的可信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近15 a高亚洲雪线高度变化及趋势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雪线高度变化幅度自青藏高原内部地区向四周呈增加趋势,西部大于东部。提取的冰川雪线高度变化与观测的年物质平衡序列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对物质平衡波动的平均解释率可高达75%;与气象要素(气温、降水)的年际变化的相关性也较高,约61.58%的格网冰川雪线高度变化可以由夏季气温和季节降水解释。而高亚洲各分区冰川雪线高度的波动规律也与大气环流背景分布一致。因此提取的雪线高度变化具有冰川学意义,可以进一步应用于冰川物质平衡估算及模拟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亚洲冰川 雪线高度 MODIS积雪产品
下载PDF
基于GIS的羌塘高原冰川系统雪线场的建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利平 谢自楚 +1 位作者 丁良福 刘时银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2-702,共11页
根据羌塘高原冰川系统测量雪线高度(ELAh)与冰川平均高度(Hm e)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计算了其所有冰川的雪线高度ELAhc。量算的ELAh与计算的ELAhc十分接近,整个羌塘高原的差值(ELAh-ELAhc)平均仅为0.16 m,说明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雪... 根据羌塘高原冰川系统测量雪线高度(ELAh)与冰川平均高度(Hm e)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计算了其所有冰川的雪线高度ELAhc。量算的ELAh与计算的ELAhc十分接近,整个羌塘高原的差值(ELAh-ELAhc)平均仅为0.16 m,说明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雪线高度ELAhc是可信的。通过对比发现:在编绘雪线高度场时,将冰川系统内相邻冰川分组平均而生成的雪线场克服了地形雪线的影响,比未进行分组平均的雪线场更为美观整洁,规律性也很明显。羌塘高原冰川系统雪线场分布具有如下特征:(1)从南向北,雪线逐渐降低;(2)从东到西,雪线随之升高。从总体上来看,羌塘高原雪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变幅不大,多数在5 700 m以上,但最高值不在气温最高的南部或降水最少的西北部,而在隆格尔山,高达6 000 m以上,不仅是本区和青藏高原内陆水系雪线最高的,也是迄今所知北半球最高雪线所在地。其次分别为波波嘎屋峰、土则岗日和藏色岗日附近,最低值在金阳岗日附近,这是本区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气温由南向北降低对雪线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高原 冰川系统 克里金插值 雪线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基于GIS的天山南北坡雪线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连成 胡列群 +1 位作者 李帅 侯小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9-263,352,共5页
利用2002—2013年7—9月份的MOD10A1、21个气象站点的温度和降水以及HJ-1/CCD数据,以天山南北坡为研究区,对雪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山南北坡雪线分布特征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南坡雪线稀疏,空间梯度变化小... 利用2002—2013年7—9月份的MOD10A1、21个气象站点的温度和降水以及HJ-1/CCD数据,以天山南北坡为研究区,对雪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山南北坡雪线分布特征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南坡雪线稀疏,空间梯度变化小,北坡的中部雪线密集,空间梯度变化大。从整个研究区分析,雪线高度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159,偏相关系数为-0.212;与降水的相关系数为-0.668,偏相关系数为-0.676。降水量是影响整个天山南北坡雪线分布的主控因素。从小尺度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不同区域,得出天山北坡中段、天山北坡西段和天山南坡东段的雪线分布主要受降水量的控制,天山南坡西段的雪线分布温度占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南北坡 雪线 相关系数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雪线高程提取方法对比分析——以天山北坡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连成 胡列群 +2 位作者 李帅 郑照军 侯小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8-796,共9页
利用2010-2014年6-8月MOD10A1、MOD10A2及HJ-1/CCD数据,以天山北坡为研究区,对比分析了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及最大值合成法在雪线高程提取中的精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当MOD10A1以旬合成,积雪持续时间比率阈值为40%时,提取的雪线高程与... 利用2010-2014年6-8月MOD10A1、MOD10A2及HJ-1/CCD数据,以天山北坡为研究区,对比分析了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及最大值合成法在雪线高程提取中的精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当MOD10A1以旬合成,积雪持续时间比率阈值为40%时,提取的雪线高程与"真值"最为接近;基于混淆矩阵法,以目视解译得到的HJ-1/CCD积雪面积为"真值",分析得出,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提取积雪面积的总体精度较高,为98.59%,khat系数为0.90,最大值合成法的总体精度仅为85.29%,khat系数为0.70;基于统计学的方法,计算得出,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提取的雪线高程与"真值"的相关系数较高,为0.77,其平均误差、正、负误差、绝对平均误差以及均方根误差相对较低;最大值合成法提取的雪线高程与"真值"的相关系数较低,仅为0.54,其平均误差、正、负误差、绝对平均误差以及均方根误差相对较高;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提取的雪线高程结果优于最大值合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线 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 最大值合成法 天山北坡
下载PDF
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雪线高度变化遥感观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其兵 康世昌 张国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37-1944,共8页
利用Landsat TM/ETM+/8 OLI和HJ1A遥感影像资料作为数据源,通过目视解译方法,提取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雪线高度变化值,同时对研究区周边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其与冰川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004-2013年北坡13条冰川和南坡1... 利用Landsat TM/ETM+/8 OLI和HJ1A遥感影像资料作为数据源,通过目视解译方法,提取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雪线高度变化值,同时对研究区周边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其与冰川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004-2013年北坡13条冰川和南坡15条冰川的雪线高度都呈升高的趋势;从整体上来考察,北坡雪线高度升高值为14 m/a,南坡升高值为4.9 m/a,北坡升高速度比南坡快;自1964年以来,研究区气温升高趋势显著,降水增加不明显,气候变暖是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北坡冰川比南坡冰川经历更大的物质负平衡,主要是由于气温的升高率北坡比南坡快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 雪线高度 遥感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近10a西藏高原雪线时空变化及其与气象因素关系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史建桥 白淑英 +1 位作者 高吉喜 顾海敏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5年第3期7-13,共7页
利用2000年3月—2011年2月西藏地区的MODIS雪盖产品数据、DEM数据以及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西藏地区不同自然区划地带下雪线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西藏及各区域年平均雪线波动变化比较... 利用2000年3月—2011年2月西藏地区的MODIS雪盖产品数据、DEM数据以及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西藏地区不同自然区划地带下雪线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西藏及各区域年平均雪线波动变化比较平稳,全区年平均雪线为4 848.6 m,呈微弱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6.54 m/10 a;各季节平均雪线中,秋季雪线的变化对年平均贡献最大,二者相关系数达0.796。冬季雪线呈下降趋势(相关系数为-0.625),其余三季则均表现为上升趋势,但均不显著;除东喜马拉雅南翼山地雪线逐月变化波动明显外(标准差为60.3 m),其余均表现为平缓波动形势;西藏地区的雪线空间分布基本上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步升高的态势,其中东南部和西北部雪线分布密集且复杂。中部雪线则相对较稀疏,其高、低值区分别与山脉和河谷分布相对应;整体上,西藏雪线与气温正相关,与降水量负相关,但是各区域四季雪线与气温、降水量之间又存在差异。雪线是积雪各要素特征变化最为敏感的指示器,研究西藏高原雪线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了解西藏高原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雪线 气象因素 时空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部现代雪线和林线及其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吴锡浩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本文用定量方法研究青藏高原东南部区域雪线和林线的高度、温度、降水和湿度特征。在空间变化上,雪线和林线的同步性在于它们都由气候因子中的温度和降水决定的;而两者的差异性在于雪线主要受降水及其年分配控制,林线主要受温度及其年... 本文用定量方法研究青藏高原东南部区域雪线和林线的高度、温度、降水和湿度特征。在空间变化上,雪线和林线的同步性在于它们都由气候因子中的温度和降水决定的;而两者的差异性在于雪线主要受降水及其年分配控制,林线主要受温度及其年较差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冰川 雪线 林线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中国东部末次冰期雪线高程重建与成冰气候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照波 王江月 《山东国土资源》 2017年第11期1-5,共5页
在蒙山第四纪冰川遗迹与光释光测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以往我国东部猛犸象化石出土位置、孢粉数据库、以及雪线高程的研究成果,首次对我国东部末次冰期时的雪线高程进行了恢复重建,并绘制了我国东部及东亚地区雪线高程图,在此基础上对我... 在蒙山第四纪冰川遗迹与光释光测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以往我国东部猛犸象化石出土位置、孢粉数据库、以及雪线高程的研究成果,首次对我国东部末次冰期时的雪线高程进行了恢复重建,并绘制了我国东部及东亚地区雪线高程图,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东部蒙山冰期时的气候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东部冰期时的北路寒潮形成的"东亚冷槽",是我国东部第四纪山谷冰川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遗迹 东亚冷槽 第四纪气候 雪线高程 蒙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