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0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评估
1
作者 蒋虹 《中国科技信息》 2024年第6期113-116,共4页
机载火控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是表征雷达探测能力的一项关键指标。分析雷达方程可知雷达探测距离受多种影响因素制约,且部分环境变量往往无法度量,故直接从不同影响因素出发分析雷达最大探测距离的分布特性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大部分对雷... 机载火控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是表征雷达探测能力的一项关键指标。分析雷达方程可知雷达探测距离受多种影响因素制约,且部分环境变量往往无法度量,故直接从不同影响因素出发分析雷达最大探测距离的分布特性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大部分对雷达探测距离评估方法的研究均是从数据本身出发,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变量的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最大探测距离 机载火控雷达 雷达方程 混合高斯模型 雷达探测距离 环境变量 统计学方法 分布特性
下载PDF
一种面向低成本轻量级雷达的单比特复用阵列信号收发框架
2
作者 冯力方 黄磊 +3 位作者 周汉飞 李强 刘仕奇 张沛昌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9,共16页
面向低成本轻量级雷达的应用需求,该文提出了一种联合单比特采样量化和时分复用接收机的雷达信号收发框架。首先,通过介绍该框架的工作原理,阐述其在节省接收机数量方面的优势。从雷达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了单比特采样量化在该框架中的... 面向低成本轻量级雷达的应用需求,该文提出了一种联合单比特采样量化和时分复用接收机的雷达信号收发框架。首先,通过介绍该框架的工作原理,阐述其在节省接收机数量方面的优势。从雷达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了单比特采样量化在该框架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该框架可利用时间换空间,获得比经典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更好的探测性能。接着,推导了雷达测距、测速和测角公式,以及目标参数估计的克拉美罗界。在此基础上,验证了该框架的性能优势,同时也给出了其稳定工作的信噪比条件。最后,利用一种基于单比特二维多重信号分类的速度维配对算法,验证了该框架获取目标原理的正确性,以及性能分析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成本轻量级雷达 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 单比特采样 时分复用 雷达资源配置
下载PDF
天气雷达空中生态监测
3
作者 胡程 崔铠 +3 位作者 王锐 龙腾 吴东丽 吴孔明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13,共20页
每年数以亿计的昆虫、候鸟和蝙蝠等空中动物在全球范围内远距离迁飞,显著影响空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随着全球气候和环境的不断变化,空中生态环境也在迅速恶化,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保护空中生态环境,首要任务是... 每年数以亿计的昆虫、候鸟和蝙蝠等空中动物在全球范围内远距离迁飞,显著影响空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随着全球气候和环境的不断变化,空中生态环境也在迅速恶化,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保护空中生态环境,首要任务是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天气雷达具有大范围、全天时、全天候监测能力,可覆盖百千千米空间尺度,是监测和研究宏观空中生态的有效工具。十余年来,天气雷达空中生态监测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极大提高了对空中迁飞动物的探测能力,可有效弥补传统监测手段存在的覆盖范围小和时间分辨率低等技术局限。天气雷达已在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迁飞性虫害监测、疫源疫病传播防控等重大空中生态议题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有效填补了宏观生态研究空白。目前,美国、欧洲和中国分别建立了全球三大天气雷达网,为空中生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数据支持。本文详细阐述了当前全球天气雷达空中生态监测的科学研究进展,以及通过天气雷达揭示的空中动物迁飞科学规律。然后,对天气雷达生态监测中迁飞动物的电磁散射建模、雷达回波提取、群体参数反演、雷达观测验证实验,以及宏观迁飞模型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详细介绍了中国天气雷达空中生态监测的进展情况。最后,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针对中国当前农业迁飞性害虫和鸟类宏观迁飞等重大监测需求,需要在扩维探测、多参反演、多源预测等方面深入研究和探索,以进一步解读重大动物迁飞事件、分析宏观迁飞规律、揭示空中生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生态 天气雷达 雷达回波提取 参数反演 迁飞预测
下载PDF
双基地宽带成像雷达时间及调频率同步方法
4
作者 李亮 黄洋 +3 位作者 金光虎 董臻 何峰 邹慕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3-1203,共11页
双基地宽带成像雷达由于不同源会产生时间同步误差和调频率同步误差。针对这一问题,面向低成本、小型化雷达接收机设计同步方法。针对时间同步问题,提出了直达波触发的收发脉宽非一致时间同步方案,通过使用直达波触发接收窗启用时刻,同... 双基地宽带成像雷达由于不同源会产生时间同步误差和调频率同步误差。针对这一问题,面向低成本、小型化雷达接收机设计同步方法。针对时间同步问题,提出了直达波触发的收发脉宽非一致时间同步方案,通过使用直达波触发接收窗启用时刻,同时增加接收窗长度和低通匹配滤波,以完成时间同步。针对调频率同步问题,提出了采用吕氏分布对调频率误差进行估计,进而进行补偿,以完成调频率同步。该时间及调频率同步方法基本不需要增加接收机硬件成本,可以适应小型化接收雷达需求。基于小型宽带雷达搭建室内的双基宽带雷达模型,实验实现了双基雷达同步以及数据采集、成像。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雷达 时间同步 调频率同步 宽带成像雷达
下载PDF
雷达波形对抗技术发展预见
5
作者 胡卫东 杜小勇 +1 位作者 鲍庆龙 殷加鹏 《国防科技》 2024年第1期15-21,47,共8页
随着雷达、电子侦察等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对电磁空间的操控从能量、频率向更高维度的波形发展,雷达波形对抗应运而生。阐述雷达波形对抗技术产生的背景、概念内涵和发展现状,同时提出可利用博弈思维建立雷达波形“OODA”回路,通过对雷达... 随着雷达、电子侦察等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对电磁空间的操控从能量、频率向更高维度的波形发展,雷达波形对抗应运而生。阐述雷达波形对抗技术产生的背景、概念内涵和发展现状,同时提出可利用博弈思维建立雷达波形“OODA”回路,通过对雷达波形进行伪装、扰乱和利用以达成制造战场迷雾、创造新质杀伤链的效果。此外,介绍实现雷达波形对抗的波形隐匿、波形重建与利用、波形捷变反侦察等关键技术及原理。从波形管控等3个方面提出雷达波形对抗制胜电磁空间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波形 雷达波形对抗技术 电磁空间 OODA 反侦察
下载PDF
相控阵天气雷达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马辉 陈哲 +2 位作者 李岳衡 魏彬 吴礼福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4年第1期155-170,共16页
天气雷达是一种典型的气象雷达,也称测雨雷达,是用于警戒和预报中、小尺度降雨天气系统的主要探测工具。自第一部天气雷达问世以来,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天气雷达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经历了常规模拟、数字化、多普... 天气雷达是一种典型的气象雷达,也称测雨雷达,是用于警戒和预报中、小尺度降雨天气系统的主要探测工具。自第一部天气雷达问世以来,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天气雷达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经历了常规模拟、数字化、多普勒、多普勒双偏振等发展阶段。天气雷达的核心部件发射机系统也从磁控管、速调管发展到全固态、相控阵技术。本文介绍国内外相控阵天气雷达技术研究进展,重点综述相控阵天气雷达技术研究进展。内容包括:介绍气象微波波段与天气雷达种类,介绍天气雷达体制发展进程,介绍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综述相控阵天气雷达技术进展,以及介绍几种新发展的相控阵天气雷达等。最后,给出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双偏振多普勒雷达 相控阵雷达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面向协同探测的多机雷达功率时间联合优化分配算法
7
作者 张欣睿 时晨光 周建江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4年第1期118-130,共13页
针对多目标搜索及跟踪场景,研究了面向协同探测的多机雷达功率时间联合优化分配算法。首先,基于信号检测理论和克拉美-罗下界,分别推导了雷达搜索性能与跟踪性能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面向协同探测的多机雷达功率时间联合优化分配... 针对多目标搜索及跟踪场景,研究了面向协同探测的多机雷达功率时间联合优化分配算法。首先,基于信号检测理论和克拉美-罗下界,分别推导了雷达搜索性能与跟踪性能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面向协同探测的多机雷达功率时间联合优化分配模型,即以最大化雷达工作性能指标为优化目标,以满足给定系统资源限制为约束条件,对雷达搜索及跟踪任务中节点选择、辐射功率和任务时间等参数进行联合优化设计;最后,针对上述优化问题,采用基于内点法和粒子群算法的三步分解算法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能够在满足给定系统资源限制的条件下,有效提高雷达系统搜索性能和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系统 雷达协同探测 雷达资源分配 多目标搜索 多目标跟踪
下载PDF
一种基于稀疏重构的多视角MIMO雷达关联成像算法研究
8
作者 张弓 田雨薇 +1 位作者 袁家雯 张宇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0-477,共8页
为改善复杂目标的成像表现、提升雷达图像的视觉效果,提出一种基于稀疏重构的多视角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雷达关联成像方法,设计了多视角雷达散射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RCS)起伏的稀疏重构关联成像模... 为改善复杂目标的成像表现、提升雷达图像的视觉效果,提出一种基于稀疏重构的多视角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雷达关联成像方法,设计了多视角雷达散射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RCS)起伏的稀疏重构关联成像模型。所提算法能提高辐射场信号随机性,改善复杂目标雷达关联成像参考信号与回波之间相关性退化的情况,减小多视角RCS起伏对相关性的影响,提升多视角下的关联成像质量。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成像 多输入多输出 雷达关联成像 正则化 全变差
下载PDF
雷达信号与遥感地图融合的深度学习低慢小目标检测算法
9
作者 高梅国 林升泰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3,共12页
雷达复杂环境低慢小目标检测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利用深度学习以及数据特征融合等方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在雷达地图融合检测网络(Radar Map fusion Detection Network,RMDN)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主要优化方向为将雷... 雷达复杂环境低慢小目标检测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利用深度学习以及数据特征融合等方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在雷达地图融合检测网络(Radar Map fusion Detection Network,RMDN)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主要优化方向为将雷达与地图信息在检测过程中进行重要性程度区分,具体优化内容为减少地图特征提取模块的网络深度,加入通道注意力机制,让神经网络自主学习雷达信息与地图信息特征的权重,使神经网能够更好地利用地图信息对雷达目标进行辅助检测。在此优化基础上,本文重新设计出了雷达地图融合检测网络RMDN-V2。算法的主要思想为利用卫星遥感地图来提供背景环境信息,作为雷达信号检测的辅助,通过将目标背景中的特征信息融入检测决策中,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减少对强杂波和移动物体的干扰敏感性,改善目标检测算法在复杂环境下的表现。最后的无人机雷达实测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做的针对性优化是有效的,RMDN-V2的检测性能优于原始的RMDN,同时本文算法检测性能远超传统的雷达检测算法,同时也优于目前主流的一些深度学习雷达目标检测算法。本文为解决当下低慢小目标检测的难题提出了新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雷达信号和遥感地图融合 低慢小目标检测
下载PDF
矩形空洞探地雷达成像曲线厚度变化规律研究
10
作者 韩佳明 马鑫 刘宇辰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6,共7页
由于城市基础建设不断地翻新改造,引发城市地下空洞滋生问题。通过探地雷达扫描技术,对地下矩形空洞整个探测过程进行研究,将探测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了成像曲线厚度变化规律。对探地雷达水平运行时矩形空洞的成像曲线厚度变化规律... 由于城市基础建设不断地翻新改造,引发城市地下空洞滋生问题。通过探地雷达扫描技术,对地下矩形空洞整个探测过程进行研究,将探测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了成像曲线厚度变化规律。对探地雷达水平运行时矩形空洞的成像曲线厚度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对不同大小下的矩形空洞点测时曲线厚度进行研究,并通过实际探测案例来解释矩形空洞成像曲线厚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探地雷达探测矩形空洞时其成像曲线厚度为先增加后减小的对称曲线,其曲线厚度最大处在图像上为水平弧段两端,位于实际矩形空洞对角线附近;雷达点测时成像曲线厚度随矩形空洞变大而增加,在图像上表现为空洞越大线条越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工程 矩形空洞 探地雷达 曲线厚度 成像机理 图像解释
下载PDF
NC-OFDM雷达通信一体化设计
11
作者 朵琳 刘毅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雷达通信一体化有利于提高设备硬件资源利用率和频谱利用率,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针对目前频谱资源稀缺的情况,结合认知无线电的概念,提出了基于非连续正交频分复用(NC-OFDM)的雷达通信一体化设计,对NC-OFDM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测量... 雷达通信一体化有利于提高设备硬件资源利用率和频谱利用率,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针对目前频谱资源稀缺的情况,结合认知无线电的概念,提出了基于非连续正交频分复用(NC-OFDM)的雷达通信一体化设计,对NC-OFDM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测量目标特征进行了距离及速度的估计,并对基于NC-OFDM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模糊函数、雷达成像的距离分辨率和方位分辨率、自相关性及误码率进行了分析,同时,选取互信息作为指标,利用优化算法进行波形设计。仿真结果表明,NC-OFDM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具有较好的雷达探测性能和更为优良的无线通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通信一体化 认知无线电 非连续正交频分复用 雷达探测 无线通信
下载PDF
名师出高徒,桃李芬芳满天下 科研结硕果,雷达精妙谱华章——贺毛二可先生九十华诞
12
作者 龙腾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2024年1月26日是毛二可先生九十华诞,特撰写此文对毛先生寿辰表示热烈祝贺。毛先生是中国雷达信号处理领域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六十余年来,毛先生一直从事雷达系统及其信号处理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在雷达体制和杂... 2024年1月26日是毛二可先生九十华诞,特撰写此文对毛先生寿辰表示热烈祝贺。毛先生是中国雷达信号处理领域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六十余年来,毛先生一直从事雷达系统及其信号处理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在雷达体制和杂波抑制方面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为我国雷达动目标显示、动目标检测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奖7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信号处理 动目标显示 杂波抑制 雷达体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技术发明奖 重大科研成果 雷达系统
下载PDF
《新体制雷达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技术》专栏发刊词
13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随着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频率分集阵(Frequency Diverse Array,FDA)雷达、网络化雷达、认知雷达、泛探雷达等新体制雷达系统的提出和发展,雷达数据获取方式逐步由单波段、单极化、单角度等发展到多频率、多极化、多角度和多时相等... 随着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频率分集阵(Frequency Diverse Array,FDA)雷达、网络化雷达、认知雷达、泛探雷达等新体制雷达系统的提出和发展,雷达数据获取方式逐步由单波段、单极化、单角度等发展到多频率、多极化、多角度和多时相等获取方式,逐步形成了雷达的多维信号处理体系,以满足雷达目标检测、参数估计、目标跟踪和目标识别等任务的需求。提高新体制雷达的信号处理能力是新体制雷达从理论走向工程和装备的核心问题。因此,新体制雷达下的信号处理与数据处理相关技术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信号处理 新体制雷达 雷达目标检测 频率分集 认知雷达 数据处理技术 目标跟踪 信号处理能力
下载PDF
GDS-MIMO-OFDM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设计
14
作者 赵忠凯 闫秋贞 《舰船电子对抗》 2024年第1期1-8,71,共9页
针对正交频分复用(OFDM)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存在的通信速率较低、自相关旁瓣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old码扩频的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将MIMO-OFDM与扩频序列相结合,利用相关性较好的Gold码对... 针对正交频分复用(OFDM)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存在的通信速率较低、自相关旁瓣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old码扩频的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将MIMO-OFDM与扩频序列相结合,利用相关性较好的Gold码对通信信息进行扩频,再与OFDM脉冲符号进行调制,进而设计出一种既能提高通信速率又能改善雷达性能的一体化波形。仿真实验证明,较相同仿真条件下的Gold-OFDM、脉冲压缩-正交频分复用(PC-OFDM)一体化波形而言,所设计的一体化波形的通信速率能够倍数提高且可以在不影响通信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信号模糊函数的旁瓣,从而改善一体化系统的雷达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通信一体化 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雷达 模糊函数 扩频
下载PDF
雷达生命探测技术在消防救援中的应用分析
15
作者 李宁 《湖北应急管理》 2024年第1期56-58,共3页
雷达生命探测技术因其具有超强的探测和定位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消防救援、医疗和军事领域。本文系统分析了目前在用雷达生命探测仪的技术路线,阐述了连续波雷达生命探测技术和脉冲波雷达生命探测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雷达生命探测仪在实... 雷达生命探测技术因其具有超强的探测和定位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消防救援、医疗和军事领域。本文系统分析了目前在用雷达生命探测仪的技术路线,阐述了连续波雷达生命探测技术和脉冲波雷达生命探测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雷达生命探测仪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近些年各方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消防救援行动中提升雷达生命探测效率的方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生命探测 连续波雷达 脉冲波雷达 空间定位技术
下载PDF
蓝绿光双波长船载海洋激光雷达系统设计与海上测试
16
作者 纪鲁峰 刘秉义 +4 位作者 朱培志 刘金涛 张凯临 吴松华 唐军武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23,共11页
海洋水体的光学特性参数是海洋研究关注的重点之一,大部分光学特性具有随深度变化的特征,而海洋激光雷达是有效探测水体剖面信息的技术手段之一。基于水体光学特性参数剖面探测的需求,研制了蓝绿光双波长船载海洋激光雷达系统,光源采用... 海洋水体的光学特性参数是海洋研究关注的重点之一,大部分光学特性具有随深度变化的特征,而海洋激光雷达是有效探测水体剖面信息的技术手段之一。基于水体光学特性参数剖面探测的需求,研制了蓝绿光双波长船载海洋激光雷达系统,光源采用在水体中衰减系数较小的蓝绿波长以获取更大的探测深度。该系统具备双波长和偏振探测通道,用于同步获取水体后向散射回波信号和偏振信号,可实现近岸和大洋水体的连续探测。文中首先介绍了激光雷达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发射、接收、采集及控制子系统以及辅助设施,随后对数据预处理方法进行了阐述,包括质量控制、峰值位置对齐、去除背景噪声及退卷积等。系统于近海进行探测实验,验证了激光雷达系统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在清洁大洋水域,486 nm的激光雷达衰减系数小于532 nm,意味着在开阔水域486 nm具有更好的探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激光雷达 水体光学特性参数 剖面探测 激光雷达衰减系数
原文传递
基于平滑矩阵集优化的双基地MIMO雷达相干目标DOD和DOA联合估计
17
作者 游致远 胡国平 +1 位作者 周豪 郑桂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8-275,共8页
针对在进行相干目标测向时出现的协方差矩阵秩亏现象,双基地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探测相干目标会出现精度差、角度分辨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集平滑优化对相干目标波离方向角(DOD)和波达方向角(DOA)进行联合估计的算法。所提算法... 针对在进行相干目标测向时出现的协方差矩阵秩亏现象,双基地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探测相干目标会出现精度差、角度分辨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集平滑优化对相干目标波离方向角(DOD)和波达方向角(DOA)进行联合估计的算法。所提算法能通过分集平滑降维协方差矩阵,构造更有效的平滑矩阵集对相干目标进行联合角度估计。将发射阵列和接收阵列进行分集平滑并构建发射子矢量,计算其协方差矩阵;将每个发射子矢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平滑重构而后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前向平滑矩阵;对前向平滑矩阵进行共轭翻转等变换后,得到前后向平滑矩阵,再对其进行奇异值(SVD)分解;利用降维多重信号分类(RD-MUSIC)算法对信号进行空间谱估计并实现DOD和DOA自动配对。所提算法有效提高双基地MIMO雷达对相干目标的测向性能,并通过实验证明所提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雷达 MIMO雷达 相干目标 分集平滑 角度联合估计
原文传递
非合作式双基地雷达系统设计与验证
18
作者 郁成阳 周婉婷 +2 位作者 徐海洲 刘磊 杨君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非合作双基地雷达在目标探测的安全稳健等方面展现了优越的性能。本文首先从双基地雷达同步这一关键问题出发,分析合作和非合作双基地雷达的差异,推导非合作双基地雷达目标定位原理。进一步设计非合作双基地雷达系统,解决时空同步问题,... 非合作双基地雷达在目标探测的安全稳健等方面展现了优越的性能。本文首先从双基地雷达同步这一关键问题出发,分析合作和非合作双基地雷达的差异,推导非合作双基地雷达目标定位原理。进一步设计非合作双基地雷达系统,解决时空同步问题,提取直达波和目标散射波的特征参数,解析两者路径差、接收方位、俯仰等信息,最终求解目标接收距离,实现目标定位。雷达协同探测试验采用实测数据验证了非合作双基地技术体制的可行性,为目标探测定位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合作式双基地雷达 雷达系统 时间同步 空间同步 目标探测定位
下载PDF
2011年《现代雷达》总目次
19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I0001-I0006,共6页
关键词 雷达发射机 现代雷达 雷达伺服系统 雷达随动系统 机载雷达 空用雷达 雷达信号 宽带信号 杂波抑制 一维距离像 海杂波 地波雷达 波形设计 成像方法 雷达技术 检测性能 雷达系统 侦察系统 波达方向估计 高频雷达 超宽带 目次
下载PDF
基于时域编码超表面脉内-脉间编码优化的雷达干扰方法
20
作者 许恒 许红 +5 位作者 全英汇 潘秦 沙明辉 陈珲 程强 周小阳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5-226,共12页
时域编码超表面是一项可以对电磁波进行时变调制的新技术,针对该技术的调控特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域编码超表面脉内-脉间编码优化的雷达干扰方法。首先分别在快时间域和慢时间域建立优化模型,通过优化脉内-脉间相位编码,实现目标能... 时域编码超表面是一项可以对电磁波进行时变调制的新技术,针对该技术的调控特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域编码超表面脉内-脉间编码优化的雷达干扰方法。首先分别在快时间域和慢时间域建立优化模型,通过优化脉内-脉间相位编码,实现目标能量的搬移,形成距离-多普勒二维图上的欺骗干扰。然后通过遗传算法对该离散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另外,该文从超表面编码策略的角度分析了多种调控因素对干扰效果的影响,为实现欺骗干扰的最佳策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对抗 雷达欺骗干扰 时域编码超表面 相位编码优化 脉冲多普勒雷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