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四点”计划与美国霸权模式的奠定——兼论旧国际关系格局的改良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伟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83-87,共5页
一战后期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计划确立了美国式霸权模式的基本特征,即通过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领导世界;在民族自决和贸易自由旗号下达到对全球的经济控制,同时避免直接的殖民统治,以实现对全世界的统治。这是对传统的欧洲霸... 一战后期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计划确立了美国式霸权模式的基本特征,即通过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领导世界;在民族自决和贸易自由旗号下达到对全球的经济控制,同时避免直接的殖民统治,以实现对全世界的统治。这是对传统的欧洲霸权模式的改良,表明市场经济因素取代军事因素成为支配控制世界的主要力量;也符合当时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及维护美国的根本利益的现实需要。这些特征贯穿在此后美国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的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外交政策 霸权模式 国际关系格局 普遍性国际组织 贸易自由 经济控制 市场经济因素 “十四点”计划 全球经济运行体系
下载PDF
“讲述美国故事”的霸权外交叙事模式:解构与批评
2
作者 杨明星 贺康宁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27,157,158,共19页
20世纪40年代,美国为塑造其全球大国的话语霸权,启动了“向世界讲述美国故事”的外交战略传播工程。“向世界讲述美国故事”有其特殊的历史动因、发展脉络和叙事模式及策略。研究发现,美国通过整合对外传播资源和先进信息技术,建构了一... 20世纪40年代,美国为塑造其全球大国的话语霸权,启动了“向世界讲述美国故事”的外交战略传播工程。“向世界讲述美国故事”有其特殊的历史动因、发展脉络和叙事模式及策略。研究发现,美国通过整合对外传播资源和先进信息技术,建构了一套服务其国家利益的霸权外交叙事模式,逐渐成长为一个与其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超级大国。美国为了打造全政府、全社会、全媒体的外交叙事体系,在推动跨部门联动、法制化构建和双轨并行的同时,辅之以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凸显、多重视角呈现和数据信息操纵等多元叙事策略。为了打破美国的叙事霸权,维护中国的叙事主权,中国应加快推进“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国外交叙事体系建设,敢于揭露和反制美国对华污名化叙事,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述美国故事 霸权外交叙事模式 叙事策略 国际话语权
下载PDF
共同体模式与霸权模式:“‘一带一路’计划”与“马歇尔计划”的本质区别——兼论基于中国文化理念的国际金融体系构建纲领与原则 被引量:4
3
作者 禹钟华 祁洞之 《国际金融》 2016年第10期61-70,共10页
将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理解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是本质性的错误认识,因为二者在文化背景、实施手段、最终目标、全球影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异。由于文化性质的不同,中国与西方对于国际化的认识存在... 将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理解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是本质性的错误认识,因为二者在文化背景、实施手段、最终目标、全球影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异。由于文化性质的不同,中国与西方对于国际化的认识存在着本质区别。工业革命以后的西方世界,逐渐建立了以自身为主导的全球控制体系,"马歇尔圈"作为西方文化的必然现象始终存在,使控制者与控制对象间的界线泾渭分明。所以"马歇尔计划"本身是一个霸权的计划,是一个西方主导并控制世界的计划。中国也推出了自己的全球化蓝图,其主要内容为"‘一带一路’计划",其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天下观、全球观、整体观、营卫观、两行观,是中国面对人类共同体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也为人类描绘了一幅和谐繁荣的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模式 霸权模式 “一带一路” 计划 马歇尔计划
全文增补中
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变迁、演进机理与战略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程永林 李青 李子文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6期90-97,共8页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如何构筑有效应对全球系统性风险管理机制显得十分迫切,学界不仅深刻探讨了各国的宏微观经济政策问题,更开始从制度层面深入研究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机制设计缺陷与问题。发达国家主导下的霸权治理模式失调和...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如何构筑有效应对全球系统性风险管理机制显得十分迫切,学界不仅深刻探讨了各国的宏微观经济政策问题,更开始从制度层面深入研究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机制设计缺陷与问题。发达国家主导下的霸权治理模式失调和国际经济治理格局失控是全球失衡的主要原因,治理关键在于提升国家竞争优势、重塑全球价值链和国际贸易金融体系,尤其是要增强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与制度性话语权。这不仅成为国际社会共识,而且将是全球经济治理发展演变的客观趋势。因此,全球经济治理在制度层面必须进行创新。从短期来看,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争端治理、治理模式创新是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议题。从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增长新动力、国际制度型塑和全球治理机制重构则是更为根本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演进机制 霸权模式 国家竞争 优势制度性话语权
下载PDF
国际行为范式的演变与当代国际关系
5
作者 金强一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4-62,112,共9页
国际行为范式是指某种得到国际社会认同的思维定式所引发的思维模式,它的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当代国际行为范式有鲜明的特点;国际行为范式与当代人们的角色及观念错位有着密切关系;正确理解国际行为范式,可以提供处理现实国际关系... 国际行为范式是指某种得到国际社会认同的思维定式所引发的思维模式,它的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当代国际行为范式有鲜明的特点;国际行为范式与当代人们的角色及观念错位有着密切关系;正确理解国际行为范式,可以提供处理现实国际关系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行为范式 大国角色定位 主导型大国 霸权模式
下载PDF
论影响发展中国家民主化的外部因素的两种基本类型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宋瑞芝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8,共5页
影响发展中国家民主化进程的外部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外部结构性因素和外部行为体因素。前者指的是宏观国际体系概况,也就是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所处的总体国际环境系统。它可以从国际政治与安全格局、国际经济体系... 影响发展中国家民主化进程的外部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外部结构性因素和外部行为体因素。前者指的是宏观国际体系概况,也就是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所处的总体国际环境系统。它可以从国际政治与安全格局、国际经济体系因素、国际文化与社会交往、国际意识形态和传播秩序、国际市民社会等五个方面来分析。外部行为因素则指的是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的对外政策。在民主化这个问题上,影响发展中国家最突出的外部行为体因素有两个,即美国和欧盟这两个西方民主政治的大本营。虽然二者在向非西方国家推销其民主制度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它们的具体做法却有差异,美国对外推销民主的做法可以被概括为霸权模式,欧盟在对南欧和东欧的政治变迁的做法可被概括为趋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结构性因素 外部行为体因素 霸权模式 趋同模式
下载PDF
冷战后美日同盟:从“漂流”到强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肖晞 王立名 《现代日本经济》 CSSCI 2006年第3期12-16,共5页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一个双边同盟,美日同盟是二战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推进遏制政策的重要工具。冷战结束后,随着美日共同敌人的消失、经贸摩擦的加剧以及日本综合国力的提升,美日非对称性同盟陷入困境之中,处于一种“漂流”状态。2...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一个双边同盟,美日同盟是二战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推进遏制政策的重要工具。冷战结束后,随着美日共同敌人的消失、经贸摩擦的加剧以及日本综合国力的提升,美日非对称性同盟陷入困境之中,处于一种“漂流”状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美日同盟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这一调整是两国政策互动的结果,代表着美日两国要以双边军事同盟体系为核心、以多边安全为补充,在东北亚构筑一种霸权稳定模式的安全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日同盟 非对称性同盟 同盟困境 霸权稳定模式
下载PDF
霸权稳定模式与东亚地区政治安全秩序 被引量:10
8
作者 倪峰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0-17,共8页
美国以霸权稳定模式塑造东亚政治、安全秩序 ,主要依赖作为惟一超级大国的总体实力、美军在该地区的前沿部署、以美国为主导的军事同盟体系以及美国对该地区重要事务的介入。东亚地区大国力量分布的相对均衡、美国在地理上所受到的限制... 美国以霸权稳定模式塑造东亚政治、安全秩序 ,主要依赖作为惟一超级大国的总体实力、美军在该地区的前沿部署、以美国为主导的军事同盟体系以及美国对该地区重要事务的介入。东亚地区大国力量分布的相对均衡、美国在地理上所受到的限制、东亚地缘政治的特点以及美国对该地区政策的内在矛盾 ,使得霸权稳定模式在东亚地区受到比在其他地区更有力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权稳定模式 东亚地区 政治安全秩序 美国 因素 地缘政治
原文传递
南亚安全秩序与印度的地区战略选择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晓萍 《学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4期44-52,共9页
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南亚地区安全秩序总体可类化为"霸权+权威"模式。在此背景下,南亚地区核心国家印度对域外中国、域内巴基斯坦及域内其他国家采取了三种差异化战略。同时,此差异化战略组合引发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失衡性... 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南亚地区安全秩序总体可类化为"霸权+权威"模式。在此背景下,南亚地区核心国家印度对域外中国、域内巴基斯坦及域内其他国家采取了三种差异化战略。同时,此差异化战略组合引发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失衡性和断裂性加剧,未来南亚安全秩序更不稳定;南亚其他小国"借势"中国对冲印度,谋求"动态平衡",从而使南亚安全秩序的动荡性增强;印度以"国家安全"为名,将"中国威胁"内化,导致中印在南亚合作的战略空间收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秩序 霸权+权威”模式 差异化战略 对冲 内化
下载PDF
澳大利亚南极战略的内在逻辑及其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亮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8年第5期48-59,共12页
2016年澳大利亚颁布了新版的南极战略,其在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强化地缘优势的同时,也重申将继续维护南极条约体系的有效性,并在南极治理问题上扩大国际合作。澳大利亚这种兼顾地缘政治逻辑和全球治理逻辑的南极战略,不仅能更有效... 2016年澳大利亚颁布了新版的南极战略,其在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强化地缘优势的同时,也重申将继续维护南极条约体系的有效性,并在南极治理问题上扩大国际合作。澳大利亚这种兼顾地缘政治逻辑和全球治理逻辑的南极战略,不仅能更有效地维护自身利益,也对抑制霸权治理逻辑、促进国际南极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南极战略 全球治理模式 地缘政治模式 霸权模式
下载PDF
东北亚国际秩序的转型与大国的角色定位 被引量:4
11
作者 金景一 金强一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46,128,共16页
从世界发展趋势看,所谓国际体系的转型期即指目前的国际体系向世界体系转换的过渡期。这一转型期客观地要求各个大国的正确的角色定位,即由以往的霸权模式向主导型大国模式的转换。中国欲成为引领世界发展方向的主导型大国,不仅要从文... 从世界发展趋势看,所谓国际体系的转型期即指目前的国际体系向世界体系转换的过渡期。这一转型期客观地要求各个大国的正确的角色定位,即由以往的霸权模式向主导型大国模式的转换。中国欲成为引领世界发展方向的主导型大国,不仅要从文化深层确立"类本位"意识体系,而且也要建构以"和谐世界"为核心并由正义、公正、合理、民主、共赢、和平为其结构的理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体系转型 大国角色定位 战略性抉择 国际行为范式 主导型大国 霸权模式 和谐世界
原文传递
论东亚地区的政治、安全结构 被引量:27
12
作者 倪峰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26,共20页
本文试图对冷战后东亚地区的政治、安全结构作一个更具包容性的解释 ,并将这一地区政治、安全领域尤其是安全领域出现的各种现象抽象地概括为三种基本模式 ,即多极模式、霸权稳定模式和多边安全合作模式。本文认为 ,以上三种要素构成了... 本文试图对冷战后东亚地区的政治、安全结构作一个更具包容性的解释 ,并将这一地区政治、安全领域尤其是安全领域出现的各种现象抽象地概括为三种基本模式 ,即多极模式、霸权稳定模式和多边安全合作模式。本文认为 ,以上三种要素构成了世纪之交东亚地区政治、安全环境的单元性基本结构要素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对该地区的政治、安全形势进行宏观性解释和分析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霸权稳定模式 多边安全 冷战后 安全形势 安全环境 东亚地区 合作模式 要素构成 基本模式
原文传递
复合型结构──对东亚政治、安全格局的一种解释 被引量:3
13
作者 倪峰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东亚地区 政治格局 安人格局 复合型结构 多极化模式 霸权稳定模式 多边安全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