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同大异”:当代中国电影的青春叙事与听觉形象
1
作者 陈琰娇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以主题曲的创作运用为典型代表的电影声音设计,对于形成不同时代的听觉记忆而言往往具有标志性意义,而特定的声音编码又关联着特定的情感结构。电影《小字辈》《小武》和《小时代》分别塑造了听觉感召型、听觉反思型和听觉怀旧型三种听... 以主题曲的创作运用为典型代表的电影声音设计,对于形成不同时代的听觉记忆而言往往具有标志性意义,而特定的声音编码又关联着特定的情感结构。电影《小字辈》《小武》和《小时代》分别塑造了听觉感召型、听觉反思型和听觉怀旧型三种听觉形象,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电影的青春表述,而听觉形象的变化也显示出青年形象与国家话语之间的关系调整。电影的时代声景与“青年想象”之间的复杂关系,为观察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声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叙事 听觉形象 电影主题曲 《小字辈》 《小武》 《小时代》
下载PDF
《野马分鬃》:镜像理论视域下的青春叙事
2
作者 张圆 张宝贵 《视听》 2023年第4期36-39,共4页
电影《野马分鬃》以平实冲淡的叙事效果呈现了杂糅着躁动挣扎与琐碎平淡的青春故事。将影片置于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视域发现,主人公经由对“野马”镜中像的认同与迷恋,建构起理想自我,由此展开了富有反叛性的社会冒险奇旅;通过对... 电影《野马分鬃》以平实冲淡的叙事效果呈现了杂糅着躁动挣扎与琐碎平淡的青春故事。将影片置于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视域发现,主人公经由对“野马”镜中像的认同与迷恋,建构起理想自我,由此展开了富有反叛性的社会冒险奇旅;通过对“野马”镜中像的误认,在失落的现实阵痛中揭示了成长的代价;凭借同他者与情境的镜像关系建构,形成主人公内在自我的有机参照,并从整体上丰富了文本的审美意涵和艺术表现力。影片的青春叙事对中国当代青春片创作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马分鬃》 镜像理论 青春叙事
下载PDF
文化引领、史诗表达、青春叙事:近年来党史题材纪录片发展透视
3
作者 师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9-45,共7页
近年来,党史题材纪录片从文化引领、史诗表达、青春叙事三个维度不断追求创新探索。文化引领上,积极建构文化认同、充分激活文化记忆、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史诗表达上,注重民族性精神内涵的价值彰显、历史与现实的融会贯通、人类命运共... 近年来,党史题材纪录片从文化引领、史诗表达、青春叙事三个维度不断追求创新探索。文化引领上,积极建构文化认同、充分激活文化记忆、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史诗表达上,注重民族性精神内涵的价值彰显、历史与现实的融会贯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观照书写;青春叙事上,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年轻化呈现、青春化的文本表达、立体式广域传播。以此提升党史题材纪录片的高质量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题材纪录片 文化引领 史诗表达 青春叙事
下载PDF
以情爱书写探索青春叙事的多种可能——浅谈青年作家尚攀的小说创作
4
作者 彭永强 《快乐阅读》 2023年第12期9-12,共4页
一尽管是刚过而立之年的90后作家,尚攀在文学创作方面称得上惊喜不断、硕果累累,他不仅在《青年文学》《山花》《延河》《山东文学》《莽原》《青年作家》《当代小说》等众多纯文学期刊发表了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广受好评,而且出版了长... 一尽管是刚过而立之年的90后作家,尚攀在文学创作方面称得上惊喜不断、硕果累累,他不仅在《青年文学》《山花》《延河》《山东文学》《莽原》《青年作家》《当代小说》等众多纯文学期刊发表了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广受好评,而且出版了长篇小说《短歌行》《明明如月》、小说集《青春破》《脚下的天台》等,其创作出的文学文本不仅数量上可观、令人赞叹,质量上同样个性鲜明、精品频出,形成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与气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作家 文学创作方面 当代小说 青春叙事 《短歌行》 情爱书写 90后 个性鲜明
下载PDF
自我之舞——20世纪青春叙事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岱 李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64-71,共8页
作为小说叙事的一种,青春叙事有着悠久的传统,20世纪青春叙事更因其独特的风格和别致的形态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青春叙事不仅关乎叙事题材,还是一种价值载体和生命态度。20世纪青春叙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感觉文化和身体元素的偏爱。... 作为小说叙事的一种,青春叙事有着悠久的传统,20世纪青春叙事更因其独特的风格和别致的形态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青春叙事不仅关乎叙事题材,还是一种价值载体和生命态度。20世纪青春叙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感觉文化和身体元素的偏爱。在叙事策略上,20世纪青春叙事常运用固定式内聚焦模式、第一人称叙事以及独白话语,但在细节上又表现出对这些策略的偏移,如叙述视角的伪固定性,人称机制的虚无化以及价值立场的真空。溯其根源,在于作为叙述主体的"自我"的文化虚无主义本质与传统的青春叙事相比,体现出鲜明的"拒绝成长"的时代特征和文化色彩。这是20世纪特有的声音,却在青春期这一特殊的人生阶段中得到强有力的张扬。在这个意义上,20世纪青春叙事不仅有着类别叙事的特征,还体现了选择与虚无、反抗与绝望的时代之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叙事 叙述模式 叙述人称 叙述话语
下载PDF
新生代电影导演的新青春叙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晖 艾志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3-151,共9页
新生代电影导演在创作青春电影之时,与第六代电影导演的青春叙事呈现出继承、改写与新变的关系,是一种"新青春叙事"。具体表现为:以纠结于青春的"西西弗斯"为对象,在继承对"残酷青春"状态的摹写中呈现&qu... 新生代电影导演在创作青春电影之时,与第六代电影导演的青春叙事呈现出继承、改写与新变的关系,是一种"新青春叙事"。具体表现为:以纠结于青春的"西西弗斯"为对象,在继承对"残酷青春"状态的摹写中呈现"假定性失忆"和"替代性转移"的新气质;以"悬而未决"的仪式抵抗为故事情节内核,通过回答"怎么做?",对第六代导演反复探讨的"为什么?"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回应和改写;受商业语境、大众文化以及国际交流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叙事呈现出资本符号化、喜剧性表达和跨地域书写等时代特征,具有新变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电影导演 青春叙事 继承 改写 新变
下载PDF
后革命时代的青春期小史——论青年亚文化与“第六代”电影的青春叙事 被引量:6
7
作者 韩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52-56,83,共6页
"第六代"导演热衷于青春叙事,致力于营造一个青年亚文化的电影语境,以后革命时代的青春小叙事取代了革命时代的青春大叙事。青春在"第六代"电影中呈现为一种静穆的狂欢状态,一方面是去革命中心后的个体不无虚无感... "第六代"导演热衷于青春叙事,致力于营造一个青年亚文化的电影语境,以后革命时代的青春小叙事取代了革命时代的青春大叙事。青春在"第六代"电影中呈现为一种静穆的狂欢状态,一方面是去革命中心后的个体不无虚无感的自我放纵,以及陷身于物恋迷狂所形成的超现实主义幻觉;另一方面却又带有社会主义时代遗留下来乌托邦梦想,并将这种神圣的情感投注于一个可供参照并追随的象征符号——"精神之父"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电影 青春叙事 青年亚文化 后革命时代
下载PDF
光焰与迷失——论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青春叙事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岩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14期104-108,共5页
青春作为每个人都曾拥有的生命历程,以其所处阶段的特殊性、短暂性和不可重复性,成为人们内心深处一段难以磨灭的生命记忆。伴着岁月的流逝,青春记忆不仅不会消弭于庸常化的生活之流,它的轮廓、
关键词 青春叙事 电影 迷失 生命记忆 生命历程 可重复性 特殊性 短暂性
下载PDF
青春叙事三部曲——中国知青油画的历史流变 被引量:3
9
作者 曾希圣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57,共7页
上世纪自50年代中期肇始,经60年代末期兴盛,至80年代初期回眸,知青美术的生发、蔓延和衍变前后呈现出真挚、狂热和反省的潮汛起落,呈现出"三部曲"式的旋律起伏及跌宕变幻。本文以"文革"前、"文革"中、&qu... 上世纪自50年代中期肇始,经60年代末期兴盛,至80年代初期回眸,知青美术的生发、蔓延和衍变前后呈现出真挚、狂热和反省的潮汛起落,呈现出"三部曲"式的旋律起伏及跌宕变幻。本文以"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三段时代背景为线索,选取知青美术中最具视觉真实的油画作品为案例,就上述题旨分上、中、下三个篇章来陈述与解读,以期揭示中国知青美术的发展脉络或主体走向,为知青时代留下有益的文本,同时对知青油画作一次文献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美术 青春叙事 三部曲 时代流变
下载PDF
新世纪中韩电影的青春叙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晓丽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5-128,共4页
青春叙事是新世纪中国与韩国电影共同的现象,两国均有大量作品,但二者在电影语言、主题建构和文化表达上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这种差异具体表现为单一的好莱坞美学风格与好莱坞戏剧化和欧洲写实化并存的多元美学风格;既不心理也不现实的... 青春叙事是新世纪中国与韩国电影共同的现象,两国均有大量作品,但二者在电影语言、主题建构和文化表达上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这种差异具体表现为单一的好莱坞美学风格与好莱坞戏剧化和欧洲写实化并存的多元美学风格;既不心理也不现实的平面化与个体体验和社会图景的双重变奏;认同世俗现实的消费主义与背负十字架前行的荒原意识。新世纪韩国电影的青春叙事值得中国未来电影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叙事 单一 多元 消费文化 荒原意识
下载PDF
空心的青春叙事与混乱的审美诉求——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艺术缺陷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新伟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18期71-74,共4页
赵薇执导的电影儆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经筻青春》)在票房上获得巨大成功,但并没有取得什么艺术上的突破,这种叫座不叫好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反映出中国大陆电影的诸多问题。在学界提及的所有问题中,最大的问题是电影叙... 赵薇执导的电影儆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经筻青春》)在票房上获得巨大成功,但并没有取得什么艺术上的突破,这种叫座不叫好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反映出中国大陆电影的诸多问题。在学界提及的所有问题中,最大的问题是电影叙事和艺术风格的混乱,而缺乏叙事创新的电影终究无法成为一部佳作,艺术风格杂乱的电影甚至称不上一部合格的电影。电影《玫青着移改编自辛夷坞的同名小说,小说为电影提供了充足的叙事元素和人物形象,按理说不至于理不出一条清晰的叙事线索和统一的艺术风格。遗憾的是,电影(敛青春》不仅没有利用好、搭配好小说提供的叙事元素,将叙事元素杂乱地铺陈其中,而且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叙事风格和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电影 青春叙事 艺术风格 审美诉求 缺陷 叙事元素 电影叙事 人物形象
下载PDF
消费时代的“青春梦”——对当下电影青春叙事的符号学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颜小芳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24期91-95,共5页
一、消费时代青春题材电影的崛起 中国内地的电影谱系中,青春题材电影一直存在,如“十七年”革命经典电影《青春之歌》(改编自女作家杨沫的同名小说)。这部电影道出了那个特定年代个体青春的终极旨归是以革命为命名的神圣、
关键词 经典电影 青春叙事 消费时代 符号学 青春 青春之歌》 青春题材 “十七年”
下载PDF
废墟与漫游者:解读第六代导演青春叙事的一种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文畅 《创作与评论》 2017年第8期106-112,共7页
从中国电影青春叙事的发展脉络来看,第六代导演的“青春自传”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掀起了第一次作者论意义上的青春片浪潮。张元、王小帅、娄烨等青年导演既是影像文本的创作主体,又是文本内部的经验主体。他们高举青年亚文化的旗帜,打... 从中国电影青春叙事的发展脉络来看,第六代导演的“青春自传”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掀起了第一次作者论意义上的青春片浪潮。张元、王小帅、娄烨等青年导演既是影像文本的创作主体,又是文本内部的经验主体。他们高举青年亚文化的旗帜,打破了革命青春电影与伤痕青春电影井然有序的元叙事,将具体的、感性的“身体”视为人存在的第一维度和与世界建立联系的首要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青春叙事 解读 漫游 废墟 青春电影 青年亚文化 中国电影
下载PDF
论“十七年”文学的青春叙事
14
作者 王龙洋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2期172-175,共4页
十七年时期,青春叙事成为文学的主潮和独特的文学叙事模式。这一时期的文学青春叙事不仅具有五四文学和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的支撑,而且与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在这种关联性的支配下,这种青春叙事的文学形成了一种... 十七年时期,青春叙事成为文学的主潮和独特的文学叙事模式。这一时期的文学青春叙事不仅具有五四文学和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的支撑,而且与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在这种关联性的支配下,这种青春叙事的文学形成了一种具体的叙事模式。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有关于青春叙事的文学又参与到新的话语体现的生产与建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文学 青春叙事 民族想象
下载PDF
俄苏文学关照下的青春叙事——论杨沫和她的小说创作
15
作者 罗婷 吴菲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2-195,共4页
中国革命的纷飞战火锤炼了杨沫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革命之心,也造就了她文学创作上的别样神魂。杨沫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俄苏文学中汲取营养,走出"亭子间",走出刻板的"写实主义",逐渐走向成熟,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表... 中国革命的纷飞战火锤炼了杨沫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革命之心,也造就了她文学创作上的别样神魂。杨沫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俄苏文学中汲取营养,走出"亭子间",走出刻板的"写实主义",逐渐走向成熟,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表现中国的革命斗争和革命战争的同时,充分抒发女性的细腻情感,令她的小说带有浓厚俄苏无产阶级文学的革命精神和女性特有的浪漫情怀,在精神与情感上给予读者双重慰藉,构筑了"革命浪漫主义"的文学创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沫 俄苏文学 青春叙事 革命浪漫主义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青春叙事与时代表达的集中呈现——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
16
作者 代玉启 董智慧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2,共5页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彰显出鲜明的“青春”气息。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充分把握其中蕴含的青春叙事与时代表达。这一报告充分阐释了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其语言具有...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彰显出鲜明的“青春”气息。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充分把握其中蕴含的青春叙事与时代表达。这一报告充分阐释了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其语言具有典型的青年风格,充分展示了党的“青春”特质;其论述充分展现了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团结奋斗、信仰如磐又开放包容的精神气象。通过坚持和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多方协同教育引导青年、激发青年自律自强,能够筑牢中国共产党长治久安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百年大党 青年 青春叙事
下载PDF
颓废的青春颓废的爱——电影《观音山》的“青春叙事”
17
作者 赵雅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85-86,共2页
相比《老男孩》与《山楂树之恋》,《观音山》不是“青春怀旧”,而是当下社会年轻人生存境况的真实写照。这是一个有些残酷的“青春故事”,影片中的人物在不断的失去之中,迷茫于生存的无聊、迷茫于青春的未来与方向、迷茫于生还是死... 相比《老男孩》与《山楂树之恋》,《观音山》不是“青春怀旧”,而是当下社会年轻人生存境况的真实写照。这是一个有些残酷的“青春故事”,影片中的人物在不断的失去之中,迷茫于生存的无聊、迷茫于青春的未来与方向、迷茫于生还是死的痛苦抉择。影片在展现追求青春的浪漫与激情释放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青春的脆弱与不幸,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或者颓废的青春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山》 青春叙事 青春怀旧 “颓废青春
下载PDF
青春叙事、后殖民话语与“现代中国”的想象——台湾导演黄朝亮电影研究
18
作者 罗显勇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年第5期18-22,共5页
台湾导演黄朝亮将台湾电影一贯的幽默、轻松、机智的风格注入到他的电影中,或者在青春叙事中凸显台湾本土风情,或者在略带喜剧的故事题材中刻画台湾本土人的形象;在一种后殖民话语体系中,黄朝亮的电影更强调台湾人在自我认同的过程中对... 台湾导演黄朝亮将台湾电影一贯的幽默、轻松、机智的风格注入到他的电影中,或者在青春叙事中凸显台湾本土风情,或者在略带喜剧的故事题材中刻画台湾本土人的形象;在一种后殖民话语体系中,黄朝亮的电影更强调台湾人在自我认同的过程中对民族性、主体性的坚守;他的电影对"现代中国"的想象也极具个人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叙事 后殖民话语 现代中国
下载PDF
欲说还休的少年“忧”滋味——以韩寒、郭敬明为例的青春叙事中的美学诉求
19
作者 夏艳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13-114,共2页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青春叙事,其主题多集中在对感觉文化的表述和自我的审视。以韩寒和郭敬明的具体作品为例,他们在叙述故事中体现出鲜明的"忧虑"和"忧郁"特征,叙述主体的自我打上了鲜明的"少年强说愁"...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青春叙事,其主题多集中在对感觉文化的表述和自我的审视。以韩寒和郭敬明的具体作品为例,他们在叙述故事中体现出鲜明的"忧虑"和"忧郁"特征,叙述主体的自我打上了鲜明的"少年强说愁"的文化色彩,透过这种叙事表述,其内核是年轻一代的成长体验和青春期特有的张扬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和批判,体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叙事 忧郁 忧虑 成长 诉求
下载PDF
战地玫瑰分外香——电视连续剧《我的青春在延安》的青春叙事
20
作者 冯资荣 《理论与创作》 CSSCI 2011年第4期93-95,共3页
红色青春偶像剧《我的青春在延安》,以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恢弘背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独特的视角,重现那个伟大辉煌的历史瞬间。青春激昂的知识分子在国家命运的转折关头冲破重重险阻,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在抗... 红色青春偶像剧《我的青春在延安》,以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恢弘背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独特的视角,重现那个伟大辉煌的历史瞬间。青春激昂的知识分子在国家命运的转折关头冲破重重险阻,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在抗战熔炉中战斗成长,完成了浪漫爱情与革命信仰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叙事 电视连续剧 延安 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青年知识分子 玫瑰 青春偶像剧 中共党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