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向度”的青春——以《绿如蓝》为例兼论消费主义时代的青春形象
1
作者 宋敏 李晓禺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1-5,共5页
青春形象一直是文学书写的主题之一。《绿如蓝》以"历史倒置"的叙事策略及传统武侠小说的书写模式塑造了以章第中为代表的青春群体形象。他们在高考的压力下努力拼搏、勤奋刻苦,盲目认同现实,缺乏批判精神,可谓"单向度&q... 青春形象一直是文学书写的主题之一。《绿如蓝》以"历史倒置"的叙事策略及传统武侠小说的书写模式塑造了以章第中为代表的青春群体形象。他们在高考的压力下努力拼搏、勤奋刻苦,盲目认同现实,缺乏批判精神,可谓"单向度"的青春形象。在消费主义时代语境下,这种形象与以《小时代》为代表的身体化、物质化的"青春形象"截然不同,从重建中国文学青春形象的角度来看,无疑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度 青春形象 《绿如蓝》 消费主义
下载PDF
主题、形象、类型:中国青春片创作的三大审美嬗变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立新 杨利萍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2年第1期295-308,共14页
近年的青春片较之传统的青春片在审美格局上发生了三大嬗变:一是对青春主题的挖掘既广且深,远远超越了“青春+爱情”式的单一模式,具有了更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二是打造了一大批多样化、立体化、励志化的新型青春形象,尤其是其中的一些... 近年的青春片较之传统的青春片在审美格局上发生了三大嬗变:一是对青春主题的挖掘既广且深,远远超越了“青春+爱情”式的单一模式,具有了更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二是打造了一大批多样化、立体化、励志化的新型青春形象,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女性形象甚至达到了典型化的高度;三是将喜剧、科幻、惊悚、犯罪等类型元素和二次元、穿越、饭圈文化等众多青春物语元素相融合,极大推动了当代青春片审美风格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春 青春主题 青春形象 类型创新
下载PDF
理想幻灭的青春——村上春树“青春三部曲”人物形象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申莉莉 《电影评介》 2010年第9期101-101,104,共2页
村上春树的"青春三部曲"是作家对自己青春岁月的一种追忆与反思,其中"鼠"和叙事者"我"的形象可以说是经历了学潮的理想幻灭的一代人的艺术写照。
关键词 村上春树“青春三部曲”幻灭人物形象
下载PDF
当代文学中的“青春”及其写作——孟繁华先生文学关注的焦点
4
作者 吴玲 翟婷婷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51-54,共4页
青春写作与青春形象,一直是文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在百年文学史的宏大序列中从未断绝,孟繁华教授作为当下文学界最为活跃的当代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和文学理论家之一,对这一话题自然也倾注了极大的关注并对之进行阐释... 青春写作与青春形象,一直是文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在百年文学史的宏大序列中从未断绝,孟繁华教授作为当下文学界最为活跃的当代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和文学理论家之一,对这一话题自然也倾注了极大的关注并对之进行阐释。孟繁华先生认为青春写作与青春形象是当代文学的重要一维,甚至成为左右文学地位的重要因素而不可或缺;同时,中国当代文学的最大特征就是"不确定性",于是,作为其组成部分的青春写作与青春形象也便具有其特殊的"不确定性"。对于这方面的主要看法与观点,本文试图以关键词与文学史历时性梳理的方式进行论述,并探讨有关青春写作与青春形象的关键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写作 青春形象 不确定性
下载PDF
谈青春期的健康教育
5
作者 韦欢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5年第11期59-60,共2页
把开展青春期教育视为人生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他们从复杂的社会信息中吸取健康的营养,增强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蚀,认识青春的价值和意义,安全而积极地度过青春期这一“多事之秋”,使他们顺利地通过... 把开展青春期教育视为人生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他们从复杂的社会信息中吸取健康的营养,增强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蚀,认识青春的价值和意义,安全而积极地度过青春期这一“多事之秋”,使他们顺利地通过青春期的“朦胧”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 健康 青春形象 交往 生理 心理
下载PDF
《青春湖南》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认知
6
作者 陈莎 《美化生活》 2022年第11期187-189,共3页
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重要的认知机制,不仅存在于语言模态中,也存在于声音、图像、文本等非语言模态中。本文以2018年湖南形象宣传片《青春湖南》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理论,旨在探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青春湖南》中构建了哪... 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重要的认知机制,不仅存在于语言模态中,也存在于声音、图像、文本等非语言模态中。本文以2018年湖南形象宣传片《青春湖南》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理论,旨在探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青春湖南》中构建了哪些类型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二是《青春湖南》中构建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是如何呈现湖南形象的?通过分析发现,这部宣传片通过将语言模态与声音、图像、文本等非语言模态相结合,构建了以下五个隐喻:“湖南是一幅青春盎然的画”“湖南是一首青春血性的诗”“湖南是一支青春多彩的歌”“湖南是一列青春涌动的高铁”“湖南是一部青春肆意的电影”,以及以下五个转喻:“空间部分代整体”“单个实体代整体”“具体代抽象”“成员代范畴”和“单个行为代整体态度”。总而言之,无论是隐喻还是转喻,都有利于湖南美丽形象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形象宣传片《青春湖南》 多模态隐喻 多模态转喻
下载PDF
个人奋斗的限度——新时期乡村小说中的农村青年进城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平一 刘海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1期26-31,共6页
当下的青年人经常被批评失落了理想主义的品格,"暮气"太重而"朝气不足"。爬梳新时期乡村小说中农村青年形象就会发现:从高加林决绝的进城梦想,到孙少平倔强的"个人奋斗",再到涂自强的悲凉结局,绝望和迷... 当下的青年人经常被批评失落了理想主义的品格,"暮气"太重而"朝气不足"。爬梳新时期乡村小说中农村青年形象就会发现:从高加林决绝的进城梦想,到孙少平倔强的"个人奋斗",再到涂自强的悲凉结局,绝望和迷茫的气息越来越严重。这一"青春形象"的变迁背后伴随着的是"个人奋斗"的神话由兴起到衰落的过程。论文试图通过回溯新时期乡村小说对农村青年进城之路的叙述,探讨农村青年进城过程中的"个人奋斗"神话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乡村小说 个人奋斗 农村青年 青春形象
下载PDF
建构时期的中国城市文学——当下中国文学状况的一个方面 被引量:30
8
作者 孟繁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4,共10页
当下中国人口结构性的变化,虽然不足以说明作家题材变化的原因,但问题的积累必定会影响世道人心,在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上催发或膨胀人性中不确定的东西。当代中国的城市文化还没有建构起来,城市文学也在建构之中。一方面,我们充分肯定... 当下中国人口结构性的变化,虽然不足以说明作家题材变化的原因,但问题的积累必定会影响世道人心,在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上催发或膨胀人性中不确定的东西。当代中国的城市文化还没有建构起来,城市文学也在建构之中。一方面,我们充分肯定当下城市文学创作的丰富性,通过这些作品,我们有可能部分地了解当下中国城市生活的面貌;另一方面,建构时期的中国城市文学,也确实表现出过渡时期的诸多特征和问题。城市文学的热闹和繁荣仅仅表现在数量和趋向上,而城市生活最深层的东西还是一个隐秘的存在,最有价值的文学形象很可能没有在当下的作品中得到表达,隐藏在城市人内心的秘密还远没有被揭示出来。具体地说,当下城市文学存在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城市文学还没有表征性的人物,城市文学没有青春,以及城市文学的纪实性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学 表征性人物 青春形象 纪实性困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