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枯劳尔氏菌Ⅲ型效应子的致病和无毒机制
1
作者 戚培培 于晓 李博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1-661,707,共12页
青枯劳尔氏菌(简称“青枯菌”)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植物病原细菌,其引起的植物青枯病严重影响番茄和马铃薯等作物的健康生产。青枯菌寄主种类广泛,而且能够通过基因水平转移和基因重组获得新毒力,以扩展寄主范围。青枯菌的致病机制复杂... 青枯劳尔氏菌(简称“青枯菌”)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植物病原细菌,其引起的植物青枯病严重影响番茄和马铃薯等作物的健康生产。青枯菌寄主种类广泛,而且能够通过基因水平转移和基因重组获得新毒力,以扩展寄主范围。青枯菌的致病机制复杂,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T3SS)是关键的致病因子,其分泌的Ⅲ型效应子(typeⅢeffectors,T3Es)在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从不同层面抑制寄主先天免疫反应;此外,植物寄主也能识别青枯菌的效应子,激活效应子触发的免疫反应并产生抗病性。本文对青枯菌Ⅲ型效应子的毒性机制与无毒功能进行了讨论和总结,为深入了解青枯菌的致病机制和植物抗青枯病的机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劳尔氏菌 青枯 效应子 致病机制 先天免疫
下载PDF
植物与青枯劳尔氏菌识别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
2
作者 肖志亮 杨爱国 张美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4-650,686,共8页
青枯劳尔氏菌(简称“青枯菌”)可在多种作物上引发细菌性青枯病,严重威胁全球作物的安全生产。青枯菌遗传多样性高、变异快,目前生产上缺乏有效的抗病品种,这给青枯病的防治带来了挑战。挖掘植物中识别青枯菌相关分子模式或效应子的受... 青枯劳尔氏菌(简称“青枯菌”)可在多种作物上引发细菌性青枯病,严重威胁全球作物的安全生产。青枯菌遗传多样性高、变异快,目前生产上缺乏有效的抗病品种,这给青枯病的防治带来了挑战。挖掘植物中识别青枯菌相关分子模式或效应子的受体蛋白,并解析其识别的分子机制,可为认识植物与青枯菌的互作机制提供线索,同时为植物广谱抗病性的创制奠定理论基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与青枯菌识别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植物中识别青枯菌的膜上受体和胞内受体的鉴定、功能解析,以及受体与青枯菌相关分子模式或效应子的识别机制,并对今后青枯病防控中抗病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劳尔氏菌 识别 效应子 抗病蛋白
下载PDF
一株拮抗姜瘟青枯劳尔氏菌的泛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润叶 杨土凤 +3 位作者 陈晓梅 刘世贵 刘崑 龙章富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83-686,共4页
从生姜田土中分离到一株对姜瘟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arum)有强拮抗作用的泛菌菌株Q6,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及16S rDNA序列的分析.以16S 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包括12株相关种属细菌在内的系... 从生姜田土中分离到一株对姜瘟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arum)有强拮抗作用的泛菌菌株Q6,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及16S rDNA序列的分析.以16S 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包括12株相关种属细菌在内的系统发育树,其中与11个泛菌属的菌株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5.54%~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6 鉴定 16SrDNA 青枯劳尔氏菌
下载PDF
基于qPCR技术快速检测青枯劳尔氏菌5号生理小种的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曹梦琪 包奇 +3 位作者 杨采风 王俊 盛晟 吴福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7-814,共8页
由青枯劳尔氏菌(以下简称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Ralstonia solanacearum race 5)引起的桑青枯病是桑树的重大病害。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病原菌进行早期检测,为病害的预测预报及有效防控提供依据。从青枯菌差减基因文库筛选... 由青枯劳尔氏菌(以下简称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Ralstonia solanacearum race 5)引起的桑青枯病是桑树的重大病害。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病原菌进行早期检测,为病害的预测预报及有效防控提供依据。从青枯菌差减基因文库筛选一对引物RS72F/RS312R,经PCR扩增试验及qPCR产物的熔解曲线分析验证其可特异性地扩增出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241 bp的基因片段。建立的qPCR标准曲线显示:以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基因组DNA为模板,在10-4~102 ng/μL范围内,DNA质量浓度的对数值与扩增Ct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2.747x+21.834,R2=0.993;以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菌液为模板,在103~107 CFU/mL范围内,菌液浓度的对数值与扩增Ct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418x+45.447,R2=0.998。应用建立的qPCR检测方法对经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菌液处理的土壤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可检测出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低于致病浓度的病原青枯菌,且用菌液处理灭菌土壤和不灭菌土壤的样品间青枯菌检测的Ct值无显著差异。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定量的特点,适用于由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引起的桑青枯病的早期检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劳尔氏菌 荧光定量PCR 青枯 早期检测
原文传递
来自桑树的3株青枯劳尔氏菌分离株的亚分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苗雪 唐翠明 +6 位作者 李治 戴凡炜 党晓群 王振江 范晓东 周泽扬 王林玲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7-743,共7页
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导致桑青枯病的病原菌。从广东省罗岗、英德蚕区桑园的感病桑树取样,采用TZC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得到的3株青枯劳尔氏菌菌株G11-41、G12-9、G12-50的形态特征均有差异:G11-41菌株菌落小,菌落中央... 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导致桑青枯病的病原菌。从广东省罗岗、英德蚕区桑园的感病桑树取样,采用TZC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得到的3株青枯劳尔氏菌菌株G11-41、G12-9、G12-50的形态特征均有差异:G11-41菌株菌落小,菌落中央深红色,菌体形态为接近球形的短杆状;G12-9菌落不规则,菌落中央呈淡红色,菌体形态为短杆状;G12-50菌落呈不规则圆形,菌体形态呈长杆状。将3个分离菌株的菌液淋灌根部接种感染桑树植株,其致病性也存在明显差异:接种G11-41菌株的植株发病率为11%,死亡率为0;接种G12-9与G12-50菌株的植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根据Hayward分类标准进行生化型分类,3个分离株的6种碳源利用试验均呈现阳性反应,属于生化型Ⅲ。基于菌株的16S r DNA序列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l)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将青枯劳尔氏菌分类为4个种群型,G11-41、G12-9、G12-50分离株同归属于种群型Ⅰ,其中:16S r DNA序列进化树上,G11-41与G12-50分离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分布在同一个进化小枝上;egl基因序列进化树上,强毒力分离株G12-9与G12-50分布在同一个进化小枝上,与弱毒力分离株G11-41有一定的进化距离。初步认为:在青枯劳尔氏菌的亚分类中,依据16S r DNA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能会更好地显示各分离株的地理来源;依据egl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则可能会更好地显示出各分离株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 青枯劳尔氏菌 分离株 致病性 生化型 16S r DNA序列 内切葡聚糖酶基因
原文传递
壳聚糖对青枯劳尔氏菌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苏婷 王桂跃 谢关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2,共4页
为建立快速检测壳聚糖抑菌效果的方法,研究其对青枯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探索其抑菌机理,利用酶标仪检测壳聚糖与菌悬液混合培养物的吸光值,计算抑菌率,同时利用结晶紫染色法对壳聚糖处理后青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评价,并进行透射电... 为建立快速检测壳聚糖抑菌效果的方法,研究其对青枯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探索其抑菌机理,利用酶标仪检测壳聚糖与菌悬液混合培养物的吸光值,计算抑菌率,同时利用结晶紫染色法对壳聚糖处理后青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评价,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壳聚糖浓度低于0.15mg/mL时,随浓度增加其抑菌效果亦显著增加,其浓度超过0.15mg/mL之后,其抑菌效果达到同一水平,最高抑菌率为74.3%;而壳聚糖浓度对青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未产生显著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壳聚糖通过破坏青枯菌细胞膜抑制细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劳尔氏菌 壳聚糖 生物膜 透射电镜
下载PDF
生防细菌M2对茄青枯劳尔氏菌的室内毒力测定与生防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姚协丰 郭坚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1-164,共4页
为明确生防细菌M2对茄青枯劳尔氏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细菌OD值法和抑菌圈法分别测定发酵液对茄青枯劳尔氏菌的抑制作用和发酵液的效价,并在温室试验其生防效果。结果表明:生防细菌M2对茄青枯劳尔氏菌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EC50为1.83×1... 为明确生防细菌M2对茄青枯劳尔氏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细菌OD值法和抑菌圈法分别测定发酵液对茄青枯劳尔氏菌的抑制作用和发酵液的效价,并在温室试验其生防效果。结果表明:生防细菌M2对茄青枯劳尔氏菌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EC50为1.83×108cfu/mL。在浓度为1×108cfu/mL时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69.05%。根据抑菌圈半径平方与浓度对数的线性关系,比较生防细菌相对硫酸链霉素的效价,108cfu/mL生防细菌M2相对理论效价为浓度211.02mg/L的硫酸链霉素。生防细菌M2的温室试验生防效果为5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防细M2 青枯劳尔氏菌 毒力测定 生防效果
下载PDF
青枯劳尔氏菌在不同植物根际土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鹏 吴毅歆 +1 位作者 毛自朝 何月秋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在田间自然状态下,以青枯劳尔氏菌菌悬液直接浇灌玉米、小麦、萝卜、甘蓝、茎芥菜、白菜、蚕豆、小葱和大蒜等9种作物及曼陀罗和杜氏鼠尾草2种杂草根围,以TZC平板法定期检测根围土中青枯劳尔氏菌的菌落数。结果表明:玉米、小麦、萝卜、... 在田间自然状态下,以青枯劳尔氏菌菌悬液直接浇灌玉米、小麦、萝卜、甘蓝、茎芥菜、白菜、蚕豆、小葱和大蒜等9种作物及曼陀罗和杜氏鼠尾草2种杂草根围,以TZC平板法定期检测根围土中青枯劳尔氏菌的菌落数。结果表明:玉米、小麦、萝卜、甘蓝、茎芥菜、白菜、蚕豆、曼陀罗和杜氏鼠尾草等9种植物对青枯劳尔氏菌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其中曼陀罗和杜氏鼠尾草的富集作用最强;小葱和大蒜对青枯劳尔氏菌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根围土中菌落下降速率快于空白对照。这些结果对青枯病生态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劳尔氏菌 根际土 根系分泌物 富集作用 病原生态
下载PDF
纳米银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青枯劳尔氏菌的杀灭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合永 陈柳娟 +4 位作者 李文楚 王叶元 钟杨生 陈芳艳 林健荣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6-630,共5页
纳米银是以纳米技术研制的一种新型消毒杀菌剂。选择家蚕血液型脓病病原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 NPV)和桑青枯病病原菌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2种蚕桑生产上重要的病原微生物,用纳米银... 纳米银是以纳米技术研制的一种新型消毒杀菌剂。选择家蚕血液型脓病病原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 NPV)和桑青枯病病原菌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2种蚕桑生产上重要的病原微生物,用纳米银进行处理,测试与分析纳米银对2种病原物的杀灭效果及作用机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经0.2 mg/L纳米银溶液处理24 h后Bm NPV多角体的包被蛋白受到破坏,裸露的病毒粒子被纳米银粒子进一步杀灭;家蚕4龄幼虫用经过纳米银溶液处理的Bm NPV多角体悬液添食后,至5龄末期无感染症状,证实了Bm NPV的多角体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感染活性。用琼脂糖凝胶与SDS-PAGE电泳技术检测青枯劳尔氏菌经0.2 mg/L纳米银溶液处理24 h后的核酸和蛋白质变化,结果显示:菌体基因组DNA电泳条带呈现拖带现象,菌体蛋白质条带变得杂乱、不完整,说明菌体的DNA及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被纳米银粒子破坏和部分降解。试验结果从病原的结构和分子水平证明了纳米银对上述2种病原物有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青枯劳尔氏菌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杀灭作用 多角体结构 DNA 蛋白质
原文传递
青枯劳尔氏菌潜在新寄主鉴定与青枯病防治策略的思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鹏 吴毅歆 +2 位作者 毛自朝 李琪彬 何月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6期199-202,共4页
为了充分发挥农业措施管理,合理轮套作技术在防治农作物青枯病的作用,结合云南当地农业生态实际情况,采用分离自雪莲果青枯病植株上的青枯劳尔氏菌,在28℃温室条件下,遵循柯赫氏法则,接种、分离、再接种和再分离该病菌,完成了植物病害... 为了充分发挥农业措施管理,合理轮套作技术在防治农作物青枯病的作用,结合云南当地农业生态实际情况,采用分离自雪莲果青枯病植株上的青枯劳尔氏菌,在28℃温室条件下,遵循柯赫氏法则,接种、分离、再接种和再分离该病菌,完成了植物病害验证过程。结果表明:在接种后,杜氏鼠尾草、曼陀罗和鸭趾草等3种昆明地区田间常见杂草均出现青枯病典型症状,首先在接种部位出现黑色病斑,继而植株萎蔫,并有大量的乳白色菌脓溢出。结合在自然界下尚未发现这3种杂草感染青枯病和在根部有青枯劳尔氏菌富集的研究结果,这3种杂草被推断为青枯劳尔氏菌的潜在寄主。本研究结果对农作物青枯病防治策略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劳尔氏菌 潜在新寄主 富集作用
下载PDF
用于青枯劳尔氏菌快速检测的靶标内切葡聚糖酶抗体制备与检测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白利叶 范晓东 +1 位作者 周泽扬 王林玲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3-209,共7页
桑青枯病是一种土传性细菌病害,其病原为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内切葡聚糖酶(EGL)是青枯劳尔氏菌在胞内合成后分泌、吸附于细胞壁周围的一个重要毒力因子,研究以其为靶标的桑青枯病快速检测诊断技术,可以为病害防控提... 桑青枯病是一种土传性细菌病害,其病原为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内切葡聚糖酶(EGL)是青枯劳尔氏菌在胞内合成后分泌、吸附于细胞壁周围的一个重要毒力因子,研究以其为靶标的桑青枯病快速检测诊断技术,可以为病害防控提供技术支持。从青枯劳尔氏菌G12-50菌株中克隆了egl基因,将青枯劳尔氏菌与土壤常见的4种细菌以及植物常见的4种病原细菌的内切葡聚糖酶进行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其同源性较低。构建重组质粒p ET32a-EGL转化大肠杆菌BL21融合表达EGL蛋白,制备的抗EGL多克隆抗体经ELISA检测其效价达1∶20 000,Western blot分析亦呈现单一的特异性条带。用制备的抗体对培养的青枯劳尔氏菌G12-50菌液和感染桑青枯病的桑茎汁液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出现明显的特异性条带,而对照大肠杆菌则没有出现条带。研究结果表明,青枯劳尔氏菌的内切葡聚糖酶可以作为桑青枯病早期检测诊断的病原靶标,直接应用于对桑园土壤和桑树样品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 青枯劳尔氏菌 胶体金免疫层析 内切葡聚糖酶 多克隆抗体 检测靶标
原文传递
蜂胶渣提取物对青枯劳尔氏菌的抑制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晏 宋文淼 +4 位作者 朱丹 张东阳 盛晟 王俊 吴福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引发桑青枯病的病原细菌。为了寻求防治桑青枯病的天然药剂,以工业提取黄酮化合物剩余的蜂胶渣为原料,经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氯仿及石油醚等溶剂分级浸提获得除蜡蜂胶渣提取物。通过比浊法... 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引发桑青枯病的病原细菌。为了寻求防治桑青枯病的天然药剂,以工业提取黄酮化合物剩余的蜂胶渣为原料,经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氯仿及石油醚等溶剂分级浸提获得除蜡蜂胶渣提取物。通过比浊法测试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青枯劳尔氏菌5个生理小种菌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率8.36%~99.73%),其中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溶剂的提取物(P〈0.05)。0.1 mg/m L除蜡蜂胶渣乙醇提取物对青枯劳尔氏菌RS-5菌株的抑制率达91.61%±4.75%,最低抑菌浓度为0.25 mg/m L,最小杀菌浓度为4 mg/m L,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部分病原细菌发生变形和细胞壁破损,用平板法监测到菌体的泳动性能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基于负离子全扫描模式的LC-MS谱图鉴定除蜡蜂胶渣中主要含有咖啡酸及其酯类化合物(包括咖啡酸丙酯、咖啡酸丁酯、咖啡酸苯乙酯及咖啡酸戊酯),采用选择性反应监测模式外标法检测出其中所含咖啡酸和咖啡酸苯乙酯的质量比为1∶3.3。研究结果表明,除蜡蜂胶渣的乙醇提取物对青枯劳尔氏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发挥抑菌活性的主要成分可能是咖啡酸及其酯类衍生物,该提取物有进一步开发为天然来源的桑青枯病防控药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渣 乙醇提取物 咖啡酸类衍生物 活性 青枯劳尔氏菌
原文传递
草酸青霉和棘孢木霉对青枯劳尔氏菌的生防效果 被引量:5
13
作者 方启航 颜顾浙 +5 位作者 方伟 高竞 赵凯 蒋仁强 赵梦丽 徐秋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2-859,共8页
【目的】探究自主筛选获得的2株生防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QZ2与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QZ8对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简称青枯菌)的生防效果。【方法】以青枯菌作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培养法、生长曲线法... 【目的】探究自主筛选获得的2株生防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QZ2与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QZ8对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简称青枯菌)的生防效果。【方法】以青枯菌作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培养法、生长曲线法测定2株生防菌及其发酵液对青枯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土培试验、基于稀释涂布法测定生防菌在土壤中对青枯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平板对峙培养试验发现:棘孢木霉QZ2和草酸青霉QZ8对青枯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分别达80.9%和45.9%;棘孢木霉QZ2与草酸青霉QZ8生防菌高温灭菌发酵液对平板培养青枯菌,同样呈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分别达33.3%和34.8%。无菌滤膜处理的未高温灭菌2株生防菌发酵液的青枯菌液培养结果表明:其D(600)显著小于未添加生防菌发酵液的对照D(600)(P<0.05),且棘孢青霉QZ8抑制效果好于草酸木霉QZ2。土壤培养结果显示:2株生防菌处理的土壤中青枯菌的活菌数量显著低于未添加生防菌的对照(P<0.05)。【结论】棘孢木霉QZ2和草酸青霉QZ8对青枯菌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可作为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青枯病的潜在生防菌。图5表2参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孢木霉 草酸青霉 青枯劳尔氏菌 发酵液 效果
下载PDF
天然化合物防治茄科青枯劳尔氏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琳琳 张恒恺 +2 位作者 陈欣鑫 陈立 李建科 《中国果菜》 2020年第1期42-45,52,共5页
由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的茄科植物萎调病严重危害了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环境友好型天然化合物抑制青枯劳尔氏菌增殖,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围绕近年来有关天然化合物抑制青枯劳尔氏菌增殖的最新研究,从来源角... 由青枯劳尔氏菌引起的茄科植物萎调病严重危害了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环境友好型天然化合物抑制青枯劳尔氏菌增殖,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围绕近年来有关天然化合物抑制青枯劳尔氏菌增殖的最新研究,从来源角度出发,探究了植物、动物来源的抑菌天然化合物对青枯劳尔氏菌的抑制机理及现状,以期为青枯劳尔氏菌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具有广泛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化合物 茄科作物 青枯劳尔氏菌 抑制机制
下载PDF
生物酵素对朱砂叶螨和青枯劳尔氏菌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丽丽 谌江华 +2 位作者 柴伟纲 孙梅梅 姚红燕 《宁波农业科技》 2014年第4期6-8,共3页
用大蒜蒜头、生姜根茎、韭菜茎叶、洋葱鳞茎、丁香花蕾、夹竹桃叶片和夹竹桃花朵7种生物材料发酵成生物酵素,研究生物酵素对朱砂叶螨的驱避、毒杀作用和对茄科劳尔氏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大蒜、生姜和洋葱发酵制成的生物酵素对朱砂... 用大蒜蒜头、生姜根茎、韭菜茎叶、洋葱鳞茎、丁香花蕾、夹竹桃叶片和夹竹桃花朵7种生物材料发酵成生物酵素,研究生物酵素对朱砂叶螨的驱避、毒杀作用和对茄科劳尔氏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大蒜、生姜和洋葱发酵制成的生物酵素对朱砂叶螨的驱避作用较好,处理后72h的驱避率分别达到68.0%,52.3%和53.3%;大蒜、丁香和洋葱发酵制成的生物酵素对朱砂叶螨的毒杀作用较好,处理后72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7.1%,65.7%和67.0%;生姜、大蒜发酵制成的生物酵素对青枯劳尔氏菌的拮抗作用较好,处理后48h的抑菌圈直径大小为3.0cm和2.2cm。综合防虫和抗病的能力.大蒜和生姜为较好的生物发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酵素 朱砂叶螨 青枯劳尔氏菌 驱避 毒杀 拮抗
下载PDF
拮抗青枯劳尔氏菌的荧光假单胞菌SN15-2分离鉴定及其生防能力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娄海博 王晓冰 +1 位作者 陈俊 王伟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8,共7页
为了筛选出对番茄青枯病具有较好防效的生防菌,采用皿内测定法从上海地区的番茄青枯病自然衰退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番茄青枯病有很强抑制作用的菌株SN15-2,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对荧光假单胞菌SN15-2产抗生素能力和定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 为了筛选出对番茄青枯病具有较好防效的生防菌,采用皿内测定法从上海地区的番茄青枯病自然衰退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番茄青枯病有很强抑制作用的菌株SN15-2,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对荧光假单胞菌SN15-2产抗生素能力和定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SN15-2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其菌株能产生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2,4-DAPG)、硝吡咯菌素(PRN)、藤黄绿脓菌素(PLT)。同时,可以产生HCN、噬铁素,能够形成生物膜。SN15-2在施入番茄根际后的前20 d定殖数量减少,20 d后基本稳定,60 d时,在干土中的定殖数量可达3.67×105cfu/g。盆栽防效分析表明,荧光假单胞菌SN15-2对番茄青枯病防效达到46.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劳尔氏菌 荧光假单胞 拮抗作用 定殖能力 生防效果
原文传递
江西省烟草青枯菌生理小种及生化型鉴定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泽科 张超群 +2 位作者 蒋军喜 胡长志 黄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8-742,共5页
为给江西烟草青枯病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江西主要烟区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生理小种和生化型进行了鉴定。从石城、瑞金、会昌、信丰、广昌、峡江6个主要产烟县(市)采集青枯病感病烟株,通过平板稀释分离... 为给江西烟草青枯病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江西主要烟区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生理小种和生化型进行了鉴定。从石城、瑞金、会昌、信丰、广昌、峡江6个主要产烟县(市)采集青枯病感病烟株,通过平板稀释分离法从中分离获得24个具有致病性的烟草青枯病菌菌株。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6个菌株,采用鉴别寄主接种、烟叶浸润反应和黑色素产生试验的方法,对其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 6个菌株均属于生理小种1;测定菌株对三种双糖和三种己醇的利用能力以及对硝酸盐还原作用,结果发现6个菌株均属于生化型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青枯劳尔氏菌 生理小种 生化型
下载PDF
辣椒青枯病拮抗菌株的筛选及田间防效的测定 被引量:31
18
作者 郭坚华 郭亚辉 +2 位作者 张立新 祁红英 方中达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1-106,共6页
用抑菌圈 定殖力双重测定法筛选出 6个定殖密度大于 1 0 5 cfu/ g根 ,抑菌能力亦较强 ,同时又极易于人工培养的菌株 ,作为青枯病的潜在生防菌株。温室试验 ,防病效果分别达83 4% (J2 )、91 6 % (J3 )、5 8 4% (FH1 7)、75 0 % (BB1 ... 用抑菌圈 定殖力双重测定法筛选出 6个定殖密度大于 1 0 5 cfu/ g根 ,抑菌能力亦较强 ,同时又极易于人工培养的菌株 ,作为青枯病的潜在生防菌株。温室试验 ,防病效果分别达83 4% (J2 )、91 6 % (J3 )、5 8 4% (FH1 7)、75 0 % (BB1 1 )、6 6 6 % (BT4)和 41 6 % (BT6 ) ,增产效果为 2 1 3 %~ 1 1 0 1 % ,其中以J3增产效果最为显著 ,BB1 1次之。 1 996年在南京和淮阴两地的辣椒青枯病小区进行试验 ,移栽 40d后各菌株平均防效分别为 :6 6 0 % (J2 )、6 1 6 % (J3 )、5 8 2 % (FH1 7)、6 2 4% (BB1 1 )、72 8% (BT4)和 3 7 1 % (BT6 ) ;平均增产效果为 45 7% (J2 )、76 5 % (J3 )、3 2 4% (FH1 7)、78 5 % (BB1 1 )、2 9 3 % (BT4)和 1 9 0 % (BT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劳尔氏菌 圈-定殖力双重测定法 辣椒 青枯 拮抗 田间防效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抗烟草青枯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和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沈兰 李丹 +1 位作者 胡昌华 廖国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4-69,共6页
烟草青枯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土传性病害,其危害严重,每年都给烟草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筛选对烟草青枯病的致病菌青枯劳尔氏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种属,并对拮抗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为烟草青枯病生物防治... 烟草青枯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土传性病害,其危害严重,每年都给烟草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筛选对烟草青枯病的致病菌青枯劳尔氏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种属,并对拮抗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为烟草青枯病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测试菌共246株,来自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的155株菌株和实验室保藏91株.以强致病青枯菌为测试菌,用双层平板法筛选得到2株拮抗菌.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这两株分别为娄彻氏链霉菌和短小芽孢杆菌.对活性较好的链霉菌开展进一步的发酵条件研究,初步获得活性最佳的发酵条件和生物量最大的培养条件.为防治烟草青枯病提供了新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 青枯劳尔氏菌 分离 鉴定 发酵条件研究 链霉
原文传递
利用芽孢杆菌在温室环境中控制番茄青枯病 被引量:10
20
作者 Algam A.SOAD 谢关林 +3 位作者 李斌 郝晓娟 Jef COOSEMANS 刘波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0-85,共6页
在离体条件下测试了81株芽孢杆菌分离物抑制番茄青枯病菌的能力,有4个菌株(B2、B5、B7和BS)显示了较好的抑菌效果,经细菌生物学性状、Biolog和16S rDNA序列分析,B2菌株鉴定为短短小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B5、B7 和B8鉴定为枯... 在离体条件下测试了81株芽孢杆菌分离物抑制番茄青枯病菌的能力,有4个菌株(B2、B5、B7和BS)显示了较好的抑菌效果,经细菌生物学性状、Biolog和16S rDNA序列分析,B2菌株鉴定为短短小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B5、B7 和B8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温室环境中,4个菌株都能不同程度的促进灭菌土和自然土的番茄生长, 并能减轻番茄青枯病的发生。B2菌株显示了显著的抑菌作用,在灭菌土和自然土中分别降低了80.0%和87.4%的番茄青枯病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芽孢杆 性枯萎 青枯劳尔氏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