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三江源区封山育林效果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杰 《青海科技》 2007年第6期6-8,共3页
青海三江源区实施的封山育林项目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项目已实施了两年。本文结合省级验收结果,分析了该项目实施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对今后三江源区封山育林项目的实施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封山育林 效果与问题 分析 青海三江源区
下载PDF
电波流速仪在青海三江源区水文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光录 王秀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48-50,共3页
通过介绍SVR-VP电波流速仪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以及下拉秀站电波流速仪水面系数的比测试验分析,总结分析该仪器在青海三江源区水文监测工作应用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电波流速仪性能比较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替代浮标... 通过介绍SVR-VP电波流速仪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以及下拉秀站电波流速仪水面系数的比测试验分析,总结分析该仪器在青海三江源区水文监测工作应用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电波流速仪性能比较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替代浮标完成流量测验,测验质量满足水文规范要求。该仪器可作为水文巡测的常规流量测验仪器,可供今后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电波流速仪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波流速仪 水文监测 水文要素 青海三江源区
下载PDF
青海三江源区生态保护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侯生库 谢仲秀 《草业与畜牧》 2009年第10期26-27,44,共3页
三江源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湿地,这里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水资源十分丰富,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文明之源、生态之源,也是财富之源,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 三江源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原湿地,这里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水资源十分丰富,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文明之源、生态之源,也是财富之源,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三江源区 生态环境 保护现状 中华民族 可持续发展 高原湿地 全球气候
下载PDF
青海三江源区生态恢复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兰玉蓉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5年第3期51-52,共2页
三江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已经严重阻碍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并严重影响着全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该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认为全球气候的变化、草场超载过牧、偷捕乱猎、乱采滥挖是生态环境恶化... 三江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已经严重阻碍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并严重影响着全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该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认为全球气候的变化、草场超载过牧、偷捕乱猎、乱采滥挖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从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生态移民、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意识等方面阐述了恢复生态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解决 问题 青海三江源区
下载PDF
青海三江源区有机养畜相关技术成果国内领先
5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第10期15-15,共1页
近日,从青海省科技厅了解到.作为二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利建设重要科研课题的“‘江源区有机养畜技术推广及产业化示范”项目于9月14日通过专家验收.专家组评价认为,项目建立了当地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可持续模式,相关成果达到国内领先、
关键词 青海三江源区 技术成果 国内 养畜 生态保护 产业化示范 三江 技术推广
下载PDF
青海省三江源区农业科技传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
作者 陆阿飞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7期149-150,共2页
结合现代农业传播的特点,分析了青海省三江源区农业科技传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和搭建科研协作平台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青海三江源区 农业科技 传播
下载PDF
青海省积极推进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7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三江自然保护 生态保护 建设工程 青海 水土流失面积 青海三江源区 青藏高原腹地 冻融侵蚀
下载PDF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探析
8
作者 辛文菁 吴纯杰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1期59-62,共4页
本文以青海三江源区16个县为样本,从当前的生态状况研究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所选因素进行分析并合成综合得分,对综合得分进行分类比较研究,确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级,为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规划治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青海三江源区 主成分分析 生态环境质量
下载PDF
三江源区域增水增草增收
9
《地理教学》 2009年第9期45-45,共1页
国家于2005年起在青海三江源区域实施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现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区域内水源涵养功能得到初步恢复,草地恶化趋势减缓,农牧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实施退牧还草、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人工增雨、鼠害防... 国家于2005年起在青海三江源区域实施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现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区域内水源涵养功能得到初步恢复,草地恶化趋势减缓,农牧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实施退牧还草、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人工增雨、鼠害防治和水土保持等项目,这几年,该区域水源涵养功能初步恢复,“增水”效果明显,长江、黄河、澜沧江在青海的出境水量逐年上升。该区域沼泽、湖泊面积也不同程度扩大,曾经有“千湖之县”之称的玛多县又开始呈现出湖泊星罗棋布、波光粼粼的千湖美景。据遥感监测,三江源区的鄂陵湖、扎陵湖、冬给措纳湖等大型湖泊面积均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三江源区 增水 涵养功能 湖泊面积 建设工程 生态保护 退牧还草 封山育林
下载PDF
土壤水热耦合模型在三江源冻土活动层水热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晓玲 向小华 +1 位作者 王船海 邵全琴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0-135,共6页
为揭示青海三江源区水文活动规律,描述季节性冻土分布区内冻、融变化过程中土壤内部热量交换和水分迁移等物理过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热传导方程和非饱和土壤水运动方程并对其进行耦合求解,建立了冻土区土壤水热耦合模型。利用2005~2... 为揭示青海三江源区水文活动规律,描述季节性冻土分布区内冻、融变化过程中土壤内部热量交换和水分迁移等物理过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热传导方程和非饱和土壤水运动方程并对其进行耦合求解,建立了冻土区土壤水热耦合模型。利用2005~2007年间9个测站的土壤水热观测资料,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冻土活动层内的土壤水热特征,对土壤融化深度、表层土壤温度及表层土壤含水量等变化过程的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模拟结果符合当地的水热运动规律。并定量分析检验了模型方法的有效性,揭示了三江源区的土壤水热运动规律,为该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水热耦合 土壤融化深度 表层土壤温度 表层土壤含水量 青海三江源区
原文传递
加强基础测绘 为三江源生态治理提供测绘保障
11
作者 刘海平 黄伟星 《青海国土经略》 2006年第4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青海三江源区 基础测绘 测绘保障 生态治理 湿地生态系统 青藏高原 三江 标志性工程
下载PDF
对话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新全 陈向军 先义杰(图) 《人与生物圈》 2020年第4期44-49,共6页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体制机制试点的首个国家公园。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联合相关单位聚焦三江源国家公园,涉及整个青海三江源区39.5万平方公里,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科学数据。2020年1月9日,了解到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体制机制试点的首个国家公园。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联合相关单位聚焦三江源国家公园,涉及整个青海三江源区39.5万平方公里,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科学数据。2020年1月9日,了解到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赵新全研究员刚刚从三江源考察回来,本刊记者陈向军和先义杰(以下简称"记者")就三江源国家公园中公众感兴趣的话题,与赵老师开展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国家公园 中国科学院 青海三江源区 科学数据 赵老师 体制机制 陈向军
原文传递
Pedotransfer Functions for Estimating Soil Bulk Density:A Case Study in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 Region of Qinghai Province,China 被引量:7
13
作者 YI Xiangsheng LI Guosheng YIN Yanyu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62-373,共12页
Bulk density(BD) is an important soil physical property and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il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Indirect methods, which are called pedotransfer functions(PTFs), have replaced direct measurement... Bulk density(BD) is an important soil physical property and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il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Indirect methods, which are called pedotransfer functions(PTFs), have replaced direct measurement and can acquire the missing data of BD during routine soil surveys. In this study,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 and artificial neuron network(ANN) methods were used to develop PTFs for predicting BD from soil organic carbon(OC), texture and depth in the Three-River Headwater region of Qinghai Province, China.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developed PTFs were compared with 14 published PTFs using four indexes, the mean error(ME), standard deviation error(SDE), 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 and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formances of published PTFs developed using exponential regression were better than those developed using linear regression from OC. Alexander(1980)-B, Alexander(1980)-A and Manrique and Jones(1991)-B PTFs, which had good predictions, could be applied for the soils in the study area. The PTFs developed using MLR(MLR-PTFs) and ANN(ANN-PTFs) had better soil BD predictions than most of published PTFs. The ANN-PTFs had better performances than the MLR-PTFs and their performances could be improved when soil texture and depth were added as predictor variables. The idea of developing PTFs for predicting soil BD in the study area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areas and the results could lay foundation for the estimation of soil water retention and carbon po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soil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organic carbon soil depth soil tex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