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2
篇文章
<
1
2
…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河湟汉族来源与青海方言的形成
被引量:
11
1
作者
陈良煜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02-107,共6页
自赵充国率兵进入河湟屯田,汉王朝在此建县设郡后,汉语就已扎根于河湟。河湟汉族来源于中原各地,自西汉以来汉族一直是河湟地区的主体居民,汉语一直在该地占主导地位。河湟汉语随本地政局的变化和中原移民的到来而不断演化,青海方言的...
自赵充国率兵进入河湟屯田,汉王朝在此建县设郡后,汉语就已扎根于河湟。河湟汉族来源于中原各地,自西汉以来汉族一直是河湟地区的主体居民,汉语一直在该地占主导地位。河湟汉语随本地政局的变化和中原移民的到来而不断演化,青海方言的形成不会晚于东汉末年。青海方言与甘肃方言关系密切。而河湟汉族来自于明初的南京,青海方言形成于明初,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方言
来源
时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方言中“可”的语法特点
被引量:
3
2
作者
马梦玲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07-109,共3页
青海方言中的"可"具有较为特殊的语法特点,可表示"又"、"再"、"却"等意义,同时还可以出现在句尾,做加强语气的成分。和其他方言以及普通话相比,青海方言中的"可"有其特殊性。本文描...
青海方言中的"可"具有较为特殊的语法特点,可表示"又"、"再"、"却"等意义,同时还可以出现在句尾,做加强语气的成分。和其他方言以及普通话相比,青海方言中的"可"有其特殊性。本文描述了青海方言中"可"的用法,通过和近代汉语、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的比较,说明"可"在青海方言中的用法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方言
“可”
语法特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方言蕴涵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
1
3
作者
孔祥馥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04-108,共5页
青海方言是青海地区民族文化的凝聚体,是青海各民族历史的一面镜子。通过对青海方言的分析,我们将了解到蕴涵其中的文化意义。本文从语音、词汇(包括地名)、语法等方面尝试分析了青海方言的语言特征,进一步挖掘了青海各民族创造的多彩...
青海方言是青海地区民族文化的凝聚体,是青海各民族历史的一面镜子。通过对青海方言的分析,我们将了解到蕴涵其中的文化意义。本文从语音、词汇(包括地名)、语法等方面尝试分析了青海方言的语言特征,进一步挖掘了青海各民族创造的多彩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方言
语音
词汇
地名
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论语言的隐喻性特征——以青海方言词语为例
被引量:
1
4
作者
马梦玲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45-147,共3页
本文根据卡西尔有关语言哲学理论,从语言是符号化代表的人类文化特点入手,将语言和神话体现出的隐喻性特点与青海方言词语的表达联系在一起,探讨了青海方言词语的隐喻性特征,认为该方言中的词语表达具有诗意,是语言本质的体现。
关键词
青海方言
隐喻性
语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方言古俗语词探例
被引量:
1
5
作者
廖贞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18-120,共3页
本文利用现代青海方言材料和文献材料相比较的方法,对青海方言中留存的一些古俗语词做了考释。并认为,作为语言的活化石,青海方言古俗语词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青海方言
古俗语词
考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比语言学视域下的区域性语言变体研究——以青海方言为例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欣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94-97,共4页
本文以青海方言为例,在充分论证青海方言与英语具备较强可比性的基础上,在语音、词汇、语法等不同语言层面与英语做共时对比研究,探索不同语言的内在特征,寻求两种语言间的对应性和差异性,以期达到指导青藏地区英语教育和翻译实践工作...
本文以青海方言为例,在充分论证青海方言与英语具备较强可比性的基础上,在语音、词汇、语法等不同语言层面与英语做共时对比研究,探索不同语言的内在特征,寻求两种语言间的对应性和差异性,以期达到指导青藏地区英语教育和翻译实践工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对比
区域性语言变体
青海方言
青藏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言接触中的汉语青海方言词
被引量:
3
7
作者
贾晞儒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8-113,共6页
语言接触是不同的语言或方言在一定的环境中,长期的或短期的频繁交际而产生的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一种语言现象。汉语青海方言词的产生就与周边民族语言的接触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语言接触
汉语
青海方言
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性比较分析
8
作者
刘钦明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6年第6期86-91,共6页
文章从语音诸要素入手,全面比较分析了普通话和青海方言(西宁话、黄南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的具体差异,概括了青海方言的主要语音特征。
关键词
青海方言
普通话
语音要素
差异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评价意义分析
9
作者
李鸿春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7-169,共3页
重叠是现代汉语一个重要的语法现象及语法手段,长期以来得到了极其细致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方言中的这类用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突破传统的研究方法,运用功能语法学家马丁的评价理论,尝试性地分析了西宁方言中形容词重叠...
重叠是现代汉语一个重要的语法现象及语法手段,长期以来得到了极其细致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方言中的这类用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突破传统的研究方法,运用功能语法学家马丁的评价理论,尝试性地分析了西宁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评价意义,认为西宁方言中的形容词重叠用法是说话者表达评价的丰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方言
形容词重叠式
评价理论
评价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兼收并蓄的青海方言——以缝补类用词为例
10
作者
贾爱媛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14-120,共7页
青海方言主要指河湟地区的人所使用的语言,其语音独特,词汇丰富。其中有不少民俗语词,在不少汉语其他方言中都能找到对应,究其根源往往是一个历史词汇。从汉代开始,尤其是宋元明清时期,不同地区的人陆续迁居河湟地区,他们的语言也被吸...
青海方言主要指河湟地区的人所使用的语言,其语音独特,词汇丰富。其中有不少民俗语词,在不少汉语其他方言中都能找到对应,究其根源往往是一个历史词汇。从汉代开始,尤其是宋元明清时期,不同地区的人陆续迁居河湟地区,他们的语言也被吸收保存下来,因此青海河湟地区语言兼收并蓄,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青海汉语方言。本文以青海方言的代表西宁话中的缝补类用词为例,从历史和地域寻求其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方言
缝补
词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方言中的分音词探析
11
作者
贾爱媛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15-121,共7页
汉语词汇中,从上古开始就有把一个字缓读成两个音节,用两个字记录的语言事实,由此而形成的词语古人叫反语或反切语。这种词语经过发展演变保留在汉语方言中,尤其在北方方言中常见,这就是分音词。本文试就青海方言中的分音词作了梳理和...
汉语词汇中,从上古开始就有把一个字缓读成两个音节,用两个字记录的语言事实,由此而形成的词语古人叫反语或反切语。这种词语经过发展演变保留在汉语方言中,尤其在北方方言中常见,这就是分音词。本文试就青海方言中的分音词作了梳理和来源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方言
分音词
来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青海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
12
作者
孔玉花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34-136,共3页
英语语音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由于各地区的差异性,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产生了负迁移的影响。本文对青海方言的主要语音特点与英语发音规律进行对比研究,阐述了青海方言对英语语音发音的负迁移现象,进...
英语语音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由于各地区的差异性,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产生了负迁移的影响。本文对青海方言的主要语音特点与英语发音规律进行对比研究,阐述了青海方言对英语语音发音的负迁移现象,进而提出相应的英语语音教学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语音
青海方言
负迁移
语音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方言中的“茶词”“茶语”文化
13
作者
李玲珑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37-40,共4页
方言,一直被学者当作"文化化石"而备受关注。"茶"在青海人的生活中,有重要的地位。青海方言中丰富的"茶词"蕴含着历史的、民俗的、精神和物质的文化内容。方言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方言的保护有利...
方言,一直被学者当作"文化化石"而备受关注。"茶"在青海人的生活中,有重要的地位。青海方言中丰富的"茶词"蕴含着历史的、民俗的、精神和物质的文化内容。方言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方言的保护有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青海方言
“茶词”
“茶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青海方言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
14
作者
孔玉花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86-89,共4页
根据青海省当前英语使用以及学习的状况,本文从词汇、句法、篇章三个方面来探讨青海方言对我省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青海籍)英语写作的负迁移现象,进而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大学英语
青海方言
负迁移
写作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青海方言的使用特点
15
作者
陈萍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5期33-34,共2页
青海汉语方言受其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具有同多民族语言共处。
关键词
青海方言
使用
特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谈青海方言的特殊语序
被引量:
9
16
作者
汪忠强
《青海社会科学》
1984年第3期16-21,共6页
语序,就是各级语言单位进行组合时的排列次序。不同的语序显示不同的组合关系,表达不同的语意。语序,就是汉语联词成句的一项特别重要的手段。汉语的句型变化,不靠词形的变换,不靠不同的语法模式的变换,靠的就是改变语序。当然也有时候...
语序,就是各级语言单位进行组合时的排列次序。不同的语序显示不同的组合关系,表达不同的语意。语序,就是汉语联词成句的一项特别重要的手段。汉语的句型变化,不靠词形的变换,不靠不同的语法模式的变换,靠的就是改变语序。当然也有时候借助一下虚词。汉语改变语序在表意上是有着奇妙功能的!但一般地说,汉语语序又是确定的,约定俗成的,不同的语序表达不同的语意,和其他语言一样有规可循,若不遵守,便会造成混乱,即所谓文理不通。 在汉语中,语序不能随意更改的叫做语序的强制性,语序可以更改的叫做语序的选择性。强制性是基本的,即使在选择性也都寓有强制性,这方面,语言专家已有详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方言
汉语语序
特殊语序
普通话
系词
宾语
谓语动词
“把”
介词
能愿动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青海方言和土族语的对比
被引量:
9
17
作者
席元麟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89年第1期90-94,共5页
一、引言 世居青海省的六个主要民族所操语言分属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汉族,回族和藏族分别操汉藏语系的汉语和藏语,蒙古、土和撒拉族分别操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土族语和撒拉语。操着不同语言的这些民族,在青海这块土地上世代相处,...
一、引言 世居青海省的六个主要民族所操语言分属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汉族,回族和藏族分别操汉藏语系的汉语和藏语,蒙古、土和撒拉族分别操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土族语和撒拉语。操着不同语言的这些民族,在青海这块土地上世代相处,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过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加之邻省汉语河州方言区的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如回、保安、东乡族的交往,相互都产生过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语
青海方言
汉语普通话
拟音
语助词
阿尔泰语系
副动词
语法功能
汉藏语系
语法范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青海方言与藏语安多方言
被引量:
8
18
作者
敏生智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8-87,77,共11页
语言学家们把汉语和藏语称作“亲属语言”。所谓“亲属”,并非生物学上说的那种“亲属”,而是指语言彼此之间具有某些共同成分而言。不论从语音、词汇、语法到语调,这两种语言都保留着许多同源关系和互相对应的成分。例如汉语的“三”
关键词
青海方言
安多
亲属语言
语法成分
时态助词
并列连词
结构助词
语法格式
领属关系
汉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青海方言“把”字句的几种特殊用法
被引量:
7
19
作者
靳玉兰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4-66,共3页
浅析青海方言“把”字句的几种特殊用法靳玉兰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汉藏杂居地区,汉语对藏语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它早已成为汉藏人民共同交际的工具;反过来说,藏语对汉语的影响也是特别突出的,比如,青海方言里“把”字句应...
浅析青海方言“把”字句的几种特殊用法靳玉兰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汉藏杂居地区,汉语对藏语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它早已成为汉藏人民共同交际的工具;反过来说,藏语对汉语的影响也是特别突出的,比如,青海方言里“把”字句应用得相当普遍,它的作用在于提前宾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字句
青海方言
谓语动词
特殊用法
普通话
语言环境
光杆动词
否定副词
藏语
青海
汉语
方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湟汉族来源与青海方言的形成
被引量:
11
1
作者
陈良煜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02-107,共6页
文摘
自赵充国率兵进入河湟屯田,汉王朝在此建县设郡后,汉语就已扎根于河湟。河湟汉族来源于中原各地,自西汉以来汉族一直是河湟地区的主体居民,汉语一直在该地占主导地位。河湟汉语随本地政局的变化和中原移民的到来而不断演化,青海方言的形成不会晚于东汉末年。青海方言与甘肃方言关系密切。而河湟汉族来自于明初的南京,青海方言形成于明初,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关键词
青海方言
来源
时间
Keywords
Qing Hai dialect
origin
time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方言中“可”的语法特点
被引量:
3
2
作者
马梦玲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07-109,共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海河湟地区多民族走廊语言生态调查>(10BYY022)
文摘
青海方言中的"可"具有较为特殊的语法特点,可表示"又"、"再"、"却"等意义,同时还可以出现在句尾,做加强语气的成分。和其他方言以及普通话相比,青海方言中的"可"有其特殊性。本文描述了青海方言中"可"的用法,通过和近代汉语、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的比较,说明"可"在青海方言中的用法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关键词
青海方言
“可”
语法特点
Keywords
Qinghai dialect
"ke"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方言蕴涵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
1
3
作者
孔祥馥
机构
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04-108,共5页
文摘
青海方言是青海地区民族文化的凝聚体,是青海各民族历史的一面镜子。通过对青海方言的分析,我们将了解到蕴涵其中的文化意义。本文从语音、词汇(包括地名)、语法等方面尝试分析了青海方言的语言特征,进一步挖掘了青海各民族创造的多彩的文化。
关键词
青海方言
语音
词汇
地名
文化
Keywords
Qinghai dialect
pronunciation
vocabularies
place names
culture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论语言的隐喻性特征——以青海方言词语为例
被引量:
1
4
作者
马梦玲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
出处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45-147,共3页
文摘
本文根据卡西尔有关语言哲学理论,从语言是符号化代表的人类文化特点入手,将语言和神话体现出的隐喻性特点与青海方言词语的表达联系在一起,探讨了青海方言词语的隐喻性特征,认为该方言中的词语表达具有诗意,是语言本质的体现。
关键词
青海方言
隐喻性
语言
Keywords
Qinghai dialect
metaphorical
terms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方言古俗语词探例
被引量:
1
5
作者
廖贞
机构
青海民族大学文学院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18-120,共3页
文摘
本文利用现代青海方言材料和文献材料相比较的方法,对青海方言中留存的一些古俗语词做了考释。并认为,作为语言的活化石,青海方言古俗语词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青海方言
古俗语词
考释
Keywords
Qinghai dialect
ancient colloquial words
makin philological studies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比语言学视域下的区域性语言变体研究——以青海方言为例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欣
机构
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94-97,共4页
文摘
本文以青海方言为例,在充分论证青海方言与英语具备较强可比性的基础上,在语音、词汇、语法等不同语言层面与英语做共时对比研究,探索不同语言的内在特征,寻求两种语言间的对应性和差异性,以期达到指导青藏地区英语教育和翻译实践工作的目的。
关键词
英汉对比
区域性语言变体
青海方言
青藏地区
Keywords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Regional language version
Qinghai dialect
Qinghai-Tibet region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言接触中的汉语青海方言词
被引量:
3
7
作者
贾晞儒
机构
青海民族学院
出处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8-113,共6页
文摘
语言接触是不同的语言或方言在一定的环境中,长期的或短期的频繁交际而产生的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一种语言现象。汉语青海方言词的产生就与周边民族语言的接触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语言接触
汉语
青海方言
词
Keywords
language contact
Chinese
dialect words of Qinghai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性比较分析
8
作者
刘钦明
机构
青海民族学院文学院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6年第6期86-91,共6页
文摘
文章从语音诸要素入手,全面比较分析了普通话和青海方言(西宁话、黄南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的具体差异,概括了青海方言的主要语音特征。
关键词
青海方言
普通话
语音要素
差异性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评价意义分析
9
作者
李鸿春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7-169,共3页
文摘
重叠是现代汉语一个重要的语法现象及语法手段,长期以来得到了极其细致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方言中的这类用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突破传统的研究方法,运用功能语法学家马丁的评价理论,尝试性地分析了西宁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评价意义,认为西宁方言中的形容词重叠用法是说话者表达评价的丰富资源。
关键词
青海方言
形容词重叠式
评价理论
评价意义
Keywords
adjective reduplication in Qinghai Dialect
appraisal theory
evaluation
分类号
H07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兼收并蓄的青海方言——以缝补类用词为例
10
作者
贾爱媛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14-120,共7页
文摘
青海方言主要指河湟地区的人所使用的语言,其语音独特,词汇丰富。其中有不少民俗语词,在不少汉语其他方言中都能找到对应,究其根源往往是一个历史词汇。从汉代开始,尤其是宋元明清时期,不同地区的人陆续迁居河湟地区,他们的语言也被吸收保存下来,因此青海河湟地区语言兼收并蓄,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青海汉语方言。本文以青海方言的代表西宁话中的缝补类用词为例,从历史和地域寻求其来源。
关键词
青海方言
缝补
词语
Keywords
Qinghai dialect
stitching words
expression
分类号
H014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方言中的分音词探析
11
作者
贾爱媛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15-121,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古丝绸之路视野下的祁连山两麓古汉语民俗语言研究”(18BYY147)
文摘
汉语词汇中,从上古开始就有把一个字缓读成两个音节,用两个字记录的语言事实,由此而形成的词语古人叫反语或反切语。这种词语经过发展演变保留在汉语方言中,尤其在北方方言中常见,这就是分音词。本文试就青海方言中的分音词作了梳理和来源上的探讨。
关键词
青海方言
分音词
来源
Keywords
Qinghai dialect
sound-divided word
origin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青海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
12
作者
孔玉花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34-136,共3页
文摘
英语语音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由于各地区的差异性,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产生了负迁移的影响。本文对青海方言的主要语音特点与英语发音规律进行对比研究,阐述了青海方言对英语语音发音的负迁移现象,进而提出相应的英语语音教学对策。
关键词
英语语音
青海方言
负迁移
语音教学
Keywords
English pronunciation
Qinghai dialect
negative transfer
phonetic teaching
分类号
H311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方言中的“茶词”“茶语”文化
13
作者
李玲珑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37-40,共4页
文摘
方言,一直被学者当作"文化化石"而备受关注。"茶"在青海人的生活中,有重要的地位。青海方言中丰富的"茶词"蕴含着历史的、民俗的、精神和物质的文化内容。方言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方言的保护有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关键词
非遗
青海方言
“茶词”
“茶语”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青海方言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
14
作者
孔玉花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86-89,共4页
文摘
根据青海省当前英语使用以及学习的状况,本文从词汇、句法、篇章三个方面来探讨青海方言对我省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青海籍)英语写作的负迁移现象,进而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大学英语
青海方言
负迁移
写作教学
分类号
H319.3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青海方言的使用特点
15
作者
陈萍
机构
广东省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5期33-34,共2页
文摘
青海汉语方言受其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具有同多民族语言共处。
关键词
青海方言
使用
特点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谈青海方言的特殊语序
被引量:
9
16
作者
汪忠强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1984年第3期16-21,共6页
文摘
语序,就是各级语言单位进行组合时的排列次序。不同的语序显示不同的组合关系,表达不同的语意。语序,就是汉语联词成句的一项特别重要的手段。汉语的句型变化,不靠词形的变换,不靠不同的语法模式的变换,靠的就是改变语序。当然也有时候借助一下虚词。汉语改变语序在表意上是有着奇妙功能的!但一般地说,汉语语序又是确定的,约定俗成的,不同的语序表达不同的语意,和其他语言一样有规可循,若不遵守,便会造成混乱,即所谓文理不通。 在汉语中,语序不能随意更改的叫做语序的强制性,语序可以更改的叫做语序的选择性。强制性是基本的,即使在选择性也都寓有强制性,这方面,语言专家已有详论,
关键词
青海方言
汉语语序
特殊语序
普通话
系词
宾语
谓语动词
“把”
介词
能愿动词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青海方言和土族语的对比
被引量:
9
17
作者
席元麟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89年第1期90-94,共5页
文摘
一、引言 世居青海省的六个主要民族所操语言分属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汉族,回族和藏族分别操汉藏语系的汉语和藏语,蒙古、土和撒拉族分别操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土族语和撒拉语。操着不同语言的这些民族,在青海这块土地上世代相处,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过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加之邻省汉语河州方言区的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如回、保安、东乡族的交往,相互都产生过一定影响。
关键词
土族语
青海方言
汉语普通话
拟音
语助词
阿尔泰语系
副动词
语法功能
汉藏语系
语法范畴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K280.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青海方言与藏语安多方言
被引量:
8
18
作者
敏生智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8-87,77,共11页
文摘
语言学家们把汉语和藏语称作“亲属语言”。所谓“亲属”,并非生物学上说的那种“亲属”,而是指语言彼此之间具有某些共同成分而言。不论从语音、词汇、语法到语调,这两种语言都保留着许多同源关系和互相对应的成分。例如汉语的“三”
关键词
青海方言
安多
亲属语言
语法成分
时态助词
并列连词
结构助词
语法格式
领属关系
汉藏
分类号
C95,C55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青海方言“把”字句的几种特殊用法
被引量:
7
19
作者
靳玉兰
机构
青海民院汉文系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4-66,共3页
文摘
浅析青海方言“把”字句的几种特殊用法靳玉兰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汉藏杂居地区,汉语对藏语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它早已成为汉藏人民共同交际的工具;反过来说,藏语对汉语的影响也是特别突出的,比如,青海方言里“把”字句应用得相当普遍,它的作用在于提前宾语...
关键词
“把”字句
青海方言
谓语动词
特殊用法
普通话
语言环境
光杆动词
否定副词
藏语
青海
汉语
方言
分类号
H172.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河湟汉族来源与青海方言的形成
陈良煜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海方言中“可”的语法特点
马梦玲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青海方言蕴涵的文化意义
孔祥馥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简论语言的隐喻性特征——以青海方言词语为例
马梦玲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青海方言古俗语词探例
廖贞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对比语言学视域下的区域性语言变体研究——以青海方言为例
王欣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语言接触中的汉语青海方言词
贾晞儒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青海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性比较分析
刘钦明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青海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式的评价意义分析
李鸿春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兼收并蓄的青海方言——以缝补类用词为例
贾爱媛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青海方言中的分音词探析
贾爱媛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论青海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
孔玉花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青海方言中的“茶词”“茶语”文化
李玲珑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浅析青海方言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
孔玉花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试论青海方言的使用特点
陈萍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谈谈青海方言的特殊语序
汪忠强
《青海社会科学》
1984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汉语青海方言和土族语的对比
席元麟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89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汉语青海方言与藏语安多方言
敏生智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浅析青海方言“把”字句的几种特殊用法
靳玉兰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5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