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青海湖地区不同饲用燕麦品种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1
作者 王小军 王金兰 +6 位作者 琚泽亮 梁国玲 贾志锋 刘文辉 马祥 马金秀 李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730-3742,共13页
【目的】探讨10个燕麦品种在环青海湖地区的适应性,筛选适宜该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燕麦品种,为该区及类似区域高产、优质饲草生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青海地区普遍种植的青海444(Avena sativa cv.Qinghai No.444)、白燕7号(A.sativa... 【目的】探讨10个燕麦品种在环青海湖地区的适应性,筛选适宜该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燕麦品种,为该区及类似区域高产、优质饲草生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青海地区普遍种植的青海444(Avena sativa cv.Qinghai No.444)、白燕7号(A.sativa cv.Baiyan No.7)、青燕4号(A.sativa cv.Qingyan No.4)、青莜3号(A.nuda cv.Qingyou No.3)、青引2号(A.sativa cv.Qingyin No.2)、青燕3号(A.sativa cv.Qingyan No.3)、林纳(A.sativa cv.Lena)、青海甜燕麦(A.sativa cv.Qinghai)、青燕1号(A.sativa cv.Qingyan No.1)和陇燕1号(A.sativa cv.Longyan No.1)10个燕麦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各品种3个重复,共30个小区,小区面积3 m×5 m,小区间距1 m,区组间距3 m。人工条播种植,行距为25 cm,播深为3—4 cm。根据各品种的千粒重、纯净度和发芽率,按675万株/hm2保苗数计算各品种的播量。以150 kg·hm^(-2)磷酸二铵和75 kg·hm^(-2)尿素作基肥。大田试验分别于2022年5月16日和2023年5月19日播种,分别于2022年9月23日和2023年9月26日进行野外观测及样品采集。分析不同燕麦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采用分段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品种、种植年份及其交互作用对燕麦营养品质的影响过程及其路径系数,并采用TOPSIS-多准则决策模型对供试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青燕3号的株高(89.4—92.5 cm)显著最高,酸性洗涤纤维(34.8%—34.9%)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51.8%—53.4%)均显著最低;青燕4号的分蘖数(2.7—3.6枝/株)显著最高,粗灰分(10.9%—11.3%)含量显著最低;青燕4号和青燕3号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显著最高,而茎叶比显著最低;青燕1号粗脂肪含量(3.8%—3.9%)显著最高。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燕麦饲草产量与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均呈显著正相关,与酸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均呈显著负相关;茎叶比与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粗蛋白及相对饲用价值均呈显著负相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品种、种植年份及其交互作用对燕麦的营养品质形成均有直接效应,还通过影响株高、分蘖数、茎叶比和草产量间接影响燕麦的营养品质,其中,茎叶比的总效应值最高,为-0.37。【结论】青燕4号和青燕3号既能维持较高的生产性能,又具有较好的营养品质,是环青海湖地区的理想种植燕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燕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环青海湖地区多年生栽培草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
2
作者 张小芳 张春平 +6 位作者 董全民 霍丽安 童永尚 张雪 杨增增 俞旸 曹铨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03-2815,共13页
为探究环青海湖地区多年生栽培草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多年生单播和混播栽培草地为对象,采用ITS测序方法对土壤真菌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FUNGuild进行真菌的功能预测,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进一步揭示土壤真菌群落的驱... 为探究环青海湖地区多年生栽培草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多年生单播和混播栽培草地为对象,采用ITS测序方法对土壤真菌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FUNGuild进行真菌的功能预测,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进一步揭示土壤真菌群落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多年生栽培草地的真菌优势菌门。与单播草地相比,混播没有显著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但显著增加了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FUNGuild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多年生栽培草地土壤真菌的潜在功能和营养方式具有多样性,且混播草地真菌的病理-腐生-共生型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单播草地。影响研究区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因子包括土壤全磷、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全碳:全磷。相比于单播,混播有助于增加土壤全氮和全碳含量,促进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更有利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多年生单播栽培草地 多年生混播栽培草地 土壤真菌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下载PDF
环青海湖地区一年生饲草青贮品质研究
3
作者 霍丽安 张春平 +5 位作者 董全民 俞旸 张小芳 童永尚 杨增增 张雪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6-110,共5页
试验旨在分析环青海湖区不同一年生牧草青贮饲料品质的差异,界定不同青贮饲料的营养范围,筛选适宜环青海湖地区推广的青贮饲料。研究选取环青海湖地区4个一年生饲草品种,在燕麦抽穗期进行收获青贮,每个处理5个重复,袋装密封青贮60 d,开... 试验旨在分析环青海湖区不同一年生牧草青贮饲料品质的差异,界定不同青贮饲料的营养范围,筛选适宜环青海湖地区推广的青贮饲料。研究选取环青海湖地区4个一年生饲草品种,在燕麦抽穗期进行收获青贮,每个处理5个重复,袋装密封青贮60 d,开封后测定青贮饲料pH值、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等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估各处理的营养价值和相对饲喂价值。结果显示:青引1号燕麦(Q1)、华油杂62+青引1号燕麦(H62+Q1)处理的感官评价等级为优。7个处理pH值在3.8~4.1之间。Q1的含水量和粗灰分(Ash)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干物质含量(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7个处理的相对饲喂价值(RFV)在108~141之间,青海13号蚕豆+箭筈豌豆(Q13+J)青贮饲料相对饲喂价值(RFV)和干物质采食量(DMI)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研究表明,供试的一年生饲草在环青海湖地区均能够成功青贮,7个处理感官评价无劣质等级,Q13+J青贮饲料相对饲喂价值最高,适口性最好,更易被家畜采食。据灰色关联度法综合分析,Q1青贮更适宜在环青海湖地区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一年生饲草 青贮品质 营养品质 相对饲喂价值 灰色关联度
原文传递
体育旅游赋能环青海湖地区扶贫感知效应评价
4
作者 毛永革 毛佳卉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231-238,共8页
基于利益相关理论,以环青海湖地区体育旅游扶贫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运用层次结构方程模型,对环青海湖地区体育旅游扶贫感知效应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体育旅游不仅为环青海湖地区带来了显... 基于利益相关理论,以环青海湖地区体育旅游扶贫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运用层次结构方程模型,对环青海湖地区体育旅游扶贫感知效应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体育旅游不仅为环青海湖地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产业多元化发展,还带动当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当地扶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经济发展感知处于较高水平;生态文明价值紧随其后;知识技能价值感知程度良好;产业发展价值好于预期;文化传承感知最弱。最后提出应充分利用环青海湖地区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信息化技术应用、促进就业和技能培训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政策扶持,共同推动地区体育旅游扶贫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体育旅游 扶贫感知效应 评价
下载PDF
环青海湖地区两种禾本科牧草根际微生物差异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颜珲璘 王英成 +6 位作者 顾松松 马坤 赵阳安 张海娟 周学丽 邓晔 芦光新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1-99,共9页
根际微生物对植物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在环青海湖地区,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川草2号老芒麦和阿坝垂穗披碱草两种禾本科牧草根际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运用FAPROTAX进行微生物功能预测,并通过分子生态网络分析根... 根际微生物对植物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在环青海湖地区,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川草2号老芒麦和阿坝垂穗披碱草两种禾本科牧草根际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运用FAPROTAX进行微生物功能预测,并通过分子生态网络分析根际原核微生物群落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两种禾本科牧草根际原核微生物群落的差异,为构建高寒地区牧草根际微生物群落以及牧草栽培措施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两种牧草根际原核微生物群落优势菌门,川草2号老芒麦根际原核微生物的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阿坝垂穗披碱草(P<0.05);在川草2号老芒麦的根际,与氮循环功能相关的原核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阿坝垂穗披碱草(P<0.05);川草2号老芒麦根际原核微生物群落网络结构比阿坝垂穗披碱草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禾本科牧草 群落结构 分子生态网络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青海湖地区潜在蒸散发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田露 郭伟 +1 位作者 倪向南 李晓婷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3年第3期328-338,共11页
蒸散发是陆面水循环的关键环节,在高寒、干旱生态环境中表现更加复杂。由于青海湖地区蒸发皿实测值存在数值偏大、长期观测器皿不统一的问题,本文采用Penman-Monteith(P-M)模型研究了青海湖地区天峻、刚察气象站潜在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 蒸散发是陆面水循环的关键环节,在高寒、干旱生态环境中表现更加复杂。由于青海湖地区蒸发皿实测值存在数值偏大、长期观测器皿不统一的问题,本文采用Penman-Monteith(P-M)模型研究了青海湖地区天峻、刚察气象站潜在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1967-2010年青海湖地区潜在蒸散发呈下降趋势,天峻站的平均下降速率为0.807 mm·a^(-1),刚察站为0.499 mm·a^(-1)。(2)青海湖地区存在“蒸发悖论”现象,潜在蒸散发的主要影响因子存在地域差异:天峻为风速主导;刚察则由气温和风速共同主导。(3)与蒸发皿实测值的潜在机理相比,P-M模型更强调水汽输送条件的影响作用;在能量供给条件上,P-M模型与气温关系更密切,而蒸发皿实测值与日照百分率相关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模型 潜在蒸散发 因子分析 青海湖地区
下载PDF
近40a来青海湖地区的气候变化分析 被引量:39
7
作者 王艳姣 周晓兰 +2 位作者 倪绍祥 屠其璞 邓自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8-235,共8页
选用青海湖流域天峻、刚察、共和、茶卡 4站 4 1a(195 8— 1998年 )的气象资料 ,运用主成分分析、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对各气象要素的年、季平均值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青海湖地区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较大 ,但无明显的长期趋... 选用青海湖流域天峻、刚察、共和、茶卡 4站 4 1a(195 8— 1998年 )的气象资料 ,运用主成分分析、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对各气象要素的年、季平均值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青海湖地区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较大 ,但无明显的长期趋势 ;该地区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都明显升高 ,其中以平均最低气温上升最为明显 ;风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2 0世纪 70年代最大 ,80年代最小 ,90年代又略有增加 ;该区 80年代相对湿度较大 ,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日照 风速 干燥指数 相对湿度
下载PDF
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荒漠化的影响 被引量:70
8
作者 李林 王振宇 +1 位作者 秦宁生 汪青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5,共7页
对环青海湖地区 1976年以来的气温、降水、蒸发等气候要素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 :年平均气温及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 ,其中以秋、冬两季最为明显 ;年平均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自 90年... 对环青海湖地区 1976年以来的气温、降水、蒸发等气候要素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 :年平均气温及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 ,其中以秋、冬两季最为明显 ;年平均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自 90年代后出现减少趋势 ,秋季降水始终呈减少趋势 ,且线性变率达 - 7.2 8mm/ 10a;各季及年蒸发量呈增大趋势 ,其中年、夏季蒸发量的线性变率分别为11.7、9.39mm/a。各季及年气温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暖现象 ;降水虽然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加和减少 ,但增加出现在 80年代 ,而减少则出现在 90年代 ;同样 ,蒸发也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大和减小现象 ,只是减少出现在 80年代 ,而增大则出现在 90年代。这种气候趋势和突变现象的发生 ,加剧了环青海湖地区荒漠化的蔓延 ,致使草地退化、河流流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气候趋势 气候突变 荒漠化 生态环境 气温 降水 蒸发
下载PDF
施肥和围栏封育对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原影响的比较研究 Ⅰ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88
9
作者 周国英 陈桂琛 +3 位作者 赵以莲 王顺忠 李伟 彭敏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26-31,共6页
本研究选择青海湖北岸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地区的天然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多年围栏的样地,在围栏内外采用施N、P肥作为调控措施与围栏内外的天然草原作对照,旨在寻求退化草地恢复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施肥后优良牧草重要值呈增大趋势... 本研究选择青海湖北岸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地区的天然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多年围栏的样地,在围栏内外采用施N、P肥作为调控措施与围栏内外的天然草原作对照,旨在寻求退化草地恢复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施肥后优良牧草重要值呈增大趋势,且围栏内比围栏外增大程度高;对照区优良牧草的重要值亦是围栏内较围栏外高;人为调控措施对群落物种丰富度有显著的影响,施肥群落的植物种类显著降低;围栏内物种数增高;施肥和围栏封育都能影响群落的植物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高寒草原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施肥和围栏封育对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原影响的比较研究 Ⅱ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 被引量:73
10
作者 周国英 陈桂琛 +2 位作者 赵以莲 王顺忠 孙菁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9-63,共5页
选择青海湖北岸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地区的天然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多年围栏样地,围栏内外施N、P肥作为调控措施,并与围栏内外的天然草原做对照,旨在寻求退化草地恢复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施肥和围栏封育都可明显提高优良牧草的地上... 选择青海湖北岸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地区的天然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多年围栏样地,围栏内外施N、P肥作为调控措施,并与围栏内外的天然草原做对照,旨在寻求退化草地恢复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施肥和围栏封育都可明显提高优良牧草的地上生物量,且施肥的效果尤为明显;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呈单峰曲线,不同处理措施下生长曲线的基本形状也相似,而且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气象因子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同步。不同调控措施下干物质含量的季节变化也很明显,生长初期和生长后期干物质含量均高于中间阶段,有一个高—低—高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高寒草原 地上生物量 季节动态
下载PDF
青海湖地区芨芨草群落主要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周国英 陈桂琛 +2 位作者 魏国良 韩友吉 祝存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79-584,共6页
以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地区典型的芨芨草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取样,应用方差/均值比率法、负二项参数(K);扩散系数(C);C ass ie指标(CA);丛生指标(I)和聚块性指标(m*/m)等指标,比较了青海湖地区围栏内、外芨芨草群落主要种... 以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地区典型的芨芨草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取样,应用方差/均值比率法、负二项参数(K);扩散系数(C);C ass ie指标(CA);丛生指标(I)和聚块性指标(m*/m)等指标,比较了青海湖地区围栏内、外芨芨草群落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围栏内芨芨草群落优势种群的空间格局除多裂蒲公英为随机分布外,其余均为聚集分布;围栏外除西伯利亚蓼外,其余种群也全部为聚集分布,而且围栏外种群的聚集强度大于围栏内。物种的这种分布格局主要与物种本身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芨芨草 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的种群结构 被引量:25
12
作者 蒋志刚 李迪强 +2 位作者 王祖望 朱申武 魏万红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8-162,共5页
普氏原羚是中国的特有动物。 1986年在青海湖地区仅发现 35 0只普氏原羚 ,分布于鸟岛、湖东 克图和元者 3个种群之中。 1996~ 1998年 7月至 8月 ,我们沿设定的 10条样线对青海湖地区的普氏原羚进行了考察。调查样线总长度为 37 5 5km... 普氏原羚是中国的特有动物。 1986年在青海湖地区仅发现 35 0只普氏原羚 ,分布于鸟岛、湖东 克图和元者 3个种群之中。 1996~ 1998年 7月至 8月 ,我们沿设定的 10条样线对青海湖地区的普氏原羚进行了考察。调查样线总长度为 37 5 5km。观察记录距样线两侧 10 0m以内普氏原羚足迹链和狼足迹链、粪堆和尿迹。同时记录观察样线两侧 6 0 0m以内的普氏原羚个体 ,记录群体大小、性别和年龄 ,然后 ,计算单位样带面积上普氏原羚和狼的密度。 1997年湖东 克图种群雄羚占 2 9%、雌羚占 5 0 %和幼羚占 2 1% ;元者种群雄羚占 2 9%、雌羚占 43%和幼羚占 2 7%。狼捕食是 1997年湖东 克图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湖东 克图沙漠中 ,1996年普氏原羚群体大小为 9 0± 6 9只 (平均数±方差 ) ,密度为 3 19± 3 5 9只 /km2 ,而 1997年为 4 2± 3 9只 /km2 ,密度为 1 14± 1 0 9只 /km2 。 1997年冬季猎狼后 ,湖东 克图种群数量回升到 2 14± 3 13只 /km2 ,幼羚占群体的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濒危动物 种群动态 青海湖地区
下载PDF
GIS支持下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发生与月均温的相关性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张洪亮 倪绍祥 +1 位作者 邓自旺 谌芸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7期837-840,共4页
为有效地进行草地蝗虫发生的预测预报 ,必须摸清其生长和繁殖与地理环境特征的关系 .在青海湖地区 ,气温是影响草地蝗虫发生的主要因素 .在Arc/Info和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选择了环湖地区邻近的 1 6个气象站点 ,采用综合方法 ... 为有效地进行草地蝗虫发生的预测预报 ,必须摸清其生长和繁殖与地理环境特征的关系 .在青海湖地区 ,气温是影响草地蝗虫发生的主要因素 .在Arc/Info和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选择了环湖地区邻近的 1 6个气象站点 ,采用综合方法 ,在小尺度上模拟该区所需月份的月均温 ,建立了空间分布式气温信息数据库 .然后 ,把野外调查的蝗虫密度空间数据与相对应的月均温空间数据进行叠加 ,计算并分析月均温与草地蝗虫发生的关系 .结果表明 ,月均温对草地蝗虫发生的影响是和该区蝗虫优势种的生命史密切相关的 ,即 5、6月 (孵化期 )和 7月 (蝗蝻期 )的月均温影响当年草地蝗虫的发生 ;8、9月 (交尾、产卵期 )的月均温则影响次年草地蝗虫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气温 模拟 草地蝗虫 青海湖地区
下载PDF
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地区40多年的气候变化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时兴合 李凤霞 +3 位作者 扎西才让 达成荣 贾红莉 傅生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5-222,共8页
利用1961~2004年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地区年、季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40多年来年季平均气温平均增温幅度为0.3~0.6℃,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多数季节增温具有非对称性,并且20世纪90年代... 利用1961~2004年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地区年、季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40多年来年季平均气温平均增温幅度为0.3~0.6℃,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多数季节增温具有非对称性,并且20世纪90年代四季增暖最为明显。夏季和冬季降水略有增加,而过渡季节降水变化基本呈减少趋势。年均和秋、冬、春、夏四季的气温变化倾向率均为正值,分别为0.48、0.57、0.692、0.337、0.373℃/10a。冬、夏季降水变化的倾向率为0.442、4.672mm/10a;而秋、春季了水变化的倾向率为-2.304、-0.022mm/10a。冬季降水量和累计积雪量的缓慢增加容易导致该地区地表积雪的积累,极易形成雪灾或低温冻害。春季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干旱发生的频次将增加;秋、冬季气温上升幅度比较大,将有利于病虫害的越冬、繁殖,加重病虫害对农牧业生产的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冬季 增温 病虫害 东部 越冬 四季 海西 气候变化 降水
下载PDF
围栏封育对青海湖地区芨芨草草原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15
作者 周国英 陈桂琛 +3 位作者 徐文华 杨路存 韩友吉 李锦萍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4-441,共8页
选择青海湖地区的芨芨草草原为研究对象,以围栏内封育和围栏外自由放牧的草地做比较,研究了围栏内外枯枝落叶量、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变化和地下生物量的状况。结果表明:枯落物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围栏内外均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 选择青海湖地区的芨芨草草原为研究对象,以围栏内封育和围栏外自由放牧的草地做比较,研究了围栏内外枯枝落叶量、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变化和地下生物量的状况。结果表明:枯落物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围栏内外均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且围栏内枯落物量大于围栏外。群落总地上生物量、禾草类、杂类草和豆类草生物量围栏内外均呈现明显单峰型生长曲线,围栏内地上总生物量和禾草类生物量均大于围栏外,杂类草和豆类草生物量则是围栏外大于围栏内。围栏内外群落的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均呈典型的倒金字塔型,从地表向下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呈递减趋势。地下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在0~10 cm,围栏内外分别达1 408.778 g和940.934 g,占总地下生物量比例分别是84.65%和77.12%;而在10~20 cm和20~30 cm两层无论是重量,还是所占的比例,都是围栏外大于围栏内。该地区降雨量和气温呈单峰的增长,且雨热同季,这也和植物的生长规律吻合,土壤含水量达到最高值的时间较降雨量和气温滞后。围栏外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和月均气温、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围栏外月均地上生物量的累积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地上生物量的月增长率与月均气温和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围栏内地上生物量的增长率与月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他相关关系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芨芨草草原 生物量 季节动态
下载PDF
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58
16
作者 李凤霞 伏洋 +2 位作者 杨琼 颜亮东 肖建设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8-353,共6页
通过对环青海湖地区近44年平均气温、降水、蒸发量、风速及大风日数等气候要素的定量化统计分析,以及环青海湖地区草地、青海湖变迁、沙漠化等具指示性意义的生态要素指标进行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对该区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效应。结果表... 通过对环青海湖地区近44年平均气温、降水、蒸发量、风速及大风日数等气候要素的定量化统计分析,以及环青海湖地区草地、青海湖变迁、沙漠化等具指示性意义的生态要素指标进行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对该区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①近44年中,年、季的平均气温均表现出显著增温趋势,年平均气温增幅为0.262℃/10年;年降水量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偏少3.8%和5.2%,80年代以1.37mm/10年趋势增加,90年代与21世纪初接近平均值;春、夏和冬季及年蒸发量呈减小趋势,年蒸发量以66.53mm/10年倾向率减小;月平均风速以0.01(m/s)/10年倾向率减小,大风日数以4.5d/10年倾向率减少;②该区域牧草生物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由于气温显著升高,且季节性降水变率大,不仅影响牧草的生育期,且造成牧草地上生物量的波动;③青海湖水域面积的自然摆动与年平均气温以及秋、冬季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地表蒸发量却呈正相关,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升温不显著时,水域面积与春季降水呈正相关,90年代显著升温以后,气温对青海湖水域面积的影响占主导作用;④环青海湖地区暖干化气候趋势是沙漠化发展迅速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气候变化 环境效应
下载PDF
青海湖地区不同水体介形类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张玲 孙镇城 +2 位作者 安芷生 刘卫国 李祥忠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5-436,共12页
作者于2005年7—8月在青海湖地区进行考察期间,对青海湖、尕海、耳海以及周边河流、沼泽等不同水体和沉积物进行了系统采样,分析了水底表层41个1—2cm沉积物样品中的介形类动物群组成及对应的水化学组成。初步分析得出青海湖大湖区介形... 作者于2005年7—8月在青海湖地区进行考察期间,对青海湖、尕海、耳海以及周边河流、沼泽等不同水体和沉积物进行了系统采样,分析了水底表层41个1—2cm沉积物样品中的介形类动物群组成及对应的水化学组成。初步分析得出青海湖大湖区介形类以Limnocythereinopinata和Eucyprismareotica为主,依盐度的不同二者的优势度有所区别;尕海盐度较高,以Eucyprismareotica为主,耳海盐度较低,分布Limnocythereinopinata和较多偏淡水种如Ilyocyprisechinata,Ilyocyprisbradyi和Candonanyensis;沼泽坑和河流情况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水化学 分布特征 青海湖地区
下载PDF
围栏封育对青海湖地区芨芨草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周国英 陈桂琛 +2 位作者 韩友吉 李锦萍 宋文珠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19-23,共5页
选择青海湖地区围栏内封育和围栏外自由放牧的芨芨草草地为研究对象,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群落调查,分析了围栏内外芨芨草草地的群落特征和地上生物量特点。结果表明:多年围栏封育使围栏内外群落类型发生了变化,围栏内为芨芨草... 选择青海湖地区围栏内封育和围栏外自由放牧的芨芨草草地为研究对象,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群落调查,分析了围栏内外芨芨草草地的群落特征和地上生物量特点。结果表明:多年围栏封育使围栏内外群落类型发生了变化,围栏内为芨芨草+裸花碱茅群落,围栏外为芨芨草+赖草群落,且每个小样方中的物种数围栏内大于围栏外。围栏内外芨芨草群落的相似性系数达0.743。围栏外自由放牧区域的芨芨草种群优势地位有所加强,其重要值也大于围栏内的芨芨草。物种丰富度指数围栏外大于围栏内,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winner指数、Hill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具有同样的趋势,而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则是围栏内大于围栏外。围栏封育后群落地上生物量发生变化,地上总生物量和禾草类生物量均为围栏内>围栏外,而杂类草和豆类毒杂草则是围栏内<围栏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芨芨草草原 群落特征 围栏封育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青海湖地区芨芨草草地土壤种子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周国英 陈桂琛 +1 位作者 王顺忠 韩友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24-728,共5页
选择青海湖地区的次生芨芨草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围栏内封育和围栏外自由放牧的草地做对照,研究了围栏内外土壤种子库的萌发状况、密度和数量、物种多样性,以及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围栏内外土壤种子库的萌发趋势非常相... 选择青海湖地区的次生芨芨草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围栏内封育和围栏外自由放牧的草地做对照,研究了围栏内外土壤种子库的萌发状况、密度和数量、物种多样性,以及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围栏内外土壤种子库的萌发趋势非常相似,但是萌发种子累计数量不同;围栏内外土壤种子库中萌发种子的平均密度分别为3660和2460粒·m-2,围栏内萌发种子数比围栏外提高了48.8%;围栏内外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围栏内外丰富度指数R1分别为17和13,R2为3.693和2.832,丰富度围栏内大于围栏外,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具有相同的规律,均匀度指数围栏内外分别为0.812和0.857,则是围栏外大于围栏内。围栏内外地上植被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围栏内的封育草地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大于围栏外的放牧草地,而均匀度指数则呈相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芨芨草草地 土壤种子库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GIS支持下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发生的地形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洪亮 倪绍祥 +1 位作者 查勇 韦玉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1-444,共4页
草地蝗虫发生的地形分析是建立草地蝗虫发生预报模型的基础。以青海湖地区为实验区 ,在Arc/Info和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进行草地蝗虫发生与各地形变量 (包括海拔高度、坡度与坡向 )的叠置分析 ,提取草地蝗虫发生的地形信息数... 草地蝗虫发生的地形分析是建立草地蝗虫发生预报模型的基础。以青海湖地区为实验区 ,在Arc/Info和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进行草地蝗虫发生与各地形变量 (包括海拔高度、坡度与坡向 )的叠置分析 ,提取草地蝗虫发生的地形信息数据库。然后 ,分别采用T -检验 (对连续变量 -海拔高度和坡度 )和卡方 (Chi -square)检验 (对类变量 -坡向类型 )进行各地形变量对草地蝗虫发生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 :海拔高度和坡度对草地蝗虫发生的影响极为显著 (显著性水平p =0 .0 0 0 ) ,而坡向对草地蝗虫发生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 (显著性水平p =0 .0 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草地煌虫 地形变量 青海湖地区 GIS 海拔高度 坡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