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青铜技术研究回顾与展望 |
W.ThomasChase
黄龙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
1994 |
11
|
|
2
|
从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看技术的文化本质——以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为例 |
李福
周卫荣
潜伟
|
《科技创业月刊》
|
2012 |
0 |
|
3
|
古代青铜器的江苏智造 |
万俐
李倩倩
尚松
|
《江苏地方志》
|
2024 |
0 |
|
4
|
中国早期青铜技术中的几何作图法 |
刘彦琪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5
|
从(弓魚)国铜器看西周早期青铜冶铸技术对殷商的继承和发展 |
苏荣誉
|
《自然辩证法通讯》
|
1988 |
0 |
|
6
|
初论春秋战国青铜铸造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以楚国出土的青铜器为例 |
易德生
|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4
|
|
7
|
楚国青铜铸造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原因初析 |
易德生
|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
2010 |
0 |
|
8
|
晚商中原青铜的锡料问题 |
金正耀
|
《自然辩证法通讯》
|
1987 |
20
|
|
9
|
筚路蓝缕 硕果累累——简评《中国古代金属技术——铜和铁造就的文明》 |
谭德睿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
2001 |
0 |
|
10
|
中国冶金考古研究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
陈建立
梅建军
潜伟
刘海峰
|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仿古青铜工艺品 |
|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
1995 |
0 |
|
12
|
中国青铜时代不存在失蜡法铸造工艺 |
周卫荣
董亚巍
万全文
王昌燧
|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0
|
|
13
|
电子信息技术对图书业的影响 |
禄别佳
|
《理论与当代》
|
2000 |
0 |
|
14
|
浅谈青铜器的补配——以素面青铜盆修复为例 |
于孟楠
刘莺
|
《上海视觉》
|
2021 |
2
|
|
15
|
湖北襄阳陈坡M10出土金属器的初步科学分析 |
孟祥伟
梅建军
董亚巍
冯少龙
韩楚文
|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3
|
|
16
|
继承大国工匠精神 恢复传统铸造绝艺——谭德睿先生访谈录 |
万辅彬
谭德睿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17 |
0 |
|
17
|
古代冶铸技术在交互文创产品中的设计研究--以安徽博物院“铸客来了一一文物冶铸盲盒”为例 |
王淡春
|
《艺术博物馆》
|
2024 |
0 |
|
18
|
剑川海门口文化遗存外来影响探析 |
周书灿
|
《大理大学学报》
CAS
|
2019 |
0 |
|
19
|
战国鸟虫书述论 |
丁秀菊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20
|
日本召开“亚州文化财富保护研讨会” |
廉海萍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
199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