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青铜技术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1
1
作者 W.ThomasChase 黄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4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前,中国青铜技术研究领域相当活跃,不断出现的考古新发现展示了过去一无所知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亚洲各地及西方的最新研究又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夏、商、周三代以及秦、汉两代的研究较为深入,汉之后的青铜技... 目前,中国青铜技术研究领域相当活跃,不断出现的考古新发现展示了过去一无所知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亚洲各地及西方的最新研究又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夏、商、周三代以及秦、汉两代的研究较为深入,汉之后的青铜技术研究看来还只是刚刚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技术 研究回顾 失蜡法 合金配比 中国古代 黄铜制品 铸造技术 器物 青铜 液态金属流
下载PDF
从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看技术的文化本质——以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为例
2
作者 李福 周卫荣 潜伟 《科技创业月刊》 2012年第7期152-155,共4页
技术史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对技术本质的探讨。目前对技术本质的理解大多偏向技术对自然改造的物质力量,而忽视了技术对维系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秩序的文化力量。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不仅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对社会结构的... 技术史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对技术本质的探讨。目前对技术本质的理解大多偏向技术对自然改造的物质力量,而忽视了技术对维系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秩序的文化力量。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不仅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对社会结构的建立和社会价值的规范中也显示出了重要的文化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与社会 青铜技术 技术本质
下载PDF
古代青铜器的江苏智造
3
作者 万俐 李倩倩 尚松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5期13-18,共6页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器物,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一般认为,中国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夏代晚期),结束于战国早期。~([1])其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东到山东,西至甘肃、青海,南及两广,北至辽宁、内蒙古,...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器物,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一般认为,中国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夏代晚期),结束于战国早期。~([1])其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东到山东,西至甘肃、青海,南及两广,北至辽宁、内蒙古,都有青铜器出土。其中,江苏境内出土的青铜器尽管较中原地区器型较少,尚缺乏青铜时代完整的序列,但也不乏一批制作精美、工艺高超、地域特色鲜明的青铜器。它们既是江苏古代先民学习中原青铜铸造技术的成果,也是基于江苏本土文化创造发展的工艺结晶。本文试以江苏出土的几件标志性青铜器为例,分析其特色与工艺,一窥古代青铜器在江苏从仿造到创造再到智造的发展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明 古代青铜 青铜文化 战国早期 青铜时代 青铜铸造技术 世界文明史 古代先民
下载PDF
中国早期青铜技术中的几何作图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彦琪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101,共8页
汉代画像石和唐墓出土彩帛皆出现过圆规、直角尺等测绘工具的图像,其使用方式以往鲜有研究。现存历代文献包括算经中,并没有使用规、矩进行几何作图的记载。因此,通常认为,中国古代数学都是具体问题的演算细草,没有抽象的数学方法,没有... 汉代画像石和唐墓出土彩帛皆出现过圆规、直角尺等测绘工具的图像,其使用方式以往鲜有研究。现存历代文献包括算经中,并没有使用规、矩进行几何作图的记载。因此,通常认为,中国古代数学都是具体问题的演算细草,没有抽象的数学方法,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几何作图体系,明末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才将古希腊的尺规作图等欧氏几何学内容传入中国。本文介绍并分析了考古资料中所见东周到汉代一些出土实物上的现象所反映出的一些几何绘图方法,包括侯马铸铜遗址出土东周模、范和型芯上的几何作图求圆心痕迹,方壶陶模上的弧线画法及汉代铜鼓鼓面上呈螺线状排列的雷纹装饰的参考线画法。这些资料说明,至迟在东周时代,铸工已经运用了一些成熟的几何作图法。对早期手工业遗物的观察可以为数学史研究提供新的途径,弥补早期几何学知识在文献上的缺失,以便对我国古代数学发展水平有更为客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技术 中国古代数学 几何作图法 求圆心 螺线
原文传递
从(弓魚)国铜器看西周早期青铜冶铸技术对殷商的继承和发展
5
作者 苏荣誉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8年第1期30-31,共2页
考古发掘表明,中国青铜时代始于夏而勃兴于商中期,自商末以降,进入中国青铜器的辉煌时代,直至铁器时代到来。高超绝伦的技术冶铸了难以估量的青铜器,或重大恢宏,或小巧玲珑,多为精巧华美之作,为举世所景仰和惊奇。和生活方式、艺术风格... 考古发掘表明,中国青铜时代始于夏而勃兴于商中期,自商末以降,进入中国青铜器的辉煌时代,直至铁器时代到来。高超绝伦的技术冶铸了难以估量的青铜器,或重大恢宏,或小巧玲珑,多为精巧华美之作,为举世所景仰和惊奇。和生活方式、艺术风格一样,青铜冶铸技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不断演变递进。青铜器繁荣的殷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冶铸技术 西周早期 艺术风格 青铜礼器 青铜时代 考古发掘 铁器时代 早期铜器 青铜技术
下载PDF
初论春秋战国青铜铸造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以楚国出土的青铜器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易德生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05-106,共2页
中国先秦时代,等级高低和财富多少,是用青铜器的多少来衡量的。春秋战国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第二高峰。楚国的青铜铸造技术,是第二高峰中的高峰。本文从楚国出土的典型青铜器入手,分析了春秋战国以来青铜器铸造技术较为重要的一些创新和... 中国先秦时代,等级高低和财富多少,是用青铜器的多少来衡量的。春秋战国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第二高峰。楚国的青铜铸造技术,是第二高峰中的高峰。本文从楚国出土的典型青铜器入手,分析了春秋战国以来青铜器铸造技术较为重要的一些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青铜铸造技术 楚国青铜 创新和发展
下载PDF
楚国青铜铸造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原因初析
7
作者 易德生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63-164,共2页
中国青铜器在发展过程中,有两大高峰。第一高峰是在商朝晚期到西周早期,第二高峰是在春秋中期到战国早期。楚国的青铜铸造技术,是第二高峰中的高峰。本文认为楚国社会需要的剧增、审美意识的巨变、"兼容并蓄"的精神是楚国青... 中国青铜器在发展过程中,有两大高峰。第一高峰是在商朝晚期到西周早期,第二高峰是在春秋中期到战国早期。楚国的青铜铸造技术,是第二高峰中的高峰。本文认为楚国社会需要的剧增、审美意识的巨变、"兼容并蓄"的精神是楚国青铜铸造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 青铜铸造技术 高峰 社会原因
下载PDF
晚商中原青铜的锡料问题 被引量:20
8
作者 金正耀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7年第4期47-55,80,共10页
中原青铜文化发展到晚商时期,已经达到鼎盛阶段。在河南殷墟等地发现的大型冶铸遗址和属于这一时期的巨型器物如司母戊大鼎等互相印证,显示了当时中原青铜铸造业的巨大规模。大量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的中原青铜主要是铜、锡合金,铜、锡、... 中原青铜文化发展到晚商时期,已经达到鼎盛阶段。在河南殷墟等地发现的大型冶铸遗址和属于这一时期的巨型器物如司母戊大鼎等互相印证,显示了当时中原青铜铸造业的巨大规模。大量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的中原青铜主要是铜、锡合金,铜、锡、铅合金,以及部分铜、铅合金和其它类青铜。从现代地质资料看,黄河中下游所谓中原地区仅产部分铜、铅矿产。因此,晚商中原青铜的矿料特别是锡的来源,便成为一个重大历史疑案。这一问题还涉及晚商的政治疆域、交通贸易及其文化影响范围等诸多商代历史问题,故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关注。笔者试就研究所得,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并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青铜铸造 青铜 青铜文化 青铜技术 黄河中下游 云南地区 甲骨卜辞 冶铸遗址 黄河流域
下载PDF
筚路蓝缕 硕果累累——简评《中国古代金属技术——铜和铁造就的文明》
9
作者 谭德睿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1年第2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金属技术——铜和铁造就的文明》 华觉明 考古文化 青铜技术
下载PDF
中国冶金考古研究五十年:回顾与展望
10
作者 陈建立 梅建军 +1 位作者 潜伟 刘海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7-257,共11页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冶金考古进入大发展时期.多学科学者纷纷参与中国冶金考古研究,在冶铜术起源与青铜冶铸体系形成、钢铁技术形成与发展、金银铅锡锌等有色金属冶炼技术、古代金属流通与国家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在田...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冶金考古进入大发展时期.多学科学者纷纷参与中国冶金考古研究,在冶铜术起源与青铜冶铸体系形成、钢铁技术形成与发展、金银铅锡锌等有色金属冶炼技术、古代金属流通与国家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在田野冶金考古与信息采集标准规范、古代金属材质与工艺及其流通研究关键技术、古代冶金与文明和国家起源发展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仍具有极大空间,有待于今后开展更多的冶金考古理论与方法、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本文对1974年以来的重大成果进行简要回顾与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考古 青铜冶铸技术体系 钢铁技术体系 冶金与文明
下载PDF
仿古青铜工艺品
11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1995年第1期26-27,共2页
古青铜铸造技术是我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在一些殿堂庙宇中尚保留着部分工艺精湛、造型美观的作品,它凝结着中华民族能工巧匠的智慧和技艺。然而,这项技术失传已久,真能挖掘古人技艺制得仿古青铜工艺品的人实属稀少。我们国家对这项技术的... 古青铜铸造技术是我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在一些殿堂庙宇中尚保留着部分工艺精湛、造型美观的作品,它凝结着中华民族能工巧匠的智慧和技艺。然而,这项技术失传已久,真能挖掘古人技艺制得仿古青铜工艺品的人实属稀少。我们国家对这项技术的研究也十分重视,(1992年在安徽铜陵市召开了全国古青铜技术研讨会)近年来,国内外收藏观赏古青铜铸造工艺品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古代文物珍稀难得,仿古制品又因这项技术失传很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工艺 仿古制品 青铜铸造 古代文物 艺品 技术生产 青铜技术 古代文明 收藏观 工艺水平
下载PDF
中国青铜时代不存在失蜡法铸造工艺 被引量:30
12
作者 周卫荣 董亚巍 +1 位作者 万全文 王昌燧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0-85,61,F0002,F0003,共9页
长期以来,学术界公认曾侯乙尊盘和淅川下寺铜禁是采用失蜡法工艺铸造。近年来,我们对相关实物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现在被认为是失蜡法工艺铸造的部件上都有明确的范缝和其它范铸工艺的特征。因此,无论是曾侯乙尊盘还是淅川下寺铜禁都不... 长期以来,学术界公认曾侯乙尊盘和淅川下寺铜禁是采用失蜡法工艺铸造。近年来,我们对相关实物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现在被认为是失蜡法工艺铸造的部件上都有明确的范缝和其它范铸工艺的特征。因此,无论是曾侯乙尊盘还是淅川下寺铜禁都不可能是用失蜡法工艺铸造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青铜时代,我国广大地区普遍采用范铸工艺,商代中期之前,主要是整体铸造,商代中期至西周,主要还是整体铸造,但开始了分铸插接工艺;春秋以后则主要采用分铸和焊接工艺;既没有失蜡法铸造的器例,也没有失蜡法工艺产生的必要的技术基础和社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蜡法工艺 青铜范铸技术 曾侯乙尊盘 淅川下寺铜禁 文物考古
下载PDF
电子信息技术对图书业的影响
13
作者 禄别佳 《理论与当代》 2000年第6期35-36,共2页
从金石铭文,到甲骨简策;从帛书卷册,到纸品图书,中国的图书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伴随着每一次社会的革命和技术的革命,图书业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图书从内容到形式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在文明之初,青铜技术盛行。
关键词 电子信息技术 图书业 图书馆 全球资源共享 科技革命 电子技术 青铜技术 印刷厂 技术 数字化建设
下载PDF
浅谈青铜器的补配——以素面青铜盆修复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孟楠 刘莺 《上海视觉》 2021年第2期111-117,共7页
青铜器修复技术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应用科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式程序。本文以素面青铜盆的修复为案例,叙述了青铜器修复技术中的补配环节。由于修复工作中修复的每件器物的状态不同,因而需要通过经验及技术手段... 青铜器修复技术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应用科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式程序。本文以素面青铜盆的修复为案例,叙述了青铜器修复技术中的补配环节。由于修复工作中修复的每件器物的状态不同,因而需要通过经验及技术手段详尽了解器物情况,从而针对器物量身制订保护方案,以期达到最好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修复 补配 青铜技术分析
下载PDF
湖北襄阳陈坡M10出土金属器的初步科学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孟祥伟 梅建军 +2 位作者 董亚巍 冯少龙 韩楚文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6-113,F0002,F0003,共10页
对湖北襄阳陈坡墓地M10出土14件金属器的金相组织检测与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金属器的材质包括青铜、纯铅、纯锡、铅锡合金、银(含铜)、金银合金(含铜)等多种,其中青铜器包括两种合金,即铜锡二元合金和铜锡铅三元合金;制作工艺主要以... 对湖北襄阳陈坡墓地M10出土14件金属器的金相组织检测与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金属器的材质包括青铜、纯铅、纯锡、铅锡合金、银(含铜)、金银合金(含铜)等多种,其中青铜器包括两种合金,即铜锡二元合金和铜锡铅三元合金;制作工艺主要以铸造为主,另外还采用了热锻、热锻后冷加工、错金银等方法。这批新的分析数据为研究战国时期襄阳地区的金属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坡墓地 出土金属器 战国青铜技术 错金银工艺
下载PDF
继承大国工匠精神 恢复传统铸造绝艺——谭德睿先生访谈录
16
作者 万辅彬 谭德睿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10,共10页
谭德睿先生一生受益于父亲谭其骧先生治学严谨、坚持真理、艰苦求索、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在铸造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成为我国著名的精密铸造专家、青铜技术研究专家,开创了我国艺术铸造之先河,是我国最早试验成功陶瓷型铸造的学者.在熔... 谭德睿先生一生受益于父亲谭其骧先生治学严谨、坚持真理、艰苦求索、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在铸造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成为我国著名的精密铸造专家、青铜技术研究专家,开创了我国艺术铸造之先河,是我国最早试验成功陶瓷型铸造的学者.在熔模铸造方面,实现了用匣钵砂代替石英、用氯化铝代替氯化铵的两项工艺创新,被编入了《特种铸造手册》;在青铜器技术方面,揭开了"透光镜"原理,并成功复原,成果在首届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解开了水银沁铜镜千年不锈之谜,按照古法复原;弄清了越王勾践剑菱纹饰制作方法,并成功复原.他对陶范铸造研究延续长达十年,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揭示了中国古代青铜技术高超的奥秘,对中国考古界、铸造界产生很大影响.创立艺术铸造这门交叉学科,提升了我国艺术铸造产业整体水平.谭先生一生笔耕不辍、成果丰厚、勇攀学术高峰,为我国古代青铜技术、艺术铸造研究开拓了重要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德睿 访谈录 铸造史 艺术铸造 古代青铜技术
下载PDF
古代冶铸技术在交互文创产品中的设计研究--以安徽博物院“铸客来了一一文物冶铸盲盒”为例
17
作者 王淡春 《艺术博物馆》 2024年第4期60-67,共8页
为推动古代科学技术的创造性转化,提升公众对古代青铜冶铸技术的认知,本文提出以交互性文创产品的方式,将设计的中心从以“物”为主的产品转向以“人”为本的体验,从而帮助使用者在体验和探索的过程得到更高层次的情感联结。本文探讨了... 为推动古代科学技术的创造性转化,提升公众对古代青铜冶铸技术的认知,本文提出以交互性文创产品的方式,将设计的中心从以“物”为主的产品转向以“人”为本的体验,从而帮助使用者在体验和探索的过程得到更高层次的情感联结。本文探讨了传统文化诠释与产品交互设计的有效结合,让消费者参与并模拟古代冶铸技术,引起消费者反思,从而传递中国古代匠人精神,为古代科学技术向交互性文创产品的创造性转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青铜冶铸技术 交互性文创 铸客来了
原文传递
剑川海门口文化遗存外来影响探析
18
作者 周书灿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从青铜制作技术的外来影响和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外来传播两个方面进行简单考察和分析,不难发现,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海门口一带和其他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基本呈现出以单向吸收为主的鲜明特点。西北地区、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 从青铜制作技术的外来影响和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外来传播两个方面进行简单考察和分析,不难发现,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海门口一带和其他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基本呈现出以单向吸收为主的鲜明特点。西北地区、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都曾经对海门口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和青铜文化产生若干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外来青铜制作和农作物栽培等技术的传播方面。其中,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对海门口一带文化的影响略为深刻。简单地用大规模人群流动来解释外来文化对海门口一带文化的影响,夸大外来新石器文化和青铜文化对海门口文化的影响,并不符合云南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早期社会发展的历史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门口遗址 青铜技术 作物栽培 西北地区
下载PDF
战国鸟虫书述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秀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5-150,共6页
鸟虫书是我国汉字、书法史上的一朵奇葩,“花期”虽短,却因其极富美的韵味和感染力而为世人所关注。鸟虫书的魅力既表现在线条的虬曲、柔美,也表现在结构的对称、和谐,具有细巧华丽、神奇诡谲的浪漫主义色彩;其形体的修长、挺拔在汉字... 鸟虫书是我国汉字、书法史上的一朵奇葩,“花期”虽短,却因其极富美的韵味和感染力而为世人所关注。鸟虫书的魅力既表现在线条的虬曲、柔美,也表现在结构的对称、和谐,具有细巧华丽、神奇诡谲的浪漫主义色彩;其形体的修长、挺拔在汉字字林中更是独树一帜。考察鸟虫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我们发现,它与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思想上的百家争鸣,楚国青铜铸造业的发达,尊凤尚巫的文化习俗及老庄对精神活动自由境界的崇尚等都滋润了它的产生。鸟虫书是楚人当时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是楚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鸟虫书 线条 结构 青铜铸造技术 浪漫主义
下载PDF
日本召开“亚州文化财富保护研讨会”
20
作者 廉海萍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6年第1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文化财富 文物保护 研讨会 上海博物馆 日本 文物科技 技术问题 研究所 分析仪器 青铜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