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熔体静电纺丝直写技术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姜玉 何峰 +1 位作者 刘欢 吴瑞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06-1612,共7页
背景:计算机辅助设计下,熔体静电纺丝直写技术可以精确构建具有特定形貌的3D组织工程支架,在组织工程领域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目的:阐述熔体静电纺丝直写技术近年来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利用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 背景:计算机辅助设计下,熔体静电纺丝直写技术可以精确构建具有特定形貌的3D组织工程支架,在组织工程领域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目的:阐述熔体静电纺丝直写技术近年来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利用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有关熔体静电纺丝直写技术应用于组织工程的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2008年3月至2023年2月,以“melt electrowriting,melt electrospinning,electrospinning,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regeneration”为英文检索词,“熔体直写,静电纺丝,组织工程”为中文检索词,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对文章进行初步筛选,最终纳入6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相较于传统的静电纺丝技术,熔体静电纺丝直写技术可以实现纤维的逐层精确沉积,更好地模拟天然组织的复杂结构;相比于其他3D打印技术,熔体静电纺丝直写技术可以制备更小直径的纤维,形成高度有序的多孔结构;②通过与其他支架制备技术或材料相结合,如熔融沉积建模、溶液静电纺丝技术、水凝胶等,熔体静电纺丝直写技术在制备复杂组织工程支架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为实现复杂组织的再生提供了一定可能;③复杂组织再生往往同时涉及血管、神经和软硬组织,血管和神经再生对于实现组织的生理性重建具有重要意义,软硬组织因其不同的生物、力学性能,实现二者的协调再生具有一定的困难,熔体静电纺丝直写技术可制备多尺寸、高孔隙率、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支架,在仿生支架构建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静电纺丝直写技术 组织工程 支架 再生 界面组织 静电纺丝 纤维 复杂组织
下载PDF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ETPE基多元含能复合纤维
2
作者 王慧 金晓明 +6 位作者 章支梦 郑天宇 魏娇 王宇航 高浩峰 姜炜 张光普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343,共10页
为了探索ETPE基多元含能复合纤维的静电纺丝制备工艺,以聚叠氮缩水甘油醚基热塑性弹性体(GAP-ETPE)为聚合物黏合剂,CL-20、纳米铝粉(n-Al)作为高能组分,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GAP-ETPE基超细含能复合纤维,并对溶剂、前驱液质量分数、... 为了探索ETPE基多元含能复合纤维的静电纺丝制备工艺,以聚叠氮缩水甘油醚基热塑性弹性体(GAP-ETPE)为聚合物黏合剂,CL-20、纳米铝粉(n-Al)作为高能组分,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GAP-ETPE基超细含能复合纤维,并对溶剂、前驱液质量分数、固相组分配比等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DSC法分析了复合纤维的热分解性能;测试了复合纤维的机械感度。结果表明,GAP-ETPE基含能复合纤维静电纺丝制备最佳溶剂为丙酮,产物成丝均匀、表面光滑;在GAP-ETPE/CL-20质量比为3∶7、前驱液质量分数为50%时,二元超细含能复合纤维(CL_(x)-ETPE_(y)-Z)的成丝效果最优,平均直径约为2480nm;在铝粉质量分数为10%、前驱液质量分数为50%时,三元超细含能复合纤维(CL-Al_(m)-ETPE-Z)的成丝效果最优,平均直径约为930nm;相比于CL-20,CL_(7)-ETPE_(3)-50含能复合纤维热分解峰值温度提前了29℃,加入n-Al之后热分解峰值温度提前了32℃,且优于物理共混物(PM);与CL-20的感度(P=100%、H_(50)=17cm)相比,GAP-ETPE/CL-20和GAP-ETPE/CL-20/Al含能复合纤维的摩擦感度(32%和48%)和撞击感度(29cm和43cm)均大幅降低,且低于同配方的物理共混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含能复合纤维 制备工艺 静电纺丝 GAP-ETPE CL-20 n-Al
下载PDF
一种基于高压静电纺丝工艺制备的P(VDF-TrFE)/PZT压电传感器及其在睡眠监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骆懿 王东祥 +2 位作者 赵治栋 王金鹏 吴颖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5-352,共8页
针对日常睡眠监测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高压静电纺丝工艺制备的P(VDF-TrFE)/锆钛酸铅(PZT)压电传感器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P(VDF-TrFE)/PZT压电传感器的制作及封装流程。其次对其灵敏度,频率响应特性,瞬时响应和稳定性等进... 针对日常睡眠监测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高压静电纺丝工艺制备的P(VDF-TrFE)/锆钛酸铅(PZT)压电传感器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P(VDF-TrFE)/PZT压电传感器的制作及封装流程。其次对其灵敏度,频率响应特性,瞬时响应和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不仅具有良好的微观外貌形态,且相比于纯P(VDF-TrFE)压电传感器0.73 V/N的灵敏度,制备的含30%PZT的P(VDF-TrFE)/PZT压电传感器灵敏度是纯P(VDF-TrFE)压电传感器的2.5倍,达到了1.78 V/N。此外在低频下能够保持稳定压电输出且具备2 ms较快的响应时间。最后采用自制的P(VDF-TrFE)/PZT压电传感器测量人体心冲击信号,并通过支持向量机(SVM)训练睡眠分期模型实现了对睡眠质量的监测,四分类模型平均准确率达到72.5%,为可穿戴睡眠监测传感器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传感器 P(VDF-TrFE) 高压静电纺丝 PZT 睡眠监测
下载PDF
PDMS/PVDF静电纺丝膜的制备及油水分离性能研究
4
作者 李杰 路祎祎 +2 位作者 石文天 郭云杰 王宇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特殊浸润性表面用于油水分离研究。对比聚偏氟乙烯(PVDF)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不同配比下静电纺丝的成膜效果,并进行性能表征。研究表明,适量的PVDF可以对PDMS起到助纺与增塑的效果,且微球的存在使膜层表现...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特殊浸润性表面用于油水分离研究。对比聚偏氟乙烯(PVDF)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不同配比下静电纺丝的成膜效果,并进行性能表征。研究表明,适量的PVDF可以对PDMS起到助纺与增塑的效果,且微球的存在使膜层表现出更好的疏水性。此外,膜层具有的对水高黏附性是受到毛细吸附与静电作用双重影响。当PVDF与PDMS的配比为2∶1时,膜层显示出对油包水乳液良好的选择透过性,水接触角可达150°,油接触角几乎为0°,油水分离率在98%以上,是油水分离材料良好的候选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二甲基硅氧烷 聚偏氟乙烯 油水分离
下载PDF
我国静电纺丝领域研究现状及其热点:基于CNKI数据库的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苏芳芳 经渊 +1 位作者 宋立新 唐志荣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4,共10页
基于CNKI数据库,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计量学方法分析国内静电纺丝领域的发文量、作者和机构合作状况以及研究主题的演化,并与国际上2018-2022年的研究主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国内作者在静电纺丝领域的发文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作者共现... 基于CNKI数据库,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计量学方法分析国内静电纺丝领域的发文量、作者和机构合作状况以及研究主题的演化,并与国际上2018-2022年的研究主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国内作者在静电纺丝领域的发文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作者共现的局部网络密度大,整体网络密度小;参与静电纺丝研究的高校之间合作密切;国内静电纺丝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纤维的制备,及纳米纤维在生物医药、空气过滤、水处理、能源器件、防护、传感等领域的应用等方面,与国际上在静电纺丝领域的研究热点有较高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文献计量 可视化 纳米纤维 CITESPACE
下载PDF
静电纺丝构建中药控释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6
作者 张树智 曲鹏飞 +1 位作者 韩俊泉 王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759-2765,共7页
背景:静电纺丝多孔纳米纤维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和可设计性的材料,将传统中药与其联合构建新型中药控释系统是实现中药的控制释放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的有效途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目的:综述静电纺丝中药控释系统的构建方法及其在医学领域... 背景:静电纺丝多孔纳米纤维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和可设计性的材料,将传统中药与其联合构建新型中药控释系统是实现中药的控制释放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的有效途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目的:综述静电纺丝中药控释系统的构建方法及其在医学领域相关研究进展。方法:以“静电纺丝,中药,药物载体,释药系统,组织工程,敷料”为中文检索词,以“electrospinning,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rug carrier,drug delivery system,tissue engineering,dressing”为英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关于静电纺丝中药控释系统的研究应用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2013-2023年,最终纳入62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构建电纺多孔纤维中药控释系统的关键要素为基质材料、中药成分和载药方式。②电纺多孔纤维中药控释系统的构建可依据应用场景和治疗目的进行,首先选定中药成分种类,然后依据药物特性选择与其适配的聚合物基体及溶液,最后依据释药需求设计纤维结构并采用适宜的载药方式。③目前在电纺纤维中药控释系统中所应用的药剂以易制备纺丝溶液的植物中药提取物为主,缺少动物中药和矿物中药的系统研究。④共混载药是研究应用最多的载药方式,且通过对溶液理化性质的优化和负载物质多样性的选择不断扩展其释药特性和适应场景;同轴、多轴及顺序纺丝等载药方式可以制备具有多层成分性质不同的复合纤维,具有广阔发展前景。⑤电纺纤维中药控释系统早期应用集中于医用敷料方面,利用中药活性成分的抗菌止血功能,近年来发现中药某些成分能促进细胞黏附增殖分化,开启了组织工程领域的探索研究。⑥目前对电纺多孔纤维中药控释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负载材料、工艺、理化性能、生物性能的表征和优化上,而对机制的研究较少,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尚未普及,在体内的不良反应尚不明了,对其降解行为与释药行为的相互影响也缺乏研究。⑦未来研究中需要考虑:通过改善中药与纺丝溶剂的理化性能和加大中药活性成分的提纯以扩大非植物中药的应用范围,对中药成分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进行全面研究,并阐明控释系统的降解行为与释药行为的相互影响规律,在更准确的机制下实现中药与电纺纳米纤维更完美的联合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中药 药物载体 药物释放系统 组织工程 敷料 多功能 生物材料 综述
下载PDF
静电纺丝紫苏醛/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7
作者 张杨 李晓明 +1 位作者 胡芬 高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0-828,共9页
为提高紫苏醛(PA)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扩展其应用,以甲基-β-环糊精(MβCD)为主体分子,PA为客体分子,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A/MβCD包合物(PA/MβCD-IC)纳米纤维(PA/MβCD-IC-NF)。采用SEM、1HNMR、XRD、TGA、FTIR和分子模拟对PA/MβC... 为提高紫苏醛(PA)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扩展其应用,以甲基-β-环糊精(MβCD)为主体分子,PA为客体分子,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A/MβCD包合物(PA/MβCD-IC)纳米纤维(PA/MβCD-IC-NF)。采用SEM、1HNMR、XRD、TGA、FTIR和分子模拟对PA/MβCD-IC-NF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测试了其相溶解度,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性能。结果表明,PA已被成功地包裹在MβCD空腔中,形成PA/MβCD包合物;PA/MβCD-IC-NF为非晶体结构,直径分布较均匀且表面光滑,平均直径为(134±60)nm。质量浓度为12 g/L的PA/MβCD-IC-NF(2 cm×2 cm)在1 s内可完全溶解。与PA相比,PA/MβCD-IC-NF中PA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都显著提高。PA/MβCD-IC-NF的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PA,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6.2%±0.1%和94.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紫苏醛 甲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纳米纤维 功能材料
原文传递
明胶基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及其应用
8
作者 程恩 叶冬蕾 +3 位作者 程德宝 田华峰 赵晓颖 项爱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介绍了溶液的黏度、电导率、表面张力和溶剂的挥发性等对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薄膜的影响,静电纺丝技术的分类,以及采用可降解的明胶等物质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明胶基纳米纤维薄膜,综述了静电纺丝明胶基纳米纤维薄膜在可食用薄膜、抗... 介绍了溶液的黏度、电导率、表面张力和溶剂的挥发性等对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薄膜的影响,静电纺丝技术的分类,以及采用可降解的明胶等物质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明胶基纳米纤维薄膜,综述了静电纺丝明胶基纳米纤维薄膜在可食用薄膜、抗菌抗氧化薄膜、组织工程、纳米纤维敷料和过滤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 静电纺丝 明胶 纳米纤维
下载PDF
酪蛋白胶束/聚乳酸静电纺丝复合纤维膜性质及其对黄芩苷的负载性能研究
9
作者 甄晨波 杨敏 +3 位作者 秦娟娟 郑杰 廖海周 魏彦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黄芩苷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但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为了改善黄芩苷的水溶性,该文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负载黄芩苷的酪蛋白胶束/聚乳酸复合纤维膜,研究了其微观结构、疏水性、溶解特性和体外... 黄芩苷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但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为了改善黄芩苷的水溶性,该文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负载黄芩苷的酪蛋白胶束/聚乳酸复合纤维膜,研究了其微观结构、疏水性、溶解特性和体外释放性等。结果显示,黄芩苷的添加对纤维微观结构影响不大。随着酪蛋白胶束添加比例的增加,纤维直径减小,成纤性能下降,当其与聚乳酸质量比达到2∶1时,纤维直径最小,成纤能力较好。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结果分析表明,黄芩苷被包封在纤维内部。酪蛋白胶束改善了聚乳酸纤维膜的溶胀性和降解率。随着酪蛋白胶束添加量的增加,纤维膜亲水性增强,降解率增大,溶胀率减小,溶胀时间缩短。体外释放结果表明,酪蛋白胶束-聚乳酸纤维膜对黄芩苷有良好的控释效果。研究结果可为黄芩苷的负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黄芩苷 聚乳酸 酪蛋白胶束 复合纤维膜
下载PDF
静电纺丝聚偏氟乙烯压电仿生骨膜的细胞相容性
10
作者 魏岁艳 曹怡静 +4 位作者 赵帅 李冬瑶 魏琴 许燕 徐国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51-2357,共7页
背景:聚偏氟乙烯具有压电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使其成为骨膜修复合适的候选材料。目的:评价掺锌镁离子静电纺丝聚偏氟乙烯压电仿生骨膜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纯聚偏氟乙烯、掺锌离子聚偏氟乙烯、掺... 背景:聚偏氟乙烯具有压电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使其成为骨膜修复合适的候选材料。目的:评价掺锌镁离子静电纺丝聚偏氟乙烯压电仿生骨膜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纯聚偏氟乙烯、掺锌离子聚偏氟乙烯、掺镁离子聚偏氟乙烯、掺锌镁离子聚偏氟乙烯压电仿生骨膜,依次命名为PVDF、PVDF-Zn、PVDF-Mg和PVDF-Zn-Mg,其中锌、镁离子的质量分数均为1%。将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与4组仿生骨膜共培养,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CD31免疫荧光染色、扫描电镜观察与CCK-8法检测仿生骨膜的细胞相容性。结果与结论:①成骨细胞:培养7 d的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PVDF-Zn组碱性磷酸酶分泌多于其他3组。扫描电镜下可见,培养1 d时,细胞在PVDF-Mg和PVDF-Zn-Mg仿生骨膜表面得到了一定的铺展,伪足向四周伸展;到3 d时,各组细胞边缘向材料伸出伪足;到第5,7天时,细胞铺展充分、生长形态良好且牢牢地覆盖在纤维表面,细胞伪足向四周及纤维空隙中伸展。CCK-8检测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仿生骨膜上的细胞增殖呈上升趋势,培养1,3,5,7 d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均≥75%,细胞毒性≤1级。②血管内皮细胞:培养3 d的CD3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在各组仿生骨膜上良好地黏附和铺展,彼此连接,其中PVDF-Zn-Mg组细胞数量多于其他3组。扫描电镜下可见,培养1,3 d时,细胞开始黏附在各组纤维表面;到5 d时,细胞在纤维表面均铺展良好并伸出明显的伪足;到7 d时,PVDF-Mg、PVDF-Zn-Mg仿生骨膜上的细胞呈复层生长,并伸展伪足至纤维空隙内。CCK-8检测显示,随着时间推移,各组仿生骨膜上的细胞增殖呈下降趋势,培养1,3,5,7 d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均≥125%,细胞毒性为0级。③结果表明:掺锌镁离子静电纺丝聚偏氟乙烯压电仿生骨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偏氟乙烯 骨缺损 仿生骨膜 细胞相容性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静电纺丝玉米醇溶蛋白⁃肉桂醛水果保鲜膜的制备及应用
11
作者 范鑫 杨婷 +1 位作者 王艺瑜 黄峻榕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我国果蔬腐烂率高达20%~30%,亟待通过构建生物基水果保鲜膜延长水果的货架期。该文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生物基玉米醇溶蛋白⁃肉桂醛(zein⁃cinnamaldehyde,Z⁃CA)水果保鲜膜,探究玉米醇溶蛋白和肉桂醛之间的互作关系,以... 我国果蔬腐烂率高达20%~30%,亟待通过构建生物基水果保鲜膜延长水果的货架期。该文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生物基玉米醇溶蛋白⁃肉桂醛(zein⁃cinnamaldehyde,Z⁃CA)水果保鲜膜,探究玉米醇溶蛋白和肉桂醛之间的互作关系,以及不同肉桂醛浓度对Z⁃CA膜的微观形貌、疏水性、乙烯吸附性和抑菌性的影响,评价Z⁃CA膜对香蕉的保鲜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与肉桂醛之间存在氢键作用,静电纺丝Z⁃550CA膜具有良好的纤维形貌、乙烯吸附效率[(7.73±1.57)mg/(m^(3)·h)]、疏水性(131.14±7.96)°和抑菌性能,能够有效延长香蕉的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肉桂醛 静电纺丝 乙烯吸附 水果保鲜膜
下载PDF
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12
作者 王雅欣 黄继伟 凌新龙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8-99,共12页
近年来,纳米纤维材料因其独特的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开发纤维材料制品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能进一步促进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拓宽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概述了静电纺丝原理、影响静电纺丝的因素,简述了静电纺丝... 近年来,纳米纤维材料因其独特的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开发纤维材料制品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能进一步促进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拓宽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概述了静电纺丝原理、影响静电纺丝的因素,简述了静电纺丝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介绍了静电纺纳米纤维的优势和主要应用领域,为未来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推动静电纺丝技术向着更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发展现状 性能特点 应用领域
下载PDF
静电纺丝MNZ/PLGA纳米纤维膜制备表征及药物释放研究
13
作者 刘万里 唐璐 +2 位作者 王梦雪 王椿 董志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目的牙周炎是一种影响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牙菌斑中的细菌引起的,通过有效持续释放药物,达到杀灭细菌,有效地治疗牙周炎的目的。方法本研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在高电场下,将有机高分子拉伸成纳米纤维,在收集滚筒上形成纳米... 目的牙周炎是一种影响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牙菌斑中的细菌引起的,通过有效持续释放药物,达到杀灭细菌,有效地治疗牙周炎的目的。方法本研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在高电场下,将有机高分子拉伸成纳米纤维,在收集滚筒上形成纳米纤维膜。将不同含量的甲硝唑(metronidazole,MNZ)(1wt%、3wt%、5wt%)负载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纳米纤维膜上。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亲疏水性测试、拉伸试验、生物相容性和药物释放进行表征,得到较为适合的MNZ/PLGA纳米纤维膜。结果随着甲硝唑含量的增加,PLGA复合纳米纤维丝直径逐渐增大,3wt%MNZ/PLGA复合膜均匀,当甲硝唑含量达到5wt%时,纤维丝粘连严重,且有大的颗粒状滴液团聚。MNZ表现为嵌入吸附在PLGA上,各基团表现出较好的理化特性。纳米纤维膜由原来的疏水逐渐变成亲水膜,拉伸性能随着甲硝唑含量增加逐渐减弱降低,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结论在药物释放中,3wt%MNZ/PLGA膜缓释效果优于其它组。3wt%MNZ/PLGA膜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多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附,有优越的力学性能,稳定持久的持续释放效果。MNZ/PLGA生物膜的制备为牙周炎的贴膜治疗优化方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甲硝唑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药物释放
下载PDF
干细胞工程化双面异性静电纺丝膜促进硬脊膜修复的体外实验
14
作者 徐敬之 王文博 +1 位作者 孙慧雯 顾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40-1546,共7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采用自体组织或明胶海绵等材料对硬脊膜进行修补,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亟需一种可以促进硬脊膜修复的生物材料。目的:利用定向静电纺丝及胶原自组装技术构建双面异性静电纺丝膜,并将其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 背景:目前临床上采用自体组织或明胶海绵等材料对硬脊膜进行修补,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亟需一种可以促进硬脊膜修复的生物材料。目的:利用定向静电纺丝及胶原自组装技术构建双面异性静电纺丝膜,并将其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人工硬脊膜,探讨该人工硬脊膜的各项理化性能以及生物特性。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及胶原自组装技术制备有序聚乳酸静电纺丝纤维的双面(一面为胶原蛋白,另一面为聚乳酸)异性静电纺丝膜(胶原组)、无序的聚乳酸静电纺丝膜(无序纤维组)、有序定向的聚乳酸静电纺丝膜(有序纤维组),通过扫描电镜、力学拉伸、水接触角测试、降解实验等来表征静电纺丝膜的理化性能。将胶原组(在胶原蛋白面接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即得到干细胞工程化静电纺丝膜)、无序纤维组、有序纤维组静电纺丝膜分别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采用CCK-8法和活/死染色评估静电纺丝膜的生物相容性,整合素β1免疫荧光染色评估静电纺丝膜的黏附特性。将干细胞工程化静电纺丝膜及胶原组静电纺丝膜分别与骨髓巨噬细胞共培养,通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1型)、CD206(M2型)免疫荧光染色及qRT-PCR检测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评估免疫调控性能。结果与结论:①定向静电纺丝纤维膜可模拟天然硬脊膜的纵向排列结构,胶原蛋白加入后,纤维膜的亲水性提高约2倍,力学性能提升了1.2倍;②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时,CCK-8和活/死染色显示,胶原组静电纺丝膜的细胞生物活性明显高于无序纤维组、有序纤维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胶原组整合素β1表达约为无序纤维组、有序纤维组的2.6倍,且细胞铺展形态良好;③与骨髓巨噬细胞共培养时,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干细胞工程化静电纺丝膜组M1型巨噬细胞荧光强度低于胶原组(P<0.01),M2型巨噬细胞荧光强度高于胶原组(P<0.01);qRT-PCR检测显示,干细胞工程化静电纺丝膜组促炎性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低于胶原组(P<0.001),抑炎性基因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mRNA表达高于胶原组(P<0.001);④结果表明,干细胞工程化的两面异性人工硬脊膜可模拟正常硬脊膜的定向结构,内表面利于细胞生长黏附,外表面避免组织粘连,同时通过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组分促进巨噬细胞向M2亚型极化,调控局部的炎症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修补 人工硬脊膜 静电纺丝 胶原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聚乳酸
下载PDF
华通胶修饰的聚己内酯静电纺丝人工血管支架的构建及性能分析
15
作者 何芳玲 蒋廷波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2期179-185,共7页
目的构建华通胶(WJ)修饰的聚己内酯(PCL)静电纺丝人工血管支架,并分析其性能。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法对WJ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通过组织学染色和生化成分定量分析WJ组织的脱细胞效率,以及脱细胞前后WJ组织生化成分的差异。通过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构建华通胶(WJ)修饰的聚己内酯(PCL)静电纺丝人工血管支架,并分析其性能。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法对WJ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通过组织学染色和生化成分定量分析WJ组织的脱细胞效率,以及脱细胞前后WJ组织生化成分的差异。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脱细胞前后WJ组织生物活性因子的水平差异。将经过处理的WJ与PCL混合制备纺丝液,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管状的WJ/PCL静电纺丝人工血管支架,分析其纳米纤维结构、纤维直径分布、生物力学性能及血液相容性。结果通过胰蛋白酶法脱细胞处理可有效去除WJ基质的细胞核成分,保留了WJ基质的大部分生化成分[包括糖胺聚糖(GAG)、蛋白质、纤维、透明质酸和羟脯氨酸]以及生物活性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经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WJ/PCL静电纺丝人工血管支架呈现典型的纳米纤维结构,且经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验证,其同时含有WJ和PCL的特征峰。WJ/PCL静电纺丝人工血管支架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和血液相容性,可有效抑制血小板黏附。结论WJ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材料,可用于与PCL等合成材料复合,制备具有理想生物特性的静电纺丝人工血管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通胶 静电纺丝 复合生物支架 人工血管
下载PDF
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片取向结构复合电介质材料
16
作者 王健 王宝慧 谭永涛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23-27,34,共6页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因其具有超高功率密度而在新能源行业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提升薄膜电容器的储能密度,将高绝缘氮化硼纳米片(BNNS)引入到聚偏氟乙烯(PVDF)基聚合物中以制备电容器用高储能复合电介质材料,并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实现BNNS...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因其具有超高功率密度而在新能源行业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提升薄膜电容器的储能密度,将高绝缘氮化硼纳米片(BNNS)引入到聚偏氟乙烯(PVDF)基聚合物中以制备电容器用高储能复合电介质材料,并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实现BNNS均匀取向的分布。结果表明,均匀取向分布的高绝缘纳米片可以抑制载流子迁移并提升复合材料的击穿场强。结合相场模拟分析可知,均匀取向分布的BNNS结构能调控外电场分布且更有效地阻滞复合材料被击穿,最终在396 MV/m的电场强度下实现高达10.5 J/cm^(3)的储能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介质 静电纺丝 BNNS 击穿场强
下载PDF
静电纺丝纳米拓扑结构材料在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应用
17
作者 王莉莉 刘更 田园园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在骨组织工程领域,通过物理刺激形成生物信号来调控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定向分化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静电纺丝技术是制造纳米纤维支架较理想的技术之一,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成的纳米纤维可以模拟出近似细胞外基质的纳米结构,促进间... 在骨组织工程领域,通过物理刺激形成生物信号来调控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定向分化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静电纺丝技术是制造纳米纤维支架较理想的技术之一,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成的纳米纤维可以模拟出近似细胞外基质的纳米结构,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静电纺丝纳米拓扑结构的发展及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拓扑结构 间充质干细胞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PVA基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空气过滤研究进展
18
作者 万建升 黄荣海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的聚乙烯醇(PVA)基纳米纤维膜具有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形貌可控和可生物降解等特点,在空气过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以及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机理,随后着重总结了PVA与纳米粒子、壳聚糖、环... 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的聚乙烯醇(PVA)基纳米纤维膜具有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形貌可控和可生物降解等特点,在空气过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以及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机理,随后着重总结了PVA与纳米粒子、壳聚糖、环糊精以及单宁酸共同制备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在空气过滤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空气过滤
下载PDF
静电纺丝一步法制备PS-PU复合纳米纤维超疏水表面的研究
19
作者 伍悦玥 耿子茹 +1 位作者 饶晓 王萍 《产业用纺织品》 2024年第2期19-27,53,共10页
将聚苯乙烯(PS)和聚氨酯(PU)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DMF/THF)溶剂[m(DMF)∶m(THF)=1∶1]中,采用静电纺丝一步法制备具有微纳米微球-纤维掺杂结构的PS-PU复合纳米纤维超疏水表面,并探究影响该超疏水表面疏水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将聚苯乙烯(PS)和聚氨酯(PU)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DMF/THF)溶剂[m(DMF)∶m(THF)=1∶1]中,采用静电纺丝一步法制备具有微纳米微球-纤维掺杂结构的PS-PU复合纳米纤维超疏水表面,并探究影响该超疏水表面疏水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溶液质量分数、PS和PU质量比及静电纺丝电压、推进速率等均对PS-PU复合纳米纤维超疏水表面的疏水性有较大影响。由单因素试验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可知,当溶液质量分数为3%、m(PS)∶m(PU)=1∶1、纺丝电压为16 kV、推进速率为1.2 mL/h、接收距离为15 cm时,所得PS-PU复合纳米纤维超疏水表面具有最佳的疏水性,且耐水冲击性良好。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超疏水表面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疏水性 静电纺丝 微纳米微球 聚苯乙烯 聚氨酯
下载PDF
基于静电纺丝的不同来源淀粉与风味成分的纤维膜结构及负载效果
20
作者 林秀贤 王广 +2 位作者 李伟 邓伶俐 程超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3,共9页
将马铃薯、玉米、山药淀粉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 PVP)、风味物质通过静电纺丝制备PVP-淀粉-风味物质纤维膜,在结构表征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淀粉纤维膜对风味物质的负载效果。结果发现,本法制备的纤维膜完整、形貌良好,... 将马铃薯、玉米、山药淀粉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 PVP)、风味物质通过静电纺丝制备PVP-淀粉-风味物质纤维膜,在结构表征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淀粉纤维膜对风味物质的负载效果。结果发现,本法制备的纤维膜完整、形貌良好,淀粉使纤维丝直径增加至2 277.5~2 324.5 nm,淀粉、风味物质与PVP以氢键形式形成纤维膜,淀粉、风味物质会降低PVP纤维膜结晶度和热解峰值温度,且玉米和马铃薯淀粉与PVP、风味物质的纤维膜亲水性强,山药淀粉的略差。山药淀粉-PVP-风味物质纤维膜对风味成分负载效果最好,3种淀粉对链式风味成分负载效果均优于杂环化合物,尤其是E-2-癸烯醛负载最高,3种纤维膜中质量分数分别达到了1 757.3、2 188.3、 6 111.1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淀粉种类 风味物质 结构特征 负载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