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预防静脉内热诱导血栓形成中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戴树龙 苏峥嵘 王先法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静脉内热诱导血栓形成(EHIT)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EVLA)治疗的409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后预防性抗凝方案的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173例)和低分子肝素组...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静脉内热诱导血栓形成(EHIT)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EVLA)治疗的409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后预防性抗凝方案的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173例)和低分子肝素组(236例)。术后1周、4周复查患者下肢血管超声,比较两组患者在抗凝血栓事件与出血事件、住院时间与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EHIT分级情况、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肺栓塞发生。利伐沙班组发生微小出血事件18例,低分子肝素组发生26例,两组微小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且两组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利伐沙班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组(t=5.21,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P>0.05)。随访结果表明利伐沙班组患方满意度(99.42%)明显高于低分子肝素组(9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P<0.05)。结论口服途径给予利伐沙班在预防EHIT、DVT与肺栓塞方面可获得不低于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效果,并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此外,口服利伐沙班由于缩短了住院时间、避免皮下注射的痛苦等原因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 静脉内热诱导血栓形成 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
下载PDF
腔内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后静脉内热诱导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情况 被引量:3
2
作者 齐一侠 李杨 齐立行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后静脉内热诱导血栓形成(EHIT)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341例因下肢静脉曲张接受RFA治疗的患者,统计RFA术后出现EHIT的患者,分析其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后静脉内热诱导血栓形成(EHIT)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341例因下肢静脉曲张接受RFA治疗的患者,统计RFA术后出现EHIT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大隐静脉直径、Carprini评分、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后随访过程中共出现6例EHIT患者,年龄(60.0±3.9)岁,体重指数(BMI)(24.1±1.9)kg/m^(2),大隐静脉直径(7.7±0.5)mm。EHIT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1例。1例Ⅰ级患者和1例低风险Ⅱ级患者均未进行抗凝治疗,其他4例患者进行了抗凝治疗,其中3例患者口服利伐沙班,1例患者由于医保问题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结论在RFA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术后,EHIT的发生率较低,发生EHIT的高危因素是多因素的,单以大隐静脉直径、Caprini评分、BMI、年龄等因素去判定是相对局限的,EHIT的愈后较好,经治疗或随访后较少出现病情加重或肺动脉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内热诱导血栓形成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诱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小板减少伴血栓形成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周静 安邦 +1 位作者 丁水印 刘学森 《中国药物警戒》 2015年第6期377-378,共2页
病例:患者,女,63岁。因“左下肢疼痛、肿胀5天余”于2014年12月4日入院。查体:左下肢大腿根部出现紫肿,自腹股沟以下高度肿胀,左下肢皮温稍低。实验室检查:血小板(PLT)90×109·L-1,随机血糖24.1 mmol·L-1,超敏C反应... 病例:患者,女,63岁。因“左下肢疼痛、肿胀5天余”于2014年12月4日入院。查体:左下肢大腿根部出现紫肿,自腹股沟以下高度肿胀,左下肢皮温稍低。实验室检查:血小板(PLT)90×109·L-1,随机血糖24.1 mmol·L-1,超敏C反应蛋白29.1 mg·L-1,糖化血红蛋白10.3%,余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 患者 综合征 诱导 左下肢疼痛
下载PDF
利伐沙班治疗妊娠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HIT 1例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扬会 刘政 +2 位作者 郝清智 陈晓静 陈国栋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619-621,共3页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7 岁,因右小腿突发肿胀、疼痛1 d 入院,现妊娠2 个月余。5 年前,妊娠时出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中央型)、肺栓塞,正常生产后未规律抗凝治疗。专科查体:右下肢浅表静脉轻度扩张,皮色暗红,皮温略高。右小腿...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7 岁,因右小腿突发肿胀、疼痛1 d 入院,现妊娠2 个月余。5 年前,妊娠时出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中央型)、肺栓塞,正常生产后未规律抗凝治疗。专科查体:右下肢浅表静脉轻度扩张,皮色暗红,皮温略高。右小腿轻度粗肿,腓肠肌饱满,Homans, sign(+),Neuhof, sign(+),胫前轻度凹陷性水肿,股三角区无压痛。左小腿腓肠肌松软,无挤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妊娠期 静脉血栓形成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4例Ph阳性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过程中出现静脉血栓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曹俊杰 裴仁治 +7 位作者 马俊霞 张丕胜 刘旭辉 杜小红 陈冬 沙科娅 陈列光 李双月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3-395,共3页
目的提高对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过程中出现静脉血栓发病的认识。方法临床诊断4例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过程中出现静脉血栓并文献复习。结果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Ph染色体均阳性,化疗后继发血栓形成,予低... 目的提高对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过程中出现静脉血栓发病的认识。方法临床诊断4例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过程中出现静脉血栓并文献复习。结果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Ph染色体均阳性,化疗后继发血栓形成,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血栓无加重,无出血现象。结论对于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要高度注意血栓事件的发生,诱导缓解过程中是否常规给予抗凝治疗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药物疗法 基因 abl 静脉血栓形成/化学诱导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应用
下载PDF
Amplatz血栓消融器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志勇 张纪蔚 +1 位作者 张皓 张柏根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0期826-828,841,共4页
目的 评价Amplatz血栓消融器(ATD)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近期疗效。方法 30条实验犬麻醉后,经右侧股静脉插入Fogarty球囊导管,完全阻断肾下下腔静脉,诱导深静脉血栓形成,用ATD经右侧股静脉进行旋切去栓治疗,在第7、14、30d... 目的 评价Amplatz血栓消融器(ATD)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近期疗效。方法 30条实验犬麻醉后,经右侧股静脉插入Fogarty球囊导管,完全阻断肾下下腔静脉,诱导深静脉血栓形成,用ATD经右侧股静脉进行旋切去栓治疗,在第7、14、30d后再次行静脉造影,观察下腔静脉的通畅度。结果 ATD旋切去栓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技术操作成功率为100%,近期的通畅率为100%,血栓形成复发率14.81%。 无明显的血管壁损伤和肺动脉栓塞的病理学现象。结论 ATD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安全、快速、有效,无明显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急性 ATD AMPLATZ血栓消融器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 下腔静脉 技术操作 诱导 成功率
下载PDF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形成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彦春 杨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513-1513,1526,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1岁,因右下肢疼痛、肿胀伴有胸闷、憋气5 d,以"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于2011年3月24日入院。查体体温:36.8℃,心率:100/min,脉搏:22/min,血压:150/100 mmHg。双肺呼吸音清,右肺呼吸音弱。右下肢中度肿...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1岁,因右下肢疼痛、肿胀伴有胸闷、憋气5 d,以"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于2011年3月24日入院。查体体温:36.8℃,心率:100/min,脉搏:22/min,血压:150/100 mmHg。双肺呼吸音清,右肺呼吸音弱。右下肢中度肿胀,皮肤张力高,有压痛,左下肢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氯化镁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齐志敏 王倩 任婕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60-61,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化镁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并与阿司匹林作用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6/07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学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阿司匹林对照组;氯化镁低剂量组;氯化镁中剂量组...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化镁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并与阿司匹林作用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6/07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学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阿司匹林对照组;氯化镁低剂量组;氯化镁中剂量组;氯化镁高剂量组。给药方法均为经尾静脉给药,1次/d,连续3d。以二磷酸腺苷、胶原和凝血酶作诱导剂诱导血小板聚集,按比浊法用TYXN-96系列多功能智能血液凝集仪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用血栓法测定大鼠血栓重量。结果:5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血小板聚集率抑制率:氯化镁高、中、低剂量组对二磷酸腺苷、胶原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高剂量组优于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55.5%,46.1%,42.4%;64.3%,59.3%,51.2%;49.5%,30.4%,20.0%),高、中、低剂量3组抑制率优于阿司匹林组(39.0%,55.3%,53.2%)。②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氯化镁高、中剂量组使血栓质量减少65.8%和55.7%,小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基本一致(50.7%,49.1%)。结论:小剂量氯化镁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随着剂量增大氯化镁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强于阿司匹林,说明氯化镁具有很好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镁 不同剂量 血小板聚集率 血栓形成作用 阿司匹林 二磷酸腺苷 血液凝集仪 低剂量 中剂量 抑制率 SD大鼠 生理盐水 静脉给药 给药方法 对照组 高剂量 小剂量 实验室 药理学 医学院 诱导 凝血酶 多功能 比浊法 血栓
下载PDF
金雀异黄素单硫酸酯钠盐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9
作者 刘文 《中国药理通讯》 2012年第3期48-49,共2页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素单硫酸酯钠盐(SGMS)对血栓形成和全血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用化学方法合成和用SephadexLH-20柱层析来纯化金雀异黄素硫酸酯钠盐,并用HPLC-APCI-MS鉴定为SGMS;用血栓生成仪观察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情况;小...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素单硫酸酯钠盐(SGMS)对血栓形成和全血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用化学方法合成和用SephadexLH-20柱层析来纯化金雀异黄素硫酸酯钠盐,并用HPLC-APCI-MS鉴定为SGMS;用血栓生成仪观察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情况;小鼠尾静脉注射胶原蛋白-肾上腺素混合诱导剂造成瘫痪模型,观察15min后小鼠瘫痪或死亡数;全血与药物孵育5min,然后用凝血酶(500U/L)或ADP诱导,用全血血小板聚集仪观察全血血小板聚集情况;血小板悬液与药物孵育5min,然后用凝血酶(500U/L)作用lmin,用NIKONTE2000-E荧光倒置显微镜观测血小板聚集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血栓形成 金雀异黄素 硫酸酯 钠盐 血小板聚集仪 静脉注射 ADP诱导 血小板悬液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抗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清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正飞 郝斌 +3 位作者 杨涛 曹文东 皮兴涛 续慧民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4期418-419,共2页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血清抗磷脂抗体Canti-phosphoslipid antibody,APA)阳性,临床表现为反复的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清诱导 氟伐他汀 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陆茜 周立宇 +4 位作者 李晓 刘宏 杨莲萍 洪静 常春康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48-950,共3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凝血功能紊乱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出血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及诱导治疗前或治疗过程中主要死亡原因。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诱导治疗 全反式维甲酸 文献复习 并发 凝血功能紊乱 主要死亡原因
原文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出现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力 阎军 +4 位作者 王培红 张强 何毅刚 刘龙 闫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维持性血液透析目前是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素药物是主要的抗凝药物,而在使用过程中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 bocytopenia,HIT)是其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的影... 维持性血液透析目前是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素药物是主要的抗凝药物,而在使用过程中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 bocytopenia,HIT)是其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目前研究显示10%血液透析患者血浆中存在HIT抗体,而HIT发生率为0.5%~5.0%[1-2]。本研究探讨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HIT患者治疗过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 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术后肝素诱导的门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13
作者 王敬晗 刘辰 +1 位作者 冯飞灵 姜小清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8年第2期65-66,共2页
患者女,50岁,因“反复右上腹胀痛不适,伴皮肤巩膜黄染1个月”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肝增强CT检查提示:肝内胆管扩张,左右肝管汇合区及胆总管未显影,肝门区稍低密度区,诊断为肝门部胆管占位。给予经皮肝胆管穿刺行胆管金属支架植入... 患者女,50岁,因“反复右上腹胀痛不适,伴皮肤巩膜黄染1个月”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肝增强CT检查提示:肝内胆管扩张,左右肝管汇合区及胆总管未显影,肝门区稍低密度区,诊断为肝门部胆管占位。给予经皮肝胆管穿刺行胆管金属支架植入术,胆汁引流效果不佳,黄疸症状无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患者2015年5月7日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就诊。既往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肝素诱导 静脉血栓形成 金属支架植入术 术后 肝内胆管扩张 增强CT检查 医院就诊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1例用药分析
14
作者 李晓云 姜忠妹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21期41-42,共2页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一种由肝素及其衍生物引发的免疫性疾病,PLT降低是主要临床表现,通常下降幅度在50%以上,但大于20×10^(9)/L,可继发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肝素的分子量越大,引起HIT的可能性越高,故使用普通肝素的患者HI...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一种由肝素及其衍生物引发的免疫性疾病,PLT降低是主要临床表现,通常下降幅度在50%以上,但大于20×10^(9)/L,可继发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肝素的分子量越大,引起HIT的可能性越高,故使用普通肝素的患者HIT发生率高于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HIT发生率还与肝素的使用时间有关,使用时间越长,诱发HIT的可能性越大,而肝素使用剂量与HIT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根据血小板下降的时间分类[1-2]。现分析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用药情况,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普通肝素 用药情况 临床医师 免疫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阿加曲班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对预防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 被引量:4
15
作者 孔杰 刘正立 +9 位作者 赵伯翔 公茂峰 周阳逸 付冠琦 陈亮 苏浩波 何旭 陈国平 顾建平 王小平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10期1382-1385,共4页
目的 评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应用阿加曲班抗凝对预防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8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初始阶段使用的抗凝药物分... 目的 评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应用阿加曲班抗凝对预防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8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初始阶段使用的抗凝药物分为阿加曲班组(n=84)和低分子肝素组(n=201),比较两组患者Ⅱ型HIT的发病率,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Ⅱ型HIT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阿加曲班组Ⅱ型HIT发病率为1.2%(1/84),低分子肝素组为9.0%(18/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0,P=0.01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子肝素抗凝相对于阿加曲班抗凝,是Ⅱ型HIT的独立危险因素(OR=7.963,95%CI:1.042~60.281,P=0.045)。结论 低分子肝素抗凝相比于阿加曲班抗凝其Ⅱ型HIT发病率更高,是Ⅱ型HI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或可能预防Ⅱ型HI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静脉血栓形成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
原文传递
LWMH与VKA对DVT患者院外抗凝效益-风险对比 被引量:4
16
作者 裴志杰 张兰 尔启东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通过对经住院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院外分别继续应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e weight heparin,LMWH)或维生素K拮抗剂(vitamin K antagonists,VKA)的效益-风险比的对比研究,探讨较为有效、... 【目的】通过对经住院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院外分别继续应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e weight heparin,LMWH)或维生素K拮抗剂(vitamin K antagonists,VKA)的效益-风险比的对比研究,探讨较为有效、安全、简便的抗凝方案。【方法】将2008年12月-2011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B组(应用华法林),并随访6个月,期间通过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调整用药方案;每2个月做1次全面随访,包括有无出血、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和复发事件的发生。【结果】两组均取得有效的抗凝效果,并且A组副作用发生率在各监测点明显低于B组(P<0.05),随访中发现两组DVT复发率无差异(P>0.05),但随着抗凝时间延长,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增加。在DVT复发患者中,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复发率最高,其次是股静脉、腘静脉。患者对应用A治疗方案的依从性较高。【结论】DVT患者院外继续应用LWMH抗凝效果可靠,用药安全性高,副作用较小,操作及监测简单,与应用VKA相比效益-风险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 低分子肝素 维生素K拮抗剂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腔内微波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智勇 王龙 +6 位作者 欧阳欢 胡先宇 洪源 刘博 刘逸 张旭 查斌山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65-771,共7页
目的比较腔内微波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20例(522条患肢)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为微波消融组(EMWA组, n = 201)和射频消融组(RFA... 目的比较腔内微波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20例(522条患肢)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为微波消融组(EMWA组, n = 201)和射频消融组(RFA组, n = 321)。于术后1周, 1、6、12个月进行随访, 主要有效终点为作用段静脉闭塞率, 主要安全终点为手术操作和(或)设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次要终点为术后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 VCSS)和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问卷(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IVIQ)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 术后1周、6和12个月两组作用段静脉闭塞率为100%比100%、99.3%比98.9%、97.2%比97.8%,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没有因血管再通而再次手术的病例。随访期间,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及死亡等严重事件。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硬结、瘀斑、皮肤灼伤、切口感染、肢体麻木、血肿、血栓性浅静脉炎、热消融诱导血栓形成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的VCSS和CIVI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1、6和12个月的VCSS和CIVIQ评分改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EMWA与RFA同样具有操作简便、临床疗效好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消融 热消融诱导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药源性静脉血栓37例文献分析
18
作者 汤丹灵 蔡德 魏敦灿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4期8547-8547,共1页
目的探讨引起药源性静脉血栓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对1994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报道的药源性静脉血栓37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诱发静脉血栓的药物主要是抗精神病药、激素类药、止血药等;形成血栓的部位主要以左下肢为多占到60%,... 目的探讨引起药源性静脉血栓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对1994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报道的药源性静脉血栓37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诱发静脉血栓的药物主要是抗精神病药、激素类药、止血药等;形成血栓的部位主要以左下肢为多占到60%,形成血栓时间在20 h~5 a。结论应注意临床用药引起静脉血栓的不良反应,避免误诊,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化学诱导 人类
原文传递
SMVT大鼠肠道组织中HIF-1α、VEGF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阳 陈建立 +3 位作者 陈俊卯 王长友 王晓涛 张国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1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大鼠肠道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2只。实验组结扎法建立SMVT单纯性周围型模型,建模后8、24、48、72 h分批处死大鼠(每次8... 目的观察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大鼠肠道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2只。实验组结扎法建立SMVT单纯性周围型模型,建模后8、24、48、72 h分批处死大鼠(每次8只);假手术组仅打开腹腔,不阻断血运,术后8、24、48、72 h分批处死大鼠(每次8只)。观察肠道大体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肠道组织形态学变化;RT-q PCR法、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肠道组织中HIF-1α、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大体观察及HE染色结果示,实验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液淤滞,且随时间延长淤血程度逐渐减轻;假手术组大鼠肠道组织均无明显病理变化。RT-q PCR、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示,实验组较假手术组对应各时间点HIF-1α、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SMVT大鼠肠道组织中HIF-1α、VEGF表达升高,HIF-1-VEGF信号通路可能促进SMVT中侧支循环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低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侧支循环 大鼠
下载PDF
优化心肌能量代谢对SMVT大鼠肠道组织中HIF-1与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虞向阳 谢宗源 +4 位作者 陈建立 张国志 曹文斌 戴亮 何艳舫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9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优化心肌能量代谢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大鼠肠道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HIF-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健康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动物进行造模试验... 目的探讨优化心肌能量代谢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大鼠肠道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HIF-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健康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动物进行造模试验,经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2 m L/100 g后常规饲养;治疗组动物经造模后,经尾静脉注射曲美他嗪(10 mg/kg);对照组则仅打开腹腔,不阻断血运,后经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2 m L/100 g。每组均间隔12 h重复给予药物干预,直至术后72 h。观察并比较三组大鼠一般状态、腹腔情况、病理情况及HIF-1、VEGF、丙二醛(MDA)、肌酸激酶(CK)和三磷酸腺苷(ATP)水平。结果对照组一般状况、腹腔情况、肠道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显示正常,模型组肠道坏死,部分区域伴穿孔,治疗组意识、活动、肠壁血运基本恢复正常,无瘀血水肿及坏死脱落。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IF-1、VEGF、MDA、CK升高明显,ATP降低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HIF-1、VEGF、MDA、CK降低明显,ATP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能量代谢剂曲美他嗪可清除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害,明显降低VEGF、HIF-1水平,改善动物肠道上静脉血栓状况,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心肌能量代谢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低氧诱导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三磷酸腺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