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8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多卡因静脉输注促进术后早期恢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田斌 刘瑞娟 +2 位作者 张文洁 吴玉敏 阎文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30-134,共5页
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恢复质量不仅影响满意度,还影响患者的预后。在以促进患者早期恢复为目标的前提下,酰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在围术期静脉应用的潜在优势备受关注。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具有镇痛、抗炎、抗肿瘤、器官保护等诸多益处,能有效改... 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恢复质量不仅影响满意度,还影响患者的预后。在以促进患者早期恢复为目标的前提下,酰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在围术期静脉应用的潜在优势备受关注。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具有镇痛、抗炎、抗肿瘤、器官保护等诸多益处,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以利多卡因在临床中静脉应用现状展开综述,探讨其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方面的优势,简述相关作用机制及其在围术期应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静脉输注 镇痛 恢复质量
下载PDF
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团体标准的执行情况 被引量:1
2
作者 余玲 吕丽敏 陈亚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7期7-12,共6页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4—5月便利抽取临床护理人员168名,采用自行编制的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调查问卷开展调查,计算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4—5月便利抽取临床护理人员168名,采用自行编制的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调查问卷开展调查,计算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得分,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护理人员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的因素。结果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总分为(80.87±18.07)分,其中掌握科室常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相关知识得分(86.14±28.67)分,用药前护理评估及准备得分为(86.54±17.41)分,输注过程中的观察评估得分为(80.27±22.25)分,静脉通路维护得分为(79.42±23.43)分。结论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在血管活性药物输注静脉通路维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在输注过程中的风险意识及管理能力,提高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药物 静脉输注 团体标准 执行情况 风险意识 静脉通路维护
下载PDF
子宫切除术中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镇痛效果及对睡眠改善研究
3
作者 张圣禄 赖江龙 郑巧英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276-1278,共3页
目的:探究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麻醉科收入的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麻醉诱导... 目的:探究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麻醉科收入的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麻醉诱导前输注生理盐水,观察组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利多卡因,比较分析2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术后2 h、4 h、8 h、12 h、24 h VAS评分比较,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_(2)、T_(3)、T_(4)时炎症介质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 d, 2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诱导前使用利多卡因可达到预期镇痛效果,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麻醉诱导 静脉输注 利多卡因
下载PDF
中国护理人员有关乳腺癌靶向药物静脉输注行为规范
4
作者 黄利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0147-0151,共5页
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线上问卷对乳腺外科或肿瘤内科相关护理人员进行调研。问卷分四个维度,涉及一般资料、靶向药物贮存情况、靶向药物注射方式与输注反应、关于专家共识内容的意见和建议。结果 从2023年2月17日到2023年2月24... 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线上问卷对乳腺外科或肿瘤内科相关护理人员进行调研。问卷分四个维度,涉及一般资料、靶向药物贮存情况、靶向药物注射方式与输注反应、关于专家共识内容的意见和建议。结果 从2023年2月17日到2023年2月24日,共回收来自全国87所医院119份有效问卷进入分析。参与调研的护理人员68.1% 来自综合医院,来自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护理人员占半数以上。68.1%的护理人员表示所在科室使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时存在余液问题。患者自行保存余液比例为61.7%,科室统一保存比例为44.4%。最新版共识发布后,有80%护理人员表示患者自行保存余液的模式并未发生改变。结论 我国护理人员有关乳腺癌靶向药物静脉输注行为基本符合共识要求,但余液保存仍存在不足,需要医护人员加强和患者的沟通,或者调整靶向药物剂量或规格,保证药物有效利用,从而进一步规范乳腺癌靶向药物静脉输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注 曲妥珠单抗 余液保存 即用即配
下载PDF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在结直肠癌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吴玉敏 阎文军 +1 位作者 屈松 张文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7期45-48,共4页
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在围手术期无论是用于区域麻醉还是作为全身麻醉辅助用药,其临床作用已得到公认。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时具有镇痛、镇静、抗感染、器官保护、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抑制肿瘤细胞复发和转移等作用。结直肠癌患者以中... 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在围手术期无论是用于区域麻醉还是作为全身麻醉辅助用药,其临床作用已得到公认。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时具有镇痛、镇静、抗感染、器官保护、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抑制肿瘤细胞复发和转移等作用。结直肠癌患者以中老年人多见,且早期因食欲减退、肿瘤出血等因素,导致患者消瘦、贫血,对手术和麻醉耐受性差。该综述阐明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在结直肠癌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优势,旨在优化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静脉输注 结直肠癌 全身麻醉
下载PDF
一种新型艾盐包热敷包防治氯化钾静脉输注致疼痛及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吴虹霞 吴春燕 +1 位作者 张颖 郭洋洋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22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艾盐包热敷包防治氯化钾静脉输注致疼痛及静脉炎的效果。方法该院2022年9—11月收治的需静脉补钾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艾盐包组、新型艾盐包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留置针静脉输注氯化钾治疗,传统艾...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艾盐包热敷包防治氯化钾静脉输注致疼痛及静脉炎的效果。方法该院2022年9—11月收治的需静脉补钾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艾盐包组、新型艾盐包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留置针静脉输注氯化钾治疗,传统艾盐包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传统艾盐包热敷治疗,新型艾盐包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新型艾盐包热敷治疗,比较三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局部皮肤疼痛情况、输液期间呼叫次数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新型艾盐包组静脉炎发生率(10.0%,4/40)低于传统艾盐包组(15.0%,6/40)和对照组(32.5%,13/40),输液不同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呼叫次数均低于传统艾盐包组、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艾盐包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艾盐热敷包应用于静脉输注氯化钾患者,能有效改善局部皮肤疼痛,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艾盐包热敷包 静脉输注 氯化钾 疼痛 静脉
下载PDF
冷沉淀凝血因子外用及静脉输注联合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石磊 路颖 +1 位作者 刘鹏 初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9期2094-2098,共5页
目的观察冷沉淀凝血因子外用及静脉输注联合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海军第九七一医院收治的80例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研究组行冷沉淀凝血... 目的观察冷沉淀凝血因子外用及静脉输注联合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海军第九七一医院收治的80例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研究组行冷沉淀凝血因子外用及静脉输注联合治疗,对照组行冷沉淀凝血因子外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水平[血小板计数(PLT)、纤维结合蛋白(Fn)、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清生长因子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与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皮疹、创面红肿、创面刺痛)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APTT明显短于治疗前,PLT、Fn、FIB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APTT为(27.92±3.14)s,明显短于对照组[(30.67±3.65)s],PLT、Fn、FIB水平分别为(223.04±22.85)×10^(9)/L、(12.52±4.01)mg/100 mL、(4.03±0.93)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1.36±21.95)×10^(9)/L、(10.85±3.45)mg/100 mL、(3.56±0.8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EGF、TGF-β1、bFGF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VEGF、TGF-β1、bFGF水平分别为(39.78±5.83)μg/L、(16.63±3.91)ng/L、(27.72±3.62)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5.32±5.57)μg/L、(13.14±3.52)ng/L、(23.31±3.1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V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VAS、VSS评分分别为(2.58±0.87)、(7.31±1.2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09±0.93)、(9.28±1.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为(18.04±2.96)d,明显短于对照组[(22.17±3.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疹、创面红肿、创面刺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冷沉淀凝血因子外用治疗相比,冷沉淀凝血因子外用及静脉输注联合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升凝血指标及血清生长因子水平,减轻疼痛程度,抑制瘢痕增生,促进创面快速愈合,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Ⅱ度烧伤创面 冷沉淀凝血因子 外用 静脉输注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高血糖危象患者静脉输注胰岛素向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的转换时机研究
8
作者 盛丽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3期121-123,共3页
目的 分析高血糖危象患者静脉输注胰岛素向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的转换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高血糖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以胰岛素持续静脉泵入,依据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不同转换时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8例)。... 目的 分析高血糖危象患者静脉输注胰岛素向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的转换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高血糖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以胰岛素持续静脉泵入,依据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不同转换时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在停止静脉输注胰岛素前的1 h予以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停止静脉输注胰岛素同时开展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停泵前1 h、停泵前0.5 h、停泵时、停泵后0.5 h、停泵后1 h、停泵后2 h的血糖水平以及血糖波动值,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停泵前1 h、停泵前0.5 h、停泵时、停泵后0.5 h、停泵后1 h、停泵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15.20±2.54)、(15.64±2.62)、(15.70±2.52)、(16.78±2.62)、(16.92±2.50)、(15.54±2.58)mmol/L,与对照组的(15.38±2.46)、(15.59±2.50)、(15.95±2.56)、(16.12±2.48)、(16.56±2.54)、(15.52±2.60)m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停泵前0.5 h、停泵时、停泵后0.5 h、停泵后1 h、停泵后2 h血糖波动值分别为(0.32±0.10)、(0.38±0.11)、(0.52±0.09)、(0.82±0.12)、(0.11±0.02)mmol/L,与对照组的(0.31±0.10)、(0.40±0.12)、(0.48±0.14)、(0.78±0.15)、(0.10±0.03)m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于停泵24 h内均未观察到低血糖发生。结论 高血糖危象患者胰岛素静脉输注停止的同时开展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能达到胰岛素静脉输注向皮下注射的连续转换,同时将胰岛素水平维持在相对恒定状态,值得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静脉输注 高血糖危象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皮下注射 转换时机
下载PDF
3种材质留置针在常规静脉输注方案中的留置效果分析
9
作者 彭艳红 谭玲玲 +5 位作者 曾祥娥 邹丽萍 谢丽霞 龚小戎 谭宁 王志敏 《现代临床医学》 2023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3种材质留置针在常规静脉输注方案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12月于我院行常规静脉输注治疗的454例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A组(n=153)采用新型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材质留置针,B组(n=149)采用新型聚氨酯材质留置针,C组(n=1... 目的:探讨3种材质留置针在常规静脉输注方案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12月于我院行常规静脉输注治疗的454例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A组(n=153)采用新型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材质留置针,B组(n=149)采用新型聚氨酯材质留置针,C组(n=152)采用普通聚氨酯材质留置针,比较3组患者治疗完成拔管率、日均输液量、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A、B、C组的治疗完成拔管率分别为58.2%、 57.0%和40.1%,日均输液量分别为834.6、848.6、687.6 ml,堵管发生率分别为10.5%、11.4%、19.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新型材质留置针能有效提高治疗完成拔管率和输液效率,并降低堵管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静脉输注 留置针 留置效果 堵管
下载PDF
前瞻性护理在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致静脉炎的应用效果分析
10
作者 徐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109-0112,共4页
探讨在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致静脉炎护理中采取前瞻性护理的重要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本院72例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指导)与实验组(前瞻性护理指导),对比护理... 探讨在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致静脉炎护理中采取前瞻性护理的重要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本院72例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指导)与实验组(前瞻性护理指导),对比护理措施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满意度、静脉路建立次数、静脉炎发生情况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P<0.05)。结论 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容易导致静脉炎,采取前瞻性护理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使得静脉炎发生次数显著降低,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帮助患者走出疾病困扰,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药 静脉 前瞻性护理 外周静脉输注
下载PDF
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用于术后镇痛的研究的新进展
11
作者 韩双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007-0010,共4页
外科手术因为其创面大,术后发生疼痛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多由于术中患者神经系统受到损害,神经水肿在术后修复过程会产生疼痛感。同时在手术过程中都是牵拉的皮下组织、器官以及肌肉等受到炎症刺激,使得患者周围神经产生相应的刺激反应,... 外科手术因为其创面大,术后发生疼痛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多由于术中患者神经系统受到损害,神经水肿在术后修复过程会产生疼痛感。同时在手术过程中都是牵拉的皮下组织、器官以及肌肉等受到炎症刺激,使得患者周围神经产生相应的刺激反应,增加患者的疼痛感。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术后进行持续性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可以减轻手术后的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利于手术后恢复,本文就利多卡因对手术后镇痛机制以及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静脉输注 利多卡因 术后镇痛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室采用美罗培南不同静脉输注方式治疗脓毒血症患者的疗效研究
12
作者 宋明明 陈彬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输注方式给予美罗培南在重症监护室(ICU)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本院ICU收治的116例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美罗培南静脉输注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66,静...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输注方式给予美罗培南在重症监护室(ICU)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本院ICU收治的116例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美罗培南静脉输注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66,静脉微泵泵入治疗)和对照组(n=50,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白细胞计数、TNF-α和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静脉滴注美罗培南相比较,静脉微泵泵入治疗抗炎效果更强,临床有效率更高,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注方式 美罗培南 重症监护室 脓毒血症
下载PDF
ICU静脉输注胰岛素患者血糖管理的护理专案改善及其效果评价 被引量:33
13
作者 刘雪彦 周佩如 +2 位作者 许万萍 卢婉娴 廖秋英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运用护理专案改善方法对ICU静脉输注胰岛素患者的血糖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使重症患者在静脉输注胰岛素时安全、有效和平稳降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上半年ICU静脉输注胰岛素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情况等,... 目的运用护理专案改善方法对ICU静脉输注胰岛素患者的血糖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使重症患者在静脉输注胰岛素时安全、有效和平稳降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上半年ICU静脉输注胰岛素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情况等,运用专案改善方法制订相应胰岛素输注和血糖监测质控方案,对2014年下半年ICU静脉输注胰岛素患者进行血糖管理,对比对照组(上半年)和干预组(下半年)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剂量、开始和停止胰岛素时血糖值。结果两组ICU静脉输注胰岛素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0%和2%(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平均一次静脉输注胰岛素期间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11.83±4.98)h和(10.15±5.34)h(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平均一次静脉输注胰岛素的剂量平均秩为54.96和44.94(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开始使用胰岛素时的血糖值分别为(18.70±3.70)mmol/L和(16.82±2.98)mmol/L(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停止使用胰岛素时的血糖值分别为(8.80±2.20)mmol/L和(9.88±2.31)mmol/L(P<0.05)。结论通过专案改善,可降低ICU静脉输注胰岛素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输注剂量,提高护士预防低血糖的风险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控 静脉输注 胰岛素 血糖管理 护理
下载PDF
静脉输注脂肪乳剂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脂质炎性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黄克俭 花天放 +3 位作者 孔今城 钟福全 张明珍 张延龄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00-702,共3页
目的:研究静脉输注脂肪乳剂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脂质介质的影响。方法:逆行胰管注射3%牛磺胆酸钠建立SD大鼠坏死性胰腺炎动物模型,通过颈内静脉营养支持72小时,测定4、48、72小时血清淀粉酶、TXB2、6ke... 目的:研究静脉输注脂肪乳剂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脂质介质的影响。方法:逆行胰管注射3%牛磺胆酸钠建立SD大鼠坏死性胰腺炎动物模型,通过颈内静脉营养支持72小时,测定4、48、72小时血清淀粉酶、TXB2、6ketoPGF1α、PGE2,72小时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4小时胰腺炎组大鼠血前列腺素类物质均增高,应用脂肪乳剂后可增加血6ketoPGF1α(糖脂组1569±1173pmol/L;全糖组291±61pmol/L,P<005)、PGE2(脂肪组614±15pmol/L;全糖组287±9pmol/L,P<005)含量,病理学评分全糖组和糖脂组间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注 脂肪乳剂 坏死性 胰腺炎
下载PDF
高分辨力超声评价川崎病后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静脉输注维生素C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5
作者 向慧娟 邓又斌 +3 位作者 常青 黎春蕾 杨好意 毕小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88-691,共4页
为探讨川崎病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明确川崎病急性期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是否对远期内皮功能异常有作用,以及维生素C的快速输注是否能改善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应用高分辨力超声评价39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KD组)及17例健康对照者的肱... 为探讨川崎病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明确川崎病急性期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是否对远期内皮功能异常有作用,以及维生素C的快速输注是否能改善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应用高分辨力超声评价39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KD组)及17例健康对照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对KD组行静脉内输注维生素C(VC组)或安慰剂(NS组),在输注后重新评价肱动脉的内皮功能。结果显示,反应性充血所致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RH%)在K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1);在接受和未行丙种球蛋白治疗者RH%无显著性差异(P=0.33);VC组输注后RH%明显增加(P<0.0001),NS组输注后RH%无明显增加(P=0.20),RH%在KD组较健康儿童减低。提示川崎病后存在周围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川崎病急性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早期治疗并未能干预远期周围血管内皮功能,而快速静脉内输注维生素C可使川崎病后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得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力超声评价 川崎病 肱动脉内皮功能 静脉输注 维生素C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静脉输注药物集中配置与临床药学的开展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运景 唐蕾 郭锡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4,共3页
本文通过对本单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运作以后的体会 ,结合我国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药学人员现有条件 ,认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并通过对医嘱的审核 ,使药学人员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也增强了与临床医生的... 本文通过对本单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运作以后的体会 ,结合我国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药学人员现有条件 ,认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并通过对医嘱的审核 ,使药学人员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也增强了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与联系、加深了了解 ,对临床药师下临床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临床药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学工作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药学人员 静脉输注 注药 使药 临床药师 运作 审核 沟通
下载PDF
门静脉输注供体脾细胞诱导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耐受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庆殷 郝洁 +2 位作者 郭宏伟 刘家望 谢蜀生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通过门静脉输注同种异基因脾细胞、腹腔给予环磷酰胺诱导同种心脏移植耐受 ,并探讨其耐受机理。方法经门静脉给予受体大鼠 3× 10 8个异基因供体脾细胞 ,2 d后腹腔注射 80 m g/kg的环磷酰胺 ,10 d后实施心脏移植手术。观察、记... 目的通过门静脉输注同种异基因脾细胞、腹腔给予环磷酰胺诱导同种心脏移植耐受 ,并探讨其耐受机理。方法经门静脉给予受体大鼠 3× 10 8个异基因供体脾细胞 ,2 d后腹腔注射 80 m g/kg的环磷酰胺 ,10 d后实施心脏移植手术。观察、记录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通过 ML R、DTH、IL- 2逆转实验及过继性转移实验 ,探讨耐受机理。结果异基因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ML R和 DTH实验证明 :受体大鼠的免疫应答受抑制 ,且该耐受表现为供体特异性 ;IL- 2逆转实验、过继性转移实验表明 :该耐受与克隆失活、抑制细胞和“感染”耐受机理有关。结论本诱导方案对于大鼠心脏移植存活时间的延长是一有效的方法 ,移植耐受的形成涉及多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耐受 脾细胞 环磷酰胺 心脏移植 静脉输注 大鼠
下载PDF
紫杉醇静脉输注的注意事项 被引量:7
18
作者 唐跃年 陈颖 +2 位作者 孙朝荣 张健 胡松浩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46-947,共2页
关键词 紫杉醇 静脉输注 意事项 20世纪90年代 有丝分裂期 临床应用 抗癌活性 抗癌机制 细胞增殖 微管
下载PDF
患儿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影响交叉配血4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章文 吴跃平 +3 位作者 陈运生 蒋一红 刘新刚 杨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7-338,共2页
目的分析儿科患者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对交叉配血的影响。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血型、交叉配血、直接、间接抗球试验、放散试验。结果 A型和AB型患者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血清中都检测到了抗-A,交叉配血主次交叉不合,不同厂家的IVI... 目的分析儿科患者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对交叉配血的影响。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血型、交叉配血、直接、间接抗球试验、放散试验。结果 A型和AB型患者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后血清中都检测到了抗-A,交叉配血主次交叉不合,不同厂家的IVIG中抗-A含量都较高,最高可达1∶512。结论 IGVG血型抗体可引起患者溶血、干扰临床交叉配血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患者 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 交叉配血
原文传递
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输注与单次及分次静脉注射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魏宇淼 廖玉华 +3 位作者 王国荣 孙艳香 张海燕 王朝晖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呋塞米强化利尿治疗效果及持续静脉输注与单次及分次静脉注射给药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21例,给予600mg.d-1呋塞米强化利尿治疗,观察其利尿效果和电解质、肾功能、神经内分泌... 目的:探讨大剂量呋塞米强化利尿治疗效果及持续静脉输注与单次及分次静脉注射给药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21例,给予600mg.d-1呋塞米强化利尿治疗,观察其利尿效果和电解质、肾功能、神经内分泌因子变化,并采用随机交叉对照设计,对比持续静脉输注与单次及分次静脉注射的临床疗效差异和药动学差异。结果:强化利尿患者由治疗前平均尿量(1 154±254)mL.d-1,增加至(2 517±366)mL.d-1,差异极显著,同时伴有血肌酐和肾素水平升高和血钾水平下降。持续静脉输注、分次及单次静脉注射的平均尿量分别为(2 808±415)mL.d-1,(2 473±388)mL.d-1和(2 269±434)mL.d-1,差异极显著。持续静脉输注组高水平血药浓度持续时间更长。结论:大剂量呋塞米强化利尿可显著增加利尿效果,改善心脏功能,其中持续静脉输注组疗效显著优于分次静脉注射组和单次静脉注射组。其疗效优越可能与持续静脉输注组高水平血药浓度持续时间更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心力衰竭 强化利尿 呋塞米 持续静脉输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