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麻醉药物对小脑皮层神经元突触传递及可塑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金文哲 邱德来 金哲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672-2674,共3页
目前认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包括神经网络、神经环路及突触连接等不同水平的可塑性。突触是神经系统内进行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也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环节,是神经可塑性的关键部位。
关键词 神经可塑性 脑皮层神经元 突触传递 静脉麻醉药物 中枢神经系统 信息传递 神经基础 学习记忆
下载PDF
常用静脉麻醉药物的药理学特性与输注控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兴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0期3132-3134,共3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静脉麻醉自动给药系统的兴趣逐渐增加,它以单片微机辅助输注系统按药代学参数给药、通过调节血浆或效应室浓度控制麻醉深度,能使麻醉维持和镇静更加容易调整。这种静脉麻醉给药的方法和概念已得到广泛认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静脉麻醉自动给药系统的兴趣逐渐增加,它以单片微机辅助输注系统按药代学参数给药、通过调节血浆或效应室浓度控制麻醉深度,能使麻醉维持和镇静更加容易调整。这种静脉麻醉给药的方法和概念已得到广泛认同。但并非所有的药物均适用于静脉麻醉控制技术,要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根据药理学特性选择适宜的药物和合理应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药物 药理学特性 输注系统 麻醉控制 自动给药系统 计算机技术 微机辅助 麻醉深度
下载PDF
静脉麻醉药物群体药代学、药效学研究近况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兴安 李复金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4年第1期36-38,共3页
群体药代学与药效学研究即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群体分析法,它定量地考察患者群体中药物浓度的决定因素,常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为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几种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进展一并综述。
关键词 静脉麻醉药物 群体药代学 群体药效学 靶控输注 硫喷妥钠 安定
下载PDF
静脉麻醉药物对大鼠皮层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的影响
4
作者 薛庆生 于布为 《中国药理通讯》 2003年第1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静脉麻醉药物 大鼠 皮层脑片缺氧缺糖损伤 影响
下载PDF
脂肪乳剂在静脉麻醉药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鸿 何健 陈宁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56-259,共4页
关键词 脂肪乳剂 静脉麻醉药物 异丙酚 依托咪酯
下载PDF
静脉麻醉药物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宇 刘菊英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550-552,共3页
大量实验证据表明麻醉药物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其对器官的保护作用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种类不同的麻醉药物其缺血器官保护效应的作用效果和机制也互有差异。麻醉药物器官保护作用的发现,使人们重新认识了麻醉... 大量实验证据表明麻醉药物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其对器官的保护作用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种类不同的麻醉药物其缺血器官保护效应的作用效果和机制也互有差异。麻醉药物器官保护作用的发现,使人们重新认识了麻醉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应用价值。麻醉药物这一作用的发现提高了其应用价值、拓宽了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药物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
下载PDF
静脉麻醉药物对青年和老年人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爱国 李军 张宏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2-344,共3页
目的 评价三种常用麻醉药物对老年人及青年人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组,年龄平均67.3岁;青年组年龄平均25.9岁,每组10人.分别观察不同浓度(0.25、0.50、1.00、2.00μg/ml)的异丙酚、氯... 目的 评价三种常用麻醉药物对老年人及青年人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组,年龄平均67.3岁;青年组年龄平均25.9岁,每组10人.分别观察不同浓度(0.25、0.50、1.00、2.00μg/ml)的异丙酚、氯胺酮、依托咪酯三种静脉麻醉药物对两组肘静脉血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结果1.青年组淋巴细胞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的增殖能力明显高于老年组;2.无论对青年组还是老年组,四个浓度的异丙酚对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均无明显影响;而氯胺酮和依托咪酯则在高浓度时(大于1μg/ml)能明显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功能(P<0.01),这种抑制作用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氯胺酮和依托咪酯对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老年组和青年组间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氯胺酮 依托咪酯 T淋巴细胞 静脉麻醉药物
原文传递
四种静脉麻醉药物对大鼠皮层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薛庆生 于布为 +1 位作者 王泽剑 陈红专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81-684,共4页
目的 探讨四种常用静脉麻醉药物对大鼠皮层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皮层脑片缺氧缺糖损伤模型,设立对照组、缺氧缺糖损伤组、药物加损伤组,利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定量比色方法,评价氯胺酮、异丙酚、咪达唑... 目的 探讨四种常用静脉麻醉药物对大鼠皮层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皮层脑片缺氧缺糖损伤模型,设立对照组、缺氧缺糖损伤组、药物加损伤组,利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定量比色方法,评价氯胺酮、异丙酚、咪达唑仑和硫喷妥钠对脑片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随着缺氧缺糖损伤时间的延长,皮层脑片TTC染色程度明显降低,TTC染色反映的组织损伤百分率与孵育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N)释放比活性呈正相关(r=0.9609,P<0.01)。对于缺氧缺糖损伤所致脑片TTC染色降低,不同浓度氯胺酮均能完全抑制;与损伤组比较。大剂量硫喷妥钠和咪达唑仑(400μmol·L^(-1)和10μmol·L^(-1)A值明显升高(P<0.01或0.05);小剂量异丙酚(1μmol·L^(-1))对脑片TTC染色降低无作用,大剂量(100μmol·L^(-1))加重TTC染色降低(P<0.01)。结论 对于大鼠皮层脑片缺氧缺糖损伤,四种静脉麻醉药物作用效果各不相同:临床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咪达唑仑和硫喷妥钠在超过临床使用范围的大剂量时有部分保护作用;大剂量异丙酚会加重大鼠皮层脑片的缺氧缺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药物 大鼠 皮层脑片 缺氧缺糖损伤 氯胺酮 二异丙酚
原文传递
近10年全球新型静脉麻醉药物临床研发动态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斌 刘进 《药学进展》 CAS 2017年第8期569-573,共5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各个国家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微创手术和无痛检查需求量逐渐攀升,在手术和检查中对麻醉药品的需求量也呈快速增长。基于环保和手术室废气排放设施的硬件考虑,静脉麻醉药物的使用增幅远大于吸入性麻醉药物。静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各个国家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微创手术和无痛检查需求量逐渐攀升,在手术和检查中对麻醉药品的需求量也呈快速增长。基于环保和手术室废气排放设施的硬件考虑,静脉麻醉药物的使用增幅远大于吸入性麻醉药物。静脉麻醉新药的研发也已成为各大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竞争的重点。综述近10年全球新型静脉麻醉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为相关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药物 临床试验 新药批准
原文传递
静脉麻醉药物、单胺化合物和逆行性遗忘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卫国 钟泰迪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26-428,共3页
学习和记忆是大脑的重要功能。遗忘即不能记忆,可分为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静。人类对逆行性遗忘的研究已有100年以上的历史。静脉麻醉药物如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可以产生逆行性遗忘,也可以导致单胺化合物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改变,而单胺... 学习和记忆是大脑的重要功能。遗忘即不能记忆,可分为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静。人类对逆行性遗忘的研究已有100年以上的历史。静脉麻醉药物如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可以产生逆行性遗忘,也可以导致单胺化合物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改变,而单胺化合物的变化被证明与逆行性遗忘有关,这可能是某些静脉麻醉药物产生逆行性遗忘的机制。现就静脉麻醉药物、单胺化合物和逆行性遗忘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药物 单胺化合 逆行性遗忘
原文传递
常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航 魏安宁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8期2104-2106,共3页
关键词 静脉麻醉药物 氯胺酮 异丙酚
下载PDF
静脉麻醉药物的新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恒意 顾楠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6-661,共6页
咪达唑仑、依托咪酯和丙泊酚是目前常用的静脉麻醉药,静脉麻醉药物的研发都与它们衔尾相随。修饰已知药物的分子结构来改良药性以及发掘新型静脉麻醉药物,始终是过去数十年来并行不悖的制药焦点。静脉麻醉药物的一般作用机制是:通过... 咪达唑仑、依托咪酯和丙泊酚是目前常用的静脉麻醉药,静脉麻醉药物的研发都与它们衔尾相随。修饰已知药物的分子结构来改良药性以及发掘新型静脉麻醉药物,始终是过去数十年来并行不悖的制药焦点。静脉麻醉药物的一般作用机制是:通过促进神经元通道开放、易化氯离子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药物 咪达唑仑 依托咪酯 分子结构 丙泊酚 神经元 氯离子
原文传递
不同静脉麻醉药物对颅内压的影响
13
作者 苏金华 王晓峰 +1 位作者 李茉 肖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8-398,共1页
异丙酚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可控性强等优点,但没有镇痛作用,复合其他镇痛药已广泛用于静脉复合麻醉。本研究观察异丙酚复合应用氯胺酮和雷米芬太尼对颅内压、血压和脉搏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40例无肝肾功... 异丙酚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可控性强等优点,但没有镇痛作用,复合其他镇痛药已广泛用于静脉复合麻醉。本研究观察异丙酚复合应用氯胺酮和雷米芬太尼对颅内压、血压和脉搏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40例无肝肾功能异常、无脑脊液梗阻的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丙酚-氯胺酮(L组,20例)和异丙酚-雷米芬太尼(F组,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药物 颅内压 异丙酚-氯胺酮 静脉复合麻醉 雷米芬太尼 肝肾功能异常 择期手术病人 肌注阿托品
原文传递
吸入麻醉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4
作者 于布为 薛庆生 罗艳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15期26-36,共11页
关键词 吸入麻醉药 静脉麻醉药物 临床应用 甲氧氟烷 氧化亚氮 麻醉作用 麻醉效能 机制研究 麻醉维持 全身麻醉
下载PDF
静脉复合麻醉药物对手术病人生理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平 刘继娴 +1 位作者 张义长 赵新京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35-637,共3页
目的 :观察芬太尼、咪哒唑仑、丙泊酚联合用于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过程中对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 60例不同手术病人采用芬太尼、咪哒唑仑、丙泊酚诱导 ,静脉持续输注咪哒唑仑、丙泊酚 ,间断注射芬太尼与维库溴铵维持静脉复合麻醉 ,... 目的 :观察芬太尼、咪哒唑仑、丙泊酚联合用于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过程中对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 60例不同手术病人采用芬太尼、咪哒唑仑、丙泊酚诱导 ,静脉持续输注咪哒唑仑、丙泊酚 ,间断注射芬太尼与维库溴铵维持静脉复合麻醉 ,持续监测 ECG,BP,心率 ,Sa O2 ,PETCO2 。结果 :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不大 ,生理反射平稳 ,无并发症。结论 :全凭静脉复合麻醉适用于各类外科手术的麻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复合麻醉药 手术病人 生理学参数 芬太尼 咪哒唑仑 丙泊酚
下载PDF
静脉复合麻醉药物对手术患者生理学参数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丽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0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复合麻醉药物对手术患者生理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不同手术患者80例,采用全凭静脉复合麻醉,监测ECG、SBP、DBP、HR、SaO2、PETCO2等生理学指标变化。结果诱导与插管期间,患者各项... 目的探讨静脉复合麻醉药物对手术患者生理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不同手术患者80例,采用全凭静脉复合麻醉,监测ECG、SBP、DBP、HR、SaO2、PETCO2等生理学指标变化。结果诱导与插管期间,患者各项生理学指标较诱导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R、SBP较术前升高但不明显,ECG、DBP、SaO2、PETCO2平稳;手术期间,患者各项生理学指标较诱导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均趋于平稳;苏醒及拔管期间,患者各项生理学指标较诱导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均趋于平稳。结论全凭静脉复合麻醉效果好、恢复快、后遗症少,适用于临床各科手术的麻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复合麻醉药 手术患者 生理学参数 影响
下载PDF
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俊峰 冯兆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3-154,共2页
静脉麻醉可以消除老年患者的恐惧心理,抑制恶心、呕吐及疼痛反应,减少并发症。本研究回顾分析几种静脉麻醉药物用于老年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研究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关键词 静脉麻醉药物 无痛胃镜检查 老年患者 临床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伦理委员会 恐惧心理 疼痛反应
下载PDF
全凭静脉麻醉临床用药新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双燕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5期3-6,共4页
关键词 全凭静脉麻醉 临床用 药新 静脉麻醉药物 INFUSION 药代动力学 20世纪 麻醉方法 麻醉医生
下载PDF
加强静脉麻醉控制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19
作者 张兴安 施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0期3129-3131,共3页
静脉麻醉适用于所有能够静脉开放的病人,不需要专用的麻醉药挥发器,要求在整个过程中病人无意识、不动、无大的生理干扰、苏醒迅速、副作用小,但目前尚不能完全达到这些要求。近一个世纪静脉麻醉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尤其随着新的短效、强... 静脉麻醉适用于所有能够静脉开放的病人,不需要专用的麻醉药挥发器,要求在整个过程中病人无意识、不动、无大的生理干扰、苏醒迅速、副作用小,但目前尚不能完全达到这些要求。近一个世纪静脉麻醉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尤其随着新的短效、强效静脉麻醉药物的出现以及控制水平的提高,静脉麻醉越来越为广大麻醉医师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药物 控制技术 生理干扰 麻醉医师 挥发器 无意识 副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