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随机点立体图视差信息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沈模卫 王锐 +1 位作者 唐孝威 朱海燕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研究以随机点立体图 (Random dotstereogram ,RDS)产生的精细立体视觉的非连续 -连续视差梯度类型、非交叉 -交叉视差交叉类型和大 -小视差对ERP的影响。方法采用 1 6名 ( 8男 ,8女 )深度知觉正常的被试 ,以红绿眼镜产生立体视觉 ,... 目的研究以随机点立体图 (Random dotstereogram ,RDS)产生的精细立体视觉的非连续 -连续视差梯度类型、非交叉 -交叉视差交叉类型和大 -小视差对ERP的影响。方法采用 1 6名 ( 8男 ,8女 )深度知觉正常的被试 ,以红绿眼镜产生立体视觉 ,记录其行为及脑电数据。结果 1 )非连续视差梯度的反应正确率高于连续视差梯度 ;大视差条件的反应正确率高于小视差条件。 2 )非连续视差梯度较连续视差梯度诱发的N1 60潜伏期更短 ,N35 0的波幅更大 ;与非交叉视差相比 ,交叉视差的N35 0潜伏期较短 ;大视差比小视差具有更短的N1 60潜伏期和更大的P2 80波幅。结论不同视差梯度显著影响视差信息的加工 ,非连续视差梯度具有一定的加工优势 ;N1 60的潜伏期和P2 80的波幅与视差大小加工相关 ;N35 0成分还与视差交叉信息的加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点立体图 视差梯度 非交叉视差 交叉视差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双眼视差融合允许的延迟时限
2
作者 金贵昌 郑竺英 周桂荣 《心理学报》 1988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用微机化的伪随机点立体图对发生器产生动态随机点立体图对(RDS),显示在左右两个示波器上。每一对RDS图形呈现给左右两眼的时间之间有延迟。具有正常立体视觉的14名被试通过立体镜观察这些图形,检测双眼融合产生鲜明立体图形知觉所允许... 用微机化的伪随机点立体图对发生器产生动态随机点立体图对(RDS),显示在左右两个示波器上。每一对RDS图形呈现给左右两眼的时间之间有延迟。具有正常立体视觉的14名被试通过立体镜观察这些图形,检测双眼融合产生鲜明立体图形知觉所允许的延迟时间。设计了三个实验用以检测改变RDS图形的空间参数对延迟时限的影响。第一个实验,改变RDS图形的大小;第二个实验,改变视差的类型和视差的值;第三个实验,改变RDS图形在示波器上的显示位置。结果表明,双眼立体知觉能容许大约50毫秒的延迟,改变RDS图形的空间参数对所允许的延迟时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些结果提出了,双眼立体视觉信息加工依赖于瞬时视觉信息的存贮,在立体知觉过程中并不涉及双眼视觉信息的短时和长时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视差 动态随机点立体图 延迟时间 非交叉视差 示波器 视觉信息加工 图形知觉 空间参数 融合 微机化
下载PDF
LASIK术前后近视屈光参差患者立体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静 马雅玲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患者LASIK术前后不同时期立体视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9例屈光参差患者于LASIK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使用颜少明的《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零视差、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使用同视机测定远立体视。结果术后69例屈...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患者LASIK术前后不同时期立体视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9例屈光参差患者于LASIK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使用颜少明的《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零视差、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使用同视机测定远立体视。结果术后69例屈光状态为±1.0 D,裸眼视力≥0.8,双眼屈光参差≤-0.75 D。术后1个月有62例(89.86%)零视差达正常,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零视差有1例(1.45%)未达正常,交叉视差有39例(56.52%)达正常,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非交叉视差有28例(40.58%)达到正常,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远立体视有41例(59.42%)达到正常,术后6个月远立体视有50例(72.46%)达到正常,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屈光参差对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及远立体视均造成损害,但损害的程度有所不同。屈光参差患者LASIK手术双眼立体视功能逐渐恢复,恢复顺序为零视差、远立体视、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立体视 视差 交叉视差 非交叉视差
下载PDF
安徽皖南地区汉族青少年立体视觉的研究
4
作者 花兆合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6,共6页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的立体视觉现状与规律,为体质人类学与临床医学提供参考。方法用颜氏立体图测定了1915例(男959人,女956人)安徽皖南地区7-24岁汉族不同年龄组立体视异常和立体盲的流行病学情况。结果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的立体视觉现状与规律,为体质人类学与临床医学提供参考。方法用颜氏立体图测定了1915例(男959人,女956人)安徽皖南地区7-24岁汉族不同年龄组立体视异常和立体盲的流行病学情况。结果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正常通过率分别为91.70%、89.61%和90.39%,大多数样本的响应速度都能在2分钟内通过。立体盲的患病率为2.77%。结论立体视状况与年龄、视力、职业、生活环境和教育有关;立体视觉异常和立体盲可能存在种族和地区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视觉 立体视锐度 交叉视差 非交叉视差 立体盲 汉族 青少年
下载PDF
我国正常人四项立体视觉阈值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丽兰 颜少明 《海军医学杂志》 1991年第4期300-303,共4页
本文报告我国3-70岁正常人四项立体视觉阈值的统计分析,立体视锐度93.15%的人通过60s,立体盲的发病率为2.69%;交叉视差92.43%的人通过100min;非交叉视差92.35%的人通过100min;立体视锐度响应时间98.37%的人在2min以内通过。立体视... 本文报告我国3-70岁正常人四项立体视觉阈值的统计分析,立体视锐度93.15%的人通过60s,立体盲的发病率为2.69%;交叉视差92.43%的人通过100min;非交叉视差92.35%的人通过100min;立体视锐度响应时间98.37%的人在2min以内通过。立体视觉是一项系统试验,必须同时进行四项阈值测定。立体视觉检查分远距离与近距离二种,两种方法的结果如同远近视力表检查,并不完全一致,出现交叉阳性反应,故远近距离法应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视锐度 交叉视差 非交叉视差 响应速度
下载PDF
弱视治疗过程中视差和立体视觉恢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傅涛 苏庆 +2 位作者 郗平 卢炜 王丽丽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667-670,共4页
目的分析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视觉康复过程中远立体视觉、近零视差、非交叉视差和交叉视差的恢复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病例研究。收集4—12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58例,分别于初诊、治疗1、3、6个月时进... 目的分析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视觉康复过程中远立体视觉、近零视差、非交叉视差和交叉视差的恢复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病例研究。收集4—12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58例,分别于初诊、治疗1、3、6个月时进行检影验光检测患儿最佳矫正视力.同时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零视差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立体感知度,采用同视机Ⅲ级功能定性图片检测患儿远立体视觉。应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在弱视患儿视力提高的过程中,对于具有较好的基础视力和治疗过程中视力恢复较好的患者,立体视锐度恢复较好[近零视差与基础视力的回归方程是Y=-0.92X+3.13(F=9.203,P〈0.01);近零视差与终末视力的回归方程是Y=-0.81X+3.23(F=9.886,P〈0.01);同视机远立体视觉的恢复早于随机点近立体视觉:近立体视觉中,近零视差首先恢复,交叉视差随之,非交叉视差最后恢复。并且这种恢复规律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中更为明显。结论在弱视患儿视觉康复过程中,随着患儿视力的提高,远立体视觉、近零视差、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顺次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立体视觉 交叉视差 非交叉视差
原文传递
间歇性外斜视不同视差立体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月平 马惠芝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 了解间歇性外斜患者不同立体视觉的临床变化。方法对38例间歇性外斜患者,屈光矫正后,采用颜少明《数字化立体视觉检查图-2006年版》行近零视差立体视敏度、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立体视检查,Titmus立体视检查,采用同视机随机点... 目的 了解间歇性外斜患者不同立体视觉的临床变化。方法对38例间歇性外斜患者,屈光矫正后,采用颜少明《数字化立体视觉检查图-2006年版》行近零视差立体视敏度、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立体视检查,Titmus立体视检查,采用同视机随机点立体视画片检查远立体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具有可测得的远立体视,即同视机随机点立体视的患者13例(34%),并且均有正常的近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的立体视觉,即:Titmus为40”或60”;RDS为40”或60”;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均≥6000"。(2)未检测出远立体视患者25例(66%)。其中:①近零视差Titmus和RDS为40”或60”患者14例,且均有正常的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的立体视觉。②近零视差RDS〉60”患者11例。其中非交叉视差正常4例,交叉视差亦正常;非交叉视差异常7例,有正常的交叉视差者2例,交叉视差异常5例。未出现非交叉视差正常而交叉视差异常者。近零视差立体视正常者的交叉/非交叉正常检出率明显高于近零视差异常者(P=0.001)。结论此研究推测各种立体视易受损害程度顺序可能为:远立体视>近零视差>非交叉视差>交叉视差立体视觉。符合精细立体视先于粗放立体视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 随机点立体视 交叉视差 非交叉视差
原文传递
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前后双眼视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林楠 卢炜 +1 位作者 成娟娟 孙省利 《眼科》 CAS 2008年第3期204-206,214,共4页
目的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前及矫止视力正常后双眼视觉的状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53例。方法对53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分别在治疗前及矫正视力≥0.9后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检测其... 目的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前及矫止视力正常后双眼视觉的状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53例。方法对53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分别在治疗前及矫正视力≥0.9后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检测其双眼视觉功能。主要指标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立体视觉,同时知觉、远融合范围,定性远立体视。结果屈光参差与弱视(r=0.613)、弱视与立体视(r=0.422)及屈光参差与立体视均具有相关性(r=0.354)。弱视患儿矫正视力正常后其近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立体视觉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弱视患儿矫正视力正常后其同时机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37);远融合范围及远立体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融合范围P=0.03,远立体视P<0.01)。结论屈光参差、弱视、立体视觉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影响融合和立体视觉的发育。随着视力的提高,双眼视觉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屈光参差 立体视锐度 交叉视差 非交叉视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