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喜梅 刘冰 +2 位作者 王丽娟 房小惠 丁艳琼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7期52-53,共2页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总结260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认为术前应重视患者的安全,防止发生心梗或猝死;做好心理护理、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相关知识、指导其...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总结260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认为术前应重视患者的安全,防止发生心梗或猝死;做好心理护理、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相关知识、指导其按要求进行肺功能训练,并且注意合并症的治疗。术后尽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控制好血压,早期下床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临床护理 冠心病 手术方法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下载PDF
192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护理体会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德玉 殷静静 董春晖 《齐鲁护理杂志》 2006年第04B期734-735,共2页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护理 术后 精心护理 效果满意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少忆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1-221,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循环 手术适应证 手术技术 疗效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郝建潮 牛波 +1 位作者 林青 李洪银 《黑龙江医学》 2000年第9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循环 心脏跳动 OPCAB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并发症 热点 技术 效果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5
作者 王伟林 陆原建 +1 位作者 封锡清 马韵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不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适应症。方法:采用常温、全麻、气管插管胸骨正中切口,使用心脏稳定器OCTUPUSⅢ固定靶血管,桥材料用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结果:2例病人搭桥6支,前降支2支、对角支2支,回旋支1支,右冠状动... 目的:探讨不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适应症。方法:采用常温、全麻、气管插管胸骨正中切口,使用心脏稳定器OCTUPUSⅢ固定靶血管,桥材料用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结果:2例病人搭桥6支,前降支2支、对角支2支,回旋支1支,右冠状动脉后降支1支,均获成功,痊愈出院。结论:可减少体外循环手术并发症,大大降低输血的可能性,缩短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对高危患者具有明显优势,手术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适应症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6
作者 盛艳 杨慧 陈秀艳 《黑龙江医学》 2001年第3期211-211,共1页
关键词 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护理
下载PDF
多维度精细化体温管理策略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靖茹 韩小红 《医药前沿》 2025年第9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多维度精细化体温管理策略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其对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术中不同的保... 目的探讨多维度精细化体温管理策略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其对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术中不同的保温措施分为常规保温组(n=62)和复合保温组(n=58)。常规保温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复合保温组采用多维度精细化体温管理策略。比较两组入室时(T_(1))、麻醉后30 min(T_(2)),手术1h后(T_(3)),手术2 h后(T_(4)),手术结束时(T_5),转入ICU时(T_(6))的核心体温;比较两组麻醉复苏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记录两组术中低体温及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复合保温组T_(2)~T_(6)时核心温度高于常规保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合保温组PT、TT、APTT短于常规保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复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保温组低体温及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常规保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采用多维度精细化体温管理策略可有效维持其核心体温,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管理策略 冠状动脉搭桥术 核心 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循环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配合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媛 王伟鑫 +1 位作者 申玲玲 刘雪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1日~2023年5月31日收治的8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手术室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1日~2023年5月31日收治的8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手术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切口裂口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min,两组舒张压、心率指标均优于术前30 min(P<0.01),且研究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期间,接受手术室护理配合,可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降低切口裂口率,避免血流动力学指标出现大幅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配合 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成功率 感染情况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肌保护效应及术后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岩英 刘海平 +2 位作者 王芳 刘晓宁 张光信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82-886,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肌保护效应及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0例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血流动力学、心肌保护效应及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0例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前15 min静滴0.6μg/kg,以0.2~0.4μ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其余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_(0))、穿刺完毕5 min(T_(1))、手术结束即刻(T_(2))与手术后12 h(T_(3))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氧饱和度(SpO_(2))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手术前、手术后24、48 h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手术前、手术后6、12、24 h的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术后转归情况(气管拔管、ICU滞留、苏醒、定向力恢复与术后住院时间)及躁动发生率。结果T_(0)时,两组SpO_(2)、MAP、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观察组SpO_(2)、MAP、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48 h,观察组的cTnT和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12、24 h,观察组的MoCA评分分别为(26.65±1.41)、(27.58±1.11)、(28.69±1.15)分,均高于对照组[(25.31±1.22)、(26.47±1.23)、(27.11±1.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5.86±3.36)h、(51.39±5.77)h、(11.39±2.48)d,均短于对照组[(19.75±3.41)h、(60.48±5.63)h、(13.65±2.6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24、48 h,观察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5.45%、3.64%、1.82%,均低于对照组(21.82%、16.36%、1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在老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中可稳定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减少心肌损害,改善患者早期认知功能,同时可促进患者术后转归,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肌保护 术后转归
下载PDF
血清PDGF联合BNP预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姜丽杰 刘兆汛 +1 位作者 张新花 赵竞余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64-568,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联合血清脑钠肽(BNP)预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197例择期行OPCABG术的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联合血清脑钠肽(BNP)预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197例择期行OPCABG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术前检测血清PDGF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血清BNP水平(放射免疫法)。根据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新发房颤组(n=37)和非新发房颤组(n=160)。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血清PDGF、BNP对OPCABG患者术后是否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OPCABG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结果新发房颤组血清BNP、PDGF水平高于非新发房颤组(P<0.05)。新发房颤组患者年龄、右冠状动脉狭窄率、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比例、机械通气时间、空腹血糖(FPG)、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均高于非新发房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新发房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75%(OR=2.090,95%CI:1.495~2.922)、BNP≥287.64 pg/ml(OR=2.746,95%CI:1.798~4.193)、PDGF≥398.57μg/L(OR=2.601,95%CI:1.765~3.835)是OPCABG患者术后发生房颤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BNP、PDGF预测OPCABG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AUC(95%CI)分别为0.781(0.756~0.818)、0.825(0.797~0.861),两者联合预测的AUC(95%CI)为0.901(0.874~0.935)。结论OPCABG术后新发房颤患者血清PDGF、BNP水平均升高,二者可作为OPCABG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预测指标,且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更高,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脑钠肽 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房颤动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祥宽 王丕杉 +3 位作者 金琪琳 王坡 房磊 曹向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68-171,共4页
目的:评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1年5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外科收治的298例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不合并... 目的:评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1年5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外科收治的298例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不合并糖尿病组(A组,193例)、合并糖尿病组(B组,105例)。两组均经围术期常规治疗,并行OPCABG。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手术前后两组凝血功能;比较两组围术期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二次插管率、二次开胸率及病死率。结果:B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肌梗死病史占比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心肌梗死病史、心力衰竭病史、脑血管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D-二聚体(D-D)水平、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长于A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搭桥吻合口数量、使用球囊反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肺部感染率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脑卒中、心律失常、切口愈合不良、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二次插管率、二次开胸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合并糖尿病可能延长冠心病病人住院时间、增加肺部感染风险,但并未导致OPCABG围术期相关风险增加,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经科学地控制病情后,仍可安全地进行OPCAB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谵妄的DynNom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运良 司林杰 +2 位作者 陆真 程珺瑶 管玉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5期391-396,共6页
目的基于DynNom动态评分构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谵妄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26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谵妄组(n=61)和非谵妄组(n=204)... 目的基于DynNom动态评分构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谵妄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26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谵妄组(n=61)和非谵妄组(n=20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并建立DynNom预测模型。结果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23.02%(61/26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紊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7%、MMSE评分<27分、NRS2002评分≥3分、LVEF<50%、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紊乱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DynNom预测模型评估结果显示,C-index指数为0.747(95%CI 0.711~0.783),校准曲线贴近理想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3(95%CI 0.721~0.785),当DynNom模型预测值在10%~79%范围时,患者的净获益率>0。结论基于HbA1c≥7%、MMSE评分<27分、NRS2002评分≥3分、LVEF<50%、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紊乱构建的DynNom预测模型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谵妄的发生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Nom动态评分 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糖化血红蛋白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营养风险筛查2002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基于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指导的护理干预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9
13
作者 夏海娜 高致炳 李大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5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指导的护理干预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 目的探讨基于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指导的护理干预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基于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指导的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下床活动时间、入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 <0. 05),下床活动时间、入住ICU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患者、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指导的护理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促进术后康复,且更受患者、家属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通道心脏科理念 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护理
下载PDF
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ICU护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莫红平 汤惠琼 +2 位作者 王颖敏 张丽随 林海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后ICU监护重点。方法:抽取同一术者对48例年龄在70~81岁的患者行OPCAB术后ICU内监护时,连续监测各项指标以及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结果:48例患者呼吸机辅助时...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后ICU监护重点。方法:抽取同一术者对48例年龄在70~81岁的患者行OPCAB术后ICU内监护时,连续监测各项指标以及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结果:48例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平均为(4.67±2.38)h.监护室停留时间平均为(22.08±6.34)h,全部好转并转回心胸外科普通病房。结论:老年患者OPCAB术后监护要点主要有呼吸功能的监护,循环功能的维护及心律失常的防治与护理,肾功能的监护,引流管的护理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循环 护理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万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134-1135,共2页
关键词 循环心脏不停搏冠状动脉搭桥术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410例
16
作者 郭志刚 李庆和 +7 位作者 王联群 魏民新 李卫民 魏东 孙得权 王建宇 江力 阮昕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60-561,共2页
关键词 心脏不停跳 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OPCAB 冠脉搭桥手术 冠心病患者 同期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术后观察和护理体会
17
作者 李春梅 张榕 +2 位作者 王蔚 韩颖 张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9期74-,共1页
关键词 心脏跳动 冠状动脉搭桥 术后观察 手术 循环 心脏科手术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六例报告
18
作者 张剑钟 刘锦屏 +3 位作者 秦良光 夏春秋 于波 万峰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07-708,共2页
关键词 循环 心脏不停跳 冠状动脉搭桥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附40例报告)
19
作者 林辉 温昭科 +3 位作者 李香伟 贺榜福 梁胜景 莫安胜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自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3年 1 0月 ,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 ,给 4 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G) ,术中使用 CTS心脏固定器。有 3例患者术...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自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3年 1 0月 ,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 ,给 4 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G) ,术中使用 CTS心脏固定器。有 3例患者术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选用的血管材料有 :乳内动脉 4 2支、桡动脉 2 5支、大隐静脉 4 9支、头静脉 1支。共搭桥 1 1 7支 ,平均 2 .93支。结果 :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 ,全组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 ,无死亡病例。住院 1 3~ 4 5 d,平均 1 9.5 2 d。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简便、安全、有效、经济 ,不仅适用于多支病变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心脏不停跳 冠状动脉搭桥术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护理
20
作者 吴贤红 郭蕴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45-446,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循环心脏不停跳 护理 心理护理 康复指导 血流动力学监测 心电图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