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受格动词及非作格动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孙英杰 《晋中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5-9,共5页
在“直接宾语限制”和“动词行为一致性”两个假设的基础上,利用致使型结果结构作为一种测试手段来区分现代汉语中的三种动词:非受格动词、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从而证明普尔马特曾提出的“非受格动词假设”在现代汉语中同样成立。
关键词 动词 非作格动词 直接宾语限制 动词行为一致性 致使结构
下载PDF
非宾格动词还是非作格动词——以float、drift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艳金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34-36,共3页
根据Perlmutter提出的非宾格动词假说,不及物动词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在此之后,语言学家对这种非宾格动词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首先对其中的一些研究作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借助Levin和Rappapport-Hovav的研究成果,对英语中... 根据Perlmutter提出的非宾格动词假说,不及物动词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在此之后,语言学家对这种非宾格动词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首先对其中的一些研究作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借助Levin和Rappapport-Hovav的研究成果,对英语中的方式运动动词float和drift的属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假说 动词 非作格动词 方式运动动词
下载PDF
非作格动词带宾语现象
3
作者 林燕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1年第4期87-89,106,共4页
从英语非作格动词的生成出发,探讨汉语的非作格动词可以带宾语现象的表现特征,认为当单个非作格动词与结果补语构成动结式复合词后,结果补语这一句法手段使得非作格动词后面可以带名词词组,然而其论元结构并未发生变化。该假设不仅能区... 从英语非作格动词的生成出发,探讨汉语的非作格动词可以带宾语现象的表现特征,认为当单个非作格动词与结果补语构成动结式复合词后,结果补语这一句法手段使得非作格动词后面可以带名词词组,然而其论元结构并未发生变化。该假设不仅能区别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而且能更好地解释儿童在极短的时间内习得母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作格动词 论元结构 宾语 名词词组
下载PDF
网络媒体非作格动词性成分带宾语现象分析
4
作者 许红晴 《梧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2-56,共5页
近来,网络媒体上非作格动词性成分带宾语现象日益增多。首先分析了NP1+VP+NP2的论元结构,认为NP1为表示人的名词性成分,NP2为表示人或处所的名词性成分,而动词VP为在语义上关涉两个名词性成分的协同动词、针对动词及一元二位动词性成分... 近来,网络媒体上非作格动词性成分带宾语现象日益增多。首先分析了NP1+VP+NP2的论元结构,认为NP1为表示人的名词性成分,NP2为表示人或处所的名词性成分,而动词VP为在语义上关涉两个名词性成分的协同动词、针对动词及一元二位动词性成分。然后分析了NP1+VP+NP2结构的构式义,觉得当VP为针对动词及一元二位动词性成分时,NP1一般为得失主体。而当VP为协同动词性成分时,则VP1、VP2都可以为得失主体。最后通过NP1+VP+NP2结构分析三个平面的关系,认为语义是语用的一个基础,而语用又是影响句法的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作格动词 宾语 三个平面
下载PDF
关于及物动词、非作格动词和非宾格动词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田艳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127-128,共2页
先传统的从词汇语义、论元结构和句法结构上来比较及物动词、非作格动词和非宾格动词。最后在原则参数与构式压制理论下对这三类动词的分类提出质疑,认为所有动词在进入句法语义层面之前,表现相同的语义角色层级序列,只是在不同的语言... 先传统的从词汇语义、论元结构和句法结构上来比较及物动词、非作格动词和非宾格动词。最后在原则参数与构式压制理论下对这三类动词的分类提出质疑,认为所有动词在进入句法语义层面之前,表现相同的语义角色层级序列,只是在不同的语言或者不同的句式结构中表现出他们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动词 非作格动词 动词
下载PDF
上古汉语是否存在作格动词
6
作者 宋亚云 夏昀 《辞书研究》 2024年第6期1-10,I0001,共11页
文章回顾了关于上古汉语作格动词研究的不同意见,指出上古汉语存在作格动词,理由有二:第一,“四声别义”“清浊别义”与词的同一性问题不能否定上古汉语作格动词的存在;第二,上古汉语时期,“破”类动词是作格动词,“斩”类动词不是作格... 文章回顾了关于上古汉语作格动词研究的不同意见,指出上古汉语存在作格动词,理由有二:第一,“四声别义”“清浊别义”与词的同一性问题不能否定上古汉语作格动词的存在;第二,上古汉语时期,“破”类动词是作格动词,“斩”类动词不是作格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动词 非作格动词 形容词
下载PDF
词汇-语法创新的语言模因论解读——以英语非作格动词“致使化”为例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新仁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7,共6页
词汇的使用有时会"创造性地"突破其惯有的语法属性限制,在新的句法环境中获得新用法。现有文献主要从纯句法理论视角对相关创新用法加以阐释,但对相关语言现象产生的外部动因、语言基础等问题没有甚至不必给予合适的解读。笔... 词汇的使用有时会"创造性地"突破其惯有的语法属性限制,在新的句法环境中获得新用法。现有文献主要从纯句法理论视角对相关创新用法加以阐释,但对相关语言现象产生的外部动因、语言基础等问题没有甚至不必给予合适的解读。笔者拟以英语非作格动词"致使化"为例,引入语言模因论的全新视角,探讨上述相关问题,一方面可深化对该词汇-语法现象的认识,并为相关词汇-句法创新现象的类似探讨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可以补充、丰富不同理论或流派视角下有关词汇-句法问题方面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作格动词 致使化 词汇-语法创新 语言模因论
原文传递
汉语非宾格与非作格动词的句法及语义界定标准 被引量:7
8
作者 鲁雅乔 李行德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5-502,共28页
本文从句法和语义角度探讨汉语非宾格与非作格动词的界定标准。以往的研究讨论了汉语非宾格与非作格动词的结构差异及其衍生机制(Huang 1987;Zhou 1990;Yu 1995;Zeng 2007),但无法完全解释两类动词的分布规律。同时,非宾格现象是否具备... 本文从句法和语义角度探讨汉语非宾格与非作格动词的界定标准。以往的研究讨论了汉语非宾格与非作格动词的结构差异及其衍生机制(Huang 1987;Zhou 1990;Yu 1995;Zeng 2007),但无法完全解释两类动词的分布规律。同时,非宾格现象是否具备语义基础这一争议性问题,在汉语中也未得到系统研究(Perlmutter 1978;Rosen 1981,1984;Burzio 1986;Zaenen 1988,1993;Van Valin 1990;Levin and Rappaport Hovav 1995)。我们认为,汉语非宾格动词的鉴别句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1)带体标记“了”的动词-后置论元结构;(2)数量词组后置结构;(3)词汇使役结构。以上分析虽然能够在结构上将非宾格与非作格动词界定出来,但无法完全解释两类不及物动词的分布格局。另外,汉语非宾格与非作格动词缺乏明确的形态-句法线索,纯句法分析也无法解释汉语儿童如何获得非宾格与非作格动词的区别。本研究认为,只有将语义因素纳入分析,才能解决上述问题。具体而言,终结点界性和致使类型共同决定着汉语不及物动词的句法范畴。如果某个不及物动词表达有内在终结点的事件,那么该动词属于非宾格范畴。在表达无终结点事件的不及物动词中,如果动词未标明事件致使类型,则该动词为非宾格动词;如果动词表达由内因引起的致使事件,该动词为非作格动词。我们的语义分析弥补了句法分析的不足,概括了非宾格现象必须具备的语义条件,对其他语言中非宾格现象与语义因素的联系提供了支持证据,也对儿童如何在句法形态表层线索极端贫乏的情况下获得非宾格动词提出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非作格动词 终结点界性 致使类型 语言获得可学性问题
原文传递
浅析医学生英语写作中使用非宾格动词存在的问题
9
作者 张平创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6-67,共2页
医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对动词的使用是最困难的。文章通过分析医学生写作中对非宾格动词句式的使用,根据生成语法的观点分析该结构的特征并进行句式推导,试图解释他们使用非宾格结构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动词 非作格动词 生成语法 论元结构 VP-壳分析
原文传递
存现动词的非宾格性假设 被引量:29
10
作者 唐玉柱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84-87,共4页
本文分析了Levin&RappaportHovac(1995)提出的存现句中的谓语动词除非宾格动词之外,也包括其他部分不及物动词(非作格动词unergative)的观点;在提出新的证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所有存现动词都是非宾格动词,具有非宾格性,从而维护了... 本文分析了Levin&RappaportHovac(1995)提出的存现句中的谓语动词除非宾格动词之外,也包括其他部分不及物动词(非作格动词unergative)的观点;在提出新的证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所有存现动词都是非宾格动词,具有非宾格性,从而维护了存现动词的非宾格性假设,统一了存现结构中的谓语动词类型,为存现结构的统一解释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现动词 动词 非作格动词 论元
下载PDF
中国学习者习得英语非宾格性与非作格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莫俊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5,128,共6页
"非宾格假设"认为,不及物动词是非同质的,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在英语二语习得中,这种差异有时构成"刺激匮乏",引发可习得性问题。本研究尝试使用多视角、多方法的研究范式来调查中国学习者习得英语非宾格... "非宾格假设"认为,不及物动词是非同质的,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在英语二语习得中,这种差异有时构成"刺激匮乏",引发可习得性问题。本研究尝试使用多视角、多方法的研究范式来调查中国学习者习得英语非宾格性与非作格性的问题。研究发现:英语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在中国学习者的心理语法中具有不同的表征;中国学习者低水平时就能够习得英语的非宾格性与非作格性,习得的原因是中国学习者能够通达普遍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习得 动词 非作格动词 普遍语法
下载PDF
非作格双宾句数量宾语的信息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朴珍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42,共10页
根据"非宾格假说",非作格动词不能带宾语。带双宾语更是违反动词论元结构的非常规现象。以往研究无论是从论元结构的角度,还是从事件结构的角度,都无法对非作格动词带双宾语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本文结合信息结构理论,从直接... 根据"非宾格假说",非作格动词不能带宾语。带双宾语更是违反动词论元结构的非常规现象。以往研究无论是从论元结构的角度,还是从事件结构的角度,都无法对非作格动词带双宾语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本文结合信息结构理论,从直接宾语必须是数量宾语这一特点入手,指出双宾结构的特殊性,重新分析数量宾语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结构 双事件 非作格动词 双宾语 数量成分
原文传递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成对作格动词和非成对作格动词的可习得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高峰 史晓燕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92-95,共4页
英语作格动词可以被进一步区分为成对作格动词和非成对作格动词,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不同特征使得它们在可习得性上有所不同。文章通过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习得状况,发现对于二语习得者而言,英语成... 英语作格动词可以被进一步区分为成对作格动词和非成对作格动词,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不同特征使得它们在可习得性上有所不同。文章通过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习得状况,发现对于二语习得者而言,英语成对作格动词比非成对作格动词更难以习得,成对作格动词的习得难度就在于学习者要能认识到该动词的作格式和它对应的及物动词的被动式在语义功能上的差异,该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Yip(1995)关于两类作格动词的可习得性的分析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对动词 成对动词 泛被动化 可习得性
下载PDF
非宾格动词理论研究浅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秀凤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644-647,共4页
根据“非宾格性假说”,不及物动词可以再细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许多学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多种角度的理论探讨。文章以英语和汉语中的非宾格动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语言中非宾格动词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以及不同学者提出的句法... 根据“非宾格性假说”,不及物动词可以再细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许多学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多种角度的理论探讨。文章以英语和汉语中的非宾格动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语言中非宾格动词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以及不同学者提出的句法和语义诊断式问题,探讨这些诊断式是否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语言中的非宾格动词与非作格动词,并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非作格动词 句法诊断 语义诊断
下载PDF
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非宾格用法浅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爱华 石艳华 《滁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7-41,共5页
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宾格动词;另一类是非作格动词。本文集中分析非宾格动词的鉴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与其相关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属性。
关键词 动词 非作格动词 鉴别句式 语义属性
下载PDF
上古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判定标准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作玲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11-113,共3页
主要讨论了判定上古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四条标准。非宾格动词在语义上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同时也具有一些特定的句法功能,其中判定为非宾格动词的两个必备条件是:具有独立词汇地位的动词的最小成句为NP V,NP是V的受事论元;能够自由地形成... 主要讨论了判定上古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四条标准。非宾格动词在语义上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同时也具有一些特定的句法功能,其中判定为非宾格动词的两个必备条件是:具有独立词汇地位的动词的最小成句为NP V,NP是V的受事论元;能够自由地形成对应的使动交替形式。形容词化作定语时为"完成"或"被动"义和可以形成领主属宾句则是判断非宾格动词的两个辅助标准,借助它们可判断非宾格性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非作格动词 使动
下载PDF
英语非宾格动词浅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藏金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122-123,共2页
根据“非宾格性假说”,不及物动词可以再细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许多学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多种角度的理论探讨。本文介绍了不同学者提出的句法和语义诊断式问题。
关键词 动词 非作格动词 句法诊断 语义诊断
下载PDF
非宾格化与非作格化视角下的双及物构式意义
18
作者 谢亚军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12,共7页
非宾格化削弱了主语的施事性,也让谓语表征为结果或终止状态,并驱动隐含的第二层次主谓结构所表征的存现意义呈否定状态。非作格化强化了第一层次主谓结构的动作性特征,并驱动第二层次的主谓结构呈常规的存现意义,由此证明了双及物构式... 非宾格化削弱了主语的施事性,也让谓语表征为结果或终止状态,并驱动隐含的第二层次主谓结构所表征的存现意义呈否定状态。非作格化强化了第一层次主谓结构的动作性特征,并驱动第二层次的主谓结构呈常规的存现意义,由此证明了双及物构式的意义是左向或右向传递。予取的双向性可以共存于同一双及物句,但予取的内容不一定是物质性的实体。物质性实体或非物质性实体的双向传递,可以概括为双向的损益关系,这就是双及物构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及物句 动词 非作格动词 损益关系
下载PDF
日语中的相对自动词与汉语、英语相关表达的对比研究——以非宾格动词假设的动词分类为基础 被引量:2
19
作者 樊颖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12期27-36,共10页
日语中有许多相互对应的自动词和他动词(相对自动词、相对他动词),这是日语的特征之一,相对自动词也是日语教学中的难点。本文考察了与日语中的相对自动词对应的汉语、英语表达,发现和汉语、英语的不及物动词相对应的日语相对自动词多... 日语中有许多相互对应的自动词和他动词(相对自动词、相对他动词),这是日语的特征之一,相对自动词也是日语教学中的难点。本文考察了与日语中的相对自动词对应的汉语、英语表达,发现和汉语、英语的不及物动词相对应的日语相对自动词多属于非作格动词,这些动词的动作主体具有意愿可控性,是自主动词。而与日语相对自动词中的非宾格动词对应的汉语、英语表达就丰富得多,有及物动词、形容词、存在句、被动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自动词 非作格动词 动词 自主性
下载PDF
英汉非宾格动词现象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晓晔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根据"非宾格动词"假说,不及物动词可以再细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这一语言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概述了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差异;从句法和语义层面,研究了英汉两种语言中非宾格动词现象,对其在英汉两种... 根据"非宾格动词"假说,不及物动词可以再细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这一语言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概述了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差异;从句法和语义层面,研究了英汉两种语言中非宾格动词现象,对其在英汉两种不同语言中的表现特征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非作格动词 句法 语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