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3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机制 被引量:31
1
作者 董侃 陶谦民 +2 位作者 夏强 单绮娴 潘国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81-984,共4页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血管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记录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反应。结果 :葛根素能明显舒张由苯肾上腺素诱导收缩的大鼠主动脉环 ,其血管舒张作用为非血管内皮依赖性 ;KCl预收缩下 ,葛根素对主动脉环无舒张作用...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血管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记录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反应。结果 :葛根素能明显舒张由苯肾上腺素诱导收缩的大鼠主动脉环 ,其血管舒张作用为非血管内皮依赖性 ;KCl预收缩下 ,葛根素对主动脉环无舒张作用。对去内皮的血管环 ,在无Ca2 + 溶液中 ,葛根素不能够抑制咖啡因或苯肾上腺素诱导的短暂收缩。钾通道阻断剂 4 氨基吡啶和四乙胺孵育后能够明显抑制葛根素的舒张血管作用 ,但格列苯脲不能抑制其舒张血管作用。结论 :葛根素的血管舒张作用是非内皮依赖性的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α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外Ca2 + 内流而起作用的。同时 ,KV 通道和ATP敏感性K+ 通道参与了葛根素的舒血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 主动脉环 Α肾上腺素受体 钾通道
下载PDF
植物雌激素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作用机制研究
2
作者 李妙龄 杨艳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19-320,共2页
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PE)是指来源于植物,结构与雌激素相似,能结合并激活哺乳动物和人类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而具有雌激素样和抗雌激素活性的杂环多酚类化合物。它们对激素相关疾病有广泛作用,尤其对乳腺癌... 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PE)是指来源于植物,结构与雌激素相似,能结合并激活哺乳动物和人类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而具有雌激素样和抗雌激素活性的杂环多酚类化合物。它们对激素相关疾病有广泛作用,尤其对乳腺癌、前列腺癌、绝经期综合征、心血管病和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雌激素 血管舒张作用 内皮依赖性 receptor 多酚类化合物 抗雌激素活性 绝经期综合征 雌激素受体
下载PDF
雌激素对肥胖女性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蒲素 余叶蓉 +2 位作者 喻红玲 唐红 张祥讯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与肥胖女性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0例绝经前和10例绝经后肥胖女性EDV功能。评价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测定血FFAs浓度、胰岛素刺激下一氧化氮产生量的变化(ΔNO%)、PAI-1活性。结果①经... 目的探讨雌激素与肥胖女性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0例绝经前和10例绝经后肥胖女性EDV功能。评价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测定血FFAs浓度、胰岛素刺激下一氧化氮产生量的变化(ΔNO%)、PAI-1活性。结果①经绝前后肥胖女性外周组织葡萄糖利用率(GDR)、空腹FFA浓度、胰岛素刺激下ΔNO%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绝后肥胖女性EDV(8·0%±3·3%)较绝经前肥胖女性EDV(12·5%±2·5%)受损更明显(P=0·001)。③与绝经前肥胖女性比较,经绝后肥胖女性具有更高的PAI-1活性(0·87±0·04vs0·72±0·1活性单位,P=0·046)。④EDV与雌激素水平显著正相关(r=0·467,P=0·043),与FFA浓度显著负相关(r=-0·529,P=0·02)。结论两组胰岛素抵抗程度接近的肥胖女性,绝经后女性表现出更明显的EDV功能障碍和更高的PAI-1活性,雌激素对肥胖女性EDV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肥胖 胰岛素抵抗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下载PDF
转染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基因对TNF-α损伤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家宁 萧斌 +2 位作者 汪培华 杨仕林 汪道文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目的研究过度表达表氧化酶基因,增加内源性EETs的产生是否对TNF-α损伤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具有保护作用,并初步从对血管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携带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B6质粒导入大鼠体内,2... 目的研究过度表达表氧化酶基因,增加内源性EETs的产生是否对TNF-α损伤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具有保护作用,并初步从对血管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携带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B6质粒导入大鼠体内,2周后经静脉给予TNF-α,6 h后观察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的主动脉血管环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并以western blot 检测血管中VCAM-1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 TNF-α降低了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 CYP2C11、CYP2J2和CYPF87V基因转染使得这种被TNF-α降低的血管舒张反应增强。TNF-α增加了血管VCAM-1表达,CYP2C11、CYP2J2和CYPF87V基因转染使得这种被TNF-α诱导的VCAM-1表达减少。结论CYP2C11、CYP2J2和CYPF87V基因能提高了血管对舒血管物质的反应性。本研究提示,通过上调体内表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提高内源性EETs浓度可减轻炎症介导的血管损伤,这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内源性雌激素对非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邹燕 刘翠中 +1 位作者 杨晓春 梁力晖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内源性雌激素对非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的作用,探讨其对女性冠心病患者保护作用的其他机制。【方法】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法测定33例女性冠心病患者(CHD组)和17例对照者(对照组)在含服硝酸甘油(GTN)后的肱动脉内径变...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内源性雌激素对非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的作用,探讨其对女性冠心病患者保护作用的其他机制。【方法】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法测定33例女性冠心病患者(CHD组)和17例对照者(对照组)在含服硝酸甘油(GTN)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同时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雌二醇(E2)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硝酸甘油所致的肱动脉舒张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12.38%±6.70%比20.79%±7.57%,P<0.01),冠心病组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7.80±12.28)pg/mL比(43.83±14.30)pg/mL,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GTN引起的肱动脉舒张反应和E2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患者血管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且与其血浆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舒张/药物作用 雌激素类 内皮 血管
下载PDF
EDHF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中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叶新运 洪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73-976,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DHF)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中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SAH组及正常组各8只,实际应用32个动脉环,分为4组,正常兔基底动脉作为对照,观察兔SAH基底动脉环在L-NAME与Indo存在的情况... 目的探讨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DHF)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中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SAH组及正常组各8只,实际应用32个动脉环,分为4组,正常兔基底动脉作为对照,观察兔SAH基底动脉环在L-NAME与Indo存在的情况下,PE预收缩后ACh介导舒张性的改变,观察EDHF对SAH基底动脉舒张功能的改变,以及加入缝隙连接阻断剂CBX预处理动脉环的情况下,进一步观察EDHF介导的舒张功能变化,探讨EDHF是否通过GJ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反应特征表述为最大松弛百分率(Rmax)和产生一半最大松弛百分率时所需要ACh浓度的负对数(p IC50)。Two-way ANOVA和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光学显微镜观察SAH基底动脉内皮结构的改变。结果正常兔基底动脉Rmax和p IC50分别为94%±1.2%和8.23%±0.16%,SAH基底动脉Rmax和p IC50分别为36%±1.8%(P<0.001)和6.35%±0.45%(P<0.05)。EDHF在正常兔基底动脉,Rmax和p IC50分别为34%±2.4%和6.12%±0.83%,在SAH Rmax和p IC50分别为13%±1.2%(P<0.01)和3.45%±0.27%(P<0.01)。甘珀酸预处理后,EDHF在正常兔基底动脉,Rmax和p IC50分别为16%±1.2%和3.38%±0.24%,在SAH Rmax和p IC50分别为12%±1.5%(P>0.05)和3.25%±0.13%(P>0.05)。形态学观察显示SAH基底动脉出现部分内皮细胞脱落,内弹力膜不完整,有断裂现象。结论 EDHF在SAH模型中介导的舒张作用减弱;血管内皮的损伤及肌内皮缝隙连接的改变可能是引起SAH后EDHF介导的舒张作用减弱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缝隙连接 血管内皮
下载PDF
脑蛋白水解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相关指标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以菊 邓玉文 崔荣春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6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脑蛋白水解物在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相关指标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脑蛋白水解物在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相关指标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检测治疗前后FMD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9.41±8.2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1±8.50)分,FMD为(7.04±1.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3±1.4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蛋白水解物能够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提高FMD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 脑蛋白水解物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中老年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颈总动脉弹性与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功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59-2960,共2页
目的:研究中老年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颈总动脉弹性与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12月在该院就诊的合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82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48例和中年组34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用血... 目的:研究中老年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颈总动脉弹性与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12月在该院就诊的合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82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48例和中年组34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测量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同时测量肱动脉在硝酸甘油诱导下的内径变化率,比较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弹性与内径变化率受损的差异,并分析颈总动脉弹性与内径变化率受损的相关关系。结论老年组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硬化度、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压力波增强指数均高于中年组,而顺应性低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内径变化率受损指数高于中年组(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老年组高于中年组(P<0.05);颈总动脉弹性参数与患者年龄及内径变化率受损程度呈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的颈总动脉弹性较中年低,其内径变化率受损较中年人群严重,血管回声跟踪参数能反映颈总动脉的硬化程度,可作为中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的常规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弹性 肱动脉性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结合西医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血浆NO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白丽娜 魏红刚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7期26-29,共4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麝香保心丸结合西医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血浆NO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扶风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其进行编号,奇数设为对照组(40例),行西医治疗;... 目的研究和分析麝香保心丸结合西医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血浆NO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扶风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其进行编号,奇数设为对照组(40例),行西医治疗;偶数设为观察组(40例),行麝香保心丸联合西医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治疗前后血浆NO浓度变化、治疗后心绞痛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基础内径、含硝酸甘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反应性充血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NO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NO浓度水平均降低,并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浆NO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西医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一的西医治疗,能够促进反应性充血指数恢复,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血浆NO水平,纠正心电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冠心病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 血浆NO
下载PDF
奥利司他对肥胖高血压患者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刘靖 孙宁玲 +2 位作者 杨松娜 马志毅 杨靓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观察肥胖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30例肥胖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肥胖高血压组)奥利司他120 mg,3次/d,共12周,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计算... 目的:观察肥胖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30例肥胖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肥胖高血压组)奥利司他120 mg,3次/d,共12周,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计算BMI。并行肱动脉高解像度超声检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 mg,测定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NMD)程度的变化。15例非肥胖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基线的特征具有可比性。肥胖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前与非肥胖高血压患者的NMD无差别,但BMI及腰围明显增加(P均<0.01)。奥利司他治疗12周后BMI、腰围、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NMD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16.2%vs15.5%,P>0.05)。结论:奥利司他短期治疗能降低肥胖高血压患者的体重及血压,但对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高血压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下载PDF
应用干扰素-α减弱大鼠血管内皮依赖性的舒张作用
11
作者 姚慧 曹春梅 +3 位作者 金红峰 单绮娴 王琳琳 夏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 :研究急、慢性干扰素 - α(IFN- α)处理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离体血管灌流方法 ,测定离体主动脉环张力。结果 :IFN- α(10、10 0、10 0 0、10 0 0 0 U/ ml)对苯肾上腺素 (PE,10 -6mol/ L)预收缩的内... 目的 :研究急、慢性干扰素 - α(IFN- α)处理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离体血管灌流方法 ,测定离体主动脉环张力。结果 :IFN- α(10、10 0、10 0 0、10 0 0 0 U/ ml)对苯肾上腺素 (PE,10 -6mol/ 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血管环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 ,分别降低为对照的 (90 .1± 0 .91) %、(6 5 .1± 5 .2 1) %、(39.5± 8.2 2 ) %、(35 .3± 8.2 7) %。去除内皮后 IFN- α的舒张作用被取消。用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 L- NAME(10 -4mol/ L)、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亚甲蓝 (10 -5mol/ L)和诱导型 NOS抑制剂 AMG(10 -4mol/ L)预处理后 ,10 0 U/ mlIFN- α引起的血管舒张作用被阻断 ,其血管舒张幅度分别为对照的 (97.2± 5 .34) %、(95 .1± 6 .2 5 ) %、(93.7±8.82 ) %。用 IFN- α10 0 0 0 U/ ml预处理 2 h对 Ach引起的内皮依赖性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无显著影响 ,用IFN- α10 0万 U/ d腹腔注射 5 d后的 SD大鼠的主动脉环对 Ach引起的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作用明显降低。结论 :IFN- α可能通过诱导 i NOS合成或增强 i NOS其活性产生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作用 ,慢性 IFN-α处理可能损害了血管内皮的功能或使 NO- s GC信号途径的效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胸主动脉环 大鼠 血管内皮依赖性 舒张作用 离体血管灌流方法
下载PDF
非诺贝特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血清NO浓度的影响
12
作者 孙国举 谢秀梅 +2 位作者 刘琪 黄改荣 巫相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3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NO浓度的变化及非诺贝特干预的影响。【方法】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测定血清NO浓度,药物非诺贝特干预8周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NO浓度的变化及非诺贝特干预的影响。【方法】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测定血清NO浓度,药物非诺贝特干预8周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减退(P<0.01),血清NO浓度降低(P<0.01)。非诺贝特可改善内皮血管依赖性舒张功能[(8.09±4.30)%vs(2.51±1.30)%,P<0.01],升高血清NO浓度[(66.43±17.87)μmol/Lvs(49.12±17.81)μmol/L,P<0.01],并且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血清NO浓度正相关(r=0.741,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减退,血清NO浓度降低。非诺贝特通过增加血清NO浓度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该作用可能是贝特类调脂药防治冠心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药物疗法 诺贝特/药理学 内皮 血管 血管舒张 一氧化氮/血液
下载PDF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模型及新型血管舒张药物的作用
13
作者 冯楠 王晓良 《中国药理学会通讯》 2000年第3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血管扩张药 新药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模型 动物实验 药理
下载PDF
NF-κB-iNOS/COX-2信号通路在高糖损伤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阳创 薛莱 +2 位作者 吴阳 邱红梅 蒋青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59-2165,共7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信号通路在高糖损伤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55 mmol/L葡萄糖)孵育大鼠胸主动脉环,分别给予NF-κB抑制剂PDTC、iNOS抑制剂SMT和COX-2抑制剂...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信号通路在高糖损伤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55 mmol/L葡萄糖)孵育大鼠胸主动脉环,分别给予NF-κB抑制剂PDTC、iNOS抑制剂SMT和COX-2抑制剂美洛昔康,以累积浓度法观察乙酰胆碱(ACh)对苯肾上腺素预收缩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舒张效应,计算并比较其最大舒张效应(Emax)和产生50%Emax浓度的负对数(pD2)的变化。HE染色和电镜观察血管形态;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F-κB、iNOS和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高糖损伤血管内皮结构完整性;ACh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明显减弱,Emax和pD2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NF-κB、iNOS和COX-2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PDTC、SMT和美洛昔康均明显增强高糖损伤的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其Emax和pD2均显著升高(P<0.01)。PDTC除了改善高糖损伤血管内皮结构完整性,也下调高糖升高的NF-κB、iNOS和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结论:NF-κB-iNOS/COX-2信号通路激活参与了高糖损伤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环氧合酶2 高糖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
下载PDF
糖尿病不同时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严孙杰 张松菁 +2 位作者 杨立勇 刘新秀 林新霖 《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不同时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超,检测33 例对照组和 96 例糖代谢异常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EDF)。其中糖代谢异常者包括:糖耐量减低组30例、2型糖尿病无血管...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不同时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超,检测33 例对照组和 96 例糖代谢异常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EDF)。其中糖代谢异常者包括:糖耐量减低组30例、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 30 例和伴血管病变组36例。结果 与对照组(13. 08%±4 .90%)比较,糖耐量减低组已存在 EDF 降低(10 46%±4 54%), 糖尿病患者 EDF 则进一步降低(6 .25%±2 .95%),糖尿病血管病变组患者 EDF 最低[5. 17%±2 .11%;与无血管病变组(7 .59%±3 .29%)比较 t=3 .536, P<0 .01]。结论 在早期糖代谢紊乱即糖耐量减低和无血管病变临床证据的糖尿病患者,利用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检测,可早期发现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这种受损随糖代谢紊乱加重而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糖耐量减低 糖尿病 血管舒张功能 糖代谢异常 不同时期 结论 变化 目的
下载PDF
老年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湘瑜 赵水平 +1 位作者 高梅 周启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0-341,共2页
目的 观察老年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无创性超声法检测 1 4 5例受试者血流介导性肱动脉舒张 (FMD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和硝酸甘油介导性肱动脉舒张 (NMD ,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结果 年龄 >60岁受试者... 目的 观察老年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无创性超声法检测 1 4 5例受试者血流介导性肱动脉舒张 (FMD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和硝酸甘油介导性肱动脉舒张 (NMD ,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结果 年龄 >60岁受试者FMD较≤ 60岁者明显降低 (5 65 %± 6 1 2 % ,3 33 %± 3 72 % ,P =0 0 0 7) ;冠心病者较非冠心病者FMD(2 98%± 3 65 % ,8 37%± 6 41 % ,P <0 0 0 1和NMD(1 6 61 %± 7 2 5% ,2 2 78%±8 82 % ,P <0 0 1 )均明显降低 ,>60岁冠心病患者FMD较≤ 60岁冠心病患者降低 (1 90 %± 2 1 9% ,4 1 7%± 4 49% ,P <0 0 1 )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MD与年龄 (t=- 3 92 6,P <0 0 0 1 )呈负相关 ;在单纯冠心病者仍显示FMD与年龄成负相关 (t=- 3 2 4 9,P =0 0 0 2 )。结论 老年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 ,年龄可直接损害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即使在冠心病存在时亦然 ,加重冠心病患者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硝酸甘油 血管舒张 冠心病 年龄
下载PDF
急性高血糖对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向光大 孙淑华 +2 位作者 孙慧伶 陈志松 何玉生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负荷试验所致急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健康人(NC)、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各10例。所有对象均做OGTT,分别于0、60、120min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 目的探讨葡萄糖负荷试验所致急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健康人(NC)、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各10例。所有对象均做OGTT,分别于0、60、120min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GNT)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IGT组和T2DM组0、60、120min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明显低于NC组(P<0·05)。与0min相比,IGT组和T2DM组60min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降低,120min又回升,明显高于60min者(P<0·05)。IGT组和T2DM组在基础状态下,LDL-C、Lp(a)、FPG、HbA1c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负相关(P<0·01)。在OGTT中,这两组血糖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负相关(P<0·001)。结论高血糖快速抑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提示餐后高血糖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血管舒张 内皮依赖性 糖尿病
下载PDF
亚临床甲减与冠心病患者髓过氧化物酶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3
18
作者 姚晓璐 涂燕平 +7 位作者 曾黎峰 雷梦觉 吴小和 龚爱斌 魏伟荣 王凌玲 邬甦 艾文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90-1491,共2页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减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及冠心病无亚临床甲减患者各40例,每例均空腹抽血行血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PO检测,...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减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及冠心病无亚临床甲减患者各40例,每例均空腹抽血行血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PO检测,并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冠心病无亚临床甲减患者组相比,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TG、TC、hs-CRP、MPO均升高,NO降低(P<0.05或P<0.01)。结论亚临床甲减不但影响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而且会增加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从而可能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血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冠心病 髓过氧化物酶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
下载PDF
糖耐量受损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向光大 曹红燕 +4 位作者 戴晓婧 孙慧伶 王平 赵林双 苏东东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0-120,150,共2页
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检测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IGT组E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ID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关键词 糖耐量 肱动脉 内皮依赖性 血管舒张 舒张功能 IGT 糖尿病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脉搏波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杜孝芝 黎莉 +2 位作者 王秀荣 王媛媛 蒋桂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427-2429,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1年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脉搏波速度(PWV)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60岁)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的冠心病患者作为阿托伐他汀组,选取25例(≥60岁)从未用过调脂药物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未服用阿...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1年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脉搏波速度(PWV)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60岁)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的冠心病患者作为阿托伐他汀组,选取25例(≥60岁)从未用过调脂药物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未服用阿托伐他汀组,20例(<60岁)健康人作健康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1次/d,睡前口服,治疗1年。治疗前后用高频超声和科林VP-1000检查FMD及PWV,同时测血脂。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未服用阿托伐他汀组相比FMD(P<0.05),PWV(P<0.05)及血脂(P<0.05)均明显改善。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不仅可以调脂,还可以改善FMD及PWV,从而改善动脉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硬化 阿托伐他汀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脉搏波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