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8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非农产业结构转换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中国非农产业结构转换研究>课题组 《经济研究参考》 1999年第B2期30-35,共6页
一、我国农村非农产业结构现状与特征 (一)我国农村非农产业比重大幅上升,带动产业结构剧烈变动。 农村产业结构由过去的“三七开”转变为现在的“七三开”。1978年我国农村非农产业只占农村经济的30%,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构成中,第一、... 一、我国农村非农产业结构现状与特征 (一)我国农村非农产业比重大幅上升,带动产业结构剧烈变动。 农村产业结构由过去的“三七开”转变为现在的“七三开”。1978年我国农村非农产业只占农村经济的30%,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构成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总产值之比大致为70:19:11。1978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产业结构 农村非农产业 结构转换 我国农村 非农产业比重 农村工业 实证分析 乡镇企业 过度进入 人均纯收入
下载PDF
青海非农产业发展对农业的影响
2
作者 苏海红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3-45,共3页
一、青海农村产业结构的非农化非农产业是农村中农业以外的其它产业的总称,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乡镇企业的主体部分.其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等,但不包括乡村集体种植、养殖等农业企业.农村中非... 一、青海农村产业结构的非农化非农产业是农村中农业以外的其它产业的总称,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乡镇企业的主体部分.其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等,但不包括乡村集体种植、养殖等农业企业.农村中非农产业的发展在我省有其客观必然性.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农业技术、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水平大幅度提高,我行农业也进入崭新的阶段,每个农业劳动者供养的人口数不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为非农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一部分积累;农村经济,尤其是农村工业的发展又直接或间接地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同步发展的结果使农业积累增加,农村中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以前没有的行业应运而生,农民专业化分工成为他们奔小康的选择,由此出现了许多新的非农产业.其次,我省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非农产业 非农产业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 农业企业 农业生产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业资源 专业化分工 农村社会总产值 非农
下载PDF
劳动力转移、非农产业投入与农民收入增加 被引量:15
3
作者 马宇 许晓阳 韩存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31,共7页
以128家农户2000—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研究了农业劳动力在农村就地转移和增加非农产业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增加非农产业投入可以有效地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在加入贷款数额... 以128家农户2000—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研究了农业劳动力在农村就地转移和增加非农产业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增加非农产业投入可以有效地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在加入贷款数额、贷款期限、劳动力数量、农产品收购价格、税费负担以及户主受教育程度等控制变量之后,效果仍然显著。给我们的政策启示是,我国政府应该在条件许可的地方,鼓励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并增加对农村非农产业的资金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农民收入 非农产业
下载PDF
我国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晓霞 张广博 高淑桃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农村经济 非农产业群体 社会保障 农村劳动力 农民工 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下载PDF
东北区人口城市化对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响应类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杨青山 尹相飞 +1 位作者 梅林 祁学文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4-706,714,共4页
通过建立反映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将东北区36个地市级行政地域单元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并结合各地人口城市化水平,根据人口城市化与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作用机理,将人口城市化对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响应关系划分为五种不... 通过建立反映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将东北区36个地市级行政地域单元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并结合各地人口城市化水平,根据人口城市化与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作用机理,将人口城市化对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响应关系划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区域,以此对人口城市化与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响应关系进行评价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人口城市化 非农产业 响应类型 发展水平 人口迁移 产业结构 城市发展
下载PDF
从社会性别视角探析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 被引量:16
6
作者 邱红 许鸣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7,共4页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过程中,农村妇女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无论是转移规模还是外出务工的工资水平都低于男性。以社会性别理论为基础,从社会性别视角关注农村妇女的就业状况,分析不平等及性别歧视是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的...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过程中,农村妇女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无论是转移规模还是外出务工的工资水平都低于男性。以社会性别理论为基础,从社会性别视角关注农村妇女的就业状况,分析不平等及性别歧视是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重要障碍,建议政府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提高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促进男女两性平等,从而促进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的顺利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农村妇女 就业 非农产业
下载PDF
非农产业对农村内部收入不均等的异质性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白雪梅 段志民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9-76,共8页
已有研究在分析整体非农产业对农村内部收入不均等的影响时,忽略了非农产业的异质性。本文根据2009年CFPS数据,利用EGR法对非农产业进行划分,运用反事实的收入模拟方法,分析了高收入非农产业、低收入非农产业及总体非农产业对农村内部... 已有研究在分析整体非农产业对农村内部收入不均等的影响时,忽略了非农产业的异质性。本文根据2009年CFPS数据,利用EGR法对非农产业进行划分,运用反事实的收入模拟方法,分析了高收入非农产业、低收入非农产业及总体非农产业对农村内部收入不均等的影响。分析发现:总体非农产业和高收入非农产业拉大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而低收入非农产业有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将低收入非农产业进一步按年龄组划分后显示,若高年龄组低收入的非农居民转向传统农业,将改善农村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此外,农村居民所得收入与其土地拥有量之间呈U型关系。这些结论为我国有效地制定农业政策,引导非农产业良性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产业 收入不均等 EGR 反事实收入
下载PDF
从非农产业结构看我国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结构调整 被引量:5
8
作者 夏永祥 余其刚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15-118,共4页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农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 ,农村积淀的大量劳动力亟待转移 ,农民收入增加受阻。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本文旨在跳出农业的圈子 ,从非农产业结构的视角 ,提出我...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农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 ,农村积淀的大量劳动力亟待转移 ,农民收入增加受阻。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本文旨在跳出农业的圈子 ,从非农产业结构的视角 ,提出我国当前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调整方向 ,其中重点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偏差 ,最后对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作了理论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 结构调整 非农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偏差 中国
下载PDF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被引量:5
9
作者 夏永祥 成涛林 《经济问题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6-30,共5页
近些年,农民收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其现状不容乐观,例如增长趋缓,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城乡差距逐渐拉大等等。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提高农民收入,... 近些年,农民收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其现状不容乐观,例如增长趋缓,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城乡差距逐渐拉大等等。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提高农民收入,进而提高城市化率是今后我国“三农”工作的根本,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应切实采取措施促进实现这一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产业 大力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经济增长速度 统筹城乡发展 “三农”工作 农村劳动力 增长趋缓 城乡差距 第三产业 就业岗位 城市转移 城市化率 经济发展 热门 社会 吸纳
下载PDF
我国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探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董理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424-427,433,共5页
目前我国农村非农群体数量庞大 ,但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都缺少相应的社会保障。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向纵深推进 ,给这部分人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必然的 ,因而 ,构筑我国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就成了国家的重大... 目前我国农村非农群体数量庞大 ,但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都缺少相应的社会保障。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向纵深推进 ,给这部分人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必然的 ,因而 ,构筑我国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就成了国家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分析在我国构筑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性和障碍性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金 户籍制度 土地使用制度 用工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 农村 非农产业群体 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
下载PDF
我国工业集聚与非农产业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尹希果 梁彭勇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7年第3期51-56,共6页
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1978~2003年工业集聚与非农产业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同互动关系;(2)非农产业就业是影响我国工业集聚的重要原因。而工业... 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1978~2003年工业集聚与非农产业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同互动关系;(2)非农产业就业是影响我国工业集聚的重要原因。而工业集聚没有带动就业非农化;(3)我国地区政府的就业政策加快了非农化进程,引起了非农化过程中的工业集聚效应;(4)我国城市对工业的承受能力较弱;(5)我国的工业集聚只引起了产业产值变化,并没有过多地改变产业就业结构。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差,没有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今后的工业化战略应当更加重视就业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集聚 非农产业就业 协整检验 格兰杰因果分析
下载PDF
农户从事非农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湖南省新化县农户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扶玉枝 朱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6-11,共6页
利用湖南省新化县统计局农调队2006年对农村住户调查的数据资料,采用Logit模型从农户家庭层面分析了农户从事非农产业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农户是否从事非农产业受家庭劳动力人数、劳动力的年龄、性别以及距最近县城的距离等... 利用湖南省新化县统计局农调队2006年对农村住户调查的数据资料,采用Logit模型从农户家庭层面分析了农户从事非农产业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农户是否从事非农产业受家庭劳动力人数、劳动力的年龄、性别以及距最近县城的距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家庭劳动力的最高文化程度对是否从事非农产业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与大多数的实证研究结果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非农产业 LOGIT模型
下载PDF
陕西省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和芳芳 史向军 王冬勤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48-150,共3页
改革开放后,陕西农村现代化得以迅速发展,广大农村女性也走出了封闭与困境,同千百万农村大军一道,参与到生产劳动和经济活动中来,迅速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然而从现状看,陕西省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仍处于劣势地位。... 改革开放后,陕西农村现代化得以迅速发展,广大农村女性也走出了封闭与困境,同千百万农村大军一道,参与到生产劳动和经济活动中来,迅速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然而从现状看,陕西省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仍处于劣势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受陕西地理、人文、社会经济、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自身素质以及“从众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要加快陕西省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进程,需要政府、个人、社会团体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农村妇女 非农产业转移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非农产业的发展及组织——基于分工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韩绍凤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7-39,共3页
本文认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本质上是就业问题,就业问题实质上又是分工发展问题,并最终落实到非农产业的发展与组织上来。由于分工发展在就业上存在两难冲突,为了最大限度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本文认为在非农产业发展上需要处理好产... 本文认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本质上是就业问题,就业问题实质上又是分工发展问题,并最终落实到非农产业的发展与组织上来。由于分工发展在就业上存在两难冲突,为了最大限度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本文认为在非农产业发展上需要处理好产业升级与产业扩容的关系;在非农产业组织上通过土地永佃制实现以土地集约式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非农产业发展 分工
下载PDF
我国非农产业对城市化贡献率的实证分析——基于VAR模型和方差分解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志仪 张耀东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1-55,共5页
文章通过构建城镇化率和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的VAR模型,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实证分析非农产业对城镇化的贡献,结果发现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协整关系,第二产业对城镇化的贡献率较低并且在长期内处于小幅度波动的状态,第三产业对城... 文章通过构建城镇化率和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的VAR模型,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实证分析非农产业对城镇化的贡献,结果发现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协整关系,第二产业对城镇化的贡献率较低并且在长期内处于小幅度波动的状态,第三产业对城镇化的贡献在分析期内始终是增长的,但是增长缓慢,目前还没有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非农产业 VAR模型 方差分解 贡献率
下载PDF
东北特大城市非农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青山 刘继斌 梅林 《世界地理研究》 2004年第3期58-65,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出现的“东北现象”,对东北地区特大城市的非农业发展和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90年代以来东北特大城市非农产业发展与地区人口城市化关系和不同非农产业发展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出现的“东北现象”,对东北地区特大城市的非农业发展和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90年代以来东北特大城市非农产业发展与地区人口城市化关系和不同非农产业发展类型城市的非农产业发展与地区人口城市化关系的分析,从非农产业发展的角度找出影响人口城市化发展的原因,提出促进东北特大城市非农产业发展与地区人口城市化关系的协调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特大城市 非农产业发展 人口城市化
下载PDF
影响我国非农产业就业的三种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湛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38,共6页
我国非农产业是拉动就业的主要部分,非农产业拉动就业可以划分为三种效应:增长效应、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三种非农就业效应的分析,得出发展经济是促进就业的主要手段和改善就业结构促进就业的结论,并提出大... 我国非农产业是拉动就业的主要部分,非农产业拉动就业可以划分为三种效应:增长效应、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三种非农就业效应的分析,得出发展经济是促进就业的主要手段和改善就业结构促进就业的结论,并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产业 就业 结构效应
下载PDF
如何看待“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宁辉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34,共5页
Under the huge framework of China’s entry into WTO, by using GTAP model, the author experimentally analyses that the shift of rural residual labor forces to non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or cities and towns is vital to... Under the huge framework of China’s entry into WTO, by using GTAP model, the author experimentally analyses that the shift of rural residual labor forces to non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or cities and towns is vital to improve the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and narrow the gap both between rural areas and urban areas and between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产业 剩余劳动力 工业化 现代化
下载PDF
加快发展非农产业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宝新 王嘉忆 《调研世界》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48,共1页
河北省农民收入经过上世纪90年代中期快速增长后,1997年开始,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近几年一直处于低速徘徊的状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1.50:1左右扩大到2005年的2.62:1,又回升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如果考虑隐... 河北省农民收入经过上世纪90年代中期快速增长后,1997年开始,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近几年一直处于低速徘徊的状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1.50:1左右扩大到2005年的2.62:1,又回升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如果考虑隐眭收入、社会福利与保障等因素,这一差距更大。农民增收的形势异常严峻。因此,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缩小城乡差距,就成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收入 非农产业 持续增收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初期 90年代 增长速度
下载PDF
非农产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国华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原因的研究文献,发现缺少非农产业独自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发生作用的研究,更没有涉及到非农产业的细分产业。本文设计了非农产业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 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原因的研究文献,发现缺少非农产业独自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发生作用的研究,更没有涉及到非农产业的细分产业。本文设计了非农产业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七个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变量,并以我国1978-2008年的经验数据为依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非农产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显著,但各变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不一,影响最大的为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基于此,本文进一步从产业发展角度提出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若干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产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 影响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