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肿散结汤联合平消胶囊对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玉杰 韩兵 +1 位作者 黄浩然 刘宇彪 《医学综述》 2020年第9期1856-1859,共4页
目的分析消肿散结汤联合平消胶囊对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外科收治的12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 目的分析消肿散结汤联合平消胶囊对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外科收治的128例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4),对照组采用平消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消肿散结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6]、免疫因子[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肿块大小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5 d、30 d,对照组IL-2、IL-4、IL-6呈升高趋势,观察组IL-2、IL-4、IL-6呈下降趋势,观察组各时点IL-2、IL-4、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15 d、30 d,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先降低后升高,CRP先升高后降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CRP水平呈下降趋势,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15 d、30 d,对照组肿块大小逐渐增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先下降后升高,观察组肿块大小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呈下降趋势,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 <0. 05);上述各指标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消肿散结汤联合平消胶囊可有效抑制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控制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 消肿散结汤 平消胶囊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疏肝散结汤联合安珂微创手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煌辉 王星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2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散结汤联合安珂微创手术在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患者90例,2014年6月-2019年6月入组,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45例为对照组,行安珂微创手术,另45例为观察组,予安珂微创手术与疏肝... 目的:探讨疏肝散结汤联合安珂微创手术在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患者90例,2014年6月-2019年6月入组,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45例为对照组,行安珂微创手术,另45例为观察组,予安珂微创手术与疏肝散结汤合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另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抑制/杀伤性T淋巴细胞(CD8^(+))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诱导性T细胞(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的治疗中联合应用疏肝散结汤和安珂微创手术,效果明显,可缓解各项症状,显著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可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散结汤 安珂微创手术 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乳腺癌以及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邱春梅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3期547-549,共3页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乳腺癌以及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2例作为乳腺癌组,选择同时期我院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患者42例作为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组。全部患者均接...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乳腺癌以及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2例作为乳腺癌组,选择同时期我院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患者42例作为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组。全部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和图像特点。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与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组相比较,乳腺癌组的临床诊断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组相比较,乳腺癌组超声影像中病灶回声、病灶边界、微钙化和内部血流和RI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通过不同图像特点明确鉴别乳腺癌以及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两种疾病,诊断准确率较高,进而为随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鉴别 乳腺 哺乳期乳腺炎肿块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癌与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的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和秋艳 栗玉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3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癌与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的价值,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利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彩色...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癌与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的价值,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利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癌、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的诊断结果及效能;比较乳腺癌、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的血流分级情况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病理结果显示,100例乳腺疾病患者中,43例为乳腺癌,57例为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检出乳腺癌4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5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02%、89.47%、91.00%。乳腺癌血流分级为Ⅰ、Ⅱ、Ⅲ级的占比分别为27.91%、46.51%、25.58%,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无血流分布。乳腺癌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为直立型或者毛刺型、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低、微小钙化并呈沙粒样、腋窝淋巴结内部结构紊乱、血流分布实质样、血流阻力大;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为无规则样、边界不清、内部回声更低、未见微小钙化、腋窝淋巴结内部结构清晰、无血流分布、血流阻力较小。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癌与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的效果满意,诊断效能高,对临床治疗乳腺疾病有重要帮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哺乳期乳腺炎肿块 乳腺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乳腺癌和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田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5期85-86,共2页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乳腺癌和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拟诊为乳腺癌52例及非哺乳期炎性肿块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统计分析超声...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乳腺癌和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拟诊为乳腺癌52例及非哺乳期炎性肿块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后进行病理检查,统计分析超声检查结果及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结果乳腺癌患者彩超与病理符合率98.08%;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患者彩超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97.6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较好地鉴别乳腺癌和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临床效果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 哺乳期乳腺炎肿块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和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周春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3期233-234,共2页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以及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患者拟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案并应用后获得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62例乳腺癌患者以及65例非哺乳期炎性肿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别设为A1组(乳腺癌组)以及A2...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以及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患者拟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案并应用后获得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62例乳腺癌患者以及65例非哺乳期炎性肿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别设为A1组(乳腺癌组)以及A2组(非哺乳期炎性肿块组);就所有乳腺疾病患者于临床均拟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案展开疾病诊断,并且就诊断结果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明确各乳腺疾病患者诊断符合率。结果:对于62例乳腺癌患者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发现,2例患者患有乳腺增生结节疾病,60例患者患有乳腺癌疾病,最终符合率以及误诊率分别为96.77%以及3.23%;对于65例非哺乳期炎性肿块患者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发现,2例患者患有纤维腺瘤疾病,63例患者患有非哺乳期炎性肿块疾病,最终符合率以及误诊率分别为96.92%以及3.08%;最终发现A1组乳腺癌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率同A2组非哺乳期炎性肿块患者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乳腺癌以及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患者在接受临床诊断期间,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案的拟定与应用,利于各乳腺疾病之间的准确鉴别,从而对于乳腺癌以及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疾病的早期确诊与治疗提供依据,利于乳腺疾病患者的有效治疗以及早期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哺乳期乳腺炎肿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 符合率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癌、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的效能、血流显像分级及声像图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艳丽 翟筱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46例乳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开展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鉴别诊断乳...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46例乳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开展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癌、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的效能、血流显像分级及声像图特征。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46例乳腺疾病患者中,有20例乳腺癌,2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0.00%、80.77%及84.78%。乳腺癌、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超声声像图特征主要表现为形态呈直立型或毛刺型,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低或不均匀,有沙粒样微小钙化,腋窝淋巴结内部结构紊乱,有实质穿入性血流分布,中位血流阻力指数为0.72。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超声声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形态无规则性,边界不清或欠清,内部回声更低,无微小钙化,腋窝淋巴结内部结构清楚,无血流分布,中位血流阻力指数为0.5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鉴别诊断乳腺癌、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表现出较高的应用效能,且利用超声声像图特征能更好地进行两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哺乳期乳腺炎肿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完整解剖区段切除术联合腺体瓣整复术治疗乳腺炎性肿块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郭玮 马志强 +1 位作者 张雅婷 陈梦圆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15期10-12,共3页
目的:比较完整解剖区段切除术联合腺体瓣整复术与肿块扩大切除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炎性肿块的非哺乳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 目的:比较完整解剖区段切除术联合腺体瓣整复术与肿块扩大切除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炎性肿块的非哺乳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肿块扩大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完整解剖区段切除术联合腺体瓣整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月患者对乳房外观的满意度及术后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非常满意和一般满意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整解剖区段切除术联合腺体瓣整复术与肿块扩大切除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相比,不仅没有明显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并且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风险更小,切口术后美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肿块 完整解剖区段切除术 腺体瓣整复术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肿块型非哺乳期乳腺炎与浸润性导管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梁汝娜 王娟 +7 位作者 余珊珊 何鑫 周茹 张瑾晖 张伟 麻妙艳 周琦 姜珏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9期959-963,共5页
目的 比较肿块型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 NPM)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ncer, IDC)超声造影参数差异,探讨超声造影对肿块型NPM与乳腺ID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术后组织病理证实肿块型NPM患者17例为乳腺... 目的 比较肿块型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 NPM)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ncer, IDC)超声造影参数差异,探讨超声造影对肿块型NPM与乳腺ID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术后组织病理证实肿块型NPM患者17例为乳腺炎组,乳腺IDC患者86例为导管癌组。2组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测定峰值强度比、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比较2组年龄、病灶最大直径、病灶距乳头距离、乳腺癌家族史等临床资料及超声造影参数;绘制ROC曲线,评估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诊断乳腺IDC的效能。结果 乳腺炎组年龄[(40.80±3.50)岁]小于导管癌组[(52.40±1.40)岁](t=-3.236,P=0.002),未绝经比率(76.47%)高于导管癌组(50.00%)(χ^(2)=4.009,P=0.045)、病灶距乳头距离[(1.38±1.09)cm]短于导管癌组[(2.48±1.77)cm](t=-2.415,P=0.017),乳腺癌家族史、乳头溢液比率及病灶最大直径与导管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炎组峰值强度比[177.02(51.13,262.05)%]低于导管癌组[300.89(39.55,765.99)%](Z=-2.347,P=0.019),平均渡越时间[21.24(15.35,31.89)s]长于导管癌组[17.96(13.91,23.72)s](Z=-2.217,P=0.027),上升时间、达峰时间与导管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峰值强度比、平均渡越时间分别以274.06%、19.81 s为最佳截断值,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乳腺IDC的AUC分别为0.700(95%CI:0.557~0.842,P=0.019)、0.601(95%CI:0.442~0.760,P=0.023)、0.817(95%CI:0.728~0.887,P=0.016),灵敏度分别为58.0%、63.9%、94.2%,特异度分别为81.2%、56.3%、56.2%;二者联合检查诊断乳腺IDC的AUC大于单独检查(Z=1.970,P=0.048;Z=2.421,P=0.016)。结论肿块型NPM超声造影峰值强度比低于乳腺IDC、平均渡越时间长于乳腺IDC,二者联合检查对乳腺IDC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块哺乳期乳腺炎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超声造影 峰值强度比 平均渡越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