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均质气藏井间地层压力计算方法及应用
1
作者 田敏 刘海锋 +3 位作者 伍勇 何磊 王硕亮 田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1-99,共9页
中国陆相沉积气藏储层普遍存在非均质性,常规地层压力计算方法具有很大局限性,难以准确评价井间地层压力。本文以均质地层中的点源解为基础,采用边界元思想,建立了一种可用于非均质气藏井间地层压力计算的半解析方法。基本思想是将非均... 中国陆相沉积气藏储层普遍存在非均质性,常规地层压力计算方法具有很大局限性,难以准确评价井间地层压力。本文以均质地层中的点源解为基础,采用边界元思想,建立了一种可用于非均质气藏井间地层压力计算的半解析方法。基本思想是将非均质储层进行分块处理,分别建立单个均质区域的压力方程,通过各区交界面处的压力和流量连续条件,将各区压力方程耦合求解,并将求解结果回代至单个区域的压力方程,从而计算地层中任意一点的压力。建立了理论模型,对所提出的井间地层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了数值验证,并将其应用于长庆靖边气田某区块。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非均质气藏井间地层压力半解析计算方法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相吻合,仅在早期和井筒附近存在微小差异;半解析方法能很好地预测实际气藏中单井及井间的地层压力变化,与实测数据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 井间地层压力 非均质 半解析 源函数
下载PDF
非均质油藏层间干扰室内实验优化
2
作者 王杰 黎鸿屿 +2 位作者 吕栋梁 钱川川 周群茂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9-204,共6页
多层非均质油藏在合注合采开发时,受储集层岩性、物性、地层压力、流体性质等因素影响,层与层之间相互干扰。早期开展的并联驱替室内实验,无法有效地模拟油藏多层合采时各层间的流体交换,且所定义的干扰系数的物理内涵与注水开发渗流过... 多层非均质油藏在合注合采开发时,受储集层岩性、物性、地层压力、流体性质等因素影响,层与层之间相互干扰。早期开展的并联驱替室内实验,无法有效地模拟油藏多层合采时各层间的流体交换,且所定义的干扰系数的物理内涵与注水开发渗流过程不符。为此,建立串并联组合驱替实验模型,模拟储集层层内岩性的变化。通过研究串并联驱替实验下不同渗透率岩心的产油量、含水率以及采收率,对干扰系数进行验证和再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层间干扰的实质是不同储集层渗流阻力随着时间的变化,导致储集层流量分配发生改变;储集层非均质性是多层合采过程中形成优势渗流通道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层间干扰相关实验设计和非均质油藏合理高效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层间干扰 干扰系数 驱替实验 并联 串联 岩心
下载PDF
层间非均质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力学性质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叶瑞杰 蒋宇静 +2 位作者 张瑞琪 公彬 张博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2-29,共8页
为探究含天然气水合物夹层的砂岩储层的力学性质及剪切破坏机理,采用离散元法制备含天然气水合物夹层的砂岩储层试样,进行了一系列双轴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天然气水合物夹层的饱和度低于15%,且夹层厚度小于1/5时,砂岩储层整体强... 为探究含天然气水合物夹层的砂岩储层的力学性质及剪切破坏机理,采用离散元法制备含天然气水合物夹层的砂岩储层试样,进行了一系列双轴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天然气水合物夹层的饱和度低于15%,且夹层厚度小于1/5时,砂岩储层整体强度降低;当水合物夹层的饱和度超过35%,含水合物夹层厚度超过1/2时,水合物夹层才能增强整个试样的强度。含水合物夹层的失效形式与上覆层和下伏层的失效形式不同,含水合物夹层的破坏主要归因于水合物颗粒与周围颗粒的胶结作用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含水合物夹层 层间非均质 数值模拟 力学性 失效模式
下载PDF
低渗透平面非均质油藏注采井布井方式对CO_(2)驱开发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李政 吕文峰 +3 位作者 王宏志 李敏 陈天戈 郑自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149-157,共9页
中国陆相沉积低渗透油藏在平面上因受到不同沉积微相分布的影响,储层有效厚度、渗透率平面非均质性较强,实施CO_(2)驱的效果受注采井平面相对位置的影响较大。为探索合理的布井方式,改善开发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大庆榆树林油田某注... 中国陆相沉积低渗透油藏在平面上因受到不同沉积微相分布的影响,储层有效厚度、渗透率平面非均质性较强,实施CO_(2)驱的效果受注采井平面相对位置的影响较大。为探索合理的布井方式,改善开发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大庆榆树林油田某注CO_(2)试验区的典型地质油藏参数和注采参数为依据建立理论模型,得到了不同平面非均质性、不同注采井布井方式下的CO_(2)驱开发规律。结果表明:CO_(2)驱注采井布井方式为“高渗注低渗采”和“厚注薄采”时的整体开发效果优于“低渗注高渗采”和“薄注厚采”;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越强,不同布井方式下的开发效果差异越明显。研究成果可为低渗透平面非均质油藏CO_(2)驱注采井位的优化设计与调整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低渗透油藏 平面非均质 布井方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南部致密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对成藏的制约
5
作者 崔明明 李进步 +1 位作者 李莹 李义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14-230,共17页
致密砂岩气藏是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其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影响了致密气成藏和甜点区优选,进而制约了气田高效开发。为进一步揭示储层非均质性成因及对致密气成藏的影响,选取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南部山1段和盒8段致密储层为... 致密砂岩气藏是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其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影响了致密气成藏和甜点区优选,进而制约了气田高效开发。为进一步揭示储层非均质性成因及对致密气成藏的影响,选取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南部山1段和盒8段致密储层为例,通过岩芯观察、扫描电镜、薄片鉴定、生产和测井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储层非均质特征,探讨沉积作用和微观孔隙演化对非均质性和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非均质性多表现为层内粒度的垂向韵律性、夹层的不均匀分布、渗透率的平面分布差异等;储层非均质性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影响,沉积作用控制了水动力条件、砂体展布、厚度和砂体构型,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受岩矿组构和孔隙演化影响;不同厚度和构型的复合砂体,多样的矿物组分、孔隙结构,致密气的选择性充注,共同造成了苏里格地区致密储层的非均质性及含气性差异。复合砂体的高孔渗部位是致密气开采的甜点区,但是在优选有利区时不应只关注这些厚层的高孔渗砂体,也应关注规模小、非均质性稍强的透镜状砂体,需要充分考虑到储层非均质性对致密气成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非均质 砂体构型 复合砂体 有利区优选
下载PDF
厦门湾砂质潮间带海底地下水排泄的非均质性研究
6
作者 王志秀 郝奇琛 +2 位作者 李亚松 刘春雷 张媛静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以厦门岛南岸砂质海岸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潮间带渗出面处地下水盐度、近岸海水盐度,并分析潮间带盐度空间分布规律,以探究厦门湾海底地下水排泄(SGD)的非均质性。结果显示:1)潮间带地下水、海水盐度变化可以间接指示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 以厦门岛南岸砂质海岸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潮间带渗出面处地下水盐度、近岸海水盐度,并分析潮间带盐度空间分布规律,以探究厦门湾海底地下水排泄(SGD)的非均质性。结果显示:1)潮间带地下水、海水盐度变化可以间接指示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SFGD)。2)垂直于海岸线方向,由内陆向海洋地下水盐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沿海岸线方向,整个潮滩地下水盐度分布不均匀,差异性较大,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3)通过对潮间带中部最低盐度区域进行加密监测,圈定了厦门湾潮间带高渗透天窗范围,推测高渗透天窗对SFGD影响较大。4)通过对典型剖面地下水、近岸海水盐度动态监测,发现潮汐对潮间带SFGD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湾 海岸带 渗出面 地下水盐度 海底地下水排泄 非均质
下载PDF
非均质黏土地基单桩基础水平极限承载力研究
7
作者 高松林 安晨 +3 位作者 刘畅 齐博 王春波 马佳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5-191,共7页
为减少海上风机长期受到风浪流等水平荷载的影响,利用ABAQUS软件建立非均质黏土单桩基础极限承载力有限元模型,利用温度作为虚拟变量以反映非均质黏性土抗剪强度随深度变化的关系,采用生死单元法进行地应力平衡,并比较有限元得到的水平... 为减少海上风机长期受到风浪流等水平荷载的影响,利用ABAQUS软件建立非均质黏土单桩基础极限承载力有限元模型,利用温度作为虚拟变量以反映非均质黏性土抗剪强度随深度变化的关系,采用生死单元法进行地应力平衡,并比较有限元得到的水平荷载下单桩基础承载力变化结果与离心机试验结果,以验证其准确性。结合刚性桩与刚柔性桩水平极限荷载下土体失效模式,分析不同长径比、土体弹性模量系数、桩土摩擦因数等参数对单桩基础水平极限承载力影响。结果表明:桩体预埋深度增加后,桩体从刚性桩向刚柔性桩转变,土体破坏模式从楔形、旋转破坏转变为楔形、满流和旋转破坏。土体弹性模量系数对单桩基础水平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小,长径比和桩土摩擦系数对单桩基础水平极限承载力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黏土 单桩基础 水平极限承载力 海上风机 有限元模型
原文传递
牛东地区砂砾岩储层测井层内非均质性评价
8
作者 周军 边会媛 +3 位作者 陈文安 张迪 刘国良 王飞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1期142-150,共9页
牛东地区砂砾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等特征,储层结构复杂,非均质性较强,常规测井对储层类型划分困难,影响了储层评价精度。岩心孔渗、薄片分析、X衍射等测试资料表明,牛东地区砂砾岩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且根据毛管压力形态可将储层分... 牛东地区砂砾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等特征,储层结构复杂,非均质性较强,常规测井对储层类型划分困难,影响了储层评价精度。岩心孔渗、薄片分析、X衍射等测试资料表明,牛东地区砂砾岩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且根据毛管压力形态可将储层分为3个类别。本次研究利用电成像测井资料对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进行评价:首先对电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得到储层孔隙度谱,再对随深度变化的孔隙度谱进行研究,分别计算不同深度上孔隙度谱的均值、方差、洛伦兹系数和集中程度函数;根据综合概率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得到储层非均质性综合指数,据此对储层进行划分,并建立储层非均质性的评价标准。应用该方法得到的研究结果与压汞实验结果一致,说明利用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评价储层非均质性,可丰富现有的储层非均质性评价方法,为储层的精细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成像测井 非均质性评价 压汞曲线 洛伦兹系数 储层分类
下载PDF
考虑土体非均质性和孔隙水压力耦合作用的地下连续墙槽壁稳定性研究
9
作者 黄阜 纪恒博 +2 位作者 王子钦 潘秋景 凌同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39-548,共10页
针对非均质和富水地层中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诱发槽壁坍塌失稳的发生机理和破坏模式研究尚不透彻这一现状,利用空间离散技术构建了地下连续墙槽壁极限状态下的三维离散型破坏机制。基于该破坏机制和极限分析上限定理,通过将土体非均质特... 针对非均质和富水地层中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诱发槽壁坍塌失稳的发生机理和破坏模式研究尚不透彻这一现状,利用空间离散技术构建了地下连续墙槽壁极限状态下的三维离散型破坏机制。基于该破坏机制和极限分析上限定理,通过将土体非均质特性和孔隙水压力引入内外能耗功率计算获得了极限状态下槽壁的安全系数目标函数。利用非线性规划算法对该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计算,得到了地下连续墙槽壁安全系数的最优上限解。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将计算得到的槽壁安全系数分别与已有计算结果以及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安全系数与已有计算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考虑土体非均质特性和孔隙水压力的耦合作用对地下连续墙槽壁的安全系数进行了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孔隙水压力和土体非均质性对地下连续墙槽壁安全系数有较大影响,地下连续墙槽壁安全系数随地下水位高度Hw的升高和黏聚力非均质系数kc的增大而减小,随重度非均质系数kg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连续墙 非均质特性 孔隙水压力 上限分析 安全系数
原文传递
非均质物理双摆的混沌特性研究
10
作者 孔令辉 刘丁杨 蹇开林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06-118,共13页
为了解决工程实际中材料质量不均匀分布对双摆系统运动的影响,在均质物理双摆模型的基础上,将摆的质心位置和摆的转动惯量提取为变量,建立非均质双摆模型。将非均质双摆系统由Hamilton系统近似为拟Hamilton系统,运用双自由度的Melnikov... 为了解决工程实际中材料质量不均匀分布对双摆系统运动的影响,在均质物理双摆模型的基础上,将摆的质心位置和摆的转动惯量提取为变量,建立非均质双摆模型。将非均质双摆系统由Hamilton系统近似为拟Hamilton系统,运用双自由度的Melnikov法,得到拟Hamilton系统存在Smale马蹄意义下混沌的能量阈值,以此作为Hamilton系统的混沌条件。利用最大Lyapunov指数图、分岔图、Poincaré截面图等数值方法验证混沌条件的正确性,并详细分析了各参数对系统运动状态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非均质双摆的混沌阈值有较高复杂性,而且摆长、摆重、第一摆的质心位置同时影响着系统的能量与混沌阈值,解释了质心位置和转动惯量等参数发生变化时,系统在混沌和拟周期之间交替变换的原因。进一步研究了参数取值与Melnikov法适用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值仿真分类讨论了Melnikov法不适用时的参数取值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物理双摆 混沌 拟周期 Melnikov法
下载PDF
南海北部涠洲A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对注气开发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程宝庆 祝永甜 +3 位作者 张贺举 陈增裕 高云龙 杨坚 《化工管理》 2024年第3期143-146,共4页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田注气开发的影响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因素。文章对涠洲A油田S井区涠四段三套砂体储层非均质性进行评价,并结合岩心驱油实验以及生产动态得出,层间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均对注气开发效果存在较大影响。...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田注气开发的影响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因素。文章对涠洲A油田S井区涠四段三套砂体储层非均质性进行评价,并结合岩心驱油实验以及生产动态得出,层间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均对注气开发效果存在较大影响。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较强时,注气井吸气不均匀,注气效果较差;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时,注入气沿高渗通道驱替原油,导致在高渗通道上的生产井气油比上升较快,注气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 注气 生产动态 高渗通道
下载PDF
层间非均质性注水堵塞规律实验研究
12
作者 邓聪 唐洪明 +1 位作者 杨琥林 彭向南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8-20,共3页
为研究油藏注水开发因层间非均质性所引起的堵塞规律,利用人造岩心模拟地下实际储层,结合油田生产实际,通过驱替不同水质的注入水驱替实验,研究了不同水质注水开发时在具有一定层间非均质性的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的渗透率在经过... 为研究油藏注水开发因层间非均质性所引起的堵塞规律,利用人造岩心模拟地下实际储层,结合油田生产实际,通过驱替不同水质的注入水驱替实验,研究了不同水质注水开发时在具有一定层间非均质性的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的渗透率在经过不同水质的注水开发后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该研究对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强的油田的注水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渗透率 层间非均质
下载PDF
鹤峰地区中上二叠统海相页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以HD1井为例
13
作者 姜生玲 彭传圣 +4 位作者 周庆华 张立原 胡晓兰 洪克岩 朱亮亮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2024年第1期71-80,共10页
以鹤峰地区参数井HD1井为例,通过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全岩矿物X衍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温吸附以及现场解吸等实验分析,对湘鄂西褶冲带鹤峰地区中上二叠统孤峰组—大隆组海相页岩的非均质性展开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中上二叠统孤... 以鹤峰地区参数井HD1井为例,通过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全岩矿物X衍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温吸附以及现场解吸等实验分析,对湘鄂西褶冲带鹤峰地区中上二叠统孤峰组—大隆组海相页岩的非均质性展开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中上二叠统孤峰组—大隆组海相页岩主要发育硅质、混合质、钙质和黏土质4类页岩岩相。受岩石相控制,不同岩相的宏观构造裂缝线密度差异较大,且发育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微观孔缝结构。位于孤峰组和大隆组下部的硅质页岩相有机碳含量高,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渗透率参数指标极差、突进系数和变异系数显示大隆组混合质页岩相和钙质页岩相的层内非均质性较弱,硅质页岩相的层内非均质性强;下窑组和孤峰组不同类型岩相均表现出较强的层内非均质性特征。孤峰组—大隆组页岩生气能力和储集能力的非均质性致使不同类型岩相含气性亦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总体上,有机碳含量高,脆性矿物、宏观裂缝、微观有机孔及矿物内部微裂隙较发育,储集物性好、解吸气含量高的层段均位于孤峰组和大隆组下部的硅质页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 岩石相 非均质 HD1井 中上二叠统 鹤峰地区
下载PDF
非均质致密储层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扩展模拟
14
作者 陈峥嵘 齐宇 +6 位作者 韩磊 房茂军 王波 谢昕 孙乐 李昊 樊伟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期53-60,共8页
针对非均质致密储层水平井分段压裂时裂缝的扩展延伸导致不同压裂缝簇产量差异大的问题,在考虑压裂液排量、黏度和地应力特征的情况下,开展非均质致密储层真三轴水力压裂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非均质岩石水平井分段压裂多裂缝扩展规... 针对非均质致密储层水平井分段压裂时裂缝的扩展延伸导致不同压裂缝簇产量差异大的问题,在考虑压裂液排量、黏度和地应力特征的情况下,开展非均质致密储层真三轴水力压裂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非均质岩石水平井分段压裂多裂缝扩展规律。结果表明:非均质性强的致密储层在水平井分段压裂时会产生不均一的裂缝形态,低两向水平应力差会强化储层非均质对裂缝形态差异性的影响,压裂液黏度对非均质储层改造时裂缝的形态影响相对较小,高弹性模量区域裂缝扩展相对更充分;数值模拟则证实储层非均质性会增加应力干扰的影响程度,通过改变弹性模量、压裂液排量等压裂参数均可以实现裂缝扩展的起裂扩展调控,因此对于非均质性较强的储层而言,有必要通过限流法或者暂堵等其他工艺手段进行水平井分段压裂施工,其中限流法可以保证不同位置的裂缝可以均衡进液,实现段内裂缝的同步和充分扩展,暂堵压裂则可以实现储层的充分打碎。研究成果有助于指导不同改造思路下的水平井压裂工艺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水平井 非均质 裂缝扩展 扩展有限元
下载PDF
东营凹陷低渗透岩性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
15
作者 王春伟 韩淑乔 +5 位作者 杜焕福 杨勇 孙鑫 董佑桓 刘继水 边旭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中国低渗油藏潜力巨大,受控于地下储层特性及开发技术水平,目前采出程度偏低。以东营凹陷H67块沙二段的低渗透岩性油藏为例,运用地震、测井、岩芯、分析化验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描述了其对注水开发... 中国低渗油藏潜力巨大,受控于地下储层特性及开发技术水平,目前采出程度偏低。以东营凹陷H67块沙二段的低渗透岩性油藏为例,运用地震、测井、岩芯、分析化验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描述了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阐明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低渗透油藏储层孔喉半径小,平面与层内非均质性强,主要体现在稳定展布的夹层及韵律砂层渗透性相差大,平面上砂体及物性展布有明显的方向性;受控于储层非均质性,低渗透岩性油藏注水开发中存在地层能量不足、单井日液量低及平面水驱不均衡等特点,水驱后剩余油储量丰度依然较大,剩余油主要富集在层内及平面储层厚度大、物性差的区域。以上成果及认识对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岩性油藏 储层非均质 注水开发 剩余油 东营凹陷
下载PDF
非均质结构含量对煤岩组合体强度及破坏特征的影响
16
作者 郭军鹏 刘文博 张鹏鹏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6-20,共5页
为研究非均质结构含量对煤岩组合体强度及破坏演化特征的影响,基于离散元软件,建立了不同非均质结构含量的煤岩组合体模型,考虑非均质结构含量为10%、30%、50%、70%和90%这5种方案,对煤岩组合体的强度特征、裂纹发育扩展过程进行了研究... 为研究非均质结构含量对煤岩组合体强度及破坏演化特征的影响,基于离散元软件,建立了不同非均质结构含量的煤岩组合体模型,考虑非均质结构含量为10%、30%、50%、70%和90%这5种方案,对煤岩组合体的强度特征、裂纹发育扩展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非均质结构含量的增加,煤岩组合体强度参数整体呈下降趋势,煤岩组合体声发射平静期范围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声发射骤增期呈上升趋势;非均质结构与煤岩颗粒的属性差异导致了局部应力集中;非均质结构含量变化决定了试样强度特征和最终破坏模式,随非均质结构含量增加,煤岩和非均质结构中的主要承载结构由煤岩转变为非均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结构 煤岩组合体 力学特性 裂纹扩展 离散元
原文传递
渝西区块深层页岩非均质性特征研究
17
作者 罗彤彤 蒋琳 陈维铭 《矿产勘查》 2024年第4期518-525,共8页
为充分了解渝西区块深层页岩的非均质性特征,本文研究以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首先从岩相非均质性和储层宏观参数非均质性角度出发,开展渝西区块深层页岩宏观非均质性特征分析,从纹层非均质性、矿物组成非均质性、孔隙非均质性等角度出... 为充分了解渝西区块深层页岩的非均质性特征,本文研究以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首先从岩相非均质性和储层宏观参数非均质性角度出发,开展渝西区块深层页岩宏观非均质性特征分析,从纹层非均质性、矿物组成非均质性、孔隙非均质性等角度出发,开展渝西区块深层页岩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分析,最后开展储集层参数对比分析工作。研究表明:渝西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从纵向上,随着层位自上而下,五峰组—龙一11小层储层品质最佳,对渝西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进行横向分析发现,对于储层参数而言,其与构造类型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小,其主要与构造所处的位置有关;对于该区块深层页岩而言,脆性矿物的含量高于周边其他区块,深层页岩的含气量相对较高。本研究可以为充分了解渝西区块深层页岩非均质性特征以及推动深层页岩气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 非均质 特征研究 渝西区块 五峰组—龙马溪组
下载PDF
双水平井开发非均质地热储层的热-水动力研究
18
作者 白名宏 马秀英 +2 位作者 孙景博 毕馨予 徐加祥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84-186,共3页
地热资源是双碳背景下潜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本研究针对孔隙型地热储层建立了一种井筒-热储中热-水动力耦合模拟的双水平井开发模型。该模型将热储在纵向上划分为渗透率和孔隙度不同的三个小层,每层中的渗透率在对应范围内随机分布,并... 地热资源是双碳背景下潜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本研究针对孔隙型地热储层建立了一种井筒-热储中热-水动力耦合模拟的双水平井开发模型。该模型将热储在纵向上划分为渗透率和孔隙度不同的三个小层,每层中的渗透率在对应范围内随机分布,并采用多物理场耦合的方式模拟工作流体的渗流换热过程。结果表明:增大注采水平井之间的间距均不利于采出井温度的保持,模拟条件下注采井在平行和垂直于井筒方向的最优间距分别为1000m和400m;在高渗透层和低渗透层分别布置注入井和采出井可以提高热储整体的开发比例,但是采出井筒温度下降较快,反之采出井筒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高温,但是热储整体开发比例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开发 双水平井 非均质 热-水动力耦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非均质性控制的岩体裂隙溶蚀机制研究综述
19
作者 雷云超 《山西建筑》 2024年第6期83-86,共4页
岩体裂隙作为自然界中渗流-溶蚀过程的介质之一,是自然演变过程中化学风化作用的重要载体。目前学界认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均质、各向同性条件下的裂隙溶蚀研究中,并不能适用于由裂隙非均质性、各向异性等影响下的溶蚀演化。近四十年... 岩体裂隙作为自然界中渗流-溶蚀过程的介质之一,是自然演变过程中化学风化作用的重要载体。目前学界认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均质、各向同性条件下的裂隙溶蚀研究中,并不能适用于由裂隙非均质性、各向异性等影响下的溶蚀演化。近四十年,限于真实岩石、岩体裂隙的复杂结构以及渗流-溶蚀过程的微观机制影响,许多非均质性参数对裂隙溶蚀特征的影响仍未取得清楚认知。因此,针对岩体裂隙几何特征非均质性、矿物分布非均质性和裂隙溶蚀模式及判别准则状三方面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探讨了非均质性对自然裂隙溶蚀演化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分析了岩体裂隙溶蚀今后的研究趋势,并做出了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裂隙 溶蚀机制 非均质
下载PDF
煤堆非均质分布及其自热研究
20
作者 李坤 林琦 杨红阳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1期128-132,共5页
为了掌握煤堆内的非均质分布状态以及非均质煤堆的自热过程,利用颗粒动力学原理提出了基于颗粒下落堆积演化规律的堆体数值重构方法,研究了不同倾倒高度和颗粒粒径下所形成堆体的内部空隙分布情况,将所得空隙分布变化规律及与空隙关联... 为了掌握煤堆内的非均质分布状态以及非均质煤堆的自热过程,利用颗粒动力学原理提出了基于颗粒下落堆积演化规律的堆体数值重构方法,研究了不同倾倒高度和颗粒粒径下所形成堆体的内部空隙分布情况,将所得空隙分布变化规律及与空隙关联的变量编成自定义函数、进行非均质煤自热模拟,分析非均质煤堆内部温度场、压力场、组分浓度场的变化。结果表明,空隙率随堆体内部垂直方向距离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而在内部相同高度的水平方向上空隙分布近乎均匀;0.55~0.95 m的倾倒高度大小变化以及1.1~1.9 cm的粒径粗细变化对堆体内部空隙率影响较小;非均质煤自燃中,高温区域逐渐缩小成靠近迎风侧、背风侧与底部接触的两个温度极高、对煤堆安全威胁最大的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落堆积 空隙分布 非均质 自定义函数 煤自热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