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先后应用顺序不同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比较
1
作者 郑晖 赵晓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5期14-16,共3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先后应用顺序不同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41例(72眼)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先后应用顺序不同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41例(72眼)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顺序1组21例(33眼),顺序2组20例(39眼)。顺序1组采用连续3次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治疗后进行PRP,顺序2组完成PRP后连续3次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治疗。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结果:治疗后3、6、9、12个月,两组BCVA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6、9、12个月,顺序1组BCVA低于顺序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9、12个月,两组CMT逐渐降低,且治疗后6、9、12个月,顺序1组CMT低于顺序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PRP先后应用顺序不同均能有效治疗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是先应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后行PRP治疗的BCVA更低,视力改善更佳,CMT下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玻璃体腔注射
下载PDF
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牟林 张殷建 +3 位作者 董志国 吴佳俊 苏晓明 吴晓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究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收治的73例NPD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 目的探究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收治的73例NPD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中药组给予和营清脉饮和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评分(DRSS)、黄斑中心凹厚度、最佳矫正视力、视敏度、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安全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中药组有效率为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P<0.01)。治疗后中药组DR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最佳矫正视力、视敏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能够改善NPDR患者的眼底症状,缓解黄斑水肿,提高视敏度,有助于促进视力恢复,并且能降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营清脉饮 羟苯磺酸钙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的Meta分析
3
作者 周金禧 竹燕杰 罗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1-6,2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Pub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4月),纳入复方血栓...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Pub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4月),纳入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NPDR的随机对照研究。2位分析员独立筛选、阅读、提取文献资料并评价相关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条文献,包括104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RR=1.27,95%CI(1.18,1.36),P<0.00001],减轻黄斑水肿[MD=-26.27,95%CI(-35.72,-16.83),P<0.00001],改善患者眼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MDPSV=1.10,95%CI(0.82,1.39),P<0.00001;MDEDV=0.73,95%CI(0.60,0.86),P<0.00001;MDRI=-0.02,95%CI(-0.03,-0.01),P<0.00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可显著提高NPDR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黄斑水肿、改善眼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但对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血栓通胶囊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王梦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57-0060,共4页
评价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施行羟苯磺酸钙治疗影响。方法 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为时间界限,从中选取NPDR患者89例为测试对象,随机法选取44例患者为研究组,45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基础控血糖用药,研究组采取... 评价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施行羟苯磺酸钙治疗影响。方法 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为时间界限,从中选取NPDR患者89例为测试对象,随机法选取44例患者为研究组,45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基础控血糖用药,研究组采取羟苯磺酸钙用药。评价两种治疗措施对疾病的积极影响。结果 研究组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患者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水可知,用药后研究组该项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较(P<0.05)。根据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结果可知,用药后研究组其变化水平优势更显着(P<0.05)。根据患者眼部指标结果比较显示,研究组各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优势更显着(P<0.05)。结论 NPDR患者服用羟苯磺酸钙有助于恢复视力功能,抑制病情发展,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苯磺酸钙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治疗效果 视力
原文传递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规律及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5
作者 边云 田风胜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6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将260例NPDR患者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诊断标准进行分期,轻度124例、中度7... 目的:探讨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将260例NPDR患者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诊断标准进行分期,轻度124例、中度77例、重度59例。对患者进行证型统计、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并对其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60例NPDR患者中证属肝肾阴虚痰瘀湿阻证者147例,所占比例最大;肝郁阴虚血热妄行证94例;阴阳两虚脉络失和证19例,所占比例最小。NPDR患者中眼底病变以轻度患者最多,中度次之,重度患者最少。轻中度NPDR以肝肾阴虚痰瘀湿阻证为主,重度NPDR以肝肾阴虚痰瘀湿阻证及肝郁阴虚血热妄行证为主。病程小于5年及5~10年者以肝肾阴虚痰瘀湿阻证为主,病程大于10年者以肝肾阴虚痰瘀湿阻证及肝郁阴虚血热妄行证为主。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CRP的水平在轻、中、重度NPDR患者中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PDR患者中肝肾阴虚痰瘀湿阻证是其主要证型。随着病变进展、病程延长,中医证型出现由肝肾阴虚痰瘀湿阻证、肝郁阴虚血热妄行证向阴阳两虚脉络失和证的过渡。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CRP与DR的分期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中医证型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贞莲明目胶囊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的影响
6
作者 边云 田风胜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8期37-41,共5页
目的:观察贞莲明目胶囊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 目的:观察贞莲明目胶囊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90例NPDR患者,随机分为羟苯磺酸钙治疗组(对照组)、贞莲明目胶囊治疗组(试验1组)、羟苯磺酸钙联合贞莲明目胶囊治疗组(试验2组),每组30例。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贞莲明目胶囊、羟苯磺酸钙分散片联合贞莲明目胶囊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IL-6、IL-1β、TNF-α、CRP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1组总有效率与试验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三组IL-6、IL-1β、TNF-α、CRP水平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能进一步改善IL-6、IL-1β、TNF-α,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试验1组比较,试验2组IL-6、IL-1β、TNF-α、CRP水平均降低。结论:贞莲明目胶囊治疗NPDR效果显著,优于羟苯磺酸钙治疗;贞莲明目胶囊能够明显改善NPDR患者的IL-6、IL-1β、TNF-α水平,二者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NPDR患者的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羟苯磺酸钙 贞莲明目胶囊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贞莲明目胶囊治疗肝肾阴虚痰瘀湿阻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边云 田风胜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1期51-55,共5页
目的:观察贞莲明目胶囊对肝肾阴虚痰瘀湿阻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90例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痰瘀湿阻型的NPDR患者,随... 目的:观察贞莲明目胶囊对肝肾阴虚痰瘀湿阻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90例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痰瘀湿阻型的NPD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各组30例。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贞莲明目胶囊、羟苯磺酸钙分散片联合贞莲明目胶囊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视野灰度值、眼底积分、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均能显著降低视野灰度值、眼底积分、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进行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能进一步降低视野灰度值、眼底积分、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1组与试验2组眼底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视野灰度值、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试验1组与试验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贞莲明目胶囊治疗肝肾阴虚痰瘀湿阻型NPDP变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应用羟苯磺酸钙,能够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眼底积分,降低视野灰度值、血管瘤体积、出血斑面积、黄斑厚度,延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羟苯磺酸钙 贞莲明目胶囊 中医证候
下载PDF
自拟活血化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鹿麓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8期41-43,89,共4页
目的:探究自拟活血化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在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 目的:探究自拟活血化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在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口服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化瘀通络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视网膜血流动力、血管内皮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阻力指数(RI)、视网膜中央静脉回流速度(CR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促血管因子生成素-2 (Ang-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自拟活血化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视网膜血流动力,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活血化瘀通络汤 羟苯磺酸钙 中医证候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成像应用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的临床筛查 被引量:3
9
作者 唐淼 李淑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成像(OCTA)应用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30例NPDR患者(NPDR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OCTA检查,对其黄斑中心凹无...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成像(OCTA)应用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30例NPDR患者(NPDR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OCTA检查,对其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面积、周长、圆度变化以及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和视盘盘周放射状毛细血管层(RPC)上侧、下侧、鼻侧、颞侧4个象限的血流密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NPDR组患者黄斑区SCP和视盘RPC 4个象限的血流密度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43.68±3.03vs.46.98±3.04、42.79±3.17vs.50.45±2.25、43.21±2.67vs.47.44±2.42、44.21±3.22vs.51.72±5.32、46.43±3.54vs.53.02±2.62、45.97±3.67vs.52.53±2.82、44.63±2.73vs.48.19±3.67、41.73±3.15vs.45.12±3.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PDR组患者FAZ面积和周长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大[(0.50±0.06vs.0.43±0.47)mm2、(3.10±0.21vs.2.87±0.22)mm],圆度较对照组明显变小[(0.63±0.05vs.0.67±0.05)%],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OCTA可检测出NPDR的早期视网膜微结构改变,可作为NPDR的辅助筛查,为早期诊治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成像(OCTA)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 视盘旁放射状毛细血管网(RPC) 中心凹无血管区(FAZ)
下载PDF
益肾活血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总结
10
作者 侯小玉 接传红 +4 位作者 王建伟 刘自强 邓宇 李媛媛 蔡文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0期1578-1588,共11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方法评价益肾活血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总结其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WF、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SinoMed、Embase中英文医学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中医药... 目的:运用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方法评价益肾活血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总结其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WF、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SinoMed、Embase中英文医学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NPDR的文献。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后,使用SPSS Modeler 18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然后使用Cytoscape制作复杂网络图。结果:共纳入20项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肾活血法单用或联合西药治疗在提高NPDR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RR=1.21,95%CI(1.16,1.27),P<0.00001]、中医症候疗效[RR=1.28,95%CI(1.18,1.39),P<0.00001]、视力[MD=0.11,95%CI(0.05,0.17),P=0.0001]、HDL-C[MD=0.14,95%CI(0.03,0.25),P=0.02];减少眼底血管瘤个数[MD=−3.51,95%CI(−5.73,−1.28),P=0.002]、出血斑面积[MD=−0.70,95%CI(−0.95,−0.46),P<0.00001];降低CMT[MD=−35.31,95%CI(−55.47,−15.14),P=0.0006]、FBG[MD=−0.39,95%CI(−0.72,−0.05),P=0.02]、LDL-C[MD=−0.36,95%CI(−0.64,−0.08),P=0.01]、全血高切黏度[MD=−0.43,95%CI(−0.75,−0.12),P=0.006]、血浆黏度[MD=−0.36,95%CI(−0.67,−0.06),P=0.02]和纤维蛋白原[MD=−0.50,95%CI(−0.81,−0.19),P=0.002]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录入的20首方剂共涉及中药70味。枸杞子、三七、丹参、黄芪、生地黄为高频和核心药物,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常用的药对包括生地黄-三七、生地黄-枸杞子等。结论:益肾活血法单用或联合西药可以更有效提高NPDR的临床疗效,但仍需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活血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META分析 数据挖掘
下载PDF
芪地活血明目汤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及对新生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勤萍 沈丽丽 沈旭良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2期264-266,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芪地活血明目汤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及对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180例NPD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予羟苯磺酸钙0.5 g日3次口服,观察组予羟苯磺酸钙联合芪地活血明目汤口服...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芪地活血明目汤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及对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180例NPD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予羟苯磺酸钙0.5 g日3次口服,观察组予羟苯磺酸钙联合芪地活血明目汤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评估疗效;治疗前后对主要症状视物模糊、目睛干涩、视物变形、眼前黑花飘舞进行严重程度评分,光学相干视网膜断层扫描仪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ELISA测定新生血管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组织因子(TF)含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92.2%VS 74.4%)(P<0.05);2组患者视物模糊、目睛干涩、视物变形、眼前黑花飘舞等主要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2组患者血清VEGF、IGF-1、TF水平均下降(均P<0.05),PEDG水平升高(均P<0.05);观察组上述改善均显著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芪地活血明目汤可显著提高羟苯磺酸钙治疗NPDR疗效,减轻视物模糊等症状和黄斑水肿,抑制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羟苯磺酸钙 芪地活血明目汤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组织因子
下载PDF
止血散瘀明目汤与西药联合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胡春燕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9期36-38,42,共4页
目的分析止血散瘀明目汤与西药联合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NPDR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 目的分析止血散瘀明目汤与西药联合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NPDR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9例)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研究组(49例)在其基础上联合止血散瘀明目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视力指标、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DSQ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6,P<0.05)。两组治疗前视力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的视力指标为(0.77±0.14)较对照组的(0.67±0.1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2,P<0.05);研究组DSQL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PDR患者采用止血散瘀明目汤与西药联合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视力水平,保障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散瘀明目汤 西药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与机制分析
13
作者 陈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19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省信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0例NPDR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 目的:探讨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省信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0例NPDR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研究组4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芪明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眼底血管造影(渗出灶面积、出血灶面积及微血管瘤数量)、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相关细胞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G)]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相比(79.07%vs 95.74%),研究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12周后渗出灶面积、出血灶面积及微血管瘤数量、MDA水平、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IGF-1、VEGF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更低,而SOD、TAOC、PEDG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4.65%vs 8.51%),两组相当(P>0.05)。结论: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NPDR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眼底状态及血液流变学,且用药安全性良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调节IGF-1、VEGF、PEDG等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羟苯磺酸钙 芪明颗粒 作用机制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的Meta分析
14
作者 高珂 温静 +1 位作者 郭丛丛 廖琳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5期52-64,共13页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等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功效的中...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等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功效的中药或联合西药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偏倚风险表对文章进行质量评估。结果:共纳入42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3 532例患者。结果: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3.62,95%CI[3.02, 4.34],Z=13.95,P <0.000 01);改善血液流变情况,包括全血高切黏度(SMD=-1.14,95%CI [-1.85,-0.44],Z=3.18,P=0.001)及全血低切黏度(SMD=-1.10,95%CI [-2.20,0.00],Z=1.95,P=0.05);降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SMD=-0.43,95%CI[-0.72,-0.14],Z=2.91,P=0.004)以及三酰甘油(SMD=-0.24,95%CI [-0.43,-0.05], Z=2.50,P=0.01)和胆固醇(SMD=-0.46,95%CI [-0.65,-0.27],Z=4.64,P <0.000 01)水平;还可以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SMD=-1.11,95%CI[-1.62,-0.61],Z=4.32,P <0.000 1)、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SMD=-1.11,95%CI[-1.46,0.75],Z=6.11,P <0.000 01)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同时改善血管瘤体积(SMD=-1.11,95%CI [-1.30,-0.92],Z=11.28,P <0.000 01)和眼底出血面积(SMD=-1.54,95%CI[-1.85,-1.22],Z=9.52,P <0.000 01)。9项研究描述了不良反应的发生,表明益气活血养阴法并不会增加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提高临床疗效,调节血液流变、血糖血脂代谢,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改善眼底病变。但因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较低,今后还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活血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参芪明目汤联合西医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吴蓉芳 饶玉珍 张元超 《北方药学》 2023年第9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参芪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效果及对临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2例NPD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66只眼)和对照组(n=41,68只眼),对照组予以羟苯磺酸钙胶囊,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参芪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效果及对临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2例NPD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66只眼)和对照组(n=41,68只眼),对照组予以羟苯磺酸钙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参芪明目汤。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视力相关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93%高于对照组的60.98%(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主要症状评分、视力相关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参芪明目汤与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应用于NPDR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和缓解临床症状,在改善视力相关指标方面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羟苯磺酸钙胶囊 参芪明目汤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黄菁 王丽波 刘俐利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8期2202-2204,2208,共4页
目的:研究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7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联合... 目的:研究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7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和西药治疗组(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后3个月时,通过OCT扫描测定脉络膜厚度,采集血清并测定支链氨基酸及细胞因子含量。结果:(1)OCT扫描:联合治疗组新生血管数目较少、脉络膜厚度较厚,联合治疗组中心凹下以及鼻侧、颞侧、上方、下方且距离中心凹1 mm处的脉络膜厚度均显著高于西药治疗组;(2)血清指标: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时的血清VEGF、IGF-1、TF、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含量低于西药治疗组,PEDF含量高于西药治疗组。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能够改善脉络膜循环、抑制视网膜内多种细胞因子所介导的血管新生、调节支链氨基酸代谢,是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羟苯磺酸钙 血管新生 脉络膜 支链氨基酸
下载PDF
芪贞降糖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0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7
作者 方朝晖 赵进东 +4 位作者 刘剑 郭呈林 江婷 杨慧 崔李群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330-332,共3页
[目的]观察芪贞降糖颗粒对肝肾阴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的77例肝肾阴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7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 [目的]观察芪贞降糖颗粒对肝肾阴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的77例肝肾阴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7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干预,治疗组用芪贞降糖颗粒,治疗周期为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视力、彩色眼底照相、荧光血管造影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为56.7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8.68±3.09),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7.35±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贞降糖颗粒对肝肾阴虚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肝肾阴虚型 芪贞降糖颗粒
下载PDF
药物干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雯静 连凤梅 金德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8期3665-3669,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率高、后果严重,已成为成年人失明的首要原因,而药物早期干预能很好地防治DR的发生、发展。目前已经开展药物干预DR的临床研究,但临床疗效不显著,且研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药物干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目前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率高、后果严重,已成为成年人失明的首要原因,而药物早期干预能很好地防治DR的发生、发展。目前已经开展药物干预DR的临床研究,但临床疗效不显著,且研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药物干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目前还未有一种药物能有效防治DR的发生、发展。中医药为复方制剂,在综合治疗DR方面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药物干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血流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10
19
作者 楼继先 程克强 杨继东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5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对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retinalartery,CRA)、静脉(centralretinalvein ,CRV)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 目的 探讨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对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retinalartery,CRA)、静脉(centralretinalvein ,CRV)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检测5 6例(1 0 8只眼)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血流状态,并与40例(80只眼)正常人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血流进行比较。5 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并作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 NPDR组与对照组相比,CRA的收缩期血流峰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 ,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velocity ,EDV) ,平均流速(meanvelocity ,Vm)均降低,搏动指数(Pulse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均增高,但CRV的收缩期血流峰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均增高。结论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CRA的血流速度降低,CRV血流速度增加,视网膜循环阻力升高,视网膜血液供应不良,CDFI检测对DR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流动力学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在中重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20
作者 伊恩晖 杜兆江 +3 位作者 杨格强 肖潇 贺金刚 王晟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2期17-21,共5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IVC)在中重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中重型NPDR合并白内障患者42例,同一患者的双眼按不同方法进行处理,将...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IVC)在中重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中重型NPDR合并白内障患者42例,同一患者的双眼按不同方法进行处理,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纳入P+I组(42眼),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即刻行IVC治疗的纳入P+I+IVC组(42眼)。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SFRT);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黄斑区血管密度(VD),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1周及术后1、3、6个月,两组的LogMAR BCVA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术后1 d、1周,P+I+IVC组的LogMAR BCVA优于P+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P+I+IVC组的眼压显著高于P+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1个月,P+I+IVC组的SFRT均显著小于术前,P+I组均显著大于术前,且P+I+IVC组显著小于P+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P+I组的黄斑区VD显著低于术前及P+I+IV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IVC组的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显著低于P+I组,球结膜下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P+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中联合IVC应用于中重型NPDR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疗效较好,可降低和延缓白内障术后视网膜及新生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手术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 最佳矫正视力 血管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