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荒诞”背后的理性──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
石鸥
刘丽群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0 |
17
|
|
2
|
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理论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
廖春林
方帧云
|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3
|
是“非学校化”,更是“非制度化”——对《非学校化社会》的再思考 |
李丽
|
《现代教育论丛》
|
2014 |
2
|
|
4
|
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述评 |
漆玲玲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5
|
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论析 |
张家军
杨洁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6
|
现代学校的负功能批判及其化解——基于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的解读 |
朱洵
|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7
|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解读 |
匡维
朱巍蔓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8
|
“战役”期间非学校化教学环境下的和谐师生关系重构 |
肖岚
|
《高等理科教育》
|
2020 |
4
|
|
9
|
“非学校化”教育40年:从改革理想到教育实践 |
王佳佳
韦珠祎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0
|
学校教育的异化、废除与改进——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
陈卓
|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
2005 |
2
|
|
11
|
“非学校化”思想揭示的矛盾及启示 |
聂志成
|
《株洲工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2
|
论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思想对终身教育的启示 |
吴荷
|
《中国成人教育》
|
2018 |
0 |
|
13
|
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理论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
刘秀峰
|
《西南教育论丛》
|
2009 |
0 |
|
14
|
现代西方激进主义教育改革思潮——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思想探析 |
柳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1986 |
3
|
|
15
|
对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批判的反思——读《非学校化社会》有感 |
刘军梅
|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6
|
“非学校化社会”思想述评 |
张国玲
|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7
|
从“非学校化”视角看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
李红莉
|
《文体用品与科技》
|
2012 |
0 |
|
18
|
重视学校课程建设中的“非学校化”方略 |
康红兵
|
《江苏教育研究》
|
2020 |
0 |
|
19
|
“隐蔽课程”与“废除学校”──美国非学校化思想述评 |
季苹
|
《教育科学研究》
|
1997 |
3
|
|
20
|
《非学校化社会》之要旨解读及其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 |
王晋
杜文阁
|
《新教育(海南)》
|
201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