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急性期脑梗死危险分层与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越 丁元庆 路玉良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296-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非急性期脑梗死危险分层与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各分层及不同分层之间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与特征,拓展中风病二级预防的思路。方法:通过临床采集非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相关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埃森卒中危险评分(ESRS)与中医... 目的:探讨非急性期脑梗死危险分层与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各分层及不同分层之间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与特征,拓展中风病二级预防的思路。方法:通过临床采集非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相关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埃森卒中危险评分(ESRS)与中医证候要素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各危险分层下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年龄越大卒中复发的风险等级越高;性别可能是影响脑梗死发生与复发的重要因素;火热、痰是非急性期脑梗死的两大主要证候要素;气虚、血瘀、阴虚阳亢是判定非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高复发风险的有效证候要素。结论:年龄是中风发病及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可抗拒的危险因素;男性更应重视中风病的一、二级预防;干预证候要素火热、痰对中风病二级预防的意义重大;气虚、阴虚阳亢等虚性证候要素的出现预示疾病转归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急性期脑梗死 埃森卒中危险评分 证候要素 相关性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调畅中焦法治疗非急性期脑梗死120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桂睿 游佳华 +2 位作者 王康平 姚建景 娄艳芳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2期2942-2943,共2页
目的:观察调畅中焦法治疗非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调畅中焦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16%,... 目的:观察调畅中焦法治疗非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调畅中焦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16%,对照组有效率84.4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畅中焦法治疗非急性期脑梗死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急性期脑梗死 调畅中焦法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Bathel指数
下载PDF
S100β与非急性期脑梗死的关系及辛伐他汀治疗后的变化
3
作者 王晓霞 张瑞芳 杨巧莲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S100β与非急性期脑梗死的关系及辛伐他汀治疗后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非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口服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分别于用药前、用药6个月、用药1年时采血,采用... 目的:探讨S100β与非急性期脑梗死的关系及辛伐他汀治疗后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非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口服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分别于用药前、用药6个月、用药1年时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清S100β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前S100β水平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辛伐他汀后S100β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00β与非急性期脑梗死无相关性,辛伐他汀对血清S100β亦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急性期脑梗死 S100Β 辛伐他汀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梗死非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林国华 卢立宏 +2 位作者 陈楚云 李丽霞 曾婧纯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44-47,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结合康复对脑梗死非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期刊(CBM)、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集使用针刺结合康复或单纯...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结合康复对脑梗死非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期刊(CBM)、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集使用针刺结合康复或单纯针刺治疗脑梗死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1月30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个RCT,共5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针刺明显优于康复治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森林图提示MD=-1.39,95%CI(-1.56,-1.22),P<0.00001,I 2=98%.结论针刺是一种有效的改善脑梗死非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治疗手段,与康复等措施联用,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但由于纳入本研究的RCT质量数量有限,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本研究结论尚需进行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试验进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神经功能缺损 针刺 META分析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秦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5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再梗死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 <0. 01); 2组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再梗死发生率为6. 1%,低于对照组的25. 0%(P <0. 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值得肯定,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面积心源性 低分子肝素钠 阿司匹林
原文传递
nCPAP治疗对非急性期CI合并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格怡 成俊芬 +1 位作者 黎雄斌 彭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11期52-54,共3页
目的:研究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对非急性期脑梗死(CI)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非急性期CI合并OSAHS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 目的:研究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对非急性期脑梗死(CI)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非急性期CI合并OSAHS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n CPAP呼吸机治疗,分别于治疗1、3个月后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各血流变指标与平均动脉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1、3个月时各血流变指标与平均动脉压均较对照组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 CPAP可有效改善非急性期CI合并OSASH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再梗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非急性期脑梗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心源性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成刚 孙中武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非心源性急性期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3月间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治疗,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且未进行溶栓治疗的比例非心源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包括...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非心源性急性期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3月间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治疗,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且未进行溶栓治疗的比例非心源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包括发病在6 h以内拒绝溶栓治疗的患者)。从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治疗患者中简单随机抽样3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从使用阿司匹林单抗治疗患者中简单随机抽样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在急诊科就诊时均已给予咀嚼服用阿司匹林100 mg,入院后(包括入院当天)开始,研究组每天口服氯吡格雷75 mg联合阿司匹林100 mg,对照组每天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治疗3周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与入院时的NIHSS评分、总有效率、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以及对比2组患者在出院后随访1年中脑梗死的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在患者出院后1年随访中,研究组脑梗死再发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脑出血事件的发生。结论对于非心源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治疗比单一使用阿司匹林更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更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同时能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再发率,且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心源性急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