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
作者 刘青 《枣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31-135,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重要的教学资源。文章梳理了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相关政策背景,剖析了相关实践案例,论述了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活动的四个路径,并对高校开展非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重要的教学资源。文章梳理了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相关政策背景,剖析了相关实践案例,论述了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活动的四个路径,并对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价值进行了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
下载PDF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的美育创新路径研究
2
作者 黄博阳 《科技视界》 2023年第13期54-57,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全人类的文明瑰宝,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将非遗文化资源引入高校教育,在培养师生的文化视野、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熏陶和促进作用,已逐渐成为当代高校美育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地调...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全人类的文明瑰宝,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将非遗文化资源引入高校教育,在培养师生的文化视野、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熏陶和促进作用,已逐渐成为当代高校美育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地调研,从总结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建设发展入手,剖析高校如何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建设拓展美育的创新路径,以期为高校传承非遗文化和推进美育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 美育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性保护的方法论与道路探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马知遥 常国毅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135-144,共10页
社会成员特别是新生一代对非遗文化认同的薄弱是非遗传承保护中的突出问题,这使得探求有目的地培养非遗文化认同的社会活动成了当务之急。教育是人类独特且高效的文化传递方式,依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搭建... 社会成员特别是新生一代对非遗文化认同的薄弱是非遗传承保护中的突出问题,这使得探求有目的地培养非遗文化认同的社会活动成了当务之急。教育是人类独特且高效的文化传递方式,依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搭建的平台,通过教育发挥主体性因素,塑造社会成员主动的文化认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以教育实践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显得重要而且必须。对非遗教育性保护方法论的探究,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拓展思路、贡献力量;通过"非遗教育者共同体"与"非遗学科共同体"培养通识性非遗教育人才和专业性非遗教育人才,希冀走出一条中国本土的非遗保护道路--建构非遗教育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认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教育共同体
下载PDF
加强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博豪 孟秋莉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第8期1007-1010,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不仅是文化教育,更是精神教育,它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文化传承使命感以及提升自身...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不仅是文化教育,更是精神教育,它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文化传承使命感以及提升自身人文品质和道德素养。因此大学应努力为大学生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意义 途径
下载PDF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探究 被引量:51
5
作者 张卫民 《民族艺术研究》 2005年第5期75-78,共4页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失传的重大危机,抢救和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从破解如何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世界性难题的立场出发,本文进行了旨在抢救和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新路向的教育研究,期望通过大力推进和实施非物质文...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失传的重大危机,抢救和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从破解如何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世界性难题的立场出发,本文进行了旨在抢救和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新路向的教育研究,期望通过大力推进和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每一个公民正确认识和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视域,最终构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下载PDF
羌族地区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缺失及对策探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谭友坤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46,共3页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诸多难点,教育是持续传承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基于政府部门不重视、幼儿园及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意识淡薄等现状,建议教育部门给予充分的支持和指导,鼓励高素质、有志于...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诸多难点,教育是持续传承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基于政府部门不重视、幼儿园及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意识淡薄等现状,建议教育部门给予充分的支持和指导,鼓励高素质、有志于传承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才到幼儿园任教,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增强幼儿教师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意识,选择适宜于幼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内容,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幼儿教师
下载PDF
新时期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意义和对策探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邢卫红 《中国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05X期96-97,共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肩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重任。加强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在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应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肩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重任。加强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在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下载PDF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大学生的培养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卫利 赵淑君 李荣素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年第8期159-160,共2页
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创新能力,以及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优势说起,对其重要意义进行论述,并对如何加强教育进行讨论。
关键词 高等学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大学生培养
下载PDF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高等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廖西琳 《音乐时空》 2013年第5X期59-60,共2页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内在修为的外在表现,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知识,技能,文化,价值观的综合表现。随着我国教学事业的发展,国家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也逐渐成为了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非物质文化...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内在修为的外在表现,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知识,技能,文化,价值观的综合表现。随着我国教学事业的发展,国家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也逐渐成为了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在近些年来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重视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专门化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重点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相关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文素质 高等院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研究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艺术院校学生工作新模式探索——以扬州雕版印刷技艺社会实践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发强 《出版与印刷》 2016年第2期42-44,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态,她以深厚的历史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今多元化社会,如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创新学生工作形式,是目前摆在思想政治教育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态,她以深厚的历史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今多元化社会,如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创新学生工作形式,是目前摆在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与一般高校相比,艺术院校更具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优势。2015年7月至9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学生工作 雕版印刷
下载PDF
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途径与优势探析——以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为例
11
作者 李志如 李翠琴 +1 位作者 靳向利 杜鹏 《网友世界》 2013年第14期53-53,共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杰出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文明标志与精神支柱。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更是当今社会迫切面临的一项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工程。而高校作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杰出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文明标志与精神支柱。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更是当今社会迫切面临的一项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工程。而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要场所,本文章以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为例论述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优势以及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途径 优势
下载PDF
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12
作者 李争婕 《学习月刊》 2017年第8期52-54,共3页
档案是历史的产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档案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来源广泛,内容鲜活,载体多样,是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也是大学生全面教育的活水源头。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馆藏的档案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 档案是历史的产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档案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来源广泛,内容鲜活,载体多样,是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也是大学生全面教育的活水源头。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馆藏的档案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下载PDF
小学第二课堂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现状与思考——以杭州市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晓航 徐丽华 刘瑛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35期103-105,共3页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备受关注。本文通过调查问卷、个案访谈、及电话调查,分别从杭州市非遗场馆的分布、小学生对非遗的了解情况、小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非遗教育在第二课堂中的开展情况及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影响等方面,...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备受关注。本文通过调查问卷、个案访谈、及电话调查,分别从杭州市非遗场馆的分布、小学生对非遗的了解情况、小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非遗教育在第二课堂中的开展情况及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影响等方面,对杭州市小学第二课堂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97%的小学生对第二课堂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很感兴趣,但由于地域差异等因素,目前总体开展情况还有待改进,小学生对于非遗文化了解不深,学校的重视程度亦有待提高。最后从政府、场馆和学校三个角度为开展杭州市小学第二课堂非遗教育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小学阶段 第二课堂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生态环境共建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二牛 朱五一 孙健 《武术研究》 2016年第5期105-107,共3页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内涵、内容、价值以及与生态环境共建的方向,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其生态环境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关系,两者的共建为非物质文化的发展...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内涵、内容、价值以及与生态环境共建的方向,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其生态环境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关系,两者的共建为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是符合当今文化强国之路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生态环境 共建
下载PDF
近二十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0
15
作者 谭天美 欧素菊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22-34,共13页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体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新途径,也是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新突破。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期刊文献,运用Citespace和中国知网计量工具,梳理了我国近二十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脉络。研究内容主...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体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新途径,也是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新突破。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期刊文献,运用Citespace和中国知网计量工具,梳理了我国近二十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脉络。研究内容主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教育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传承方式与现代教育制度的嫁接、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与教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队伍建设与教育文化场域营造等。研究呈现内容丰富、视角多元、以质性研究方法为主等特点。研究认为,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与教学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法律和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具身认知等内容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知识图谱
下载PDF
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探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嫣红 《教育评论》 2021年第9期159-163,共5页
开展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是幼儿园特色发展与幼儿成长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综合素养,培养幼儿民族文化认知。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应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整体营造浓厚氛围、渗透... 开展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是幼儿园特色发展与幼儿成长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综合素养,培养幼儿民族文化认知。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应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整体营造浓厚氛围、渗透日常学习生活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三大层面探索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幼儿园课程 融合教育
下载PDF
德昂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树梅 周灿 赵志刚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年第9期67-68,共2页
德昂族在中国境内属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对德昂族的国家级《达古达楞格莱标》;德昂族浇花节和云南省级德昂族水鼓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进行研究。对采集得到的... 德昂族在中国境内属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对德昂族的国家级《达古达楞格莱标》;德昂族浇花节和云南省级德昂族水鼓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进行研究。对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德昂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由此提出抢救和保护这些宝贵遗产的途径:社会,个体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非物质文化传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昂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 保护途径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及实施途径
18
作者 孥镭勇 《时代经贸》 2012年第20期10-10,共1页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既可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文化传统、提高民族人文素质,发扬民族文化精髓、弘扬民族优秀精神;同时,又可以提高大学生的...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既可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文化传统、提高民族人文素质,发扬民族文化精髓、弘扬民族优秀精神;同时,又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健全大学生的人格素养,完善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大学生 思想道德建设
下载PDF
南宁市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推进工作研讨会召开
19
作者 本刊讯 《广西教育》 2020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1月15日,南宁市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中心召开南宁市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推进工作研讨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南宁市有序地推进中小学非遗教育工作,非遗进校... 1月15日,南宁市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中心召开南宁市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推进工作研讨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南宁市有序地推进中小学非遗教育工作,非遗进校园活动陆续开展,多所中小学校也开展了非遗相关活动,并把中华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融人教育的各个环节,取得了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立德树人 中小学校 校外教育活动 教育 工作研讨会 遗进校园 铸魂育人
下载PDF
批判思维培养视角下的中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实践初探
20
作者 宋磊 《中国校外教育》 2022年第5期66-76,共1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文化传承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举措,批判性思维在非遗教育引入过程中为学生对非遗进行理性思辨、建构自我身份和促进文化认同提供良好基础。中国香港佛教慧因法师纪念中学的非遗课程、中国香港“历史传情”和“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文化传承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举措,批判性思维在非遗教育引入过程中为学生对非遗进行理性思辨、建构自我身份和促进文化认同提供良好基础。中国香港佛教慧因法师纪念中学的非遗课程、中国香港“历史传情”和“传·创”非遗教育计划是中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实践的典型案例。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视角,通过案例,描述和分析中国香港非遗教育校内与校外的实践现状,结合理论与实际为中国香港非遗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批判性思维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