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产后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骆黎静 陈喜军 +4 位作者 段爱红 张宇迪 杨洋 周洁 卢丹 《中国康复》 2024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产后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诊治中心就诊的产后NLBP患者共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产后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诊治中心就诊的产后NLBP患者共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针对下背部肌筋膜触发点的TEN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在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ODI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4周,对照组VAS评分、ODI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后(P<0.05),观察组VAS评分、ODI指数与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治疗后EPDS评分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而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4周EP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TNES可有效改善产后NLBP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以及抑郁情绪状态,减少NLBP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非特异性下背痛 核心肌群训练 经皮神经电刺激
下载PDF
易筋经特定动作“卧虎式”治疗非特异性腰背痛的结构方程建模及相关分析
2
作者 李翔 李超 +2 位作者 汤炳煌 张少伟 李天骄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04,共6页
目的从身体、行为、心理三方面进行多学科整体干预,阐释非特异性腰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SLBP)的内在机制。方法收集易筋经特定动作“卧虎式”治疗NSLBP的相关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三维步态分析... 目的从身体、行为、心理三方面进行多学科整体干预,阐释非特异性腰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SLBP)的内在机制。方法收集易筋经特定动作“卧虎式”治疗NSLBP的相关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三维步态分析系统信号、心理量表结论等,将收集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方法分析、建模,形成“多裂肌-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特征模型,以期阐述易筋经“卧虎式”训练治疗NSLBP的作用机制。结果NSLBP患者腰部L5~S1多裂肌sEMG信号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增加(P<0.05)。患者治疗后步幅、步频、步速、髋屈曲最大角度、膝屈曲最大角度均显著增加(P<0.05);支撑相、摆动相、踝跖屈最大角度均显著降低(P<0.05)。“卧虎式”训练前后患者SF-36评分生理、心理、精神、情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表明平均肌电(average electromyography,AEMG)、步长对于Roland-Morris评分、SF-36评分均产生0.001水平的显著影响;AEMG、步长对于Roland-Morris评分、SF-36评分产生正向的影响关系;标准化载荷系数均大于0.6,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结论SEM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模型结果可靠,能够多层面有效阐述易筋经特定动作“卧虎式”治疗NSLBP的作用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筋经 非特异性腰背痛 结构方程模型 步态分析 表面肌电
原文传递
非特异性外阴炎治疗方法及其效果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佳 綦惠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外阴炎是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良性病症,患病受众于各年龄阶段均有发生[1],具有起病速度缓慢、病程比较长、反复发作等特点[2]。本病可分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感染两种,临床以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感染及粪便、阴道分泌物或其他物... 外阴炎是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良性病症,患病受众于各年龄阶段均有发生[1],具有起病速度缓慢、病程比较长、反复发作等特点[2]。本病可分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感染两种,临床以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感染及粪便、阴道分泌物或其他物理、化学因素刺激等引起的非特异性感染比较多见[3]。目前,对于非特异性外阴炎的治疗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一般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等,由于现有治疗方法各具优缺点,故治疗效果参差不齐。有学者尝试将多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的效果。本文就非特异性外阴炎治疗方法及其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对非特异性外阴炎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外阴炎 治疗方法 效果
下载PDF
复合菌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李薛强 王岩 +6 位作者 刘世雄 李松建 杨岚 胡红莲 高民 陈灰 刘大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16-2424,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择2胎次以及泌乳天数[(92.1±25.6)d]、产奶量[(36.8±4.6)kg/d]和乳蛋白质含量[(2.98±0.48)%]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择2胎次以及泌乳天数[(92.1±25.6)d]、产奶量[(36.8±4.6)kg/d]和乳蛋白质含量[(2.98±0.48)%]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3 kg/d的复合菌培养物。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试验期间每日记录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每20 d采集1次牛奶测定乳成分;正试期开始和结束当天采集奶牛血液,测定乳成分以及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第41~60天,对照组奶牛平均日采食量比试验第1~20天降低了2.92%,而试验组提高了3.12%。试验第21~40天和第41~60天,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17(P<0.01)和2.42 kg/d(P<0.05)。试验期间,2组乳蛋白质和非脂乳固体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第60天,试验组奶牛血清溶菌酶(LZM)含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试验组奶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1.54%、22.09%和17.18%(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35.38%(P<0.05)。结果提示,复合菌培养物能够显著提高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改善奶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培养物 奶牛 生产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对黑棘鲷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5
作者 胡晓伟 刘龙晖 +2 位作者 陈强 李文静 黎中宝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7,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复方中草药对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消化酶的影响。将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板蓝根(Isatis tinctoria)、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麦冬... 本试验旨在探究复方中草药对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消化酶的影响。将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板蓝根(Isatis tinctoria)、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炽壳(Fructus aurantii)、大黄(Rheum palmatum)、神曲(Massa medicata fermentata)、杜仲(Eucommia ulmoides)、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艾叶(Artemisia argyi)、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粉碎混匀,配伍制成复方中草药。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将复方中草药梯度(0%、0.4%、0.8%、1.2%、1.6%、2.0%)添加到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基础饲料中,饲喂黑棘鲷28d。结果表明:复方中草药添加量在0.4%时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高,且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其中,增质量率提高14.5%,饵料系数降低16.3%;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添加量为0.4%、1.2%、1.6%时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增加,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能够提高黑棘鲷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消化酶活性,并能有效改善血脂;推荐适宜添加量为0.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 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生长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 消化酶
下载PDF
针刺联合悬吊运动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杨薇 唐锦忠 +4 位作者 刘松涛 张如飞 唐静 叶勇 艾坤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00-605,共6页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悬吊运动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进行治疗的60例NLBP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悬吊运动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进行治疗的60例NLBP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悬吊运动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问卷(roland 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中医症候积分、肌肉紧张度、生物力学特征、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74)、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RMDQ评分、中医症候积分、两侧竖脊肌、多裂肌紧张度及腰背屈/伸比值(flexion/extension,F/E)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peak torque,PT)、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GQOL-74及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单纯针刺和针刺联合悬吊运动在治疗NLBP上均有一定的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竖脊肌、多裂肌主动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针刺结合悬吊运动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下腰痛 针刺 悬吊运动 视觉模拟评分 功能障碍问卷 中医症候积分
下载PDF
悬吊训练结合针刺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疗效
7
作者 马二浩 申岩 +1 位作者 王尚全 董继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目的 探讨悬吊训练结合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效果。方法 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选取望京医院康复门诊单侧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81例,随机分为悬吊组(n=27)、针刺组(n=27)和联合组(n=27)。悬吊组进行常规悬吊训练,针刺组接受常规针... 目的 探讨悬吊训练结合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效果。方法 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选取望京医院康复门诊单侧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81例,随机分为悬吊组(n=27)、针刺组(n=27)和联合组(n=27)。悬吊组进行常规悬吊训练,针刺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联合组进行悬吊训练和针刺结合治疗,共6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采用超声成像评价颈长肌和多裂肌的横截面积。结果 治疗后,3组VAS、NDI评分以及颈长肌和多裂肌横截面积均显著改善(|t|> 4.473, P <0.001),且联合组优于悬吊组和针刺组(P <0.05)。结论 悬吊训练和针刺均可改善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疼痛症状和功能,增加颈长肌和多裂肌横截面积,结合应用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 悬吊训练 针刺
下载PDF
闽西南黑兔和伊高乐商品兔非特异性免疫性能比较
8
作者 刘公言 刘阳 +3 位作者 杨丽萍 孙海涛 白莉雅 高淑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77-79,87,共4页
通过测定不同日龄和不同性别异地饲养的第2代闽西南黑兔血清中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评价异地饲养闽西南黑兔的非特异性免疫性能,以期为闽西南黑兔的抗病性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日龄闽西南黑兔血清中补体(C_(3)、C_(4))和免疫... 通过测定不同日龄和不同性别异地饲养的第2代闽西南黑兔血清中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评价异地饲养闽西南黑兔的非特异性免疫性能,以期为闽西南黑兔的抗病性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日龄闽西南黑兔血清中补体(C_(3)、C_(4))和免疫球蛋白(IgM、IgG)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150日龄闽西南黑兔血清中C_(3)含量显著高于70日龄闽西南黑兔(P<0.05),150日龄闽西南黑兔血清中C_(4)、IgM和IgG的含量显著低于70日龄闽西南黑兔(P<0.05);幼龄(70日龄)闽西南黑兔和伊高乐商品兔血清中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存在性别差异,不同性别成年(150日龄)闽西南黑兔血清中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品种(系)兔血清中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闽西南黑兔血清中C_(4)和IgG的含量显著高于伊高乐商品兔(P<0.05),这将为今后的家兔育种工作提供有力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南黑兔 伊高乐商品兔 日龄 性别 非特异性免疫性能
下载PDF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不同针刺取穴法干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临床研究
9
作者 刘诗若 许磊 +6 位作者 黄玉 王琛 王轩 王孟 王超 王墉琦 殷继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取穴法干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腰骶部多裂肌的杨氏模量值,根据其差异性为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价CNLBP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取穴法干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腰骶部多裂肌的杨氏模量值,根据其差异性为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价CNLBP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配穴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本地五运六气配穴针刺干预。各组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共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及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期)的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评分(JO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应用SWE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双侧腰骶部多裂肌(俯卧位)杨氏模量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多裂肌杨氏模量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β-EP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JO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患者JO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E可为临床CNLBP针刺治疗方案提供评价依据。运气理论指导下的取穴针刺能够降低腰骶部多裂肌杨氏模量值,上调血清β-EP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氏模量值 针刺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多裂肌 五运六气理论
原文传递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腰椎旁肌结构改变的MRI定量评估
10
作者 李鑫娅 刘丹 +2 位作者 韦福利 袁铭婧 文瑶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9,共9页
目的 利用磁共振常规扫描及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定量评估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CNLBP)患者腰椎旁肌的结构改变,为临床诊治CNLB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5月至2023... 目的 利用磁共振常规扫描及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定量评估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CNLBP)患者腰椎旁肌的结构改变,为临床诊治CNLB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CNLBP患者45例(CNLBP组),同期招募健康志愿者28例(对照组),进行磁共振矢状位及轴位T2WI、DTI扫描,在L3/4、L4/5、L5/S1椎间盘中心层面的轴位T2WI及DTI图像上测得双侧多裂肌、竖脊肌功能横截面积(functional cross sectional area, FCSA)、脂肪浸润率(fatty infiltration rate, FIR)、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同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量表评估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程度,分析CNLBP组与对照组之间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BMI)及双侧多裂肌、竖脊肌相对功能横截面积(relative functional cross sectional area, RFCSA)、FIR、FA及ADC值的差异。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性别、BMI及下腰痛与双侧多裂肌、竖脊肌FIR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检验VAS、ODI评分与双侧多裂肌、竖脊肌RFCSA、FIR、FA、ADC值的相关性。结果 CNLBP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CNLBP组双侧多裂肌、竖脊肌RFCSA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NLBP组双侧多裂肌、竖脊肌FIR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FIR呈正相关,BMI与FIR不具有相关性,女性、下腰痛患者更易发生脂肪浸润。Spearman检验结果显示,ODI评分与双侧多裂肌及竖脊肌RFCSA呈显著负相关(P<0.05),VAS、ODI评分均与双侧多裂肌及竖脊肌FIR呈显著正相关(P<0.05)。CNLBP组双侧多裂肌及竖脊肌FA值降低、ADC值增高,L3/4节段右侧多裂肌FA及L4/5、L5/S1节段双侧多裂肌FA值、ADC值,L4/5、L5/S1节段双侧竖脊肌FA值及L5/S1节段双侧竖脊肌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腰椎旁肌可出现肌肉萎缩、脂肪浸润增加及肌纤维结构的改变,多模态MRI技术可以观察和定量评估肌肉的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下腰痛 椎旁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原文传递
非特异性腰痛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刚刚 王运彩 +1 位作者 王超 吴兴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7期48-52,共5页
非特异性腰痛发病无明确的解剖学或生理学原因,国内外学者尚未对其致病机制达成共识。目前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以非手术、非药物治疗的方式最为普遍。由于其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患者精神、心理造成巨大压力。因... 非特异性腰痛发病无明确的解剖学或生理学原因,国内外学者尚未对其致病机制达成共识。目前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以非手术、非药物治疗的方式最为普遍。由于其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患者精神、心理造成巨大压力。因此,研究其发病机制以更好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极为重要。本文就非特异性腰痛致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腰痛 发病机制 中医治疗 西医治疗 康复
下载PDF
肌筋膜松解疗法干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12
作者 冉清智 李傲霜 +2 位作者 陈恒文 张剑梅 何本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51-2457,共7页
背景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已成为导致活动受限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肌筋膜组织的敏感性和紧绷性是慢性疼痛障碍的主要因素。肌筋膜松解疗法(MFR)主要通过缓解筋膜的紧张以减轻疼痛,但目前缺... 背景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已成为导致活动受限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肌筋膜组织的敏感性和紧绷性是慢性疼痛障碍的主要因素。肌筋膜松解疗法(MFR)主要通过缓解筋膜的紧张以减轻疼痛,但目前缺乏高质量临床证据。目的观察MFR对非手术治疗的CNLBP的疗效。方法2022年在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招募了56例CNLB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MFR组患者接受MFR干预(腰腹部MFR干预),对照组(CG组)患者接受假MFR干预(相同部位假MFR干预),20 min/次,1次/周,干预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关节活动度[腰椎前屈度(ALF)、腰椎后伸度(LR)、两侧腰椎旋转度(LSR)]、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6例受试者,其中失访8例,自动退出8例,最终完成随访40例,其中MFR组20例,CG组20例。两组患者干预前VAS评分、ADL评分、ODI评分、ALF、SAS评分、SDS评分、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FR组患者干预前LR、LSR小于CG组(P<0.05)。MFR组患者干预4周后VAS、ODI、SAS、SDS评分和TNF-α水平低于CG组,ADL评分高于CG组,ALF、LR、LSR大于CG组(P<0.05)。干预4周后MFR组患者VAS、ODI、SAS、SDS评分及TNF-α水平低于组内干预前,ADL评分高于组内干预前,ALF、LR、LSR大于组内干预前(P<0.05)。结论MFR可能改善CNLBP患者焦虑与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降低疼痛阈值,增加腰椎关节活动度,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肌筋膜松解疗法 物理治疗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中草药对水产动物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鹤千 王思语 +4 位作者 李珏贤 朱嘉桦 潘超 曹凯欣 曾晓曼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7-115,共9页
养殖环境的恶化与病害的频繁发生,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传统的水产疾病防治方法主要以抗生素药物为主,滥用抗生素易造成环境残留并引发细菌抗药性。开发绿色安全的中草药备受水产业关注,相关研究也日趋增多。中草药中富... 养殖环境的恶化与病害的频繁发生,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传统的水产疾病防治方法主要以抗生素药物为主,滥用抗生素易造成环境残留并引发细菌抗药性。开发绿色安全的中草药备受水产业关注,相关研究也日趋增多。中草药中富含的活性成分可作用于水产动物机体的多道免疫防线,主要应用于作为饲料添加剂预防水产病害及作为药物治疗疾病等。随着相关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拓展,更着眼于多种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药物靶点的深入发掘以及中草药使用的最佳剂量等,同时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探明中草药有效成分对水生动物机体的免疫调控机制与相关通路。本文综述了中草药对水生动物非特异性免疫的促进作用以及相关应用研究进展,以期拓宽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业的研究与应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水产动物 非特异性免疫 应用
下载PDF
多种油脂肪乳对癌症患者术后非特异性炎症、肝肾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影响
14
作者 王小芊 秦侃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多种油脂肪乳(SMOF)对癌症患者术后非特异性炎症、肝肾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纳入某院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使用SMOF和中长链脂肪乳(MCT/LCT)的患者,根据脂肪乳剂的种类分为SMOF组(试验组,n... 目的探讨多种油脂肪乳(SMOF)对癌症患者术后非特异性炎症、肝肾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纳入某院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使用SMOF和中长链脂肪乳(MCT/LCT)的患者,根据脂肪乳剂的种类分为SMOF组(试验组,n=47)和MCT/LCT组(对照组,n=79),记录两组患者非特异性炎症、肝肾功能和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不限年龄的癌症组中,两组患者的CRP、WBC、TBIL、TP的时间效应和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的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7日CRP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日和治疗后7日WBC水平低于对照组,TBIL上升的幅度小于对照组,T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老年癌症组中,两组患者的CRP、WBC、TBIL、TP的时间效应和组间效应差异显著(P<0.05),ALB的时间效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治疗后3日和治疗后7日CRP、WBC水平低于对照组,T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3日TBIL上升的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MCT/LCT相比,SMOF应用于癌症患者术后包括老年癌症患者术后均有减轻炎症反应、保护患者肝脏功能和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的作用,并且安全,在营养治疗方面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油脂肪乳 癌症 非特异性炎症 肝肾功能 营养状态
原文传递
综合运动干预对大学生非特异性腰痛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谈艳 李伟 +3 位作者 李灵杰 李华 袁兰军 高程丽 《辽宁体育科技》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目的:探讨综合运动干预方法对大学生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招募符合实验要求的非特异性腰痛症状大学生54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26人)和对照组(n=28人)。采用2*2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组间变量为组别,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讨综合运动干预方法对大学生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招募符合实验要求的非特异性腰痛症状大学生54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26人)和对照组(n=28人)。采用2*2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组间变量为组别,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综合性运动干预;组内变量为测量时间,即干预前、第4周、第8周、第12周,分别对两组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脊柱功能自评量表(SSFS)测试。结果:VAS测评中,测量次数的主效应显著,F=24.229,P<0.001,偏η^(2)=0.592;测量时间对VAS主效应影响显著,F=7.981,P<0.001,偏η^(2)=0.324;与基线相比,实验组在干预4周后有明显的下降,干预12周后VAS评分显著性下降(P<0.05)。SFSS评分中,测量次数的主效应显著,F=100.730,P<0.001,偏η^(2)=0.660;测量次数对SFSS主效应影响非常显著,F=25.646,P<0.001,偏η^(2)=0.330;与基线相比,实验组SFSS在干预4周后既有明显的上升,后期每4周都呈非常显著性上升(P<0.01);对照组在实验第8周至第12周显著性上升(P<0.05)。结论:综合性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疼痛程度,缓解腰部功能障碍,提高脊柱整体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运动干预 大学生 非特异性腰痛
下载PDF
美式整脊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龙一飞 刘阳 林阁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探讨美式整脊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2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分为整脊组(40例)、联合组(39例)和常规组(41例)。每组患者均采用短波及超声波的常规治疗,整脊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美... 目的探讨美式整脊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2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分为整脊组(40例)、联合组(39例)和常规组(41例)。每组患者均采用短波及超声波的常规治疗,整脊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美式整脊治疗,联合组则增加美式整脊及核心肌力训练。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数字评定量表(NR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腰痛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及棘突双侧温差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组患者的NRS、ODI和RMDQ评分及温差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分别为(2.06±0.63)分、(13.00±3.53)分、(6.25±1.20)分,且效果优于整脊组的(2.44±0.84)分、(17.11±4.41)分、(9.42±2.49)分与常规组的(4.03±0.82)分、(21.31±5.68)分、(11.09±2.7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美式整脊联合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美式整脊 核心肌力训练 疼痛
下载PDF
基于软组织外科学理论的定点介入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研究
17
作者 张见飞 邓奕文 +2 位作者 黄虎龙 敖婧 陈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7期79-83,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软组织外科学理论下,采用定点介入疗法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21年11月—2023年4月治疗的76例CNLB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 目的:研究基于软组织外科学理论下,采用定点介入疗法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21年11月—2023年4月治疗的76例CNLB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基于软组织外科学理论指导的定点介入疗法,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53%(P<0.05)。治疗后,两组改良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表腰痛、下肢痛及麻木、步行能力等条目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DI均显著低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OD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现皮疹、瘙痒等不良反应共3例,均未做特殊处理自行消失。结论:对CNLBP患者采用基于软组织外科学理论的定点介入疗法治疗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腰部疼痛,且利于腰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软组织外科学理论 定点介入疗法
下载PDF
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2例并文献复习
18
作者 范灵 曾倩茹 +1 位作者 凌丽 张铭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9期121-124,共4页
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steroid cell tumor-not otherwise specifised,SCT-NOS)是一类少见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占所有卵巢肿瘤的比例<0.1%,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本文报道2例卵巢SCT-NOS的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 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steroid cell tumor-not otherwise specifised,SCT-NOS)是一类少见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占所有卵巢肿瘤的比例<0.1%,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本文报道2例卵巢SCT-NOS的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 卵巢 临床特点 诊疗
下载PDF
枳壳甘草汤结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陈紫轩 沈晓峰 +1 位作者 徐波 李宇卫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329-333,共5页
目的:探讨枳壳甘草汤结合腰椎斜扳手法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03月—2022年10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联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枳壳甘草汤结合腰椎斜扳手法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03月—2022年10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联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枳壳甘草汤;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VAS评分、ODI指数、血清炎症因子IL-6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血清IL-6水平较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3个月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枳壳甘草汤结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可显著减轻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疼痛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在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枳壳甘草汤 斜扳手法 IL-6
下载PDF
巴氏球核心稳定训练结合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观察
20
作者 徐倩 张航 +4 位作者 王梁 朱冬燕 韩珍真 翟佳佳 卢红建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观察巴氏球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结合冲击波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核心... 目的观察巴氏球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结合冲击波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量表评估。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Schober试验距离及指地距离、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量表(RMDQ)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并观察两组3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VAS、指地距离、ODI和RMD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chober试验距离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SF-36评分各项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33.3%(P<0.05)。结论巴氏球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结合冲击波可以缓解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脊柱的活动度,缓解腰椎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长期疗效佳,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冲击波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冲击波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