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9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对HIV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管文辉 严小平 +3 位作者 朱银霞 魏庆 吴小刚 赵辨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8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中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对艾滋病病毒(HIV)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HIV明胶颗粒凝集试验(HIV1/2-P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以及Abbot HI...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中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对艾滋病病毒(HIV)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HIV明胶颗粒凝集试验(HIV1/2-P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以及Abbot HIV胶体硒快速试验(Determine HIV-1/2),同时检测性病门诊保存的96份梅毒血清及96份健康对照者血清。结果96份梅毒血清中有32份HIV1/2-PA结果被干扰而无法判读(致敏颗粒和非致敏颗粒同时凝集),其他64份血清HIV1/2-PA结果为阴性。将96份梅毒血清按滴度分成11组,观察到随着RPR滴度的升高,HIV1/2-PA结果出现干扰现象的频率也升高。RPR滴度>1∶8的标本出现此现象的比例与≤1∶8的标本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3,P<0.005)。对9例出现HIV1/2-PA结果干扰的梅毒患者进行随访,在苄星青霉素规范治疗后6个月,用HIV1/2-PA测试其血清,原结果中的干扰现象消失。比较这9例患者治疗前后RPR和TPPA滴度的变化发现,RPR的滴度均下降至≤1∶8,而TPPA的滴度则有4例升高,有4例未变化。5份RPR阳性、滴度均<1∶8。TPPA阴性标本,在HIV1/2-PA试验中未出现结果被干扰现象。结论高滴度(>1∶8)的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是HIV1/2-PA出现致敏颗粒和非致敏颗粒同时凝集这一干扰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 艾滋病病毒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下载PDF
光激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价值研究
2
作者 席在辉 李金凤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5期156-158,共3页
目的:分析光激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于淄博市周村区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分娩、输血等住院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利用光激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梅毒螺旋体... 目的:分析光激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于淄博市周村区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分娩、输血等住院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利用光激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将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200例住院患者检出阳性16例,阴性184例;经光激化学发光法检测真阳性15例,真阴性175例(Kappa=0.895,P=0.031);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真阳性10例,真阴性160例(Kappa=0.804,P=0.038)。光激化学发光法检测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P<0.05)。结论:光激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价值良好,能够为梅毒诊断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异性抗体 光激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下载PDF
研究梅毒螺旋体抗体样本经酶联免疫法检验假阳性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
3
作者 于丽 史婉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3期175-178,共4页
探究梅毒螺旋体抗体样本经酶联免疫法检验假阳性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梅毒感染患者(2020年1月~2024年12月),所有患者都接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TPPA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并且分... 探究梅毒螺旋体抗体样本经酶联免疫法检验假阳性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梅毒感染患者(2020年1月~2024年12月),所有患者都接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TPPA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并且分析经酶联免疫法检验假阳性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通过ELISA检测TP抗体的结果表示,无论真阳性还是假阳性患者均在性别、BMI等方面没有明显影响(P>0.05);然而,两者的年龄、是否并发症、检测温度等因素都可能会对检测的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差异在统计学方面有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是否存在并发症、检测温度异常、仪器异常以及螺旋体共生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TP抗体在ELISA检测中容易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检测的温度处于18~25 ℃则被认为是保护性的因素,可以降低假阳性的结果发生(P<0.05)。结论 TP抗阳样本通过ELISA检测时较为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患者的年龄超过60岁、并发症、样本或者仪器出现问题等都会增加假阳性反应的风险因素,而且适合的温度有利于减少这种假阳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异性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影响因素 假阳性
原文传递
特异性梅毒螺旋体确认试验与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在梅毒检验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宁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25-028,共4页
研究特异性梅毒螺旋体确认试验(TPPA)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RPR)在梅毒检测中的临床效果如何。方法 选取214例梅毒患者,进行TPPA和RPR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效果。结果 TPPA比RPR敏感性高,特别是对初期... 研究特异性梅毒螺旋体确认试验(TPPA)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RPR)在梅毒检测中的临床效果如何。方法 选取214例梅毒患者,进行TPPA和RPR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效果。结果 TPPA比RPR敏感性高,特别是对初期梅毒有明显差别,特异性二者无明显区别。TPPA阳性预测值较各梅毒分期RPR均高,阴性预测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TPPA对梅毒早期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阳性预测值较多,有利于提高梅毒诊断精度,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异性梅毒螺旋体确认试验 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 敏感性
下载PDF
CLIA、TRUST、TPPA检测血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价值探讨
5
作者 倪芳颖 刘禹涵 肖琛月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5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I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至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3600例... 目的:分析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I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至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3600例患者,对其血清样本采用CLIA、TRUST、TPPA(金标准)检测。初次筛查采用CLIA、TRUS,如检测结果有一项或同时为阳性,再行TPPA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3600例经TPPA确诊,阳性360例,检出率10.00%。同时行CLIA、TRUST检测,CLIA阳性377例,检出率10.47%;TRUST阳性326例,检出率9.06%。和TRUST比较,CLIA的阳性检出率较高(P<0.05)。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较高,漏诊率较低(P<0.05)。S/CO值越高,梅毒螺旋体抗体的阳性检出率越高(P<0.05)。结论:初次采用CLIA联合TRUST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对阳性样本再做TPPA检测,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抗体 化学发光免疫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颜娟娟 邹富梅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3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究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中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梅毒感染患者,均接受GICA、ELISA、TPPA检查。以TPP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GICA、EL... 目的探究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中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梅毒感染患者,均接受GICA、ELISA、TPPA检查。以TPP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GICA、ELISA检查结果;分析GICA、ELISA诊断价值,并计算一致性进行;另对比GICA、ELISA检测满意度。结果相比于ELISA检测,GICA检测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P<0.05)。一致性检验,GICA诊断一致性尚可(kappa值=0.771,P=0.000),ELISA诊断一致性不佳(kappa值=0.385,P=0.000)。相比于ELISA检测,GICA检测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GICA与ELISA均可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中进行检测,但GICA检测应用价值更高,一致性较强,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可将其作为首选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异性抗体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下载PDF
北京某医院2021—2023年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7
作者 沈爱蓉 王红蕾 +1 位作者 李燕 王伟 《中国乡村医药》 2025年第5期69-70,共2页
目的分析就诊患者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为制定梅毒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患者的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结果共检测9444例,其中男4333例(45.9%),女5111例(54.1%)。梅毒特异性抗体总阳... 目的分析就诊患者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为制定梅毒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患者的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结果共检测9444例,其中男4333例(45.9%),女5111例(54.1%)。梅毒特异性抗体总阳性率为1.0%(98/9444)。2023年阳性率最高,为1.2%(37/3120)。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男性阳性率(1.2%,51/4333)略高于女性(0.9%,47/5111);<20岁构成比最低(1.0%,94/9444),≥60岁构成比最高(33.6%,3170/9444),<20岁阳性率最高(5.3%,5/94)。男性阳性率最高为<20岁(1.9%,1/52),30~岁最低(0.7%,5/747);女性阳性率最高为<20岁(9.5%,4/42),30~<39岁最低(0.5%,5/1004)。除<20岁外,其余各年龄段男性的梅毒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女性。结论青少年和老年人是梅毒防控的重点人群,要加强宣传和干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异性抗体 阳性率 重点人群
下载PDF
CLIA、ELISA及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临床价值研究
8
作者 何静宜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4期2173-2175,共3页
目的探究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应用化学发光法(CL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聚试验(TPPA)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我院采集的血清标本499份为研究对象,所有血清样本均行CLIA、ELISA、TPP... 目的探究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应用化学发光法(CL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聚试验(TPPA)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我院采集的血清标本499份为研究对象,所有血清样本均行CLIA、ELISA、TPPA及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检测。以RIBA法的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及不同检测方法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499份血液标本中经RIBA法检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368份,阴性131份。CLIA检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362例,阳性检出率为98.37%(362/368);ELISA检出阳性362例,阳性检出率为98.37%(362/368);TPPA检出阳性357例,阳性检出率为97.01%(357/368);不同方法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2.220,P=0.330)。相比于ELISA法、TPPA法,CLIA法诊断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检验显示,CLIA、ELISA及TPPA法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中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0.969、0.908、0.914,P=0.000、0.000、0.000)。结论CLIA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诊断中特异性及灵敏度均高于ELISA及TPPA检测,可将其作为临床鉴别诊断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异性抗体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聚试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ELISA与GICA法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刘静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073-2075,共3页
目的:探究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8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疑似梅毒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作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 目的:探究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8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疑似梅毒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作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的“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行GICA、ELISA,分析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对比阳性及阴性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水平;对比不同检测法的测定时间;对比不同检测方法下诊断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应用价值,并计算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60例疑似患者中经TPPA检测明确阳性47例,GICA检测明确阳性43例,ELISA检测明确阳性46例。阳性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阴性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水平(P<0.05)。GIC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时间显著长于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时间(P<0.05)。相比于GICA法,ELISA法诊断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中灵敏度、准确度均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一致性检验显示:GICA检测一致性尚可(kappa值=0.470,P=0.000),ELISA法检测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57,P=0.000)。结论:与GICA法相比,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中ELISA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检测时间较短,准确度较高,并与“金标准”一致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异性抗体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准确度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在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戴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219-222,共4页
探讨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CLIA)测定TP-Ab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TP-Ab检测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L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甲苯胺红非加热凝集试验(TRUST)进行测定。... 探讨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CLIA)测定TP-Ab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TP-Ab检测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L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甲苯胺红非加热凝集试验(TRUST)进行测定。以凝胶微粒凝聚试验(TPPA)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各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 CLIA法和ELISA法在检测TP-Ab时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显著高于TRUST法,而CLIA法在这几项指标上的表现又优于ELISA法(P<0.05)。结论 CLIA法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TP-Ab检测结果,相较于ELISA法和TRUST法具有明显优势,应用优势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梅毒螺旋体抗体 检测效果
原文传递
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实验评价 被引量:47
11
作者 侯晓菁 梁艳 +4 位作者 陈洁 孙贞 崔艳芳 仲人前 王皓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5-367,共3页
目的应用免疫印迹法(WB)比较临床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与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符合率。方法收集7 805份临床检测的血清标本,分别用TPPA和CLIA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对结果不一致的标... 目的应用免疫印迹法(WB)比较临床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与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符合率。方法收集7 805份临床检测的血清标本,分别用TPPA和CLIA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对结果不一致的标本应用WB检测确证。结果 7 805份血清标本中,CLIA检测阳性310例,TPPA检测阳性262例。对结果不一致的48例标本应用WB检测验证,结果证实阳性36例,临界阳性8例,阴性4例,而TPPA的结果均为阴性。TPPA检测总符合率为99.44%,CLIA检测总符合率为99.95%。结论 CLIA敏感性优于临床常用的TPPA,且具有结果客观、易分析、重复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个别假阳性和钩状效应,因此应结合TPPA及临床资料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免疫印迹法 梅毒螺旋体异性抗体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感染兔模型中特异性抗体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党倩丽 陆学东 +1 位作者 张小艳 杨来智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确立早期诊断梅毒及判定临床疗效的抗体指标。方法 试用梅毒兔模型 ,采用RPR法、TPPA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感染兔模型治疗前后血清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 梅毒螺旋体接种入兔机体后 ,3天就可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到血清中 4... 目的 确立早期诊断梅毒及判定临床疗效的抗体指标。方法 试用梅毒兔模型 ,采用RPR法、TPPA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感染兔模型治疗前后血清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 梅毒螺旋体接种入兔机体后 ,3天就可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到血清中 47kD特异性抗原抗体 ,之后相继出现 45kD、17kD、3 7kD、92kD及 15 .5kD抗原的抗体 ,其中45kD、15 .5kD和 92kD抗原的抗体在治疗后逐渐减弱并可消失 ;RPR法检测的心磷脂抗体滴度在感染早期 1~ 1.5个月可随治疗明显下降 ;TPPA法检测到血清中TP抗体较 47kD特异性抗原抗体出现晚 ,且出现的高峰时间及变化的时间均较心磷脂抗体晚。结论 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 47kD抗原抗体可作为梅毒的早期诊断指标 ,45kD、15 .5kD、92kD抗原抗体和心磷脂抗体在治疗中变化明显 ,可考虑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感染 动物模型 异性抗体 血清 检测
下载PDF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杜静 张泽芸 +1 位作者 周薇 陆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00-1102,共3页
目的评价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的实验室应用,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应用CMIA检测抗-TP最佳的S/CO的cutoff值,以提高抗-TP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收集美国雅培公司I2000化学发... 目的评价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的实验室应用,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应用CMIA检测抗-TP最佳的S/CO的cutoff值,以提高抗-TP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收集美国雅培公司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的抗-TP阴性、弱阳性、阳性血清共294份,分别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欧蒙免疫印迹法(WB)进行抗-TP检测,比较TPPA与CMI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抗-TP S/CO值绘制ROC曲线,得出CMIA在本实验室的S/CO最佳cutoff值。结果以免疫印迹法结果为金标准,CMIA与TPP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1%和42.5%,敏感性为100.0%和99.2%,特异性为88.2%和88.7%,阳性预测值为86.1%和86.7%,阴性预测值为100.0%和99.3%,与WB的总符合率均为93.2%。ROC曲线分析其最佳筛查cutoff值S/CO=3.125时,CMIA的特异性为98.4%,敏感性为97.2%,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结论 CMIA法和TPPA法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ROC曲线分析得到CMIA S/CO的cutoff值为3.125时,可显著提高实验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异性抗体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免疫印迹法 ROC曲线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对梅毒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评价 被引量:27
14
作者 党倩丽 冯捷 +3 位作者 张小艳 陆学东 刘超 牛新武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为评价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在梅毒早期诊断及治疗后的意义。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ting,WB)、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梅毒颗粒凝集试验(TPPA)3种方法,对67例梅毒及其中经治疗后随诊18~24个月的21例患者作血清检测。对... 目的:为评价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在梅毒早期诊断及治疗后的意义。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ting,WB)、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梅毒颗粒凝集试验(TPPA)3种方法,对67例梅毒及其中经治疗后随诊18~24个月的21例患者作血清检测。对5年来诊治的临床一期、二期梅毒血清抗体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一期梅毒WB检测出现不同抗体谱条带,其中均有相对分子质量为47000的条带,RPR试验及TPPA部分为阴性。经治疗后随诊18~24个月的21例梅毒患者,18个月内检测时WB9.52%阴转,24个月时28.57%阴转;TPPA阴转的情况同WB;RPR滴度随疗后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6个月内28.57%阴转,24个月85.71%阴转。结论:相对分子质量为47000、17000的条带对早期梅毒的诊断既敏感又特异;部分一期和二期梅毒患者在经过有效治疗后2年,梅毒抗体可以完全消失;RPR试验可用于梅毒治疗期间的疗效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抗体 苍白螺旋体 蛋白印迹法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在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侯伯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037-040,共4页
深入探究化学发光技术在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领域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在容城县人民医院挑选了自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间的200名梅毒疑似病例,分别通过化学发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以及梅毒螺旋体凝集检测(TPPA)进行检测分析,... 深入探究化学发光技术在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领域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在容城县人民医院挑选了自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间的200名梅毒疑似病例,分别通过化学发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以及梅毒螺旋体凝集检测(TPPA)进行检测分析,将TPPA检测结果视为标准参照,对各类检测指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化学发光法在灵敏度(98.0%)、特异度(99.0%)、准确性(98.5%)方面表现卓越,阳性预测值为99.2%,阴性预测值为97.6%,与TPPA一致性良好(Kappa值=0.96),且检测时间(30.5±5.2分钟)显著短于ELISA和TPPA。结论 化学发光法在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中准确性高、检测效率出众,可作为临床梅毒检测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梅毒异性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下载PDF
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6707例血清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以及结果假阳性率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保平 刘珊 韩艳秋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用雅培 I2000SR 全自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检测26707例血清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以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TPPA)作为检查抗梅毒螺旋体特异度抗体标准参考方法,分析判定雅培 I2000SR 全自动化学发光微粒... 目的:用雅培 I2000SR 全自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检测26707例血清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以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TPPA)作为检查抗梅毒螺旋体特异度抗体标准参考方法,分析判定雅培 I2000SR 全自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检测的假阳性率。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9月1日~2014年3月5日的住院和门诊患者26707人份血清,要求受检者空腹条件下采取静脉血3 ml,3000 r/min 离心10 min 后分离血清,上机检测。使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TPPA)对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Anti-TP)进行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雅培 I2000SR 全自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检测的26707例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S/CO 值在1~的标本数52例,经 TPPA 验证阳性数9例,阳性率17.31%;S/CO 值在2~的标本数26例,阳性数9例,阳性率34.62%;S/CO 值在3~的标本数26例,阳性数9例,阳性率34.62%;S/CO 值在5~的标本数25例,阳性数11例,阳性率44%;S/CO 值在7~的标本数25例,阳性数17例,阳性率68%;S/CO 值在10~的标本数28例,阳性数24例,阳性率85.71%;S/CO 值在13~的标本数23例,阳性数20例,阳性率86.96%;S/CO 值在17~的标本数24例,阳性数22例,阳性率91.67%;S/CO 值在21~的标本数29例,阳性数28例,阳性率96.55%;S/CO 值在26的标本数104例,阳性数104例,阳性率100%;总初筛阳性例数364例,总真阳性例数254例,阳性率69.78%;假阳性率0.42%,阳性预测值69.78%。结论雅培 I2000SR 全自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采用自动化检测、全封闭试剂,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结果更准确等特点。虽然其灵敏度高,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不可以仅凭其结果进行诊断,还需要 TPPA 方法进行补充检测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异性抗体 雅培 I2000SR 全自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 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假阳性率 分析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测定梅毒特异性抗体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卫东 杨均 +2 位作者 郭亮 瞿新 田彩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174-3175,共2页
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较多,国际上通用的试验是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是国内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常用方法,也是确诊梅毒的标准方法,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因此.... 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较多,国际上通用的试验是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和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是国内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常用方法,也是确诊梅毒的标准方法,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因此.也是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的检测梅毒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异性抗体 梅毒螺旋体抗体 明胶凝集试验 室间质量评价 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测定 抗体检测
下载PDF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筛查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范婷婷 张婷 +1 位作者 欧阳立杰 万舒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0期1313-1315,共3页
目的: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 IA )联合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 PPA )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毒抗体(TP-Ab),探讨CMIA在筛查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MIA对住院和门诊患者进... 目的: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 IA )联合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 PPA )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毒抗体(TP-Ab),探讨CMIA在筛查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MIA对住院和门诊患者进行TP-Ab筛查,阳性标本再进行TPPA和TRUST 的检测,对比分析3种检测方法的检验结果的符合率。结果25030例血清标本经CM IA筛查共检出T P-Ab阳性732例,检出率为2.9%。以TPPA和TRUST对阳性标本进行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7%、37.2%。以 TPPA为标准参考方法, CM IA S/CO在1~<9的阳性符合率为29.7%~90.1%,S/CO≥9的阳性符合率为100.0%。结论 CM IA可取代传统的非密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于高通量梅毒抗体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异性抗体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下载PDF
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生物学假阳性结果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卞成蓉 卢珊珊 +9 位作者 宋英伟 赵静 苑文雯 刘明 赵利利 李霞 袁孟伟 孙志强 毛远丽 李伯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7年第9期967-972,共6页
目的分析我院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筛查情况,同时探讨其生物学假阳性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8741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利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梅毒甲苯胺红... 目的分析我院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筛查情况,同时探讨其生物学假阳性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8741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利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梅毒确证。根据老年患者年龄将其分为60~69岁、70~79岁和80岁以上三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41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有354例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60~69岁、70~79岁和80岁以上三个年龄组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42%、6.30%和6.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236,P<0.001);同时,60~69岁与70~79岁年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932,P<0.001)。240例老年患者CMIA筛查梅毒抗体阳性标本经TRUST和Western Blot检测都为阴性,且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相关病史,结果判为假阳性。老年患者梅毒抗体假阳性人群主要分布在60~69岁。但随着老年患者年龄的增加,梅毒螺旋体抗体假阳性率也呈上升趋势,60~69岁、70~79岁和80岁以上三个年龄组的梅毒抗体假阳性率分别64.81%、71.43%和87.50%。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生物学假阳性伴有的其他临床症状及指标异常主要包括癌症(55.36%)、溶栓剂或抗凝剂治疗(35.71%)、糖尿病(28.57%)、肝硬化(25.00%)、严重感染(25.00%)、肾病(17.86%)、自身抗体阳性(16.07%)、手术(14.29%)、肝炎(12.50%)和代谢紊乱(8.93%),各类原因相互影响,梅毒抗体检测假阳性S/CO值最高可达10.29。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真阳性老年患者伴有的其他临床症状及指标异常百分比情况明显低于生物学假阳性患者。结论对于CMIA梅毒筛查阳性而TRUST检测阴性的老年患者,需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作出最后诊断。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高,梅毒抗体的假阳性率也呈上升趋势,需注意癌症、自身免疫病、严重感染、代谢紊乱等可能会导致老年患者梅毒抗体检测生物学假阳性的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分析检测结果并向患者作出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梅毒螺旋体抗体 化学发光法 免疫印迹 假阳性
下载PDF
金标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徐树良 赵源源 +1 位作者 蒋理 赵旺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58-159,共2页
目的 探讨TP 金标法在梅毒患者检测与献血者筛查中的适用性。方法  2 86 34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经RPR、TP ELISA法初、复检 ,阳性标本以TPPA确认 ,同时用TRUST、TP 金标法检测。金标法检测了 2 5例临床梅毒 ,31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标本。结... 目的 探讨TP 金标法在梅毒患者检测与献血者筛查中的适用性。方法  2 86 34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经RPR、TP ELISA法初、复检 ,阳性标本以TPPA确认 ,同时用TRUST、TP 金标法检测。金标法检测了 2 5例临床梅毒 ,31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标本。结果 RPR、TP ELISA共检出阳性 1 35份 ,两法共阳性 6 7份 ,RPR单阳 4份 ,TP ELISA单阳 6 4份 ;1 35份阳性中TPPA确认阳性 1 1 3份 ,TP ELISA假阳性 1 8份 (1 5 .9% ) ,金标法 5份 (4 .4 % ) ,RPR 4份 (3.5 % ) ,TRUST 1份 (0 .8% ) ;RPR漏检 4 6份 (4 0 .7% ) ,TRUST漏检 35份 (30 .9% )。 2 5例梅毒标本金标法均为阳性 ,31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标本金标法为阴性。结论金标法其灵敏度、特异性与TPPA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比RPR、TRUST好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异性 抗体非特异性 抗体金标法/免疫层析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