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2篇文章
< 1 2 2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毒性及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曾婷 袁志平 +2 位作者 刘阳 王昌平 林川 《西部医学》 2025年第1期109-115,共7页
目的探索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对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毒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接受过免疫治疗的165例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肿瘤免疫前或后42天内是否使用非甾体... 目的探索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对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毒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接受过免疫治疗的165例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肿瘤免疫前或后42天内是否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分为NSAIDs组79例与Non-NSAIDs组8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以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因素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使用NSAIDs患者ORR高于未使用NSAIDs患者(73.40%vs 58.10%,P=0.039),两组患者DCR无统计学差异(96.20%vs 93.00%,P=0.369)。两组患者3级以上免疫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2.50%vs 4.70%,P=0.683)。使用NSAIDs患者中位PFS(16个月vs 15个月,P=0.021)及OS(25个月vs 21个月,P=0.027)均高于未使用NSAIDs患者。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均提示是否使用NSAIDs是接受免疫治疗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S及PFS的影响因素。结论在接受免疫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使用NSAIDs患者有更高客观缓解率,使用NSAIDs是接受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良好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 肺癌 免疫治疗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莫诚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52-055,共4页
研究分析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消化性溃疡出血影响性。方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共100例,奇偶数分配,对照组做常规治疗(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做用药效... 研究分析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消化性溃疡出血影响性。方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共100例,奇偶数分配,对照组做常规治疗(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做用药效果及对消化性溃疡出血影响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经由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治疗后虽然均可见疾病相关指标改善,但对照组略优于观察组,且观察组于治疗期间发生消化性溃疡出血几率略高(P<0.05),对观察组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致消化性溃疡出血成因分析,可见用药时长、用药频率、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病程时间及消化性溃疡病程时间、患者年龄等为主要影响因素(P<0.05),患者体重、性别等为非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疾病治疗中,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能够对其幽门螺杆菌感染做到有效治疗,但该药的使用,易加剧患者消化性溃疡出血发生率,因此在应用中需对其做合理使用及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非甾体 消化性溃疡出血
原文传递
对贴敷类医疗器械中非甾体抗炎药非法添加检验方法的探究
3
作者 战佳慧 韩昀初 +2 位作者 姜晨阳 王妙 鲁刚 《山东化工》 2025年第6期160-162,共3页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国家医疗器械监督抽检结果的通告(2023年第50号),其中,29家医疗器械公司产品抽检不符合标准规定,9家医疗器械公司产品涉及药物添加。目前,不少以物理控温、穴位刺激等原理的贴敷类医疗器械产品中通过加入化...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国家医疗器械监督抽检结果的通告(2023年第50号),其中,29家医疗器械公司产品抽检不符合标准规定,9家医疗器械公司产品涉及药物添加。目前,不少以物理控温、穴位刺激等原理的贴敷类医疗器械产品中通过加入化学药物来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医用冷敷贴、退热贴等中主要非法添加的非甾体抗炎药物有氨基比林、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甲酯、酮洛芬、萘普生、保泰松、氟比洛芬、布洛芬、吲哚美辛等九种。主要对上述九种化学药物的检测方法进行探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进行优化,探究测定贴敷类医疗器械产品中这九种非甾体抗炎药成分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色谱柱为Shim-pack GIST C_(18)(4.6 mm×250 mm,5μm)、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30℃、采用梯度洗脱方式,可快速、精确、可靠的实现对非法添加药物的检测,同时,为相关市场监管工作提供对策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敷医疗器械 非甾体 高效液相色谱法 液质联用法
下载PDF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临床应用与消化道损害
4
作者 吕梦鸽 何俊彪 +5 位作者 石莉杰 毋亚男 李艳英 李雪微 张颖 黄天生 《中医学》 2025年第1期253-260,共8页
非甾体抗炎药是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在抗炎、解热、镇痛等方面疗效显著,此外,NSAIDs还被进一步证明可以预防多种严重疾病,包括癌症和心脏病发作。然而,多项研究数据表明NSAIDs会对胃肠道造成损害。本综述提供了NSAIDs的临床应用与引... 非甾体抗炎药是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在抗炎、解热、镇痛等方面疗效显著,此外,NSAIDs还被进一步证明可以预防多种严重疾病,包括癌症和心脏病发作。然而,多项研究数据表明NSAIDs会对胃肠道造成损害。本综述提供了NSAIDs的临床应用与引起的胃肠道损伤,旨在不损害临床益处的情况下更安全地使用NSAIDs。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are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drugs in the clinic, with significant efficacy in anti-inflammatory, antipyretic, and analgesic effects, in addition to NSAIDs being further proven to prevent a wide range of serious illnesses, including cancer and heart attacks. However, data from several studies suggest that NSAIDs can cause damage to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his review provides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NSAIDs with induced gastrointestinal damage and aims to use NSAIDs more safely without compromising clinical benef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 胃肠道 风湿性关节 骨关节
下载PDF
非甾体抗炎药在牛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5
作者 郝海生 杜卫华 +3 位作者 赵善江 赵学明 邹惠影 朱化彬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133,共5页
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是牛繁殖管理中广泛使用的辅助繁殖技术。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过程中导致的前列腺素异常分泌会影响牛早期胚胎存活,显著降低妊娠率。非甾体抗炎药能够抑制环氧化酶,阻断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转化,降低前列腺素分泌,发... 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是牛繁殖管理中广泛使用的辅助繁殖技术。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过程中导致的前列腺素异常分泌会影响牛早期胚胎存活,显著降低妊娠率。非甾体抗炎药能够抑制环氧化酶,阻断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转化,降低前列腺素分泌,发挥抗黄体溶解作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能够增加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后的牛早期胚胎存活,提高妊娠率。论文总结了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在牛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牛繁殖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 人工授精 胚胎移植 妊娠率
下载PDF
强肝胶囊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所致肝损伤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血清抗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李春英 邹涵 邹金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4期095-098,共4页
探究非甾体抗炎药所致肝损伤患者采用强肝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4年6月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非甾体抗炎药导致肝损伤发生的患者共208名,以随机数字表法对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各划入104例患者,... 探究非甾体抗炎药所致肝损伤患者采用强肝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4年6月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非甾体抗炎药导致肝损伤发生的患者共208名,以随机数字表法对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各划入10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性肝损伤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之上加用强肝胶囊干预。从疗效、安全性、实验室指标(血清抗氧化应激、肝功能指标)角度观察对比两组治疗结局。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抗氧化应激水平及肝功能参数更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肝损伤患者应用强肝胶囊的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缓解患者机体氧化反应进程,改善肝功能,且具有较高的临床用药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肝胶囊 非甾体 肝损伤 氧化应激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非甾体抗炎药导致的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合并膜性肾病1例报道
7
作者 谢婷 朱冬云 《医药前沿》 2025年第12期60-63,共4页
本文报道了1例中年男性患者长期间断使用双氯芬酸钠治疗痛风后出现严重肾损害,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损伤3期,病理检查显示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和肾小球节段性膜性病变。通过停止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并采用足量激素治疗和... 本文报道了1例中年男性患者长期间断使用双氯芬酸钠治疗痛风后出现严重肾损害,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损伤3期,病理检查显示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和肾小球节段性膜性病变。通过停止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并采用足量激素治疗和血液透析,患者的肾功能完全恢复,蛋白尿也在肾功能恢复后得到缓解。随访1年,患者在痛风发作时未再使用NSAIDs,肾病也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 膜性肾病 急性肾损伤 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山东省围手术期非甾体抗炎药合理使用与临床综合评价专家共识
8
作者 山东省药师协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 山东省医学会临床个体化用药检测与指导分会 +9 位作者 山东省药师协会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委员会 山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山东省围手术期非甾体抗炎药合理使用与临床综合评价专家共识》制定组 荆凡波 邢晓敏 马静 刘雅慧 王英爱 贾雪琳 颜秀青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目的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围手术期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为医疗机构评价、遴选NSAIDs提供实践方法与技术参考。方法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发起,山东省药师协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临床个体化用药检测与指导分会、山东省药... 目的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围手术期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为医疗机构评价、遴选NSAIDs提供实践方法与技术参考。方法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发起,山东省药师协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临床个体化用药检测与指导分会、山东省药师协会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等联合山东省内多家医疗机构,组织来自山东省内17家医院的22名药学和医学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构建围手术期NSAIDs的合理用药和临床综合评价专家共识,并对山东省内临床常用的包括塞来昔布、依托考昔、艾瑞昔布、布洛芬在内的9个品种共计13个品规(含参比/原研及国家/山东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药品进行临床综合评价。结果与结论本研究对围手术期术前预防性使用和术后使用NSAIDs以及使用禁忌、消化道风险、心血管系统风险、出血风险和肾损伤风险形成了共识意见,建立了包含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6个维度的围手术期NSAIDs使用评价与遴选标准。临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得分排名前6(均超过70分)的药品依次为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和塞来昔布胶囊(奈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依托考昔片(安康信)和依托考昔片(齐明舒)、注射用帕瑞昔布钠。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本共识将会进一步更新和调整;医疗机构可结合实践情况,制定适合本医疗机构的NSAIDs临床综合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 围手术期 合理用 临床综合评价 专家共识
下载PDF
UHPLC-MS/MS法检测化妆品中21种非甾体抗炎药
9
作者 冯克然 吴晓鸣 +1 位作者 马亮波 孙宇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9-406,共8页
建立了同时检测化妆品中21种非甾体抗炎药的UHPLC-MS/MS方法。选用膏霜、面膜、凝胶、液体水基类样品为化妆品代表性基质,样品采用甲醇或0.3%(V/V)甲酸-甲醇进行超声辅助液液萃取。使用ACQUITY UPLC BEH C_(18)(1.7μm,2.1 mm×150 ... 建立了同时检测化妆品中21种非甾体抗炎药的UHPLC-MS/MS方法。选用膏霜、面膜、凝胶、液体水基类样品为化妆品代表性基质,样品采用甲醇或0.3%(V/V)甲酸-甲醇进行超声辅助液液萃取。使用ACQUITY UPLC BEH C_(18)(1.7μm,2.1 mm×150 mm)色谱柱进行分离,分别以0.1%(V/V)甲酸-水和乙腈作为水相和有机相进行梯度洗脱,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检测。对样品前处理条件和色谱、质谱条件进行了系统性考察。结果表明,20种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5~50μg/L,罗非昔布线性范围为10~100μg/L,均线性相关系数良好(r>0.99)。低、中、高三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2.1%~117.3%(n=6),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0.6%~9.7%。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灵敏度好,适用于化妆品中非甾体抗炎药的检测,能够为化妆品中行为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化妆品 非甾体
下载PDF
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的非甾体抗炎药关节内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10
作者 赵跃萍 徐锁成 +2 位作者 李晓丹 徐瑞娟 杨劲 《中南药学》 2025年第1期189-195,共7页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骨关节炎(OA)患者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最常用的药物。但口服和局部外用NSAIDs的疗效不佳和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使用。关节腔注射是临床治疗OA的常用给药方法,NSAIDs以溶液的形式注射时,药物迅速从关节腔清除。开...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骨关节炎(OA)患者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最常用的药物。但口服和局部外用NSAIDs的疗效不佳和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使用。关节腔注射是临床治疗OA的常用给药方法,NSAIDs以溶液的形式注射时,药物迅速从关节腔清除。开发关节内缓释药物递送系统(DDS)是延长NSAIDs在关节腔停留时间和提高疗效的一种有前景的策略。本文对关节腔注射NSAIDs溶液在OA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综述了治疗OA的NSAIDs关节内缓释DDS的研究进展,旨在为NSAIDs关节内缓释DDS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 骨关节 关节腔注射 物递送系统
原文传递
3种非甾体抗炎药对Q67的联合毒性效应及作用机理
11
作者 成潜 张瑾 +4 位作者 张颖 桂一心 赵远帆 申慧彦 郭馨悦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共12页
随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环境中频繁检出,其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以双氯芬酸钠(DIC)、布洛芬钠(IBU)、萘普生钠(NAP)等常见NSAIDs为目标污染物,以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Vibrio cyanobacteria sp.-Q67(Q67)为受试生物... 随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环境中频繁检出,其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以双氯芬酸钠(DIC)、布洛芬钠(IBU)、萘普生钠(NAP)等常见NSAIDs为目标污染物,以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Vibrio cyanobacteria sp.-Q67(Q67)为受试生物,采用直接均分和均匀设计射线法分别设计了3个二元混合物体系和1个三元混合物体系。采用浓度加和和绝对残差2种模型定性和定量分析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并结合热图法分析其变化规律,用剂量减小指数(DRI)来评估混合物中各组分对整体毒性的贡献,同步测定Q67在实验暴露终点时的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扫描电镜观察NSAIDs及其混合物作用前后Q67细胞结构和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NSAIDs及其混合物对Q67的毒性具有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浓度-效应曲线呈现为“S”型,3种NSAIDs在暴露时间12 h的毒性强弱的排序均为DIC>NAP>IBU,而混合物的毒性与各组分在混合体系中的浓度比密切相关,即混合物表现出组分比依赖的毒性。除少部分射线呈部分协同和加和作用外,其余混合射线均呈现出时间依赖性拮抗作用,最强的拮抗作用出现在暴露时间为12 h时的DIC-IBU-R1射线,d CA值为0.58。依据DRI,DIC、IBU和NAP三个组分对拮抗作用的贡献度可能为NAP>IBU>DIC。在NSAIDs及其代表性混合物的作用下,Q67细胞出现表面皱缩、黏连甚至破裂的现象,并且相较于单一药物,混合物对细胞结构的破坏程度更为明显。污染物通过诱导细胞内过氧化物的过量累积,过氧化物进一步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进而破坏生物膜的完整性,细胞内电导液外泄和蛋白质溶出量增加加剧了细胞损伤,最终引导致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 微板毒性分析法 毒性效应 青海弧菌Q67 生理生化影响
原文传递
基于PCA的非甾体抗炎药与消毒副产物复杂混合物对2种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比较
12
作者 纪广振 张瑾 +5 位作者 张颖 赵远帆 桂一心 代碧雅 王馨悦 成潜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6,共15页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与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很可能对暴露其中的生物产生联合毒性,但不同的生物响应不同。因此,以双氯芬酸钠、布洛芬钠、萘普生钠、...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与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很可能对暴露其中的生物产生联合毒性,但不同的生物响应不同。因此,以双氯芬酸钠、布洛芬钠、萘普生钠、氯乙酸、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均匀设计射线法设计它们的复杂六元混合物体系(2个体系,每个体系含7条射线U1~U7),运用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系统测定混合物体系分别对2种指示生物青海弧菌(Q67)和蛋白核小球藻(C.pyrenoidosa)在不同暴露时间的毒性数据,采用浓度加和(CA)与绝对残差(dCA)2种模型对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表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六元混合物体系对2种水生生物的毒性相互作用差异。结果表明:六元混合物对Q67和C.pyrenoidosa均具有时间和浓度比依赖毒性,但变化规律不同,对Q67的毒性除U2和U4随时间先减弱后增强外,其余射线均减弱,而对C.pyrenoidosa除U1、U4和U5毒性随时间减弱外,其余射线均增强。以半数效应浓度的负对数(pEC_(50))为毒性指标,各条射线对Q67和绿藻的毒性差异不明显,对Q67的毒性强弱顺序在12 h为U5>U4>U6>U7>U2>U3>U1,对C.pyrenoidosa毒性强弱顺序在96 h为U5>U7>U4>U6>U2>U3>U1。混合物体系对Q67和C.pyrenoidosa毒性相互作用均存在协同和拮抗作用,也具有浓度比和时间依赖性,但变化规律不同,对Q67协同作用较对绿藻的明显,且出现在8 h的射线U5,而对C.pyrenoidosa的拮抗作用较强,出现在96 h的U1射线,但对2种生物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差异不显著。六元混合物体系均会不同程度的损坏Q67和C.pyrenoidosa的细胞结构,造成细胞内过氧化物过量累积,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器膜,胞内电导液外泄,但Q67细胞的受损程度较C.pyrenoidosa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 氯消毒副产物 青海弧菌Q67 蛋白核小球藻 混合物毒性
下载PDF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肝脏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陈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8期174-177,共4页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一类不含甾体结构的抗炎药物,具有镇痛、抗炎及退热等作用,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十分普遍,然而根据大量病例及临床研究显示,NSAIDs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NSAIDs引起的肝毒性占全部药物肝毒性事件的10%左右,...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一类不含甾体结构的抗炎药物,具有镇痛、抗炎及退热等作用,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十分普遍,然而根据大量病例及临床研究显示,NSAIDs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NSAIDs引起的肝毒性占全部药物肝毒性事件的10%左右,但其肝损伤的机制目前并不明确。文章对NSAIDs在肝脏损伤中的应用进展作出综述,旨在更加了解多种常见的NSAIDs对肝脏损伤的作用,进而为临床合理应用NSAIDs提供有力依据,以降低NSAIDs肝脏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 肝脏损伤 作用机制 应用进展
原文传递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14
作者 马欣 姚楚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17-021,共5页
分析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3年8月-2024年8月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初次行13C呼气试验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且胃镜排除恶性肿瘤的长期服用NSAIDs的患者85例,给予规范的14天... 分析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3年8月-2024年8月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初次行13C呼气试验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且胃镜排除恶性肿瘤的长期服用NSAIDs的患者85例,给予规范的14天铋剂四联疗法根除Hp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表(GSRS)打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胃肠道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85例患者在接受规范的14天铋剂四联疗法根除Hp治疗后,根除成功的患者有73例,占比85.9%,根除失败的有12例,占比14.1%。根除成功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在腹痛、酸反流、腹胀、嗳气等方面有显著改善(P<0.05);根除失败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在腹痛、酸反流等方面有明显好转(P<0.05),但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方面效果不显著;根除治疗成功与失败组相比,治疗前在GSRS评分上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 长期服用NSAIDs患者使用四联疗法根除Hp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此类患者临床症状,并提高整体治疗安全性,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应该重视HP筛查,尽早给予规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服用 非甾体 根除幽门螺杆菌 临床疗效 安全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不规范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致药物性肝损伤1例报道及药学监护
15
作者 杨海英 蒋孟函 尹笋君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3期160-162,共3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1])。DILI的常见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激素类药... 药物性肝损伤(DILI)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1])。DILI的常见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激素类药物等,DILI常见影响因素有:(1)宿主因素:如女性对某些药物表现出较高的易感性,或合并基础疾病;(2)药物因素:药物的化学性质、剂量、疗程及药物相互作用均可影响DILI的潜伏期、临床表型、病程和结局;(3)环境因素:过量饮酒可能会增加DILI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肝损伤 非甾体 学监护 物不良反应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6
作者 樊丽珍 付韵玄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黏膜损伤的影响,并评估针对该影响的应对策略的有效性。方法自2019年至2024年2月,纳入了120名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试验组(n=60)...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黏膜损伤的影响,并评估针对该影响的应对策略的有效性。方法自2019年至2024年2月,纳入了120名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试验组(n=60)。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而试验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继续服用NSAIDs。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胃黏膜萎缩程度、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评估。随访期为12个月,定期记录上述指标变化。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对照组胃黏膜萎缩评分显著降低至1.34±0.26(P<0.001),而试验组评分仅轻微下降至2.21±0.39(P>0.05),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3.33%(50/60),试验组为66.67%(4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3,P<0.05)。对照组症状积分从基线时的6.52±1.28降至2.15±0.87(P<0.05),试验组则从6.48±1.32降至4.27±1.14(P<0.05),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SF-36量表评分从62.45±7.89提升至85.67±6.43(P<0.05),试验组从63.12±8.04提升至74.32±7.56(P>0.05),组间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长期使用NSAIDs显著加剧了CAG患者的胃黏膜萎缩程度,降低了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并影响了症状缓解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 慢性萎缩性胃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不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抗炎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葛佳佳 刘晴 +2 位作者 周金燕 单晓娜 黄钰森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6-263,共8页
目的比较2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抗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0例9... 目的比较2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抗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双氯芬酸钠组和溴芬酸钠组,每组45例45眼,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并在围手术期分别点用0.1%新型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不含防腐剂)4次/日和0.1%溴芬酸钠滴眼液2次/日,连续用药6周。于术前及术后1 d、1周、6周对患者的客观症状进行评估,采用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检测泪液分泌量,采用干眼分析仪记录泪膜破裂时间,在裂隙灯显微镜钴蓝光照射下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测定前房闪辉并分级,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黄斑中央区厚度并检查有无黄斑囊样水肿;同时对视力、眼压及药物安全性和不良反应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所有受试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未发生并发症,均按要求完成治疗和随访。双氯芬酸钠组和溴芬酸钠组患者主观症状评分术前分别为(0.47±0.73)和(0.47±0.51)分,术后1 d分别为(0.56±0.62)和(0.75±0.61)分,术后1周分别为(0.33±0.48)和(0.64±0.65)分,术后6周分别为(0.51±0.66)和(0.78±0.77)分。不同时间点2个组患者主观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组别)=5.001,P=0.028;F_(时间)=2.920,P=0.035),双氯芬酸钠组术后主观症状评分较溴芬酸钠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氯芬酸钠组和溴芬酸钠组患眼术前泪液分泌量分别为(5.87±2.37)和(7.36±2.74)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10,P=0.012),术后1周分别为(6.07±2.53)和(6.29±3.46)mm,术后6周分别为(6.29±0.25)和(5.80±2.76)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1、0.772,P=0.729、0.384)。双氯芬酸钠组和溴芬酸钠组患者术前非接触泪膜破裂时间(NIBUT)分别为(8.00±6.28)和(6.40±5.28)s,术后1周分别为(6.68±5.24)和(4.50±2.46)s,术后6周分别为(6.17±5.00)和(5.39±5.39)s。2个组患者NI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组别)=3.415,P=0.068);不同时间点NIBU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4.358,P=0.020)。双氯芬酸钠组和溴芬酸钠组术后1 d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分别为(1.40±0.81)和(1.38±0.89)分,术后1周分别为(0.13±0.34)和(0.22±0.47)分,术后6周分别为(0.00±0.00)和(0.00±0.00)分。2个组患者手术后角膜上皮染色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组别)=0.110,P=0.741);不同时间点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175.054,P<0.001)。双氯芬酸钠组和溴芬酸钠组术后1 d前房闪辉分级分别为1.13±0.51和1.02±0.34,术后1周分别为0.13±0.34和0.16±0.37,术后6周分别为0.00±0.00和0.00±0.00。2个组患者前房闪辉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组别)=0.045,P=0.507)。不同时间点前房闪辉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322.331,P<0.001)。2个组患者术前、术后6周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21、-0.374,均P>0.05)。2个组患者术后6周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率均为0%。受试者对2种试验药物的耐受性良好。双氯芬酸钠组术后轻度眼压升高的发生率为6.67%(3/45),溴芬酸钠组为11.1%(5/45)。患者停药1周后眼压均恢复正常。结论2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抗炎治疗均安全、有效。新型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舒适度较溴芬酸钠滴眼液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前房 干眼 黄斑水肿
下载PDF
microRNA-132及其靶基因NAG-1在评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效果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连锁 蔡金生 +3 位作者 王会旺 孙亚东 宁胜华 徐伟坤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634-638,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32及其靶基因NAG-1在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效果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该院就诊的AS患者154例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受试者15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受试者miR-132和NAG-1 m... 目的探讨microRNA-132及其靶基因NAG-1在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效果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该院就诊的AS患者154例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受试者15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受试者miR-132和NAG-1 mRNA表达水平。观察组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治疗16周,根据美国风湿病学协会(ACR)制定的ACR20标准,将观察组达到标准患者分为ACR20组,其余患者归为非ACR20组,比较两组治疗前miR-132和NAG-1mRNA表达水平及其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单核细胞miR-132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NAG-1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32预测AS的灵敏度为83.8%,特异性为98.1%,最佳截断值为1.373,曲线下面积(AUC)为0.964,95%CI为0.936~0.982;NAG-1预测AS的灵敏度为76.0%,特异度为86.4%,最佳截断值为0.826,AUC为0.879,95%CI为0.838~0.914。ACR20组患者miR-132mRNA表达水平低于非ACR20组患者,NAG-1mRNA表达水平高于非ACR20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32预测ACR20的敏感度为81.8%,特异性为94.2%,AUC为0.950,95%CI为0.903~0.979;NAG-1预测ACR20的敏感度为97.0%,特异性为46.3%,AUC为0.751,95%CI为0.675~0.817。结论miR-132及NAG-1可能是诊断AS及预测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效果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非甾体激活基因 强直性脊柱 非甾体
下载PDF
CYP2C9和COX-2基因多态性对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的影响
19
作者 杨鑫 皮文杰 +3 位作者 王利元 毕德利 李涛 李素铠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616-621,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2C9(CYP2C9)和环氧化酶-2(COX-2)基因多态性对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117例AS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性别相同、年龄±1岁”的原则...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2C9(CYP2C9)和环氧化酶-2(COX-2)基因多态性对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117例AS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性别相同、年龄±1岁”的原则,选择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受试者作为11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受试者CYP2C9*3和COX-2基因启动子区域中的1190A/G和-1195G/A基因多态性,观察AS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变化,观察CYP2C9*3、COX-2-1190A/G、COX-2-1195G/A等不同基因型AS患者基于ASAS20改善标准和ASAS40改善标准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受试者CYP2C9*3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COX-2-1290A/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COX-2-1195G/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S患者晨僵持续时间、周围关节受累、指地距、枕墙距、Schober测试、ESR、CRP、BASDAI(VAS)、BASDAI≥4、BASFI(VAS)、总体评价(VAS)等指标数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7例患者中,有68例(58.12%)符合ASAS20改善标准,30例(25.64%)符合ASAS40改善标准。不同CYP2C9*3基因型(AA、AC+CC)之间的ASAS20、ASAS40改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OX-2-1290A/G基因型之间的ASAS20、ASAS40改善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A基因型患者的ASAS20和ASAS40改善率均显著高于AG+GG基因型患者(P<0.05);不同COX-2-1195G/A基因型之间的ASAS20、ASAS40改善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G+AA基因型的ASAS20和ASAS40改善率显著高于GG患者(P<0.05)。结论COX-2-1290A/G和COX-2-1195G/A多态性可增加AS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可能是预测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AS疗效的生物学指标,而CYP2C9*3多态性与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AS疗效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非甾体 环氧化酶 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2C9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胃宁散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张怿 郑亮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3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究胃宁散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220例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雷贝... 目的:探究胃宁散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220例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研究组给予胃宁散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82.7%(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胃泌素(G-17)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G-17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7.7%,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胃宁散联合雷贝拉唑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相关性胃溃疡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促进胃溃疡愈合,调节胃肠道激素水平,同时安全性较高,可考虑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宁散 非甾体 胃溃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