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S100β、IGF-1R水平及意义
1
作者 刘珊珊 王丽平 柴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因脑梗死引起的VCIND患者50例作为VCIND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无认知障...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因脑梗死引起的VCIND患者50例作为VCIND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无认知障碍(NCI)的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NCI组,以及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无脑血管相关病史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100β、IGF-1R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S100β、IGF-1R水平是否为VCIND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100β、IGF-1R水平对VCIND的诊断价值。结果VCIND组、NCI组、对照组高血压占比和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ND组血清S100β水平高于NCI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ND组血清IGF-1R水平低于NCI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00β≥1.26μg/L、IGF-1R≤1.52 ng/mL是V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00β水平对VCIND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4(95%CI:0.553~0.769),灵敏度为75.8%,特异度为67.3%,血清IGF-1R水平对VCIND诊断的AUC为0.806(95%CI:0.738~0.932),灵敏度为69.5%,特异度为72.2%。血清S100β、IGF-1R联合检测对VCIND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测。结论VCIND患者血清S100β水平升高、IGF-1R水平降低,血清S100β、IGF-1R联合检测对VCIND的诊断价值较高,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S100钙结合蛋白β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VR技术干预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袁娟 林星镇 +3 位作者 胡思彦 彭天忠 支芳 朱满华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VR技术干预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住院治疗的首发脑卒中后VCIND患者78例分为三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认...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VR技术干预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住院治疗的首发脑卒中后VCIND患者78例分为三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认知训练,醒脑开窍针法组实施醒脑开窍针法针刺治疗,醒脑开窍针法+VR技术组是在醒脑开窍针法组基础上联合VR技术康复训练,三组均进行为期4周的康复训练。比较三组康复训练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状况。结果:康复训练4周后,三组认知功能MoCA评分、MMSE评分均提高,且醒脑开窍针法+VR技术组高于醒脑开窍针法组、对照组(P<0.05);三组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均提高,且醒脑开窍针法+VR技术组高于醒脑开窍针法组、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VR技术干预可改善卒中后VCIND患者认知障碍,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醒脑开窍 VR技术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莉 刘琴 陈玉琴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146-1150,共5页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no dementia,VCIND)是一种由血管原因引起的早期认知障碍,其表现较为隐匿,认知损害介于正常与痴呆之间,尚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研究表明,VCIND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no dementia,VCIND)是一种由血管原因引起的早期认知障碍,其表现较为隐匿,认知损害介于正常与痴呆之间,尚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研究表明,VCIND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前期阶段[1]。与一般人相比,VCIND患者发展为痴呆的风险显著增加,高达10倍[2],VCIND也是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比达42.0%,在自然病程中,VCIND患者5年内发展为痴呆的比例高达46%[3]。此外,VCIND的病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早期的识别和干预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2,4]。国内外的研究也表明,VCIND的有效识别、预防和护理对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预防痴呆、降低痴呆发病率和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5-7]。尽管如此,目前关于VCIND的研究,尤其是其危险因素和护理方面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全面的总结。本文旨在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VCIND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的最新进展,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临床表现 危险因素 护理
下载PDF
从“虚、痰、瘀”探讨胆碱能通路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恒 徐顺娟 张彪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184-188,共5页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是认知障碍的早期阶段,认知损害尚未达到痴呆的标准。本文从中医“虚、痰、瘀”的病因病机进行阐述,脾肾亏虚为发病基础,痰瘀互结为致病因素,导致髓海不足,清...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是认知障碍的早期阶段,认知损害尚未达到痴呆的标准。本文从中医“虚、痰、瘀”的病因病机进行阐述,脾肾亏虚为发病基础,痰瘀互结为致病因素,导致髓海不足,清窍失养,发为痴呆。胆碱能通路与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包括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缺乏、脑白质病变影响胆碱能通路的网络连接以及胆碱能抗炎通路等。探讨中医虚痰瘀的病机演变与胆碱能通路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发掘中医中药治疗在胆碱能通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胆碱能通路 乙酰胆碱 脑白质损伤 胆碱能抗炎
下载PDF
糖脂代谢病发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风险预测研究
5
作者 古珊也 周子懿 蔡业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4412-4416,共5页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是VCI最常见的形式。目前研究表明,糖脂代谢病会加速VCI进程且VCI的治疗侧重于控制危险因素,缺少糖脂代谢病发生VCIND的相...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是VCI最常见的形式。目前研究表明,糖脂代谢病会加速VCI进程且VCI的治疗侧重于控制危险因素,缺少糖脂代谢病发生VCIND的相关研究。目的分析糖脂代谢病患者发生VCIND的危险因素,构建回归模型并进行风险预测。方法选取2023年3—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住院的糖脂代谢病患者410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MMSE>26分)和VCIND组(MMSE≤26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中老年糖脂代谢病患者发生VCIND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糖脂代谢病发生VCIND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410例患者中认知正常组有209例,发生VCIND 20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文化程度[小学以下(OR=25.989,95%CI=5.656~119.427)、小学(OR=6.839,95%CI=3.919~11.933)]、Fazekas分级(OR=1.700,95%CI=1.124~2.570)是糖脂代谢病人群发生VCIN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为logit(P)=-1.608+小学×1.923+小学以下×3.285+Fazekas分级×0.531,该模型的AUC为0.767(95%CI=0.721~0.813,P<0.001),灵敏度为0.726,特异度为0.756,约登指数为0.48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χ^(2)=13.404,P=0.099)。结论低文化程度、Fazekas分级是糖脂代谢病人群发生VCIND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此建立的风险预测回归模型,预测价值较好,有助于早期识别糖脂代谢病患者发生VCI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糖脂代谢病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脂代谢障碍 危险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
6
作者 孙佳瑶 唐鹤飞 +3 位作者 王静 牛映霞 丁奇 岳丽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94-199,共6页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of non-dementia,VCIN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2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联合...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of non-dementia,VCIN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2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联合组给予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valuation scale,MMSE)、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抗凋亡因子(anti-apoptotic factor,Liv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的变化,检测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_(m))、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与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治疗后,2组MoCA、MMSE和ADL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MoCA、MMSE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脑血管V_(m)均升高,PI和RI均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MMP-9NSE均降低,TGF-β、Livin和NGF水平均升高,且联合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VCIND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血管功能,保护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纠正血清TGF-β、MMP-9、Livin、NSE及NGF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西坦 丁苯酞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管功能 转化生长因子-Β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抗凋亡因子
下载PDF
熟麻益智方联合电针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33例
7
作者 赵少飞 方明娟 徐刚锋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919-922,共4页
目的 探讨熟麻益智方联合电针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non-demente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ND)的疗效。方法 将70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脱落2例,剩33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脱落2例,剩33例患者在... 目的 探讨熟麻益智方联合电针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non-demente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ND)的疗效。方法 将70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脱落2例,剩33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脱落2例,剩3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熟麻益智方,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持续治疗4周的中医疗效。运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认知功能。使用斯特鲁色词测试(Stroop color-word test,Stroop)评估执行能力。运用听觉词汇学习测试(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评估记忆功能。测定患者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水平。检测两组血浆中白介素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3.94%(31/33),对照组为75.76%(25/33),组间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MOCA显著升高,且治疗组的MOC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Stroop测试的正确率显著升高,时间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Stroop测试的正确率高于对照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AVLT各项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AVLT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介素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同型半胱氨酸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白介素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同型半胱氨酸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熟麻益智方联合电针治疗显著提高VCIND的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回忆功能和记忆功能,提高脑部血流动力学水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麻益智方 电针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 回忆功能 记忆功能 血流动力学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益气复元合剂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余志辉 胡建芳 +3 位作者 郑臻峰 刘媛 王蓓 杨沛群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益气复元合剂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Non dementia vascular cognition impairment,VCIND)患者认知及执行能力及P300的影响,并且与丁苯酞软胶囊相对比,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VCIND患者随... [目的]探讨益气复元合剂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Non dementia vascular cognition impairment,VCIND)患者认知及执行能力及P300的影响,并且与丁苯酞软胶囊相对比,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VCIND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调控血压、血糖、降脂、稳斑等基础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益气复元合剂50ml口服,tid;对照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0.2gtid,疗程为3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和MMSE评分,检测P300潜伏期及波幅的改变,同时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MoCA、P300波幅及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MoCA评分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复元合剂治疗能够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力和执行力,与丁苯酞具有相似的疗效,但在改善P300潜伏期及波幅方具有潜在的优势(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丁苯酞软胶囊 事件相关电位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子午流注择时针刺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研究
9
作者 张亚楠 李真 王梦淼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7期149-154,共6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择时针刺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疗效。方法:选取110例VCIN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5例。经脱落,最终对照组纳入52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择时针刺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疗效。方法:选取110例VCIN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5例。经脱落,最终对照组纳入52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子午流注择时针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速度(Vm)、舒张期最快血流速度(Vd)、收缩期最快血流速度(Vs)]、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血清相关因子水平[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s、Vd、Vm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Vs、Vd、V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oCA、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MoCA、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Hcy、GFA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Hcy、GF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择时针刺联合常规疗法治疗VCIND效果显著,能减轻神经细胞损伤,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状态,提高认知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子午流注 针刺 脑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颅脑磁共振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10
作者 史步超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6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磁共振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6例为观察组,根据认知功能分为障碍组(无痴呆认知功能障碍,n=58)和正常组(认知功能正常,n=5... 目的:探讨颅脑磁共振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6例为观察组,根据认知功能分为障碍组(无痴呆认知功能障碍,n=58)和正常组(认知功能正常,n=58),另选取5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三组均接受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及颅脑磁共振检查。比较三组的认知功能、精神状态和N-乙酰天门冬氨酸甲酯(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Cr水平,分析颅脑磁共振与NAA/Cr、Cho/Cr的相关性。结果:障碍组LOTCA评分低于对照组与正常组,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障碍组左侧、右侧NAA/Cr水平低于对照组与正常组,左侧Cho/Cr水平高于对照组与正常组,右侧Cho/C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左侧、右侧NAA/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左侧、右侧Cho/C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障碍组LOTCA评分与左侧、右侧Cho/Cr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左侧、右侧NAA/Cr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颅脑磁共振在VCIN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较高,可为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及分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颅脑磁共振 认知功能 精神状态
下载PDF
VR技术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
11
作者 王洋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72-0075,共4页
研究 VR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的认知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VCIND病人,用随机表法将他们分成两组30人,其中VR组30人,参考组30人。两组均采用相应的降压、降血糖、调血脂、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措施,并进行常规的... 研究 VR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的认知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VCIND病人,用随机表法将他们分成两组30人,其中VR组30人,参考组30人。两组均采用相应的降压、降血糖、调血脂、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措施,并进行常规的认知功能训练。参照组每天30分钟进行认知能力训练, VR组每天15分钟进行运动锻炼,两个小组都持续4周,每个星期5天。VR组在上述基础上加入VR技术,每日15分钟,每周5天,共4周。对比两组结果。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VR组的MMSE、MoCA、MBI评分明显提高,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VR技术结合传统的认知康复训练可以进一步提高VCIND患者的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技术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康复治疗
原文传递
脑康Ⅱ号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犀翎 黄小波 +2 位作者 王宁群 陈玉静 陈文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0-234,共5页
目的观察脑康Ⅱ号对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00例,其中因未按期返回医院完成回访者6例、... 目的观察脑康Ⅱ号对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00例,其中因未按期返回医院完成回访者6例、自动退出者2例,最终92例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茴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茴拉西坦基础上加用脑康Ⅱ号(制首乌、熟地黄、三七、菖蒲、远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的有效率及认知功能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分别为(28±5)分和(15±4)分,对照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分别为(26±5)分和(18±5)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02、14.73,均P<0.05);治疗后组间证候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8,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5.0%(36/48)]高于对照组[45.5%(20/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3,P=0.008)。观察组记忆力、定向力、判断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改善率[29.2%(14/48)、27.1%(13/48)、31.2%(15/48)]高于对照组[11.4%(5/44)、9.1%(4/44)、13.6%(6/4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脑康Ⅱ号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脑康Ⅱ号 脑梗死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下载PDF
头电针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及其对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于博 崔娜 +1 位作者 许洁 朱晓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632-636,共5页
目的:探究头电针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疗效和事件相关电位影响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VCIND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 目的:探究头电针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疗效和事件相关电位影响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VCIND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7)。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头电针,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缺血指数量表(HI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社会功能问卷指标的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Hcy)、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指标的变化。结果:1)完成治疗后患者MoCA、MMSE、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HIS评分完成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MoCA、MMSE、A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完成治疗后对照组N2、P3a、P3b、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N2、P3a、P3b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波幅均显著升高(均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N2、P3a、P3b显著低于对照组,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3)完成治疗后2组社会功能问卷指标账目管理、工作能力、购物、爱好、准备饭菜、参与讨论、关心时事、记得重要时间、做简单事、独自外出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完成治疗后2组Hcy、MDA、SOD、GSH-Px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Hcy、MDA、SOD、GSH-Px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电针能通过改善事件相关电位,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改善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电针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日常生活能力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社会功能问卷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解毒益智方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被引量:9
14
作者 黎明全 王庆伟 +4 位作者 刘聪 赵倩茹 刘立影 宫明哲 周艳鹏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9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解毒益智方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门诊及住院共72例的VCIND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及西医对照组,连续治疗6个月,...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解毒益智方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门诊及住院共72例的VCIND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及西医对照组,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Mo CA、ADL评分变化情况,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MMSE、Mo CA、ADL评分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治疗3个月后MMSE、Mo CA、ADL评分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MMSE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Mo C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ADL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组内比较和两组的组间比较均无差异。结论解毒益智方在用药6个月后对VCIND的治疗作用最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益智方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血管性痴呆 髓虚痰阻
下载PDF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早期干预护理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小红 俸献珠 +3 位作者 刘文伟 胡才友 杨秀塔 雷迈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2231-2232,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护理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进展的影响。方法:80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加入综合性认知康复训练。入院时...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护理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进展的影响。方法:80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加入综合性认知康复训练。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均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MMSE、ADL、CDR)评分。结果:干预组治疗6个月后,VCIND患者的MMSE评分较干预前平均上升了1.21,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P<0.01);ADL评分较干预前平均下降了1.20,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P<0.01)。结论:早期干预护理对延缓或抑制VCIND向VD发展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干预护理 影响
下载PDF
卒中急性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工作记忆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严玉宁 李亚健 魏文石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5年第3期144-146,152,共4页
目的探索卒中急性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PS—VCIND)患者的工作记忆特点。方法卒中急性期PS—VCIND及卒中后无认知障碍(PS—NCI)患者各13例,行数字n—back(n=0,1)工作记忆任务的ERP实验,记录行为学数据及EEG,离线处理数据... 目的探索卒中急性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PS—VCIND)患者的工作记忆特点。方法卒中急性期PS—VCIND及卒中后无认知障碍(PS—NCI)患者各13例,行数字n—back(n=0,1)工作记忆任务的ERP实验,记录行为学数据及EEG,离线处理数据,比较两组在不同记忆负荷下的行为表现及ERP成分的差异。结果两组被试1-back较0-back任务反应时均延长(P〈0.001),正确率无变化;不同组别(PS—VCIND和PS—NCI)间正确率与反应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RP数据示PS—VCIND组1-back较0-back的P300潜伏期延长(P=0.011)、波幅减小(P=0.001);且在1-back任务中,PS—VCIND较PS—NCI组潜伏期延长(P=0.047)、波幅减小(P=0.035)。结论卒中急性期PS—VCIND患者存在工作记忆损害,n—back范式诱发的ERP成分可增加卒中后认知障碍早期诊断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障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工作记忆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脑梗死部位及TCD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龙翠英 郑春玲 +1 位作者 曹新亚 黄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2期44-45,共2页
目的分析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脑梗死部位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10—2014-11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根据有无认知障碍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为无认知障碍脑梗死患者,研究组为非痴... 目的分析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脑梗死部位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10—2014-11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根据有无认知障碍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为无认知障碍脑梗死患者,研究组为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脑梗死者。2组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判断病灶位置及TCD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额叶、颞叶、丘脑部位发生脑梗死的几率及病灶数量≥3个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动脉PI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A值及左右侧MCA值、ACA值、PCA值及VA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额叶梗死、颞叶梗死、丘脑梗死及病灶数量与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的发病呈正相关性。结论额叶、颞叶、丘脑部位的脑梗死及多灶梗死发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几率较高,临床医生在治疗脑梗死时,可通过TCD检查进行早期诊断及防治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脑梗死部位 TCD 相关性
下载PDF
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佳军 喻梅 +1 位作者 毛善平 张兆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0期23-27,共5页
目的使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FNS)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后脑代谢物的改变。方法将51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2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且观察组给予FNS治疗。采... 目的使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FNS)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后脑代谢物的改变。方法将51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2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且观察组给予FNS治疗。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2组VCIND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并使用^(1)H-MRS检查双侧额叶、海马、后扣带回、丘脑及角回代谢物。结果观察组FNS治疗后MMSE及MoCA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双侧额叶、海马、后扣带回、丘脑及角回的N-乙酰天冬氨酸与肌酸比值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结论FNS可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成为治疗VCIND的一种新型、安全的非药物性方法。多体素^(1)H-MRS可成为观察FNS治疗VCIND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核电刺激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下载PDF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毛高峰 李朝武 +3 位作者 聂海岭 黎逢光 成勇 林培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6期1366-1369,共4页
目的探讨测试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者认知功能的新方法及其使用价值。方法应用YWG神经心理训练系统和修订版连线测验(TMT)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组(60例)、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测验。对比观察两组单侧脑功能、图... 目的探讨测试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者认知功能的新方法及其使用价值。方法应用YWG神经心理训练系统和修订版连线测验(TMT)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组(60例)、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测验。对比观察两组单侧脑功能、图形记忆、汉字记忆和数字连线测验结果,以及各指标与TMT得分的相关性。结果和对照组相比,VCIND 组YWG各项目反应时延长27%~158%( P ﹤0.01),错误率增高27%~63%,连线测验两部分得分也明显降低( P ﹤0.01)。VCIND组内,男女患者之间、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之间各项目得分无显著差异( 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单侧脑功能反应时均与TMT得分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YWG神经心理训练系统测试结果可反映VCIND执行功能损害,可作为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测试项目之一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 YWG神经心理训练系统 执行功能
下载PDF
尼莫同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欧阳方 欧阳存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评价尼莫同和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疗效。方法:将42例VCIND患者分为3组,各14例,A组口服尼莫同30 mg,tid;B组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9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缓慢静滴qd;C... 目的:评价尼莫同和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疗效。方法:将42例VCIND患者分为3组,各14例,A组口服尼莫同30 mg,tid;B组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9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缓慢静滴qd;C组尼莫同30 mg,tid,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9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缓慢静滴qd,疗程均为14 d。2周治疗前后MoCA量表中文版及MMSE量表评分的变化,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周内,尼莫同联合脑蛋白治疗组治疗后MoCA量表中文版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较其他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无显著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MSE评分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按MoCA量表评定:尼莫同联合脑蛋白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尼莫同及脑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尼莫同 脑蛋白水解物 MoCA量表中文版 MMSE量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