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VM逆模型的电涡流传感器非线性补偿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宏威 刘德胜 祖海燕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1-43,共3页
针对电涡流传感器检测过程中受温度和电路干扰等因素引起的非线性问题,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理论的非线性补偿方法,分析了存在传感器测量值中的非线性特性,建立了以检测位移参数为输出,以电压参数为输入的SVM逆模型。通过实验数据... 针对电涡流传感器检测过程中受温度和电路干扰等因素引起的非线性问题,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理论的非线性补偿方法,分析了存在传感器测量值中的非线性特性,建立了以检测位移参数为输出,以电压参数为输入的SVM逆模型。通过实验数据仿真验证了SVM模型的有效性,测试样本的模型预测平均误差为0.075 1mm,达到了较好的线性度,实现了电涡流传感器非线性补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逆模型 电涡流传感器 非线性补偿
下载PDF
基于逆模型辨识的Wiener型传感器动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战平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8,共4页
在测量系统中许多传感器动态特性是一个非线性Wiener模型,即存在着严重的静态非线性和动态响应滞后。为了补偿动态误差,采用模型参考和Wiener逆模型辨识的算法建立动态补偿单元。补偿单元由一个静态逆模型和动态逆模型构成。通过静态标... 在测量系统中许多传感器动态特性是一个非线性Wiener模型,即存在着严重的静态非线性和动态响应滞后。为了补偿动态误差,采用模型参考和Wiener逆模型辨识的算法建立动态补偿单元。补偿单元由一个静态逆模型和动态逆模型构成。通过静态标定方法,采用单输入/单输出的模糊小脑神经网络(SISO-FCMAC)建立传感器静态非线性模型,再由SISO-FCMAC的逆运算建立静态逆模型。动态逆模型是一个IIR滤波器,其系数通过模型参考的系统辨识方法得到。该补偿算法具有学习简单、收敛速度快、函数逼近精度高等特点。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非线性 动态误差 逆模型 补偿
下载PDF
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非线性误差纠正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秋菊 王彤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6-472,共7页
针对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非线性误差纠正易受到误差传递算法的影响,导致纠正后最大相对波动较高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恢复函数的压力传感器非线性误差纠正方法。采集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信号数据,去除噪音信号,以恢复函数为基础,... 针对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非线性误差纠正易受到误差传递算法的影响,导致纠正后最大相对波动较高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恢复函数的压力传感器非线性误差纠正方法。采集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信号数据,去除噪音信号,以恢复函数为基础,设计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传递算法;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构建非线性误差校正模型,再通过遗传算法优化模型参数,实现误差的良好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纠正方法应用效果与文献相比,传感器的最大相对波动分别降低了13.53%与7.08%,具有更优的应用性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函数 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非线性误差 校正模型 支持向量机 遗传算法 测量误差分布 补偿
下载PDF
PSO算法在3D打印喷头温度传感器非线性特性校正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丽 刘益剑 +1 位作者 郭爱琴 程继红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6年第4期57-60,共4页
将微粒群优化(PSO)算法应用于3D打印喷头温度检测系统的非线性特性校正.在温度传感器特性无法准确获取的情况下,给出了基于PSO算法和逆模型实现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校正的一般实现思路和步骤.首先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特征分析,提炼出温度... 将微粒群优化(PSO)算法应用于3D打印喷头温度检测系统的非线性特性校正.在温度传感器特性无法准确获取的情况下,给出了基于PSO算法和逆模型实现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校正的一般实现思路和步骤.首先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特征分析,提炼出温度传感器非线性特性的逆模型,再利用PSO算法对逆模型中未知参数进行优化求解,从而实现了3D打印喷头温度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校正.最后,对3D打印喷头温度检测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比了逆模型的PSO参数优化求解和Matlab曲线拟合求解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基于PSO的喷头温度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校正方法的可行性,并可以扩展到一般非线性传感器的线性化校正应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群算法 3D打印喷头 逆模型 温度传感器 非线性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GA算法的动态P模型的参数辨识与验证 被引量:6
5
作者 滕峰成 林晓乐 +1 位作者 张崇兴 李晓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23-1130,共8页
针对现有的GMM-FBG电流传感器的磁滞非线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动态Preisach磁滞模型。采用非线性遗传算法对改进动态Preisach磁滞数学模型进行参数辨识,提高了动态磁滞曲线的预测精度。运用改进动态Preisach模型对GMMFBG电流传感器... 针对现有的GMM-FBG电流传感器的磁滞非线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动态Preisach磁滞模型。采用非线性遗传算法对改进动态Preisach磁滞数学模型进行参数辨识,提高了动态磁滞曲线的预测精度。运用改进动态Preisach模型对GMMFBG电流传感器进行建模及实验验证,实验及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预测误差在3.0%以内。经过磁滞补偿使得传感系统电流的测量灵敏度达到0.050 n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M-FBG电流传感器 动态Preisach磁滞模型 非线性遗传算法 参数辨识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GA算法的MFF透射模型的参数辨识与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滕峰成 林晓乐 +2 位作者 郝宇 卢玉飞 刘志向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6-293,共8页
基于磁性流体(MF)磁链理论,建立了磁流体薄膜(MFF)传感模型,并通过Monte Carlo法分析了MF透射特性,建立了MFF透射模型。采用非线性遗传算法(GA)对MFF透射模型进行了参数辨识,分析了种群规模、进化代数、交叉率、变异率等参数选值对算法... 基于磁性流体(MF)磁链理论,建立了磁流体薄膜(MFF)传感模型,并通过Monte Carlo法分析了MF透射特性,建立了MFF透射模型。采用非线性遗传算法(GA)对MFF透射模型进行了参数辨识,分析了种群规模、进化代数、交叉率、变异率等参数选值对算法运行结果的影响,并选取了最佳参数组合,搭建了MFF电流传感器实验平台,分析了MFF厚度和粒子浓度对MFF透射性的影响,运用MFF透射模型对MFF电流传感器进行了仿真预测。实验及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预测误差在2.29%以内,所设计的MFF电流传感器的测量灵敏度达到11μW/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F电流传感器 MFF模型 非线性遗传算法 参数辨识
下载PDF
高速磁浮车间隙传感器非线性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靖永志 肖建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40-3342,共3页
高速磁浮车采用电感式间隙传感器测量悬浮间隙值,而这种电感式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是非线性的;为了提高间隙测量精度,更好地满足悬浮控制系统的要求,必须对传感器的非线性进行校正;提出了利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建立间隙传感器特... 高速磁浮车采用电感式间隙传感器测量悬浮间隙值,而这种电感式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是非线性的;为了提高间隙测量精度,更好地满足悬浮控制系统的要求,必须对传感器的非线性进行校正;提出了利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建立间隙传感器特性逆模型实现非线性校正的方法,优化了网络结构和参数;通过对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仿真验证,经11个隐节点的逆模型网络校正后传感器的线性度良好,线性度为0.34%,最大预测误差为0.068mm,完全满足高速磁浮列车悬浮控制系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车 间隙传感器 非线性校正 逆模型 RBF神经网络
下载PDF
压电陶瓷振动传感器的迟滞非线性误差补偿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高华 闫献国 +1 位作者 郭宏 李志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78-285,共8页
针对振动测试中压电陶瓷传感器的迟滞非线性会影响检测精度的问题,分析了压电陶瓷的微观极化机理,解释了压电陶瓷传感器产生迟滞非线性的原因。为了有效补偿压电陶瓷的迟滞非线性,提高检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可以反映压电陶瓷传感器非对称... 针对振动测试中压电陶瓷传感器的迟滞非线性会影响检测精度的问题,分析了压电陶瓷的微观极化机理,解释了压电陶瓷传感器产生迟滞非线性的原因。为了有效补偿压电陶瓷的迟滞非线性,提高检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可以反映压电陶瓷传感器非对称迟滞特性的改进Bouc-Wen模型,研究并给出了模型参数对迟滞曲线的大小、形状及平稳性影响关系和逆模型的求取方法。利用改进Bouc-Wen逆模型作为补偿器来补偿压电陶瓷传感器的迟滞非线性,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逆补偿后,校正位移总是能够很好跟踪传感器的实际输入位移,有效保证了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传感器 迟滞非线性 迟滞模型 补偿 检测精度
下载PDF
基于NFLMS算法的Wiener型传感器动态补偿
9
作者 刘清 王海燕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85-1589,共5页
在测量系统中许多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一个非线性Wiener模型,即存在着严重的静态非线性和动态响应滞后。当被测量对象的变化率高于传感器的响应速度时,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动态误差。为了补偿动态误差,文中采用模型参考和Wiene... 在测量系统中许多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一个非线性Wiener模型,即存在着严重的静态非线性和动态响应滞后。当被测量对象的变化率高于传感器的响应速度时,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动态误差。为了补偿动态误差,文中采用模型参考和Wiener逆模型辨识的方法建立动态补偿单元。考虑到Wiener逆模型的参数在辨识过程中是慢变的,辨识算法采用非线性滤波最小均方根(nonlinear filtered least mean squares,NFLMS)算法。仿真实验和应用研究表明,使用NFLMS算法辨识得到的补偿单元,能够很好地补偿Wiener型传感器动态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非线性 动态误差 逆模型
下载PDF
基于动态自由能磁滞模型的GMM-FBG电流传感器磁滞建模与参数辨识
10
作者 滕峰成 杨雪璠 +1 位作者 吕登岩 叶文昊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3-520,共8页
为解决GMM-FBG电流传感器中存在的磁滞非线性和涡流损失问题,提出了一种耦合涡流损失模型的动态自由能磁滞模型,采用非线性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和优化,提高了模型在工频下对磁滞曲线的预测精度。搭建了GMM-FBG电流传感器实验平... 为解决GMM-FBG电流传感器中存在的磁滞非线性和涡流损失问题,提出了一种耦合涡流损失模型的动态自由能磁滞模型,采用非线性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和优化,提高了模型在工频下对磁滞曲线的预测精度。搭建了GMM-FBG电流传感器实验平台,利用所建的磁滞模型对传感系统进行建模补偿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工频下传感器中的动态磁滞非线性,模型的预测误差在3.6%以内,电流测量灵敏度可达到0.069 n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GMM-FBG电流传感器 动态自由能磁滞模型 非线性遗传算法 参数辨识
下载PDF
GMM电流传感器的磁滞迴线预测及误差校正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菲菲 赵洪 +2 位作者 张开玉 刘杰 邱月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5-90,共6页
针对GMM-FBG电流传感器中超磁致伸缩材料引起的磁滞非线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形学规律的校正方法。通过分析已知迴线的图形学规律,来预测未知输入电流对应迴线的数学模型,并用它的逆模型对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磁滞非线性校正求出... 针对GMM-FBG电流传感器中超磁致伸缩材料引起的磁滞非线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形学规律的校正方法。通过分析已知迴线的图形学规律,来预测未知输入电流对应迴线的数学模型,并用它的逆模型对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磁滞非线性校正求出输入电流信号,最后实验表明这种校正方法能准确重建输入电流信号。与未校正时比较发现,测量范围内瞬时误差及幅度误差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M-FBG电流传感器 磁滞非线性 逆模型 磁滞校正
下载PDF
带衰减因子优化的压电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野 郝贤鹏 +1 位作者 王玉坤 王智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3-178,共6页
为克服惯性传感器中压电驱动器的迟滞非线性,提高系统响应线性度,同时为适应空间环境变化,满足无超调快速响应的控制要求,提出了带衰减因子优化的前馈反馈复合控制方法.前馈环节采用MPI(Modified-Prandtl-Ishlinskii)模型,补偿迟滞非线... 为克服惯性传感器中压电驱动器的迟滞非线性,提高系统响应线性度,同时为适应空间环境变化,满足无超调快速响应的控制要求,提出了带衰减因子优化的前馈反馈复合控制方法.前馈环节采用MPI(Modified-Prandtl-Ishlinskii)模型,补偿迟滞非线性;反馈环节采用带衰减因子优化的PID控制器,克服由于积分项带来的滞后及系统超调问题,显著提高动态响应.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采用matlab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MPI逆模型补偿与不补偿相比,迟滞率从18.99%降至0.31%,降低98.37%.带有衰减因子的PID控制算法和传统PID控制相比,迟滞率从1.73%降至0.19%,降低89.02%.因此上述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克服压电陶瓷迟滞非线性,改善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提高系统控制精度,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传感器 压电控制 迟滞非线性 逆模型 衰减因子控制
下载PDF
Genetic Algorithm-Based Estimation of Nonlinear Transducer
13
作者 庄哲民 黄惟一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1年第1期4-7,共4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innovative,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inverse model of nonlinear transducer. In the inverse modeling, using a genetic algorithm, the unknown coefficients of the model are estimated accurately. T...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innovative,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inverse model of nonlinear transducer. In the inverse modeling, using a genetic algorithm, the unknown coefficients of the model are estimated accurate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technique provides greater flexibility and suitability than the existing methods. It is very easy to modify the nonlinear transducer on line. Thus the method improves the transducer's accuracy. With the help of genetic algorithm (GA), the model coefficients' training are less likely to be trapped in local minima than traditional gradient based search algorith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transducer genetic algorithm inverse mode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