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反应蛋白联合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非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价值
1
作者 张娆娆 郭科航 +10 位作者 卜克 王璐 徐瑞华 王明珠 丁一芮 段文文 刘贤良 翟萌萌 张强 郑亚绘 秦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Ⅱ)对非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的108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标...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Ⅱ)对非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的108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 3~6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独立影响因素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108例非老年aSAH患者中预后不良组48例,预后良好组6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CRP、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SⅡ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sher分级、CRP、SⅡ是非老年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P与SⅡ预测非老年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9.9%、60.0%、0.874和95.8%、63.3%、0.881,二者联合预测非老年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特异度、AUC分别为72.9%、95.0%、0.911。结论升高的CRP与SⅡ是非老年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非老年 C反应蛋白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
下载PDF
2016-2021年贵州省老年与非老年群体肺结核流行特征对比分析
2
作者 荀梦君 李进岚 陈璞 《医药前沿》 2023年第9期20-24,共5页
目的:了解2016-2021年贵州省65岁以上老年群体肺结核流行特征,对比分析其与非老年肺结核群体的差异,为贵州省制定老年群体肺结核防治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全民健康保障信息系统中导出2016-2021年贵州省... 目的:了解2016-2021年贵州省65岁以上老年群体肺结核流行特征,对比分析其与非老年肺结核群体的差异,为贵州省制定老年群体肺结核防治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全民健康保障信息系统中导出2016-2021年贵州省全部肺结核患者病案,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65岁以上老年群体与非老年群体肺结核流行的特征、临床诊断、发现方式、就诊延迟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2016-2021年贵州省共报告肺结核患者232763例,65岁以上老年群体62801例,占肺结核报告总数的26.98%。老年群体发病率为189.51/10万,高于非老年群体的92.2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群体和非老年群体中均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之比为1.86∶1。老年群体肺结核发病率最高为75~79岁组,非老年群体肺结核发病率最高为20~24岁组。7.67%的老年群体为复治患者,高于非老年群体(P<0.01)。25.89%的老年群体进行耐药筛查,耐单药率为5.19%,耐多药率为1.35%。老年群体肺结核患者发现方式主要以转诊为主(43.36%),其次为直接就诊(37.85%)和追踪(16.42%)。老年肺结核群体就诊延迟率为65.12%,显著高于非老年群体肺结核患者(P<0.01)。老年群体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为88.39%(53151/60134),显著低于非老年群体肺结核治疗成功率(P<0.01)。结论:贵州省老年群体肺结核发病率高,结核病防控形势严峻,患者就诊延迟率高,耐药筛查率低,治疗转归相对较差,应重点加强老年群体健康教育,加大筛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老年 非老年 流行特征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非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影响探究
3
作者 宋少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111-0113,共3页
探讨和分析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非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60例在我院接受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非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病人展开回顾性分析;基于病人接受手术治疗的具体时机将病人分为两组,其中手术时间在受伤后... 探讨和分析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非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60例在我院接受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非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病人展开回顾性分析;基于病人接受手术治疗的具体时机将病人分为两组,其中手术时间在受伤后24h以内的为研究组,手术时间超过受伤24h的为参考组;就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病人治疗后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骨不愈合发生率与参考组基本无差异,P>0.05。同时,研究组病人术后一个月的骨代谢细胞因子指标均显著更优;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也明显更高,P<0.05。此外研究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 非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病人采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应尽量在骨折后24h以内实施手术,尽快手术能够更好地保证骨折愈合,有效控制炎症因子,避免出现股骨头坏死,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有效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时间 股骨颈骨折 非老年 骨折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手术时机选择对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非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影响分析
4
作者 陈晋斌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098-0101,共4页
此次主要以非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病例患者实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干预,主要对手术时机选择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方法 具体以研究内容为依据,均选择典型病例为非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此次调研的病例共是100例,所有患者都... 此次主要以非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病例患者实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干预,主要对手术时机选择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方法 具体以研究内容为依据,均选择典型病例为非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此次调研的病例共是10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干预,以此次患者手术时机作为分组标准,从入院后24小时内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确定是观察组(50例),还有部分患者是到院超过24小时给予手术治疗,命名为对照组,该组病例也为50例。对此次患者治疗后Fugl-Meyer、Harris、治疗优良率方面进行了具体评估。结果 对全部的研究目标都实行Fugl-Meyer评估,结果显示Ⅰ级两组差距不是很明显,但均较高,Ⅱ级两组也是比较高的,但是小组对比显示观察组最为突出,Ⅲ级与Ⅳ级相对较低,但对比来讲,对照组病例偏多;对此次患者术后各时间段Harris分析,观察组情况恢复更优;对两组患者的优良率调查,对照组差的病例过多(P<0.05)。结论 对于非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实行了临床干预,主要是骨折内固定术治疗,针对手术时机进行调查,24小时内治疗更能减少患者股骨头坏死发生几率,有效改善患者肢体活动障碍症状,让患者肢体功能早期恢复,保证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时机 骨折内固定术 非老年性股骨颈骨折 疗效影响
原文传递
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对肾虚血瘀证绝经后非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和骨密度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5
作者 赵进东 舒仪琼 +7 位作者 刘剑 李家云 李艳 王燕俐 邸维莹 洪文惠 胡秀 方朝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对绝经后非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肾虚血瘀证绝经后非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0... 目的观察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对绝经后非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肾虚血瘀证绝经后非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函数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一般治疗,对照组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治疗组予复方补肾活血颗粒。两组观察时限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需按照研究方案定期计算中医证候积分,BMD和VAS等指标。结果临床观察表明,复方补肾活血颗粒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0%,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为7.96±3.86分,对照组为10.16±3.85分,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BMD和VAS分别为2.24±0.55 g/cm^2、1.96±1.47分,对照组为2.50±0.41 g/cm^2、2.86±1.79分,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补肾活血颗粒能显著改善绝经后非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临床症状、BMD和VAS,未见不良事件的发生,复方补肾活血颗粒治疗绝经后非老年骨质疏松症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非老年骨质疏松症 肾虚血瘀证 复方补肾活血颗粒 骨密度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老年和非老年肺栓塞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陈艳明 张新勇 +1 位作者 陈琪 王士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1期1765-1767,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肺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63例老年肺栓塞和60例非老年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老年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为下肢静脉血栓、制动和恶性肿瘤。呼吸困难是两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两... 目的分析老年肺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63例老年肺栓塞和60例非老年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老年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为下肢静脉血栓、制动和恶性肿瘤。呼吸困难是两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两组患者咯血、胸痛、晕厥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同时累及右肺动脉主支或左肺动脉主支者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需提高诊断意识,及时诊疗,以减少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非老年 肺栓塞
下载PDF
47例非老年性结肠憩室结肠镜观察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史晓林 李功杰 +1 位作者 彭丽华 王向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2-253,共2页
目的 分析非老年性结肠憩室病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6年1月~200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胃镜室经结肠镜检查证实的60岁以下结肠憩室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共47例,其中男38例、女9例,年龄24~59岁,平均43.2岁,... 目的 分析非老年性结肠憩室病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6年1月~200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胃镜室经结肠镜检查证实的60岁以下结肠憩室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共47例,其中男38例、女9例,年龄24~59岁,平均43.2岁,按年龄分为20~39岁组和40~59岁组,两组间结肠憩室的总检出率及单发、多发憩室的检出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O.05);男性结肠憩室检出率高于女性(7.92‰ vs 2.43‰,P〈0.01);无论单发或多发憩室,均好发于右半结肠,其中以单发憩室更为明显,右左结肠憩室比为20.5:1,与同期60岁以上老年组(结肠憩室70例,检出率为16.9‰)右左结肠比(2.8:1)相比,非老年组右半结肠结肠憩室发生率明显增高(x^2=8.2939,P〈0.01)。结论 结肠憩室发生率在非老年人中与年龄无关;非老年人右半结肠憩室发生率相对高于老年人,而左半结肠及双侧结肠憩室发生率相对低于老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憩室 结肠 结肠镜检查 非老年
下载PDF
老年期与非老年期躁郁症症状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马辛 陆明康 肖世富 《上海精神医学》 1993年第3期167-170,174,共5页
本文对照分析了始发于60岁及以上的老年期与60岁以下的非老年期躁郁症各42例,结果发现两组抑郁相的基本症状分布相似,仅在思维困难、焦虑、躯体化症状、性欲减退方面前者呈显著性增多(P<0.05);而后者在自罪妄想、自杀行为及遗传史等... 本文对照分析了始发于60岁及以上的老年期与60岁以下的非老年期躁郁症各42例,结果发现两组抑郁相的基本症状分布相似,仅在思维困难、焦虑、躯体化症状、性欲减退方面前者呈显著性增多(P<0.05);而后者在自罪妄想、自杀行为及遗传史等方面更为突出(P<0.05)。同时还发现两组的起病类型及疾病演变形式基本类似。因而推测老年期与非老年期躁郁症为同一疾病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非老年 情感性精神病
下载PDF
老年期与非老年期抑郁症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廖春平 高欢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征。 方法:以单相抑郁症患者79例,其中39例首发年龄≥6 0岁为老年组,4 0例首发年龄<6 0岁为非老年组。对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并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征。 方法:以单相抑郁症患者79例,其中39例首发年龄≥6 0岁为老年组,4 0例首发年龄<6 0岁为非老年组。对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并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老年组伴有躯体疾病者明显高于非老年组,HAMA评分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治疗第2、4、6周HAMD减分率老年组均低于非老年组。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老年组为6. 1 5 % ,非老年组为85 . 0 %。 结论:老年期与非老年期抑郁症临床特征有所不同,老年期抑郁症治疗效果差于非老年期抑郁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非老年 抑郁症
下载PDF
老年和非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晔 高红梅 +3 位作者 张健鹏 李志民 陈文丽 邹芬芳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和非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医院近7年来119例AP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分为两组,即老年(年龄≥65岁)组53例和非老年(年龄<65岁)组66例,对两组的易患因素、临床...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和非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医院近7年来119例AP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分为两组,即老年(年龄≥65岁)组53例和非老年(年龄<65岁)组66例,对两组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老年组合并高血压(49.1%)、房颤(28.3%)、消化道溃疡或出血(9.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合并高血压(25.8%)、房颤(10.6%)、消化道溃疡或出血(0);(2)老年组下肢肿胀痛(15.1%)比非老年组下肢肿胀痛(4%)更常见;(3)老年组ST、T改变(90.5%)、房颤(17.0%)明显高于非老年组ST、T改变(63.2%)、房颤(1.5%),非老年组窦速、右束支传导阻滞(84.2%)明显高于老年组(52.4%)。(4)老年组PCO2<35 mm Hg(65.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40.9%);非老年组PO2<80 mm Hg(95.5%)明显高于老年组(76.3%)。(5)APE较易误诊为心内科疾病,老年组误诊率(30.1%)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5.1%)。老年组更多采用抗凝治疗,非老年组更多采用抗凝+溶栓治疗。两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与非老年APE合并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有所不同,老年组误诊率较高。对有下肢肿胀痛,低碳酸血症及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房颤的老年患者应警惕APE,以减少漏诊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老年/非老年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老年性与非老年性结肠憩室结肠镜资料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晓林 李功杰 +1 位作者 孟江云 彭丽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通过总结、比较结肠镜诊断的47例非老年性结肠憩室与60例老年性结肠憩室病的特征区别。方法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6年间,301医院胃镜室经结肠镜检查证实的60岁以下非老年性结肠憩室47例。男38例,女9例。年龄24~59岁,平均43.17±... 目的通过总结、比较结肠镜诊断的47例非老年性结肠憩室与60例老年性结肠憩室病的特征区别。方法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6年间,301医院胃镜室经结肠镜检查证实的60岁以下非老年性结肠憩室47例。男38例,女9例。年龄24~59岁,平均43.17±8.22岁。60例老年性结肠憩室,男54例,女16例。年龄60~84岁,平均68.70±5.39岁。结果60岁以下组与60岁以上组相比,结肠憩室总检出率、单发憩室检出率、多发憩室检出率、右半结肠憩室检出率、左半憩室憩室检出率、男性憩室检出率、女性憩室检出率前者均低于后者。结论①结肠憩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②非老年人右半结肠发病率相对高于老年人;③非老年人左半结肠憩室及双侧结肠憩室相对低于老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憩室 老年 非老年 结肠镜
下载PDF
非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和青松 王文彪 +1 位作者 杨来福 马以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7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非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03—2014-03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非老年组和老年组,统计2组患者的睡眠情况、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吸烟、酗酒、家族史等情况,并进行统... 目的研究非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03—2014-03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非老年组和老年组,统计2组患者的睡眠情况、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吸烟、酗酒、家族史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睡眠质量差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吸烟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有糖尿病史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有家族史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非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较多,其中睡眠质量差、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吸烟、酗酒、糖尿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和有家族史等因素均与患者发病相关。其中,睡眠质量差为对非老年脑梗死患者最危险的因素,需要广大患者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老年 脑梗死 睡眠质量 吸烟史
下载PDF
老年和非老年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及腔内隔绝术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荆全民 王效增 +6 位作者 韩雅玲 栾波 王耿 王斌 马颖艳 臧红云 李菲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比较老年和非老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腔内隔绝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5月至2008年7月,124例B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n=39)与非老年组(<60岁,n=85)。随访1... 目的比较老年和非老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腔内隔绝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5月至2008年7月,124例B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n=39)与非老年组(<60岁,n=85)。随访1~78个月,平均(25.7±17.3)个月。分析其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腔内隔绝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冠心病、不典型夹层及吸烟比率高,而肥胖、饮酒发病率低。长期随访显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主动脉夹层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8%vs 10.0%,P=0.36)。长期随访发现,两组合并冠心病者,行覆膜支架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2.5%vs 10.0%,P=1.00)。结论老年与非老年患者有不同的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及时干预危险因素可以降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其术后并发症与患病年龄无关,可以作为主动脉夹层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 腔内隔绝术 老年 非老年 并发症
下载PDF
老年与非老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特点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桦 孙圣华 张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22-152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SAHS)的特点及其与非老年SAHS的差别。方法对125例可疑患者通过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确诊后,分析35例老年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睡眠监测指标,并与同期就诊的50例非... 目的探讨老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SAHS)的特点及其与非老年SAHS的差别。方法对125例可疑患者通过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确诊后,分析35例老年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睡眠监测指标,并与同期就诊的50例非老年SAHS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SAHS患者性别比、体质指数(BMI)、打鼾、夜间憋醒、夜尿次数增多及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并发症与非老年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颈围及内分泌系统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SG监测显示老年SAHS组患者病情较非老年组轻(AHI及氧减指数较低);老年SAHS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减少,Ⅲ,Ⅳ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较非老年组降低。在老年人群中,除颈围、体质指数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外,SAHS组和非SAHS组在临床表现、睡眠结构和其他系统并发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别。结论老年SAHS患者具有区别于非老年SAHS患者的临床特点;老年SAHS因其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易被忽视,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多导睡眠图 老年 非老年
下载PDF
老年与非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卫刚 姜礼红 +1 位作者 陈延军 马兰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473-474,共2页
目的 比较老年与非老年2型糖尿病在病情、合并症和代谢方面的异同。方法 180例2型糖尿病人被分成≥60岁发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组(1组),<60岁发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组(2组),<60岁的非老年2型糖尿病组(3组)。观察并比较空腹血糖、尿糖... 目的 比较老年与非老年2型糖尿病在病情、合并症和代谢方面的异同。方法 180例2型糖尿病人被分成≥60岁发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组(1组),<60岁发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组(2组),<60岁的非老年2型糖尿病组(3组)。观察并比较空腹血糖、尿糖、血脂、血尿素氮、血尿酸及合并症情况。结果 3组的尿糖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P<0.01),1组的血尿酸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1、2组的甘油三酯高于3组(P<0.05)。其余生化指标三组间无差异,1、2组的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3组(P<0.01),且2组高于1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临床特点有血糖与尿糖不平行,高甘油三酯血症,心脑血管合并症多,提示与糖尿病病程及衰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老年2型糖尿病 临床特点 老年糖尿病 空腹血糖 合并症 对比分析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老年与非老年患者精神康复会诊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爱兰 孙杭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29-831,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老年与非老年患者精神康复会诊的临床特点。方法:将505例会诊病例分成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对会诊科室分布、共患躯体疾病和会诊诊断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康复科、呼吸内科与心血管内科的会诊,老年组多于非老...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老年与非老年患者精神康复会诊的临床特点。方法:将505例会诊病例分成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对会诊科室分布、共患躯体疾病和会诊诊断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康复科、呼吸内科与心血管内科的会诊,老年组多于非老年组(P<0.05);神经外科、妇产科,非老年组明显多于老年组(P<0.001)。②共患脑血管病、高血压及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老年组多见(P<0.05);脑外伤、妇科疾病和病毒性脑炎,非老年组多见(P<0.05)。③诊断器质性精神障碍者,老年组明显多见(P<0.01),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神经症、癔症和单相抑郁,非老年组多见(P<0.05)。结论:通过对综合医院精神康复会诊临床特点的分析,有助于认识不同人群精神康复会诊集中于哪些疾病及其成因,为心理康复干预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非老年 精神障碍 精神康复点
下载PDF
老年期与非老年期焦虑症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繁新 廖春平 +1 位作者 刘文英 高欢 《中国民康医学》 2008年第23期2737-273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期与非老年期焦虑症的临床特征及疾病相关因素。方法: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焦虑症患者79例,其中39例首发年龄≥60岁为老年期组,40例首发年龄<60岁为非老年组。对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并在入院时及治疗后第2... 目的:探讨老年期与非老年期焦虑症的临床特征及疾病相关因素。方法: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焦虑症患者79例,其中39例首发年龄≥60岁为老年期组,40例首发年龄<60岁为非老年组。对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并在入院时及治疗后第2、4、6周评定HAMA量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老年组伴有躯体疾病者明显高于非老年组,HAMA总分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第2、4、6周HAMD减分率老年组均低于非老年组。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老年组低于非老年组。结论:老年期与非老年期焦虑症临床特征有所不同,老年期焦虑症治疗效果差于非老年期焦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非老年 焦虑症 临床对照
下载PDF
新疆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老年与非老年结肠憩室患者肠镜表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克学 古丽巴哈尔.司马义 布海力且木.努尔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64-766,共3页
目的探索新疆地区老年与非老年汉族以及维吾尔族结肠憩室患者的肠镜表现特点及区别。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2年6月三年间经结肠镜检查证实的汉族非老年结肠憩室患者38例,老年47例;维吾尔族非老年结肠憩室患者14例,老年20例。分别分析... 目的探索新疆地区老年与非老年汉族以及维吾尔族结肠憩室患者的肠镜表现特点及区别。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2年6月三年间经结肠镜检查证实的汉族非老年结肠憩室患者38例,老年47例;维吾尔族非老年结肠憩室患者14例,老年20例。分别分析其肠镜下表现特点并相互比较。结果 (1)汉族老年结肠憩室总检出率、男性憩室检出率、女性憩室检出率、单发憩室检出率、右半结肠检出率、横结肠检出率、憩室伴发息肉检出率均较非老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老年结肠憩室总检出率、男性憩室检出率、多发憩室检出率均较非老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汉族和维吾尔族相比:非老年左半结肠憩室检出率,老年男性憩室检出率、多发憩室检出率、左半结肠检出率维吾尔族均较汉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族结肠憩室的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在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检出情况均有差异,符合结肠憩室在老年多发的特点。但两族结肠憩室总检出率间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憩室 老年 非老年 结肠镜
下载PDF
老年抑郁症与非老年抑郁症临床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永远 陆长英 毕培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4-374,共1页
关键词 抑郁症 老年 治疗 非老年 比较分析
下载PDF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抑制非老年高血压患者插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计文 程媛媛 王亚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24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非老年高血压患者插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158例非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患者意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9例。对照组应用1.1μg/kg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方法 ,观察组应用0.5μg/kg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方... 目的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非老年高血压患者插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158例非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患者意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9例。对照组应用1.1μg/kg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方法 ,观察组应用0.5μg/kg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基础值20 min(T0)、诱导前1 min(T1)、插管时(T2)、插管后1 min(T3)时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 O2)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T1时DBP、SBP、MAP、RR、Sp O2显著低于T0时,T2时RR显著高于T1时,T3时RR、Sp O2以及SBP相比T2时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R、SBP、Sp O2在T1、T2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例心率增加、2例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6%;对照组患者8例心率增加、4例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0.5μg/kg右美托咪定抑制非老年高血压患者插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比1.1μg/kg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效果更好,能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非老年高血压患者 插管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