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灌注成像联合血清SAA、TFF1检测对肉芽肿性乳腺炎与非肿块型乳腺癌的鉴别价值
1
作者 周钰 张鑫 +2 位作者 文颖 刘佳 许源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5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MRI灌注成像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三叶因子1(TFF1)检测在肉芽肿性乳腺炎(GM)与非肿块型乳腺癌(NMBC)中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3年8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进行乳腺MRI检查的患者112例,GM患者54例纳入GM组,NMBC患... 目的探讨MRI灌注成像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三叶因子1(TFF1)检测在肉芽肿性乳腺炎(GM)与非肿块型乳腺癌(NMBC)中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3年8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进行乳腺MRI检查的患者112例,GM患者54例纳入GM组,NMBC患者58例纳入NMBC组。检测两组血清SAA、TFF1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灌注成像联合SAA、TFF1鉴别GM与NMBC的价值;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GM组Kep、Ktrans、CER及EER值高于NM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组SAA、TFF1值低于NM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MRI灌注参数Kep、Ktrans、CER、EER值、MRI、血清SAA、TFF1、MRI+SAA+TFF1诊断GM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4、0.730、0.652、0.686、0.865、0.756、0.849、0.935,经过Z检验比较,MRI+SAA+TFF1联合起来诊断GM的诊断效能高于MRI、血清SAA、TFF1单独诊断(Z=2.264、3.756、2.864,P<0.05);MRI、SAA、TFF1、MRI联合血清SAA、TFF1水平Kappa值分别为0.660、0.587、0.623、0.804。结论MRI联合血清SAA、TFF1检测在辅助鉴别GM与NMBC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可辅助鉴别及诊断乳腺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 肿块乳腺 MRI灌注成像 血清淀粉样蛋白A 三叶因子1
下载PDF
超声新技术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鹤 赵青 翟虹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第4期95-98,共4页
非肿块型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BC,特点是病灶弥漫、无明显边界及明确占位效应。非肿块型BC的发病率较低,病灶难以触及,临床表现隐匿,临床医生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诊断经验,易出现漏诊或误诊。超声新技术对非肿块型B... 非肿块型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BC,特点是病灶弥漫、无明显边界及明确占位效应。非肿块型BC的发病率较低,病灶难以触及,临床表现隐匿,临床医生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诊断经验,易出现漏诊或误诊。超声新技术对非肿块型BC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归纳总结超声新技术在非肿块型BC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块乳腺 超声诊断
下载PDF
乳腺非肿块型病灶超声诊断新技术应用进展
3
作者 洪英霞 周鹏 卢江浩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2期4-6,共3页
乳腺非肿块型病灶(NMLs)超声定义为在超声图像上无明确边界且在两个不同切面上不具备空间占位效应的病灶。超声乳腺筛查中NMLs的发生率为9.2%,但其在超声临床工作中难以被正确辨识,常导致临床漏诊或误诊。而超声诊断新技术的应用,使得... 乳腺非肿块型病灶(NMLs)超声定义为在超声图像上无明确边界且在两个不同切面上不具备空间占位效应的病灶。超声乳腺筛查中NMLs的发生率为9.2%,但其在超声临床工作中难以被正确辨识,常导致临床漏诊或误诊。而超声诊断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临床能够对乳腺NMLs采用多技术、多模态联合评估,进而取得了较高的诊断效能。本文就NMLs相关超声技术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肿块病灶 超声
下载PDF
超声“萤火虫”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4
作者 刘芳欣 王洲 +3 位作者 任永凤 李健 殷延华 陆静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萤火虫”技术(MI)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在乳腺良恶性非肿块型病变(NML)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乳腺NML的MI及VTIQ检查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2种技术单独应用及联合使用对乳腺NML... 目的探讨超声“萤火虫”技术(MI)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在乳腺良恶性非肿块型病变(NML)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乳腺NML的MI及VTIQ检查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2种技术单独应用及联合使用对乳腺NML的诊断价值。结果115例乳腺NML,60例良性,55例恶性;MI显示乳腺良性NML强回声点分布形态多呈少量或者散在,乳腺恶性NML强回声点分布,形态多呈簇状或者线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以每平方厘米内3个强回声点为诊断乳腺恶性NML最佳截断值;乳腺良、恶性NML内部SWV值分别为(3.5±0.6)m/s、(5.0±1.0)m/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SWV值>乳腺导管内癌SWV值>乳腺良性NML内SWV值,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TIQ技术SWV值诊断乳腺恶性NML最佳截断值为3.76 m/s;MI、VTIQ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NML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6、0.793、0.922,联合应用显著优于单独应用MI或者VTI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及VTIQ技术联合应用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NML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超声检查 肿块病变 组织成像定量技术
下载PDF
基于超声图像特征和血清学指标的风险模型预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良恶性的临床价值
5
作者 沈荣 吴轶萍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2期1021-1026,共6页
目的基于超声图像特征和血清学指标构建预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NML)良恶性的风险模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NML患者78例(共78个病灶),其中恶性36例,良性42例;应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获取病灶最大径、生长... 目的基于超声图像特征和血清学指标构建预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NML)良恶性的风险模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NML患者78例(共78个病灶),其中恶性36例,良性42例;应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获取病灶最大径、生长方位、血流信号及有无结构扭曲、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实验室检查获取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和微小RNA-194(miR-194),查阅病历获取临床资料,比较良恶性NML患者超声图像特征、血清学指标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NML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基于此构建风险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分别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和校准度,计算Brier评分。结果恶性NML患者年龄≥50岁、哺乳史、乳腺癌家族史、CEA>2.1 ng/ml、CA15-3>18.7 U/ml、miR-194>1.60占比,以及结构扭曲、血流分级Ⅱ~Ⅲ级、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占比均高于良性N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恶性NML病灶最大径、生长方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家族史、CEA、CA15-3、miR-194及病灶结构扭曲、血流分级、后方回声均为预测NML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此构建风险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模型预测NML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846(95%可信区间:0.762~0.93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50%和77.30%;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基本一致(χ^(2)=8.192,P=0.455),Brier评分为0.13。结论基于超声图像特征和血清学指标的风险模型在预测NML良恶性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血清学指标 肿块乳腺病变 良恶性 预测模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6
作者 李春雨 王艳 +1 位作者 宋文卿 陈艳丽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4期7-10,共4页
目的 探析多模态超声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94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超声、超声血流成像、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模... 目的 探析多模态超声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94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超声、超声血流成像、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模态超声(三者联合)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94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其中41例确诊为乳腺癌,53例确诊为良性乳腺病变。常规超声、超声血流成像、超声弹性成像及多模态超声鉴别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411、0.617、0.742、0.913。多模态超声检查鉴别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灵敏度为95.12%(39/41)、特异度为96.23%(51/53)、准确度为95.74%(90/94)、阳性预测值为95.12%(39/41)、阴性预测值为96.23%(51/53),高于单独的常规超声、超声血流成像、超声弹性成像的鉴别诊断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态超声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可提升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病变 多模态超声 超声血流成像 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
下载PDF
非肿块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及其与非肿块样强化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鉴别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艳 崔利 +4 位作者 何江波 吴晓燕 彭雨彬 郭宝聪 刘立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10期157-161,165,共6页
目的探讨非肿块性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MRI表现,并与非肿块样强化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鉴别,以提高二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非肿块性GM的MRI表现,并与22例非肿块样强化DCIS的MRI表现进行比较。结果非肿块性GM与非肿块样强化D... 目的探讨非肿块性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MRI表现,并与非肿块样强化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鉴别,以提高二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非肿块性GM的MRI表现,并与22例非肿块样强化DCIS的MRI表现进行比较。结果非肿块性GM与非肿块样强化DCIS均可表现为边界不清,呈节段性强化,与DCIS患者比较,GM患者病灶形态多为不均匀强化伴多发环形强化、毛刺征少,乳头内陷比例、ADC值明显升高(P <0. 05);GM患者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以Ⅰ、Ⅱ型多见,DCIS以Ⅱ、Ⅲ型多见,分别占87. 5%、81. 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非肿块性GM与非肿块样强化DCIS在影像学表现方面存在一定相似之处,而多发环形强化、毛刺征、乳头内陷等形态学特征,有助于非肿块性GM与非肿块样强化DCIS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块性肉芽肿性乳腺 肿块样强化乳腺导管原位癌 MRI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钼靶指导乳腺钙化灶切除在发现非肿块型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
8
作者 宋丽俊 康晶 赵丽萍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6期1072-1074,1081,共4页
目的:探讨钼靶指导乳腺钙化灶切除在发现非肿块型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非肿块型早期乳腺癌患者64例,对患者实施乳腺钙化灶切除时采用钼靶指导的方式,对钙化部位及形态、乳腺钙化灶病理结果、... 目的:探讨钼靶指导乳腺钙化灶切除在发现非肿块型早期乳腺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非肿块型早期乳腺癌患者64例,对患者实施乳腺钙化灶切除时采用钼靶指导的方式,对钙化部位及形态、乳腺钙化灶病理结果、钙化灶定位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钙化部位:恶性左侧4例,右侧5例,良性病灶分别22例、33例;形状:乳腺癌簇状分布8例,非簇状分布1例,良性病灶簇状分布31例,非簇状分布24例;乳腺癌9例,其中浸润性癌2例,导管原位癌伴微小浸润2例,导管原位癌5例,良性病灶55例,乳腺非典型增生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乳腺腺病38例;手术一次性切除病灶61例,3例为实施二次切除,定位准确率为95.3%,患者满意度为96.9%。结论:在对乳腺钙化灶切除活检时利用钼靶指导,可以使非肿块型早期乳腺癌得到及早发现,在诊断早期乳腺癌及癌前病变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靶指导 乳腺钙化灶切除 肿块 早期乳腺 钙化部位及形态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谢芸 何佳丽 骆韵青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在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单侧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52例,共59个病灶,其中原位癌31个,浸润癌28个;应用单因素分析二者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特征,将单...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在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单侧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52例,共59个病灶,其中原位癌31个,浸润癌28个;应用单因素分析二者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特征,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特征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影响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的诊断效能。结果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病灶最大径、方位、形态、后方回声、边缘、淋巴结形态、微钙化、血流分级,造影后有无放射性增强或穿入血管及片状低回声区范围变化、形态、边界、增强水平,以及弹性成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边缘不光整、非平行位、微钙化、血流分级(Ⅱ/Ⅲ级)、造影后片状低回声区范围扩大及放射性增强或穿入血管、弹性成像评分4~5分是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的影响因素(OR=14.749、3.750、8.849、3.156、8.301、6.467、5.468,均P<0.05)。建立多模态超声诊断模型:Logit(P)=-18.544+边缘不光整×2.691+非平行位×1.321+微钙化×2.185+血流分级(Ⅱ/Ⅲ级)×1.152+造影后放射性增强或穿入血管×1.868+造影后片状低回声区范围扩大×2.118+弹性成像评分(4~5分)×1.698。多模态超声诊断模型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4.5%、73.5%、86.4%、0.836。结论多模态超声在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浸润癌 原位癌 乳腺肿瘤 恶性 肿块
下载PDF
分子分型在肿块型及非肿块型乳腺癌中的差异及其与X线征像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文婷 姚远 周炜根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 探讨肿块型及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临床及分子分型差异、X线征象与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纳入372例乳腺X线表现为肿块型或非肿块型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其中肿块型共210例,非肿块型共162例,回顾分析... 目的 探讨肿块型及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临床及分子分型差异、X线征象与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纳入372例乳腺X线表现为肿块型或非肿块型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其中肿块型共210例,非肿块型共162例,回顾分析两组临床及分子分型差异及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X线征象差异。结果非肿块型病灶发生于相对低龄者,非浸润性癌占比高;肿块型患者相对高龄,以浸润性癌占比更高。Luminal B型多见于肿块型,Luminal HER-2型多见于非肿块型。不同分子分型的肿块型乳腺癌的影像特征如肿块是否伴随不对称及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影像特征如结构扭曲、钙化等征象发生率、钙化形态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肿块型及非肿块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不同,部分X线征象与肿瘤分子分型有关,对治疗方案选择、预后判断等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块乳腺 肿块乳腺 乳腺X线摄影 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分子分
下载PDF
超声双模态弹性成像在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福霞 张茜 +4 位作者 朱珊 赵威 崔海欧 马莉琼 王文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1-33,I0001,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与应变式弹性成像(SE)对非肿块型乳腺病变(NML)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60个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病灶,术前进行SWE与SE双模态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与穿刺活检、旋切或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得出这两种诊... 目的 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与应变式弹性成像(SE)对非肿块型乳腺病变(NML)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60个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病灶,术前进行SWE与SE双模态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与穿刺活检、旋切或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得出这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 60个NML病灶病理结果中有33个是恶性、27个是良性。SE诊断恶性有34个,良性有26个;SWE诊断恶性有29个,良性有31个。SE诊断非肿块型乳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是81.8%、74.1%、78.3%、79.4%、76.9%;SWE诊断分别是75.8%、85.2%、80.0%、86.2%、74.2%。2种诊断方法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0.779,SE较SWE诊断效能高,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E与SE两种弹性成像方法对乳腺NML良、恶性诊断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二者联合使用,可在诊断中相互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应变弹性成像 肿块乳腺病变 乳腺
下载PDF
非肿块型乳腺癌影像学诊断的相关研究进展
12
作者 孙霞 沈若霞 年英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46-149,153,共5页
乳腺癌已跃居全球第一大癌症,严重影响着全球妇女的身心健康。而其中以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为特点的非肿块型乳腺癌存在着较高的误诊及漏诊率,一直是影像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及难点。本文就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各项影像学研究展开概述。
关键词 乳腺肿块病变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乳腺X线摄影检查
下载PDF
应变弹性成像和彩色多普勒技术对二维超声诊断的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琳 孙俊旗 +1 位作者 肖雨雄 单菲菲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目的:探讨应变弹性成像(strain elastography,SE)和彩色多普勒技术(color Doppler flow image,CDFI)对二维超声(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2D US)诊断的乳腺非肿块型病变(non-mass-like lesions,NML)的诊断价值,提高乳腺非肿块型病变... 目的:探讨应变弹性成像(strain elastography,SE)和彩色多普勒技术(color Doppler flow image,CDFI)对二维超声(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2D US)诊断的乳腺非肿块型病变(non-mass-like lesions,NML)的诊断价值,提高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经2D US、CDFI及SE诊断、并经病理学证实的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计算2D US、CDFI及SE的诊断效能,来区分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良恶性。结果:102例中,良性46个,恶性56个。2D US诊断敏感度75.00%、特异度56.67%、准确率66.7%、AUC 0.662;SE诊断敏感度86.11%、特异度83.33%、准确率84.85%、AUC 0.902;CDFI诊断敏感度80.56%、特异度66.67%、准确率74.24%、AUC 0.828;2D US+SE+CDFI诊断敏感度91.67%、特异度90.00%、准确率90.91%、AUC 0.974。结论:2D US联合SE和CDFI可以提高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预测非肿块型乳腺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病变 应变弹性成像 彩色多普勒技术
下载PDF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miR-421对肉芽肿性乳腺炎、非肿块型乳腺癌的鉴别价值
14
作者 徐小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4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联合微小RNA-421(miR-421)在肉芽肿性乳腺炎(GM)与非肿块型乳腺癌(NMB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18例NMBC及G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 目的: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联合微小RNA-421(miR-421)在肉芽肿性乳腺炎(GM)与非肿块型乳腺癌(NMB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18例NMBC及G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GM组(69例)与NMBC组(49例),比较两组SWE测量值、miR-421、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骨桥蛋白(OPN)水平的差异,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WE、miR-421及两者联合应用对NMBC的诊断效能。结果:NMBC组患者SWE测量值均显著高于GM组(P<0.05)。NMBC组患者miR-421、OPN、CA125及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GM组(P<0.05)。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将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水平均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中,结果表明,Emean、Eratio、miR-421、OPN、CA125和CA199均是NMBC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采用ROC曲线对Emean、Eratio、miR-421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可达到0.989,敏感度98.0%,特异度97.1%。结论:超声SWE联合血液miR-421水平检测,可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对GM与NMBC进行鉴别诊断。此组合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 微小RNA-421 肉芽肿性乳腺 肿块乳腺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超声SWE联合MRI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桂萍 李建梅 李建柱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1期34-38,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wave elastography,SWE)联合MRI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108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33例和非恶性组75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超声SWE... 目的分析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wave elastography,SWE)联合MRI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108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33例和非恶性组75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超声SWE定量参数,分析超声SWE联合MRI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病灶弹性模量最大值、弹性模量最小值、弹性模量平均值及与周围组织弹性模量比值均较良性组大(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超声SWE与MRI联合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均较单独诊断高(P<0.01)。结论超声SWE联合MRI有利于提高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块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 MRI 弹性模量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不同组织学亚型乳腺导管原位癌C-erbB-2蛋白表达、癌细胞微浸润、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
16
作者 刘开升 任长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1期65-66,共2页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组织学亚型与有关预后指标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定。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粉刺型和41例非粉刺型乳腺DCIS患者的C-erbB-2蛋白表达、癌细胞微浸润、腋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粉刺型乳腺DCIS患者C-erbB-...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组织学亚型与有关预后指标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定。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粉刺型和41例非粉刺型乳腺DCIS患者的C-erbB-2蛋白表达、癌细胞微浸润、腋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粉刺型乳腺DCIS患者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癌细胞微浸润、淋巴结受累率均显著高于非粉刺型患者,P均<0.05。结论乳腺DCIS组织学亚型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及判定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C-ERBB-2 粉刺 微浸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粗针穿刺活检病理学低估的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徐蕾 姚艳芝 胡小祥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845-850,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NML)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US-CNB)病理学低估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239例患者239个病灶行US-CNB的NML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超声特征、穿刺相关参数等,根... 目的探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NML)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US-CNB)病理学低估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239例患者239个病灶行US-CNB的NML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超声特征、穿刺相关参数等,根据US-CNB穿刺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低估组28个与未低估组211个,分析US-CNB所致病理学低估的原因。结果239个乳腺NML中,穿刺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良性病灶84个,高危病灶16个,原位癌64个,浸润癌75个。病灶切除术后,28个病灶出现病理学低估(11.72%,28/239)。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低估组与未低估组在NML局部疼痛、超声类型、微钙化、血流分级、乳腺影像报告数据与系统分类、多点取材、腋窝异常淋巴结分布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超声Ⅱ型、血流分级高、伴腋窝异常淋巴结均为NML发生US-CNB病理学低估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点取材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NML行US-CNB存在较高的病理学低估率;超声Ⅱ型、血流分级高、多点取材不足、伴腋窝异常淋巴结是NML出现US-CNB病理学低估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块病变 超声 乳腺 病理学低估 空心针穿刺活检
下载PDF
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DWI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评估分析
18
作者 赵玉乔 陈永亚 赵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对非肿块型乳腺癌(NMBC)的评估分析。方法选取高度疑似NMBC的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乳腺X线摄影、MRI-DWI及乳腺穿刺活检检查。以乳腺穿刺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探讨乳腺X线摄影联...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对非肿块型乳腺癌(NMBC)的评估分析。方法选取高度疑似NMBC的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乳腺X线摄影、MRI-DWI及乳腺穿刺活检检查。以乳腺穿刺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探讨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DWI对NMBC的评估分析。结果经乳腺穿刺活检确诊,110例高度疑似NMBC患者中,NMBC患者90例(81.82%),非NMBC患者20例(19.18%)。乳腺X线摄影、MRI-DWI诊断NMBC与金标准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72、0.622,一致性一般。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DWI诊断NMBC与金标准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09,一致性好。三组灵敏度、准确度比较,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DWI>MRI-DWI>乳腺X线摄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BC组微小钙化、结构扭曲占比显著高于非NMBC,ADC值低于非NM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DWI评估NMBC效能较高,可为临床NMBC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块乳腺 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非典型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19
作者 孟凡凡 顾依群 +2 位作者 卢利娟 孙云飞 孙笑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2期2167-2171,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及导管原位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表达以及临床相关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3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及导管原位癌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及导管原位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表达以及临床相关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3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及导管原位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分析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6.3±11.7)岁。临床特征表现为乳头溢液、肿物以及导管扩张,超声检查结果显示BI-RADS分类2例2类,11例3类,15例4a类,2例4b类,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28例,伴有导管原位癌2例;光镜下显示伴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以及原位癌区域的腺上皮细胞较一致,细胞轻度异型性,其内可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周围导管上皮伴随良性增生性病变;中位随访26个月结果显示原发部位均无新发病灶。免疫组化ER高表达(3+,60%~90%)11例,7例中-高表达PR(2+、3+,50%~90%),4例Ki-67阳性指数为10%,26例小于5%,CK5/6观察区均阴性,肌上皮标志物均显示未被非典型增生及导管原位癌累及区域及导管周围阳性;统计学结果显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有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与低级别导管原位癌两组之间年龄、是否伴有乳头溢液、超声分类以及细胞增殖指数(Ki-67)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伴有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或导管原位癌的导管内乳头状瘤于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诊断定性较为困难,同时,此类疾病在病理形态学表现同样较为复杂,为诊断难点,因此严格把握病理形态学诊断标准及免疫组化进行精准诊断,正确认识该类疾病,防止漏诊及误诊的发生,以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地实际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导管上皮增生 导管原位癌 预后
下载PDF
神经内分泌型乳腺导管原位癌一例报告
20
作者 刘自光 雷伟华 +1 位作者 谭敏华 成卓梅 《华夏医学》 2004年第1期108-108,共1页
关键词 乳腺 神经内分泌导管原位癌 病理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