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分型在肿块型及非肿块型乳腺癌中的差异及其与X线征像关系研究
1
作者 张文婷 姚远 周炜根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 探讨肿块型及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临床及分子分型差异、X线征象与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纳入372例乳腺X线表现为肿块型或非肿块型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其中肿块型共210例,非肿块型共162例,回顾分析... 目的 探讨肿块型及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临床及分子分型差异、X线征象与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 纳入372例乳腺X线表现为肿块型或非肿块型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其中肿块型共210例,非肿块型共162例,回顾分析两组临床及分子分型差异及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X线征象差异。结果非肿块型病灶发生于相对低龄者,非浸润性癌占比高;肿块型患者相对高龄,以浸润性癌占比更高。Luminal B型多见于肿块型,Luminal HER-2型多见于非肿块型。不同分子分型的肿块型乳腺癌的影像特征如肿块是否伴随不对称及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影像特征如结构扭曲、钙化等征象发生率、钙化形态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肿块型及非肿块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不同,部分X线征象与肿瘤分子分型有关,对治疗方案选择、预后判断等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块乳腺癌 非肿块型乳腺癌 乳腺X线摄影 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分子分
下载PDF
临床特征、乳腺X线摄影及MRI表现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癌与乳腺炎
2
作者 张腾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32-0035,共4页
探讨临床特征、乳腺X线摄影及MRI表现对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癌与乳腺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至2022年在我院诊治的非肿块型乳腺癌(n=68)和乳腺炎(n=75)患者的临床资料、乳腺X线摄影及MRI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 探讨临床特征、乳腺X线摄影及MRI表现对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癌与乳腺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至2022年在我院诊治的非肿块型乳腺癌(n=68)和乳腺炎(n=75)患者的临床资料、乳腺X线摄影及MRI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等差异,采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影像学表现对鉴别两种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49.6±7.2岁)显著高于乳腺炎患者(38.4±6.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X线摄影显示,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钙化(41.2%)、皮肤增厚(32.4%)、乳头内陷(25.0%)和淋巴结肿大(23.5%)的比例均显著高于乳腺炎患者(分别为6.7%、8.0%、4.0%和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显示,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非均匀强化(67.6%)、聚集环状强化(29.4%)、延迟期快速洗脱(58.8%)和淋巴结肿大(23.5%)的比例均显著高于乳腺炎患者(分别为16.0%、1.3%、12.0%和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钙化、非均匀强化、聚集环状强化和延迟期快速洗脱是影像学表现对鉴别两种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临床特征、乳腺X线摄影及MRI表现对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癌与乳腺炎有重要价值,应综合分析各种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型乳腺癌 乳腺 乳腺X线摄影 MRI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非肿块型乳腺癌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彩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9期87-89,共3页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非肿块型乳腺癌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3年1月在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且经病理证实的40例非肿块型乳腺癌和47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动...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非肿块型乳腺癌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3年1月在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且经病理证实的40例非肿块型乳腺癌和47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动态增强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非肿块型乳腺癌和肉芽肿性乳腺炎表观弥散系数(ADC)、病灶部位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并观察病变分布特点和内部强化特点。结果:非肿块型乳腺癌实质部分ADC值低于肉芽肿性乳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非肿块型乳腺癌TIC曲线:Ⅰ型、Ⅱ型、Ⅲ型占比分别为25.00%、55.00%及20.00%;肉芽肿性乳腺炎占比分别为36.17%、53.19%及10.6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病变分布特点来看,非肿块型乳腺癌病变呈段样分布、非段样分布占比分别为67.50%、32.50%,肉芽肿性乳腺炎病变均呈非段样分布。从内部强化来看,前者主要为簇环样强化和不均匀强化,占比分别为62.50%、100.00%;后者主要为均匀强化38.30%、不均匀强化61.70%和环形强化42.55%。结论:动态增强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帮助鉴别非肿块型乳腺癌和肉芽肿性乳腺炎,其中ADC值、病变分布特点和内部强化特征是鉴别诊断的有效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型乳腺癌 肉芽肿性乳腺 MRI 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MRI联合X线摄影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王智宝 王哲 +2 位作者 左方 李广现 张昕昕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究MRI联合数字X线摄影对非肿块型乳腺癌(NMB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进行磁共振及数字X线摄影检查并经病理学证实的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RI、数字X线摄影及二者联合对NMB... 目的:探究MRI联合数字X线摄影对非肿块型乳腺癌(NMB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进行磁共振及数字X线摄影检查并经病理学证实的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RI、数字X线摄影及二者联合对NMBC的诊断价值。结果:96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中,良性病变59例(良性组),恶性病变37例(恶性组);MRI检查显示,恶性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高于良性组(P<0.05),不均匀强化、Ⅲ型TIC比例高于良性组(P<0.05);数字X线摄影检查显示,恶性组出现单纯微小钙化、结构紊乱征象比例高于良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MRI联合数字X线摄影诊断NMBC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一检查(P<0.05);联合诊断特异度为82.81%,敏感度为85.37%。结论:MRI及数字X线摄影联合诊断可优势互补,提高对NMBC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非肿块型乳腺癌 磁共振 X线摄影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常规影像及影像组学诊断进展
5
作者 邱琳 组木热提·吐尔洪 冷晓玲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0期16394-16400,共7页
在临床工作中,许多患有乳腺癌的患者未必呈现明显的肿块或结节,而是呈现非肿块型病变,具有弥散分布、不明确的轮廓以及模糊的占位表现,极易造成漏诊、误诊。目前,此病变的主要诊断方式包括超声、乳腺钼靶X线检查及磁共振成像等。影像组... 在临床工作中,许多患有乳腺癌的患者未必呈现明显的肿块或结节,而是呈现非肿块型病变,具有弥散分布、不明确的轮廓以及模糊的占位表现,极易造成漏诊、误诊。目前,此病变的主要诊断方式包括超声、乳腺钼靶X线检查及磁共振成像等。影像组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应用方向。本文旨在对乳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常规影像及影像组学诊断进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X线钼靶 磁共振成像 非肿块型乳腺癌 影像组学
下载PDF
超声BI-RADS分类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
6
作者 张金堂 陈燕 《浙江实用医学》 202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e system,BI-RADS)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在浙江省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44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作... 目的 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e system,BI-RADS)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在浙江省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44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44个乳腺病灶,分别进行超声BI-RADS分类及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BI-RADS分类、超声弹性成像及两者联合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价值。结果 超声BIRADS分类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8%、82.6%,Kappa值分别为0.72、0.63,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良好,联合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3.1%,Kappa值为0.82,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很好。超声BI-RADS分类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8.7%、81.1%,特异度分别为85.7%、83.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3%、74.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88.4%,联合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高于单一BIRADS分类或弹性成像检查。BI-RADS分类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AUC分别为0.731、0.718,诊断效能一般。联合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AUC为0.875,诊断效能很好。结论 超声BI-RADS分类联合弹性成像能提高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型乳腺癌 弹性成像技术 BI-RADS 诊断
下载PDF
常规超声在非肿块型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漏误诊分析
7
作者 刘晓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6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在非肿块型乳腺癌诊断中应用效果,并分析其漏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5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6例经病理穿刺活检确诊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磁共振、超声检查,术后行病理组织检查,以后者为诊...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在非肿块型乳腺癌诊断中应用效果,并分析其漏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5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6例经病理穿刺活检确诊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磁共振、超声检查,术后行病理组织检查,以后者为诊断金标准。比较磁共振、超声对非肿块型乳腺癌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非肿块型乳腺癌影像学特征检出率。结果:常规超声与磁共振诊断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5、0.327、0.141、0.327、0.265)。常规超声对微钙化检出率、导管扩张检出率均高于磁共振(63.41%vs.29.27%、17.07%vs.0.00%,P=0.002、0.006)。结论:常规超声与磁共振诊断效能相一致,但常规超声在非肿块型乳腺癌微钙化、导管扩张征象检出中发挥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超声 非肿块型乳腺癌 漏诊 误诊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与动态增强MRI对非肿块型乳腺癌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方静 唐文静 +1 位作者 代昭君 韦玉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493-149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动态增强MRI对非肿块型乳腺癌(non mass breast cancer,NMBC)与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的鉴别。方法选取NMBC和GM患者90例,其中NMBC患者42例,GM患者48例。行超声弹性成像与动态增强MRI检查,...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动态增强MRI对非肿块型乳腺癌(non mass breast cancer,NMBC)与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的鉴别。方法选取NMBC和GM患者90例,其中NMBC患者42例,GM患者48例。行超声弹性成像与动态增强MRI检查,分析两种检查影像特征。结果NMBC患者B/A高于G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BC患者TIC分型Ⅲ型高于G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BC与GM患者病灶大小、MRI征象分布及强化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动态增强MRI对NMBC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超声弹性成像与动态增强MRI。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动态增强MRI对NMBC与GM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型乳腺癌 肉芽肿性乳腺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钼靶与磁共振成像联合应用对含微钙化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耿荣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081-0084,共4页
探讨乳腺钼靶摄影联合磁共振成像在含微钙的非肿块乳腺癌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射阳县妇幼保健院诊治的疑似含微钙非肿块乳腺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乳腺钼靶摄影和磁共振成像诊断,以最终手术病理诊断结... 探讨乳腺钼靶摄影联合磁共振成像在含微钙的非肿块乳腺癌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射阳县妇幼保健院诊治的疑似含微钙非肿块乳腺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乳腺钼靶摄影和磁共振成像诊断,以最终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横向比较这两种诊断技术的优势。结果 乳腺钼靶摄影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与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基本一致,均较高,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但两者联合诊断检查后其准确率、敏感性明显高于单一检查结果,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特异性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乳腺钼靶摄影和磁共振成像在含微钙的非肿块乳腺癌诊断中的综合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能够较好地发现乳腺病变,联合检查则更能相互补充和验证,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敏感性,为后续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效参考,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靶 磁共振成像 含微钙化非肿块型乳腺癌 诊断
下载PDF
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影像学筛查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丽 张新毅 +3 位作者 郑波 王冬梅 杨超 王卫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2319-2321,共3页
目的分析非肿块型乳腺癌X线、超声及MRI影像表现,以提高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检出率。方法搜集术前均行X线、超声及MRI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的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51例,分析不同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根据病理结果,51例非肿块型乳腺癌中,X线、超... 目的分析非肿块型乳腺癌X线、超声及MRI影像表现,以提高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检出率。方法搜集术前均行X线、超声及MRI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的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51例,分析不同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根据病理结果,51例非肿块型乳腺癌中,X线、超声及MRI的符合率分别为82.4%、76.5%及92.2%,其中X线检出的微钙化符合率达90%。结论 X线检查对非肿块型乳腺癌检出率较高,对恶性钙化征象显示较敏感,但易漏诊局限性致密影及结构扭曲等病变,联合超声、MRI能明显提高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型乳腺癌 X线钼靶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模态MRI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瑞岁 丁可 +3 位作者 林彬 陆善金 彭丹丹 石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6期997-1001,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对非肿块型乳腺癌(NMB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良、恶性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MLE)病变患者54例,分析比较两者的MRI特征。结果54例患者共58个NMLE病灶,其中恶性病灶35个,良性病灶23个。NMBC以等信号...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对非肿块型乳腺癌(NMB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良、恶性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MLE)病变患者54例,分析比较两者的MRI特征。结果54例患者共58个NMLE病灶,其中恶性病灶35个,良性病灶23个。NMBC以等信号(n=20)及稍高信号(n=12)为主;病灶多表现为叶段分布(n=14)及区域分布(n=9);内部强化方式以不均匀强化(n=15)及簇样环形强化(n=13)为主;TIC曲线类型以Ⅱ型(n=19)及III型(n=9)多见;平均ADC值范围为(1.07±0.11)×10^(-3) mm^(2)/s。良性NMLE病灶以稍高信号(n=8)、等信号(n=7)及高信号(n=7)常见;病灶多表现为局灶分布(n=9)及区域分布(n=6);内部强化方式以均匀强化(n=11)及簇样环形强化(n=5)为主;TIC曲线以I型(n=12)及Ⅱ型(n=9)多见;平均ADC值范围为(1.25±0.07)×10^(-3) mm^(2)/s。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在等信号和高信号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灶分布和叶段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型TIC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MRI表现为脂肪抑制T2WI等信号、叶段分布、不均匀强化及较低ADC值对NMBC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肿块样强化 非肿块型乳腺癌
下载PDF
MRI灌注成像在肉芽肿性乳腺炎和非肿块型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振宇 刘建营 盛立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3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MRI灌注成像在肉芽肿性乳腺炎(GM)和非肿块型乳腺癌(NMB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GM 17例和NMBC 21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MRI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采用t检验比较病灶ADC值。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MRI灌注成像在肉芽肿性乳腺炎(GM)和非肿块型乳腺癌(NMB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GM 17例和NMBC 21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MRI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采用t检验比较病灶ADC值。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TIC)。用Wilcoxon检验比较病灶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GM的TIC多为Ⅱ型,NMBC的TIC多为Ⅲ型,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M和NMBC的早期强化率和最大强化率分别为1.038 vs 0.902和2.085 vs 1.632,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ADC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I灌注成像对GM和NMBC的鉴别有一定意义,但GM与NMBC的鉴别仍需密切结合临床、MRI特征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肉芽肿性乳腺 非肿块型乳腺癌 鉴别诊断
下载PDF
HER-2阳性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MRI征象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吕以东 陈艳 +1 位作者 牛耀东 张彦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4期75-77,共3页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磁共振成像(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5月于我院经病理证实的49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分析HER-2阳性与HER-2阴性患者的形态学特征、肿瘤大...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磁共振成像(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5月于我院经病理证实的49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分析HER-2阳性与HER-2阴性患者的形态学特征、肿瘤大小、峰值时间、ADC值间的差异。结果49例患者中HER-2阴性30例(61.22%),HER-2阳性19例(38.78%);HER-2阳性与HER-2阴性在病灶分布特征及强化特征MRI征象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患者肿瘤(6.12±1.53)cm明显大于HER-2阴性(4.34±1.47)cm,峰值时间(2.46±0.78)min明显低于HER-2阴性(3.19±0.36)min,ADC值(1.10±0.48)×10^-3mm^2/s明显高于HER-2阴性(0.91±0.35)×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征象提示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HER-2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峰值时间及ADC值相关,可间接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非肿块型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非肿块型乳腺癌的MR表观扩散系数及肿瘤大小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茂林 李芳 +4 位作者 苏丹柯 谢东 金观桥 黄向阳 赖少侣 《肿瘤影像学》 2015年第3期212-215,221,共5页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癌M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及肿瘤大小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80例,术前行MRI检查,且动态增强均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测定病灶的ADC值及肿瘤大小,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测...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癌M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及肿瘤大小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80例,术前行MRI检查,且动态增强均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测定病灶的ADC值及肿瘤大小,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Ki-67的表达情况,应用t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病灶的ADC值及肿瘤大小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获得诊断Ki-67阳性表达的最佳肿瘤大小阈值。结果:Ki-67阳性组ADC值为(1.014±0.181)×10-3 mm2/s,阴性组ADC值为(1.024±0.142)×10-3 mm2/s;Ki-67阳性组肿瘤大小为(5.12±1.71)cm,阴性组肿瘤大小为(3.58±0.89)cm。Ki-67阳性组与阴性组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1,P<0.05),且肿瘤大小与Ki-67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6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判断Ki-67表达的最佳肿瘤大小阈值为4.1 cm,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66%和84.62%。但Ki-67阳性组与阴性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9,P>0.05),且ADC值与Ki-67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029,P>0.05)。结论:肿瘤大小与Ki-67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间接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型乳腺癌 表观扩散系数 KI-67
下载PDF
非肿块型乳腺癌MRI影像学表现与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庆智 龙世亮 黄广 《中外医疗》 2014年第34期185-186,共2页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MRI影像学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25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误诊为腺病、乳腺增生或者漏诊,MRI检查疑为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通过手术病理证实,分析MRI影像学表现与诊断...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MRI影像学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25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误诊为腺病、乳腺增生或者漏诊,MRI检查疑为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通过手术病理证实,分析MRI影像学表现与诊断价值。结果超声检查病例诊断符合率为36.00%,钼靶X线为40.00%,MRI为100.00%,MRI明显优于超声检查、钼靶X线(χ2=4.651,3.903,P<0.05)。结论在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诊断中,MRI检查优势明显,对于MRI无法确诊患者,仍以病理活检作为确诊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型乳腺癌 MRI 影像学分析 诊断价值
下载PDF
ABUS联合常规超声在非肿块型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刚 张盼盼 +1 位作者 马兆生 梅培娜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10期1516-1518,共3页
目的分析非肿块型乳腺癌在常规超声及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诊断系统(ABUS)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ABUS在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病理确诊的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由两位高年资医师分别对常规超声图像、ABUS联合常... 目的分析非肿块型乳腺癌在常规超声及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诊断系统(ABUS)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ABUS在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病理确诊的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由两位高年资医师分别对常规超声图像、ABUS联合常规超声图像进行阅片并给出BI-RADS分类,通过病理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106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中,恶性病变60例(56.6%),非恶性病变46例(43.4%)。基于常规超声图像的诊断准确率为75.5%,基于常规超声图像结合ABUS的诊断准确率为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肿块型乳腺癌在常规超声上多表现为伴或不伴微钙化的低回声区,病理显示恶性中以导管内癌居多。ABUS冠状面有助于提高对病变边缘及微钙化的显示。结论常规超声结合ABUS对提高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型乳腺癌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超声检查
下载PDF
钼钯X线与彩色多普勒联合应用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红波 杜志泉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期179-179,182,共2页
目的探讨钼钯X线与彩色多普勒联合应用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2月—2011年11月经术后病理证实41例的非肿块型乳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阅片,同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钼钯X线检查诊断率6... 目的探讨钼钯X线与彩色多普勒联合应用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2月—2011年11月经术后病理证实41例的非肿块型乳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阅片,同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钼钯X线检查诊断率63.4%(26/41),彩色多普勒诊断率68.3%(28/41),两者联合应用诊断率80..5%(33/41)。结论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非肿块型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80.5%(33/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钯X线 彩色多普勒 联合应用 非肿块型乳腺癌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敏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10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析对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应用超声引导的穿刺活检手段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50例,给予超声引导的穿刺活检检查,归纳其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接受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有16例患者... 目的探析对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应用超声引导的穿刺活检手段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50例,给予超声引导的穿刺活检检查,归纳其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接受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有16例患者判定为恶性病变,34例患者判定为良性。结论对乳腺非肿块型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方式对于其良恶性有突出的鉴别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穿刺活检 非肿块型乳腺癌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与常规超声检查在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3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以及常规超声检查方法在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总计62个病灶),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者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实施剪切波弹...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以及常规超声检查方法在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总计62个病灶),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者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实施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以及常规超声检查。比较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以及常规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方法共检查出56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常规超声检查方法共检查出45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3.33%(56/60),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75.0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方法在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 常规超声检查 非肿块型乳腺癌
下载PDF
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牛瑞兰 刘刚 王知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037-1041,共5页
乳腺癌按照形态可分为肿块型和非肿块型,非肿块型乳腺癌常因不具备典型的乳腺癌影像学特征,更易产生漏诊误诊。随着非肿块型乳腺癌筛查和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也有所提高。本文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技术(超声检... 乳腺癌按照形态可分为肿块型和非肿块型,非肿块型乳腺癌常因不具备典型的乳腺癌影像学特征,更易产生漏诊误诊。随着非肿块型乳腺癌筛查和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也有所提高。本文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技术(超声检查、X线摄影、MRI乳腺影像技术)的表现及应用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型乳腺癌 超声检查 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