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瑞华 张秀丽 +2 位作者 乔琳琳 李静 杨珍珍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3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124例发生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124例发生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统计两组住院期间自伤行为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干预前后自伤行为[采用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OSI)]、冲动性[采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及家庭功能[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结果:观察组自伤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自伤行为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OSI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BI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FACESⅡ-CV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率,减轻自伤行为严重程度,减少患者冲动性行为的发生,提高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辩证行为疗法 心理护理
下载PDF
“互联网+”辩证行为疗法干预模式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张艳萍 严芳 +3 位作者 王海岭 郭正军 赵晶媛 赵玉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25-1832,共8页
背景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其病程迁延,对患者、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干预需要采用综合干预模式,我国线上干预管理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探讨“互联网+”辩证行为疗法(DBT)干预... 背景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其病程迁延,对患者、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干预需要采用综合干预模式,我国线上干预管理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探讨“互联网+”辩证行为疗法(DBT)干预模式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自杀意念、认知情绪调节、缓解抑郁等方面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系统中出院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对照组(n=60)和干预组(n=60)。对照组进行药物干预、电话随访及心理咨询,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互联网+”DBT训练,分为4个模块,分别是正念训练、人际效能训练、情绪调节训练和忍受痛苦训练。在干预前及干预6、12个月后,分别采用青少年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C)、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RS)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杀意念、认知情绪调节、抑郁状态。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健康状态进行比较。结果最终对照组57例、干预组55例完成研究。组间与时间对SIOSS、CERQ-C、MADRS评分有交互作用(P<0.05);组间对SIOSS、CERQ-C、MADRS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SIOSS、CERQ-C、MADRS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其中干预组组内干预前后SIOSS、CERQ-C、MAD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组内前后SIOSS评分、MADRS评分和CERQ-C评分中积极重新关注、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灾难化、责难他人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组内前后CERQ-C评分中自我责难、接受、沉思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互联网+”DBT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的自杀意念,提高情绪控制水平,缓解抑郁状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互联网干预 非自杀性自伤 辩证行为疗法 康复 随机对照
下载PDF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自杀未遂与HPT轴和HPA轴功能改变的研究
3
作者 王丹 王雪 +3 位作者 吴涵 金文青 王雯 任艳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发生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HPT)轴功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 目的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发生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HPT)轴功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近1年有NSSI史的13~19岁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近一年是否存在SA将患者分为非SA组和SA组。根据SA发生的时间段(1个月)将SA组患者分为近期SA和既往SA。收集患者临床特征、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nine,TT3)、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xine,T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ACTH)、皮质醇(cortisol,COR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79例伴NSSI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其中49例(62.03%)发生SA,其中29例(59.18%)患者为近1个月内发生SA。单因素分析显示,SA组和非SA组患者在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SA组患者和既往SA组患者在年龄、TSH、ACTH水平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P=0.027,OR=2.941,95%CI:1.131~7.649)是患者发生SA的独立危险因素,ACTH水平降低(P=0.043,OR=1.019,95%CI:1.001~1.037)是近期发生SA的相关因素。结论女性伴NSSI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易发生SA,ACTH水平低是近期发生SA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自杀未遂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下载PDF
“双减”政策下中学生学习倦怠、睡眠质量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罗媛 任鹏宇 +6 位作者 马臣萃 祝劲涛 吴荣 刘玉 雷廷恋 杨先涛 严征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中学生学习倦怠、睡眠质量对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遵义市5838名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 目的探讨中学生学习倦怠、睡眠质量对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遵义市5838名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评价中学生学习倦怠、睡眠质量及NSSI行为,采用χ^(2)检验、分层回归及路径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为18.07%,不同性别、年级、学校NSSI行为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心耗竭、学业疏离、低成就感及睡眠质量能正向预测NSSI行为的发生(P均<0.05);路径分析显示,身心耗竭、低成就感对NSSI行为的发生有间接效应,学业疏离对NSSI行为的发生有直接和间接效应,睡眠质量直接作用于NSSI行为。结论中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呈较高水平,学习倦怠(身心耗竭、学业疏离、低成就感)、睡眠质量是影响NSSI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应持续推进“双减”政策,降低中学生学习倦怠水平,保障睡眠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学习倦怠 睡眠质量 中学生 “双减”
下载PDF
积极反刍思维训练对青少年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
5
作者 蔡珊 徐柳柳 +1 位作者 周琳 杨潇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积极反刍思维训练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及情绪调节策略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南京脑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有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4)和干预组(n=83)。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讨积极反刍思维训练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及情绪调节策略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南京脑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有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4)和干预组(n=83)。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外,实施积极反刍思维训练。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差异,计算Cohen’s D值估计差异效应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积极反刍思维、情感表达、自我负强化、表达抑制、认知重评策略分量表得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情感表达、自我负强化、认知重评分量表Cohen’s D值达到中等效应(0.5≤D≤0.8);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各量表分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ohen’s D值均有提升,认知重评策略分量表达到较大效应(D>0.8),积极反刍思维、情感表达、利己社交、自我负强化、表达抑制分量表达到中等效应(0.5≤D≤0.8),消极反刍思维分量表减分值效应较小(0.2≤D≤0.5)。结论:积极反刍思维训练有利于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策略,减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且随着时间推移,效应逐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反刍思维 情绪调节策略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黄俭 程小伟 朱向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抑郁症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关系及预防对策。方法114例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依据是否伴有NSSI分为伴有NSSI组(59例)和不伴有NSSI组(55例)。统... 目的分析青少年抑郁症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关系及预防对策。方法114例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依据是否伴有NSSI分为伴有NSSI组(59例)和不伴有NSSI组(55例)。统计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的单因素,并分析其高危因素。结果伴有NSSI组与不伴有NSSI组有无焦虑、抑郁程度、有无童年家庭功能不全、有无童年虐待、是否受过校园欺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焦虑、重度抑郁、有童年家庭功能不全、有童年虐待、受过校园欺凌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的高危因素包括有焦虑、重度抑郁、有童年家庭功能不全、有童年虐待、受过校园欺凌等,临床可据此给予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针对性预防对策,以减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高危因素 预防对策
下载PDF
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照顾者体验的质性研究
7
作者 王永娜 吴艳 +3 位作者 刘丽华 杨丽莉 史方竹 郝雪鸽 《上海护理》 2024年第3期13-17,共5页
目的 了解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照顾者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方法2022年9-11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回龙观医院收治的14例伴NSSI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的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面... 目的 了解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照顾者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方法2022年9-11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回龙观医院收治的14例伴NSSI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的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针对伴NSSI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照顾者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共提炼出5个主题:(1)多重负性情绪体验;(2)照顾负担重;(3)疾病照护能力匮乏;(4)个人及家庭成长;(5)渴望专业帮助。结论 医护人员需关注伴NSSI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照顾者的负性情绪及心理负担,通过专业干预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改善其家庭功能,从而协助其预防和减少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NSSI行为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心境障碍 照顾负担 家庭功能 研究
下载PDF
成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其动机的影响因素
8
作者 李莉 唐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讨成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其动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3年1~6月本院收治成年抑郁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信息,评估其孤独感、挫败感及自伤动机,统计分析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 目的探讨成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其动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3年1~6月本院收治成年抑郁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信息,评估其孤独感、挫败感及自伤动机,统计分析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及动机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ULS-8评分、DS评分、婚姻情况、就业情况均为导致成年抑郁症患者存在NSSI的影响因素(P<0.05)。ULS-8评分、DS评分、婚姻情况(丧偶/离异)、就业情况均为导致成年抑郁症患者存在N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ULS-8评分是患者以“情绪调节”为NSSI动机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DS评分、就业情况(无业)是患者以“人际界限”为NSSI动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成年抑郁症患者存在NSSI及NSSI动机的影响因素众多,且不同NSSI动机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临床应通过详细调查明确患者实施NSSI的主要动机及相关影响因素,以为患者拟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自伤行为动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青少年及成年早期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功能与成瘾特征和神经质人格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严惠茹 李明珠 +5 位作者 葛宇琪 孙瑶瑶 李倩倩 阎浩 尚少梅 岳伟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2-337,共6页
目的:探究青少年及成年早期精神障碍患者的非自杀性自伤(NSSI)功能与NSSI成瘾特征和神经质人格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中抑郁障碍、双相障碍、进食障碍诊断标准且既往发生过NSS... 目的:探究青少年及成年早期精神障碍患者的非自杀性自伤(NSSI)功能与NSSI成瘾特征和神经质人格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中抑郁障碍、双相障碍、进食障碍诊断标准且既往发生过NSSI行为的305例16~25岁住院患者,使用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中功能学分量表和成瘾分量表分别评估患者NSSI功能及NSSI成瘾特征,使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评估患者神经质人格。结果:患者中NSSI功能得分、NSSI成瘾得分、神经质人格得分两两之间呈中度正相关(r=0.32~0.53,P<0.001)。神经质对NSSI功能和NSSI成瘾得分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高神经质β=0.60,P<0.001,中神经质β=0.49,P<0.001,低神经质β=0.37,P<0.001)。NSSI功能在神经质和NSSI成瘾得分之间有部分中介效应(β=0.15,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9.4%。结论:青少年及成年早期精神障碍NSSI患者的神经质人格越显著,其NSSI功能得分与NSSI成瘾得分的相关性越强,神经质人格可能通过影响NSSI功能来间接影响NSSI成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神经质人格 成瘾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下载PDF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被引量:1
10
作者 占金苹 邹莉梅 +1 位作者 廖婧诗 王晓蕾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有关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真实体验与感受的质性研究,为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提供参考,帮助青少年回归家庭与社会。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到2023年6月1日有关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 目的系统评价有关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真实体验与感受的质性研究,为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提供参考,帮助青少年回归家庭与社会。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到2023年6月1日有关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定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评价,运用Meta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包含226名青少年,提炼42个研究结果,整合成11个新类别,最终归纳为3个整合结果:非自杀性自伤的导火索,非自杀性自伤多维度体验,对治疗与帮助的看法。结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早期经历各异,身心体验复杂。应加强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重视,建立家庭-学校-医疗机构互助联络网,做到信息共享、早期预防、联合应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体验 研究 系统评价 Meta整合 心理健康 家庭功能
下载PDF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主要照顾者真实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旭斌 宦宗素 +4 位作者 杜娜 刘娇 秦瑗 吴冬梅 岳玉川 《护理学报》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主要照顾者的真实体验,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策略。方法计算机检索Scopus、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CBM、维普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检索了青少年... 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主要照顾者的真实体验,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策略。方法计算机检索Scopus、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CBM、维普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检索了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主要照顾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28日。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运用Meta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提炼出70个结果,归类成7个类属,合成3个整合结果:照顾者内部心理场发生变化;照顾者外部环境场发生动态的变化;照顾者行为方式的改变。结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主要照顾者在照护过程中身心受到双重负担的困境,同时面临社会、家庭等外部环境的多重挑战,亟需医院、社区、家庭等多方面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照顾者 非自杀性自伤 体验 研究 Meta整合
下载PDF
叙事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的干预效果: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12
作者 张雅怡 李晓娟 +2 位作者 李明玉 高雪屏 黄伶智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目的探讨叙事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抛掷硬币法将60例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配至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支持,干预组... 目的探讨叙事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抛掷硬币法将60例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配至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支持,干预组在常规心理支持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叙事治疗(每周2次,每次60 min,共计3周)。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儿童抑郁量表、儿童焦虑情绪筛查量表在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和干预结束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干预组26例、对照组29例患者参与全程研究。干预结束时和干预结束后1个月,干预组NSSI次数得分、NSSI水平、焦虑得分和抑郁得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减少(P<0.017)。干预结束时和干预结束后1个月,干预组NSSI次数得分、NSSI程度得分、NSSI水平、焦虑得分和抑郁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叙事治疗能有效减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NSSI次数,缓解NSSI程度,且有助于缓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治疗 非自杀性自伤 抑郁症 青少年
下载PDF
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心理弹性和抑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
13
作者 段登艾 张志雄 +3 位作者 王维 张勇辉 张轶杰 谷樟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儿童期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评分、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和儿童期虐待问卷对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213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儿童期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评分、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和儿童期虐待问卷对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213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儿童期虐待对NSSI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95%CI)=0.112(0.076~0.148),P<0.001],儿童期虐待对心理弹性存在负向预测作用[β(95%CI)=-0.459(-0.629~-0.289),P<0.001],对抑郁情绪存在正向预测作用[β(95%CI)=0.100(0.027~0.172),P<0.001];儿童期虐待、心理弹性、抑郁情绪同时对NSSI行为存在预测作用[β(95%CI)=0.047(0.012~0.082),-0.064(-0.093~-0.034)和0.201(0.127~0.275),P<0.001]。心理弹性在儿童期虐待与NSSI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值(95%CI)为0.029(0.015~0.051),占总效应的25.89%;抑郁情绪在儿童期虐待与NSSI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值(95%CI)为0.020(0.006~0.040),占总效应的17.86%;心理弹性和抑郁情绪在儿童期虐待与NSSI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值(95%CI)为0.016(0.009~0.028),占总效应的14.29%。结论:心理弹性和抑郁情绪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儿童期虐待对NSSI的影响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虐待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心理弹 抑郁障碍
下载PDF
留守初中生抑郁症状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影响的纵向研究
14
作者 尹斐 姜文龙 +2 位作者 周郁秋 杨金伟 杨楠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0-255,共6页
目的 评估留守初中生抑郁症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变化趋势,探讨二者发展关系及时序效应。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使用儿童抑郁量表(CDS)和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评定问卷(ANSAQ),对372名留守初中生进行为期1年的3次纵向调查。结... 目的 评估留守初中生抑郁症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变化趋势,探讨二者发展关系及时序效应。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使用儿童抑郁量表(CDS)和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评定问卷(ANSAQ),对372名留守初中生进行为期1年的3次纵向调查。结果 留守初中生抑郁症状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呈线性增长。抑郁初始水平正向预测非自杀性自伤初始水平与增长速率(β=0.473,β=0.577;P<0.01),抑郁增长速率正向预测非自杀性自伤增长速率(β=0.806,P<0.001);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显示:Tn抑郁可正向预测Tn+1非自杀性自伤行为(β=0.365,β=0.322;P<0.001),Tn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不能预测Tn+1抑郁(β=0.117,β=0.094;P>0.05)。结论 留守初中生抑郁症状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随时间不断增长,抑郁症状是非自杀性自伤的前因变量,抑郁症状可预测非自杀性自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初中生 抑郁 非自杀性自伤 潜变量增长模型 交叉滞后模型
下载PDF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成瘾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苏颖芮 周洛慧 +1 位作者 柳绪珍 孙静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非自杀性自伤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由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交互作用所致,最常发生于青少年及成年早期。心理和社会因素一定程度上指导了自我伤害心理社会干预方法。非自杀性自伤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部分患者自伤行为具有成瘾特点,... 非自杀性自伤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由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交互作用所致,最常发生于青少年及成年早期。心理和社会因素一定程度上指导了自我伤害心理社会干预方法。非自杀性自伤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部分患者自伤行为具有成瘾特点,导致纠正和治愈困难。本文就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成瘾的生物学机制、风险因素、共病疾病及治疗措施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成瘾 青少年 Β-内啡肽
下载PDF
非自杀性自伤的内分泌免疫研究进展
16
作者 周洛慧 苏颖芮 +1 位作者 柳绪珍 孙静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8-80,共3页
非自杀性自伤(NSSI)多发生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与情绪相关疾病发生率增高及发展至难治性等相关,是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NSSI人群其内分泌和免疫发生一些变化,探讨NSSI发生的内分泌免疫机制,可能有助于NSSI早期预防与干预。本文从下丘脑... 非自杀性自伤(NSSI)多发生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与情绪相关疾病发生率增高及发展至难治性等相关,是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NSSI人群其内分泌和免疫发生一些变化,探讨NSSI发生的内分泌免疫机制,可能有助于NSSI早期预防与干预。本文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及免疫炎症与NSSI发生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及成年早期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垂体-腺轴 免疫炎症
下载PDF
抑郁症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影响因素的网络分析
17
作者 孙婷 宫璇 +3 位作者 刘忠纯 谢湘莹 刘静芳 蔡忠香 《循证护理》 2024年第3期534-538,共5页
目的:探究在考虑个体反刍思维、冲动性、情绪调节情况下,与抑郁障碍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相互关系模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3月—8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抑郁症青少年323例,使用青少年NSSI行为... 目的:探究在考虑个体反刍思维、冲动性、情绪调节情况下,与抑郁障碍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相互关系模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3月—8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抑郁症青少年323例,使用青少年NSSI行为评定问卷、反刍思维量表、Barratt冲动性量表、情绪调节问卷进行调查。采用R 4.1.3的“qgraph”程序包和“bootnet”程序包评估网络结构、症状中心性和结果稳健性。结果:在反刍思维、冲动性、情绪调节和NSSI行为的网络结构中,接近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最强的是反刍思维,其次是行为冲动性、NSSI行为。NSSI行为与反刍思维关系最密切(r=0.289),其次是表达抑制(r=0.146)、行动冲动性(r=0.103)。结论:NSSI行为与情绪调节、反刍思维、冲动性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其中与反刍思维的关系最强。此外,情绪调节、反刍思维、冲动性之间可相互影响作用于NSSI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 网络分析 青少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生命意义感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8
作者 范永红 王航宇 +2 位作者 葛可可 刘晓丽 邹敏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目的:探讨生命意义感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影响,检验抑郁情绪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自我接纳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生命意义感问卷、非自杀性自伤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和自我接纳问卷对5014名13~22岁的青少年施测。结果:(1)... 目的:探讨生命意义感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影响,检验抑郁情绪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自我接纳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生命意义感问卷、非自杀性自伤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和自我接纳问卷对5014名13~22岁的青少年施测。结果:(1)生命意义感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NSSI(r=-0.23,P<0.001);(2)抑郁情绪在生命意义感与NSSI间起完全中介作用(β=0.31,t=36.25,P<0.001);(3)自我接纳在中介路径的前半段“生命意义感→NSSI”中起调节作用(β=0.01,t=2.10,P<0.05)。结论:生命意义感不仅可以直接预测非自杀性自伤,还会通过抑郁情绪对其产生间接影响,同时自我接纳对此中介路径(前半段)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义感 非自杀性自伤 抑郁情绪 自我接纳 青少年
原文传递
校园欺凌与攻击性行为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双重影响: 一项横断面研究
19
作者 张萌萌 杨舒然 +1 位作者 柯强 赵旭东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263-272,共10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dical self-injury,NSSI)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关注校园欺凌和攻击性行为与青少年NSSI之间的关联,以期为预防和干预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15987位中国辽... 目的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dical self-injury,NSSI)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关注校园欺凌和攻击性行为与青少年NSSI之间的关联,以期为预防和干预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15987位中国辽宁、上海和江西三个省的初高中学生,代表了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以揭示各变量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结果校园欺凌与NSSI呈正向关系(非标准化系数=0.420,标准化系数=0.247,Z=18.123,P<0.001),欺凌程度越高,自伤风险也越高。攻击性行为与NSSI之间同样存在正向关系(非标准化系数=0.230,标准化系数=0.201,Z=14.301,P<0.001),攻击性行为越强烈,自伤风险也越高。校园欺凌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显著(非标准化系数=1.052,标准化系数=0.708,Z=75.223,P<0.001),欺凌程度越高,攻击性行为也越严重。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在解释校园欺凌、攻击性行为与青少年NSSI关系方面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结论研究发现,校园欺凌和攻击性行为对青少年NSSI具有显著影响,且青少年的欺凌和攻击性行为存在地区差异。预防和干预措施应综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加强师生间沟通,提高教师对问题行为的识别和干预能力,增进家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以降低青少年NSSI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校园欺凌 攻击行为 青少年 地区差异
下载PDF
生态瞬时评估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中的应用进展
20
作者 牛姗 尹潇潇 +2 位作者 陈昊天 陈芳 封秀琴 《护理与康复》 2024年第4期96-101,共6页
对生态瞬时评估的概念及其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中的应用现状、应用困难与挑战进行阐述,为临床医护人员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精准评估与干预提供参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 生态瞬时评估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应用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