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积极反刍思维训练对青少年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
1
作者 蔡珊 徐柳柳 +1 位作者 周琳 杨潇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积极反刍思维训练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及情绪调节策略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南京脑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有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4)和干预组(n=83)。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讨积极反刍思维训练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及情绪调节策略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南京脑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有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4)和干预组(n=83)。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外,实施积极反刍思维训练。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差异,计算Cohen’s D值估计差异效应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积极反刍思维、情感表达、自我负强化、表达抑制、认知重评策略分量表得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情感表达、自我负强化、认知重评分量表Cohen’s D值达到中等效应(0.5≤D≤0.8);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各量表分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ohen’s D值均有提升,认知重评策略分量表达到较大效应(D>0.8),积极反刍思维、情感表达、利己社交、自我负强化、表达抑制分量表达到中等效应(0.5≤D≤0.8),消极反刍思维分量表减分值效应较小(0.2≤D≤0.5)。结论:积极反刍思维训练有利于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策略,减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且随着时间推移,效应逐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反刍思维 情绪调节策略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黄俭 程小伟 朱向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抑郁症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关系及预防对策。方法114例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依据是否伴有NSSI分为伴有NSSI组(59例)和不伴有NSSI组(55例)。统... 目的分析青少年抑郁症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关系及预防对策。方法114例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依据是否伴有NSSI分为伴有NSSI组(59例)和不伴有NSSI组(55例)。统计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的单因素,并分析其高危因素。结果伴有NSSI组与不伴有NSSI组有无焦虑、抑郁程度、有无童年家庭功能不全、有无童年虐待、是否受过校园欺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焦虑、重度抑郁、有童年家庭功能不全、有童年虐待、受过校园欺凌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的高危因素包括有焦虑、重度抑郁、有童年家庭功能不全、有童年虐待、受过校园欺凌等,临床可据此给予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针对性预防对策,以减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高危因素 预防对策
下载PDF
成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其动机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李莉 唐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讨成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其动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3年1~6月本院收治成年抑郁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信息,评估其孤独感、挫败感及自伤动机,统计分析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 目的探讨成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其动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3年1~6月本院收治成年抑郁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信息,评估其孤独感、挫败感及自伤动机,统计分析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及动机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ULS-8评分、DS评分、婚姻情况、就业情况均为导致成年抑郁症患者存在NSSI的影响因素(P<0.05)。ULS-8评分、DS评分、婚姻情况(丧偶/离异)、就业情况均为导致成年抑郁症患者存在N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ULS-8评分是患者以“情绪调节”为NSSI动机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DS评分、就业情况(无业)是患者以“人际界限”为NSSI动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成年抑郁症患者存在NSSI及NSSI动机的影响因素众多,且不同NSSI动机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临床应通过详细调查明确患者实施NSSI的主要动机及相关影响因素,以为患者拟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自伤行为动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心理弹性和抑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
4
作者 段登艾 张志雄 +3 位作者 王维 张勇辉 张轶杰 谷樟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儿童期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评分、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和儿童期虐待问卷对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213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儿童期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评分、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和儿童期虐待问卷对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213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儿童期虐待对NSSI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95%CI)=0.112(0.076~0.148),P<0.001],儿童期虐待对心理弹性存在负向预测作用[β(95%CI)=-0.459(-0.629~-0.289),P<0.001],对抑郁情绪存在正向预测作用[β(95%CI)=0.100(0.027~0.172),P<0.001];儿童期虐待、心理弹性、抑郁情绪同时对NSSI行为存在预测作用[β(95%CI)=0.047(0.012~0.082),-0.064(-0.093~-0.034)和0.201(0.127~0.275),P<0.001]。心理弹性在儿童期虐待与NSSI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值(95%CI)为0.029(0.015~0.051),占总效应的25.89%;抑郁情绪在儿童期虐待与NSSI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值(95%CI)为0.020(0.006~0.040),占总效应的17.86%;心理弹性和抑郁情绪在儿童期虐待与NSSI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值(95%CI)为0.016(0.009~0.028),占总效应的14.29%。结论:心理弹性和抑郁情绪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儿童期虐待对NSSI的影响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虐待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心理弹 抑郁障碍
下载PDF
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5
作者 赵亚楠 张兴慧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以及反刍思维和心理弹性在二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量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反刍思维量表以及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对470名中学生进行... 目的:探讨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以及反刍思维和心理弹性在二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量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反刍思维量表以及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对47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反刍思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两两显著正相关(r=0.21~0.50,P<0.01),心理弹性与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反刍思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均呈显著负相关(r=-0.50~-0.28,P<0.01);2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可显著正向预测非自杀性自伤行为(β=0.19,P<0.001),并且反刍思维在二者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0.16;③心理弹性在中介作用的后半段起调节作用(β=-0.17,P<0.001),即随着心理弹性的提高,反刍思维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减弱(心理弹性低分组β=0.43,P<0.001 vs心理弹性高分组β=0.09,P>0.05)。结论:青少年“理想-现实”自我差异不仅可以直接预测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还可通过反刍思维间接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产生影响,心理弹性在这一中介作用的后半段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现实”自我差异 心理弹 反刍思维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原文传递
重庆农村地区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庞辉 谭剑 +3 位作者 杨晓琼 宋京瑶 况利 李振阳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3期478-484,共7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村地区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为青少年NSSI行为的干预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农村地区5所学校的752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村地区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为青少年NSSI行为的干预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农村地区5所学校的752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信息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问卷(PISI)进行评定。结果:重庆农村地区中学生NSSI行为的检出率18.20%,女性NSSI行为的检出率(24.28%)高于男性(12.66%)。根据有无NSSI行为,分为NSSI组和非NSSI组,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NSSI组SAS (t = −6.859, P P P P P P P < 0.01)是中学生发生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庆市农村地区NSSI行为检出率高,抑郁情绪、低自尊及失眠是中学生出现NSSI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现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感分析
7
作者 吴开文 陈小寒 方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5期24-27,共4页
目的调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感的现状,为探索提高积极情绪及其自我效能感的应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以利于青少年患者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5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 目的调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感的现状,为探索提高积极情绪及其自我效能感的应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以利于青少年患者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5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心理科开放病房收治住院的30例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同期正常在校学习的健康青少年作为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作为评价工具,比较2组的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感评分,对量表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研究组焦虑量表评分(67.07±14.62)分、抑郁量表评分(73.57±14.36)分高于对照组[(29.20±5.23)分、(40.47±9.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自我效能感评分为(19.77±6.45)分,低于对照组的(25.30±3.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与抑郁负性情绪,其自我效能感缺陷,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及自信心水平。唤醒并提升青少年的积极情绪及自我效能感是促进其健康成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青少年 情绪 自我效能感 心理健康 应对策略
下载PDF
MBFT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
8
作者 镇艳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694-696,共3页
目的:探究心智化家庭治疗(MBFT)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M... 目的:探究心智化家庭治疗(MBFT)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MBFT联合药物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及NSSI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MD-24评分明显更低,PSP评分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自伤频次、自伤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BFT可明显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社会功能,减少并减轻NSS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化家庭治疗 抑郁障碍 青少年 抑郁症状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下载PDF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风险因素
9
作者 杨丽君 钱国红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5月-2023年2月于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55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分为存在...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5月-2023年2月于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55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分为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23例)与不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抑郁评分,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结果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患者负性情绪、负性自尊、快感缺乏、效率低下、人际问题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不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学习压力较大、经历过校园霸凌、家庭关系较差、合并焦虑、重度抑郁患者占比显著高于不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压力较大、经历过校园霸凌、家庭关系较差、合并焦虑、重度抑郁均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OR=2.34、2.22、2.04、1.41、1.75,P<0.05)。结论学习压力较大、经历过校园霸凌、家庭关系较差、合并焦虑、重度抑郁均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可针对上述因素制定相关临床措施,预防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风险因素
下载PDF
心智化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及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利 王娟 +3 位作者 张小梅 石艳 唐中玉 梅翠红 《四川精神卫生》 2023年第6期491-496,共6页
背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高,且患者多伴有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病情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目的探讨心智化家庭治疗(MBFT)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及NSSI行为的影响,为促进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康复提供... 背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高,且患者多伴有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病情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目的探讨心智化家庭治疗(MBFT)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及NSSI行为的影响,为促进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康复提供参考。方法于2022年1月—12月选取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9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4)和对照组(n=46)。两组均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8周、每周1次、每次60 min的MBFT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第1、2、4、8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及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OSI)评定。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和干预第1、2、4、8周末,两组HAMD-24评分(F=69.621、15.428、29.623,P均<0.05)、OSI总评分(F=176.642、37.682、21.873,P均<0.05)、GSES评分(F=215.236、57.421、27.857,P均<0.05)和PSQI评分(F=268.541、61.863、33.867,P均<0.05)的时间主效应、组别主效应以及组别与时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单独效应分析显示,干预第2、4、8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HAMD-24评分(t=5.567、8.645、6.233,P均<0.01)、OSI总评分(t=3.675、11.817、9.632,P均<0.01)、GSES评分(t=23.462、31.709、12.750,P均<0.01)、PSQI评分(t=9.664、22.457、9.333,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BFT可能有助于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NSSI行为和睡眠质量,提升其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障碍 MBFT 自我效能感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睡眠质量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文炳龙 吴柳 +2 位作者 杨春娟 马青艳 高成阁 《西部医学》 2023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91例抑郁症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收集贫血因子三项、血脂八项、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水平等生化指标,根据是否出现非自杀... 目的探讨影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91例抑郁症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收集贫血因子三项、血脂八项、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水平等生化指标,根据是否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分为有自伤行为组(163例)和无自伤行为组(128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无自伤行为组比较,有自伤行为组患者伴有更多的创伤史及诱发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自伤行为组相比,有自伤行为组患者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有自伤行为组患者HDL-C水平低于无自伤行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铁蛋白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OR=1.014,95%CI:1.004~1.025,P=0.006);HDL-C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保护因素(OR=0.204,95%CI:0.995~1.027,P=0.011)。结论社会心理因素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铁蛋白、HDL-C有望成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潜在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觉知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特征及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浩 黄雪萍 +1 位作者 周小艳 杨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9期45-49,共5页
目的分析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觉知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特征及关系。方法31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根据是否伴NSSI行为分为研究组(伴NSSI行为,209例)和对照组(不伴NSSI行为,103例);将研究组患者根据觉知压力评分分为... 目的分析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觉知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特征及关系。方法31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根据是否伴NSSI行为分为研究组(伴NSSI行为,209例)和对照组(不伴NSSI行为,103例);将研究组患者根据觉知压力评分分为过大压力组(>25分,42例)和非过大压力组(≤25分,167例)。采用中文版压力觉知量表(CPS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估患者的觉知压力和应对方式。分析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觉知压力和应对方式评分,过大压力组与非过大压力组患者的应对方式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伴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觉知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以拽头发、笔尖针扎/刺伤最为常见,占比分别为17.70%、16.27%。研究组患者紧张感、失控感以及消极应对评分分别为(21.25±3.60)、(22.22±4.92)、(38.27±7.0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32±4.26)、(19.74±4.48)、(35.83±6.7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积极应对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大压力组患者消极应对评分(41.35±8.16)分显著高于非过大压力组的(35.19±5.9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积极应对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伴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紧张感、失控感评分与消极应对评分呈正相关(r=0.192、0.212,P=0.005、0.002<0.05),与积极应对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121、0.016,P=0.081、0.817>0.05)。结论伴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觉知压力较高,且患者觉知压力评分升高与其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 觉知压力 应对方式 相关
下载PDF
青少年受欺负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研究
13
作者 甘雄 秦珂楠 +2 位作者 张蔓茹 王品逸 杨蕊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第26期4-9,共6页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作为一种对青少年的身体、心理产生双重伤害的问题行为,一直备受心理学界关注。随着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且受欺负青少年被发现有更多的自伤行为,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二者间的关系。对当前研究中青少年受欺负对...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作为一种对青少年的身体、心理产生双重伤害的问题行为,一直备受心理学界关注。随着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且受欺负青少年被发现有更多的自伤行为,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二者间的关系。对当前研究中青少年受欺负对自伤行为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以往研究的局限,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启发,从而更好地理解并预防由受欺负事件带来的青少年自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受欺负 内在机制
下载PDF
MBFT干预对抑郁障碍青少年心境状态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日霞 曾德宾 林荫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260-1266,共7页
目的探讨心智化家庭治疗(MBFT)对抑郁障碍青少年心境状态及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抑郁障碍青少年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MBFT干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12周时... 目的探讨心智化家庭治疗(MBFT)对抑郁障碍青少年心境状态及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抑郁障碍青少年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MBFT干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12周时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心境状态量表(POMS)评分与NSSI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7.72%)高于对照组(7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POMS中消极心境评分更低、积极心境评分则更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NSSI频次及对身体伤害的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清NE水平低于对照组,5-HT水平更高(P<0.05)。结论MBFT干预可明显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境,减少NSSI,均衡NE、5-H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化家庭治疗 抑郁障碍 青少年 心境状态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创伤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反刍思维和述情障碍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谦 李如蓝 夏仲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反刍思维和述情障碍是否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创伤经历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量表、儿童期创伤量表(CTQ-SF)、非自杀性自伤问卷(NSSI)、反刍思维量表(RRS)、多伦多述情障碍问卷(TAS-2... 目的:探讨反刍思维和述情障碍是否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创伤经历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量表、儿童期创伤量表(CTQ-SF)、非自杀性自伤问卷(NSSI)、反刍思维量表(RRS)、多伦多述情障碍问卷(TAS-20),对103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儿童期创伤经历、反刍思维、述情障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反刍思维、述情障碍在儿童期创伤经历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是否起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结果:①儿童期创伤、反刍思维、述情障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均两两显著相关(r=0.53、0.56、0.51、0.66、0.63、0.56,P均<0.01);②反刍思维、述情障碍分别在儿童期创伤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P均<0.01);③反刍思维和述情障碍在儿童期创伤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P<0.01)。结论:儿童期创伤较严重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会通过高反刍思维加重述情障碍,进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儿童期创伤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反刍思维 述情障碍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怡然 杨佳佳 +4 位作者 王舒仪 王星光 张斯华 冯红云 杨探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8期101-104,109,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314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青少年父亲126名,青少年母亲188名。评估后将其分为自伤组和对照组。使用青少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314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青少年父亲126名,青少年母亲188名。评估后将其分为自伤组和对照组。使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调查,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对抑郁青少年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14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有NSSI行为者150例,发生率为47.78%。自伤组父母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伤组情感交流、积极沟通、自我主义和家庭规则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SI行为青少年父母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是其出现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OR>1,P<0.05),家庭功能是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NSSI发生率较高,其NSSI行为受父母抑郁情绪、父母焦虑情绪及家庭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家庭功能
下载PDF
幻听与抑郁发作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联性研究
17
作者 郭英 陈静 +4 位作者 梁玲 李红丽 李彪 梁宝 向东方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9期514-517,525,共5页
目的:探究抑郁发作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检出特征及其与幻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纳入473例抑郁发作患者,使用一般人口学问卷、渥太华自伤量表和精神症状评定量表中文版(Psychotic S... 目的:探究抑郁发作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检出特征及其与幻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纳入473例抑郁发作患者,使用一般人口学问卷、渥太华自伤量表和精神症状评定量表中文版(Psychotic Symptom Rating Scales,PSYRATS)进行调查,分析NSSI与幻听症状的关系。结果:抑郁发作患者NSSI检出率为40.6%,NSSI在年龄、性别、病程、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族史、诊断分类、吸烟史、饮酒史和有无幻听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幻听症状的男性和女性抑郁发作患者NSSI检出率分别为42.9%和67.6%,无幻听症状分别为19.8%和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诊断分类上,单相抑郁发作组中有无幻听症状的NSSI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和女性NSSI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相抑郁发作中有无幻听症状的NS-SI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仅在女性中NSSI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幻听与NSSI最常自伤部位有一定关联性(P<0.05)。幻听与NSSI行为特征值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在调整了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后,幻听与NSSI行为呈显著正相关(OR=1.04,95%CI 1.01~1.08,P<0.05)。结论:抑郁发作患者幻听症状与NSSI行为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幻听 抑郁发作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住院病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现状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18
作者 李燕婷 韩柏 王彦芳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975-1980,共6页
目的探究住院抑郁症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现状及其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首发中重度青少年抑郁症病人120例,分为无自伤自杀行为组(n=29),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 目的探究住院抑郁症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现状及其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首发中重度青少年抑郁症病人120例,分为无自伤自杀行为组(n=29),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组(n=65),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组(n=26)。使用自制调查表收集一般资料;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病人的情绪状态;使用自尊量表(S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期虐待问卷(CTQ)、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网络成瘾测试(IAT)评估病人的社会心理因素。结果无自伤自杀行为组、NSSI组、SA组抑郁、焦虑的得分逐渐增高,SA组HAMD与HAMA得分高于无自伤自杀行为组[(27.6±4.54)分比(22.83±4.80)分;(20.3±4.14)分比(17.21±4.60)分,均P<0.05];NSSI组和SA组CTQ总分、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神经质、精神质、ASLEC总分、人际关系、受惩罚、IAT得分高于无自伤自杀行为组;NSSI组及SA组内外向及SES得分显著低于无自伤自杀行为组[(37.33±3.10)分比(35.98±2.34)分比(39.70±3.37)分;22.00(18.50,24.00)分比17.50(15.00,22.00)分比26.00(23.00,29.50)分,均P<0.001)];SA组躯体虐待、情感忽视、其他、IAT得分高于NSSI组[(9.00(8.00,10.25)分比8.00(7.00,9.00)分;14.50(13.00,17.00)分比13.00(12.00,14.00)分;8.00(7.00,10.00)分比6.00(6.00,8.00)分;55.00(54.00,56.00)分比53.00(51.00,54.00)分,均P<0.001)];NSSI组学习压力得分高于无自伤自杀行为组[(11.68±5.29)分比(8.72±5.33)分,P<0.05],以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质、IAT为NSSI的危险因素,SES为保护性因素。结论青少年抑郁症病人NSSI行为的患病率较高,精神质、网络成瘾是自伤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自尊的程度是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精神质 网络成瘾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袁晓菲 尹胜健 +2 位作者 周娇娇 吴元贞 陈旭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3年第6期416-422,共7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ious,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连续入组方式,将2020年9月20日至12月6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67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纳入研究,并根据是否存在NSSI,分...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ious,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连续入组方式,将2020年9月20日至12月6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67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纳入研究,并根据是否存在NSSI,分为NSSI组(n=44)和非NSSI组(n=23)。采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并采用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儿童期创伤问卷、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自责、退避、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等维度进行评估。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NSSI组和非NSSI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SSI组患者的应对方式问卷中退避、自责,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丧失、健康适应,儿童期创伤问卷中的性虐待,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的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得分均高于非NSS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退避(OR=19.647,95%CI:1.022~377.838,P=0.048),学习压力因子(OR=2.906,95%CI:1.126~7.502,P=0.027)以及母亲过度保护(OR=2.996,95%CI:1.122~8.000,P=0.029)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伴有NSSI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伴有较高的NSSI发生率,退避的应对方式、学习压力大以及母亲过度保护者更容易发生NS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影响因素 应对方式问卷 儿童期创伤问卷
下载PDF
抑郁障碍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情绪、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
20
作者 葛怡然 杨探宇 +4 位作者 王舒仪 白镯兰 李梦颜 路月英 李幼东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8期2807-2809,2813,共4页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情绪、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112例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使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焦虑自评...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情绪、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112例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使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情绪、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影响抑郁障碍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 抑郁障碍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文化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患者中初中生NSSI行为、焦虑、抑郁得分及负性生活事件总分均高于高中生(P<0.05)。抑郁障碍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情绪、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适应、负性生活事件总分呈正相关(P<0.01);以抑郁障碍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为因变量,以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生活事件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545,P<0.01)。结论 抑郁障碍青少年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和负性生活事件是其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生活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