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接种剂对红花非药用部位堆肥过程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于佳悦 许洪波 张娱 《西北园艺》 2024年第1期62-64,共3页
为实现红花非药用部位的循环利用,以红花非药用部位为堆肥基质,采用好氧堆肥进行发酵,研究比较了3种不同的接种剂对红花非药用部位堆肥过程的影响,动态监测了一个堆肥周期内各堆肥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EM菌剂处理能更显著加快堆肥进程... 为实现红花非药用部位的循环利用,以红花非药用部位为堆肥基质,采用好氧堆肥进行发酵,研究比较了3种不同的接种剂对红花非药用部位堆肥过程的影响,动态监测了一个堆肥周期内各堆肥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EM菌剂处理能更显著加快堆肥进程,在第18天时堆肥浸提液浸泡油麦菜种子的发芽指数达到87%,这一结果可为红花非药用部位循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堆肥产品总养分的质量分数达到6%,其余各项指标均优于行业标准,种植空心菜的表现也优于市售有机肥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非药用部位 堆肥
下载PDF
西洋参非药用部位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2
作者 张教洪 朱彦威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21期16-18,49,共4页
西洋参非药用部位是西洋参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补充,具有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和资源利用不充分、大有潜力可挖等产业发展特点。针对当前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要通过提高认识、完善西洋参全产业链、树立效益优先理念等... 西洋参非药用部位是西洋参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补充,具有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和资源利用不充分、大有潜力可挖等产业发展特点。针对当前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要通过提高认识、完善西洋参全产业链、树立效益优先理念等措施,着力提升西洋参及非药用部位衍生效益,推动西洋参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 非药用部位 经济效益 衍生效益
下载PDF
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中生物碱
3
作者 张汝胜 李霞 +3 位作者 王亚凤 阳丙媛 何瑞杰 黄永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34-3137,共4页
目的建立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中生物碱。方法以二氯甲烷-甲醇-正丁醇-水(10∶6∶0.1∶4)为溶剂体系,在固定相中添加三乙胺,在流动相中添加盐酸,采用正、反相置换模式。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经高分辨质谱、核... 目的建立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广西地不容非药用部位中生物碱。方法以二氯甲烷-甲醇-正丁醇-水(10∶6∶0.1∶4)为溶剂体系,在固定相中添加三乙胺,在流动相中添加盐酸,采用正、反相置换模式。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经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数据进行鉴定,同时测定其对酪氨酸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从1.60 g样品中分离得到610 mg纯度为97.5%的青藤碱和118 mg纯度为98%的N-氧化青藤碱,它们对酪氨酸酶均有弱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6.69×103、6.63×10^(3)μmol/L;它们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也较弱,IC_(50)值分别为6.40×10^(3)、3.9×10^(3)μmol/L。结论该方法简便高效,成品纯度高,可用于青藤碱、N-氧化青藤碱的大量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不容 非药用部位 青藤碱 N-氧化青藤碱 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
下载PDF
中药非药用部位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月荣 刘晓丽 +2 位作者 詹海杰 李慧 詹海仙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8-153,共6页
中药非药用部位通常与传统药用部位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有效成分,也可能包括新的中药成分,产生新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为充分利用中药非药用部位、丰富畜禽添加剂的种类,文章分析了中药的叶、根、果实等非药用部位的制备方法,并对中药非... 中药非药用部位通常与传统药用部位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有效成分,也可能包括新的中药成分,产生新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为充分利用中药非药用部位、丰富畜禽添加剂的种类,文章分析了中药的叶、根、果实等非药用部位的制备方法,并对中药非药用部位饲料添加剂在猪、家禽和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总结了中药非药用部位开发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为中药非药用部位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非药用部位 饲料添加剂 动物生产
原文传递
牡丹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怡琳 张峰玮 +1 位作者 王健英 张磊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5期115-124,共10页
牡丹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其药用部位以牡丹皮为主,其余非药用部位常被丢弃,造成资源浪费。近年来随着牡丹药用价值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应用的发展,非药用部分渐成市场的新宠。目前国内有关非药用部分的研究报道大多集中于其提取物或单... 牡丹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其药用部位以牡丹皮为主,其余非药用部位常被丢弃,造成资源浪费。近年来随着牡丹药用价值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应用的发展,非药用部分渐成市场的新宠。目前国内有关非药用部分的研究报道大多集中于其提取物或单体化合物的药理药效方面。因此,牡丹非药用部位的开发利用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进一步探讨其药理功能及相关化学成分对于促进牡丹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牡丹非药用部位富含芍药苷、多酚类、没食子酸和常规营养成分,具有美容护肤、抗炎抑菌、抗氧化等功效。同时还发现牡丹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理活性。国内外已经用牡丹提取物和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烯类、生物碱和皂苷等研制了许多化妆品。此外还发现牡丹具有抗肿瘤、抗真菌、抗细菌、降血糖以及抗衰老等药理功能。这说明牡丹非药用部位具有较高利用价值。此外,还可将牡丹非药用部分作为原料进行提取分离得到其他有效成分,如多酚化合物、黄酮化合物、鞣质等。目前关于牡丹非药用部位的研究报道较少,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因此,我们应加大对非药用部位在各行业中的研发力度,促进我国非药用部位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笔者通过对牡丹非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其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非药用部位 化学成分 营养价值 药理作用
下载PDF
3种检测方法比较忍冬药用和非药用部位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两绵 邹芳艳 +5 位作者 刘晓谦 高慧敏 张永欣 冯伟红 郭中原 王智民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7期2513-2519,2526,共8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忍冬药用部位(金银花和忍冬藤)和非药用部位(忍冬叶)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忍冬非药用部位——忍冬叶的综合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 目的:分析和比较忍冬药用部位(金银花和忍冬藤)和非药用部位(忍冬叶)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忍冬非药用部位——忍冬叶的综合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法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微量法测定45份金银花、忍冬叶和忍冬藤样品的抗氧化活性,并分别采用描述性统计、直观分析、系统聚类分析(H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挖掘。结果:3种方法测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基本相似,测定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不同产地的金银花、忍冬叶和忍冬藤抗氧化活性大小:连云港≥河南>山东(金银花);连云港>河南>山东(忍冬叶);河南≥山东≥连云港(忍冬藤)。忍冬藤的抗氧化活性较弱,金银花和忍冬叶的抗氧化活性较强。金银花和忍冬叶的抗氧化活性大小因其产地不同而存在差异:忍冬叶≈金银花(河南),忍冬叶>金银花(连云港),忍冬叶<金银花(山东)。HCA和PLS-DA分析将45份样品分为2个组别,其中忍冬藤为一组,金银花和忍冬叶为另一组。忍冬藤的抗氧化活性明显不同于金银花和忍冬叶,而金银花和忍冬叶的抗氧化活性则较为相近。结论:忍冬植物的非药用部位——忍冬叶资源丰富,其抗氧化活性比忍冬藤强,与金银花相当,极具综合利用价值和产品开发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 非药用部位 忍冬叶 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 2 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 铁离子还原能力 抗氧化活性 微量法
下载PDF
硅对盐胁迫下甘草非药用部位总黄酮、总皂苷积累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建寰 张文晋 +2 位作者 郎多勇 解植彩 张新慧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51-1255,共5页
目的:明确甘草非药用部位总黄酮、总皂苷的积累动态及外源硅对其非药用部位总黄酮、总皂苷积累的影响效应,为甘草药用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栽培甘草植株,在其生长周期内动态采集甘草非药用部位,采用UV-Vis法... 目的:明确甘草非药用部位总黄酮、总皂苷的积累动态及外源硅对其非药用部位总黄酮、总皂苷积累的影响效应,为甘草药用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栽培甘草植株,在其生长周期内动态采集甘草非药用部位,采用UV-Vis法测定甘草非药用部位中总黄酮、总皂苷含量。结果:甘草叶中总黄酮、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茎中。甘草茎中总黄酮含量在生长周期呈"V"型变化规律,而叶中总黄酮含量呈倒"V"型。不同浓度外源硅明显提高了不同采样时期甘草茎、叶中总黄酮、总皂苷含量,且这种促进效应的大小因采样时期、采样部位和硅浓度不同而异。综合而言,0.6 g/kg外源硅对总黄酮、总皂苷积累的促进作用最强。结论:硅对盐胁迫下甘草非药用部位茎、叶中总黄酮、总皂苷的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非药用部位 总黄酮 总皂苷
下载PDF
厚朴非药用部位栽培平菇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学强 罗霞 +4 位作者 余梦瑶 江南 许晓燕 曾瑾 郑林用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34,共4页
测定了厚朴非药用部位的营养成分,并将其作为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的栽培基质,对平菇的生长性状、营养成分以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厚朴非药用部位含有平菇生长所需的粗纤维、粗蛋白等营养成分;当厚朴非药用部位... 测定了厚朴非药用部位的营养成分,并将其作为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的栽培基质,对平菇的生长性状、营养成分以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厚朴非药用部位含有平菇生长所需的粗纤维、粗蛋白等营养成分;当厚朴非药用部位添加量为67%时,平菇产量可达58.68 kg、蛋白质(干基)含量达23.0%,相对于对照分别提高18.3%、15.6%;且平菇符合无公害食品的标准;因此,厚朴非药用部位可以作为平菇栽培基质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非药用部位 常规栽培基质 平菇 营养品质
下载PDF
三七传统非药用部位的开发利用探讨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跃进 《中医药信息》 1999年第6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三七 非药用部位 开发利用 化学成分 药理
下载PDF
中药非药用部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行性探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文清 《海峡药学》 2015年第11期24-27,共4页
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概况,中药在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已开展的对中药非传统药用部位的药化、药理及临床研究,探讨中药非药用部位合理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扩大中药的用药范围,充分利用中药资源,变废为宝。
关键词 中药 非药用部位 资源开发 合理利用
下载PDF
姜黄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文文 叶育石 徐良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9期107-108,123,共3页
[目的]研究姜黄(Curcuma longa L.)非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姜黄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姜黄非药用部位中分离鉴定了5... [目的]研究姜黄(Curcuma longa L.)非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姜黄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姜黄非药用部位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3-吲哚甲醛(1)、光色素(2)、3-O-(α-D-半乳糖)-(1″→6')-O-β-D-半乳糖苷–丙三醇(3)、姜糖脂A(4)和noralpindenoside B(5)。[结论]5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姜黄非药用部位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非药用部位 提取物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中药非药用部位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岩 刘恩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7-308,共2页
关键词 中药非药用部位 莲子 麻黄 山萸肉 巴戟天
下载PDF
大黄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资源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文广 王丹 +4 位作者 贾春艳 张云鹤 苗小楼 李秀娟 李芸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139-144,共6页
作为我国传统大宗药材,大黄临床应用范围广,但受用药习惯影响,其药用部位以根及根茎为主,占全草1/2以上的非药用部位常被丢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大黄非药用部位主要含蒽醌类、黄酮类、多糖类、鞣质类、有机酸类成分,还富含多种... 作为我国传统大宗药材,大黄临床应用范围广,但受用药习惯影响,其药用部位以根及根茎为主,占全草1/2以上的非药用部位常被丢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大黄非药用部位主要含蒽醌类、黄酮类、多糖类、鞣质类、有机酸类成分,还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和常规营养成分,具泻下、止血、抗炎、抑菌、抗氧化、降血脂等药理作用,安全性高。本文通过梳理大黄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资源利用状况,以期为大黄资源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非药用部位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综述
下载PDF
多花黄精非药用部位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天梅 王华磊 +2 位作者 李丹丹 陈松树 潘克琴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提高多花黄精的综合利用。方法:测定多花黄精根、茎、叶、花和嫩芽5个非药用部位的总黄酮、总皂苷和总酚含量,并比较非药用部位提取液的DPPH·、·OH及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结果:多花黄精5个部位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顺序大... 目的:提高多花黄精的综合利用。方法:测定多花黄精根、茎、叶、花和嫩芽5个非药用部位的总黄酮、总皂苷和总酚含量,并比较非药用部位提取液的DPPH·、·OH及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结果:多花黄精5个部位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顺序大小一致,依次为叶>嫩芽>花>茎>根,总皂苷以花中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方面,叶提取液的DPPH·、·OH和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最高,其次是嫩芽、花。相关性分析发现,多花黄精非药用部位提取液对DPPH·、·OH和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与总黄酮、总皂苷和总酚含量均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结论:多花黄精非药用部位提取液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非药用部位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亚硝酸盐
下载PDF
可饲用中草药植物非药用部位的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程 娜日苏 乌云达来 《饲料博览》 CAS 2021年第4期9-14,共6页
为了减少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替抗产品的开发应用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中草药以其独特的优势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根据我国《饲料原料目录》记载,共有117种饲用天然植物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及饲料原料利用,经文献查询发现,117种饲用天然植物中... 为了减少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替抗产品的开发应用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中草药以其独特的优势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根据我国《饲料原料目录》记载,共有117种饲用天然植物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及饲料原料利用,经文献查询发现,117种饲用天然植物中有11种可以利用其非药用部位,其中9种中草药的非药用部位已用于饲料添加剂,另外2种目前未被利用。文章主要综述了9种中草药非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绿原酸类、黄酮类、植物精油类、其他类等4种)、利用目的(提高畜禽免疫力并抗菌抗病毒、提高生长性能及产品品质等)、利用方式(干粉利用、直接利用),以期为中草药的利用及替抗产品的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植物 非药用部位 饲料添加剂 饲用 抗生素替代
下载PDF
药用植物非药用部位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
16
作者 谢蕾 张羽师 李卫东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0-473,共4页
药用植物传统的药用部位被广泛应用,而非药用部位往往被废弃。大量研究表明,药用植物非药用部位常具有与药用部位类似的化学基础,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药用植物非药用部位开发利用现状,并... 药用植物传统的药用部位被广泛应用,而非药用部位往往被废弃。大量研究表明,药用植物非药用部位常具有与药用部位类似的化学基础,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药用植物非药用部位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非药用部位 中药资源 产品开发 综合利用
原文传递
北苍术药用和非药用部位挥发油成分分析及体外抗菌活性考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建云 赵艳云 +4 位作者 赵云生 闫宗圣 卢利涛 郑玉光 房慧勇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609-2614,共6页
目的探究北苍术药用部位(根茎)与非药用部位(须根、茎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北苍术3个部位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各部位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并计算其相对... 目的探究北苍术药用部位(根茎)与非药用部位(须根、茎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北苍术3个部位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各部位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并计算其相对含量。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不同部位挥发油(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并分析挥发油中化学成分与抗菌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从北苍术根茎、须根、茎叶部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0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倍半萜类、酚类和酮类化合物。根茎、须根和茎叶挥发油中的共有成分有8种,分别为榄香醇、荜澄茄烯、沉香螺萜醇、巴伦西亚橘烯、石竹素、β-倍半水芹烯、γ-桉叶醇和β-桉叶醇。从根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6种成分,其中以4-联苯甲醛的相对含量最高(31.56%);从须根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1种成分,其中以β-桉叶醇的相对含量最高(44.39%);从茎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2种成分,其中以β-倍半水芹烯的相对含量最高(14.83%)。不同部位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弱顺序为根茎>须根>茎叶;β-石竹烯、α-葎草烯和modhephene的相对含量与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苍术酮、姜烯和沉香螺萜醇的相对含量与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北苍术药用部位和非药用部位挥发油的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明显,但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苍术 非药用部位 药用部位 挥发油 抗菌活性 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中药材非药用部位入药现象剖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明杰 《中医药学刊》 2001年第2期189-189,共1页
关键词 药材加工 非药用部位 中药
下载PDF
鸢尾科植物射干等非药用部位开发利用前景浅议 被引量:1
19
作者 卞娅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9期154-154,153,共2页
射干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的功效,而且射干等鸢尾科植物非药用部位有巨大开发利用前景。现将有关射干等鸢尾科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利用前景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射干 非药用部位 异黄酮类
下载PDF
野菊药用及非药用部位中总黄酮和总酚酸的质量分数测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勇 魏民 +1 位作者 严露 杨菁 《现代盐化工》 2022年第3期40-43,共4页
针对野菊药用及非药用部位,分别以芦丁和绿原酸为对照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和总酚酸的质量分数。结果显示,野菊根、茎、叶、花中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46%、0.56%、6.41%、3.00%,总酚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73%、2.48%、... 针对野菊药用及非药用部位,分别以芦丁和绿原酸为对照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和总酚酸的质量分数。结果显示,野菊根、茎、叶、花中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46%、0.56%、6.41%、3.00%,总酚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73%、2.48%、11.39%、9.11%。由此可见,野菊叶中总黄酮和总酚酸的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根、茎和花,表明野菊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 药用非药用部位 总黄酮 总酚酸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