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小剧场戏曲看我国非遗剧种的生存发展
1
作者 柯凡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71-75,共5页
自2006年至2014年12月,文化部已经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批名录中,"传统戏剧"共计162项,反映出当今绝大多数戏曲剧种已经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姑且称之为"非遗剧种"。文章在我国非物质... 自2006年至2014年12月,文化部已经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批名录中,"传统戏剧"共计162项,反映出当今绝大多数戏曲剧种已经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姑且称之为"非遗剧种"。文章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的背景下,结合小剧场戏曲的创作实践,探讨小剧场戏曲的精神实质以及它在当代戏曲发展格局中的独特优势,从而进一步思考我国非遗剧种的生存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剧场戏曲 非遗剧种
下载PDF
根植于群众的非遗剧种——亳州二夹弦
2
作者 刘丰 《北方音乐》 2019年第13期79-80,共2页
"亳州二夹弦"是在2008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濒危稀有剧种之一。在众多传统地方戏剧中,有着独特的艺术品貌与个性。据专家考证二夹弦始于清朝中前期,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流行于... "亳州二夹弦"是在2008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濒危稀有剧种之一。在众多传统地方戏剧中,有着独特的艺术品貌与个性。据专家考证二夹弦始于清朝中前期,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流行于安徽、河南、山东交界的黄河两岸,是农民闲暇时娱乐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本文主要从二夹弦的起源、发展、传承以及地方特色等进行简单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亳州二夹弦 非遗剧种 地方特色
下载PDF
基于小剧场戏曲试论中国非遗剧种的生存发展
3
作者 薄永良 《戏剧之家》 2020年第32期35-36,共2页
21世纪以来,一批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续被公布。在这些非遗名录中,“传统戏剧”所占比例较大,戏剧项目逾百。由此可见,中国戏曲剧种逐渐被纳入非遗名录当中,可将其冠名为“非遗剧种”。本文结合现有非遗工作状况,以及对小剧场... 21世纪以来,一批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续被公布。在这些非遗名录中,“传统戏剧”所占比例较大,戏剧项目逾百。由此可见,中国戏曲剧种逐渐被纳入非遗名录当中,可将其冠名为“非遗剧种”。本文结合现有非遗工作状况,以及对小剧场戏曲的实际创作过程,剖析中国非遗剧种之“前世今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剧场戏曲 非遗剧种
下载PDF
论江西非遗剧种的现状与传承
4
作者 陈丽芬 《剧影月报》 2018年第4期37-39,共3页
2006年,江西的弋阳腔、青阳腔、宜黄戏、婺源徽剧、广昌孟戏和赣南采茶戏六个古老剧种被文化部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营剧团和民营剧团则成为这些剧种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目前,针对非遗剧种的保护与传承主要存在政府的扶植、... 2006年,江西的弋阳腔、青阳腔、宜黄戏、婺源徽剧、广昌孟戏和赣南采茶戏六个古老剧种被文化部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营剧团和民营剧团则成为这些剧种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目前,针对非遗剧种的保护与传承主要存在政府的扶植、民营戏曲音像社的传播、研究机构的研究三种方式。而非遗剧种的有效传承模式应是政府、剧团、研究机构三位一体的传承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政府、剧团、研究机构在其中应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达到资源整合最优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非遗剧种 传承
下载PDF
“唱念做打”论非遗剧种——淮调
5
作者 杨静 《新纪实·学校体音美》 2020年第1期164-164,共1页
“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大功夫。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术和翻跌的技艺。戏曲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唱、念、做、打的四大艺术手段,为塑造人物、编演... “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大功夫。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术和翻跌的技艺。戏曲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唱、念、做、打的四大艺术手段,为塑造人物、编演故事起了服务作用。不同的剧种,其风格各具特色。淮调又称“漳河老调”,是一个古老的独具乡土特色的传统戏曲剧种。据《安阳县志》记载,淮调始于隋唐,在淮河两岸盛行,是安阳的地方剧种之一,其唱腔风格等丰富多变。2007年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唱念做打” 非遗剧种 淮调
下载PDF
河南非遗剧种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以二夹弦为例
6
作者 郭溢洋 《大观(论坛)》 2023年第7期118-120,共3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脉。黄河文化中豫剧二夹弦等河南非遗剧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着极为重要且亟待解决的保护、传承与弘扬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多媒体宽带网络与数据库等数字化信息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脉。黄河文化中豫剧二夹弦等河南非遗剧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着极为重要且亟待解决的保护、传承与弘扬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多媒体宽带网络与数据库等数字化信息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有效手段,其对二夹弦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具有明显优势,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夹弦 非遗剧种 数字化保护
原文传递
非遗剧种传承与旅游文化融合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婷 《当代戏剧》 2018年第6期76-78,共3页
本文通过对安康非遗剧种、人文旅游资源的对比分析,提出了用非遗剧种打造旅游剧目,让非遗传承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思路。同时指出了旅游文化宣传必须避免的误区和“旅游+”条件下务必强化的市场理念。
关键词 非遗剧种 旅游文化 文旅融合
原文传递
媒介融合视域下地方非遗戏剧的传承与发展——以百集《湖北红色戏曲汇》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别睿 吴浪平 《戏剧之家》 2023年第5期38-40,共3页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随着各类新媒体技术相互交织与渗透,地方非遗戏剧探索了更加符合时代和大众需求的传承方式。百集《湖北红色戏曲汇》短音频节目,通过“互联网+”的媒介融合传播,将非遗传统戏剧的活态化延伸到一个更宽广的空间中,...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随着各类新媒体技术相互交织与渗透,地方非遗戏剧探索了更加符合时代和大众需求的传承方式。百集《湖北红色戏曲汇》短音频节目,通过“互联网+”的媒介融合传播,将非遗传统戏剧的活态化延伸到一个更宽广的空间中,为保护与活化非遗传统戏剧开辟了新的路径,也为红色戏曲题材、红色戏曲叙事、红色现代戏曲作品的跨界呈现提供了一种新的网络文艺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非遗剧种 红色戏曲
下载PDF
电视传播与“非遗”剧种发展——二人台艺术的荧屏化发展思考
9
作者 乌琼芳 杨超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7-60,共4页
在精神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日益新鲜且更具吸引力的今天,地方性很强的"非遗"剧种的"成长"空间受到了挑战。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电视传播促进"非遗"剧的发展,是必须面对... 在精神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日益新鲜且更具吸引力的今天,地方性很强的"非遗"剧种的"成长"空间受到了挑战。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电视传播促进"非遗"剧的发展,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二人台为例,就"非遗"剧种"荧屏化"的必要性、艰巨性、存在问题及具体的运作建议进行了阐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传播 非遗剧种 二人台 “荧屏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