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遗活化视角下廊桥价值重塑路径探究——以温州泰顺为例
1
作者 周键宇 胡文超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98-102,共5页
廊桥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面临着价值的重新诠释和传承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查、个案研究和文献分析等多种方法归纳总结,分析非遗廊桥的价值以及价值重塑的必要性,探讨传统廊桥价值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进行设计实践。... 廊桥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面临着价值的重新诠释和传承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查、个案研究和文献分析等多种方法归纳总结,分析非遗廊桥的价值以及价值重塑的必要性,探讨传统廊桥价值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进行设计实践。研究表明,非遗廊桥价值重塑可以实现其在社会需求、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等方面的多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活化 廊桥价值 重塑路径
下载PDF
基于非遗活化设计的乡村文旅品牌开发策略
2
作者 杜娟 《商展经济》 2024年第6期62-65,共4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文旅产业已逐渐成为乡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佳木斯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且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和浓厚的乡村文化底蕴,是开发佳木斯特色乡村文旅品牌的重要基础。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文旅产业已逐渐成为乡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佳木斯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且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和浓厚的乡村文化底蕴,是开发佳木斯特色乡村文旅品牌的重要基础。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基于非遗活化设计的佳木斯乡村文旅品牌开发进行了SWOT分析。针对现有问题,从加强非遗文化的活化设计与活态传承;提炼核心价值内涵,加强品牌形象的整合营销、塑造与提升;突出冰雪特色,提高佳木斯乡村文旅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策略,为将非遗文化融入乡村文旅产品及开发佳木斯特色乡村文旅品牌提供了一些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活化 乡村文旅 品牌开发 乡村文化底蕴 少数民族特色
下载PDF
非遗活化传承下“西路乱弹”数字传播创新设计研究
3
作者 徐韩璐 郑舒怡 +1 位作者 胡欣宇 邝慧仪 《Design(汉斯)》 2024年第1期620-627,共8页
西路乱弹是小山村里的国家级非遗。在非遗活化传承下,为了挽救西路乱弹停滞不前的困境,以视觉化的方式,打造一个涵盖多功能领域,色彩绚丽、个性鲜明的西路乱弹数字传播平台。希望通过创新设计方式,让西路乱弹逐渐走进大众生活中。首先,... 西路乱弹是小山村里的国家级非遗。在非遗活化传承下,为了挽救西路乱弹停滞不前的困境,以视觉化的方式,打造一个涵盖多功能领域,色彩绚丽、个性鲜明的西路乱弹数字传播平台。希望通过创新设计方式,让西路乱弹逐渐走进大众生活中。首先,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深入了解西路乱弹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深刻认识到这一传统文化的活化价值。其次,对西路乱弹现存的传播困境进行视觉、数字、文化市场三方面的语境分析。进一步,针对西路乱弹传播问题,提出视觉化、数字化、产品化三方面解决方法。最后,结合前期理论阐述,以非遗“西路乱弹”数字传播平台为载体,对西路乱弹视觉化做设计呈现与宣传实践。西路乱弹的数字平台实践将西路乱弹传统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西路乱弹视觉元素,并应用于多种领域,构成一个完整的西路乱弹视觉化传播体系。这对非遗西路乱弹的发展传承起推动作用,拓宽宣传普及度的同时促进西路乱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路乱弹 非遗活化传承 数字传播 创新设计
下载PDF
基于非遗活化视角的传统村落研学旅游开发探讨——以山西省后沟古村为例
4
作者 侯巧灵 周佳梅 王庆生 《可持续发展》 2023年第4期1123-1131,共9页
研学旅行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选取有着“北方农耕文化活化石”之称的后沟古村为研究案例地,基于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的研究方法,分析后沟古村非遗文化活化利用视角下传统村落研学开发探讨,并基... 研学旅行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选取有着“北方农耕文化活化石”之称的后沟古村为研究案例地,基于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的研究方法,分析后沟古村非遗文化活化利用视角下传统村落研学开发探讨,并基于以上问题提出开发对策。文章对于进一步促进研学旅行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活化 研学旅行 传统村落 经济转型升级 山西省后沟古村
下载PDF
薪火传承--江南苏绣传统工艺与非遗活化创新运用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丽华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74-77,共4页
苏绣是我国非遗文化的重要艺术瑰宝,使其持续地保持文化活性,是亟待思考并需要非遗传承者付诸实践的首要任务。本文从非遗传承人的角度切入,通过实际的非遗活化实践,从苏绣的表现技法、题材、载体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提出苏绣传承和保... 苏绣是我国非遗文化的重要艺术瑰宝,使其持续地保持文化活性,是亟待思考并需要非遗传承者付诸实践的首要任务。本文从非遗传承人的角度切入,通过实际的非遗活化实践,从苏绣的表现技法、题材、载体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提出苏绣传承和保护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绣 非遗活化 创新应用
下载PDF
基于非遗活化理念的蓝染 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6
作者 岳贝娆 刘鹤 《山东纺织经济》 2021年第3期5-12,共8页
在“可持续时尚观”发展的当下,一度失去生机的蓝染再次回归大众视线,为了抓住机遇,探索传承,设计活化蓝染,将这门古老的工艺巧妙融入现代审美中去。方法:在文创产品设计的语境下探索蓝染文创产品设计,挖掘蓝染在视觉与工艺上的特征,分... 在“可持续时尚观”发展的当下,一度失去生机的蓝染再次回归大众视线,为了抓住机遇,探索传承,设计活化蓝染,将这门古老的工艺巧妙融入现代审美中去。方法:在文创产品设计的语境下探索蓝染文创产品设计,挖掘蓝染在视觉与工艺上的特征,分析了活化设计的重要性,总结出蓝染活化设计原则。得出了基于非遗活化理念下蓝染文创产品设计的模式范例。该方法有利于为推动非遗艺术的活态传承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实践参考与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染 非遗活化 传统技艺 活化设计 文创产品设计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设计理念的民俗节日“非遗”活化研究--以青岛海云庵糖球会民俗节日电子云绘本为例
7
作者 冯兴龙 《艺术科技》 2023年第7期149-151,182,共4页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地方各级政府也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保护与引导式发展。文章以研究青岛“非遗”民俗节日海云庵糖球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新思路,通过文献...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地方各级政府也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保护与引导式发展。文章以研究青岛“非遗”民俗节日海云庵糖球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新思路,通过文献研究法、用户访谈定性法等,以“非遗”民俗节日的可持续设计为理论依据,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故事进行创新,提出“非遗”民俗节日电子云绘本可持续设计创新思路,深入分析“非遗”民俗节日的视觉形象设计、可持续设计及电子云绘本的发展。从设计学的角度出发,在宏观上综合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环境,微观上分析“非遗”民俗节日保护与发展现状,运用设计语言,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故事。结合大数据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在保持原有方式不变的基础上,以电子云绘本的方式传播“非遗”民俗故事。结合分析,完成对“非遗”民俗节日的品牌形象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日故事的研究与创新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子云绘本的可持续设计,使“非遗”民俗节日故事具有独特的视觉形象、连续的故事情节及不同的观赏形式,以此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以满足当代社会的需要,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活化 民俗节日 可持续设计 电子云绘本设计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潍坊杨家埠非遗旅游活化与保护机制研究
8
作者 黄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7期0104-0107,共4页
本课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基于实地考察,综合分析潍坊杨家埠非遗旅游发展现状、成效和面临的现实困境,探讨其活化与保护的有效融合机制。潍坊杨家埠非遗旅游的发展葆有当地传统民间艺术生命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大大增强了当地传统... 本课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基于实地考察,综合分析潍坊杨家埠非遗旅游发展现状、成效和面临的现实困境,探讨其活化与保护的有效融合机制。潍坊杨家埠非遗旅游的发展葆有当地传统民间艺术生命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大大增强了当地传统文化归属感。但是,仍然存在开发模式单一开发层次低,传承环境堪忧后继传承不足,文教配合疏松衔接出现脱节等问题。通过创新旅游活化产品深化文创开发模式、扩充传承人队伍培养优质传承人、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共建非遗传承基地等举措,将其活化与保护协同推进,构建杨家埠非遗旅游活化与保护的有效融合机制,有助于提升杨家埠非遗旅游品牌影响力,助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家埠 非遗旅游活化 非遗保护
下载PDF
记忆与空间:历史城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的逻辑构建——基于贵州织金古城的实证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渌 李晨宇 徐珊珊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7-81,共15页
历史城镇是物质和精神空间的复合体,记忆作为历史城镇文化空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中扮演重要角色,记忆的延续和空间的生产是历史城镇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基于此,以贵州省织金古城为案例地,通过深度访谈收集... 历史城镇是物质和精神空间的复合体,记忆作为历史城镇文化空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中扮演重要角色,记忆的延续和空间的生产是历史城镇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基于此,以贵州省织金古城为案例地,通过深度访谈收集文本数据,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构建文化记忆与文化空间的关联视角下古城非遗活化的理论框架。结果表明:文化记忆代表了时间维度上的文化积淀与演变,作为文化空间形成的根基,是物质空间通过记忆媒介对精神层面的一种客观映射,塑造地方认同与依恋;文化空间衡量着空间维度上的文化生产,依托空间实践触发“回忆地方”的集体和个人行为,成为文化记忆的载体和地方感的寄托;地方感增强延续古城文化记忆发展的情感力量,深刻影响着古城的文化空间构建,赋予古城新的地方意义。文化记忆、空间实践、地方感共同构成历史城镇非遗活化的多维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城镇 文化记忆 文化空间 非遗活化 织金古城
下载PDF
知识图谱视角下非遗文创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岳涵 周正钧 《中国冶金教育》 2023年第1期105-107,共3页
通过对“非遗”+“文创”研究领域的科学计量工作,以研究视角形成对全国范围未来的趋势预判,为非遗文化发展及文创化设计产业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知识图谱 非遗活化 文创化 趋势研究
下载PDF
根植乡村振兴的“非遗”活化品牌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晶晶 欧阳若雷 王巍 《湖南包装》 2022年第3期118-121,共4页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核心进行传承。在其传承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与生活、社会、市场的联系,并合理地将“商品化”特质结合其中,形成产业化品牌发展模式,促进文化传承与资源转化。文章借鉴“一村一品”运动成功经验,发掘没落非物...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核心进行传承。在其传承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与生活、社会、市场的联系,并合理地将“商品化”特质结合其中,形成产业化品牌发展模式,促进文化传承与资源转化。文章借鉴“一村一品”运动成功经验,发掘没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及特色,对其重新定位,再造非遗品牌。以期通过品牌设计提升非遗产品文化附加值,进而激活乡村文化资源,形成乡村品牌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非遗活化 品牌设计
下载PDF
基于动态三维微笑曲线的非遗产业链价值增值研究——以北京市珐琅厂为例
12
作者 张书凝 石美玉 +1 位作者 杨旭 任宇婷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7-537,共11页
合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和趋势,不同的活化模式反映了不同的产业链模式,但是,以往研究未能从产业链的角度解释促使不同非遗活化模式产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和内在动力。基于创新改良的动态三维微笑曲线,以北京市... 合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和趋势,不同的活化模式反映了不同的产业链模式,但是,以往研究未能从产业链的角度解释促使不同非遗活化模式产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和内在动力。基于创新改良的动态三维微笑曲线,以北京市珐琅厂为例,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的方法探索非遗产业链的演化过程及价值增值特征,提出北京市珐琅厂非遗产业链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当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时,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都发生价值增值,微笑曲线趋于平滑;用微笑曲线分别研究北京市珐琅厂的非遗核心产品和非遗衍生产品时,发现非遗产业链曲线是核心产品曲线不断叠加衍生产品曲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笑曲线 非遗活化 产业链 价值增值 北京市珐琅厂
下载PDF
论非遗“活化”活动中的法律风险防控
13
作者 刘晓远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05-109,79,共6页
以活动方式开展非遗项目的“活化”传播自有其优势。在非遗“活化”活动中,不应只关注如何创新,也应当关注活动中法律风险的防控,尤其应当关注各类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共通性法律风险如安保义务、环保义务、知识产权、公序良俗和行政许可... 以活动方式开展非遗项目的“活化”传播自有其优势。在非遗“活化”活动中,不应只关注如何创新,也应当关注活动中法律风险的防控,尤其应当关注各类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共通性法律风险如安保义务、环保义务、知识产权、公序良俗和行政许可等法律风险识别,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性地对非遗“活化”活动中的法律风险进行防控,使得所有活动参与者都充分认识到法律风险防控,人人有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活化 活动 法律风险
下载PDF
非遗“活化”中的价值协调与路径探索——以成都漆艺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旻昉 刘晓远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4-30,共7页
我国的非遗保护现已进入提高保护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通过创新完成非遗“活化”。对于成都漆艺这样的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保护,不能停留在静态的展览层面,而应当整体性重构其赖以存在、传承与发展的生活场景,使之重回生活,实现非遗“... 我国的非遗保护现已进入提高保护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通过创新完成非遗“活化”。对于成都漆艺这样的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保护,不能停留在静态的展览层面,而应当整体性重构其赖以存在、传承与发展的生活场景,使之重回生活,实现非遗“活化”。在活化时,需要注意协调好非物质性与物质性、传承与创新、整体性与碎片化三组价值冲突,在坚持核心技艺的前提下,创新性、多元化地从器物功能到审美价值全面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漆艺 非遗活化 价值协调 路径探索
下载PDF
岭南广府文化认同视域下佛山醒狮文化的活化研究
15
作者 罗佩欣 《丝网印刷》 2023年第19期7-9,共3页
对佛山醒狮文化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分析,以醒狮文化活化为例,从文化认同理论出发,通过科技媒体融合、产学研和依托大湾区等手段,对促成佛山文化特色城市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 文化认同 岭南广府文化 佛山醒狮文化 非遗活化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首跳三鼓”的活化与创新研究
16
作者 王凌轩 孟骞 《艺术生活》 2020年第6期75-80,共6页
石首跳三鼓是荆州本地原生态的说唱曲艺艺术。当地人有以说唱的方式来吊祭死者、慰藉生者的独特丧葬习俗,打丧鼓、唱丧歌,亦歌亦舞,谓之"丧鼓";同时也有在高龄者寿诞之日请唱寿歌的风俗习惯,谓"寿鼓",喜庆吉日之时... 石首跳三鼓是荆州本地原生态的说唱曲艺艺术。当地人有以说唱的方式来吊祭死者、慰藉生者的独特丧葬习俗,打丧鼓、唱丧歌,亦歌亦舞,谓之"丧鼓";同时也有在高龄者寿诞之日请唱寿歌的风俗习惯,谓"寿鼓",喜庆吉日之时请唱喜歌,谓"喜鼓",合称"三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石首跳三鼓的表演场合逐渐趋向于单一的丧葬,与其他同类型的丧葬仪式的传承面临着相近的困境。本文以石首跳三鼓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结合了访谈和文献总结的方式,探讨石首市跳三鼓与同类型丧葬类仪式的非遗项目的保护方式的异同,在与其他同类型非遗保护现状对比的基础上,提出石首跳三鼓的保护措施和宣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首跳三鼓 曲艺艺术 非遗活化
下载PDF
传播“场域”转换下的非遗视觉文化再造--以佛山“茶基十番”为例
17
作者 王荔 《中国艺术》 2021年第3期102-107,共6页
传统器乐表演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项目,展演时间与空间大多依托地域性的民俗节日,从传播层面来看,既需要在节日庆典话语体系中保持自身的特色,又需要解决民众印象存留时间短以及与现代日常生活交集较少的问题。因此,在传... 传统器乐表演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项目,展演时间与空间大多依托地域性的民俗节日,从传播层面来看,既需要在节日庆典话语体系中保持自身的特色,又需要解决民众印象存留时间短以及与现代日常生活交集较少的问题。因此,在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场域”被新媒介不断消解,乃至重新构建的当下,如何增强年轻受众对非遗项目的了解意愿?如何从“遗产”向“资源”创造性转化?如何将非遗文化的基因编码,衍生出极具识别度的品牌IP系统植入当下社会生活,并对受众进行观念和文化现象的重塑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拟以国家级非遗项目佛山“茶基十番”为例,尝试梳理其发展脉络,探寻其独特的视觉资源,基于传统的视觉文化传承和建构,拓展“传播场域”,以期将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做深做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基十番” 传播场域 非遗活化 视觉文化再造
下载PDF
基于图像叙事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数字文创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潇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1-419,共9页
目的基于图像叙事理论,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家埠木版年画数字文创为研究内容,探索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创新路径,旨在助力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与数字传播。方法通过挖掘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图像叙事特征,梳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图像素材与叙... 目的基于图像叙事理论,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家埠木版年画数字文创为研究内容,探索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创新路径,旨在助力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与数字传播。方法通过挖掘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图像叙事特征,梳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图像素材与叙事主题,制定提炼叙事主题、设立表述层次、创设叙事场景、产品设计实践4个阶段的设计流程。根据用户移动社交行为与消费偏好,进行年画图像和角色IP的提取、转化及衍生品设计,建议利用数字文创打破非遗文化的传统圈层,拉近年画与年轻消费群体之间的距离。结论研究杨家埠木版年画在数字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文创设计,提出应用场景个性化图像、角色IP延展等创作方式,有利于用户在网络社交过程中自觉融入非遗传播,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叙事 杨家埠木版年画 数字文创 非遗活化
下载PDF
从韩山夏布看韩国非遗区域保护与活化经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桂瑶 《当代韩国》 2015年第1期94-100,共7页
韩山夏布自20世纪60年代被选入韩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韩国国家及地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保护与活化政策。本文不揣浅漏,以笔者对"韩山夏布织造"的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韩国政府针对韩山夏布的保护与活化政策... 韩山夏布自20世纪60年代被选入韩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韩国国家及地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保护与活化政策。本文不揣浅漏,以笔者对"韩山夏布织造"的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韩国政府针对韩山夏布的保护与活化政策进行考察,分析了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在非遗保护与地方经济活用过程中实际取得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政府保护政策 区域保护经验 非遗活化经验
原文传递
“非遗”视域下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宰丽娟 刘增升 +1 位作者 谷艳 常馨月 《东方收藏》 2023年第8期131-133,共3页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重要代表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兴于明初,盛于清代的乾嘉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与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全国三大木版年画。文章通过对“非遗”视域下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与创新路径的研究...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重要代表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兴于明初,盛于清代的乾嘉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与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全国三大木版年画。文章通过对“非遗”视域下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与创新路径的研究,进行相关梳理和归纳,望能够为业界提供些许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家埠木版年画 非遗活化 创新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