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斑块超声与经皮冠脉介入术后非靶病变进展的相关性
1
作者 任玲 费翔 +2 位作者 韩艳艳 汪奇 罗渝昆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68-72,81,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非靶病变进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行复诊的86例经皮冠脉介入术后≥1年的患者。通过比较基线和随访时非靶病变...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非靶病变进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行复诊的86例经皮冠脉介入术后≥1年的患者。通过比较基线和随访时非靶病变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特征与非靶病变进展之间的相关性,建立非靶病变进展的预测模型,并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预测非靶病变进展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进展组颈动脉斑块的厚度、长度和超声造影等级均高于非进展组(χ^(2)=8.524、χ^(2)=13.341、χ^(2)=5.122,P=0.004、P<0.001、P=0.0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长度与非靶病变进展呈正相关(OR=3.735,95%CI:[1.211,11.518],P=0.022)。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非靶病变进展有统计学意义(χ^(2)=16.286,P=0.001),其敏感度为64.5%,特异度为78.2%,阳性预测值为62.5%,阴性预测值为79.6%,准确率为73.3%,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46(95%CI:[0.635,0.857])。结论颈动脉斑块长度与非靶病变进展呈正相关,颈动脉斑块的超声特征预测经皮冠脉介入术后非靶病变进展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经皮冠脉介入术 非靶病变 超声
下载PDF
年龄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娟 许浩博 +9 位作者 张海鹏 陈纪林 乔树宾 胡奉环 杨伟宪 袁建松 刘蓉 崔锦钢 郭超 段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8-545,共8页
目的:探讨年龄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接受连续两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发现冠状动脉非靶病变的冠心病患者1255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n=94)、中年组(45岁≤... 目的:探讨年龄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接受连续两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发现冠状动脉非靶病变的冠心病患者1255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n=94)、中年组(45岁≤年龄<65岁,n=847)和老年组(≥65岁,n=314)三组。记录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的特征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进行前后对比,评价三组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情况。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定义为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时中度狭窄病变的直径狭窄率进展10%以上或轻度狭窄病变的直径狭窄率进展30%以上或病变进展至完全闭塞。如患者有2处及以上冠状动脉非靶病变,其中任一非靶病变出现快速进展,即认为该患者存在快速进展。结果:所有患者均在2年内完成两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平均间隔时间14.8个月。与老年组比较,青年组和中年组男性和吸烟者比例更高,而老年组合并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及既往介入治疗的比例较青年组和中年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病变水平,青年组中病变快速进展的比例显著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20.7%(24/116)vs.15.6%(175/1124)vs.12.1%(52/430),P=0.048]。在患者水平,青年组中有病变快速进展者的比例也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25.5%(24/94)vs.19.4%(164/847)vs.16.2%(51/314),P=0.121]。三组患者在非靶病变血运重建、非靶病变相关心肌梗死及全部心肌梗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0.984,95%CI:0.970~0.997,P=0.019)、高血压(HR=0.747,95%CI:0.570~0.981,P=0.036)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HR=1.422,95%CI:1.003~2.016,P=0.048)为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且老年组患者出现病变快速进展的风险显著低于青年组患者(HR=0.593,95%CI:0.354~0.993,P=0.047)。结论:年轻冠心病患者出现冠状动脉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风险更高,应严格控制危险因素,警惕病变快速进展所引起的不良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冠心病 冠状动脉非靶病变 快速进展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脂变化与冠状动脉非靶病变进展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马茜 张琳琳 +3 位作者 王建龙 王志坚 赵迎新 周玉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5-54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脂变化与冠状动脉非靶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于2013-01至2016-12期间因ACS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血管病变,其中单支血管...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脂变化与冠状动脉非靶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于2013-01至2016-12期间因ACS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血管病变,其中单支血管病变(靶病变)狭窄>75%,对该单支血管行PCI,其余非靶病变狭窄程度均<50%,并于6~24个月内因胸痛再次入院的患者3 071例。根据再次住院时的冠状动脉造影三维重建定量分析(QCA),将上述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非靶病变进展患者(病变狭窄程度由原来的<50%增加至>75%)共计1 541例,B组为非靶病变无进展患者(病变狭窄程度<75%)共计1 530例。对比A、B组患者两次入院血脂水平,血脂变化幅度和达标分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1.8 mmol/L患者+LDL下降幅度>50%的患者)/患者总数。结果:A组与B组在第1次住院时LDL-C水平相似[(2.68±0.88)mmol/L vs(2.72±0.92)mmol/L,P=0.509],LDL-C达标率也相似(14.0%vs 13.1%,P=0.476);第2次住院时,B组LDL-C水平显著低于A组[(1.91±0.64)mmol/L vs(2.17±0.76)mmol/L,P<0.001],B组患者LDL-C达标率显著高于A组(43.66%vs 35.37%,P<0.001)。B组患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在第2次住院时降幅分别为(0.85±0.81)mmol/L和(0.24±1.58)mmol/L,显著大于A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高脂血症均与非靶病变进展无关;第2次住院LDL-C水平(OR=1.686,95%CI:1.508~1.885;P<0.001)和PCI术后规律他汀服用(OR=0.275,95%CI:0.230~0.328;P<0.001)与非靶病变进展相关。结论:非靶病变有进展的患者的降脂治疗依从性差,血脂控制不佳,这是导致非靶病变进展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非靶病变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非靶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俊 金元昊 +3 位作者 薛智敏 黄翯 傅国胜 周斌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52-2055,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一年非靶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老年患者429例。一年后复查冠脉造影,根据非靶病变进展情况分为介入治疗组88例,非介入治疗组341例。结果...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一年非靶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老年患者429例。一年后复查冠脉造影,根据非靶病变进展情况分为介入治疗组88例,非介入治疗组341例。结果两组患者之间基线合并糖尿病(χ2=4.680,P=0.031)、心梗病史(χ2=6.053,P=0.014)、脂蛋白a〔Lp(a)〕水平(t=3.338,P=0.001)存在显著差异。随访一年后介入治疗组脂Lp(a)水平较非介入治疗组高(t=3.26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心梗病史、高Lp(a)水平是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OR=2.253、2.364、1.024,P=0.004、0.018、0.000 1)。结论合并糖尿病、心梗病史、高Lp(a)水平是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CI术后Lp(a)水平升高和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加有效地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非靶病变进展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非靶病变进展 脂蛋白A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晚期丢失及非靶病变进展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谢玉霞 时学昆 +3 位作者 杨洁 武刚 程璐 乔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0期4906-4910,共5页
背景:已有研究认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和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风险增加。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和非靶病变进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399例冠心病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根据... 背景:已有研究认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和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风险增加。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和非靶病变进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399例冠心病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n=179)和非糖尿病组(n=220),收集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相关参数;将糖尿病组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n=66)和无再狭窄组(n=113),根据有无非靶病变快速进展分为非靶病变进展组(n=48)和非靶病变无进展组(n=131),检测支架置入3,120,210,360 d的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与结论: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冠状动脉支架长度更长(P=0.018),支架直径更小(P=0.002),支架置入后即刻和造影随访的最小管腔直径更小(P=0.001,P=0),支架置入后即刻和造影随访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严重(P=0.038,P=0.004),造影随访晚期管腔丢失和再狭窄发生比例更多(P=0,P=0.097)。在糖尿病患者的亚组分析中,再狭窄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无再狭窄者更高;非靶病变进展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非靶病变未进展者更高。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和非靶病变进展的比例较高,同时血浆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可辅助预测再狭窄和非靶病变进展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药物洗脱支架 糖尿病 冠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非靶病变进展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与miRNA及hs-CRP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莉莉 赵宇 +4 位作者 王丽 闫晓丹 邸雅琴 汤柏赞 邵海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1121-1123,共3页
目的探究miRNA及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测定21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及随访时的血浆miRNA-142-5p和hs-CRP浓度。所有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12个月后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非靶病变... 目的探究miRNA及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测定21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及随访时的血浆miRNA-142-5p和hs-CRP浓度。所有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12个月后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非靶病变进展组患者高敏CRP浓度高于非进展组患者[1.65±0.18mg/L vs 1.52±0.37mg/L,P<0.001]。进展组患者miRNA-142-5p表达水平低于非进展组患者[27.12±2.11 vs 34.73±2.67,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浆hs-CRP和miRNA-142-5p高表达是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预测因子(OR=1.207,95%CI 1.073-1.357,P=0.002和OR=0.312,95%CI 0.152-1.617,P=0.002)。结论血浆hs-CRP和miRNA-142-5p表达水平可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非靶血管病变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MIRNA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非靶病变
下载PDF
脂蛋白(a)水平对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及非靶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黎洁雯 龙洁旎 +3 位作者 李明星 郭凯 付雅俊 郭志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51-856,共6页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用药物洗脱支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及冠状动脉非靶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冠心病并首次行PCI、术后1~4年内复查冠脉造...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用药物洗脱支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及冠状动脉非靶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冠心病并首次行PCI、术后1~4年内复查冠脉造影或再次植入支架的患者174例,其中31例发生了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组),143例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无再狭窄组)。比较两组间的血脂及冠脉病变情况;以Lp(a)水平500 mg/L为界将174例患者分为高Lp(a)组(33例)和低Lp(a)组(141例),比较两组间的冠脉病变情况及非靶病变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支架内再狭窄和非靶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中,再狭窄组的Lp(a)水平高于无再狭窄组[(437.57±391.60)mg/L vs.(279.46±288.0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高Lp(a)组的三支血管病变和左主干+三支血管病变比例均明显高于低Lp(a)组(P=0.02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a)高水平和植入支架数量多是行药物洗脱支架术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高Lp(a)组的非靶血管病变例数占比、非靶病变例数占比、支架内再狭窄率、最小管腔直径和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均明显高于低L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高水平是非靶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Lp(a)水平升高是支架内再狭窄以及非靶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再发及进展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冠心病 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非靶病变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非靶病变进展的相关性 被引量:5
8
作者 高敏 巩会平 +2 位作者 张光昊 杜贻萌 鹿庆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65-1567,共3页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行初始PCI的STEMI患者286例,采集入院初始、PCI术后24、48 h、随访期血样标本,测定hs-CRP及血清生化指标,并...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行初始PCI的STEMI患者286例,采集入院初始、PCI术后24、48 h、随访期血样标本,测定hs-CRP及血清生化指标,并收集入院初始和随访期冠状动脉造影和PCI临床资料。比较介入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应用Pearson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非靶病变进展的关系。结果与非进展组相比,进展组hs-CRP水平在入院初始、PCI术后24、48 h均显著升高(P均<0.01);随访期,进展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增高(P<0.01)及冠脉复杂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初始hs-CRP、PCI术后24、48 h hs-CRP、LDL-C均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初次P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的预测因素。结论 CRP水平与STEMI患者PCI术后非靶病变的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高敏C反应蛋白 非靶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糖代谢异常对非靶病变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圣均 权薇薇 张瑞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58-762,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糖代谢异常对非靶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分析中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多变量回顾分析研究(RIPPER)中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并在12~24个月复查CAG的冠心病患者病变进展...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糖代谢异常对非靶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分析中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多变量回顾分析研究(RIPPER)中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并在12~24个月复查CAG的冠心病患者病变进展多变量数据,共1108例患者第1次CAG记录到至少1处冠状动脉非靶病变,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方法分析2次造影病变程度。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非靶病变进展定义:病变冠状动脉先前有≥50%狭窄,其直径减少≥10%;或先前有<50%狭窄,其直径减少≥30%。根据是否出现非靶病变进展分两组,比较两组间人口学特征、临床和实验室检验、QCA分析结果,评估非靶病变进展危险因素。结果1108例中264例(23.8%)有靶病变进展(进展组),844例无进展(无进展组)。进展组患者男性比例明显高于无进展组[80.3%(212/264)对74.3%(627/844),P=0.047],随访期C-反应蛋白(CRP)、基线期餐后2 h血糖均明显高于无进展组[1.18 mg/L对0.80 mg/L,P=0.026;8.33 mmol/L对7.90 mmol/L,P=0.016],非靶病变数明显多于无进展组(P<0.001)。两组间其他糖代谢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期餐后2 h血糖(OR=1.082,95%CI=1.029~1.138,P=0.002)、非靶病变数(OR=1.741,95%CI=1.447~2.094,P<0.001)为冠心病患者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基线期餐后2 h血糖每升高1 mmol/L,非靶病变斑块进展风险提高8.2%,非靶病变数每增加1枚,非靶病变斑块进展风险提高74.1%。结论基线期餐后2 h血糖升高、非靶病变数是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非靶病变 糖代谢异常 病变进展
下载PDF
脉血康胶囊对PCI后冠心病患者非靶病变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蕊 辛辉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19期2909-2911,共3页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对冠心病患者PCI后非靶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经PCI治疗并存活出院的冠心病患者26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脉血康治疗组。脉血康治疗组除常规治疗药物外,加用脉血...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对冠心病患者PCI后非靶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经PCI治疗并存活出院的冠心病患者26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脉血康治疗组。脉血康治疗组除常规治疗药物外,加用脉血康胶囊,随访1年后行二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并于PCI术前24 h、术后24 h及随访CAG前24 h抽血,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2组患者hs-CRP水平在PCI后较PCI前升高(P<0.05);1年后二次CAG前,脉血康治疗组hs-CR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脉血康治疗组非靶病变进展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hs-CRP水平在PCI后升高,脉血康胶囊可降低PCI后升高的hs-CRP水平,具有抗炎、抑制PCI后非靶病变进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脉血康胶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非靶病变
下载PDF
残粒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患者非靶病变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滕天琦 路翔宇 夏勇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595-598,602,共5页
目的探讨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达标时,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非靶病变进展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达标时,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非靶病变进展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并行PCI,且术后6~24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患者1120例,根据随访时LDL-C水平筛选血脂达标的患者307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的结果将患者分为非靶病变进展组(44例)及未进展组(2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价RLP-C对非靶病变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靶病变未进展组比较,进展组的RLP-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多支病变比例、空腹血糖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LP-C是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4.343,95%CI:1.575~11.997,P=0.005)。作RLP-C对非靶病变进展预测的ROC曲线,AUC为0.7256(95%CI:0.645~0.806,P<0.001),当RLP-C以0.635 mmol/L为界值时预测效果最佳,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0.5%及67.3%。结论RLP-C可能是LDL-C达标的PCI后患者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残粒脂蛋白胆固醇 非靶病变进展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非靶病变进展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注有 刘富湘 +1 位作者 陈飞霖 高淑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3期209-211,231,共4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术非靶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阳春市人民医院行PCI并在术后1年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依据冠脉非靶病变情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术非靶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阳春市人民医院行PCI并在术后1年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依据冠脉非靶病变情况分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各70例,分别收集患者入院时、PCI术后24 h、48 h、随访期血样标本的数据,同时对患者的HS-CRP水平、血清生化指标水平进行监测,同时收集患者入院时与随访期冠状动脉造影、PCI临床资料,对患者入院时、PCI术后当日、PCI术后24 h、PCI术后48 h的HS-CRP水平变化情况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初始P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的相关性、初始P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的预测因素进行观察。结果进展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多支血管病变数(≥2支)、靶病变方面、随访期血管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随访期复杂病变方面,进展组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分析显示,超敏肌钙蛋白(cTnI)、住院时HS-CRP水平、PCI后24 h HS-CRP水平、PCI后48 h HS-CRP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靶病变长度、多支血管病变数均与非靶病变的进展呈正相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HS-CRP水平、PCI后24 h HS-CRP、PCI后48 h HS-CRP水平为初始PCI后非靶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非靶病变进展具有密切关联,可对疾病的预测起到良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PCI 非靶病变进展 相关性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何嘉俊 吴晓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23-0126,共4页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生非靶病变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整理收集南方医院白云分院心内科近三年(2021年8月- 2023年8月)接受PC...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生非靶病变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整理收集南方医院白云分院心内科近三年(2021年8月- 2023年8月)接受PCI手术的ACS患者,根据患者回院就诊复查时冠脉造影结果,按非靶病变进展的判断标准,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非靶病变进展患者,总共43例,另一组为非靶病变无进展患者,总共47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烟酒史、心脑血管病史、空腹血糖、血脂、初次冠脉造影结果等)。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非靶病变进展组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显著高于非靶病变无进展组(P<0.05),非靶病变进展组首次接受PCI时多支冠脉血管存在病变比率显著高于非靶病变无进展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LP(a)(OR=2.245,95% CI 1.879~3.124,P<0.05),首次接受PCI时多支冠脉血管存在病变(OR=2.285,95% CI 1.986~3.387,P<0.05)是病患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糖偏高、LP(a)偏高和首次接受PCI时多支冠脉血管存在病变为ACS非靶病变进展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靶病变进展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合并2型糖尿病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娟 许浩博 +10 位作者 张海鹏 陈纪林 乔树宾 胡奉环 杨伟宪 袁建松 刘蓉 崔锦钢 郭超 段欣 高立建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3-400,共8页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连续2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第1次冠状动脉造影时记录到了至少1处冠状动脉非...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连续2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第1次冠状动脉造影时记录到了至少1处冠状动脉非靶病变,依据其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收集纳入患者基线(第1次冠状动脉造影时)及随访时(第2次冠状动脉造影时)的人口学特征、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2次冠状动脉造影时的非靶病变特征和实验室检验结果。通过对比2次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结果判断冠状动脉非靶病变是否进展,记录纳入患者的血运重建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是否影响冠状动脉非靶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的发生,并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亚组中进一步分析冠状动脉非靶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HbA1c的界值。结果共纳入1255例患者,男性1003例(79.9%),年龄(58.0±9.7)岁。其中糖尿病组486例,非糖尿病组769例。随访(14.8±4.5)个月。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患者比例较低,体重指数较高,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肌梗死病史和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均较高(P均<0.05)。糖尿病组患者基线和随访的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内皮素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都高于非糖尿病组(P均<0.01)。糖尿病组患者与非糖尿病组患者在病变进展[20.0%(97/486)比18.5%(142/769),P=0.512]、病变血运重建[13.2%(64/486)比15.9%(122/769),P=0.190]、非靶病变相关心肌梗死[1.9%(9/486)比1.3%(10/769),P=0.43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不是病变进展和血运重建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在糖尿病组患者中,基线HbA1c水平是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60,95%CI 1.009~1.333,P=0.037);ROC曲线显示,HbA1c的临界值为6.5%(曲线下面积0.57,敏感度为88.7%,特异度为24.2%,P=0.046);HbA1c≥6.5%的患者出现病变进展的概率约为HbA1c<6.5%患者的2.8倍(HR=2.838,95%CI 1.505~5.349,P=0.001)。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HbA1c<6.5%的糖尿病患者病变进展风险更低(HR=0.469,95%CI 0.252~0.872,P=0.012)。另外,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非靶病变血运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62,95%CI 1.012~3.803,P=0.046)。结论合并糖尿病不影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非靶病变的进展和血运重建,但HbA1c升高是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非靶病变 血运重建
原文传递
血浆miRNA及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 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莉莉 赵宇 +4 位作者 王丽 闫晓丹 邸亚芹 汤柏赞 邵海峰 《中国综合临床》 2016年第7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究血浆miRNA及hs-CRP对ACS患者P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检测217例ACS患者入院时及随访时的血浆miRNA-142-5P和hs-CRP浓度。所有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12个月后行CAG随访。根据CAG结果将患者分为非靶病变... 目的:探究血浆miRNA及hs-CRP对ACS患者PCI术后非靶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检测217例ACS患者入院时及随访时的血浆miRNA-142-5P和hs-CRP浓度。所有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12个月后行CAG随访。根据CAG结果将患者分为非靶病变进展组(进展组)76例和非靶病变无进展组(无进展组)141例。结果进展组患者hs-CRP浓度[(1.65±0.18) mg/L]高于无进展组患者[(1.52±0.3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8,P<0.001)。进展组患者miRNA-142-5P表达水平(27.12±2.11)高于无进展组患者(34.73±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35,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浆 hs-CRP 和 miRNA-142-5P 高表达是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预测因子( OR=3.496,95%CI 2.046~5.981,P=0.001;OR=1.208,95%CI 1.073~1.361,P=0.002)。结论血浆hs-CRP和miRNA-142-5P表达水平可预测ACS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非靶血管病变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MIRNA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非靶病变
原文传递
PCI后非靶病变进展需再次PCI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蕊 巩会平 +3 位作者 张荃方 王宏涛 胡建 辛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因非靶病变进展致出现临床症状需再次行PCI治疗的危险因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08-01-2010-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择期或急救PCI治疗并存活出院的冠心病患者697例,...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因非靶病变进展致出现临床症状需再次行PCI治疗的危险因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08-01-2010-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择期或急救PCI治疗并存活出院的冠心病患者697例,平均随访1年。根据是否因非靶病变进展致再次行PCI术,将入选患者分为非靶病变进展需行PCI组(PCI组)56例和非靶病变无进展组(无进展组)641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初次PCI时的冠脉造影结果。结果:与无进展组比较,PCI组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初次PCI时多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均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冠脉多支病变是PCI后非靶病变进展需行PCI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非靶病变
原文传递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珍珍 荆晶 +2 位作者 辜小芳 李玉颖 贾倩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2017年10月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2017年10月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200例,测定所有患者GDF-15水平,并于患者入组1年后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前后两次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结果本研究失访者17例,失访率为8.50%,最终共183例ACS患者纳入分析。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结果,斑块进展组及斑块非进展组分别为59例及124例,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组血清GDF-15水平高于斑块非进展组[(1 227.36±193.11)mmo/L vs(1 024.90±173.84)mmo/L,P=0.037]。结论 ACS患者血清GDF-15水平与冠状动脉非靶血管斑块的进展相关,并可能成为预测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生长分化因子15 非靶病变
下载PDF
血脂指标动态变化与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全明 郭文怡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5期18-22,共5页
背景冠心病(CHD)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确切效果,但存在靶血管支架再狭窄和非靶血管病变进展问题。目的探讨血脂指标动态变化与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 背景冠心病(CHD)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确切效果,但存在靶血管支架再狭窄和非靶血管病变进展问题。目的探讨血脂指标动态变化与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择期PCI后二次入院的CHD患者150例,根据非靶血管病变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45例和无进展组105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包括回族、汉族)、吸烟情况、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CHD家族史、体质指数(BMI)、随访时间及syntax积分及第1次入院、第2次入院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TG/HDL-C及non-HDL-C/HDL-C〕;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non-HDL-C对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进展组患者女性比例、糖尿病发生率、syntax积分高于无进展组,第1次入院TC、TG、non-HDL-C低于无进展组,两次入院TC、TG、LDL-C、non-HDL-C、TG/HDL-C、non-HDL-C/HDL-C差值高于无进展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302,95%CI(0.122,0.751)〕、糖尿病〔OR=2.946,95%CI(1.222,7.102)〕、non-HDL-C动态变化〔OR=1.900,95%CI(1.131,3.192)〕、TG/HDL-C动态变化〔OR=1.506,95%CI(1.024,2.215)〕是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on-HDL-C动态变化与TG/HDL-C动态变化预测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n-HDL-C动态变化、TG/HDL-C动态变化是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其对CHD患者择期PCI后非靶血管病变进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血管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脂指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