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光学元件面形评价参数峰谷值(PV)的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高波 李瑞洁 +2 位作者 魏小红 陈磊 李强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6-1049,共4页
光学元件的表面面形或波前质量一般采用数字指标峰谷值PV(表面最高点和最低点之差)来评价。而两点PV在高分辨率干涉仪的测量结果中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光学元件的表面面形或波前质量,讨论了针对两点PV进行改进后的评价方... 光学元件的表面面形或波前质量一般采用数字指标峰谷值PV(表面最高点和最低点之差)来评价。而两点PV在高分辨率干涉仪的测量结果中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光学元件的表面面形或波前质量,讨论了针对两点PV进行改进后的评价方式PV20,PVr,PVq。通过模拟实验证明其可以描述真实波面,并在实验中证明其可以消除灰尘等杂点对测量结果带来的干扰,以及这几种评价方式对CCD分辩率的变化不敏感,并发现上述3种方式在测量重复性方面也有较好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形评价 PV20 PVR PVq
下载PDF
基于功率谱的反射镜面形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飞 安其昌 张景旭 《中国光学》 EI CAS 2014年第1期156-162,共7页
针对表面高度均方根(RMS)难以描述大尺度波动以及刚体位移鲁棒性差的缺点,提出了使用功率谱(PSD)对大口径望远镜系统中主反射镜面形进行评价;结合Zernike多项式,对PSD的分解运算进行了分析,讨论了Zernike多项式的频谱能量分布;将该方法... 针对表面高度均方根(RMS)难以描述大尺度波动以及刚体位移鲁棒性差的缺点,提出了使用功率谱(PSD)对大口径望远镜系统中主反射镜面形进行评价;结合Zernike多项式,对PSD的分解运算进行了分析,讨论了Zernike多项式的频谱能量分布;将该方法用于Φ500 mm反射镜面形检测数据的处理,得出实际反射镜表面面形频域能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对于大口径反射镜,使用PSD的评价方式对于指导加工检测以及望远镜系统误差的分配具有更实用的意义。最后,基于PSD提出了一种评价反射镜面形的子孔径非相关拼接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大口径望远镜中大口径光学元件的面形精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形评价 反射镜 大口径 功率谱 ZERNIKE多项式 子孔径拼接
下载PDF
基于IS010110-5的面形评价参数研究
3
作者 赵兵 王伟 陈磊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03-309,共7页
现在国外商用ZYGO干涉仪可提供一些基于ISO10110-5的面形评价参数,而国内的自制干涉仪还没有这项功能。ISO10110-5中提出这些面形评价参数的计算可以通过波面分解的方法实现。运用Gram-Schmidt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Zernike多项式系数,再... 现在国外商用ZYGO干涉仪可提供一些基于ISO10110-5的面形评价参数,而国内的自制干涉仪还没有这项功能。ISO10110-5中提出这些面形评价参数的计算可以通过波面分解的方法实现。运用Gram-Schmidt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Zernike多项式系数,再从包含被测信息的原始波面中依次减去各种表面面形偏差,就可实现对这些参数的定量分析。通过与ZYGO干涉仪的输出对比,验证了自编拟合程序所得数据的有效性,而通过波面分解得到的各种干涉图也有益于光学加工者分析偏差原因和器件应用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10110-5 ZERNIKE多项式 面形评价 分解
下载PDF
光学元件面形评价参数的稳定性及关联性
4
作者 刘佳妮 田爱玲 +2 位作者 刘丙才 朱学亮 王红军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19-225,共7页
为了选取最优评价参数以消除峰谷值(PV)参数出现的敏感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等弊端,文中通过对不同波面的分析和重复性的讨论,对PV、PV_m、PV_(20)、PV_q和PV_r评价参数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对传统抛光加工方式下仅含单项像差的波面和一般... 为了选取最优评价参数以消除峰谷值(PV)参数出现的敏感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等弊端,文中通过对不同波面的分析和重复性的讨论,对PV、PV_m、PV_(20)、PV_q和PV_r评价参数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对传统抛光加工方式下仅含单项像差的波面和一般波面中PV相关评价参数与均方根值(RMS)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V_q和PV_r参数有较好的稳定性.对于仅含单项像差的波面,PV相关参数和RMS的比值均为恒定值,采用单一的参数评价面形质量;对于一般的面形测量,PV相关参数和RMS的比值无确定的关系,采用PV和RMS参数综合评价光学元件的面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元件 面形评价 全局稳定性 关联性
下载PDF
手机镜片非球面面形精度PV评价标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科伟 《光电技术应用》 2014年第4期13-16,共4页
光学元件的面形精度是评价其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指标,一般使用峰谷PV值作为评价标准,即元件表面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差值。PV值在用UA3P检测仪进行测量时具有较大的波动性,易受环境影响。为更有效地对手机镜片非球面面形精度做出评价,通过... 光学元件的面形精度是评价其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指标,一般使用峰谷PV值作为评价标准,即元件表面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差值。PV值在用UA3P检测仪进行测量时具有较大的波动性,易受环境影响。为更有效地对手机镜片非球面面形精度做出评价,通过实验检讨了三种评价标准PV、PV、PVq对真实表面的反映情况,结果显示PV、PVq对环境因素相对不敏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脏污点等奇异点对测量结果的不良影响;同时证明PV、PVq对检测精度的变化相对不敏感,以及在批次生产中具有较好的评价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 面形评价标准 PV PV20 PVq
下载PDF
二阶矩过程在大口径反射镜面形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飞 安其昌 +1 位作者 张景旭 李洪文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4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为了更好地评价大口径反射镜反射面面形,本文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二阶矩过程的数字特征与结构函数(SF)、表面均方根(RMS)、斜率均方根(Slope RMS)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上3种常见的评价函数,皆为二阶矩过程数字特征的组合,以及后面两种... 为了更好地评价大口径反射镜反射面面形,本文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二阶矩过程的数字特征与结构函数(SF)、表面均方根(RMS)、斜率均方根(Slope RMS)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上3种常见的评价函数,皆为二阶矩过程数字特征的组合,以及后面两种评价函数都可以用结构函数表示的结论。然后对于结构函数的具体求解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Zernike多项式中的彗差、像散项的结构函数进行了分析;之后利用离散随机变量功率谱分析,讨论了二阶矩过程评价方法对于噪声的敏感程度以及Zernike多项式频谱能量分布;最后基于二阶矩过程的自回归性提出了一种评价反射镜面形的子孔径非相关拼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面形评价 二阶矩过程 子孔径拼接
下载PDF
波差与表面斜率误差评价方法的讨论 被引量:1
7
作者 余景池 郭培基 +1 位作者 孙侠菲 丁泽钊 《光学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43-544,共2页
对用波差与表面斜率误差评价光学元件面形误差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讨论。以具有不同面形精度的光学元件 ,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下得到的结果为例 ,说明此两种面形评价方法在数据处理方法不同时在数值上的联系。
关键词 波差 斜率误差 面形评价 光学元件
原文传递
基于ISO10110-5的波面分解研究
8
作者 赵兵 《科技信息》 2011年第30期110-111,共2页
本文研究了ISO10110-5表面面形评价参数的算法,建立了与ISO10110-5相应的数字波面分解模型;运用自编的波面拟合程序,完成了泽尼克系数、赛德像差系数、峰谷值、均方根值等常用评价参数和ISO10110-5中提出的弧矢误差、不规则误差、旋转... 本文研究了ISO10110-5表面面形评价参数的算法,建立了与ISO10110-5相应的数字波面分解模型;运用自编的波面拟合程序,完成了泽尼克系数、赛德像差系数、峰谷值、均方根值等常用评价参数和ISO10110-5中提出的弧矢误差、不规则误差、旋转对称不规则误差等参数的计算;通过对同一组波面数据的分析比较,自编程序的计算结果与ZYGO干涉仪的输出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10110—5 面形评价 分解
下载PDF
功率谱密度函数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徐芳 魏全忠 伍凡 《光学仪器》 2000年第3期21-24,共4页
高能量、高分辨力光学系统给传统的光学面形评价指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项测试技术 ,信息理论的更新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能。介绍采用
关键词 光学元件 功率谱密度函数 面形评价
下载PDF
奇异值方法在大口径反射镜面形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其昌 张景旭 杨飞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1-115,共5页
为了更好地分析大口径反射镜的面形,引入奇异值方法来分析系统的重力印透造成的大尺度起伏以及由磨削加工、测量噪声等因素造成的中高频误差。首先对奇异值分解的基本方法以及在反射镜表面评价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了研究;之后利用数值... 为了更好地分析大口径反射镜的面形,引入奇异值方法来分析系统的重力印透造成的大尺度起伏以及由磨削加工、测量噪声等因素造成的中高频误差。首先对奇异值分解的基本方法以及在反射镜表面评价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了研究;之后利用数值仿真,验证了奇异值分解应用在反射镜表面分析中的可行性;最后,将提出的方法应用在实际的反射镜镜面评价之中,得到系统去除高频误差后的结果。所提出的方法对于低信噪比的大口径反射系统面形评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奇异值 中频误差 大口径反射镜 面形评价
原文传递
光学元件抛光的PSD分析及控制策略
11
作者 汪志斌 田瑶 +4 位作者 孙鹏程 张征 张峰 张云龙 焦明印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2-779,共8页
在光学加工领域,采用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对误差频谱方面信息进行表征,但是功率谱密度是表面误差统计信息,不如峰谷值(peak-valley,PV)和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直观。为了分析功率谱密度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 在光学加工领域,采用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对误差频谱方面信息进行表征,但是功率谱密度是表面误差统计信息,不如峰谷值(peak-valley,PV)和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直观。为了分析功率谱密度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该文从PSD定义出发,分析了随机面形轮廓不同参数对光学PSD的影响规律,总结了PSD控制的要点,在平面玻璃上对数控抛光典型路径下加工的PSD曲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PSD与随机轮廓幅值、频率分布有关,相位对它几乎无影响;在RMS接近情况下,PSD线性拟合斜率和RMS Slope随随机轮廓的自相关长度增加而下降;短程加工路径相较于长程有序路径能够有效抑制PSD曲线峰值,使得光学元件符合频谱抑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 PSD 加工轨迹 面形评价
下载PDF
组合式力热动态载荷光学窗口的光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囿辰 马国鹭 +2 位作者 赵涌 宋子军 胡亮子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2-1126,1132,共6页
针对在一定压差及温度梯度等复合环境下工作的大口径光学窗口,提出了一种由光学玻璃与亚克力板组成的光学窗口组合方案,并以热光学分析为基础,对光学窗口整体强度及热环境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得出光学窗口玻璃最小厚度。利用有限元软件... 针对在一定压差及温度梯度等复合环境下工作的大口径光学窗口,提出了一种由光学玻璃与亚克力板组成的光学窗口组合方案,并以热光学分析为基础,对光学窗口整体强度及热环境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得出光学窗口玻璃最小厚度。利用有限元软件将压力场及轴向温度场映射至三维结构模型,计算得到直径为380 mm的光学窗口在不同玻璃厚度下力热耦合的面形变化及成像质量评价指标,并通过相应的环境性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以K9光学玻璃为原材料的大口径光学窗口在此工作环境下的厚度不小于32.5 mm;当光学窗口厚度为35 mm时,其所受热力学影响可以忽略。因此,35 mm的大口径组合式光学窗口既能满足强度要求,又能满足多光谱相机成像质量要求,为该类窗口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光学窗口 最小厚度 力热动态载荷 面形评价指标 成像质量
下载PDF
空间相机中主镜及其支撑方案设计与分析方法 被引量:22
13
作者 吴清文 杨洪波 +4 位作者 杨近松 陈长征 王忠素 刘宏伟 高明辉 《光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叙述了现代空间相机对主镜的特殊要求。总结了主镜对空间相机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因素,即形状、材料、轻量化形式、支撑方式、微重力的影响和热尺寸稳定性等,并说明了在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重点论述了在对主镜进行分析时的多学科集... 叙述了现代空间相机对主镜的特殊要求。总结了主镜对空间相机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因素,即形状、材料、轻量化形式、支撑方式、微重力的影响和热尺寸稳定性等,并说明了在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重点论述了在对主镜进行分析时的多学科集成仿真方法、一般分析过程和迭代仿真分析策略,以及有限元法的工程分析的误差和光学元件面形评价方法。实践证明,该研究方法在空间相机设计与制造中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机 主镜 支撑 方案设计 仿真 有限元 面形评价
原文传递
A 3D evaluation method of cutting surface topography of carbon/carbon(C/C) composite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鹏 Zhao Fuling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10年第4期366-372,共7页
This paper aims to establish a 3D evaluation method for cutting surface topography of C/C composites. The cutting surface is measured by Talyscan 150, using 3D non-contact measurement. By evaluating 2D and 3D roughnes... This paper aims to establish a 3D evaluation method for cutting surface topography of C/C composites. The cutting surface is measured by Talyscan 150, using 3D non-contact measurement. By evaluating 2D and 3D roughness of C/C composite and Duralumin, the 2D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cutting surface topography of C/C composite loses a lot of inform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 topography of C/C composite can be comprehensively and authentically evaluated only by the 3D evaluation method. Furthermore, 3D amplitude and spatial parameters ar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surface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pography of the C/C composite is anisotropy and there are no obvious feeding textures but abrupt peaks and valleys on surface of the C/C composit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achining mecha- nism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metal. In conclusion, The C/C composite surface is evaluated using a 3D evaluation method, the roughness error is small, and the unique topography characteristics earl be au- thentically evalu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 composite surface topography 3D evaluation method
下载PDF
Anatomic double-bundl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15
作者 Dai Xue-song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12年第3期175-179,共5页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 the early results of anatomic double-bundle anterior cruci- ate ligament (ACL) reconstruction and compare with the results of native ACL of the contralateral knee. Methods: ...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 the early results of anatomic double-bundle anterior cruci- ate ligament (ACL) reconstruction and compare with the results of native ACL of the contralateral knee. Methods: The results of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118 patients receiving arthroscopic ACL reconstruction were evaluated. Eight patients were lost to the latest follow-up, leaving a total of 110 patients available for study within at least 3 years' clinical follow-up. Among them, 63 patients underwent postoperative MRI and CT scan, as well as clini- cal evaluation. Results: After reconstruction, the knees were stable and pain-free. Mean postoperative Lysholm score was 95.54 in 110 patients after 3 years. CT and MRI assessment showed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centered in the femoral footprint of ACL (n=63). The sagittal ACL angle in the reconstructed ACL (52.16°±2.45°) was much close to that in the contralat- eral intact ACL (51.31 °±2.18°, P〉0.05). By ACL-Blumensaat line angle analysi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doublebundle reconstructed knees and their contralateral normal knees (4.67°±0.43° vs. 4.62°±*0.60°, P〉0.05). Conclusion: Anatomic double-bundle ACL reconstruction can place grafts more precisely in the anatomic foot- print of the ACL and better restore knee kinema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Outcome assessment Arthroscopic surge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