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肥面源污染全链条治理的主要困境、逻辑基础和路径构建
1
作者 廖小静 徐雪高 +1 位作者 沈贵银 郑微微 《环境保护》 CAS 2024年第5期32-37,共6页
当前,我国化肥面源污染治理进入“去存量”阶段,“源头治理—养分回用—过程拦截—末端治理”全链条治理成为缓解化肥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化肥面源污染全链条治理虽然面临污染特性、农户分散经营特征和政策碎片化等方面的制约,但在治... 当前,我国化肥面源污染治理进入“去存量”阶段,“源头治理—养分回用—过程拦截—末端治理”全链条治理成为缓解化肥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化肥面源污染全链条治理虽然面临污染特性、农户分散经营特征和政策碎片化等方面的制约,但在治理技术、治理主体、治理载体等方面具有可行性。本文在整体性治理理论基础上,系统构建了化肥面源污染全链条治理路径,即在国家、省、市层面加大全链条治理技术创新和政策协同;在县级层面探索全链条治理服务模式和数字化管理模式;在社区层面引导生产者参与全链条治理、对接第三方主体提供全链条治理服务、构建全链条治理资金集成投入机制、依托社区组织营造良好氛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面源污染 全链条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逻辑基础 治理路径
下载PDF
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丹 付习科 +1 位作者 孙睿 陶笑笑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3期83-86,共4页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来源广、危害大、潜伏周期长等特点。针对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不明确的问题,本文收集整理了有关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报道,从污染态势、污染风险源、面源污染模型以及治理对策等几个维度总结了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的研...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来源广、危害大、潜伏周期长等特点。针对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不明确的问题,本文收集整理了有关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报道,从污染态势、污染风险源、面源污染模型以及治理对策等几个维度总结了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农业 面源污染 风险 面源污染模型
下载PDF
江苏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与现状分析
3
作者 何婷婷 史志鹏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4期34-38,共5页
江苏省农业条件得天独厚,但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危害当地的水生态环境。将农业面源污染划分为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农田固体废弃物、水产养殖、农村生活5个产污单元,分别计算每个单元的COD(化学需氧量)、TN(总氮)和TP(总磷)排放量,分析... 江苏省农业条件得天独厚,但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危害当地的水生态环境。将农业面源污染划分为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农田固体废弃物、水产养殖、农村生活5个产污单元,分别计算每个单元的COD(化学需氧量)、TN(总氮)和TP(总磷)排放量,分析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农村生产生活的COD年排放量是最大的,其次是水产养殖,COD排放最少的是农田固体废弃物;种植业的TN和TP排放量是最大的,其次是水产养殖,农田固体废弃物的TN和TP排放量最少。通过分析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为进一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制定和治理提供依据,也为江苏省乡村振兴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农田化肥 畜禽养殖 农田固体废弃物
下载PDF
农业院校试验田和水产养殖基地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
4
作者 罗晓峰 张永卓 +1 位作者 刘广龙 周闯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1-239,共9页
为治理某农业院校试验田地表径流和水产养殖等面源污染,结合已有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和水体污染综合治理思路,分析了污染源并制定了综合治理技术方案,应用微生物技术、水生生物系统、曝气技术等技术手段,辅助科学的纳污引水连通及排水工程... 为治理某农业院校试验田地表径流和水产养殖等面源污染,结合已有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和水体污染综合治理思路,分析了污染源并制定了综合治理技术方案,应用微生物技术、水生生物系统、曝气技术等技术手段,辅助科学的纳污引水连通及排水工程进行综合治理实证研究,目标是末端排放口水体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水水质标准。结果表明:通过实施投加微生物菌种、种植挺水植物、种植沉水植物、设立生态浮岛、种植粉绿狐尾藻、增设曝气系统等措施,末端排放口水体中COD、氨氮和TP浓度从治理前的22.10、2.76、0.124mg/L降至治理后的12.02、1.27、0.098mg/L,达到了地表水Ⅳ类水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微生物菌剂 水生植物 曝气技术 综合治理 农业院校
下载PDF
黄河流域河套灌区农业面源污染模拟的难点与重点分析
5
作者 侯聪宇 刘海霞 +1 位作者 赵健 宋永会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黄河流域河套灌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使用模型模拟是对河套灌区农业面源精准溯源、准确预测、评估治理措施治理效果和生态环境影响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应用“监测-溯源-核算-治理-管理”农业面源污染全链条防控技术体系的关键核心步... 黄河流域河套灌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使用模型模拟是对河套灌区农业面源精准溯源、准确预测、评估治理措施治理效果和生态环境影响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应用“监测-溯源-核算-治理-管理”农业面源污染全链条防控技术体系的关键核心步骤.经梳理发现,目前河套灌区农业面源污染模型由于缺乏对“源-汇”关系的精准表述和输移转化机制的阐明,导致存在一定的“假拟合”现象,致使后续使用模型模拟得到的结论存在较大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其结果在溯源、核算、评估等方面均无法完全成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工具;除此之外,目前河套灌区现有的水文水质数据监测网络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面源模型建立、率定和验证的需要,因此率定与模拟的结果很难具有更高的时空分辨率,导致对月尺度以下发生的面源污染行为和相应的环境危害评估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大偏差.因此,建议建立流域层面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和数据分享平台以获取来自河套灌区具有更高时空精度的实测数据,并通过实地实验的方式阐明在河套灌区这一特殊“农业-环境”系统中面源污染物的输移转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可以复现并模拟该机制的机理-大数据耦合模型来为区域内的科学研究与政策决定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河套灌区 农业面源污染 模型模拟 治理监管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典型旱地面源污染排放系数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端木家耀 陈诚 +7 位作者 陈小华 沈根祥 张敏 郭春霞 王振旗 白玉杰 凌志雄 曹国民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1-79,共9页
【目的】探明平原河网地区典型旱地离田排放系数的变化特征,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上海市崇明岛某典型旱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文-水质协同监测系统,对旱地面源污染排放系数进行测算,明确排放系数的时间变化特征... 【目的】探明平原河网地区典型旱地离田排放系数的变化特征,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上海市崇明岛某典型旱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文-水质协同监测系统,对旱地面源污染排放系数进行测算,明确排放系数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排放系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日尺度下,氮、磷的离田排放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2~9843.9、0.08~667.0 g/(hm^(2)·d);月尺度下,氮、磷离田排放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02~17.2、0.001~1.04kg/(hm^(2)·m)。在降水产流事件中,氮离田排放系数与降水历时呈极显著正相关,磷离田排放系数与产流事件的总降水量、平均降水强度、最大小时降水强度极显著正相关。施肥后,氮日排放系数迅速增大,磷日排放系数无明显变化。各时间尺度下,氮排放系数与地表径流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磷排放系数与地表径流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氮、磷离田排放系数的日、月际变化幅度较大,氮离田排放系数易受施肥措施影响,磷离田排放系数则更易受降水和地表径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旱地 面源污染 协同监测 排放系数
下载PDF
河南省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价与关键管控区识别
7
作者 高林林 吴用 +3 位作者 杨书涵 刘雪珂 李玲 李栋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1-320,共10页
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水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风险评价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分级赋值方法,基于熵值法和专家打分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构建河南省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多因子综... 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水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风险评价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分级赋值方法,基于熵值法和专家打分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构建河南省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河南省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指数并在流域尺度上进行验证,划分氮素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等级并识别关键管控区。结果表明:种植源、养殖源和生活源分别贡献河南省31.52%、38.47%和30.01%的氮素流失负荷,流失负荷呈现为西低,中、东部高的特点。河南省有39 429 km^(2)的区域存在中风险,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23.61%,有17 318 km^(2)的区域存在高风险,约占总面积的10.37%;划定距河流2 km以内的中、高风险区为一般管控区和重点管控区,面积分别为10 982 km^(2)和9 285 km^(2)。通过与同期水质自动监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决定系数为0.82,表明模型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准度。综合结果表明,建立的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可用于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农业面源污染 多因子综合评价 风险识别 管控区 河南省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分异特征
8
作者 文高辉 张紫怡 +4 位作者 田雨萌 方龙俊 王子诚 丁学谦 黄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为揭示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规律,利用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58个市(州、区)统计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模型、重心模型、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9—2019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长江... 为揭示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规律,利用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58个市(州、区)统计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模型、重心模型、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9—2019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流域整体以及赣湘鄂皖4省2009—2019年耕地面源污染总量和强度总体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湖北省的耕地面源污染强度与总量均位于前列。2009—2019年耕地面源污染强度总体表现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江西省整体上一直保持为低污染强度,湖北省则为高污染强度聚集区。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强度重心变化呈现出“区间震荡”的规律,且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强度重心迁移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2009—2019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面源污染强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态势,总体表现为“东冷西热”的空间分布格局。因此,长江流域中游段特别是湖北省和湖南省是未来进一步推进耕地面源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要统筹好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生态安全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面源污染 空间分异 迁移轨迹 冷热点分析 粮食主产区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农业要素市场化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效应——兼议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
9
作者 刘明玉 肖海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8-528,共11页
本文探讨了农业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农业要素市场化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以及环境规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基于2004—2020年中国省级(不含港澳台、西藏)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并运用差分广义矩阵及调节效应模型进行... 本文探讨了农业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农业要素市场化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以及环境规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基于2004—2020年中国省级(不含港澳台、西藏)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并运用差分广义矩阵及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要素市场化对面源污染呈现倒“U”型的动态演化特征;2)机制分析表明,农业要素市场化通过种植结构效应、化学品投入效应和经营规模效应间接影响面源污染,具体而言,农业要素市场化对“非粮化率”和化肥投入强度存在倒“U”型影响,对人均经营规模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后期显著为正;3)环境规制在“非粮化率”和化肥投入强度的传导机制中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对经营规模与面源污染之间的传导关系不存在显著调节效应。因此,本文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化改革对农业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立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投入品效应”的路径依赖,构建“政府-市场”双轨运行机制,以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要素市场化 环境规制 种植结构 化学品投入 经营规模 农业面源污染
下载PDF
小流域面源污染负荷精细化估算与实证研究——以成都市阳化河流域为例
10
作者 夏玉超 袁一斌 +2 位作者 詹琳 何楚 夏建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1,69,共8页
精准估算沱江支流阳化河小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是制定水质达标方案的基础。运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法估算阳化河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总量,并基于当月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比例对面源污染负荷年输出总量进行月份分配,获得精细化估算数据。结果表明:2... 精准估算沱江支流阳化河小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是制定水质达标方案的基础。运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法估算阳化河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总量,并基于当月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比例对面源污染负荷年输出总量进行月份分配,获得精细化估算数据。结果表明:2020年流域内COD污染最严重,污染负荷总量为6 042.61 t,污染负荷主要分布在转龙镇、竹篙镇、禾丰镇、云龙镇和施家镇;污染物COD、氨氮和总磷主要来源于农村分散生活面源和规模化畜禽养殖;估算得到的面源污染负荷年内月份的分配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吻合,平均误差都<10%。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估算 负荷分配 改进输出系数法 阳化河流域
下载PDF
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现状与前景研究
11
作者 姚亦舟 秦伯强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分析了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现状、调查方法、治理技术及过往的环境管理经验,指出近年来的治污工作虽然有效控制了城镇点源污染,但对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乡村地区面源污染的治理效果仍然不佳。基于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在技术层面已... 分析了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现状、调查方法、治理技术及过往的环境管理经验,指出近年来的治污工作虽然有效控制了城镇点源污染,但对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乡村地区面源污染的治理效果仍然不佳。基于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在技术层面已经形成的以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净化乡村生活污水、以径流截污工程治理暴雨径流污染、以源头减排和污染截留技术治理农业生产污染的系统化体系,提出了将面源污染治理与农村产业优化、基建升级、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湿地推广等目标相结合,在多要素协同/权衡的思路下加强环境治理技术与政治经济领域融合等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面源污染 治理技术 环境管理 太湖流域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南昌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策略
12
作者 刘勇 夏嵩 +7 位作者 闫冰 詹聪 聂含冰 桂双林 李荣富 魏源送 张洪 吴勇明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1期49-55,75,共8页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我国“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析鄱阳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与时空分布情况,推进区域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落实开展,以鄱阳湖流域南昌湖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以...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我国“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析鄱阳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与时空分布情况,推进区域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落实开展,以鄱阳湖流域南昌湖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系统地统计了2020年度鄱阳湖流域南昌湖区五大国控断面汇水区域内的农村生活污水、农业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四大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入湖污染负荷,分析了南昌湖区不同农业面源类型污染特征以及入湖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主要集中在青岚湖、金溪咀刘家和伍湖分场3个国控断面汇水区域,农业种植面源污染主要集中于青岚湖国控断面汇水区域,畜禽养殖污染绝大部分集中在青岚湖、金溪咀刘家国控断面汇水区域,水产养殖污染主要集中在金溪咀刘家、南矶山国控断面汇水区域;其中青岚湖和金溪咀刘家区域内的农业面源污染是南昌湖区亟需治理的重点,COD、NH_(4)^(+)-N、TN、TP产生量分别占据5个国控断面农业面源污染总量的78.6%、66.7%、70.9%和6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农业面源污染 国控断 水环境质量 防治策略
下载PDF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视野下农业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13
作者 帅清华 甘黎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2期28-31,共4页
我国当前的农业补贴政策总体上更倾向于保障农业发展而忽略生态环境,导致未能有效应对农业面源污染,这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应对我国当前的农业补贴政策进行全面剖析,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农业生态补贴的相关建议,以... 我国当前的农业补贴政策总体上更倾向于保障农业发展而忽略生态环境,导致未能有效应对农业面源污染,这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应对我国当前的农业补贴政策进行全面剖析,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农业生态补贴的相关建议,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污染治理 农业补贴政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徐堰河5级渠系的农业面源污染定量估算及特征解析
14
作者 陈学宏 翟海京 宗桦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4年第4期108-113,共6页
为厘清成都平原上的重要灌溉河流、都江堰水系河道之一的徐堰河5级渠系流经乡村区域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采用设点监测的方法收集各级渠系水样,检测水体中酸碱度(PH)、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水平。结果表明... 为厘清成都平原上的重要灌溉河流、都江堰水系河道之一的徐堰河5级渠系流经乡村区域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采用设点监测的方法收集各级渠系水样,检测水体中酸碱度(PH)、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水平。结果表明,徐堰河的干渠中水质状况良好,上下游水质差异不大,农业面源污染对徐堰河的影响主要出现于斗渠、农渠及毛渠层面,尤其是毛渠在COD和TN数值上皆逼近VI级水质标准限值,TP值更达到了V级水质标准;干渠和支渠的富营养化程度为较安全的中营养级别,斗渠和农渠则达到了轻度富营养级别,毛渠的TP浓度已经达到了中度富营养的级别,需在后期进行整治。研究成果可为四川省成都平原农业面源污染分区治理和徐堰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堰河流域 五级渠系 农业面源污染 水体质量
下载PDF
连续降雨条件下调蓄池对城市面源污染削减的模拟
15
作者 赵绪峰 陈莉 +3 位作者 杨乐 李连文 薛振洲 刘加强 《供水技术》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前我国水环境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点源污染问题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而城市面源污染的问题日益成为水环境治理的难点。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徐州经开区三八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了雨水调蓄池面源污染控制的SWMM模型。通过在Cont... 目前我国水环境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点源污染问题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而城市面源污染的问题日益成为水环境治理的难点。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徐州经开区三八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了雨水调蓄池面源污染控制的SWMM模型。通过在Control编辑模块中编辑水泵启闭的控制语言以控制调蓄池的自动排水,通过水泵曲线TYPE1类型对水泵流量大小进行设置以控制排空时间,分析了连续多年实测降雨情况下末端调蓄池的调节次数与污染物削减率。结果表明,调蓄池的调节次数和污染物削减率受其排空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受其运行规则的影响相对较小。在相同运行规则下,调蓄池24 h排空比48 h排空,可使调节次数的平均值分别增加11.8次(降雨24 h开泵)和12.9次(降雨48 h开泵),并可使COD和TN削减率的平均值分别提高2.28%~2.92%(降雨24 h开泵)和2.2%~2.59%(降雨48 h开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调蓄池 排空时间 污染物削减率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视角下的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思考
16
作者 李广超 王德全 +4 位作者 陈东威 苏小燕 董嘉琦 许晓辰 丁凯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5期101-106,共6页
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产生原因及农药化肥、农用地膜、生活垃圾等污染源特征,以系统化的思维重新审视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内涵。讨论了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管理和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干旱地区 农业面源污染 治理
下载PDF
政府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绩效评价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17
作者 朱闻起 宋璇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4年第2期139-141,共3页
本文使用了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BCC模型,对福建省9市农业面源污染2015—2019年的治理绩效进行评测。计算结果表明“农业氨氮排放量减少额(较2014年)”是影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绩效的主要因素;“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法人单位... 本文使用了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BCC模型,对福建省9市农业面源污染2015—2019年的治理绩效进行评测。计算结果表明“农业氨氮排放量减少额(较2014年)”是影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绩效的主要因素;“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法人单位数”、“农林水事务支出”均存在不少的冗余。因此各地政府可设立专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强化服务、监督、评估工作,激发环保产业类企业的活力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环保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数据包络分析 绩效评估 福建省
下载PDF
南方库区生态农业小流域面源污染特征
18
作者 张思毅 李晓涛 +3 位作者 贺斌 郝贝贝 吕德鹏 梁鑫根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45,共12页
为研究生态农业小流域的氮、磷减排效果,以广东省英德市大站镇长湖水库粉洞生态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研究小流域面源氮、磷污染物含量和污染负荷输出特征,确定关键源区,评价生态农业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 为研究生态农业小流域的氮、磷减排效果,以广东省英德市大站镇长湖水库粉洞生态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研究小流域面源氮、磷污染物含量和污染负荷输出特征,确定关键源区,评价生态农业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流域内水体受污染程度低,大部分都在Ⅲ类水质范围内;总氮、总磷是流域内主要污染负荷;流域地表水氮素组成主要以溶解态氮为主(>50%),溶解态氮以硝态氮为主;关键源区有水土流失、养鹅场、居民点、养猪场、耕地。研究期间流域总氮负荷为345.22 kg,总磷负荷为69.47 kg,入河污染负荷强度低,总氮和总磷的入河系数分别为0.16和0.63。以上结果表明,生态农业小流域氮、磷减排效果显著,且流域氮、磷消纳能力强,使得流域内氮、磷污染负荷较低,水质较好,生态农业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污染通量 污染负荷 生态农业 小流域
下载PDF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19
作者 宝哲 周小亮 梁开荣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剖析其内部影响机理。本研究从地方政府与农民两大博弈主体的行为互动入手,在假设参与主体均为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将进化博弈理论应用于地方政府与农民,构建了双方的演化博...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剖析其内部影响机理。本研究从地方政府与农民两大博弈主体的行为互动入手,在假设参与主体均为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将进化博弈理论应用于地方政府与农民,构建了双方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双方的复制动态方程,得到了两种稳定的演化策略,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探讨博弈双方的策略稳定性以及各因素对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得出:经济系数权重对地方政府策略选择的影响大于环境质量权重,并且权重提升对农户策略选择产生的影响效果不同;减少地方政府监管成本支出有利于提升农户积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概率;地方政府对农户的处罚与激励都会对农户决策产生影响,但是合理的政策才能使地方政府与农户偏向最优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方 农业面源污染 演化博弈 行为决策 数值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