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夭折的革命启蒙——浅析青岛“左联”牺牲第一人周浩然的革命生涯
1
作者 张广杰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年第6期31-33,共3页
周浩然生于忧患岁月,以时代责任为使命并为之奋斗终生,将全部青春热血致力于民众觉醒。他中学时代参加"左联",积极从事启蒙文学的创作活动,打响青岛武装抗日第一枪。他用仅有的24年青春年华书写了壮丽的篇章,是青岛文化名人... 周浩然生于忧患岁月,以时代责任为使命并为之奋斗终生,将全部青春热血致力于民众觉醒。他中学时代参加"左联",积极从事启蒙文学的创作活动,打响青岛武装抗日第一枪。他用仅有的24年青春年华书写了壮丽的篇章,是青岛文化名人中唯一一位出生于青岛,战斗、牺牲于青岛的本土文化名人。加强对民族英雄的宣传,弘扬浩然精神,将促进人们加深对中华民族形成历史的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民族认同,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浩然 浩然精神 革命启蒙 民族觉醒 民族认同
下载PDF
论辛亥革命前的改良启蒙和革命启蒙
2
作者 武吉庆 《张家口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59-65,79,共8页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改良启蒙 革命启蒙 国民素质 国体目标
下载PDF
见证革命历史 传承启蒙精神——无锡早期革命启蒙刊物《五七月刊》探析
3
作者 褚娟 黄梅 《东方收藏》 2021年第12期57-58,共2页
五四运动以后是无锡思想界异常活跃的时期,国内许多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报纸杂志开始在无锡广为流传。《五七月刊》是无锡早期革命启蒙刊物,反映了社会底层老百姓的心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浪潮在无锡人民中产生的深刻影响,对新思想在... 五四运动以后是无锡思想界异常活跃的时期,国内许多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报纸杂志开始在无锡广为流传。《五七月刊》是无锡早期革命启蒙刊物,反映了社会底层老百姓的心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浪潮在无锡人民中产生的深刻影响,对新思想在无锡的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七月刊》 革命启蒙 唐光明 五四运动
原文传递
文学功用观的多元形态——读黄开发著《文学之用——从启蒙到革命》 被引量:1
4
作者 曾锋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9-92,共4页
关键词 文学功用观 多元形态 黄开发 《文学之用——从启蒙革命 书评 意识形态 文学评论 中国
原文传递
以“乐”施“教”:苏区文艺功能价值论
5
作者 宋剑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83-93,共11页
苏区文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并非仅仅是一种活跃苏区军民文化生活的艺术形态,而是作为传播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最重要的宣传工具,自觉地承担起了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三大使命:一是通过革命启蒙,唤醒了苏区军民的阶级意识,并以“... 苏区文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并非仅仅是一种活跃苏区军民文化生活的艺术形态,而是作为传播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最重要的宣传工具,自觉地承担起了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三大使命:一是通过革命启蒙,唤醒了苏区军民的阶级意识,并以“打土豪、分田地”为政治纲领,彻底解决中国农村中分配不公的土地问题,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二是通过战争动员,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了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伟大意义,并从思想上明确保卫苏维埃革命政权,就是在保卫贫苦农民已经到手的胜利果实,进而充分调动他们参加这场革命战争的积极性;三是通过统战工作,瓦解国民党军队的内战士气,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而全力以赴去保卫中华民族的美丽家园。苏区文艺这三大功能价值,在中国现代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已经成为一种红色文艺的光荣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文艺 革命启蒙 战争动员 统战工作 功能价值
下载PDF
从启蒙到革命——《科尔沁旗草原》中丁宁和大山形象研究
6
作者 吴黎黎 《戏剧之家》 2020年第6期209-210,共2页
丁宁和大山是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中两位主人公,丁宁是科尔沁旗草原大地主的后人,而大山是受压迫被欺辱的贫苦农民的儿子。两人在身份阶级、性格心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本文拟从这一角度比较丁宁和大山的形象,如果说丁宁代表... 丁宁和大山是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中两位主人公,丁宁是科尔沁旗草原大地主的后人,而大山是受压迫被欺辱的贫苦农民的儿子。两人在身份阶级、性格心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本文拟从这一角度比较丁宁和大山的形象,如果说丁宁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知识分子的启蒙话语,那大山则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先进农民的革命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旗草原》 启蒙革命 丁宁和大山
下载PDF
郭沫若革命诗歌的时代价值与反思——以《前茅》《恢复》为例
7
作者 刘海洲 《郭沫若学刊》 2010年第2期23-27,共5页
郭沫若的《前茅》和《恢复》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对当时的广大青年进行了革命启蒙,鼓舞了广大人民的革命斗志;同时也反映了郭沫若政治思想的重要变化,具有重要的宣传作用和时代价值。由于受当时革命文学思潮与... 郭沫若的《前茅》和《恢复》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对当时的广大青年进行了革命启蒙,鼓舞了广大人民的革命斗志;同时也反映了郭沫若政治思想的重要变化,具有重要的宣传作用和时代价值。由于受当时革命文学思潮与理论水平的限制,郭沫若的诗歌创作有着标语口号化的严重倾向,对以后革命诗歌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引发了后人的诸多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茅》 《恢复》 革命启蒙 时代价值 反思
下载PDF
民初皖籍知识分子的多元化启蒙路径探析
8
作者 朱妍 《滁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13-115,126,共4页
从民族启蒙的角度分析了民初皖籍知识分子多元化的救赎路径,诠释了皖籍知识分子对价值观念和话语形式的重塑。论述了陈独秀的革命启蒙话语,揭示了陈独秀在鞭挞儒家伦理观念中所寄予的排他性思维和普泛性价值信仰;对胡适的语言启蒙诉求... 从民族启蒙的角度分析了民初皖籍知识分子多元化的救赎路径,诠释了皖籍知识分子对价值观念和话语形式的重塑。论述了陈独秀的革命启蒙话语,揭示了陈独秀在鞭挞儒家伦理观念中所寄予的排他性思维和普泛性价值信仰;对胡适的语言启蒙诉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阐明了胡适对儒家等级意识的抵制和建构文化共同体的心理认知;研究了高一涵的制度启蒙路标,阐发了高一涵主权在民的国家观念,探讨了联邦分权制的实施策略。通过对民初皖籍知识分子启蒙路径的言说,展现了知识分子在历史变革中所扮演的先锋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籍知识分子 革命启蒙 语言启蒙 制度启蒙
下载PDF
论现代文学史上中共党员作家群的创作特征
9
作者 罗伟文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8-55,共8页
现代文学史上的中共党员作家群是建构现代左翼文学和红色文化的中坚力量,但学界对其创作却缺乏深入的研究。要合理评估中共党员作家群开创新创作模式的贡献,需对这一群体的创作特征进行横断面的深入剖析。中共党员作家群创作特征体现在... 现代文学史上的中共党员作家群是建构现代左翼文学和红色文化的中坚力量,但学界对其创作却缺乏深入的研究。要合理评估中共党员作家群开创新创作模式的贡献,需对这一群体的创作特征进行横断面的深入剖析。中共党员作家群创作特征体现在3个方面:构成了以革命启蒙为精神内核的启蒙书写;形塑了一种秉有鲜明党派特征的新型文学;蕴藏着以人民性为内核的时代特征。对中共党员作家群创作特征的研究能还原其创作的本真面貌和深化对这个群体的学理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员作家群 创作特征 革命启蒙 党派性 人民性
下载PDF
建构理性是“五四”启蒙思想运动的主流
10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5-246,共2页
彭景涛撰文《建构理性:“五四”启蒙走向革命的内在推手——新文化运动如何影响中国革命》指出,“五四”启蒙并不缺乏理性,恰恰相反,它是以近代理性主义为基础的思想运动,但其主流是建构理性而不是经验理性。在这种建构理性的思维... 彭景涛撰文《建构理性:“五四”启蒙走向革命的内在推手——新文化运动如何影响中国革命》指出,“五四”启蒙并不缺乏理性,恰恰相反,它是以近代理性主义为基础的思想运动,但其主流是建构理性而不是经验理性。在这种建构理性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产生的意识形态,推动了20世纪三大革命势力的形成。因此,建构理性与意识形态,正是“五四”启蒙对于中国革命的作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理性:"五四"启蒙走向革命的内在推手--新文化运动如何影响中国革命 书评 书介绍 作者
下载PDF
严复对“自繇”思想的解读 被引量:6
11
作者 颜德如 宝成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2-178,共7页
西方自由思想自传入中国,其命运多舛是众所周知的。从历史的纵轴线来看,有人以为,严复对“自繇”思想的独特理解,便预设了其命运。我们认为,这种代际相承的影响,并非“自繇”思想命运的致命因素。实质上,每一代思想家对“自繇”思想解... 西方自由思想自传入中国,其命运多舛是众所周知的。从历史的纵轴线来看,有人以为,严复对“自繇”思想的独特理解,便预设了其命运。我们认为,这种代际相承的影响,并非“自繇”思想命运的致命因素。实质上,每一代思想家对“自繇”思想解读的中西文化传统参照系与现实处境,才是导致他们传播“自繇”思想成功与否的根本性要素。严复对“自繇”思想的解读,自然不能游离中西文化传统与现实处境的限制。明乎此,我们才会理解“自繇”思想为何在中国社会难以安身立命,而不轻易地对中国自由主义的布道者们进行情绪化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自繇'思想 政治学 自由主义 启蒙革命
下载PDF
疯癫与隐喻——论鲁迅小说中的疯癫意象 被引量:12
12
作者 梁迎春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79,101,共4页
“疯子”是世界文学画廊中常见的形象。在鲁迅小说中,疯癫主题是其创作中一个特有的领域。透过对“疯癫”的病因、病相所给出的文化诊断和治疗,以及现存文化秩序给予疯癫的命名,我们可解读出“疯癫”意象的隐喻,即疯癫作为一种文化产物... “疯子”是世界文学画廊中常见的形象。在鲁迅小说中,疯癫主题是其创作中一个特有的领域。透过对“疯癫”的病因、病相所给出的文化诊断和治疗,以及现存文化秩序给予疯癫的命名,我们可解读出“疯癫”意象的隐喻,即疯癫作为一种文化产物,隐喻了20世纪初中国根深蒂固的一种文化传统——漫长而隐秘的封建伦理道德禁锢——和20世纪初中国启蒙思想革命的悲剧性历史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癫 隐喻 鲁迅 启蒙革命
下载PDF
海内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对照与反思:从《革命·启蒙·抒情》谈起
13
作者 丁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3-117,178,共6页
《革命·启蒙·抒情——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思录》是由台湾学者编辑的访谈集,"以域外学者的研究为采访重点",对海外学人研究经验的介绍恰恰与大陆的现代文学史研究形成一种对照,大陆语境中的读者正好借来获... 《革命·启蒙·抒情——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思录》是由台湾学者编辑的访谈集,"以域外学者的研究为采访重点",对海外学人研究经验的介绍恰恰与大陆的现代文学史研究形成一种对照,大陆语境中的读者正好借来获得深思的机遇,可以看到许多先前不曾认识到的自身的缺失,找到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启蒙·抒情》 海外汉学 文学史研究
原文传递
乡村现代性转型的“科学”形象与话语
14
作者 廖斌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21-28,共8页
"科学"与乡村的现代性转型紧密相连,在一个世纪深深楔入乡土中国,取得至高无上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当代文学文本中,它在革命/启蒙语境改造国民性,参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训和政治动员,主导乡村经济、社会建设,在当下的现代化致... "科学"与乡村的现代性转型紧密相连,在一个世纪深深楔入乡土中国,取得至高无上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当代文学文本中,它在革命/启蒙语境改造国民性,参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训和政治动员,主导乡村经济、社会建设,在当下的现代化致富中型塑"霸权"并破坏乡村小传统。由此,"科学"由革命伴侣、启蒙导师到现代之子、致富先锋、传统之敌的形象嬗变和魅力话语,反证着革命中国、现代中国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科学话语 现代性转型 革命/启蒙话语
下载PDF
文学史的面孔——以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为例
15
作者 丛鑫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5期205-207,共3页
曾经的作家、作品、思潮流派及相关文学现象的存在进入后来者的研究视野,对其加以梳理改造以进入某种话语体系、纳入既定的体例框架中便是文学史书写的资源和动力。在"重写文学史"的语境下重新解读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 曾经的作家、作品、思潮流派及相关文学现象的存在进入后来者的研究视野,对其加以梳理改造以进入某种话语体系、纳入既定的体例框架中便是文学史书写的资源和动力。在"重写文学史"的语境下重新解读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感觉到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某种似曾相识而又似是而非。无论是从中国现代文学史概念的生成还是具体的写作实践,都能看出其依附性特点。而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体例以及对具体作家、作品的选择和评价上看,其中纠缠不休的史实与史识、启蒙话语和革命话语的对话与妥协既是这部文学史写作的困境,也在众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序列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依附性 史实与史识 启蒙革命
下载PDF
试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暴力叙事”现象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剑华 黎保荣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48,共14页
暴力叙事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醒目现象。从晚清和"五四"的"弃文尚武",到三四十年代的"阶级启蒙",暴力叙事以传统与东洋的双重文化为背景,全面参与了现代人文精神的历史重建过程。暴力叙事不仅是一... 暴力叙事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醒目现象。从晚清和"五四"的"弃文尚武",到三四十年代的"阶级启蒙",暴力叙事以传统与东洋的双重文化为背景,全面参与了现代人文精神的历史重建过程。暴力叙事不仅是一个复杂的审美范畴,而且更是一个复杂的文化范畴;当文学上的暴力叙事与社会上的暴力革命形成直接的对应关系时,广大中国现代作家也因其强烈的民族拯救意识,而发生了由"诗人"到"战士"的身份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武精神 话语暴力 革命启蒙 民族战争 阶级斗争
原文传递
异己的环境中,主体何为——再论丁玲小说《在医院中》、《杜晚香》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玲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70,共10页
丁玲的短篇小说《在医院中》陆萍最终离开医院的结局,一般被阐释为"狂人"被"治愈"、知识分子被同化。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把执著于启蒙事业与保存知识分子主体性这两个不完全重合的问题简单地等同起来,从而在文本内涵... 丁玲的短篇小说《在医院中》陆萍最终离开医院的结局,一般被阐释为"狂人"被"治愈"、知识分子被同化。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把执著于启蒙事业与保存知识分子主体性这两个不完全重合的问题简单地等同起来,从而在文本内涵的理解上出现偏差,也在当知识分子处于艰苦的环境中应当何为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显得武断。实际上,在异己的环境中,主体为保存自我的心理力量选择把启蒙问题暂时悬置,并不必然意味着放弃启蒙价值观、放弃自我主体性。本文根据这一立场对《在医院中》、《杜晚香》等作品做出重新阐释,并总结丁玲创作执著探问主体内在精神的思想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在医院中》 《杜晚香》 启蒙革命
原文传递
错位与混乱:对发生期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反省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振滔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1-57,共17页
自18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主潮经历了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再到现代主义,一直到今天的后现代主义——这么一个仍在进行的过程。虽然历史的、在场的“浪漫主义”运动发生于18世纪晚期而衰落于19世纪中期,但是由此而形成的“浪漫... 自18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主潮经历了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再到现代主义,一直到今天的后现代主义——这么一个仍在进行的过程。虽然历史的、在场的“浪漫主义”运动发生于18世纪晚期而衰落于19世纪中期,但是由此而形成的“浪漫主义”观念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叠加、演变。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发生期,“时间差”导致了“浪漫主义”在中国的错位与混乱,原本就相当复杂的“浪漫主义”因此变得更加斑驳迷乱。“树型结构”方法论是以“整体性研究”和“类型学研究”为基础,从“启蒙—革命”范式中确立浪漫主义类型的划分标准,并对每一种类型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进行知识考古,从而明晰浪漫主义进入中国新文学的真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浪漫主义文学 错位与混乱 启蒙革命”范式 树型结构
原文传递
谣言之镜:1928年南京拾魂恐慌的多重解读——从一篇鲁迅杂感谈起
19
作者 刘宝吉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CSSCI 2012年第1期38-53,467,共17页
从鲁迅的杂感《太平歌诀》出发,本文通过史料的梳理和分析对1928年南京拾魂恐慌进行重新解读,这种解读分别依次呈现为社会事件、政治事件、思想事件三个维度。通过这种分析,作为一个文化事件,南京拾魂恐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标识... 从鲁迅的杂感《太平歌诀》出发,本文通过史料的梳理和分析对1928年南京拾魂恐慌进行重新解读,这种解读分别依次呈现为社会事件、政治事件、思想事件三个维度。通过这种分析,作为一个文化事件,南京拾魂恐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标识现代性的"预示性的惊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陵 拾魂恐慌 太平歌诀 革命—文学—启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