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WI联合3D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1
作者 李强 李晓伟 +5 位作者 韩广 李莹莹 魏本涛 刘晓朋 王富全 万振法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DWI联合3D-ASL技术在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各20例的MRI资料,分析平扫、增强扫描、DWI、3D-ASL图像特点,并测量最小ADC值及最大相对脑血流量(rCBF... 目的:探讨DWI联合3D-ASL技术在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各20例的MRI资料,分析平扫、增强扫描、DWI、3D-ASL图像特点,并测量最小ADC值及最大相对脑血流量(rCBF)。结果:鞍旁脑膜瘤多呈类圆形,T_(2)WI多呈等信号,增强扫描以早期中等程度强化常见,常见瘤周水肿及脑膜尾征;DWI多呈等高信号,最小ADC值(0.67~1.12)×10^(-3)mm^(2)/s,平均(0.76±0.13)×10^(-3)mm^(2)/s;多呈中高灌注,rCBF为5.072~9.683,平均7.062±3.571。海绵状血管瘤多呈哑铃状,T_(2)WI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以充填式显著强化为主,未见瘤周水肿及脑膜尾征;DWI多呈低信号,最小ADC值(1.48~1.83)×10^(-3)mm^(2)/s,平均(1.56±0.25)×10^(-3)mm^(2)/s;多呈低灌注,rCBF为1.356~3.014,平均1.696±1.028。2组肿瘤形态、T_(2)WI信号、DWI信号、最小ADC值、强化方式、灌注信号及rCBF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WI联合3D-ASL技术在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鞍旁 脑膜瘤 海绵状血管瘤
下载PDF
经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联合和眶上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复杂鞍旁病变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鹏 冯三江 +1 位作者 连烨 张秀卿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 探讨经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联合眶上锁孔手术治疗复杂性鞍旁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7月采用经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联合眶上锁孔手术治疗的9例复杂性鞍旁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变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 目的 探讨经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联合眶上锁孔手术治疗复杂性鞍旁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7月采用经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联合眶上锁孔手术治疗的9例复杂性鞍旁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变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显示垂体腺瘤7例,颅咽管瘤2例。8例术前视力损害中,术后视力改善6例,稳定1例,恶化1例。术后2例成形垂体前叶功能减退,1例发生暂时性尿崩症。未发生颅内出血和脑脊液漏。术后随访6~41个月,平均19.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经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联合眶上锁孔手术治疗复杂性鞍旁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鞍旁病变 经蝶入路 神经内镜 眶上入路 锁孔手术 疗效
下载PDF
鞍旁少见肿瘤的MRI诊断
3
作者 包佳怡 杨义文 胡春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3期4-5,11,共3页
目的分析几种少见类型鞍旁肿瘤MRI影像表现,探讨其MRI诊断及鉴别。方法收集15例鞍旁肿瘤的临床及MRI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37~74岁。15例病例均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1WI、T2WI、DWI,其中14例行增强... 目的分析几种少见类型鞍旁肿瘤MRI影像表现,探讨其MRI诊断及鉴别。方法收集15例鞍旁肿瘤的临床及MRI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37~74岁。15例病例均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1WI、T2WI、DWI,其中14例行增强扫描。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神经鞘瘤4例、表皮样囊肿伴破裂1例、脊索瘤4例、垂体腺瘤2例、淋巴瘤1例、鼻咽癌1例、转移瘤1例(来源于鼻咽癌)、动脉瘤伴机化1例。结果(1)鞍旁神经鞘瘤常与桥小脑角区相连,病变常呈囊实性改变;(2)鞍旁表皮样囊肿内含脂质,增强一般不强化,高b值DWI呈境界清楚的高信号;(3)T2WI蜂窝状表现为鞍旁脊索瘤的特征性表现;(4)垂体窝内正常垂体消失可作为鞍旁垂体腺瘤的诊断依据;(5)发现鼻咽黏膜增厚、中耳乳突炎及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提示鼻咽癌的可能性大;(6)MRA可显示瘤体和载瘤动脉的关系,有助于提示鞍旁动脉瘤。结论部分鞍旁少见类型肿瘤有特征的MRI表现,结合DWI以及MRA检查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旁 肿瘤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鞍旁肿瘤的体会
4
作者 代永庆 周林裕 +1 位作者 于泓 柏建兵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总结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鞍旁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的7例鞍旁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4例,Ⅱ级2例,Ⅳ级1例。术后3例出现暂时性面部感觉异常,3例暂时性第三神经麻痹,... 目的总结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鞍旁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的7例鞍旁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4例,Ⅱ级2例,Ⅳ级1例。术后3例出现暂时性面部感觉异常,3例暂时性第三神经麻痹,1例永久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脑积水。术后病理示脑膜瘤5例,软骨肉瘤1例,神经鞘瘤1例。术后随访3~12月,中位数5个月,无复发或死亡。结论对于合适的鞍旁肿瘤病人,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效果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旁肿瘤 小翼点入路 显微手术 疗效
下载PDF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40
5
作者 鱼博浪 王斐 +2 位作者 孙亲利 张明 范帆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总结7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CT、MRI和磁共振波谱(MRS)表现,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7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行CT和MR平扫,2例行CT增强扫描,7例行MR增强扫描,5例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6例行1HMRS检查。结果鞍旁海绵状血管瘤... 目的总结7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CT、MRI和磁共振波谱(MRS)表现,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7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行CT和MR平扫,2例行CT增强扫描,7例行MR增强扫描,5例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6例行1HMRS检查。结果鞍旁海绵状血管瘤体积大,并同时伸入到鞍内。CT平扫病变呈等或稍高密度,密度均匀,MRT1WI呈等或稍低于脑灰质信号,T2WI呈类似脑脊液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呈非常显著强化。DWI呈等或稍低信号,但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明显高于正常脑实质。1HMRS表现为NAA峰、Cr峰和Cho峰消失,可出现Lip峰。结论CT检查时鞍旁海绵状血管瘤与脑膜瘤和垂体瘤鉴别困难,MRI表现很有特点,T2WI呈极高信号,增强扫描非常显著强化,ADC值明显升高而DWI接近等信号,MRS检查无NAA峰、Cr峰和Cho峰,MRI可以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作出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质子波谱 鞍旁病变 海绵状血管瘤
下载PDF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12
6
作者 牛磊 朱蒙蒙 +2 位作者 王明皓 崔文 刘圆圆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7期998-1000,共3页
目的分析鞍旁海绵状血管瘤(PCH)的MRI表现与特征,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PCH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PCH位于鞍旁,体积较大,并不同程度伸入到蝶鞍内,外形不规则,瘤周无水肿。T1WI呈稍低信... 目的分析鞍旁海绵状血管瘤(PCH)的MRI表现与特征,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PCH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PCH位于鞍旁,体积较大,并不同程度伸入到蝶鞍内,外形不规则,瘤周无水肿。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较高信号,DWI为等或稍低信号,ADC图呈高信号。1 H-MRS表现5例无NNA峰、Cho峰和Cr峰,4例可见较低的Cho峰、NAA峰及Lip峰。增强扫描延迟明显异常强化。结论 PCH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对PC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鞍旁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鞍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疗效及远期复发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袁盾 刘定阳 +6 位作者 袁贤瑞 姜维喜 罗端午 刘庆 彭泽峰 丁锡平 杨治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9-703,共5页
目的:研究鞍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疗效,分析肿瘤复发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134例鞍旁脑膜瘤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级、Ⅱ级)109例(81.3%),随访病例116例,平均随访时间81.6个月,患者平均生活质量评... 目的:研究鞍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疗效,分析肿瘤复发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134例鞍旁脑膜瘤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级、Ⅱ级)109例(81.3%),随访病例116例,平均随访时间81.6个月,患者平均生活质量评分(KPS)91.9分,其中优秀90例,良好16例。动眼神经功能障碍6例,三叉神经功能障碍7例,癫痫8例,轻偏瘫9例。96例肿瘤全切除患者中复发12例,复发率12.5%。20例未全切除病例中12例(60%)肿瘤不同程度进展。肿瘤侵犯海绵窦复发率明显高于无海绵窦侵犯患者(P=0.043),肿瘤病理级别越高,复发风险越大(P<0.01)。结论:鞍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手术全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肿瘤侵犯海绵窦术后需要密切随访,非典型脑膜瘤及间变型脑膜瘤复发风险大,建议术后常规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旁脑膜瘤 显微手术 肿瘤复发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肖华锋 马林 +3 位作者 安维民 刘梦雨 王玉林 王岩 《中国医刊》 CAS 2014年第4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对鞍旁脑膜瘤和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鞍旁脑膜瘤和16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常规磁共振平扫、3D-ASL及增强扫描影像资料,测量肿瘤内最大血流量(CBF...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对鞍旁脑膜瘤和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鞍旁脑膜瘤和16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常规磁共振平扫、3D-ASL及增强扫描影像资料,测量肿瘤内最大血流量(CBF)值与正常白质区CBF、值并求比值(nCBF),对两组间nCBF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鞍旁脑膜瘤组nCBF值(7.075±3.878)明显高于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组(1.568±2.099),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3D-ASL灌注成像可鉴别鞍旁脑膜瘤与鞍旁海绵状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旁 脑膜瘤 海绵状血管瘤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下载PDF
鞍旁皮样囊肿合并自发破裂1例报告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勇 陈世洁 +3 位作者 杨莉蓉 刘亚 徐晓娟 李珊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5-195,共1页
现报告1例颅内皮样囊肿合并破裂如下。1病例男,52岁。因"间断头痛、头晕3年伴抽搐发作1次"于2011年6月12日入院。3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不适,间断发作,10 d前劳动时突感剧烈头痛,并伴肢体及口角抽搐,意识不清,约10 min后清醒。... 现报告1例颅内皮样囊肿合并破裂如下。1病例男,52岁。因"间断头痛、头晕3年伴抽搐发作1次"于2011年6月12日入院。3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不适,间断发作,10 d前劳动时突感剧烈头痛,并伴肢体及口角抽搐,意识不清,约10 min后清醒。当地医院头颅CT显示右侧鞍旁占位。我院MRI平扫及增强示右侧鞍旁巨大占位(5.6 cm×4.3 cm×5.0 cm),形状不规则,轮廓尚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皮样囊肿 自发破裂 鞍旁 抽搐发作 剧烈头痛 MRI平扫 意识不清 头颅CT
下载PDF
DWI及DCE-MRI在鞍旁海绵状血管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凤海 康立清 +1 位作者 孙敏 李国策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分析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MRI信号特征,探讨DWI及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MRI资料,总结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所有病... 目的分析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MRI信号特征,探讨DWI及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MRI资料,总结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DWI及DCE-MRI。左侧鞍旁15例、右侧鞍旁8例。T1WI所有病灶均呈低信号,T2WI 19例呈明显高信号,4例呈中等高信号。DWI图像17例呈高或稍高信号,4例呈等信号,ADC值均较正常脑组织明显升高〔(1.40~1.79)×10-3mm2/s,平均1.58×10-3mm2/s〕;2例因严重假牙伪影而无法评价。DCEMRI扫描23个病灶均呈明显渐进性向心填充式强化。结论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有特征性的MRI表现,大部分病例平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少数表现不典型的病例,DCE-MRI增强结合DWI对于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鞍旁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
下载PDF
鞍旁表皮样囊肿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7
11
作者 全冠民 袁涛 +1 位作者 张云亭 吴恩惠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51-652,共2页
关键词 鞍旁表皮样囊肿 影像学特点 CT检查 MRI检查 鉴别诊断
下载PDF
MRI与Dyna-CTA/3D-DSA影像融合在鞍旁跨颅中后窝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2
作者 韦可 姚国杰 +6 位作者 龚杰 杜威 李成才 陈大瑜 肖炳祥 向伟楚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7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MRI与Dyna-CTA/3D-DSA影像融合在鞍旁跨中后颅窝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例跨中后颅窝的鞍旁肿瘤,其中三叉神经鞘瘤2例,脑膜瘤2例,胆固醇样肉芽肿1例,术前行MRI与Dyna-CTA/3D-DSA三维影像融合,了解肿瘤与毗邻血管关系... 目的探讨MRI与Dyna-CTA/3D-DSA影像融合在鞍旁跨中后颅窝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例跨中后颅窝的鞍旁肿瘤,其中三叉神经鞘瘤2例,脑膜瘤2例,胆固醇样肉芽肿1例,术前行MRI与Dyna-CTA/3D-DSA三维影像融合,了解肿瘤与毗邻血管关系,其中2例将融合的数据通过Dicom格式输入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导航及电生理监测下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除1例外展神经麻痹未改善外余原有颅神经损害均恢复,且无并发症,MRI复查显示肿瘤完全切除。结论术前MRI与Dyna-CTA/3D-DSA三维融合影像,尤其是动态融合影像上,可在融合影像的冠状位、矢状位与轴位上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了解肿瘤与毗邻血管关系,有助于减少手术对血管损伤,提高手术的全切率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旁跨中后颅窝肿瘤 Dyna—CTA 3D—DSA MRI 三维影像融合 手术
下载PDF
多模态MRI在鞍旁肿瘤鉴别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凤海 康立清 +2 位作者 李国策 边浩 孙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9期1432-1434,1445,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对鞍旁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鞍旁肿瘤患者常规MRI平扫及增强、DWI、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及动态增强影像资料,分析不同种类肿瘤在不同成像序列的影像特征并总结规律。结果常规MRI扫描...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对鞍旁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鞍旁肿瘤患者常规MRI平扫及增强、DWI、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及动态增强影像资料,分析不同种类肿瘤在不同成像序列的影像特征并总结规律。结果常规MRI扫描序列对各病理类型肿瘤缺乏特异性表现,部分难以鉴别的肿瘤在功能性成像序列中有较特异的表现。结论多模态磁共振可提供更多病变的病理生理信息,有助于鞍旁肿瘤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旁 肿瘤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多模态
下载PDF
鞍旁肿瘤的MR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坚 姚振威 曹代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2-308,共7页
目的:探讨鞍旁肿瘤的MR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旁肿瘤MR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64例中脑膜瘤17例,侵袭性垂体瘤14例,神经鞘瘤9例,海绵状血管瘤6例,转移瘤6例,表皮... 目的:探讨鞍旁肿瘤的MR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旁肿瘤MR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64例中脑膜瘤17例,侵袭性垂体瘤14例,神经鞘瘤9例,海绵状血管瘤6例,转移瘤6例,表皮样囊肿6例,脊索瘤4例,淋巴瘤2例。鞍旁脑膜瘤信号和强化表现与颅内其他部位脑膜瘤类似;侵袭性垂体瘤累及鞍旁,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被包绕;神经鞘瘤以三叉神经鞘瘤多见,呈哑铃形跨颅中、后窝生长;海绵状血管瘤呈鞍内向鞍旁生长的哑铃形肿块,增强后强化显著,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周边强化逐渐向内充填;鞍旁转移瘤多为双侧性,常见于鼻咽癌颅内侵犯;表皮样囊肿T1WI信号高于脑脊液,DWI上呈高信号改变;脊索瘤为不均匀信号,伴斜坡骨质破坏;鞍旁淋巴瘤可为双侧性,伴颅中窝底骨质破坏。结论:鞍旁肿瘤MR表现各有特点,把握其特征可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旁 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鞍旁脑膜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青 徐香玖 +3 位作者 黄刚 马钦华 董汉彬 王建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鞍旁脑膜瘤的MR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经临床、影像及手术病理证实的鞍旁脑膜瘤病例的MR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资料,分析鞍旁脑膜瘤病灶部位、形态及信号特征。结果MR平扫、增强发现30例鞍旁脑膜瘤,发...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鞍旁脑膜瘤的MR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经临床、影像及手术病理证实的鞍旁脑膜瘤病例的MR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资料,分析鞍旁脑膜瘤病灶部位、形态及信号特征。结果MR平扫、增强发现30例鞍旁脑膜瘤,发生部位单发于一侧鞍旁海绵窦26例(累及同侧眼眶4例,累及翼腭窝3例),发生于双侧鞍旁海绵窦1例,颅内多发脑膜瘤合并一侧海绵窦脑膜瘤3例。结论应用合适的扫描技术,尤其是增强冠状位MR能很好的显示鞍旁脑膜瘤的发生部位、病灶大小、范围、信号特征,对周围邻近结构的累及状况,为临床手术和放疗定位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旁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鞍旁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肖华锋 安维民 +3 位作者 王玉林 王岩 李勇武 谢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4年第6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资料,分析其磁共振平扫、增强、扩散、灌注及波谱特点,测量肿瘤内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最大相对...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资料,分析其磁共振平扫、增强、扩散、灌注及波谱特点,测量肿瘤内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最大相对血流量(nCBF)及波谱各波峰值,确定其诊断参考值及特点。结果鞍旁海绵状血管瘤大多呈稍长及长T1稍长及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扩散加权成像呈等或稍低信号,肿瘤平均最小ADC值为(1.274±0.218)×10-3mm2/s,平均最大nCBF为(1.568±2.099),波谱特点为无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和肌酸等峰,只见明显脂质峰。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旁 海绵状血管瘤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鞍旁巨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郭智霖 丁美修 丁德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索鞍旁巨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手术治疗的15例鞍旁巨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达到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术后第二天7例出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2例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障碍,2例对... 目的探索鞍旁巨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手术治疗的15例鞍旁巨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达到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术后第二天7例出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2例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障碍,2例对侧肢体轻瘫;术后2周2例对侧肢体轻瘫者已恢复,但颅神经障碍者未见明显变化;术后3月随访时,7例动眼神经麻痹者5例已恢复,2例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障碍者1例恢复,术前视力减退者2例明显改进,6例无变化。术后无死亡。结论用现代颅底外科技术大部分鞍旁巨大脑膜瘤可全切。但对于已侵润神经、血管外膜者不要勉强切除,以免神经血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旁 巨大脑膜瘤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鞍区及鞍旁区占位病变的MRI诊断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穗乔 梁碧玲 +1 位作者 叶瑞心 钟镜联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0-13,共4页
目的:分析85例鞍区及鞍旁区占位病变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就本院85例鞍区及鞍旁区占位病变作一回顾性评价。85例中包括垂体大腺瘤32例,颅咽管瘤16例,脑膜瘤9例,鼻咽癌6例,脊索瘤4例,动脉瘤3例,动静脉瘘3例... 目的:分析85例鞍区及鞍旁区占位病变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就本院85例鞍区及鞍旁区占位病变作一回顾性评价。85例中包括垂体大腺瘤32例,颅咽管瘤16例,脑膜瘤9例,鼻咽癌6例,脊索瘤4例,动脉瘤3例,动静脉瘘3例,胶质瘤、转移瘤、粘液囊肿各2例,上皮样囊肿、组织细胞病、拉各氏囊肿、生殖细胞瘤、海绵状血管瘤和纤维血管瘤各1例。结果:其中58例获得手术(52例)或活检(6例)病理资料,MRI诊断与病理符合54例,正确率为93.1%。结论:MRI是诊断鞍区及鞍旁区占位病变的良好方法,特别是对显示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旁 占位病变 MRI
下载PDF
鞍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婷 夏俊哲 +1 位作者 景治涛 王运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鞍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术前准确诊断方法、术前评估和治疗策略。方法对4例鞍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例通过临床表现、术前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准确诊断并制定完备的治疗方案,术中沿肿瘤周边分... 目的探讨鞍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术前准确诊断方法、术前评估和治疗策略。方法对4例鞍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例通过临床表现、术前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准确诊断并制定完备的治疗方案,术中沿肿瘤周边分离,最终整块切除肿瘤,并且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鞍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术前结合多方面影像检查以准确诊断、评估,术中整块切除肿瘤,可以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旁 海绵状血管瘤 巨大 显微手术
下载PDF
鞍旁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力 白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52-53,共2页
目的分析鞍旁脊索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鞍旁脊索瘤的MRI及CT资料,从肿瘤生长部位、形态、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与邻近结构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 MRI及CT检查均显示鞍旁脊索瘤为边界清晰、形态较规则团块样... 目的分析鞍旁脊索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鞍旁脊索瘤的MRI及CT资料,从肿瘤生长部位、形态、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与邻近结构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 MRI及CT检查均显示鞍旁脊索瘤为边界清晰、形态较规则团块样肿瘤。13例病变信号较均匀,6例可见等信号欠连续薄壁影,5例病灶内可见少许点状或线样稍高信号。增强检查病灶均为类"蜂房样"中度不均增强改变,6例可见较明显壁增强。结论鞍旁脊索瘤的MRI、CT信号较均匀,肿瘤边界清晰且对相邻骨质破坏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脊索瘤 鞍旁脊索瘤 磁共振检查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