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鞘内给药治疗慢性疼痛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窦新雨 梁辰 +1 位作者 祝斌 刘晓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45-653,共9页
目前慢性疼痛(chronic pain)被定义为一种疾病,全球众多病人受其困扰,口服镇痛药等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且不良反应大。通过鞘内给药(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ITDD)技术可将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通过脑脊液循环直接作用于脑、脊髓而发挥作... 目前慢性疼痛(chronic pain)被定义为一种疾病,全球众多病人受其困扰,口服镇痛药等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且不良反应大。通过鞘内给药(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ITDD)技术可将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通过脑脊液循环直接作用于脑、脊髓而发挥作用,快速、稳定、高效治疗慢性疼痛,同时低药物剂量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改善了病人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本文就当前鞘内给药治疗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当下利用ITDD治疗慢性疼痛及后续ITDD的改进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给药 慢性疼痛 镇痛 鞘内物输注系统
下载PDF
经植入式鞘内给药对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苏乾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植入式鞘内给药对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癌痛患者72例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吗啡,研究组患者鞘... 目的探讨经植入式鞘内给药对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癌痛患者72例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吗啡,研究组患者鞘内输注吗啡。两组患者均持续镇痛7 d后进行相关指标的评估。对比两组患者镇痛前(T_(0))、镇痛1 d后(T_(1))、镇痛3 d后(T_(2))、镇痛7 d后(T_(3))疼痛评分,T_(0)、T_(3)时免疫功能指标、疼痛指标水平,以及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T_(1)~T_(3)时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呈降低趋势,且不同时间点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_(3)时两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研究组患者CD3^(+)、CD4^(+)百分比均显著升高,CD8^(+)百分比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NK细胞水平及CD3^(+)、CD4^(+)百分比显著升高,CD8^(+)百分比显著降低;T_(3)时两组患者血清缓激肽(BK)、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水平均较T_(0)时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镇痛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晚期癌痛患者经植入式鞘内给药镇痛效果较好,能够使患者免疫水平增强,减轻疼痛,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痛 经植入式鞘内给药 血流动力学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鞘内给药治疗颅内细菌感染 被引量:5
3
作者 时忠华 蔡学见 +3 位作者 陈铮立 王玉海 董吉荣 刘斌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索神经外科鞘内给药治疗颅内感染的方法。方法以3150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77例为研究对象,主要对采用鞘内给新型抗生素如噻吗灵、头孢他啶、万古霉素等治疗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7例患者中,74例治愈,... 目的探索神经外科鞘内给药治疗颅内感染的方法。方法以3150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77例为研究对象,主要对采用鞘内给新型抗生素如噻吗灵、头孢他啶、万古霉素等治疗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7例患者中,74例治愈,3例(3·89%)死亡。治愈组中有1例遗留有轻度腰痛,余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鞘内尽早给高效、敏感的抗生素对治疗神经外科的颅内感染可降低死残率,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鞘内给药 预后 物治疗 鞘内 细菌感染 外科住院患者 神经外科 研究对象 头孢他啶
下载PDF
激素和鞘内给药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性脑病 被引量:5
4
作者 寇小格 梁东良 +2 位作者 石金河 侯景玉 杨飞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47-747,共1页
关键词 激素 鞘内给药 治疗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后发性脑病 并发症
下载PDF
激素和鞘内给药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寇小格 梁东良 +2 位作者 石金河 侯景玉 杨飞云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1,共2页
将6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仅给予高压氧和内科输液,治疗组48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激素和鞘内给药,在疗程的30 d内和30d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评估,以探讨激素和鞘内给药的疗效。
关键词 激素 鞘内给药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下载PDF
丙泊酚麻醉下大鼠反复腰椎穿刺鞘内给药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希江 曹菲 +9 位作者 陈莎莎 罗婷 肖兴鹏 杨少兵 王萍 田学愎 许爱军 高峰 杨辉 田玉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358-362,共5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下大鼠腰椎水平反复穿刺鞘内给药的可行性,为大鼠鞘内多次给药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50~300g)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丙泊酚组、腰椎穿刺组和腰椎穿刺并给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采用丙泊酚(50mg/kg)...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下大鼠腰椎水平反复穿刺鞘内给药的可行性,为大鼠鞘内多次给药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50~300g)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丙泊酚组、腰椎穿刺组和腰椎穿刺并给生理盐水组,每组6只。采用丙泊酚(50mg/kg)麻醉大鼠后,用50μl微量进样器于腰5~6间隙行经皮腰椎穿刺,以大鼠后肢出现颤动或鼠尾侧向摆动为穿刺成功的标志。实验中测定大鼠热甩尾潜伏期、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变化。结果:丙泊酚组、腰椎穿刺组及腰椎穿刺并给生理盐水组大鼠热甩尾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脊髓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较正常对照组亦无统计学改变(P>0.05)。结论:丙泊酚麻醉下大鼠反复腰椎穿刺鞘内给药法安全有效,可用于需多次鞘内给药,并在给药后立刻检测大鼠疼痛行为学指标的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给药 丙泊酚 热甩尾潜伏期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激素和鞘内给药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梁东良 寇小格 +2 位作者 石金河 侯景玉 杨飞云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6期650-651,共2页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 迟发性脑病 激素 鞘内给药
下载PDF
激素联合鞘内给药治疗DEACMP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梁东良 寇小格 +1 位作者 石金河 杨飞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4期57-57,共1页
采用激素和鞘内给药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 P)患者48例,30 d后观察其临床症状、神志和生活能力并进行评估。结果痊愈16例,好转20例,无效10例,死亡2例。提示激素和鞘内给药对DEACM P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 激素 鞘内给药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下载PDF
利福平鞘内给药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 被引量:3
9
作者 叶琳 张齐龙 叶海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7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利福平 鞘内给药 结核性脑膜炎
下载PDF
时机理论干预在鞘内给药镇痛病人管理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婧 樊玉霞 李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1],疼痛病人遭受生理侵害的同时,也面临着焦虑、抑郁情绪等心理痛苦及社交退缩及机体失能[2]。1986年WHO推出3阶梯镇痛后此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普...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1],疼痛病人遭受生理侵害的同时,也面临着焦虑、抑郁情绪等心理痛苦及社交退缩及机体失能[2]。1986年WHO推出3阶梯镇痛后此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普及,但该模式仍存在不良反应大、药物耐受等问题,尤其对于难治性癌痛及顽固性疼痛效果不佳,而《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2017)》指出,癌症病人爆发痛高达33%~95%,10%~20%癌痛病人为难治性癌痛[3],因此近年来介入镇痛成为发展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疼痛 心理痛苦 物耐受 组织损伤 社交退缩 鞘内给药 爆发痛 专家共识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鞘内给药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秀杰 王亚林 李荣 《黑龙江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166-168,共3页
目的:分析高压氧联合鞘内给药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60例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 目的:分析高压氧联合鞘内给药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60例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667,P=0.0098);观察组的平均昏迷时间为(4.12±1.56)h,短于对照组的的平均昏迷时间(6.78±2.55)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I评分及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BI评分及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疗效显著,更有利于患者康复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鞘内给药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下载PDF
脑室或鞘内给药治疗脑室腹腔内分流术后颅内感染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含 林志忠 +1 位作者 王培强 田进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0期631-632,共2页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和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脑积水患者VPS术后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除全身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外,所有病例均实施分流泵内注入抗生素,其中4例行脑室外引流术及脑室内注射抗生素,2...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和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脑积水患者VPS术后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除全身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外,所有病例均实施分流泵内注入抗生素,其中4例行脑室外引流术及脑室内注射抗生素,2例腰穿置管引流脑脊液并鞘内注射稀释的抗生素,9例感染均获得控制满意,未拔出分流装置。结论 VPS术后颅内感染重在预防。对于术后感染者,要根据病情采取措施积极处理,早期发现,给以相应抗生素的同时,分流泵内注入稀释的抗生素是控制分流术后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术 感染 鞘内给药 脑室给药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加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房秋燕 蔡霞 郑青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49-150,共2页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置换 鞘内给药 治疗 护理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及鞘内给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洪旭林 杨吉祥 《安徽医学》 2012年第8期975-977,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给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5例经头颅CT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结果采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给药治疗SAH在改善头...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给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5例经头颅CT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结果采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给药治疗SAH在改善头痛持续时间、降低平均住院天数以及降低脑血管痉挛(CVS)、脑积水和再出血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未进行脑脊液置换及鞘内给药治疗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易于操作、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置换 鞘内给药治疗
下载PDF
鞘内给药加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华钊 《河北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824-826,共3页
目的:客观评价鞘内给药加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采取常规治疗的2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鞘内给药加脑脊液置换治疗的2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 目的:客观评价鞘内给药加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采取常规治疗的2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鞘内给药加脑脊液置换治疗的2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47.62%的临床治愈率,P<0.01。结论:鞘内给药加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确切、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给药 脑脊液置换 结核性脑膜炎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1例的护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敏 杨春芬 《护理与康复》 2013年第2期195-196,共2页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蛛网膜下隙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血管及部分脑实质病变的疾病。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此病呈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且病死率高。应用抗结核药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措施,但...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蛛网膜下隙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血管及部分脑实质病变的疾病。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此病呈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且病死率高。应用抗结核药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措施,但由于抗结核药物不易透过血一脑屏障,全身给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脑脊液置换相当于炎性引流,能加快炎性物质排出。鞘内给药能增加脑脊液内药物浓度,形成局部高浓度的杀菌环境,抑制炎性反应,减少渗出,抑制纤维化而防止黏连。2011年5月,本院感染科收治1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常规抗结核、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脑脊液置换 鞘内给药 护理
下载PDF
鞘内给药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锴 刘德中 王常伟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2期83-85,共3页
目的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治疗中鞘内给药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给予单一抗生素静脉用药、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治疗中鞘内给药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给予单一抗生素静脉用药、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6.00%(46/50),高于对照组的74.0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比较,氯化物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包括白细胞、葡萄糖、蛋白定量及颅内压治疗后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2/50)与对照组的6.00%(3/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对症治疗,不良反应均缓解。结论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治疗中,鞘内给药治疗方法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患者各项体征指标的改善,且安全性较高,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颅内感染 鞘内给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纳洛酮鞘内给药治疗高血压脑室内出血15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满 任国庆 +3 位作者 刘艳 魏瑞锁 张建龙 李慧丰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4-45,共2页
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们对15例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腰穿并鞘内注入纳洛酮的方法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脑脊液 鞘内给药 纳洛酮
下载PDF
脊髓鞘内给药改良法—腰骶部埋管及直接注射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甩恩 周文华 +2 位作者 顾钧 张富强 刘惠芬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3年第1期53-54,共2页
为降低鞘内埋管动物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对脊髓鞘内慢性套管埋植方法进行改良 :长期慢性给药 ,可在腰骶部埋管 ;对急性处理或给药次数不多的可在腰骶部直接注射给药。传统方法埋管 ,死亡率和致残率分别为 2 5 %和 30 % ,腰骶部埋管致残率... 为降低鞘内埋管动物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对脊髓鞘内慢性套管埋植方法进行改良 :长期慢性给药 ,可在腰骶部埋管 ;对急性处理或给药次数不多的可在腰骶部直接注射给药。传统方法埋管 ,死亡率和致残率分别为 2 5 %和 30 % ,腰骶部埋管致残率为 5 % ,直接注射给药合格率为 1 0 0 %。是二种鞘内给药的新的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给药 腰骶部埋管 直接注射 脊髓
下载PDF
高压氧和鞘内给药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性脑病
20
作者 梁东良 寇小格 +2 位作者 石金河 侯景玉 杨飞云 《中国医药》 2006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和鞘内给药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性脑病患者32例,均在高压氧与输液的基础上加用鞘内给药;对照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性脑病患者15例,均采用高压氧与一般内科输液治... 目的探讨高压氧和鞘内给药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性脑病患者32例,均在高压氧与输液的基础上加用鞘内给药;对照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性脑病患者15例,均采用高压氧与一般内科输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33%(P<0.05)。结论高压氧和鞘内给药是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性脑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性脑病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高压氧 鞘内给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