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韧带退变病理特点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上官磊 樊星 罗卓荆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12-514,共3页
关键词 韧带退变 病理特点 影像学诊断技术 弹性纤维 韧带 棘间韧带 直立姿势 连接结构
下载PDF
高氟摄入致家兔胸椎黄韧带退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永兴 王全平 +2 位作者 王哲 吕荣 孙辉生 《脊柱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30-233,共4页
目的 探讨引起黄韧带退变的病因和机理 ,研究慢性氟中毒与黄韧带退变的关系。方法 将氟化钠注入家兔皮下 ,使其发生氟中毒 ,观察高剂量氟摄入对家兔黄韧带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 高氟摄入后 ,家兔胸椎黄韧带组织内弹力纤维减少、断裂... 目的 探讨引起黄韧带退变的病因和机理 ,研究慢性氟中毒与黄韧带退变的关系。方法 将氟化钠注入家兔皮下 ,使其发生氟中毒 ,观察高剂量氟摄入对家兔黄韧带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 高氟摄入后 ,家兔胸椎黄韧带组织内弹力纤维减少、断裂。胶原纤维大量增生 ,排列不规则。在电镜下 ,可见钙盐结晶在增生的胶原纤维间沉着。结论 高氟摄入可以引起黄韧带的退变与钙化。提示低氟摄入 ,可能具有预防和减少黄韧带退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管狭窄 韧带退变 氟中毒
下载PDF
合并后纵韧带退变的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及影像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玉强 王利民 +6 位作者 刘屹林 刘宏建 赵耀 张书豪 张敏 王卫东 谭洪宇 《中医正骨》 2020年第7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合并后纵韧带退变(cervical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degeneration,CPLLD)的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CSM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 目的:探讨合并后纵韧带退变(cervical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degeneration,CPLLD)的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CSM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从患者的病例资料中提取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术前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病评分、术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有效椎管矢状径(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SAC)、椎管椎体矢状径比值(diameter of sagittal canal and vertebral body ratio,DSR)及合并CPLLD和颈脊髓内信号改变情况。结果:①临床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28例CSM患者,其中53例合并CPLLD(CPLLD组),其余75例未合并CPLLD(无CPLLD组)。合并颈脊髓内信号改变者49例,其中CPLLD组29例、无CPLLD组20例,CPLLD组颈脊髓内信号改变发生率高于无CPLLD组(χ^2=13.866,P=0.000)。合并CPLLD的CSM患者中51~6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性别分布无明显差异;55个节段CPLLD呈中央型、47个节段呈偏侧型,好发部位为C 4~C 6节段。术前CPLLD组患者的NDI高于无CPLLD组[(46.57±8.20)%,(36.60±7.01)%,t=1.783,P=0.000],JOA颈椎病评分低于无CPLLD组[(9.97±1.41)分,(12.60±1.25)分,t=-3.247,P=0.000];2组患者术前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7±2.12)分,(5.44±2.03)分,t=0.693,P=0.075]。②影像数据分析结果。CPLLD组术前颈椎SAC和DSR均小于无CPLLD组[(4.17±1.30)mm,(5.32±1.34)mm,t=-1.327,P=0.000;0.70±0.21,0.82±0.23,t=-3.733,P=0.000]。CPLLD组组内不同性别患者的术前颈椎SAC和D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21±1.32)mm,(4.12±1.30)mm,t=0.149,P=0.795;0.67±0.15,0.75±0.19,t=0.328,P=0.602];无CPLLD组组内不同性别患者的术前颈椎SAC和D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36±1.30)mm,(5.27±1.39)mm,t=0.187,P=0.753;0.81±0.22,0.83±0.23,t=0.739,P=0.072]。③临床数据和影像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CPLLD和颈脊髓内信号改变呈正相关(r s=0.317,P=0.000);SAC、DSR均与JOA颈椎病评分呈正相关(r=0.321,P=0.000;r=0.795,P=0.000),均与NDI呈负相关(r=-0.309,P=0.000;r=-0.432,P=0.000)。结论:CSM患者常合并CPLLD,其中以51~60岁者多见,好发于C 4~C 6节段;合并CPLLD的CSM患者更容易发生颈脊髓变性、DSR和SAC更小、患者生活质量更差,建议早期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型颈椎病 后纵韧带退变
下载PDF
膝侧副韧带退变性关节不稳与膝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滕建国 张新栋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4期38-38,共1页
目的:探讨膝侧副韧带退变性关节不稳与膝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87例膝关节功能评估和膝关节韧带功能评估,并以膝关节的稳定性及X线表现将实验对象分为A、B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初步明确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膝不稳定所占的比例;... 目的:探讨膝侧副韧带退变性关节不稳与膝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87例膝关节功能评估和膝关节韧带功能评估,并以膝关节的稳定性及X线表现将实验对象分为A、B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初步明确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膝不稳定所占的比例;了解膝骨性关节炎与膝侧副韧带退变性膝关节不稳有无相关性;了解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膝侧副韧带退变性膝关节不稳对关节功能的影响程度。结果:①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性别分布、病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②两组在膝功能上有明显差异(P<0.01)。③两组中,X线正位内外侧关节间隙、应力位内外侧间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④与A组相比,B组在膝外翻试验加轴移试验与内翻试验(30°)上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⑤两组间股骨胫骨角不存在差异性(P<0.01)。⑥相关分析提示膝功能与韧带退变部分指标(股骨胫骨角、内外翻试验)间有相关性。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存在侧副韧带退变性关节不稳,其中女性占有较大比例;膝功能评分受韧带退变影响大,可能存在侧副韧带退变程度越大,关节稳定性越差,膝功能评分越低的关系;侧副韧带退变性关节不稳以外向不稳定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韧带退变 失稳
下载PDF
黄韧带退变的病理改变与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吴海桓 陈锋 +3 位作者 闫乾 黄知见 廖星栋 李枝发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624-627,共4页
黄韧带退变是引起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基础,是造成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主要病理变化为黄韧带肥厚、钙化和骨化,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分别就黄韧带肥厚、钙化和骨化的病理改变与相关的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关键词 韧带退变 肥厚 钙化 骨化 病理改 分子机制 综述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与腰椎黄韧带退变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6
作者 贾光明 王哲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5-6,共2页
目的 :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与腰椎黄韧带退变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 :对手术切除 8例患者的骨化黄韧带和 4例正常黄韧带及 6例退变黄韧带组织进行了病理学对比研究。结果 :骨化为软骨内骨化过程 ,骨化黄韧带存在着韧带组织至骨化组织的... 目的 :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与腰椎黄韧带退变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 :对手术切除 8例患者的骨化黄韧带和 4例正常黄韧带及 6例退变黄韧带组织进行了病理学对比研究。结果 :骨化为软骨内骨化过程 ,骨化黄韧带存在着韧带组织至骨化组织的移行区 ,初期骨化韧带组织的病理改变与退变黄韧带相似。结论 :骨化基于韧带组织的退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黄韧带骨化 腰椎黄韧带退变 胸椎管狭窄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退变与髁间窝撞击及内侧半月板撕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竞敏 胡文晋 +6 位作者 李冬超 张政 王海蛟 李昱鸿 曹建刚 赵谦 陈啸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78-1482,共5页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退变与髁间窝撞击、内侧半月板撕裂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伴ACL退变的KOA患者55例(55膝,退变组)临床...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退变与髁间窝撞击、内侧半月板撕裂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伴ACL退变的KOA患者55例(55膝,退变组)临床资料,另随机选择55例(55膝)ACL正常的KOA患者作为对照(55膝,正常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前MRI测量髁间窝指数,评价是否存在髁间窝狭窄;关节镜下观察内、外侧半月板撕裂发生情况以及发生部位,有无ACL胫骨止点骨赘形成;计算各部位半月板撕裂及骨赘形成发生率。结果两组内侧半月板前角、体部撕裂发生率,外侧半月板前角、体部、后角及后根部撕裂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半月板后角及后根部撕裂发生率、ACL胫骨止点骨赘形成发生率、髁间窝狭窄发生率以及髁间窝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3例存在ACL胫骨止点骨赘患者中,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发生率为53.8%(7/13);97例无ACL胫骨止点骨赘患者中,其发生率为16.5%(16/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71,P=0.002)。结论KOA患者ACL退变与髁间窝撞击以及内侧半月板后角、后根部撕裂密切相关,ACL胫骨止点骨赘形成与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发生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前交叉韧带退变 髁间窝撞击 内侧半月板撕裂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退变黄韧带中过度表达 被引量:10
8
作者 钟招明 陈建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6-318,322,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黄韧带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退变黄韧带标本来自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平均年龄58.6岁。8例青少年型急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的黄韧带标本作为正常对照,平均年龄24.2岁。在术前MRI像上测量黄韧带...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黄韧带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退变黄韧带标本来自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平均年龄58.6岁。8例青少年型急性腰椎间盘突症患者的黄韧带标本作为正常对照,平均年龄24.2岁。在术前MRI像上测量黄韧带厚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黄韧带中I型胶原和TGF-β1的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TGF-β1的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GF-β1在黄韧带组织中的定位表达。结果退变组的黄韧带厚度[(4.70±0.40mm)]明显厚于对照组[(2.50±0.36mm)](P<0.001)。退变组黄韧带的I型胶原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07)。退变组黄韧带的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08、P=0.004)。TGF-β1阳性表达定位于黄韧带成纤维细胞的胞浆。结论TGF-β1在退变黄韧带中过度表达,表明它可能在腰椎黄韧带退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韧带退变 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退变腰椎黄韧带的病理改变与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毛兆光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4期254-256,共3页
腰椎黄韧带的生理性和病理性退变主要包括黄韧带肥厚、钙化和骨化,其主要表现为弹力纤维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显著增加,并且出现钙化、骨化及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的增生等,从而黄韧带的弹性明显下降且肥厚。一般认为黄韧带的退... 腰椎黄韧带的生理性和病理性退变主要包括黄韧带肥厚、钙化和骨化,其主要表现为弹力纤维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显著增加,并且出现钙化、骨化及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的增生等,从而黄韧带的弹性明显下降且肥厚。一般认为黄韧带的退行性改变同机体的老化、创伤、代谢异常和家族遗传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TGFβs)、S-100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成纤维生长因子(FGF)等生长因子在黄韧带退变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机制 病理改 腰椎 S-100蛋白 成纤维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 韧带肥厚 成纤维细胞 退行性改 弹力纤维 主要表现 胶原纤维 软骨细胞 毛细血管 家族遗传 代谢异常 TGFβ 病理过程 韧带退变 病理性
下载PDF
退变腰椎黄韧带超微结构的改变与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姜铁斌 何元诚 《颈腰痛杂志》 2009年第2期166-168,共3页
腰椎黄韧带特殊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致使其较易发生黄韧带肥厚、钙化和骨化等生理性和病理性改变。其主要表现为弹力纤维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显著增加,并出现骨化、钙盐沉积、透明变性、囊性变以及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的增... 腰椎黄韧带特殊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致使其较易发生黄韧带肥厚、钙化和骨化等生理性和病理性改变。其主要表现为弹力纤维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显著增加,并出现骨化、钙盐沉积、透明变性、囊性变以及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的增生等超微结构的改变。最近的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TGFβs)、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成纤维生长因子(FGF)等生长因子在黄韧带退变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退变 超微结构 分子机制
下载PDF
腰椎棘间韧带退行性病变的磁共振成像分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戚绍飞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分级系统对腰椎棘间韧带退行性病变进行分级的可靠性。方法设计腰椎棘间韧带退行性病变的MRI分级系统,采用正中矢状位T1和T2加权像对100个腰椎棘间韧带退行性病变进行MRI分级,并对该分级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分级系统对腰椎棘间韧带退行性病变进行分级的可靠性。方法设计腰椎棘间韧带退行性病变的MRI分级系统,采用正中矢状位T1和T2加权像对100个腰椎棘间韧带退行性病变进行MRI分级,并对该分级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结果 100个棘间韧带退行性病变的整体MRI分级:A级为43.0%~51.0%,B级为38.0%~46.0%,C级为3.0%~6.0%,D级为5.0%~9.0%。在所有阅片者中,观察者内一致性极好,kappa值为0.865~0.931;而观察者间一致性较低,kappa值为0.727~0.823。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A、B级之间的差异高于B、C级和C、D级之间的差异,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A、C级之间的分歧比例高于B、D级之间的分歧比例。结论该棘间韧带退行性病变MRI分级系统简单、可靠,重复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棘间韧带退行性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104例与黄韧带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永林 吴小宝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讨形成腰椎管狭窄症的原因及与黄韧带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 1990年以来手术的 10 4例腰椎管狭窄症进行分析。结果 腰椎管狭窄可由骨性椎管因素造成 ,也可由非骨性物退变增生导致的椎管内占位所造成。结论 腰椎黄韧带钙化、骨... 目的 探讨形成腰椎管狭窄症的原因及与黄韧带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 1990年以来手术的 10 4例腰椎管狭窄症进行分析。结果 腰椎管狭窄可由骨性椎管因素造成 ,也可由非骨性物退变增生导致的椎管内占位所造成。结论 腰椎黄韧带钙化、骨化及肥厚是引起腰椎管狭窄的常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韧带 韧带退变 临床症状 影像学表现 病因学
下载PDF
单纯黄韧带肥厚二例
13
作者 方振东 沈晓秋 《颈腰痛杂志》 1989年第2期45-45,共1页
彭××,男,38岁,工人,住院号:123309因慢性间歇性腰痛15年,右小腿酸胀麻2年于1980年5月24日入院。 患者于1966年5月4日抬重物时扭伤引起腰部疼痛,活动不便,经休息、治疗好转。69年起常感右下肢酸痛不能照常工作。78年腰痛加重,... 彭××,男,38岁,工人,住院号:123309因慢性间歇性腰痛15年,右小腿酸胀麻2年于1980年5月24日入院。 患者于1966年5月4日抬重物时扭伤引起腰部疼痛,活动不便,经休息、治疗好转。69年起常感右下肢酸痛不能照常工作。78年腰痛加重,伴右小腿外侧酸胀麻,行走无力。当地医院理疗、按摩等无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肥厚 小腿外侧 腰部疼痛 下肢痛 腰痛 右小腿 脊柱活动 椎体后缘骨赘 跟腱反射 韧带退变
下载PDF
扩大化椎板关节突切除术治疗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
14
作者 夏英鹏 徐天同 +2 位作者 崔子健 朱如森 田成瑞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6-307,F003,共3页
关键词 胸椎管狭窄症 椎板关节突 氟骨症性 切除术 2002年12月 2000年 高氟地区 韧带退变 脊髓压迫 神经损害 手术治疗 手术难度 脊柱外科 效果满意 多发生 严重
下载PDF
“骨刺”能否被“消化?
15
作者 永康 《中老年保健》 1998年第3期40-40,共1页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骨刺”。正常的骨骼充满生命活力,它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即一边不停地老化,一边不停地生长,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人类进入老年期,这种代谢平衡遭到破坏。
关键词 骨刺 腰椎骨质增生 骨骼 骨赘 神经受压 代谢平衡 老化速度 生命活力 韧带退变 老年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