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文解字》音义关系的产生式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宋继华 李国玉 王宁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3-59,共7页
汉语语义关系的探求离不开汉字音义关系的探求,汉字的音义关系分为同音、同义和同源三种。探求汉字之间的音义关系、利用汉字的字音来推求字义之间的关系,是《说文解字》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便于基于计算机技术更全面地探求音义关... 汉语语义关系的探求离不开汉字音义关系的探求,汉字的音义关系分为同音、同义和同源三种。探求汉字之间的音义关系、利用汉字的字音来推求字义之间的关系,是《说文解字》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便于基于计算机技术更全面地探求音义关系尤其是同源关系中的“音近”、“义通”关系,本文对音韵通转规则进行了形式化表述。在《说文》知识库中,建立了《说文》双声规则库和叠韵规则库(含8个规则表),它们通过“规则槽”与传统框架表示法中的“属性槽”和“属性库”共同构成产生式框架,有效地表达了《说文》中的各项描述性知识和规则性知识,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中文信息处理 说文解字 音义关系 同源 产生式规则 产生式框架
下载PDF
壮语通用词汇中的动物名词音义关系考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兴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7-62,共6页
通过对《壮语通用词与方言代表点词汇对照汇编》一书中139个动物名词音义关系的考察表明:壮语通用词汇中的动物名词有相当一部分是有音义联系的,除了有一部分是摹仿动物之声而形成的词外,还有从外形(包括体型和动态)特征、内在性质等命... 通过对《壮语通用词与方言代表点词汇对照汇编》一书中139个动物名词音义关系的考察表明:壮语通用词汇中的动物名词有相当一部分是有音义联系的,除了有一部分是摹仿动物之声而形成的词外,还有从外形(包括体型和动态)特征、内在性质等命名的,同样具有联想比附的思维模式。尤其在对汉语早期词汇的借用和改造(转换)过程中表现出壮民族面对强势语言从容应对的机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语通用词 动物名词 词源义 音义关系
下载PDF
文字孳乳和词的音义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理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5,共5页
词的多义现象和同音现象是各种语言中都有的,这是词汇系统中不同音义关系的反映。一个语音形式表示了几个有派生转化关系的意义,那是一词多义;语音形式完全相同而意义之间没有如同中心义和转义那样的关系,那是一组同音异义词。如普通话... 词的多义现象和同音现象是各种语言中都有的,这是词汇系统中不同音义关系的反映。一个语音形式表示了几个有派生转化关系的意义,那是一词多义;语音形式完全相同而意义之间没有如同中心义和转义那样的关系,那是一组同音异义词。如普通话里指专家学者的“大方”,指一种绿茶的“大方”,指不吝啬、不俗气或不拘束的“大方”。根据音义之间的各种关系,通常把语言里的词划分为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同音词等不同的类别,使之构成一个词汇系统。词语的这种词汇学分类,与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文字原本无关。各种语言的词汇学专著以及有关的教科书,在论述这类词汇现象时通常都不涉及文字。但是,在汉语词汇学里,汉字对这些词汇现象的分类却有密切的关系,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似乎不应该完全撇开这个问题不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义关系 文字孳乳 同音词 源字 形符 一词多义 汉字 引申义 语音形式 词汇学
原文传递
论音义关系与训诂之因声求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其昀 谢俊涛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7-72,共6页
语言的音义结合大致是有理据的。音义结合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与意义结合的声音是自然的未负载意义的声音;第二层次,与意义结合的声音是非自然的已经负载意义的声音。第一层次的音义结合可形成根词,第二层次的音义结合则形成派生词。... 语言的音义结合大致是有理据的。音义结合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与意义结合的声音是自然的未负载意义的声音;第二层次,与意义结合的声音是非自然的已经负载意义的声音。第一层次的音义结合可形成根词,第二层次的音义结合则形成派生词。训诂因声求义的基础在于音义结合的有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义关系 理据 因声求义
下载PDF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朗杰扎西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5-122,共8页
《华夷译语》系明清两代四夷(译)馆出于译员教习或翻译的需要,由官方编纂的多种番汉对译辞书之总称,《西番译语》即为其中一种。此书是清初的一部藏汉翻译词典,保留了大量清初的藏语词汇,对于研究清初藏语及中国翻译学史,都是非常珍贵... 《华夷译语》系明清两代四夷(译)馆出于译员教习或翻译的需要,由官方编纂的多种番汉对译辞书之总称,《西番译语》即为其中一种。此书是清初的一部藏汉翻译词典,保留了大量清初的藏语词汇,对于研究清初藏语及中国翻译学史,都是非常珍贵的研究资料。明代《西番译语》乙种本中的藏文在汉义和对音汉字之间的表义表音链接方面很多词项存在偏差甚至错误,对其进行专门研究和探析,有助于藏学研究者更好地把握藏汉翻译的历史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种本《西番译语》 藏汉对译 音义关系
下载PDF
论颜师古对音义关系的认识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金霞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1期66-70,共5页
词是音义的结合体,音义关系是词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历代语言学家都十分重视对音义关系的探索与研究,唐代初年著名语言学家颜师古就是其中一位,他在其《汉书注》、《匡谬正俗》等著作中充分运用音同、音义同、声相近、声之转... 词是音义的结合体,音义关系是词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历代语言学家都十分重视对音义关系的探索与研究,唐代初年著名语言学家颜师古就是其中一位,他在其《汉书注》、《匡谬正俗》等著作中充分运用音同、音义同、声相近、声之转等方法来辨通假、推求事物命名之意、贯通异形词。其因声求义的观念是明确的,方法是科学的。可以说,颜师古的因声求义已开清代以声音通训诂方法的先河。了解并研究颜师古因声求义的实践与理论,对汉语词汇史以至于中国语言学史,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师古 音义关系 认识
下载PDF
《广雅疏证》以类比手法说明被释词与解释词音义关系情况浅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景仑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70-74,共5页
《广雅疏证》以类比手法说明的被释词与解释词之间音义关系的情况,包括:被释词与解释词之间存在词义引申关系、一声之转关系、两个被释词音近则共用一个解释词的义同关系,以及类比词前后的被释词相同或属于同一义类则其解释词相同或义... 《广雅疏证》以类比手法说明的被释词与解释词之间音义关系的情况,包括:被释词与解释词之间存在词义引申关系、一声之转关系、两个被释词音近则共用一个解释词的义同关系,以及类比词前后的被释词相同或属于同一义类则其解释词相同或义同义近、被释词音同音近则其解释词义同义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雅疏证》 类比手法 被释词与解释词 音义关系
下载PDF
试论汉字间的音义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颖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7-78,共2页
汉字间音义关系是复杂的,古人对语言的音义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约定俗成",二是"音近义通"。宋代王圣美提出"右文说",继承和发展"右文说"必须要对"右文说"有全面深刻了解。
关键词 汉字 音义关系 右文说
下载PDF
汉语音义关系新论
9
作者 胡安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76,共7页
汉语语音和语义之间的关系有多种,"音同义通"只是其中的一种。除了"音同义通"外,还有"音同而义不通"、"音不同而义通"、"音不同义亦不通"三种情况。"音同义通"的词在汉语... 汉语语音和语义之间的关系有多种,"音同义通"只是其中的一种。除了"音同义通"外,还有"音同而义不通"、"音不同而义通"、"音不同义亦不通"三种情况。"音同义通"的词在汉语词汇中占少数,相通的义项亦占少数。应当重新审视"音同义通"在汉语研究中的作用,既要重视之,亦不宜过于夸大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音 汉语语义 音义关系
下载PDF
《经典释文》中“解”的音义关系及其发展
10
作者 黄雪晴 《武陵学刊》 2020年第1期113-120,共8页
《经典释文》"解"字注有五个读音六类义项,是在上古至六朝时期音变构词大背景下形成的"解"的音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解"的音义从《经典释文》五音六义到近代《音韵阐微》四音、现代汉语辞书三音,其义项... 《经典释文》"解"字注有五个读音六类义项,是在上古至六朝时期音变构词大背景下形成的"解"的音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解"的音义从《经典释文》五音六义到近代《音韵阐微》四音、现代汉语辞书三音,其义项也相应改变,这是"解"音义的演变进程,也是汉语字词音义大系统演变规律的缩影。对"解"的语料作多角度的文献清理和语言结构分析,探讨其音义系统间的多重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进行汉语词音义子系统研究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释文 音变构词 音义关系
下载PDF
也谈音义关系的任意性和可释性
11
作者 黄金洪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08-112,共5页
长期以来,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语言学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对索绪尔有关语言符号音义关系的论述进行系统梳理,指出其任意性理论存在着就语言谈语言和割裂语言发展的历时性等不足之处,并从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环境的关系角度阐述语言符... 长期以来,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语言学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对索绪尔有关语言符号音义关系的论述进行系统梳理,指出其任意性理论存在着就语言谈语言和割裂语言发展的历时性等不足之处,并从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环境的关系角度阐述语言符号音义关系的可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音义关系 任意性 可释性
下载PDF
论汉语音义关系的任意性和可释性
12
作者 钟发远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90-93,共4页
以象声词、叹词、同族词为例 ,通过对汉语音义关系的两个对立统一特性 :任意性与可释性的论述 ,并提出了在理解两特性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音义关系 任意性 汉语 可释性 象声词 叹词 同族词
下载PDF
应劭对汉语音义关系的认识
13
作者 周勤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21-24,共4页
采用声训的方法,摆脱字形束缚,借助字音索求词义,探求事物得名的缘由,是应劭对汉语 词汇的一种自发的音义观。
关键词 应劭 《汉书注》 声训 音义关系
下载PDF
侵宵对转说与词的音义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玉堂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5-52,共8页
两个世纪以前,古音学家孔广森承戴震之说归纳出了一个“各以阴阳相配而可以对转”的古韵系统。其中,侵部(《广韵》侵、覃、凡)与宵部(宵、肴、豪、药、觉)对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侵宵对转说。 孔氏的阴阳对转说,后来的古音学家都是赞同... 两个世纪以前,古音学家孔广森承戴震之说归纳出了一个“各以阴阳相配而可以对转”的古韵系统。其中,侵部(《广韵》侵、覃、凡)与宵部(宵、肴、豪、药、觉)对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侵宵对转说。 孔氏的阴阳对转说,后来的古音学家都是赞同的,惟于侵宵对转,多不肯从。全盘接受、应用并加以发展的是章太炎。他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章氏 音义关系 《广韵》 音转 相转 古韵分部 通转 阴阳对转 《方言》
下载PDF
从声训、“右文说”到同源词——兼谈词的音义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建立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3年第2期37-39,共3页
声训方法的产生表明古人已经认识到音义之间的联系 ,“右文说”已经从在一个平面上进行共时的孤立研究发展为纵向的研究 ,同源词的研究把对词的音义关系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
关键词 声训方法 “右文说” 同源词 音义关系 训诂学 词源学 汉语
下载PDF
《象鼻高山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初步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朗杰扎西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103,共12页
《象鼻高山译语》是清乾隆年间编纂的丁种本"西番译语"的一种,经对译语的藏文和汉字初步认读,发现其记录的大多为口语。通过译语的藏文校订和分析,大致分为"藏汉义一致,藏文拼写基本正确(或稍有误)","藏文与... 《象鼻高山译语》是清乾隆年间编纂的丁种本"西番译语"的一种,经对译语的藏文和汉字初步认读,发现其记录的大多为口语。通过译语的藏文校订和分析,大致分为"藏汉义一致,藏文拼写基本正确(或稍有误)","藏文与汉字义不一致,但对音与汉义一致","在词组中某一藏文与汉字义相同(或相近),但有一部分藏文词不知何义","藏文仅有表音作用","藏文拼写有误,对音不知何义(可能大多为口语)","藏汉合璧词汇"六种情况,从中可知《象鼻高山译语》记录的语言是藏语,汉字对音在推导藏语词源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对《象鼻高山译语》进行深入探讨,对于研究清代川西地区藏语和汉语的语音面貌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鼻高山译语 藏汉 音义关系
下载PDF
古汉语单音程度副词之间的音义关系——文言虚词音义关系综合研究之二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陈其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68-75,共8页
古汉语的虚词是如何形成的?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大致说来,其形成有以下几种途径:一、语义径——实词的某一义项递相引申而最终完全自然虚化;二、语法径——语法地位的长期稳定以至永久固定而使实词被迫虚化;三、假借径——“依声... 古汉语的虚词是如何形成的?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大致说来,其形成有以下几种途径:一、语义径——实词的某一义项递相引申而最终完全自然虚化;二、语法径——语法地位的长期稳定以至永久固定而使实词被迫虚化;三、假借径——“依声托事”,直接借个别实词之“貌”(形、音)以表虚词之“用”(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四、声韵径——音同或音近之字(词)的通借互用。几种途径,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扑朔迷离,难解难分。为便于讨论问题,本文只拟从“声韵径”——“因声求义”的角度,对古汉语中八十个程度副词归类系联,以提供一种在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如何寻求出一般规律的语言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副词 音义关系 古汉语 综合研究 文言虚词 小类 古音 举例说明 三国志 动作行为
下载PDF
《经典释文》“取”字音义关系考辨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维维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05-411,共7页
文献中有不少通过改变词的语音形式区别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现象。分析异读词的音义关系,有助于厘清语音、句法、语义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揭示语音的标记功能。《经典释文》“取”的上声一读表示原始义“获得/占有”(取1),变读去声标记... 文献中有不少通过改变词的语音形式区别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现象。分析异读词的音义关系,有助于厘清语音、句法、语义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揭示语音的标记功能。《经典释文》“取”的上声一读表示原始义“获得/占有”(取1),变读去声标记特指义“娶妻”(取2),属特指构词,是为共识;然“取1”亦不乏上、去兼注的用例,去声特指异乎寻常意义上的“获取”,或表示上对下、大对小的“获取”,或强调特殊的获取方式等。由此,“取1”“取2(娶)”之间、“取1”内部上去两读之间,皆以去声标记特指义。去声的标记功能在“取”字的音义关系中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1 取2(娶) 音义关系 特指构词 标记功能
原文传递
论孔颖达音义关系说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树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46-49,共4页
中国古代的语言学理论,一方面反映在《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等语言专著中,另一方面反映在《诗诂训传》、郑玄、杜预等经传注以及唐代义疏等古代典籍的注释中。语言专著当然是研究浯言学史的重要资料,但如果对古籍... 中国古代的语言学理论,一方面反映在《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等语言专著中,另一方面反映在《诗诂训传》、郑玄、杜预等经传注以及唐代义疏等古代典籍的注释中。语言专著当然是研究浯言学史的重要资料,但如果对古籍的注疏进行分析研究,同样可以理清楚各个时期学者的语言学观点,从而丰富和完善中国语言学史。本文试图根据《毛诗正义》的训诂实例,分析孔颖达对字的音义关系的认识。汉字的音义关系,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些字音相近或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 说文解字 尔雅 重要资料 毛传 郑玄 释名 先秦古籍 音义关系 注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