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乐民族志书写的主体间性演进历程及相关思考
1
作者 刘路希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3年第2期45-47,共3页
民族音乐学学科以“做”田野以及基于田野的音乐民族志作为学科的研究特点及范式。音乐民族志被视为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成果,亦可见其在学科发展史中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音乐民族志的书写者(研究者),与书写对象及群体共同建构了... 民族音乐学学科以“做”田野以及基于田野的音乐民族志作为学科的研究特点及范式。音乐民族志被视为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成果,亦可见其在学科发展史中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音乐民族志的书写者(研究者),与书写对象及群体共同建构了音乐民族志,厘清双方在民族志发展历程中的关系演变,对于我们深入洞察学科的研究视角与方向大有增益,并且对于当下我国音乐民族志研究赋予启发。鉴于此,本文聚焦于厘清国外音乐民族志书写在各时期的发展状貌,探赜民族志书写的演进趋向,并试论对我国当代民族音乐研究、民族志书写的相关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民族志书写 研究者与研究群体 主体间关系
下载PDF
生熟之道——螺旋攀升式的音乐民族志书写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桂腾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68,107,165,共12页
民族志宏观上的拓荒时代已成过去时,就此而言,我们可能又要从“扶手椅”出发,在前辈的民族志书写中去寻找田野线索、灵感和方向。不同的是,书斋不再是终点而是节点;从“由生而熟”的案头工作到“由熟而生”的实地调查、再回到“由生而... 民族志宏观上的拓荒时代已成过去时,就此而言,我们可能又要从“扶手椅”出发,在前辈的民族志书写中去寻找田野线索、灵感和方向。不同的是,书斋不再是终点而是节点;从“由生而熟”的案头工作到“由熟而生”的实地调查、再回到“由生而熟”的案头工作才算完成了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并无终点,每个循环的结束都是下个循环的起点。生熟关系不断转换的学术历程,构成了一部以实地调查为主轴的个人田野史。作者在一个“三段式”研究框架中论述了音乐民族志书写的“生熟之道”,并就“做田野”与“做案头”的一些基本问题分享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熟之道 “双位”陈述 “两度”田野 “三证”互释 音乐民族志书写
下载PDF
音乐民族志书写的共时性平台及其“显一隐”历时研究观——以云南与东南亚跨界族群音乐文化书写为实例 被引量:23
3
作者 杨民康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96,6,共13页
音乐民族志书写以共时性研究为基础平台,以"社会一个体"一维为核心,其中也或隐或显地蕴含着历时性研究的意图和任务。结合文本符号学视角看,云南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系统包含"当代共时研究文本>多元历时研究文本>... 音乐民族志书写以共时性研究为基础平台,以"社会一个体"一维为核心,其中也或隐或显地蕴含着历时性研究的意图和任务。结合文本符号学视角看,云南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系统包含"当代共时研究文本>多元历时研究文本>共时态可读文本>共时态可写文本"四种互文性文本类型,它们在三个层级的"元文本一对象文本"关系平台上依次展开对话交流。在此多重互文性过程中,云南与东南亚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的文本二重性、历时文化语境中由隐而显的政治边界以及当下社会语境中跨界音乐文化格局的"解构一重构"等学术话题也一一展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民族志书写 共时性平台 “显-隐”历时研究观 云南与东南亚 跨界族群音乐文化 可写文本-可读文本 文本符号学 互文性
下载PDF
论音乐民族志书写的范式、结构及教学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民康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0-126,5,共7页
音乐民族志(或民族志)的书写过程中,首先涉及到一个写作者自身的学术定位及研究立场的问题。它促使研究者去思考怎样处理好自己与研究对象之间的某种事实上存在的"主位—客位"关系。由此,便带来了在音乐民族志书写过程中如何... 音乐民族志(或民族志)的书写过程中,首先涉及到一个写作者自身的学术定位及研究立场的问题。它促使研究者去思考怎样处理好自己与研究对象之间的某种事实上存在的"主位—客位"关系。由此,便带来了在音乐民族志书写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我、你、他",亦即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关系的问题。由于在音乐民族志课题研究中"你说"通常位于被关注的中心地位,采用一种比较通俗的说法,上述不同角色身份在音乐民族志书写范式里的排位顺序即应该是"你说,张三说,李四说,我(笔者)认为"。同时,上述角色关系及民族志书写的三个风格层次,六种文体类型还始终贯穿、分布于音乐民族志学位论文及不同研究课题的整体结构之中。此外,在一篇成熟的音乐民族志(学位)论文乃至大型研究课题里,通常还体现出某种"自表、自证、自叙、自解、自结、自辩"的循环书写过程,并且通过这个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自我言说、自我论证(或证伪)和自我结论等功能,或带有自律、自足和自在意义的书写文本。作为学生,上述整体性、逻辑性思维和能力,必须依靠自本科到研究生诸学习阶段和长达数年的培养和训练才能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民族志书写 范式 结构 主位-客位 学位论文 课题研究
下载PDF
由音乐符号线索追踪到“隐喻—象征”文化阐释——兼论音乐民族志书写中的“共时—历时”视角转换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民康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34,40,共10页
西方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两个学术阵营内部都曾围绕定点(音乐)民族志到多点(音乐)民族志两种研究观念及方法,发生过两次较大的方法论变革,并且构成两次重要的转型期。在第二次转型期间,随着经济现代化、全球化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多点音... 西方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两个学术阵营内部都曾围绕定点(音乐)民族志到多点(音乐)民族志两种研究观念及方法,发生过两次较大的方法论变革,并且构成两次重要的转型期。在第二次转型期间,随着经济现代化、全球化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多点音乐民族志及线索(隐喻)音乐民族志书写方法出现在民族音乐学学科方法论之中。本文将借助于多个研究案例,对其中涉及的"共时—历时"时空转换问题及其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之间关系等学理及方法论细节展开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 音乐民族志书写 音乐符号线索 “隐喻-象征”“共时-历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