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6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ROAV技术分析不同乳饮料风味的物质基础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闵捷 刘玉茹 +6 位作者 宁淼 李云江 李慧 贺凯茹 乌日娜 赵三军 武俊瑞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7期149-157,共9页
为探究不同乳饮料的特征风味物质基础及影响因素,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法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 为探究不同乳饮料的特征风味物质基础及影响因素,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法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测定分析8种乳饮料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特征风味及其物质基础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8种乳饮料样本共检出62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酸类15种、醛类11种、酮类8种、醇类7种、酯类10种、其他物质11种;酸类、醛类、酯类是主要的风味物质。8种乳饮料样本中共检测出18种关键香气成分,丁酸乙酯、己酸、香兰素、2-呋喃甲醇对总体香气贡献最大,推测其是导致乳饮料风味差异的关键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饮料 挥发性风味物质 微萃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的香菇香气成分分析
2
作者 陈强 豆海港 +1 位作者 孙玲凌 崔孟姣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6期96-98,共3页
为探究香菇香气成分特征性物质,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香菇中的香气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香菇挥发性成分,并将获得的挥发性成分与香菇鲜汤进行对比,以确定其香气成分。结... 为探究香菇香气成分特征性物质,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香菇中的香气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香菇挥发性成分,并将获得的挥发性成分与香菇鲜汤进行对比,以确定其香气成分。结果表明,通过GC-MS鉴定出4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烃类、醇类、酸类、醛类、酮类、咪唑类、酚类和酯类等,其中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十四甲基环七硅氧烷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20.32%和14.19%;结合香菇鲜汤的反复嗅辨,发现1-辛烯-3-酮为特征性香气,苯甲醛、异戊醇可增加香菇的鲜美风味。本文为香菇相关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 气质联用 挥发性成分 特征性物质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萃取-解吸土壤中7种芳香族化合物
3
作者 李丙阳 王钊 +1 位作者 陈佳 邱洪灯 《分析测试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79,共8页
利用氧化石墨烯功能化修饰固相微萃取(GO@SPME)针,结合气相色谱(GC)-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建立了检测土壤中7种挥发性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包括甲苯、氯苯、乙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和萘)的快速萃取和解吸策略。考察了萃取液... 利用氧化石墨烯功能化修饰固相微萃取(GO@SPME)针,结合气相色谱(GC)-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建立了检测土壤中7种挥发性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包括甲苯、氯苯、乙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和萘)的快速萃取和解吸策略。考察了萃取液体积、搅拌速率、萃取温度、加盐量、解吸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时间对目标物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在土壤样品中加入内标物质(氘代甲苯),经甲醇提取,顶空固相微萃取快速富集,再结合GC-FID进行检测,基质匹配内标法定量分析。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在15 s内可实现对目标物的快速萃取与解吸(萃取时间12 s,解吸时间3 s)。土壤样品中7种挥发性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不小于0.9989,方法检出限(LOD,S/N=3)为1.71~11.60μg/g,定量下限(LOQ,S/N=10)为5.70~38.67μg/g;在3个不同加标水平(60、120、180μg/g)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7.3%~109%,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12%。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成本较低,数据稳定可靠,适用于土壤样品中芳香族类化合物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烃及其衍生物 氧化石墨烯 微萃 色谱 快速萃-解吸策略 土壤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佛手中挥发性成分的代谢组学分析
4
作者 袁林 阎睿 +3 位作者 匡文玲 谭美龄 熊学庆 贺灵芝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5年第2期10-18,共9页
目的:筛选出新鲜佛手与干燥佛手挥发性成分的代谢差异物,全面分析佛手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并探讨评价佛手质量的新路径。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佛手的挥发性代谢物进行定性和相对含量分析。结... 目的:筛选出新鲜佛手与干燥佛手挥发性成分的代谢差异物,全面分析佛手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并探讨评价佛手质量的新路径。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佛手的挥发性代谢物进行定性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10种与香气有关的挥发性成分,分为10类,其中萜类数量最多,新鲜佛手中萜类占比46.6%,干燥佛手中萜类占比46.8%。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分析挥发性成分可将新鲜和干燥后的佛手进行区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表明该模型稳定,可用于筛选新鲜、干燥佛手中挥发性成分的代谢差异物。通过建立的OPLS-DA模型,筛选出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大于1的化合物共12种,主要包含了萜类和醇类物质。结论:新鲜佛手和干燥后的佛手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本研究全面分析了佛手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指明了佛手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可为佛手质量评价及质量标志性成分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微萃-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油 代谢组学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不同来源花椒挥发油成分
5
作者 张超东 刘红宇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2期72-78,共7页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对不同来源的九叶青花椒、顶坛花椒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提取并分析组成,结果表明:4种不同来源的花椒挥发油共检测出57种成分,共有组分54种,主要含有烯类、酯类、醇类和少量醛类化合物,其中烯类化合物总的相对...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对不同来源的九叶青花椒、顶坛花椒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提取并分析组成,结果表明:4种不同来源的花椒挥发油共检测出57种成分,共有组分54种,主要含有烯类、酯类、醇类和少量醛类化合物,其中烯类化合物总的相对含量最高,酯类醇类次之;同产地不同品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花椒挥发油组分含量有所不同,花椒种类、产地环境对挥发油组分形成有一定影响,双环己烷仅在德江顶坛花椒中发现,德江云南青花椒挥发油中芳樟醇、环己醇、榄香烯含量更高,而D-柠檬烯在德江九叶青花椒中含量更高,乙酸芳樟酯在贞丰顶坛花椒挥发油成分中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气质联用技术 花椒挥发油 化学组成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水中4种痕量环状缩醛类异嗅物质 被引量:4
6
作者 狄欣宜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94-203,共10页
文章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建立了水中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烷(22-DMD)、2-乙基-4-甲基1,3-二氧戊环(2-EMD)、2-乙基-2-甲基-1,3-二氧戊环(2E2MD)、2-乙基-5,5-二甲基-1,3-二氧杂环乙烷(2-EDD)4种痕量环状缩醛类异嗅物质... 文章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建立了水中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烷(22-DMD)、2-乙基-4-甲基1,3-二氧戊环(2-EMD)、2-乙基-2-甲基-1,3-二氧戊环(2E2MD)、2-乙基-5,5-二甲基-1,3-二氧杂环乙烷(2-EDD)4种痕量环状缩醛类异嗅物质的检测方法。方法中固相微萃取前处理过程使用85μm Carboxen/PDMS萃取纤维,萃取温度为60℃,萃取时间为25 min,盐析剂氯化钠添加的质量分数为20%,色谱分离过程使用Agilent DB-5MS气相色谱柱(60 m×0.25 mm×1.00μm),内标物使用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22-DMD、顺式2-EMD、反式2-EMD、2E2MD、2-EDD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6、0.6、0.5、1.0、0.3 ng/L,纯水、水源水、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水平行加标样品中4种环状缩醛类物质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8.6%,加标回收率为94%~117%,方法特性指标均满足水中痕量环状缩醛类异嗅物质的测定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 环状缩醛 嗅味物质 痕量分析 气质联用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三过氧化三丙酮
7
作者 解伟亚 朱军 +2 位作者 胡灿 梅宏成 朱晓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2,共6页
三过氧化三丙酮(TATP)的检测分析对于明确爆炸原因,进而对爆炸案件侦破具有重要意义。固相微萃取(SPME)-气质联用法是检测爆炸现场复杂基质中微量TATP的有力手段,已被用于TATP的分析。考虑到商品化SPME涂层众多,有必要系统考察不同涂层... 三过氧化三丙酮(TATP)的检测分析对于明确爆炸原因,进而对爆炸案件侦破具有重要意义。固相微萃取(SPME)-气质联用法是检测爆炸现场复杂基质中微量TATP的有力手段,已被用于TATP的分析。考虑到商品化SPME涂层众多,有必要系统考察不同涂层的萃取效果,以提升萃取效率。为此,文章系统比较了5种不同SPME涂层对TATP的萃取效果,并优化了SPME萃取条件,包括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温度。结果表明,使用PDMS涂层,在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5 min,解吸温度180℃条件下,萃取效果最佳。该方法在0.1~10μg·mL^(-1)范围内的线性良好(R~2≥0.999),检出限为0.020μg·mL^(-1),比已有方法低一个数量级。6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4%,加标回收率为93.2%~101.9%,表明重复性和准确性较好。基于上述方法,成功应用于接触后转移的TATP的检测,为痕量TATP残留物的分析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过氧化三丙酮 微萃 气质联用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加速氧化过程中全脂牛羊乳粉挥发性化合物 被引量:2
8
作者 薛海燕 李欣雨 +4 位作者 孟毅 贺宝元 张磊 刘晓凤 马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2-280,共9页
为探究全脂牛羊乳粉在储存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加速氧化过程中全脂牛羊乳粉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全脂牛乳粉和全脂羊乳粉中分别鉴定出56、63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酸类、醇类... 为探究全脂牛羊乳粉在储存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加速氧化过程中全脂牛羊乳粉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全脂牛乳粉和全脂羊乳粉中分别鉴定出56、63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酸类、醇类、羰基类、酯类、芳香族类、杂环类等挥发性化合物。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热图分析,在全脂牛羊乳粉中筛选出10种显著性差异挥发性化合物,全脂牛乳粉在储存过程中丁酸相对含量降低,2-壬酮、1-氯戊烷相对含量升高;全脂羊乳粉中壬醛、辛酸、丙酸、丁羟甲苯相对含量降低,苯甲醛、2-庚酮、烯丙基正丙酯相对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脂牛乳粉 全脂羊乳粉 微萃-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包装印刷品关键气味成分 被引量:2
9
作者 朱翔 汪宣 +5 位作者 梁德民 沈建敏 费婷 徐继俊 胡征 徐文君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179,共7页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5款包装印刷品中对气味贡献较大的成分。方法通过考察不同类型的萃取头、平衡时间、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挥发性/半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及含量的影响,建立一种包装印刷品...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5款包装印刷品中对气味贡献较大的成分。方法通过考察不同类型的萃取头、平衡时间、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挥发性/半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及含量的影响,建立一种包装印刷品气味成分检测方法。结合解卷积+匹配度法+保留指数法对检测出的化合物进行定性识别,通过归一化法和内标法对气味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并结合化合物的气味阈值,筛选关键气味成分。结果得到了最佳的分析条件,采用50/30μm聚二乙烯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固相微萃取头,平衡时间为30 min,萃取时间为30 min,萃取温度为80℃,解吸时间为10 min。在上述最优条件下,5款包装印刷品被鉴别出43种关键性气味成分,包括醛类、酮类、醇类、芳香烃类、杂环类、酯类、醚类、胺类等八大类。结论该方法可为后续包装印刷品气味分析、异味预警、新产品开发、工艺技术改进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色谱质谱联用 包装印刷品 挥发性/半挥发性化合物 气味阈值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白茶的香气成分 被引量:102
10
作者 王力 蔡良绥 +4 位作者 林智 钟秋生 吕海鹏 谭俊峰 郭丽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5-123,共9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比较了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两种典型白茶及同一品种鲜叶制成的绿茶、红茶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白茶与绿茶、红茶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白茶的香气成分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在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中含量...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比较了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两种典型白茶及同一品种鲜叶制成的绿茶、红茶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白茶与绿茶、红茶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白茶的香气成分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在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中含量分别达到70.74%和60.13%,明显高于绿茶(27.56%)和红茶(45.30%);白茶的酯类含量高于绿茶和红茶,醛类、酮类和碳氢化合物等含量低于绿茶和红茶,酸类、杂氧化合物等在白茶中未检出。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苯甲醇等是白茶香气的主要成分,分别占白毫银针香气提取物总量的35.70%、23.47%、5.87%、7.06%、2.02%,分别占白牡丹香气提取物总量的35.40%、11.94%、10.72%、6.80%、2.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微萃 香气成分 气质联用分析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腌制麻竹笋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2
11
作者 郑炯 宋家芯 +2 位作者 陈光静 林茂 阚建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93-196,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腌制麻竹笋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了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和75μm CAR/PDMS萃取头对腌制麻竹笋的挥发性成分的萃取差异。结果表明:从腌制麻竹笋中共鉴定出5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20种醛...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腌制麻竹笋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了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和75μm CAR/PDMS萃取头对腌制麻竹笋的挥发性成分的萃取差异。结果表明:从腌制麻竹笋中共鉴定出5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20种醛类、5种酮类、11种醇类、3种酸类、4种酯类、2种酚类、6种芳香烃类、6种其他类,其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有4-甲基-苯酚、苯酚、苯甲醛、己醛、壬醛、2-庚烯醛、2,3-丁二醇、1-辛烯-3-醇、芳樟醇、乙酸、柠檬烯、环庚烷腈等。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比75μm CAR/PDMS萃取头多鉴定出1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醛类2种、酮类1种、酸类2种、酯类3种、芳香烃类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麻竹笋 微萃 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方法分析龙眼中的挥发性化合物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义 高蓓 +3 位作者 徐玉娟 温婧 潘思轶 张名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56-160,共5页
研究龙眼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以龙眼(储良)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采用质谱和保留指数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加入内标环己酮进行半定量分析,对萃取样品温度、萃取纤... 研究龙眼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以龙眼(储良)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采用质谱和保留指数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加入内标环己酮进行半定量分析,对萃取样品温度、萃取纤维头吸附时间及脱附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对方法精密度的考察中,主要化合物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2%~9.08%;龙眼(储良)中共计检测出41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反-罗勒烯(81.2%)、乙醇(1.92%)、别-罗勒烯(1.39%)、γ-松油烯(0.30%)、β-月桂烯(0.30%)、里那醇(0.26%)。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很好地应用于龙眼芳香成分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储良) 微萃 色谱-质谱联用 芳香物质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稻谷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4
13
作者 林家永 高艳娜 +1 位作者 吴胜芳 王松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77-282,共6页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质谱法(GC-MS)对不同稻谷中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包括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以及样品量,并对不同稻谷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稻谷中挥发性...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质谱法(GC-MS)对不同稻谷中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包括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以及样品量,并对不同稻谷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稻谷中挥发性成分分析的最佳条件为平衡时间60min、萃取时间50min、萃取温度80℃、样品量20g。稻谷中的挥发性成分有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烃类、有机酸类以及杂环类化合物等。最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醛类,其中含量最高是己醛,平均为13.31%;其次为壬醛,平均为7.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 稻谷 -质谱联用 挥发性组分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山楂核烟熏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20
14
作者 姜绍通 王旗 +1 位作者 蔡克周 潘丽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06-211,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联合气质联用(GC-MS)测定山楂核烟熏液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比较不同萃取头、萃取温度以及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获得较适的萃取条件为: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50min。采...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联合气质联用(GC-MS)测定山楂核烟熏液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比较不同萃取头、萃取温度以及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获得较适的萃取条件为: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50min。采用GC-MS对解吸物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要成分中酚类占55.526%、酯类占18.710%、醛类占16.162%、酮类占3.252%、呋喃类占2.108%、酸类占1.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 气质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山楂核烟熏液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哈尔滨红肠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13
15
作者 潘丽军 何宇洁 +1 位作者 蔡克周 姜绍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2-236,共5页
为进一步探明烟熏灌肠类食品的风味特征,以哈尔滨红肠为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制备样品,联合气质联用测定其主要挥发性物质。通过比较不同萃取头、萃取温度以及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获得较适的萃取条件:50/30μm DVB/CAR/PDMS萃... 为进一步探明烟熏灌肠类食品的风味特征,以哈尔滨红肠为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制备样品,联合气质联用测定其主要挥发性物质。通过比较不同萃取头、萃取温度以及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获得较适的萃取条件: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50min。采用气质联用对解吸物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要成分中醛类占17.59%、酮类占7.01%、酚类占7.27%、醇类占12.29%、烯萜类占9.39%、烷烃类占6.14%、含硫化合物占27.38%、杂环化合物占7.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 气质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哈尔滨红肠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同时测定城市水源水中的九种嗅味物质 被引量:24
16
作者 孙静 王锐 尹大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0-286,共7页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PME-GC-MS)的分析方法同时检测城市水源水中的9种痕量嗅味物质,具体包括6种土霉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土嗅素、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2-异丁基-甲氧基吡嗪、2-甲基苯并呋喃和2,4,6-三氯苯甲...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PME-GC-MS)的分析方法同时检测城市水源水中的9种痕量嗅味物质,具体包括6种土霉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土嗅素、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2-异丁基-甲氧基吡嗪、2-甲基苯并呋喃和2,4,6-三氯苯甲醚)及3种其他种类的嗅味物质(1种鱼腥味物质反,反-2,4-庚二烯醛,1种干草味物质β-环柠檬醛和1种芳香味物质β-紫罗兰酮).在水浴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利用固相微萃取纤维顶空吸附水中挥发出的嗅味物质,随后在GC-MS上进行物质解吸并检测.本研究对比了不同HSPME萃取纤维的萃取效果,并优化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及解吸温度等前处理及仪器条件.研究得到的最优检测条件为:2cm 50/30μm DVB/CAR/PDMS萃取纤维,在65℃下加热30 min,并于GC进样口解吸3 min.9种嗅味物质在1—200 ng·L^(-1)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1.36—7.70 ng·L^(-1),其中8种嗅味物质的检出限均低于3.3 ng·L^(-1),对水源水的加标回收率为57.7%—94.8%.测定3个不同城市水源水样品中的嗅味物质浓度,9种物质在水源水中均有检出.除太湖中所含的MIB外,其余水体中MIB及所有水体中的GSM均超过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所规定的值.实验证明,HSPME-GC-MS可满足城市水源水中9种痕量嗅味物质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 气质联用 嗅味物质 水源水
原文传递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辅料对熟制草鱼鱼糜挥发性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付娜 李小定 +4 位作者 熊善柏 王红梅 胡芬 杨晓波 杜伟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64-268,共5页
以草鱼熟制鱼糜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的萃取头吸附挥发性组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食盐、玉米淀粉、蛋清和生姜对熟制草鱼鱼糜挥发性组分的影响。经过物质鉴定表明,... 以草鱼熟制鱼糜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的萃取头吸附挥发性组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食盐、玉米淀粉、蛋清和生姜对熟制草鱼鱼糜挥发性组分的影响。经过物质鉴定表明,草鱼鱼糜熟制过程中主要的挥发性物质为醛类、酮类、醇类及烃类。食盐、玉米淀粉、蛋清对熟制草鱼鱼糜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影响较小,而对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有一定影响;生姜对熟制鱼糜挥发性组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成分 草鱼 熟制鱼糜 微萃 气质联用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麒麟菜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少玲 杨贤庆 +4 位作者 陈胜军 邓建朝 郝淑贤 王锦旭 戚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101,106,共6页
以麒麟菜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了成分鉴定分析。结果显示,麒麟菜挥发性成分中共检出58种物质,其中醛类化合物17种,含量最高为54.10%;烃类化合物27种(... 以麒麟菜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了成分鉴定分析。结果显示,麒麟菜挥发性成分中共检出58种物质,其中醛类化合物17种,含量最高为54.10%;烃类化合物27种(其中芳香烃类8种),含量为23.19%(其中芳香烃类物质含量为10.66%);酯类化合物4种,占总量的11.68%;酮类化合物5种,占11.03%;醇类2种,含量为0.68%;其他物质共3种,占总量的0.77%。含量较高的单一化合物主要有:壬醛(18.45%)、异佛尔酮(7.75%)、邻苯二甲酸二乙酯(7.50%)、庚醛(7.13%)、己醛(6.33%)、辛醛(6.31%)、乙酸正丁酯(3.65%)、甲苯(3.29%)、癸醛(2.81%)、十二烷(2.21%)等。总体上,醛类化合物对麒麟菜的风味影响较大,其他如酯类、烃类等化合物对麒麟菜的风味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 色谱-质谱联用 麒麟菜 挥发性成分
原文传递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研究油麦菜采后香气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雪 韩燕 +6 位作者 许晶冰 张玲 高飞虎 梁叶星 张雪梅 杨世雄 张欢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4-260,共7页
为探究油麦菜清香风味的化学成分及温度对其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鉴定油麦菜的挥发性香... 为探究油麦菜清香风味的化学成分及温度对其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鉴定油麦菜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并模拟2种常见的销售贮藏温度条件,研究油麦菜采后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油麦菜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9种醛类、3种醇类、1种酮类、1种酸类,以醛、醇类化合物为主;结合香气活性值(OAV)与绝对含量分析,青叶醛、叶醇、反,反-2,4-庚二烯醛等7种物质是油麦菜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构成了油麦菜的清香、草香、蔬菜香等;油麦菜采后24 h内,冷藏(4℃)和常温(24℃)贮藏条件下主要香气成分种类未发生变化,但各成分含量变化较大,常温条件下香气成分总量显著上升(P<0.05),而低温条件下香气成分总量显著下降(P<0.05)。冷藏有助于减缓油麦菜香气的释放,常温贮藏有助于油麦菜香气的合成和释放,这将对叶类蔬菜的香气研究及油麦菜的保鲜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麦菜 贮藏 微萃 色谱-质谱联用 特征性香气成分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法分析草菇中的香味成分 被引量:16
20
作者 温泉 王锡昌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6年第6期176-180,共5页
本文以享有“中国蘑菇”之称的草菇为原料,采用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CAR/PDMS)涂层的固相微萃取头分别萃取新鲜草菇和干草菇蒸馏后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气质联用仪分析鉴定了其主要的香味成分。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有效地吸附了草菇... 本文以享有“中国蘑菇”之称的草菇为原料,采用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CAR/PDMS)涂层的固相微萃取头分别萃取新鲜草菇和干草菇蒸馏后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气质联用仪分析鉴定了其主要的香味成分。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有效地吸附了草菇中的挥发性成分,经NIST质谱数据库和文献对照,分别从干草菇和新鲜草菇中检测出48和29种成分,其中八碳化合物是最要的风味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微萃 气质联用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