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7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含水致密凝析气藏稳产技术应用——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须家河组气藏为例
1
作者 罗炫 张文彪 +2 位作者 严鸿 杨通水 雷一文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低孔、低渗、有水、中含凝析油、弹性气驱、高压岩性圈闭的砂岩气藏,气藏底水能量充足。针对气井生产过程中受地层水水侵和反凝析污染影响造成稳产难度较大的情况,结合储层及气井产液特征,...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低孔、低渗、有水、中含凝析油、弹性气驱、高压岩性圈闭的砂岩气藏,气藏底水能量充足。针对气井生产过程中受地层水水侵和反凝析污染影响造成稳产难度较大的情况,结合储层及气井产液特征,开展有水凝析气井稳产技术应用实践,分析并总结应用实践经验和成果,选取了应用效果较好的注气吞吐、电潜泵排水、车载压缩机气举、柱塞气举排液和自动化开关井5种稳产技术。结果表明:①针对储层反凝析液伤害,形成单井注气吞吐技术应用选井原则;②针对气藏水体赋存特征和水侵模式特征,调整气藏排水采气对策思路,采用电潜泵排水技术和车载压缩机气举技术;③针对地层压力低、举升能量不足,优化油、气、水三相流动条件下的柱塞气举排液技术;④针对低压间歇生产井采用自动化开关井技术,增加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对5种主要稳产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一系列稳产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安岳气田须二段气藏稳定生产,为类似高含水致密凝析气藏的稳产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水砂岩气藏 反凝析污染 柱塞气举排液 注气吞吐 须家河组气藏 稳产技术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分析
2
作者 薄尚尚 田继先 +3 位作者 李曜良 王晔桐 王昊 孙国强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12,共14页
根据地质剖面野外考察、重点样品的重矿物含量及碎屑锆石U-Pb年龄测定,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周缘地质体年龄、地层展布特征及古水流等资料,对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物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 根据地质剖面野外考察、重点样品的重矿物含量及碎屑锆石U-Pb年龄测定,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周缘地质体年龄、地层展布特征及古水流等资料,对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物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期的物源来自北东和南东2个方向,盆地腹部的七里乡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物是由东北部山前带的大巴山地质公园和东南部山前带的复平镇黑天池汇入,从山前带到腹部,沉积物粒度由粗变细,ZTR指数由小变大。(2)研究区须家河组沉积物主要来自北东方向的秦岭造山带和南东方向的江南造山带,碎屑锆石年龄总体呈现出210~282 Ma,400~500 Ma,650~850 Ma,1500~2000 Ma,2265~2600 Ma共5个年龄区间,峰值分别为~213 Ma,~427 Ma,~725 Ma,~1694 Ma,~2352 Ma,须家河组沉积年龄应不早于~213 Ma。(3)~213 Ma与勉略缝合带形成相对应,主要源自南秦岭造山带;~427 Ma与商丹洋俯冲关闭相对应,主要源自北秦岭造山带;~725 Ma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江南造山带西段最可能成为该年龄段的物源;~1694 Ma年龄段锆石可能形成于Columbia超大陆拼合、裂解过程,该年龄段锆石主要来自华北板块南缘和江南造山带西段等外源区;含量较少的~2352 Ma的锆石来自再旋回物源。(4)研究区须家河组储层主要发育于北东和南东两大物源供给体系下的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中,2个方向的物源控制着储层岩石类型和孔隙发育情况,使其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锆石U-Pb定年 沉积物源 须家河组 上三叠统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X区块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岩石力学特性与裂缝扩展特征
3
作者 刘登元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
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储层岩石力学、断裂力学特性以及裂缝扩展特征尚缺乏研究。本文采用热-固耦合三轴压缩实验和断裂韧性评价实验,获取致密砂岩的岩石力学性质参数和断裂韧性,分别计算储层岩石的弹性力学... 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储层岩石力学、断裂力学特性以及裂缝扩展特征尚缺乏研究。本文采用热-固耦合三轴压缩实验和断裂韧性评价实验,获取致密砂岩的岩石力学性质参数和断裂韧性,分别计算储层岩石的弹性力学脆性指数和利用断裂韧性计算的脆性指数,对储层脆性进行评价;采用真三轴高温高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在60℃条件下,开展不同水平应力差、压裂液黏度、注入排量的裂缝扩展物理模拟实验,分析裂缝扩展规律。结果表明,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的弹性力学脆性指数为34.1~62.9,平均值42.99,断裂韧性计算脆性指数为7.68~9.39 m^(-1/2),平均值为8.54 m^(-1/2),为脆性储层;压裂液黏度越大,裂缝偏转角越大,岩样内裂缝贯穿深度越大;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可根据条件适当提高泵注排量和压裂液黏度,来提高储层体积压裂形成复杂缝网的可能性;多簇压裂裂缝存在竞争扩展现象,射孔簇间距越小,缝间干扰越严重;增大泵注排量并结合暂堵技术,可促进多裂缝均衡扩展。研究成果可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压裂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 岩石力学特性 脆性评价 裂缝扩展特征 水力压裂物理模拟
下载PDF
川北通南巴地区须家河组储层裂缝测井评价
4
作者 李阳兵 吴晓光 +3 位作者 任杰 吴家安 赵翔 朱国庆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4年第4期335-345,共11页
由于钻井重泥浆及复杂断裂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川北通南巴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天然裂缝和诱导裂缝在成像测井图上常相互叠加,难以区分,是研究区储层评价和裂缝解释中的难题。从成因机理、产状特征、缝面边缘特征、相互切割特征等方面,对成像... 由于钻井重泥浆及复杂断裂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川北通南巴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天然裂缝和诱导裂缝在成像测井图上常相互叠加,难以区分,是研究区储层评价和裂缝解释中的难题。从成因机理、产状特征、缝面边缘特征、相互切割特征等方面,对成像图上天然缝和诱导缝的特征差异进行了梳理,开展了研究区裂缝的测井评价方法的系统研究,进行了天然缝和诱导缝在成像图上的识别和有效区分。并基于测井、地质、岩心、测试等多种资料,开展了储层物性参数及裂s缝参数对产能的贡献分析,相比储层物性参数,储层裂缝参数与气井无阻流量的相关性更好,证明了天然裂缝的有效性对通南巴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产能具有重要贡献。研究成果对后续钻井储层测井综合评价和产能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裂缝 诱导缝 须家河组 产能 通南巴地区 川北
下载PDF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三段地层与沉积微相特征研究
5
作者 李闫骥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230-232,共3页
川西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碎屑岩储层是目前四川盆地天然气的重点勘探对象和储量增长点。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最新的钻探成果及新收集的资料,开展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三段地层特征及沉积微相特征研究。为进一步深化川西地区须三... 川西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碎屑岩储层是目前四川盆地天然气的重点勘探对象和储量增长点。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最新的钻探成果及新收集的资料,开展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三段地层特征及沉积微相特征研究。为进一步深化川西地区须三段油气勘探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 地层划分 沉积微相 沉积演化
下载PDF
普光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中超 周勇水 +6 位作者 刘平 宋胜利 王志宝 田洪维 姜鹏 康华 康东雅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3-362,共10页
利用岩石薄片、铸体图像、全岩X衍射、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包裹体测试等分析实验技术,对四川盆地普光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孔隙演化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普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岩性以长石岩屑砂... 利用岩石薄片、铸体图像、全岩X衍射、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包裹体测试等分析实验技术,对四川盆地普光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孔隙演化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普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岩性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黏土矿物晶间微孔;2)强压实作用和多期次多类型强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烃源岩生排烃期的有机酸溶蚀作用为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3)须家河组历经碱性—酸性—碱性—酸性—碱性等5期成岩流体演化阶段,“三碱两酸”5期酸碱交替的流体变化决定了成岩孔隙演化,控制了溶蚀孔隙型有效储层的形成,近烃源岩和烃源岩内砂岩段具有酸性流体充注优势,更利于溶蚀孔隙形成,是有效储层发育的主力层段。研究成果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的进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成岩作用 致密砂岩 须家河组 普光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气甜点类型与分布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彦庆 刘忠群 +3 位作者 王爱 肖开华 林恬 金武军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0,共10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分析等方法,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技术,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研究区气井产能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归纳了气藏的甜点类型和成因,并对甜点的分布进行了预测。...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分析等方法,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技术,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研究区气井产能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归纳了气藏的甜点类型和成因,并对甜点的分布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元坝地区须三段砂岩类型多样,其中中粗粒钙质岩屑砂岩和细砾岩为优质储层;裂缝类型多样,以低角度剪切缝和成岩收缩缝为主。(2)研究区须三段气藏发育中粗粒钙质岩屑砂岩型和细砾岩型等两大类甜点,结合裂缝特征,可进一步细分为六小类;各类甜点的地质特征、测试方式和试采特征均存在差异。(3)甜点的形成主要受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控制,中粗粒钙质岩屑砂岩和细砾岩多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界线附近的分流河道;差异重结晶是砾缘缝形成的原因;构造活动产生的断层和地层挠曲控制了裂缝的分布。(4)中粗粒钙质岩屑砂岩和细砾岩均表现为低GR、低CNL、中—高Rd、中等AC值的特征,优质储层的横波阻抗和μρ(μ为剪切模量,ρ为密度)均表现为中—高值,中粗粒钙质岩屑砂岩孔隙型、细砾岩和穿砾缝叠加型甜点呈条带状广泛分布,其他4类甜点零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属性融合 致密砂岩气 甜点区块 须家河组 上三叠统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主控因素——以合兴场气田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庄 章顺利 +2 位作者 何秀彬 谢丹 刘妍鷨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5期581-590,共10页
川西坳陷合兴场气田须家河组二段(以下简称须二段)砂岩为超低孔、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较为发育且类型多样,裂缝的发育程度对天然气的运移、成藏及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优化研究区的勘探开发,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观察、成像测... 川西坳陷合兴场气田须家河组二段(以下简称须二段)砂岩为超低孔、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较为发育且类型多样,裂缝的发育程度对天然气的运移、成藏及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优化研究区的勘探开发,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观察、成像测井分析、裂缝充填物包裹体分析等,对须二段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了研究。研究区的裂缝按照成因可分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和异常高压裂缝3大类,对应的发育时期分别为印支晚期、燕山中晚期和喜马拉雅期。构造裂缝具有裂缝延伸长、宽度大、充填程度较低的特征;成岩裂缝以层理缝为主,发育少量缝合线;异常高压裂缝发育较少,与生烃增压有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裂缝发育主控因素,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主要受构造变形、断裂、岩层厚度和相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成岩缝的发育程度主要受岩石相和岩层厚度的影响;异常高压缝发育程度主要受生烃增压的影响。结合研究区须二段构造样式和岩性组合,建立了须二段裂缝成因模式,研究区须二段的裂缝发育区在构造转折端、南北向断层附近的单层砂岩厚度适中带(砂泥互层、厚砂薄泥型)、南北向岩相变化带、异常压力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缝 成岩缝 异常高压缝 主控因素 须家河组二段 合兴场气田
下载PDF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全油气系统成藏模式新认识 被引量:1
9
作者 曹正林 张本健 +6 位作者 杨荣军 马华灵 钟海 胡欣 邱玉超 郑超 邓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0-53,共14页
四川盆地川西地区前陆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多种油气资源类型,由于受多期构造裂缝与岩性复合控制和改造,该区油气藏富集规律复杂多样。为此,基于全油气系统新概念,诠释了它们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特征与形成分... 四川盆地川西地区前陆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多种油气资源类型,由于受多期构造裂缝与岩性复合控制和改造,该区油气藏富集规律复杂多样。为此,基于全油气系统新概念,诠释了它们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特征与形成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全油气系统具有多层系垂向叠置,以裂缝与低孔渗储层构成的立体成藏系统,是原生气藏和次生气藏共存、常规和非常规共存的陆相天然气富集区;②由北向南,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侏罗系气藏压力系数降低、产层层系具有向浅层(向上)变迁的趋势,且甲烷含量和甲烷碳同位素特征具有增加趋势;③垂向上,须家河组至侏罗系气藏具甲烷含量和天然气干燥系数逐渐增大、非烃组分(CO_(2)和N_(2))含量减小趋势,且山前带—前陆坳陷—斜坡带气藏垂向发育层系也具有明显的不同性,体现出山前带更加易于多套成藏组合垂向常规—非常规气藏叠置。结论认为,川西前陆坳陷—前陆斜坡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全油气系统常规和非常规气藏富集共存区,邛崃—新津隆起带为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垂向多层系富集带,其规律性认识对于川西前陆坳陷的不同类型油气资源分布预测和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前陆 须家河组油气藏 四川盆地 非常规油气 全油气系统 成藏规律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西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彦庆 肖开华 +3 位作者 金武军 王爱 刘志远 王濡岳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川东北元坝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受晚期构造活动影响小,裂缝发育程度较中东部低,前人对其重视不够,裂缝发育控制因素不清楚。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解释、裂缝充填物包裹体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元坝西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裂缝发... 川东北元坝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受晚期构造活动影响小,裂缝发育程度较中东部低,前人对其重视不够,裂缝发育控制因素不清楚。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解释、裂缝充填物包裹体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元坝西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裂缝类型和特征参数,建立了裂缝发育模式。结果表明:①元坝西部须家河组以低角度剪切缝和成岩收缩缝为主;须三段裂缝多为方解石充填,须二段裂缝以泥质充填为主。②元坝西部须家河组裂缝可划分为3期,分别对应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期和晚喜山期,前2期裂缝全充填-半充填,第三期未充填。③研究区裂缝发育程度受地层变形强度、至断裂距离、单层砂岩厚度和砂岩类型的控制。九龙山背斜枢纽部位和东南翼地层曲率较大部位以褶皱相关裂缝为主,在东南翼断裂附近以断层相关裂缝为主,2类裂缝区为开发评价有利区。须三段砾岩区发育由砾缘缝和穿砾平缝组合而成的、开度小、未充填的网状缝,须二段石英砂岩发育沿层理破裂的低角度剪切缝及微裂缝,也是元坝西部须家河组气藏下一步开发评价需关注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元坝西部 须家河组 致密砂岩 裂缝发育特征
下载PDF
致密砂岩碳酸盐矿物SEM-CL和EPMA矿物学表征及其成岩意义——以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为例
11
作者 余瑜 林良彪 +3 位作者 李真 孟万斌 童馗 梁庆韶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8-1477,共10页
扫描电镜—阴极发光(SEM-CL)可通过同时分析矿物的微观结构和阴极发光特性来反映成岩机制及流体来源,但碳酸盐矿物在SEM-CL下的发光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明确。应用光学显微镜阴极发光(OM-CL)、电子探针(EPMA)和SEM-CL等技术手段,以川... 扫描电镜—阴极发光(SEM-CL)可通过同时分析矿物的微观结构和阴极发光特性来反映成岩机制及流体来源,但碳酸盐矿物在SEM-CL下的发光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明确。应用光学显微镜阴极发光(OM-CL)、电子探针(EPMA)和SEM-CL等技术手段,以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中碳酸盐矿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碳酸盐矿物在OM-CL和SEM-CL下发光特性的差异,评估影响碳酸盐矿物SEM-CL发光特性的因素,探讨砂岩中方解石胶结物的成岩意义。结果表明,相比OM-CL,SEM-CL在区分碳酸盐岩屑和碳酸盐胶结物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当Mn/Fe值低于0.1或Mn/Fe值介于0.1~0.5且Fe含量低于0.1%时,碳酸盐矿物具有中低强度的SEM-CL发光强度;当Mn/Fe值高于0.5且Fe含量高于0.1%时,碳酸盐矿物在SEM-CL照射下几乎不发光。Mn/Fe值和Fe含量是影响SEM-CL照射下碳酸盐矿物发光强度的主要因素。阴极发光分析和EPMA元素组成面扫描分析表明,方解石胶结物的元素分布是均质的,形成于同一成岩世代,晚于长石等矿物的溶解。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的方解石胶结物具有相同的来源,表现为高Mn/Fe特征;钙屑砂岩的方解石胶结物具低Mn高Fe特征,成分组成与白云石岩屑相似,推测流体可能受到白云石岩屑溶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胶结物 扫描电镜—阴极发光 成岩作用 致密砂岩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宜宾刘家镇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植物化石特征与古环境意义
12
作者 孙勇 李振江 +3 位作者 宋伟 余旭辉 李瑞 谭耕莉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对宜宾市刘家镇龙滩村一带出露的须家河组进行剖面实测和植物化石采样分析,根据岩性组合和植物化石特征,结合区域地层对比,认为仅出露须家河组三段和四段。沉积相分析表明,须家河组三段的沉积环境为湖泊相滨湖亚相滨湖沼泽和滨湖砂坝微... 对宜宾市刘家镇龙滩村一带出露的须家河组进行剖面实测和植物化石采样分析,根据岩性组合和植物化石特征,结合区域地层对比,认为仅出露须家河组三段和四段。沉积相分析表明,须家河组三段的沉积环境为湖泊相滨湖亚相滨湖沼泽和滨湖砂坝微相,须家河组四段的沉积环境为辫状河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微相。研究区产丰富的植物化石,主要为真蕨植物、尼尔桑及新芦木等,时代均为晚三叠世。综合分析认为,在晚三叠世时期,该区古气候特征为湿热的热带—亚热带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石 沉积环境 古气候 须家河组 上三叠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西须家河组三段非均质性地层钻头研选及优化
13
作者 胡大梁 钟敬敏 +1 位作者 赵雯 伍代金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3年第10期60-64,共5页
川西须家河组气藏储层埋藏深、地质条件复杂、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效益开发难度大,研选以6刀翼、16 mm平面齿和旋转齿为主的PDC钻头,在强化钻井参数条件下,钻头发生崩齿,导致提前磨损。建立须三段地应力分析模型,模拟地层骨架应力... 川西须家河组气藏储层埋藏深、地质条件复杂、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效益开发难度大,研选以6刀翼、16 mm平面齿和旋转齿为主的PDC钻头,在强化钻井参数条件下,钻头发生崩齿,导致提前磨损。建立须三段地应力分析模型,模拟地层骨架应力、井眼形状等对岩石可钻性的影响,认为须三段强非均质性地层首要考虑钻头的抗冲击性和耐磨性,其次是攻击性。据此开展钻头优选和优化改进,优化后的钻头具有双排布齿、力平衡设计、抗冲击性强的特点,并结合钻速敏感性影响因素分析,提出钻井参数“柔性”强化理念,根据钻遇岩性变化实时优化参数。通过钻头改进和钻井参数优化,平均单趟进尺增加1.6倍,出井正常磨损,基本解决须三段非均质地层的钻头崩齿和进尺短问题,表明该PDC钻头适合须三段钻进,为提高机械钻速,加快须家河组气藏开发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 非均质性 钻头优选 结构优化 钻井提速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气成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正望 张航 +1 位作者 张晓丽 曾令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131,共11页
一直以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川西、川中和川北地区,川东地区因处于川东隔档式褶皱构造带,致密气勘探一直未引起重视,勘探程度低。近年来,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测试的两口井均获高产... 一直以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川西、川中和川北地区,川东地区因处于川东隔档式褶皱构造带,致密气勘探一直未引起重视,勘探程度低。近年来,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测试的两口井均获高产工业气流,展示出川东向斜区须家河组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从烃源、储集与构造等地质条件入手,分析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气成藏地质特征,以期揭开川东地区致密气勘探新局面,研究认为:(1)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气藏烃源主要来自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生烃强度大,具有“双源供烃”的特点,具备致密气成藏的烃源基础;(2)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基质孔隙欠发育,优质储层主要表现为“缝砂体”,须家河组五段(须五段)大面积分布的储集砂体与准连续分布的裂缝为形成规模性“缝砂体”创造了有利的地质条件,储集条件优越;(3)川东北地区须五段气藏具有“双源供烃、两期成藏、准连续性分布”的特点,成藏条件优越。因此,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具备形成大面积“准连续性”气藏的条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对推动川东隔档式褶皱构造带向斜区致密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东北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致密气 地质特征 双源供烃 准连续性气藏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绿泥石胶结相储层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春发 戴朝成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23年第1期24-30,共7页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储集砂岩中发育大量自生绿泥石,本文通过绿泥石胶结相砂岩样品的薄片观察、扫描电镜以及压汞等实验分析,发现绿泥石胶结相的砂岩储层中绿泥石与孔隙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随着绿泥石含量增加,孔隙度相应提高,绿泥...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储集砂岩中发育大量自生绿泥石,本文通过绿泥石胶结相砂岩样品的薄片观察、扫描电镜以及压汞等实验分析,发现绿泥石胶结相的砂岩储层中绿泥石与孔隙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随着绿泥石含量增加,孔隙度相应提高,绿泥石与面孔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绿泥石在岩石孔隙中以包膜或孔隙衬里的形态产出,绿泥石环边在成岩过程中抑制石英的次生加大,可提升储层岩石的机械强度和抗压能力,造成储层岩石的原生孔隙在复杂的地质作用中得以保存。然而,随着绿泥石含量增加,渗透率明显降低,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因此,绿泥石对须家河组致密储层影响表现为两方面,它虽能提高面孔率却降低了储层渗透率,在储层评价过程中应分别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须家河组 绿泥石 孔隙 储层
下载PDF
新场构造带须家河组二段“饼状”缝的成因及油气地质意义
16
作者 阎丽妮 朱宏权 +1 位作者 叶素娟 朱丽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5期559-568,共10页
以新场构造带须二段占比高、角度低、成因争议大,俗称“饼状”缝或“千层饼”缝的一类特殊形态裂缝为研究对象,采用精细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宏微观特征对比分析方式对“饼状”缝进行分类,明确相应岩相特征及成因,并结合含气性差异探讨... 以新场构造带须二段占比高、角度低、成因争议大,俗称“饼状”缝或“千层饼”缝的一类特殊形态裂缝为研究对象,采用精细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宏微观特征对比分析方式对“饼状”缝进行分类,明确相应岩相特征及成因,并结合含气性差异探讨了其油气地质情况。分析认为“饼状”缝有3种:薄层“酥饼”缝发育在粗粒、高石英含量、顶底突变的单期水下分流河道中;中厚层不等距缝发育在细、中粒、粗粒高长石含量的叠置型水下分流河道中;中厚层等距缝发育在细、中粒富碳酸盐砂与贫碳酸盐砂互层沉积的水下分流河道或河口坝微相中。其中,前两者既改善了储层的渗透性,也增强了溶蚀作用,含气性较好,后者仅提高了渗透率,对基质孔隙影响较小,含气性差。“饼状”缝不是单纯的构造剪切缝或沉积层理缝,也非应力卸载缝,而是在沉积环境、构造应力和差异成岩的共同控制下形成的一种复合成因缝,因此,构造部位高,储层物性好的地区配合有效缝网压裂改造技术是未来很有潜力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饼状”缝 低角度缝 不等距缝 须家河组二段 新场构造带
下载PDF
川西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四段物源及储层特征差异对比研究
17
作者 苏加亮 林良彪 +2 位作者 余瑜 王志康 李晔寒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1-1467,共17页
随着勘探由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的深入,致密砂岩气逐渐成为勘探热点。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二段、四段致密砂岩储层是须家河组主要的产气层。受沉积环境、埋深、成岩环境的影响,不同物源下储层砂岩矿物组成、成岩演化以及储集物性等方面... 随着勘探由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的深入,致密砂岩气逐渐成为勘探热点。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二段、四段致密砂岩储层是须家河组主要的产气层。受沉积环境、埋深、成岩环境的影响,不同物源下储层砂岩矿物组成、成岩演化以及储集物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首先,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砂岩类型和岩屑类型特征分析研究区须二段、须四段的物源方向。其次,通过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及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探究物源对储层特征的影响。最后,分别讨论不同物源下研究区须二段、须四段储层特征的差异性,揭示物源对储层的控制作用。取得认识如下:(1)须二段主物源区是米仓山—大巴山,须四段主物源区是龙门山;(2)须二段,米仓山—大巴山物源较龙门山物源控制的储层压实作用及硅质胶结作用略强,绿泥石薄膜发育,碳酸盐胶结作用弱。须四段,龙门山物源较米仓山—大巴山物源控制的储层碳酸盐岩屑极大地提高了储层的抗压实能力,长石溶蚀作用显著,方解石胶结作用略弱;(3)龙门山物源体系下,须二段绿泥石胶结和长石溶蚀作用主要改变储层物性,碳酸盐胶结和硅质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须四段溶蚀作用和相对较弱的压实作用是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碳酸盐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米仓山—大巴山物源体系下,须二段绿泥石胶结和长石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硅质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须四段碳酸盐岩屑的抗压实能力使原生孔隙保存较好,溶蚀作用使次生孔隙发育,二者是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碳酸盐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同一层位不同物源控制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有所差异,且同一物源控制不同层位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新场地区 须家河组 物源特征 储层特征
下载PDF
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剩余气分布预测及开发优化建议:以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为例
18
作者 吴双 商晓飞 +3 位作者 李蒙 赵华伟 廉培庆 段太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12484-12493,共10页
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储层基质致密低渗、裂缝非均质发育、气水界面不统一等特点,导致天然气资源动用程度低,气井产能差异大,开发形势整体不乐观。为明确气藏的剩余气分布规律及动用对策,以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例,根据产能主... 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储层基质致密低渗、裂缝非均质发育、气水界面不统一等特点,导致天然气资源动用程度低,气井产能差异大,开发形势整体不乐观。为明确气藏的剩余气分布规律及动用对策,以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例,根据产能主控因素分析,形成了一套适用于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的数值模拟技术流程,定量表征了剩余气分布特征,提出了开发优化建议。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构造裂缝和基质砂体岩性对产能的控制作用,对动态模型采用“分井区、分砂组、分介质、分岩性”的方式精细划分流动单元,保证了数值模拟的高效和精度。剩余气分布整体在构造起伏约束下,受基质岩性、断裂裂缝和井控程度影响。建议布井潜力区应具备构造高部位、基质砂体连续、断裂裂缝发育、剩余气富集等条件,进一步根据井间干扰程度和地层能量利用率优化布井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裂缝 剩余气 布井 须家河组 新场地区
下载PDF
川中北部须家河组烃源岩测井解释及评价
19
作者 冯林杰 蒋裕强 +2 位作者 曹脊翔 杨长城 宋林珂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42,共12页
基于烃源岩地球化学实验成果和常规测井资料,通过拟合地球化学参数敏感测井值,建立了可靠性较高的总有机碳含量以及生烃潜量测井解释模型,同时结合研究区实际,制订了相应的烃源岩分级评价标准,并对其平面展布进行了初步刻画,结果表明:1... 基于烃源岩地球化学实验成果和常规测井资料,通过拟合地球化学参数敏感测井值,建立了可靠性较高的总有机碳含量以及生烃潜量测井解释模型,同时结合研究区实际,制订了相应的烃源岩分级评价标准,并对其平面展布进行了初步刻画,结果表明:1)川中北部须家河组烃源岩在测井曲线上具有高自然伽马,高声波时差,较高电阻率以及低补偿密度响应特征;2)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曲线对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生烃潜量的响应较为敏感,基于二者与实测地球化学参数间的多元回归,可以得到较为可靠的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以及生烃潜量解释模型;3)研究区须家河组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多在0.75%~1.50%,生烃潜量多在0.60~1.00 mg/g,以差烃源岩为主;4)纵向上,须五段是本区须家河组烃源岩发育的主力层段,其次为须二段;平面上,须五段烃源岩厚度具有自西向东减薄的趋势,而须二段烃源岩厚度呈北西至南东向减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北部 须家河组 烃源岩 测井解释 烃源岩评价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雷越 黄嵌 +5 位作者 王旭丽 杨涛 田云英 李洪林 汤潇 刘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57,66,共9页
为明确川西坳陷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储层分布特征,通过岩心描述、测井解释和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得到储层沉积微相类型和矿物组成特征,结合岩石薄片和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孔渗和压汞测试等,得到的成岩作用及储层孔隙结构分析结... 为明确川西坳陷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储层分布特征,通过岩心描述、测井解释和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得到储层沉积微相类型和矿物组成特征,结合岩石薄片和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孔渗和压汞测试等,得到的成岩作用及储层孔隙结构分析结果,开展了须家河组二段储层致密化影响因素研究,建立川西北部地区须二段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标准。结果表明:须二段致密储层发育的主要原因为储层孔隙度受岩性控制,矿物组分的差异使须二段砂岩具有强胶结、中等压实和弱破裂的特征,中等压实作用有利于提高储层物性,强胶结作用增强了储层的致密性。研究结果可为该区致密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筛选及下一步开展勘探致密气藏有利目标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储层特征 致密储层 成岩作用 须家河组 川西北部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