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0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艺术语境中对顾恺之形神论的再认识——以中国人物画为主线
1
作者 马涛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5期15-17,共3页
20世纪晚期,中国艺术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传统、现代、后现代艺术错杂共生。现代艺术对传统绘画形成一定的冲击,中国画语言随之发生变化,重温顾恺之形神论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具有重要意义。顾恺之在画史上首次系统提出中国画的形神观,其... 20世纪晚期,中国艺术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传统、现代、后现代艺术错杂共生。现代艺术对传统绘画形成一定的冲击,中国画语言随之发生变化,重温顾恺之形神论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具有重要意义。顾恺之在画史上首次系统提出中国画的形神观,其广泛涉及绘画的意象构造、创作方法、作品境界、鉴赏原则等美学问题,是中国美学体系中最富民族特色的理论之一。中国画是中国文化观照下的产物,顾恺之形神论体现了认知中国画、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如何认识、学习传统,是个历久弥新的旧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形神 顾恺之 人物画
下载PDF
传顾恺之《洛神赋图》卷“辽宁本”考源
2
作者 韩刚 《美术大观》 2023年第4期12-20,共9页
本文在反思、折中前贤研究基础上,发现关键性证据,完善证据链,论证“辽宁本”《洛神赋图》卷当为南朝宋陆探微《洛神图》真迹,画心小楷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文当为初唐大书法家欧阳询书。
关键词 辽宁本 顾恺之 陆探微 欧阳询
下载PDF
从清宫到伦敦——传顾恺之《女史箴图》西传轨迹及外流成因再检讨
3
作者 任仕东 《艺术探索》 2023年第5期32-39,共8页
传顾恺之《女史箴图》于20世纪前后从清宫流出,辗转成为大英博物馆百余年来的镇馆之宝。因缺乏相关直接记录,画卷流出轨迹及成因等问题说法不一。实际上,《女史箴图》是在义和团运动时期流出清宫,被英国的克拉伦斯·约翰逊上尉带离... 传顾恺之《女史箴图》于20世纪前后从清宫流出,辗转成为大英博物馆百余年来的镇馆之宝。因缺乏相关直接记录,画卷流出轨迹及成因等问题说法不一。实际上,《女史箴图》是在义和团运动时期流出清宫,被英国的克拉伦斯·约翰逊上尉带离中国。依据他写给大英博物馆版画及绘画部的负责人悉尼·科尔文的信件等档案资料及馆藏信息,该画卷的入藏性质属于金钱交易品。因此一种广为流传的“赠礼”说法不足采信,它与该画卷作为金钱交易品的入藏时间、性质、逻辑等抵牾不合。画卷是被八国联军侵略者从北京劫走,掠夺者指向英国军官约翰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女史箴图》 伦敦大英博物馆 克拉伦斯·约翰逊 金钱交易 义和团运动 掠夺 清宫
下载PDF
顾恺之绘画中的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
4
作者 方毅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3-86,140,共5页
《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由顾恺之分别以曹植《洛神赋》和张华《女史箴》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为蓝本创作而成,他的这两幅绘画作品不仅涉及《洛神赋图》的历史记忆,同时也涉及《女史箴图》的身份认同。在这两幅绘画作品中,他根据... 《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由顾恺之分别以曹植《洛神赋》和张华《女史箴》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为蓝本创作而成,他的这两幅绘画作品不仅涉及《洛神赋图》的历史记忆,同时也涉及《女史箴图》的身份认同。在这两幅绘画作品中,他根据在诗赋中所论述的两个“感”与历史记忆相联系,并以历史记忆唤起对女性身份地位的认识,从正反面两个方面唤醒、强调女性的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出位之思 历史记忆 身份认同
下载PDF
顾恺之“传神论”探析
5
作者 高飞霞 《文存阅刊》 2023年第17期0106-0108,共3页
东晋时期,顾恺之在玄学、人物品藻和绘画领域中“形神观念”演变的影响下,提出了“传神论”,它对中国绘画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神”是指神韵,是绘画对象的内在精神和外在神采风度。这一理论包含“以形写神”“传神写照”“迁想妙得... 东晋时期,顾恺之在玄学、人物品藻和绘画领域中“形神观念”演变的影响下,提出了“传神论”,它对中国绘画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神”是指神韵,是绘画对象的内在精神和外在神采风度。这一理论包含“以形写神”“传神写照”“迁想妙得”三个观点。对顾恺之的“传神论”进行探析,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有助于对绘画作品进行创作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传神论 以形写神 传神写照 迁想妙得
原文传递
顾恺之绘画“形神论”
6
作者 顾安然 《炎黄地理》 2023年第11期7-9,共3页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艺术繁荣发展的阶段,不论是技法还是理论,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与突破。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绘画理论家,同时也诞生了许多绘画理论著作。顾恺之的“形神论”在这一时期的画论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品与理...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艺术繁荣发展的阶段,不论是技法还是理论,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与突破。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绘画理论家,同时也诞生了许多绘画理论著作。顾恺之的“形神论”在这一时期的画论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品与理论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后代绘画理论的发展以及绘画实践创作。“形神论”的提出有着较为复杂的思想渊源,现通过对顾恺之“形神论”产生的思想渊源进行探析,对顾恺之的画作与理论进行深度剖析,解读其“形神论”在研究古代绘画理论以及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理论 顾恺之 绘画实践 当代艺术语境 形神论 古代绘画 画论 魏晋南北朝
下载PDF
“以形写神”——顾恺之山水画理论研究
7
作者 索韵芳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期168-170,共3页
顾恺之是我国东晋时期伟大的绘画理论家和画家,他在画论方面有很杰出的贡献,首次在我国绘画史上提出“以形写神”的传神论,成为中国画家千百年来创作和品论他人作品的不变标准,改变了中国绘画在魏晋之前作为附属品的地位,使人们的目光... 顾恺之是我国东晋时期伟大的绘画理论家和画家,他在画论方面有很杰出的贡献,首次在我国绘画史上提出“以形写神”的传神论,成为中国画家千百年来创作和品论他人作品的不变标准,改变了中国绘画在魏晋之前作为附属品的地位,使人们的目光更多的放在绘画艺术本身,使中国画家产生了观念上的重大变革,由顾恺之“传神论”带来的艺术风貌的觉醒值得人们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以形写神 艺术变革与觉醒
下载PDF
论顾恺之“传神论”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8
8
作者 施荣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6-81,共6页
顾恺之是中国最早系统提出“传神论”的绘画美学理论家。本文以现代美学理念 ,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与探讨了顾恺之“传神论”绘画美学思想的形成与特点。论文首先分析了顾氏绘画艺术实践的美学倾向 ;其次探讨了影响顾氏形成“传神论”美... 顾恺之是中国最早系统提出“传神论”的绘画美学理论家。本文以现代美学理念 ,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与探讨了顾恺之“传神论”绘画美学思想的形成与特点。论文首先分析了顾氏绘画艺术实践的美学倾向 ;其次探讨了影响顾氏形成“传神论”美学思想的各种哲学、宗教、文化等社会思想 ;最后是挖掘与总结了顾氏“传神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传神论 形神 传神写照 迁想妙得
下载PDF
“以形写神”——顾恺之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8
9
作者 陈苏民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5-28,共4页
作为六朝三大画家之一的顾恺之在绘画领域第一个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论述了“以形写神”论的实质内容及其形成的深厚的思想渊源。
关键词 顾恺之 以形写神 美学思想
下载PDF
谈“树”的文化功能——顾恺之《洛神赋》与砖画《竹林七贤》中“树”的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院生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3-86,共4页
从文化功能学而论顾恺之《洛神赋》中的“树”具有审美的情感表达功能,而砖画《竹林七贤》中的“树”具有祭祀的崇拜功能,二者处于不同的文化功能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中“树”的文化功能的扩展是文人士大夫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生命... 从文化功能学而论顾恺之《洛神赋》中的“树”具有审美的情感表达功能,而砖画《竹林七贤》中的“树”具有祭祀的崇拜功能,二者处于不同的文化功能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中“树”的文化功能的扩展是文人士大夫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生命意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洛神赋》 砖画《竹林七贤》 文化功能 比较
下载PDF
审美偏见与艺术个性——论顾恺之艺术美学思想中的“解构”意味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赠怡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553-559,共7页
顾恺之善于突破惯性思维对于艺术创作的束缚,他很早就注意到"偏见"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对于他来说,只有基于明识的"偏见",才能转化为有个性的艺术创作。事实上,真正具有艺术个性的创作对于艺术认识普遍滞后的... 顾恺之善于突破惯性思维对于艺术创作的束缚,他很早就注意到"偏见"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对于他来说,只有基于明识的"偏见",才能转化为有个性的艺术创作。事实上,真正具有艺术个性的创作对于艺术认识普遍滞后的大众来说,就是一种"偏见"。与大众艺术观念相比较,顾恺之的艺术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明显具有"解构"的意味。顾恺之"偏见"思想与解构主义之间在一定程度上的合拍亦昭示出其思想的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艺术个性 审美偏见 解构
下载PDF
论东晋顾恺之的“痴绝”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济喜 黎臻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0-65,共6页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世称"才绝"、"画绝"、"痴绝"。他的"痴"同他的人格联系在一起。而这样的精神人格是与魏晋时期的社会风尚、人物才性、品藻标准等都密切相关。本文试从顾恺之的"痴...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世称"才绝"、"画绝"、"痴绝"。他的"痴"同他的人格联系在一起。而这样的精神人格是与魏晋时期的社会风尚、人物才性、品藻标准等都密切相关。本文试从顾恺之的"痴"与两晋士人的"痴"入手,从魏晋人物品藻和时人风度来分析顾恺之的精神人格与魏晋士人的审美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痴绝 士人风度 艺术精神
下载PDF
顾恺之传神论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祥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0-92,103,共4页
顾恺之的传神论不仅强调眼眸传神,还提出了传达人的个性气质的其他方式。顾恺之的传神论在中国绘画摆脱政教束缚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顾恺之的传神论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顾恺之 传神论 个性解放
下载PDF
顾恺之的《庐山会图》与六朝时期的宫亭湖神女传说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58,共10页
顾恺之的《庐山会图》并不像一些学者所说那样是张"纯粹的山水画",而是以庐山脚下宫亭湖为背景的人物画。该作品取材自六朝时期影响巨大的宫亭湖神传说,主题是当时流行的人神相恋,而某些场景则保留在今本《洛神赋图》之中。... 顾恺之的《庐山会图》并不像一些学者所说那样是张"纯粹的山水画",而是以庐山脚下宫亭湖为背景的人物画。该作品取材自六朝时期影响巨大的宫亭湖神传说,主题是当时流行的人神相恋,而某些场景则保留在今本《洛神赋图》之中。米芾所见到的六朝风格唐摹本《古庐山图》残件,为考证顾恺之《庐山会图》的内容、形式以及它与《洛神赋图》的关系提供了关键证据。顾恺之时代还没有出现独立的山水画,所谓"山水"只是填补在人物身后的一道幕景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宫亭湖神女 《庐山会图》 《洛神赋图》 《古庐山图》
下载PDF
顾恺之画论释读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睿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78-80,共3页
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出现了专业画家,绘画创作呈现繁荣的景象,一时人才辈出。顾恺之以其高超的绘画技能和他本人相当的文化素养及超凡脱俗的气质成为东晋最伟大的绘画理论家。他在绘画中有意识... 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出现了专业画家,绘画创作呈现繁荣的景象,一时人才辈出。顾恺之以其高超的绘画技能和他本人相当的文化素养及超凡脱俗的气质成为东晋最伟大的绘画理论家。他在绘画中有意识地介入了文人士大夫的人格情操和审美情趣,并提出了"传神论",成为我国最早较完备的绘画理论。它已经较全面地接触到中国绘画的艺术规律,影响深远。其后由人物画领域发展到山水画、花鸟画等领域,一直推动着中国历代绘画的发展,促进中国绘画独特民族风格的形成,渐渐拉开了早期中国文人画理论的历史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神论 顾恺之 以形写神 传神写照 迁想妙得
下载PDF
浅析顾恺之《洛神赋图》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雷 朱玲慧 《设计》 2014年第A06期137-138,共2页
《洛神赋》充满了浪漫和传奇色彩,它是曹植幻想活动的成果。顾恺之将美丽的洛神具象的展现,满足了人们心中想象的欲望。此幅传世佳作它究竟美在何处?本文将试图从意境之美、意象的位置经营之美、线条色彩之美和人物神色之美几方面进行... 《洛神赋》充满了浪漫和传奇色彩,它是曹植幻想活动的成果。顾恺之将美丽的洛神具象的展现,满足了人们心中想象的欲望。此幅传世佳作它究竟美在何处?本文将试图从意境之美、意象的位置经营之美、线条色彩之美和人物神色之美几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洛神赋图
下载PDF
顾恺之绘画理论中的美学主张与谢赫“六法”论之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建锋 胡泊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95-101,共7页
中国早期绘画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大体经历了传神论的提出、山水画论的初步确立和"六法"论的形成三个阶段。顾恺之是传神论的创立者,从一定意义上,也可被视为中国美术理论的引领者。传神论对中国绘画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早期绘画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大体经历了传神论的提出、山水画论的初步确立和"六法"论的形成三个阶段。顾恺之是传神论的创立者,从一定意义上,也可被视为中国美术理论的引领者。传神论对中国绘画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谢赫"六法"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六法"是谢赫提出的品评绘画的基本标准,是中国传统绘画品评的重要准则。顾恺之绘画理论的论点几乎囊括了"六法"论的全部内容,如若没有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为基础,就很难有谢赫的"六法"论。"六法"论基本是在顾恺之绘画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的,论证这一观点,为的是廓清中国绘画理论发展过程中传承关系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谢赫 传神论 气韵 “六法”
下载PDF
顾恺之与他的《洛神赋图》 被引量:5
18
作者 武男亚 《大舞台》 2010年第7期130-130,共1页
顾恺之的代表作之一《洛神赋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旷世奇作,《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可以说是诗画相结合的的典范,具有当时普遍的美学特征,也充分代表了那一时期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准。通过研究分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有... 顾恺之的代表作之一《洛神赋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旷世奇作,《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可以说是诗画相结合的的典范,具有当时普遍的美学特征,也充分代表了那一时期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准。通过研究分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了解魏晋时期的整体美学思想和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国古代绘画史整体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分析
下载PDF
顾恺之:一种艺术人类学的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修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5,共7页
顾恺之是六朝史上最为知名的画家。他出身于世家大族,为跻身贵族社会提供了基础。他才学出众,画技高超,是名士中的画家,画家中的名士。顾恺之的人物画,是具有"能动性"的物品,有效地促进了他与上流社会的交往和互动。谢安对他... 顾恺之是六朝史上最为知名的画家。他出身于世家大族,为跻身贵族社会提供了基础。他才学出众,画技高超,是名士中的画家,画家中的名士。顾恺之的人物画,是具有"能动性"的物品,有效地促进了他与上流社会的交往和互动。谢安对他的高度评价,与这种互动不无关联。顾恺之创作的《维摩诘像》以及其他作品,是六朝人物品藻中审美偏好的高度反映。他提出了"传神写照"的命题,同样基于他对六朝审美意识的精确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能动性 传神写照
下载PDF
顾恺之《传神论》史料考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丽君 《图书馆学刊》 2017年第9期124-126,共3页
顾恺之是中国东晋最著名的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技术与绘画理论对后人有着极大的影响。顾恺之绘画思想的核心是传神论,这也是最早的经典画论。"传神"这一思想是其著作的主要内容。他提出"以形写神""迁... 顾恺之是中国东晋最著名的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技术与绘画理论对后人有着极大的影响。顾恺之绘画思想的核心是传神论,这也是最早的经典画论。"传神"这一思想是其著作的主要内容。他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主要是强调重要的眼睛、体态及环境。他所塑造的人物生动形象,并且有着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艺术感染力上,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画论 传神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